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原文
据明本补
元正 人日 正月十五日 月晦 寒食 三月三 五月五 七月七 七月十五 九月九
◇元正
《尚书》曰: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列子》曰: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孔丛子》曰:邯郸民以正月旦献爵於赵王,而缀以五采,王大悦,东观汉记曰:戴凭为侍中,正旦朝贺,帝令群臣说经义,不通者夺其席,凭遂重五十馀席,[事具讲论篇。]
《汉书》曰:鲍宣字子都,哀帝时,正旦日蚀,宣上书谏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今日蚀三阳始,小民正月朔旦,尚恶败器物,况日亏缺乎。
汉杂事曰:正月朝贺,三公奉璧上殿,乡御坐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
《典略》曰:明帝使博士马均,作司南车,水转百戏,正月朝,造巨兽鱼龙蔓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故事。
《魏略》曰:正始元年,商风大起数十日,发屋折树,动太极殿东阁,正旦大会。又甚,倾床案,曹休将诛之徵也。
王浑集曰:诏问明正旦会,四方计吏入见,临朝当何所宜,浑奏,旧正会计吏轩下,中书令宣诏,问方土所宜,士人贤才,隐伏未达,风俗好尚,礼教之宜,勤农务本,以尽垦殖之利,刑狱清理,无枉滥之失,郡守长吏,勤心治政,为民兴利除害,训化之绩,授以纸笔,意陈闻见,以明圣旨垂心四远。
晋咸康起居注曰:十二月庚子,诏曰:正会日,百寮增禄,赐醽酒,人二升。
《世说》曰:元帝正会,引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文献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仰瞻,帝乃止。
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学仙术,善解飞腾,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元会至晚,不及朝列,化为白鹄,至阁前,徊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只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
裴玄《新语》曰: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於门。又磔鸡以副之,俗说以厌疠气。玄以问河南伏君,伏君曰:是土气上升,草木萌动,羊齧百草,鸡啄五穀,故杀之以助生气。
【诗】魏陈思王曹植元会诗曰: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遝,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原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晋荀勖正大会行礼歌诗曰:於皇元首,群生资始,履端大享,敬御福祉,肆觐群后,爰及卿士,钦顺时财,允也天子。
又曰:明明天子,临下有赫,四表宅心,惠浃荒貊,柔远能迩,孔淑不逆。来格祁祁,邦家是若。
又曰:光光邦家,天笃其祜,丕显喆命,顾予三祖,世德作求,奄有九土,思我皇度,彝伦攸序。
晋曹毗正朝诗曰: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佳袍忽已故,今载奄复初,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晋刘和妻王氏正朝诗曰:稔冉冥机运,迅矣四节经,太簇应玄律,青阳兆初正。
晋傅克妻辛氏元正诗曰: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晋荀勖正会公王上寿酒歌曰:践元辰,延显融,献羽觞,祈令终,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锺圣躬。
【赋】晋傅玄朝会赋曰:考夏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制,采秦汉之旧仪,肇元正之嘉会,於是先期戒事,众发允敕,万国咸享,各以其职,翼翼京邑,巍巍紫极,前三朝之夜中,庭燎晃以舒光,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俯而察之,如亢烛龙而炤玄方,仰而观焉,若披丹霞而鉴九阳。
【颂】晋刘臻妻正旦献椒花颂曰:游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晖,澄景载焕,美哉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
◇人日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采为人,或镂金薄帖屏风上,忽[《太平御览》三十作亦。]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
董勋《问礼俗》曰: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贾充《典戒》曰: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也。
刘臻妻陈氏进见仪曰:正月七日,上人胜於人。
【诗】隋阳休之人日登高侍宴诗曰: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雕辇,云回浮绮翼。
薛道衡人日思归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铭】李充登安仁峰铭曰:正月七日,厥日惟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正月十五日
玉烛宝典曰:正月十五日,作膏,[《太平御览》三十膏下有粥字。]以祠门户。
《荆楚岁时记》曰:风俗望日,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而祭,其夕。]迎紫姑神以卜。
《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今夜游以下九字,《初学记》四,《太平御览》三十作注文。]
《西域记》曰:摩竭纮国,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
《涅槃经》曰:如来阇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
【诗】苏味道望日夜游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
惜夜,玉漏莫相催。
崔液夜游诗曰: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间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又曰: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又曰: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朱幰驾青牛,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逢南陌头。
◇月晦
《荆楚岁时记》曰: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每月皆有晦朔,正月初年,时俗重以为节。
玉烛宝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士女悉湔裳斟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帝王世纪》曰:尧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生一荚,月半则生十五荚,自十六日一荚落,至月晦而尽,月小则馀一荚,厌而不落,以为瑞草,名为蓂荚,一名历荚。
【诗】太宗皇帝月晦诗曰: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晴。
北齐魏收晦日汎舟应诏诗曰:袅袅春枝弱,关关新鸟呼,棹唱忽逶迤,菱歌时顾慕,睿赏芳日色,宴言忘日暮,游豫慰人心,照临康国步。
后魏卢元明晦日汎舟应诏诗曰: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
◇寒食
《周礼》曰:司烜氏,仲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为季春将出火也。
《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周斐先贤传曰:太原旧俗,云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陆翙《邺中记》曰:并州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今之糗是也。
又曰:寒食三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粥。
范晔《后汉书》曰:周举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举移书於子推庙云,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
古今艺术图曰: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为戏,以习轻趫者。
【诗】李崇嗣寒食诗曰: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燃。
宋之问途中寒食诗曰: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沈佺期岭表寒食诗曰: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餳,洛中新甲子,明日是清明。
【令】魏武帝明罚令曰: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三月三日
应劭《风俗通》曰: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於水上盥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
韩诗曰: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於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
《汉书》曰:太后春幸蚕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灞水而祓除。
续汉书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於东流水上,自洗濯,祓除宿垢,为太洁。
《魏志》曰:袁绍三月上巳,大会宾徒於薄落津,闻魏郡兵及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立,绍容貌自若,不改常度。
《竹林七贤论》曰:王济尝解禊洛水,明日,或问王曰:昨游有何语议,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逸民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事具谈论部。]
夏仲御别传曰:仲御诣洛,到三月三日,洛中公王以下,莫不方轨连轸,并至南浮桥边禊,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仲御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虽见此辈,稳坐不摇,贾公望见之,深奇其节,原相与语,此人有心胆,有似冀缺,走问船中安坐者为谁,仲御不应,重问,徐乃答曰:会稽北海间民夏仲御。
《晋中兴书》曰:玉导谓从兄敦曰:王仁德未著,而名位犹轻,兄威名日已振,宜有以共相匡举,会三月三日,中宗出禊,乘肩辇,敦导并骑从,纪瞻使人觇之,既闻敦导骑从,乃大惊,自出拜於道左,中宗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续搜神记》曰:卢充猎,见獐,便射中之,随逐不觉远,忽见一里门,如府舍,问铃下,铃下对曰:崔少府也,进见少府,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为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三日毕,车送充至家,母问,具状以对,与崔别后四年,充三月三日临水戏,遥见水傍有犊车,充往开车户,见崔女与三岁男共载,情意如初,抱男儿还充。又与金鋺别。
《杂五行书》曰:欲知蚕善恶,常以三月三日,天阴而无日,不见雨,蚕大善。
续齐谐记曰:晋武帝问尚书郎挚虞曰: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水以汎觞,曲水之义起於此,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好事,尚书郎束晳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仲治为阳城令。
【诗】晋张华三月三日后园会诗曰: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纤条被绿,翠华含英,於皇我后,钦若昊乾,顺时省物,言观中园,宴及群辟,乃命乃延,合乐华池,祓濯清川,汎彼龙舟,溯游渚源。
又上巳篇曰:仁风导和
动天襟,挟苑连金阵。分衢度羽林,帷宫对广掖,层殿迩高岑,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林花初堕蒂。池荷欲吐心。
又三日率尔成诗曰:芳年多美色,丽景复妍遥,握兰唯是旦,采艾亦今朝,回沙溜碧水,曲岫散桃夭,绮花非一种,风丝乱百条,云起相思观,日照飞虹桥,繁华炫姝色,燕赵艳妍妖,金鞍汗血马,宝髻珊瑚翘,兰声起縠袖,莲锦束琼腰,相看隐绿榭,见人还自娇,玉桂鸣罗荐,渠碗泛回潮,洛滨非拾羽,满握讵贻椒。
又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曰:震德协灵,年芳节淑,濯伊临灞,荡心愉目。骧骑晨野,摐金晓陆,蕙气卷旌,神飚擎毂,曾岑偃蹇,耸观岧峣,烟生翠幕,日照绮寮,银华晨散,金芝暮摇,绿水动叶,丹距映条,顾惟菲薄,徒承恩裕,艺学未优,声绩不树,岂辨河书,宁摛淮赋,徒偶群龙,终惭并驭。
又曲水联句诗曰:春色明上巳,桃花落绕沟,波回卮不进,纶下钩时留,[臣导。]绛水时回岸,花觞转更周,陈肴渡玉俎,垂饵下银钩,王卿,回川入帐殿,列俎间芳洲,汉艾凌波出,江枫拂岸游,[庾肩吾。]王生回水碓,蔡妪荡轻舟,岸烛斜临水,波光上映楼,[殿下。]
梁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诗曰:光迟蕙敏,气婉椒台,皇心爱矣,帝曰游哉,玉鸾徐骛,翠凤轻回,别殿广临,离宫洞启,川祗奉寿,河宗相礼,清洛渐筵,长伊流陛,洄荡嘉羞,摇漾芳醴,轻歌易绕,弱舞难持,素云留管,玄穀停丝,引思为岁,岁亦阳止,叨服贲身,身亦昌止,徒勤丹漆,终愧文梓。
又上巳华光殿诗曰:於维盛世即轩妫,朝酆宴镐复在斯,朝光灼烁映兰池。春风婉转入细枝,时湋顾暮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卮,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径度跨回漪,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
又侍林光殿曲水宴诗曰:宴镐锵玉銮,游汾举仙軷,荣光泛采旄,脩风动芝盖,淑气婉登辰,天行耸云旆,帐殿临春篽,帷宫绕芳薈,渐席周羽觞,分墀引回濑,穆穆宝化昇,济济皇陛泰,将御遗风轸,远侍瑶台会。
又三日率尔成篇诗曰: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开花已匝树,流湋复满枝,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东出千金堰,西临雁鹜陂,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绿帻文照曜,紫燕光陆离,清辰戏伊水,薄暮宿兰池,象筵鸣宝瑟,金瓶汎羽卮,宁忆春蚕起,日暮桑欲萎。
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曰:薰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皇心腃乐饮,帐殿临春渠,豫游高夏谚,凯乐盛周居,复以禁林日,丰茸花树舒,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馀,九成变丝竹,百戏起龙鱼。
又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曰:汇泽良孔殷,分区屏中县,蹑跨兼流采,矜唯迩封甸,吾王奄酆毕,折圭承羽传,不资鲁俗移,何待齐风变,东山富游士,北土无遗彦,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馀辰属上巳,清祓追前谚,持此阳濑游,复展城隅宴,芳洲亘千里,远近风光扇,方欢厚德重,谁言薄游倦。
梁刘孝威侍宴乐游林光殿曲水诗曰:蒸哉轩顼,赫矣尧心,女娲补石,重华弃金,汤罗禹扇,羲瑟农琴,皇乎备矣,受命君临,试舟五反,和乐九成,钩楯秘戏,协律新声,丹杯水激,绛采坯荣,天吴还往,海若逢迎。又三日侍皇太子宴诗曰:二龙巡夏代,八骏驭周朝,豫游光帝则,乐饮盛民谣,皇储遵洛禊,滥觞追灞桥,掌祓开神篽,司马动銮镳,周旗交彩毦,晋鼓杂清箫,旌宫临广隰,藻卫烁岩椒,兰樽沿曲折,灵若溯回潮。
梁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曰:荣星依夜动,銮驾忽朝游,旌门临苑树,相风生凤楼,春生露泥泥,天覆云油油,桃花舒玉涧,柳叶暗金沟,禊川分曲洛,帐殿掩芳洲,涌跃赪鱼出,参差绛枣浮,百戏俱临水,千锺共逐流。
北齐邢子才三日华林园公宴诗曰: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新萍已冒沼,馀花尚满枝,草滋径芜没,林长山蔽亏,方筵罗玉俎,激水漾金卮,歌声断且续,舞袖合还离。
隋卢思道上巳禊饮诗曰:山泉好风景,城市厌嚣尘,聊持一樽酒,共寻千里春,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何言出关后,重有入林人。
【赋】后汉杜笃祓禊赋曰: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黄,於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酹酒醲川,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艳姝,戴翡翠,珥明珠,曳离袿,立水涯,微风掩壒,纤穀[全后汉文二十八作縠。]低徊,兰苏盻蚃,感动情魂,若乃隐逸未用,鸿生俊儒,冠高冕,曳长裾,坐沙渚,谈诗书,咏伊吕,歌唐虞。
晋成公绥洛禊赋曰:考吉日,简良辰,祓除解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觞。
晋张协洛禊赋曰: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百卉晔而敷芬,川流清泠以汪濊,原隰葱翠以龙鳞,游鱼瀺灂於渌波,玄鸟鼓翼於高云,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故新服之既成,将禊除於水滨,於是缙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孔墨,宾慕颜柳,临涯咏吟,濯足挥手,乃至都人士女,弈弈祁祁,车驾岬嵑,充溢中逵,粉葩翕习,缘阿被湄,振袖坐风,接衽成帏,若夫权戚之家,豪侈之族,采骑齐镳,华轮方毂,青
盖云浮,参差相属,集乎长洲之浦,曜乎洛川之曲,遂乃停舆蕙渚,税驾兰田,朱幔虹舒,翠幕蜺连,罗樽列爵,周以长筵,於是布椒醑,荐柔嘉,祈休吉,蠲百痾,漱清源以涤秽兮,揽绿藻之纤柯,浮素卯[《太平御览》八十五作卵。]以蔽水,洒玄醪於中河。
晋褚爽禊赋曰:伊暮春之令月,将解禊於通川,凌元巳之清晨,溯微风之泠然,川回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轻霞舒於翠崖,白云映乎青天。
晋夏侯湛禊赋曰:羡暮春之嘉辰,美灵气之和柔,结方轨之奏路,敷令节而宣游,尔乃铃鸣擢翠,旗垂繁缨,微云乘轩,清风卷旌,飞轮焱起,良马电惊,车驾鳞萃,男女雾会,服焕罗縠,翠翳连盖,荣香丸於素襟,结九龄乎时外,粲烂虺韡。混晔发越,若乎朝春挺葩,夕霞抱月,尔乃临清流,背绿柯,云幕高接,丹组四罗。
晋阮瞻上巳会赋曰:临清川而嘉宴,聊假日以游娱,荫朝云而为盖,讬茂树以为庐,好脩林之蓊郁,乐草莽之扶疏,列四筵而设席,祈吉祥於斯涂,酌羽觞而交酬,献遐寿之无疆,同欢情而悦豫,欣斯乐之恺慷,发中怀而弦歌,讬情志於宫商。
梁萧子范家园三日赋曰:春亦暮止,田家上巳,时将磔於九门,节方郊於七里,扇习习之和风,照迟迟之华晷,飞玄翮之土燕,夺丹焜之山雉,聊结新而濯故,式东流之前轨,居免上漏,树非榛栗,既无择於爽垲,曾不访於凶吉,右瞻则青溪千仞,北睹则龙盘秀出,与岁月而荒茫,同林薮之芜密,懽兹嘉月,悦此时良,庭散花蕊,傍插筠篁,洒玄醪於沼沚,浮绛枣於泱泱,观翠轮之出没,戏青舸之低昂。
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曰:于时玄鸟司历,苍龙驭行,羔献冰开,桐华萍合,皇帝幸於华林之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乃命群臣,陈大射之礼,驺虞九节,狸首七章,於是选朱汗之马,校黄金之埒,红阳飞鹊,紫燕陆沈,唐成公之骕骦,海西侯之千里,莫不饮羽衔竿,吟猿落雁,锺鼓振地,埃尘涨天,采则锦市俱移,钱则铜山合徙,实天下之至乐,景福之欢欣者也,岁次昭阳,月在大梁,其日上巳,其时少阳,春吏司职,青祗效祥,徵万骑於平乐,开千门於建章,皇帝翊四校於仙园,回六龙於天苑,华盖平飞,风乌细转,帷宫宿设,帐殿开筵,傍临细柳,斜界宜年,河漘薙草,渭口浇泉,塴云五色,的晕重圆,阳管既调,春弦实抚,玉律调锺,金錞节鼓,於是咀衔拉铁,逐日追风,并试长秋之埒,俱下兰池之宫,鸣鞭则汙赭,入埒则尘红,变三驱而画鹿,登百尺而悬熊,礼正六耦,诗歌九节,弓如明月对堋,马似浮云向埒,雁失群而行断,猿求林而路绝,乃有六郡雄才,五陵高选,新回马邑之兵,始罢龙城之战,尚带流星,犹乘奔电,始听鼓而唱筹,即移竿而摽箭,熊耳刻杯,浮云画罍,水衡之钱山积,织室之锦霞开,司筵赏至,酒正杯来,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怅从跸之留欢,眷回銮之馀武。
【序】晋王羲之三日兰亭诗序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脩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足乐也。
晋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於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於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尚,顾深增怀,为复於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於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泱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
宋颜延之三日曲水诗序曰: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钟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虽渊流遂往,详略异闻,然其宅天衷,立民极,莫不崇尚其道,神明其位,拓世贻统,固万叶而为量者也,有宋函夏,帝图弘远,高祖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皇上以叡文承历,景属宸居,隆周之卜既永,宗汉之兆在焉,正体毓德於少阳,上宰宣哲於元辅,晷纬昭应,山渎效灵,五方杂遝,四隩来暨,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绝书,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日躔胃维,月轨青陆,皇祗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思对上灵之心,以惠庶萌之原,加以二王于迈,出饯戒吉,有诏掌故,爰命司历,献陈洛饮之礼,具上巳之仪,南除辇道,北清禁林,左关岩隥,右梁潮源,略亭皋,跨芝廛,苑大液,怀曾山,松石峻峗,葱翠阴烟,游泳之所攒萃,翔骤之所往还,阅水环阶,引池分席,春官联事,苍灵奉涂,然后升秘驾,胤缇骑,抚玉銮,发流吹,以降于行所,礼也,龙文饰辔,青翰侍御,华裔殷至,观听骛集,扬袂风山,举袖阴泽,靓妆藻野,袨服缛川,故以隐赈外区,焕衍都内者矣,上膺万寿,下禔百福,布筵禀和,阖堂依德,情盘景遽,欢洽日斜,怅钓台之未临,慨酆宫之不悬。
方且排凤阙以高游,开爵园而广宴,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欤。
齐王融三日曲水诗序曰:臣闻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是以得一奉宸,逍遥襄城之域,体元则大,怅望姑射之阿,然窅眇寂寥,其独適者也,至如夏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穆王八骏,如舞瑶水之阴,亦有飨云,固不与万民共也,我大齐之握机创历,诞命建家,接礼贰宫,考庸太室,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革宋受天,保生万国,度邑静鹿丘之叹,迁鼎息大坰之惭,骏发开其远祥,定尔固其洪业,皇帝体膺上圣,运锺下武,冠五行之秀气,迈三代之英风,昭章云汉,晖丽日月,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惧负重於春冰,怀御奔於秋驾,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若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蹍昌姬,韬轶炎汉,元宰比肩於尚父,中铉继踵乎周南,分陕流勿剪之欢,来仕允克施之誉,本枝之盛如此,稽古之政如彼,故免群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沉冥之怨既缺,薖轴之疾已消,谗莠蔑闻,攘争揜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侮食来王,左言入侍,一尉候於西东,合车书於南北,偃革辞轩,销金罢刃,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江海呈象,龟龙载文,功既成矣,世既贞矣,信可以优游暇豫,作乐崇德者欤,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粤斯上巳,惟暮之春,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载怀平圃,乃睠芳林,芳林园者,福地奥区之凑,丹陵若水之旧,殷殷均乎姚泽,膴々尚於周原,飞观神行,虚檐云构,离房乍设,层楼间起,负朝阳而抗殿,跨灵沼而浮荣,镜文虹於绮疏,浸兰泉於玉砌,幽幽丛薄,秩秩斯干,新萍泛沚,华桐发岫,杂夭采於柔荑,乱嘤声於锦羽,禁轩承幸,清宫俟宴,缇帷宿置,帟幕宵悬,既而灭宿登[《文选》四十六作澄。]霞,登光辨色,徐銮警节,鸣钟畅音,七萃连镳,九斿齐轨,尔乃回舆驻早,[《文选》作罕。]岳镇川渟,睟容有穆,宾仪式序,授几肆筵,因流波而成次,蕙肴芳醴,任激水而推移,葆佾陈阶。金匏在席,戚奏翘舞,籥动邠诗,召鸣鸟于〈山弇〉山,追伶伦於嶰谷,清歌有阕,羽觞无筭,上陈景福之赐,下献南山之寿,信凯宴於在藻,知和乐於食苹。
梁简文帝三日曲水诗序曰:窃以周城洛邑,自流水以禊除,晋集华林,同文轨而高宴,莫不礼具义举,沓矩重规,昭动神明,雍熙锺石者也,皇太子生知上德,英明在躬,智湛灵珠,辩均河注,腾茂实於三善,振嘉声於八区,是节也,上巳属辰,馀萌达壤,仓庚应律,女夷司候,尔乃分阶树羽,疏泉泛爵,兰觞沿溯,蕙肴来往,宾仪式序,盛德有容,吹发孙枝,声流嶰谷,舞艳七盘,歌新六变,游云驻采,仙鹤来仪,都人野老,云集雾会,结轸方衢,飞轩照日。
◇五月五日
《琴操》曰:介子绥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国语云介子推。]
《续汉礼仪志》曰: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风土记》曰:仲夏端五,烹鹜[原讹骛,据冯校本改。]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
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固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崔寔《四民月令》曰:五月五日,取蟾蜍,可合恶疽疮,取东行蝼蛄,治妇难产。
《会稽典录》曰:女子曹娥者,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於县江溯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
抱朴子,蟾蜍万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五月五日午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
又曰: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
又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夏小正曰: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
荆楚记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又曰: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
《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
【诗】梁王筠五日望采拾诗曰:长丝表良节,金缕应嘉辰,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含娇起斜眄,敛笑动微嚬,献珰依洛浦,怀珮似江滨。
◇七月七日
《列仙传》曰: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行火者,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事具仙部。]
又曰:王子乔见柏长[初学记四,《太平御览》三十一作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缑氏山
使江州船中七夕诗曰: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天河来映水,织女欲攀舟,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针楼。
北齐邢子才七夕诗曰: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束衿未解带,回銮已霑轼,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原逐青鸟去,蹔因希羽翼。
隋江总七夕诗曰: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婉娈期今夜,飘飖渡浅流,轮随月宿转,路逐采云浮,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
杜审言七夕诗曰:白露含明月,青云断绛河,天街七襄转,关道二神过,襦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隋王蜰七夕诗曰: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懽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隋张文恭七夕诗曰: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懽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赋】隋庾信七夕赋曰:兔月先上,羊灯次安,睹牛星之曜景,视织女之阑干,於是秦娥丽妾,赵艳佳人,窈窕名燕,逶迤姓秦,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矩,[《初学记》四作空。]
南齐谢朓七夕赋曰:金祗司姖,火曜方流,素锺当御,夷则鸣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盈多灵[《初学记》四作夕露。]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庭而延膝,[《初学记》作睐。]属天媛而淹留,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厌[《初学记》作靥。]白玉而为饰,霏丹霞而为裳,回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锵,轼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怅汉渚之夕涨,欣河广之既梁,临瑶席而宴语,绵含睇而蛾扬,嗟兰夜[《初学记》作阑夜,而难永,泣会促而怨长,抚鸣琴而脩浩,浣安歌而自伤,歌曰:月殿清兮桂醑酬,云幄静兮香风浮,龙镳蹀兮玉銮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七月十五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
又曰:目连比丘,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咒原,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劫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为尔可否,佛言大善,故后代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虫葛〉剪采,模花果之形,极工妙之巧。
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於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於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於众苦,得还人中。
【赋】杨蜅盂兰盆赋曰: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四海澄兮百川皛,阴阳肃兮天地窅,扫离宫,清重阁,设皇邸,张翠幕。鸾飞凤翔,晱阳倏烁,云舒霞布,翕赫冥[《初学记》四作{勿目}。]霍,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铜铁铅锡,璆琳琅玕,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宪章三极,仪形万类,上廖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殚怪力,穷神异,少君王子,掣曳兮若束,[《初学记》四作来。]玉女瑶姬,翩仙兮不至,鸣鹔鹴与鸑鷟,舞鶤鸡与翡翠,毒龙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魉,潜魑魅,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徵其奥秘,夫其远也,天台璨起,绕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莲花,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其高也上诸天於大梵,其广也遍诸法於恒沙,上可以荐元府[《初学记》四。]《太平御览》三十二作符,於七庙,下可以纳群动於三车,[原讹军,据冯校本改。]
◇九月九日
《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孟嘉传曰:嘉为桓温参军,既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僚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温谓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
《临海记》曰: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人坐,民俗极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会於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
【诗】宋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曰
风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圣心眷嘉节,鸣銮戾行宫,四筵霑芳醴,中堂起丝桐,扶光迫西汜,欢馀宴有穷。
宋[原讹来,据冯校本改。]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诗曰:季秋朔边苦,旅雁违霜雪,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归客逐海隅,脱冠谢朝列,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
齐竟陵王萧子良九日侍宴诗曰:月殿风转,层台气寒,高云敛色,遥露已团,式诏司警,言戾秋峦,轻觞时荐,落英可餐。
齐王俭侍皇太子九日玄圃宴诗曰:明明储后,冲默其量,徘徊礼乐,优游风尚,微言外融,几神内王,就日齐晖,仪云等望,本茂条荣,源澄流洁,汉称间平,周云鲁卫,咨我藩华,方轨前轶,秋日在房,鸿雁来翔,寥寥清景,霭霭微霜,草木摇落,幽兰独芳,眷言淄苑,尚想濠梁,既畅旨酒,亦饱徽猷,有来斯悦,无远不柔。
梁简文帝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诗曰:离光丽景,神英春裕,副极仪天,金锵玉度,监抚昭明,善物宣布,惠润昆琼,泽熙垂露,秋晨精曜,驾动宫闱,露点金节,霜沉玉玑,玄戈侧影,[原脱,据冯校本补。]翠羽翻晖,庭回鹤盖,水照犀衣,兰羞荐俎,竹酒澄芬,千音写凤,百戏承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横飞鸟箭,半转蛇弓。
又九日赋韵诗曰:是节协阳数,高秋气已精,檐芝逐月启,帷风依夜清,远烛承歌黛,斜桥闻履声,梁尘下未息,共爱赏心并。
梁沈约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曰:凉风比起,高雁南翻,叶浮楚水,草折梁园,凄清霜野,惆怅晨鹍,云轻寒树,日丽秋原,三金广设,六羽高陈,寒英始献,凉酎初醇,靡靡神襟,锵锵群彦,思媚储猷,洽和奉宴,恩畅兰席,欢同桂殿,景遽乐推,临风以眷,丽景天枝,位非德举,任伍辰阶,祚均河楚,负岳未胜,瞻云难侣,望古兴惕,心焉载伫。
又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曰:凭玉宅海,端扆御天,上流飞壑,静震腾川,凝神贯极,摛道漏泉,西裘委衽,南风在弦,暮芝始绿,年桂初丹,上林叶下,沧池水寒,霜霑玉树,雁动轻澜,停跸玉陛,徙卫璇墀,琱箱凤采,羽盖鸾姿,虹旌迢遰,翠华葳蕤,礼弘灞汭,义高洛湄。
梁丘迟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曰:朱明已谢,蓐收司礼,爰理秋祓,备扬旌棨,奉璋瓘瓘,金貂济济,上林弘敞,离宫非一,采殿回风,丹楼映日,随珠甲帐,屯卫周悉,睟容徐动,天仪澄谧,云物游飏,光景高丽,枯叶未落,寒花委砌,丝桐激舞,楚雅闲慧,参差繁响,殷勤流诣。
梁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曰:帝德峻韶夏,王功书颂平,共贯沿五胜,独道迈三英,我皇抚归运,时乘信告成,一唱革锺石,再抚被丝笙,黄草归雒木,梯山廌玉荣,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物色动宸眷,民豫降皇情。
梁刘苞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诗曰:六郡良家子,幽并游侠儿,立乘争饮羽,倒骑竞纷驰,鸣珂饰华毦,金鞍映玉羁,膳羞殚海陆,和齐眠秋宜,云飞雅琴奏,风起洞箫吹,曲终高宴罢,景落树阴移,微薄承嘉惠,饮德良不赀,取效绩无纪,感恩心自知。
梁王脩己九日诗曰: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随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梁刘孝威九日酌菊花酒诗曰:露花疑始摘,罗衣似適熏,馀杯度不取,欲持娇使君。
梁何逊为西丰侯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曰:皇德无与让,重规袭帝勋,垂衣化比屋,卷领慎为君,翾飞悦有道,卉木荷平分,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城霞旦晃朗,槐雾晓氤氲,鸾和驰八袭,凤驾启千群,羽觞歌湛露,佾舞奏承云,禁林终宴晚,华池物色曛,疏树翻高叶,寒流聚细文,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诗曰:辙迹光周颂,巡游减夏功,钩陈万骑转,阊阖九门通,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回鸾上苑中,疏山开辇道,间树出离宫,玉醴吹花菊,银床落井桐,饮羽山西射,浮云冀[《初学记》四作冀。]
北骢,尘飞金埒满,叶破柳条空。
周王襃九日从驾诗曰: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长,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锺霜,曙影初分地,暗色始成光,交旆长秋坂,缇幕杏间堂,射马垂双带,丰貂佩两璜,苑寒梨树紫,山秋菊叶黄,终惭属车对,空假侍中郎。
【赋】宋傅亮九月九日登陵,嚣馆赋曰:岁九旻之暮月,肃晨驾而北逝,度回壑以停辕,凌孤馆而远憩,何物惨而节哀。又云悠而风厉,悴绿蘩於寒渚,陨丰灌於荒澨,玩中原之芬菊,惜兰圃之彫蕙,旌竹柏之劲心,谢梧楸之零脆,尔乃流眄平隰,落日还皋,于感具盈,在物周骚,聆离鹍之凄响,沂鸣林之浏飚,彼游子之苦伤,每寤叹於我劳,矧集悲而锺苦,疚寸心其如忉,眇天末以遥瞪,怨故乡之阻辽。
【书】魏文帝与锺繇书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於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译文
根据明代的版本补充
元正、人日、正月十五日、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
◇元正
《尚书》说:正月初一,舜帝到文祖庙祭祀。
《列子》说: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献鸠鸟给简子,简子非常高兴,厚赏了他们。客人问其原因,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表示有恩德。
《孔丛子》说: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献爵给赵王,并在爵上装饰五彩,赵王非常高兴。《东观汉记》说:戴凭担任侍中,正月初一朝贺时,皇帝命令群臣讲解经义,不懂的人会被夺去席位,戴凭因此获得了五十多个席位。[详细内容见讲论篇。]
《汉书》说:鲍宣字子都,哀帝时,正月初一发生日食,鲍宣上书劝谏说:陛下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百姓为子,父亲失去光明,母亲震动,子民就会谣言四起,今天日食发生在三阳初升之时,百姓在正月初一尚且忌讳损坏器物,何况是日食呢?
《汉杂事》说:正月初一朝贺时,三公捧着玉璧上殿,面向北坐,太常使赞礼说:皇帝为君兴起,三公伏地,皇帝坐下后,才上前献玉璧。
《典略》说:明帝命令博士马均制作司南车,水转百戏,正月初一朝会时,制作巨兽鱼龙蔓延,表演倒骑马,完全按照汉朝西京的旧例。
《魏略》说:正始元年,商风大起数十天,吹倒房屋折断树木,震动太极殿东阁,正月初一大会时更加严重,床案倾倒,这是曹休将要被诛杀的征兆。
《王浑集》说:皇帝下诏询问正月初一大会时,四方计吏入朝见驾,应当如何安排。王浑上奏说:旧例正月初一会计吏在轩下,中书令宣读诏书,询问各地适宜的事务,士人贤才,隐伏未显,风俗喜好,礼教适宜,勤农务本,以尽垦殖之利,刑狱清理,无枉滥之失,郡守长吏,勤心治政,为民兴利除害,训化之绩,授以纸笔,陈述见闻,以表明圣旨关心四方。
《晋咸康起居注》说:十二月庚子,皇帝下诏说:正会日,百官增加俸禄,赐醽酒,每人二升。
《世说》说:元帝正会时,邀请丞相王导登上御床,王导坚决推辞,中宗一再邀请,文献说:让太阳与万物同辉,臣下如何仰望,皇帝这才作罢。
邓德明《南康记》说:从前有个叫卢耽的人,在州里担任治中,年轻时学习仙术,擅长飞腾之术,每天晚上都凌空回家,天亮时返回州里。有一次正月初一大会时,他来不及参加朝会,便化作白鹄飞到阁前,盘旋欲下,威仪用扫帚打他,得到一只鞋,卢耽惊骇回到朝列,内外左右的人都感到非常奇怪。当时步骘担任广州刺史,非常厌恶此事,便上奏朝廷,最终卢耽被诛杀。
裴玄《新语》说:正月初一,县官杀羊,将羊头挂在门上。又杀鸡以配合,民间传说这是为了驱除疫气。裴玄问河南的伏君,伏君说:这是土气上升,草木萌动,羊吃百草,鸡啄五谷,所以杀它们以助生气。
【诗】魏陈思王曹植的《元会诗》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遝,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原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晋荀勖的《正大会行礼歌诗》说:於皇元首,群生资始,履端大享,敬御福祉,肆觐群后,爰及卿士,钦顺时财,允也天子。
又说:明明天子,临下有赫,四表宅心,惠浃荒貊,柔远能迩,孔淑不逆。来格祁祁,邦家是若。
又说:光光邦家,天笃其祜,丕显喆命,顾予三祖,世德作求,奄有九土,思我皇度,彝伦攸序。
晋曹毗的《正朝诗》说:灵春散初泽,棼煴青阳舒,佳袍忽已故,今载奄复初,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晋刘和妻王氏的《正朝诗》说:稔冉冥机运,迅矣四节经,太簇应玄律,青阳兆初正。
晋傅克妻辛氏的《元正诗》说: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晋荀勖的《正会公王上寿酒歌》说:践元辰,延显融,献羽觞,祈令终,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锺圣躬。
【赋】晋傅玄的《朝会赋》说:考夏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制,采秦汉之旧仪,肇元正之嘉会,於是先期戒事,众发允敕,万国咸享,各以其职,翼翼京邑,巍巍紫极,前三朝之夜中,庭燎晃以舒光,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俯而察之,如亢烛龙而炤玄方,仰而观焉,若披丹霞而鉴九阳。
【颂】晋刘臻妻的《正旦献椒花颂》说:游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阳散晖,澄景载焕,美哉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
◇人日
《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七是人日,用七种菜做羹,剪彩为人,或用金箔镂刻贴在屏风上,忽然戴上,象征人进入新年,形象焕然一新。
董勋《问礼俗》说: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
贾充《典戒》说:人日制作华胜互相赠送,形状像瑞图金胜,也像西王母戴的胜。
刘臻妻陈氏的《进见仪》说:正月初七,上人胜於人。
【诗】隋阳休之的《人日登高侍宴诗》说: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雕辇,云回浮绮翼。
薛道衡的《人日思归诗》说: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铭】李充的《登安仁峰铭》说:正月七日,厥日惟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正月十五日
《玉烛宝典》说:正月十五日,制作膏粥,用来祭祀门户。
《荆楚岁时记》说:风俗望日,用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而祭祀,晚上迎紫姑神以占卜。
《史记》说:汉家在望日祭祀太一神,从黄昏到天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
《西域记》说:摩竭纮国,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
《涅槃经》说:如来火化后,收舍利放入罂中,放在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
【诗】苏味道的《望日夜游诗》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
珍惜夜晚,不要让玉漏催促时间。
崔液的夜游诗说:玉漏和铜壶不要催促,铁关和金锁彻夜开放,谁家看到月亮能安静坐着,哪里听到灯声不来看。
又说:神灯和佛火百轮张开,雕刻的像和图形用七宝装饰,影子里仿佛听到金口说话,空中似乎散落着玉毫光。
又说:金勒银鞍控制着紫骝马,玉轮朱幰驾着青牛,骖驔开始散开在东城曲,忽然又遇到南陌头。
◇月晦
《荆楚岁时记》说:从元旦到月晦,人们都聚在一起吃喝,每个月都有晦朔,正月初年,时俗重视这个节日。
玉烛宝典说:从元旦到月晦,人们都聚在一起吃喝,男女都洗衣服斟酒在水边,以为可以度过厄运。
《帝王世纪》说:尧有草夹在台阶上生长,每月初一长一荚,月半则长十五荚,从十六日开始一荚落下,到月晦时全部落下,月小则剩下一荚,厌而不落,认为是瑞草,名叫蓂荚,也叫历荚。
【诗】太宗皇帝的月晦诗说:晦魄移到中律,凝暄起丽城,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晴。
北齐魏收的晦日泛舟应诏诗说:袅袅春枝弱,关关新鸟呼,棹唱忽逶迤,菱歌时顾慕,睿赏芳日色,宴言忘日暮,游豫慰人心,照临康国步。
后魏卢元明的晦日泛舟应诏诗说: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
◇寒食
《周礼》说:司烜氏,仲春时用木铎在国中修火禁,为季春将出火做准备。
《荆楚岁时记》说:从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就有疾风和暴雨,称为寒食。
周斐先贤传说:太原的旧俗,说介子推被焚骸,一个月寒食,不敢生火做饭。
陆翙《邺中记》说:并州的习俗,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天,做干粥,现在的糗就是。
又说:寒食三天,做醴酪,煮粳米和麦为酪,捣杏仁,煮成粥。
范晔《后汉书》说:周举迁为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认为介子推被焚骸,有龙忌之禁,到了那个月,都说神灵不乐举火,周举写信给子推庙说,春中寒食一个月,老小不堪,现在则三天而已。
古今艺术图说: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以练习轻趫者。
【诗】李崇嗣的寒食诗说: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燃。
宋之问的途中寒食诗说: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沈佺期的岭表寒食诗说: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餳,洛中新甲子,明日是清明。
【令】魏武帝的明罚令说:听说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都绝火寒食,说是为介子推,而且北方寒冷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三月三日
应劭《风俗通》说:按周礼,女巫掌管岁时以祓除疾病,禊是洁的意思,所以在水上盥洁,巳是祉的意思,邪疾已去,祈求福祉。
韩诗说:三月桃花水的时候,郑国的习俗,三月上巳,在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
《汉书》说:太后春天去蚕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灞水而祓除。
续汉书礼仪志说:三月上巳,官民都在东流水上洁身,自洗濯,祓除宿垢,为太洁。
《魏志》说:袁绍三月上巳,大会宾徒在薄落津,听说魏郡兵及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立,绍容貌自若,不改常度。
《竹林七贤论》说:王济曾解禊洛水,第二天,有人问王说:昨天游有什么议论,济说:张华善说史汉,裴逸民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事具谈论部。]
夏仲御别传说:仲御到洛阳,到三月三日,洛阳的公王以下,无不方轨连轸,并到南浮桥边禊,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仲御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虽见此辈,稳坐不摇,贾公望见之,深奇其节,原相与语,此人有心胆,有似冀缺,走问船中安坐者为谁,仲御不应,重问,徐乃答曰:会稽北海间民夏仲御。
《晋中兴书》说:玉导对从兄敦说:王仁德未著,而名位犹轻,兄威名日已振,宜有以共相匡举,会三月三日,中宗出禊,乘肩辇,敦导并骑从,纪瞻使人觇之,既闻敦导骑从,乃大惊,自出拜于道左,中宗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续搜神记》说:卢充打猎,见獐,便射中它,随逐不觉远,忽见一里门,如府舍,问铃下,铃下对曰:崔少府也,进见少府,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为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三日毕,车送充至家,母问,具状以对,与崔别后四年,充三月三日临水戏,遥见水傍有犊车,充往开车户,见崔女与三岁男共载,情意如初,抱男儿还充。又与金鋺别。
《杂五行书》说:想知道蚕的善恶,常在三月三日,天阴而无日,不见雨,蚕大善。
续齐谐记说:晋武帝问尚书郎挚虞说:三日曲水,其义何指,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水以汎觞,曲水之义起于此,帝曰:若如所谈,便非好事,尚书郎束晳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仲治为阳城令。
【诗】晋张华的三月三日后园会诗说: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纤条被绿,翠华含英,於皇我后,钦若昊乾,顺时省物,言观中园,宴及群辟,乃命乃延,合乐华池,祓濯清川,汎彼龙舟,溯游渚源。
又上巳篇说:仁风导和
动天襟,挟苑连金阵。分衢度羽林,帷宫对广掖,层殿迩高岑,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林花初堕蒂。池荷欲吐心。
又三日率尔成诗曰:芳年多美色,丽景复妍遥,握兰唯是旦,采艾亦今朝,回沙溜碧水,曲岫散桃夭,绮花非一种,风丝乱百条,云起相思观,日照飞虹桥,繁华炫姝色,燕赵艳妍妖,金鞍汗血马,宝髻珊瑚翘,兰声起縠袖,莲锦束琼腰,相看隐绿榭,见人还自娇,玉桂鸣罗荐,渠碗泛回潮,洛滨非拾羽,满握讵贻椒。
又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曰:震德协灵,年芳节淑,濯伊临灞,荡心愉目。骧骑晨野,摐金晓陆,蕙气卷旌,神飚擎毂,曾岑偃蹇,耸观岧峣,烟生翠幕,日照绮寮,银华晨散,金芝暮摇,绿水动叶,丹距映条,顾惟菲薄,徒承恩裕,艺学未优,声绩不树,岂辨河书,宁摛淮赋,徒偶群龙,终惭并驭。
又曲水联句诗曰:春色明上巳,桃花落绕沟,波回卮不进,纶下钩时留,[臣导。]绛水时回岸,花觞转更周,陈肴渡玉俎,垂饵下银钩,王卿,回川入帐殿,列俎间芳洲,汉艾凌波出,江枫拂岸游,[庾肩吾。]王生回水碓,蔡妪荡轻舟,岸烛斜临水,波光上映楼,[殿下。]
梁沈约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诗曰:光迟蕙敏,气婉椒台,皇心爱矣,帝曰游哉,玉鸾徐骛,翠凤轻回,别殿广临,离宫洞启,川祗奉寿,河宗相礼,清洛渐筵,长伊流陛,洄荡嘉羞,摇漾芳醴,轻歌易绕,弱舞难持,素云留管,玄穀停丝,引思为岁,岁亦阳止,叨服贲身,身亦昌止,徒勤丹漆,终愧文梓。
又上巳华光殿诗曰:於维盛世即轩妫,朝酆宴镐复在斯,朝光灼烁映兰池。春风婉转入细枝,时湋顾暮声合离,轻波微动漾羽卮,河宗海若生蛟螭,浮梁径度跨回漪,朱颜始洽景将移,安得壮士驻奔曦。
又侍林光殿曲水宴诗曰:宴镐锵玉銮,游汾举仙軷,荣光泛采旄,脩风动芝盖,淑气婉登辰,天行耸云旆,帐殿临春篽,帷宫绕芳薈,渐席周羽觞,分墀引回濑,穆穆宝化昇,济济皇陛泰,将御遗风轸,远侍瑶台会。
又三日率尔成篇诗曰: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开花已匝树,流湋复满枝,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东出千金堰,西临雁鹜陂,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绿帻文照曜,紫燕光陆离,清辰戏伊水,薄暮宿兰池,象筵鸣宝瑟,金瓶汎羽卮,宁忆春蚕起,日暮桑欲萎。
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曰:薰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皇心腃乐饮,帐殿临春渠,豫游高夏谚,凯乐盛周居,复以禁林日,丰茸花树舒,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馀,九成变丝竹,百戏起龙鱼。
又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曰:汇泽良孔殷,分区屏中县,蹑跨兼流采,矜唯迩封甸,吾王奄酆毕,折圭承羽传,不资鲁俗移,何待齐风变,东山富游士,北土无遗彦,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馀辰属上巳,清祓追前谚,持此阳濑游,复展城隅宴,芳洲亘千里,远近风光扇,方欢厚德重,谁言薄游倦。
梁刘孝威侍宴乐游林光殿曲水诗曰:蒸哉轩顼,赫矣尧心,女娲补石,重华弃金,汤罗禹扇,羲瑟农琴,皇乎备矣,受命君临,试舟五反,和乐九成,钩楯秘戏,协律新声,丹杯水激,绛采坯荣,天吴还往,海若逢迎。又三日侍皇太子宴诗曰:二龙巡夏代,八骏驭周朝,豫游光帝则,乐饮盛民谣,皇储遵洛禊,滥觞追灞桥,掌祓开神篽,司马动銮镳,周旗交彩毦,晋鼓杂清箫,旌宫临广隰,藻卫烁岩椒,兰樽沿曲折,灵若溯回潮。
梁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曰:荣星依夜动,銮驾忽朝游,旌门临苑树,相风生凤楼,春生露泥泥,天覆云油油,桃花舒玉涧,柳叶暗金沟,禊川分曲洛,帐殿掩芳洲,涌跃赪鱼出,参差绛枣浮,百戏俱临水,千锺共逐流。
北齐邢子才三日华林园公宴诗曰:回銮自乐野,弭盖属瑶池,五丞接光景,七友树风仪,芳春时欲遽,览物惜将移,新萍已冒沼,馀花尚满枝,草滋径芜没,林长山蔽亏,方筵罗玉俎,激水漾金卮,歌声断且续,舞袖合还离。
隋卢思道上巳禊饮诗曰:山泉好风景,城市厌嚣尘,聊持一樽酒,共寻千里春,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何言出关后,重有入林人。
【赋】后汉杜笃祓禊赋曰: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黄,於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酹酒醲川,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艳姝,戴翡翠,珥明珠,曳离袿,立水涯,微风掩壒,纤穀[全后汉文二十八作縠。]低徊,兰苏盻蚃,感动情魂,若乃隐逸未用,鸿生俊儒,冠高冕,曳长裾,坐沙渚,谈诗书,咏伊吕,歌唐虞。
晋成公绥洛禊赋曰:考吉日,简良辰,祓除解禊,同会洛滨,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临清流,坐沙场,列罍樽,飞羽觞。
晋张协洛禊赋曰: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百卉晔而敷芬,川流清泠以汪濊,原隰葱翠以龙鳞,游鱼瀺灂於渌波,玄鸟鼓翼於高云,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故新服之既成,将禊除於水滨,於是缙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九,主希孔墨,宾慕颜柳,临涯咏吟,濯足挥手,乃至都人士女,弈弈祁祁,车驾岬嵑,充溢中逵,粉葩翕习,缘阿被湄,振袖坐风,接衽成帏,若夫权戚之家,豪侈之族,采骑齐镳,华轮方毂,青
云彩漂浮,参差不齐地相连,聚集在长洲的岸边,照耀在洛川的弯曲处,于是停下车马在蕙渚,卸下马鞍在兰田,红色的帷幕像彩虹一样展开,翠绿的帷幕像霓虹一样相连,罗列酒杯,摆满长桌,于是摆上香料和酒,献上柔软的美食,祈求吉祥,消除百病,用清水漱口以洗涤污秽,抓住绿藻的细枝,漂浮着白色的蛋壳遮蔽水面,洒下黑色的酒在中河。
晋朝褚爽的《禊赋》说:在这暮春的美好月份,将在通川举行解禊仪式,清晨迎着微风,逆流而上,河水回旋清澈映照,山岭插入云雾中,轻霞在翠绿的山崖上舒展,白云映衬着青天。
晋朝夏侯湛的《禊赋》说:羡慕暮春的美好时光,赞美灵气的柔和,铺设道路,宣扬节日并出游,于是铃声响起,旗帜垂下繁缨,微云乘着车,清风卷起旗帜,车轮飞转,良马如电般惊起,车马聚集,男女如雾般相会,穿着华丽的罗縠,翠绿的帷幕连成一片,香丸挂在素色的衣襟上,结九龄于时外,灿烂辉煌。混合着光芒,如同早晨的春花绽放,傍晚的霞光拥抱月亮,于是来到清流边,背靠绿树,云幕高高连接,红色的组带四散。
晋朝阮瞻的《上巳会赋》说:在清川边举行美好的宴会,借假期游玩娱乐,以朝云为盖,以茂树为庐,喜欢茂密的树林,乐于草莽的扶疏,摆上四桌酒席,祈求吉祥,举杯交酬,献上长寿的祝福,同享欢乐,心情愉悦,发自内心地唱歌,寄托情志于宫商。
梁朝萧子范的《家园三日赋》说:春天也快结束了,农家上巳节,时值九门磔祭,节日在七里郊外,扇动和风,照耀着迟迟的阳光,飞燕展翅,山雉夺目,聊以结新而洗旧,遵循东流的前轨,居所不漏雨,树木不是榛栗,既没有选择高爽之地,也没有询问凶吉,右边是千仞青溪,北面是龙盘秀出,与岁月一同荒茫,与林薮一同芜密,欢庆这美好的月份,喜悦这美好的时光,庭院散落花蕊,旁边插着竹篁,洒下黑色的酒在沼沚,漂浮着红色的枣子在泱泱的水中,观看翠轮出没,戏耍青舸低昂。
周朝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说:当时玄鸟掌管历法,苍龙驾驭行程,羔羊献上冰开,桐花萍合,皇帝驾临华林园,千乘雷动,万骑云屯,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于是命令群臣,举行大射之礼,驺虞九节,狸首七章,于是挑选朱汗之马,校黄金之埒,红阳飞鹊,紫燕陆沈,唐成公的骕骦,海西侯的千里,无不饮羽衔竿,吟猿落雁,钟鼓震地,尘埃涨天,采则锦市俱移,钱则铜山合徙,实天下之至乐,景福之欢欣者也,岁次昭阳,月在大梁,其日上巳,其时少阳,春吏司职,青祗效祥,徵万骑於平乐,开千门於建章,皇帝翊四校於仙园,回六龙於天苑,华盖平飞,风乌细转,帷宫宿设,帐殿开筵,傍临细柳,斜界宜年,河漘薙草,渭口浇泉,塴云五色,的晕重圆,阳管既调,春弦实抚,玉律调钟,金錞节鼓,於是咀衔拉铁,逐日追风,并试长秋之埒,俱下兰池之宫,鸣鞭则汙赭,入埒则尘红,变三驱而画鹿,登百尺而悬熊,礼正六耦,诗歌九节,弓如明月对堋,马似浮云向埒,雁失群而行断,猿求林而路绝,乃有六郡雄才,五陵高选,新回马邑之兵,始罢龙城之战,尚带流星,犹乘奔电,始听鼓而唱筹,即移竿而摽箭,熊耳刻杯,浮云画罍,水衡之钱山积,织室之锦霞开,司筵赏至,酒正杯来,既而日下泽宫,筵阑相圃,怅从跸之留欢,眷回銮之馀武。
【序】晋朝王羲之的《三日兰亭诗序》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仪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足乐也。
晋朝孙绰的《三日兰亭诗序》说: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於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於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尚,顾深增怀,为复於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於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泱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
宋朝颜延之的《三日曲水诗序》说: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钟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虽渊流遂往,详略异闻,然其宅天衷,立民极,莫不崇尚其道,神明其位,拓世贻统,固万叶而为量者也,有宋函夏,帝图弘远,高祖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皇上以叡文承历,景属宸居,隆周之卜既永,宗汉之兆在焉,正体毓德於少阳,上宰宣哲於元辅,晷纬昭应,山渎效灵,五方杂遝,四隩来暨,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绝书,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日躔胃维,月轨青陆,皇祗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思对上灵之心,以惠庶萌之原,加以二王于迈,出饯戒吉,有诏掌故,爰命司历,献陈洛饮之礼,具上巳之仪,南除辇道,北清禁林,左关岩隥,右梁潮源,略亭皋,跨芝廛,苑大液,怀曾山,松石峻峗,葱翠阴烟,游泳之所攒萃,翔骤之所往还,阅水环阶,引池分席,春官联事,苍灵奉涂,然后升秘驾,胤缇骑,抚玉銮,发流吹,以降于行所,礼也,龙文饰辔,青翰侍御,华裔殷至,观听骛集,扬袂风山,举袖阴泽,靓妆藻野,袨服缛川,故以隐赈外区,焕衍都内者矣,上膺万寿,下禔百福,布筵禀和,阖堂依德,情盘景遽,欢洽日斜,怅钓台之未临,慨酆宫之不悬。
正打算在凤阙高游,开放爵园广设宴席,命令在位的臣子们,展示诗歌抒发志向,那么那些歌颂美德有章法,陈述忠诚无愧于心的人啊。
齐王融的三日曲水诗序说:我听说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开了,时乘既位,御气之驾飞翔了,因此得一奉宸,逍遥在襄城的领域,体元则大,怅望姑射的山阿,然而深远寂静,那是独自适意的,至于夏后两龙,载驱在璿台之上,穆王的八骏,如舞在瑶水的阴面,也有飨云,本来不与万民共享,我大齐握机创历,诞命建家,接礼贰宫,考庸太室,昭华的珍宝已经迁移,延喜的玉已经归来,革宋受天,保生万国,度邑静鹿丘的叹息,迁鼎息大坰的惭愧,骏发开其远祥,定尔固其洪业,皇帝体膺上圣,运锺下武,冠五行之秀气,迈三代之英风,昭章云汉,晖丽日月,尚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惧负重於春冰,怀御奔於秋驾,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若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蹍昌姬,韬轶炎汉,元宰比肩於尚父,中铉继踵乎周南,分陕流勿剪之欢,来仕允克施之誉,本枝之盛如此,稽古之政如彼,故免群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沉冥之怨既缺,薖轴之疾已消,谗莠蔑闻,攘争揜息,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侮食来王,左言入侍,一尉候於西东,合车书於南北,偃革辞轩,销金罢刃,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江海呈象,龟龙载文,功既成矣,世既贞矣,信可以优游暇豫,作乐崇德者欤,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粤斯上巳,惟暮之春,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载怀平圃,乃睠芳林,芳林园者,福地奥区之凑,丹陵若水之旧,殷殷均乎姚泽,膴々尚於周原,飞观神行,虚檐云构,离房乍设,层楼间起,负朝阳而抗殿,跨灵沼而浮荣,镜文虹於绮疏,浸兰泉於玉砌,幽幽丛薄,秩秩斯干,新萍泛沚,华桐发岫,杂夭采於柔荑,乱嘤声於锦羽,禁轩承幸,清宫俟宴,缇帷宿置,帟幕宵悬,既而灭宿登[《文选》四十六作澄。]霞,登光辨色,徐銮警节,鸣钟畅音,七萃连镳,九斿齐轨,尔乃回舆驻早,[《文选》作罕。]岳镇川渟,睟容有穆,宾仪式序,授几肆筵,因流波而成次,蕙肴芳醴,任激水而推移,葆佾陈阶。金匏在席,戚奏翘舞,籥动邠诗,召鸣鸟于〈山弇〉山,追伶伦於嶰谷,清歌有阕,羽觞无筭,上陈景福之赐,下献南山之寿,信凯宴於在藻,知和乐於食苹。
梁简文帝的三日曲水诗序说:我私下认为周城洛邑,自流水以禊除,晋集华林,同文轨而高宴,莫不礼具义举,沓矩重规,昭动神明,雍熙锺石者也,皇太子生知上德,英明在躬,智湛灵珠,辩均河注,腾茂实於三善,振嘉声於八区,是节也,上巳属辰,馀萌达壤,仓庚应律,女夷司候,尔乃分阶树羽,疏泉泛爵,兰觞沿溯,蕙肴来往,宾仪式序,盛德有容,吹发孙枝,声流嶰谷,舞艳七盘,歌新六变,游云驻采,仙鹤来仪,都人野老,云集雾会,结轸方衢,飞轩照日。
◇五月五日
《琴操》说:介子绥割下他的腓股,用来喂重耳,重耳复国后,子绥却一无所得,绥非常怨恨,于是作龙蛇之歌来感动他,最终不肯出来,文公命令烧山寻找他,子绥于是抱着木头烧死了,文公命令百姓五月五日不得发火,[国语说介子推。]
《续汉礼仪志》说:五月五日,用朱索五色柳桃印作为门户的装饰,以止恶气。
《风土记》说:仲夏端五,烹鹜[原讹骛,据冯校本改。]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
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对他说:你应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固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崔寔《四民月令》说:五月五日,取蟾蜍,可合恶疽疮,取东行蝼蛄,治妇难产。
《会稽典录》说: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於县江溯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
抱朴子说,蟾蜍万岁者,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五月五日午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
又说:或问辟五兵之道,回答说: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风俗通》说: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
又说: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夏小正说: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
荆楚记说: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又说:屈原以是日死於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
《大戴礼》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楚辞》说:浴兰汤兮沐芳华。
【诗】梁王筠五日望采拾诗说:长丝表良节,金缕应嘉辰,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含娇起斜眄,敛笑动微嚬,献珰依洛浦,怀珮似江滨。
◇七月七日
《列仙传》说:陶安公,六安铸冶师行火者,朱雀止冶上,说: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事具仙部。]
又说:王子乔见柏长[初学记四,《太平御览》三十一作桓良。]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缑氏山
在江州的船上写七夕诗说:九江遇到七夕,初弦正值早秋,天河映照水面,织女想要攀上船,汉使都是客人,星槎一起随流,不要说相送的浦口,比不上穿针楼。
北齐邢子才的七夕诗说:盈盈的河水旁,每天长叹息,不吝惜渐衰的痛苦,波流怎能测,秋期忽然到来,停下梭子整理容颜,衣襟未解带,回銮已沾湿车轼,不见眼中人,谁能承受机上的织,愿随青鸟去,暂时依靠羽翼。
隋江总的七夕诗说: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婉娈期待今夜,飘飖渡过浅流,轮随月宿转,路随采云浮,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此时机杼停息,独向红妆羞。
杜审言的七夕诗说:白露含明月,青云断绛河,天街七襄转,关道二神过,襦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隋王蜰的七夕诗说: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乐随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隋张文恭的七夕诗说: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欢乐余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赋】隋庾信的七夕赋说:兔月先上,羊灯次安,看牛星的曜景,视织女的阑干,于是秦娥丽妾,赵艳佳人,窈窕名燕,逶迤姓秦,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矩。
南齐谢朓的七夕赋说:金祗司姖,火曜方流,素锺当御,夷则鸣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盈多灵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庭而延膝,属天媛而淹留,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厌白玉而为饰,霏丹霞而为裳,回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锵,轼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怅汉渚之夕涨,欣河广之既梁,临瑶席而宴语,绵含睇而蛾扬,嗟兰夜而难永,泣会促而怨长,抚鸣琴而脩浩,浣安歌而自伤,歌曰:月殿清兮桂醑酬,云幄静兮香风浮,龙镳蹀兮玉銮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七月十五
《荆楚岁时记》说: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都营盆供诸寺院。
《盂兰盆经》说,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
又说:目连比丘,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咒原,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劫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为尔可否,佛言大善,故后代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虫葛〉剪采,模花果之形,极工妙之巧。
道经说: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於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於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於众苦,得还人中。
【赋】杨蜅的盂兰盆赋说: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四海澄兮百川皛,阴阳肃兮天地窅,扫离宫,清重阁,设皇邸,张翠幕。鸾飞凤翔,晱阳倏烁,云舒霞布,翕赫冥霍,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铜铁铅锡,璆琳琅玕,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宪章三极,仪形万类,上廖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殚怪力,穷神异,少君王子,掣曳兮若束,玉女瑶姬,翩仙兮不至,鸣鹔鹴与鸑鷟,舞鶤鸡与翡翠,毒龙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魉,潜魑魅,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徵其奥秘,夫其远也,天台璨起,绕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莲花,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其高也上诸天於大梵,其广也遍诸法於恒沙,上可以荐元府於七庙,下可以纳群动於三车。
◇九月九日
《风土记》说: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续晋阳秋》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续齐谐记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孟嘉传说:嘉为桓温参军,既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僚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温谓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
《临海记》说: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人坐,民俗极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会於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
【诗】宋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说
风来了,人们开始穿上寒衣;霜降了,百工们休息。巢幕上没有留下燕子,渚边却有鸿雁飞来。轻霞点缀着秋日,迅商(秋风)吹拂着清穹。圣心眷顾着这个美好的节日,鸣銮(皇帝的车驾)来到了行宫。四筵上沾满了芳醴(美酒),中堂上奏起了丝桐(音乐)。扶光(太阳)迫近西汜(西方),欢乐的宴会即将结束。
宋谢灵运在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的诗中说:季秋的朔边(北方边境)很苦,旅雁违背了霜雪。凄凄的阳卉(花草)枯萎了,皎皎的寒潭(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良辰(美好的时光)感动了圣心,云旗(旗帜)在暮节(晚秋)升起。鸣葭(吹奏乐器)在朱宫(宫殿)中响起,兰卮(酒杯)献给时哲(贤人)。归客(归乡的人)追逐海隅(海边),脱冠(脱下官帽)谢朝列(告别朝廷)。河流有急澜(急流),浮骖(马车)没有缓辙(慢行)。
齐竟陵王萧子良在九日侍宴的诗中说:月殿(宫殿)的风转了,层台(高台)的气寒了。高云(高高的云)收敛了颜色,遥露(远处的露水)已经凝结成团。式诏(诏书)司警(警戒),言戾(命令)秋峦(秋天的山峦)。轻觞(酒杯)时荐(不时举杯),落英(落花)可餐(可以食用)。
齐王俭在侍皇太子九日玄圃宴的诗中说:明明储后(太子),冲默(谦虚)其量(气量)。徘徊礼乐(礼仪和音乐),优游(悠闲)风尚(风俗)。微言(微妙的言辞)外融(外在的融合),几神(精神)内王(内在的王者)。就日(接近太阳)齐晖(光辉),仪云(礼仪如云)等望(期待)。本茂(根基茂盛)条荣(枝叶繁荣),源澄(源头清澈)流洁(水流洁净)。汉称间平(汉朝的间平),周云鲁卫(周朝的鲁卫)。咨我藩华(询问我的藩华),方轨(遵循)前轶(前人的轨迹)。秋日在房(秋天的太阳在房宿),鸿雁来翔(鸿雁飞来)。寥寥(稀少)清景(清静的景色),霭霭(朦胧)微霜(薄霜)。草木摇落(草木凋零),幽兰(幽静的兰花)独芳(独自芬芳)。眷言(怀念)淄苑(淄水的园林),尚想(还想)濠梁(濠水的桥梁)。既畅(已经畅饮)旨酒(美酒),亦饱(也饱尝)徽猷(美好的谋略)。有来(有来客)斯悦(因此喜悦),无远(无论多远)不柔(不温柔)。
梁简文帝在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的诗中说:离光(太阳的光辉)丽景(美丽的景色),神英(精神英发)春裕(春天的富足)。副极(副极星)仪天(仪态如天),金锵(金声)玉度(玉的度量)。监抚(监督和抚慰)昭明(昭明太子),善物(美好的事物)宣布(宣扬)。惠润(恩惠滋润)昆琼(昆山的琼玉),泽熙(恩泽照耀)垂露(露水)。秋晨(秋天的早晨)精曜(光辉),驾动(车驾启动)宫闱(宫廷)。露点(露水滴落)金节(金制的节杖),霜沉(霜降)玉玑(玉制的玑珠)。玄戈(黑色的戈)侧影(侧面的影子),翠羽(翠绿的羽毛)翻晖(翻飞的光辉)。庭回(庭院回转)鹤盖(鹤的伞盖),水照(水映照)犀衣(犀牛皮的衣服)。兰羞(兰花的羞怯)荐俎(献上祭品),竹酒(竹叶酒)澄芬(清澈芬芳)。千音(千种声音)写凤(描绘凤凰),百戏(百种游戏)承云(承接云彩)。紫燕(紫色的燕子)跃武(跳跃舞蹈),赤兔(红色的兔子)越空(越过天空)。横飞(横飞)鸟箭(鸟的箭矢),半转(半转)蛇弓(蛇形的弓)。
又在九日赋韵的诗中说:是节(这个节日)协阳数(符合阳数),高秋(深秋)气已精(气息已经精纯)。檐芝(屋檐下的芝草)逐月(逐月)启(开放),帷风(帷幔的风)依夜(依夜)清(清新)。远烛(远处的烛光)承歌黛(承接歌女的眉黛),斜桥(斜桥)闻履声(听到脚步声)。梁尘(梁上的尘土)下未息(还未落下),共爱(共同喜爱)赏心(赏心悦目)并(一起)。
梁沈约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的诗中说:凉风(凉风)比起(吹起),高雁(高飞的雁)南翻(向南翻飞)。叶浮(叶子漂浮)楚水(楚地的水),草折(草折断)梁园(梁国的园林)。凄清(凄清)霜野(霜降的田野),惆怅(惆怅)晨鹍(早晨的鹍鸟)。云轻(云轻)寒树(寒冷的树),日丽(阳光明媚)秋原(秋天的原野)。三金(三金)广设(广泛设置),六羽(六羽)高陈(高高陈列)。寒英(寒冷的花)始献(开始献上),凉酎(凉酒)初醇(初次醇厚)。靡靡(靡靡)神襟(精神),锵锵(锵锵)群彦(群贤)。思媚(思念媚态)储猷(储君的谋略),洽和(和谐)奉宴(奉上宴会)。恩畅(恩惠畅达)兰席(兰花的席子),欢同(欢乐同享)桂殿(桂花的殿堂)。景遽(景色迅速)乐推(乐推),临风(临风)以眷(以眷恋)。丽景(美丽的景色)天枝(天上的树枝),位非(位置并非)德举(德行的举荐)。任伍(任伍)辰阶(辰阶),祚均(祚均)河楚(河楚)。负岳(负岳)未胜(未能胜任),瞻云(瞻云)难侣(难以相伴)。望古(望古)兴惕(兴惕),心焉(心焉)载伫(载伫)。
又在九日侍宴乐游苑的诗中说:凭玉(凭玉)宅海(宅海),端扆(端扆)御天(御天)。上流(上流)飞壑(飞壑),静震(静震)腾川(腾川)。凝神(凝神)贯极(贯极),摛道(摛道)漏泉(漏泉)。西裘(西裘)委衽(委衽),南风(南风)在弦(在弦)。暮芝(暮芝)始绿(始绿),年桂(年桂)初丹(初丹)。上林(上林)叶下(叶下),沧池(沧池)水寒(水寒)。霜霑(霜霑)玉树(玉树),雁动(雁动)轻澜(轻澜)。停跸(停跸)玉陛(玉陛),徙卫(徙卫)璇墀(璇墀)。琱箱(琱箱)凤采(凤采),羽盖(羽盖)鸾姿(鸾姿)。虹旌(虹旌)迢遰(迢遰),翠华(翠华)葳蕤(葳蕤)。礼弘(礼弘)灞汭(灞汭),义高(义高)洛湄(洛湄)。
梁丘迟在九日侍宴乐游苑的诗中说:朱明(朱明)已谢(已谢),蓐收(蓐收)司礼(司礼)。爰理(爰理)秋祓(秋祓),备扬(备扬)旌棨(旌棨)。奉璋(奉璋)瓘瓘(瓘瓘),金貂(金貂)济济(济济)。上林(上林)弘敞(弘敞),离宫(离宫)非一(非一)。采殿(采殿)回风(回风),丹楼(丹楼)映日(映日)。随珠(随珠)甲帐(甲帐),屯卫(屯卫)周悉(周悉)。睟容(睟容)徐动(徐动),天仪(天仪)澄谧(澄谧)。云物(云物)游飏(游飏),光景(光景)高丽(高丽)。枯叶(枯叶)未落(未落),寒花(寒花)委砌(委砌)。丝桐(丝桐)激舞(激舞),楚雅(楚雅)闲慧(闲慧)。参差(参差)繁响(繁响),殷勤(殷勤)流诣(流诣)。
梁任昉在九日侍宴乐游苑的诗中说:帝德(帝德)峻韶夏(峻韶夏),王功(王功)书颂平(书颂平)。共贯(共贯)沿五胜(沿五胜),独道(独道)迈三英(迈三英)。我皇(我皇)抚归运(抚归运),时乘(时乘)信告成(信告成)。一唱(一唱)革锺石(革锺石),再抚(再抚)被丝笙(被丝笙)。黄草(黄草)归雒木(归雒木),梯山(梯山)廌玉荣(廌玉荣)。时来(时来)浊河变(浊河变),瑞起(瑞起)温洛清(温洛清)。物色(物色)动宸眷(动宸眷),民豫(民豫)降皇情(降皇情)。
梁刘苞在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的诗中说:六郡(六郡)良家子(良家子),幽并(幽并)游侠儿(游侠儿)。立乘(立乘)争饮羽(争饮羽),倒骑(倒骑)竞纷驰(竞纷驰)。鸣珂(鸣珂)饰华毦(饰华毦),金鞍(金鞍)映玉羁(映玉羁)。膳羞(膳羞)殚海陆(殚海陆),和齐(和齐)眠秋宜(眠秋宜)。云飞(云飞)雅琴奏(雅琴奏),风起(风起)洞箫吹(洞箫吹)。曲终(曲终)高宴罢(高宴罢),景落(景落)树阴移(树阴移)。微薄(微薄)承嘉惠(承嘉惠),饮德(饮德)良不赀(良不赀)。取效(取效)绩无纪(绩无纪),感恩(感恩)心自知(心自知)。
梁王脩己在九日的诗中说:霜威(霜威)始落翠(始落翠),寒气(寒气)初入堂(初入堂)。随珠(随珠)烂似烛(烂似烛),悬黎(悬黎)疑夜光(疑夜光)。舞步(舞步)因弦折(因弦折),歌声(歌声)随袂扬(随袂扬)。夜深(夜深)闻漏缓(闻漏缓),檐虚(檐虚)觉唱长(觉唱长)。
梁刘孝威在九日酌菊花酒的诗中说:露花(露花)疑始摘(疑始摘),罗衣(罗衣)似適熏(似適熏)。馀杯(馀杯)度不取(度不取),欲持(欲持)娇使君(娇使君)。
梁何逊为西丰侯九日侍宴乐,游苑的诗中说:皇德(皇德)无与让(无与让),重规(重规)袭帝勋(袭帝勋)。垂衣(垂衣)化比屋(化比屋),卷领(卷领)慎为君(慎为君)。翾飞(翾飞)悦有道(悦有道),卉木(卉木)荷平分(荷平分)。宸襟(宸襟)动时豫(动时豫),岁序(岁序)属凉氛(属凉氛)。城霞(城霞)旦晃朗(旦晃朗),槐雾(槐雾)晓氤氲(晓氤氲)。鸾和(鸾和)驰八袭(驰八袭),凤驾(凤驾)启千群(启千群)。羽觞(羽觞)歌湛露(歌湛露),佾舞(佾舞)奏承云(奏承云)。禁林(禁林)终宴晚(终宴晚),华池(华池)物色曛(物色曛)。疏树(疏树)翻高叶(翻高叶),寒流(寒流)聚细文(聚细文)。梁庾肩吾在侍宴九日的诗中说:辙迹(辙迹)光周颂(光周颂),巡游(巡游)减夏功(减夏功)。钩陈(钩陈)万骑转(万骑转),阊阖(阊阖)九门通(九门通)。秋晖(秋晖)逐行漏(逐行漏),朔气(朔气)绕相风(绕相风)。献寿(献寿)重阳节(重阳节),回鸾(回鸾)上苑中(上苑中)。疏山(疏山)开辇道(开辇道),间树(间树)出离宫(出离宫)。玉醴(玉醴)吹花菊(吹花菊),银床(银床)落井桐(落井桐)。饮羽(饮羽)山西射(山西射),浮云(浮云)冀[《初学记》四作冀。]
北骢(北骢),尘飞(尘飞)金埒满(金埒满),叶破(叶破)柳条空(柳条空)。
周王襃在九日从驾的诗中说:黄山(黄山)猎地广(猎地广),青门(青门)官路长(官路长)。律改(律改)三秋节(三秋节),气应(气应)九锺霜(九锺霜)。曙影(曙影)初分地(初分地),暗色(暗色)始成光(始成光)。交旆(交旆)长秋坂(长秋坂),缇幕(缇幕)杏间堂(杏间堂)。射马(射马)垂双带(垂双带),丰貂(丰貂)佩两璜(佩两璜)。苑寒(苑寒)梨树紫(梨树紫),山秋(山秋)菊叶黄(菊叶黄)。终惭(终惭)属车对(属车对),空假(空假)侍中郎(侍中郎)。
【赋】宋傅亮在九月九日登陵,嚣馆的赋中说:岁九旻(岁九旻)之暮月(之暮月),肃晨驾(肃晨驾)而北逝(而北逝),度回壑(度回壑)以停辕(以停辕),凌孤馆(凌孤馆)而远憩(而远憩),何物惨(何物惨)而节哀(而节哀)。又云悠(又云悠)而风厉(而风厉),悴绿蘩(悴绿蘩)於寒渚(於寒渚),陨丰灌(陨丰灌)於荒澨(於荒澨),玩中原(玩中原)之芬菊(之芬菊),惜兰圃(惜兰圃)之彫蕙(之彫蕙),旌竹柏(旌竹柏)之劲心(之劲心),谢梧楸(谢梧楸)之零脆(之零脆),尔乃流眄(尔乃流眄)平隰(平隰),落日(落日)还皋(还皋),于感(于感)具盈(具盈),在物(在物)周骚(周骚),聆离鹍(聆离鹍)之凄响(之凄响),沂鸣林(沂鸣林)之浏飚(之浏飚),彼游子(彼游子)之苦伤(之苦伤),每寤叹(每寤叹)於我劳(於我劳),矧集悲(矧集悲)而锺苦(而锺苦),疚寸心(疚寸心)其如忉(其如忉),眇天末(眇天末)以遥瞪(以遥瞪),怨故乡(怨故乡)之阻辽(之阻辽)。
【书】魏文帝在给锺繇的信中说:岁往(岁往)月来(月来),忽复(忽复)九月九日(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以为宜於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无有射而生),至於芳菊(至於芳菊),纷然独荣(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莫斯之贵),谨奉一束(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以助彭祖之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注解
元正: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的第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古代认为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有特定的庆祝活动。
正月十五日:指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赏灯、吃元宵等习俗。
月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代有特定的祭祀活动。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
三月三:指农历三月初三,古代有踏青、祭祀等活动。
五月五:指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七月七:指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七月十五:指农历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有祭祀祖先、放河灯等习俗。
九月九: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玉漏:古代计时器,用于夜间报时,通常由玉制成,象征高贵与精致。
铜壶:古代计时工具,与玉漏配合使用,用于滴水计时。
铁关金锁:比喻坚固的防御或难以逾越的障碍。
神灯佛火:指佛教中的光明象征,常用于宗教仪式中。
七宝装:佛教中的七种宝物,象征佛教的庄严与神圣。
金勒银鞍:形容马具的华丽,象征富贵与显赫。
玉轮朱幰:形容车马的华丽装饰,象征高贵与尊荣。
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分别称为晦和朔。
蓂荚:传说中的瑞草,象征吉祥与祥瑞。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忠臣,因不愿接受封赏而隐居,后被焚死,寒食节即为其纪念日。
三月三日: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上巳节,人们在水边祓除不祥,祈求健康。
祓除: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通过洗涤身体以去除不祥。
曲水:古代上巳节的一种活动,人们在水边饮酒作诗,象征风雅与文采。
勾芒: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掌管春天和树木的生长。
姑洗:古代乐律中的一种,与春季相应,象征着新生和开始。
元巳:指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九野:指天空的九个方位,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天地。
潘尼: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王济:晋朝文学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宴会场景。
闾丘冲:晋朝诗人,其诗作多涉及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观。
王赞:晋朝文学家,其作品以描绘宫廷宴会和自然美景见长。
陆机:晋朝著名文学家,其诗作情感丰富,语言优美。
阮脩:晋朝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宴会场景。
孙绰:晋朝文学家,其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宴会场景见长。
庾阐:晋朝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和宫廷生活。
颜延之:南朝宋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谢惠连:南朝宋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其诗作情感丰富,语言优美。
梁简文帝: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其诗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
曲水宴:古代一种在水边举行的宴会,常在春季举行,以祈求吉祥和清洁。
祓禊: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通过水洗来驱除不祥,祈求平安。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古代中国重要的河流,常作为文化和宗教活动的背景。
羽觞:指羽毛装饰的酒杯,象征高雅。
兰亭: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集之地,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到水边举行禊事,以祈求除灾避邪。
凤光殿:古代宫殿名,常用于举行重要的宴会和仪式。
华光殿:古代宫殿名,常用于举行盛大的宴会和庆典。
林光殿:古代宫殿名,常用于举行宴会和文艺活动。
安成王:古代王侯的封号,具体指代的人物需根据历史背景进一步考证。
乐游: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常指在园林或水边的游玩。
兰亭曲水宴:指在兰亭举行的曲水宴,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
华林园:古代皇家园林,常用于举行宴会和庆典。
卢思道:隋朝文学家,以其诗文著称。
杜笃:东汉文学家,以其赋文著称。
成公绥:晋朝文学家,以其赋文著称。
张协:晋朝文学家,以其赋文著称。
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春季举行,以祈求除灾避邪。禊事多在河边进行,参与者会进行沐浴,象征洗涤身心。
流觞曲水:古代的一种饮酒游戏,参与者坐在弯曲的溪流旁,酒杯随水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洛川:指洛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流经洛阳,是许多文人雅集的场所。
蕙渚:指长满蕙草的水边,蕙草是一种香草,常用于祭祀和沐浴。
兰田:指长满兰花的田地,兰花象征高洁,常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椒醑:一种用椒和酒调制的祭品,常用于祭祀活动中。
柔嘉:指柔和的酒,常用于祭祀和宴会中。
素卯:指白色的卵,象征纯洁,常用于祭祀活动中。
玄醪:指黑色的酒,常用于祭祀活动中。
暮春:指春季的末期,通常指农历三月。
泠然: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霏烟: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翠崖:指青翠的山崖。
青天:指晴朗的天空。
方轨:指并行的车辙,象征秩序和和谐。
铃鸣擢翠:形容车马行进时铃铛的声音和翠绿的旗帜。
繁缨:指繁复的装饰,常用于形容华丽的车马。
微云:指淡淡的云彩。
清风:指清爽的风。
飞轮:指快速行进的车轮。
焱起:形容火焰升腾的样子。
电惊:形容马匹奔跑迅速如闪电。
鳞萃:形容车马众多如鱼鳞般密集。
雾会:形容人群聚集如云雾般密集。
罗縠:指轻薄的丝织品。
翠翳:指翠绿的遮蔽物。
荣香丸:指香囊,常用于佩戴在身上以散发香气。
九龄:指长寿,常用于祝福语中。
虺韡:形容光彩夺目的样子。
混晔:形容光彩混杂的样子。
朝春挺葩:形容春天早晨花朵盛开的样子。
夕霞抱月:形容傍晚时分晚霞与月亮相伴的景象。
清流:指清澈的流水。
绿柯:指绿色的树枝。
云幕:指高耸入云的帷幕。
丹组:指红色的丝带。
四罗:指四周环绕。
脩林:指茂密的树林。
蓊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草莽:指野草丛生的地方。
扶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交酬:指互相敬酒。
遐寿:指长寿,常用于祝福语中。
恺慷:形容欢乐的样子。
宫商:指古代音乐中的音阶,常用于形容音乐的美妙。
田家:指农家。
磔:指祭祀时宰杀牲畜。
九门:指九重门,象征庄严。
七里:指距离较近的地方。
习习: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华晷:指阳光。
玄翮:指黑色的翅膀。
土燕:指燕子。
丹焜:指红色的光芒。
山雉:指野鸡。
濯故:指洗涤旧物。
东流:指向东流动的水。
前轨:指前人的足迹。
爽垲:指高爽的地方。
凶吉:指吉凶祸福。
青溪:指清澈的溪流。
龙盘:指山势如龙盘绕。
秀出:形容山势秀丽突出。
荒茫:形容荒凉广阔的样子。
林薮:指树林和沼泽。
芜密:形容草木茂密的样子。
嘉月:指美好的月份。
时良:指美好的时光。
花蕊:指花朵的中心部分。
筠篁:指竹子的嫩枝。
沼沚:指小池塘。
泱泱: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翠轮:指翠绿色的车轮。
青舸:指青色的船只。
低昂:形容船只起伏的样子。
玄鸟:指燕子,古代认为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司历:指掌管历法的官员。
苍龙:指青龙,古代四象之一,象征东方。
驭行:指驾驭车马行进。
羔献:指祭祀时献上羔羊。
冰开:指冰融化。
桐华:指桐树开花。
萍合:指浮萍聚集。
华林:指华林园,古代皇家园林。
千乘:指众多的车马。
雷动:形容车马行进的声音如雷。
万骑:指万匹马,象征盛大。
云屯:形容人群聚集如云。
芝盖:指华丽的伞盖。
春旗:指春天的旗帜。
大射:指古代的一种射箭礼仪。
驺虞: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九节:指九种礼仪。
狸首:指古代的一种射箭礼仪。
七章:指七种礼仪。
朱汗:指红色的马汗。
黄金之埒:指用黄金装饰的射箭场地。
红阳:指红色的阳光。
飞鹊:指飞翔的喜鹊。
紫燕:指紫色的燕子,象征吉祥。
陆沈:指沉没于陆地。
唐成公:指唐代的成公,以善于养马著称。
骕骦:指一种名贵的马。
海西侯:指古代的一位侯爵,以善于养马著称。
千里:指千里马,象征速度极快的马。
饮羽:指射箭,象征勇武。
衔竿:指射箭时箭矢射中竿子。
吟猿:指猿猴的叫声。
落雁:指大雁落下。
锺鼓:指钟和鼓,常用于祭祀和宴会中。
振地:形容声音震动大地。
埃尘:指尘土。
涨天:形容尘土飞扬的样子。
锦市:指繁华的市场。
铜山:指产铜的山,象征财富。
合徙:指聚集在一起。
至乐:指极致的快乐。
景福:指吉祥的福气。
昭阳:指阳光明媚。
大梁:指古代的一个月份。
少阳:指春天的阳气。
春吏:指掌管春季事务的官员。
青祗:指春天的神灵。
效祥:指显现吉祥的征兆。
平乐:指平乐观,古代皇家园林。
建章:指建章宫,古代皇家宫殿。
翊四校:指护卫四方的校尉。
仙园:指皇家园林。
六龙:指六匹龙马,象征皇帝的威严。
天苑:指皇家园林。
华盖:指华丽的伞盖。
风乌:指风中的乌鸦。
帷宫:指用帷幕搭建的临时宫殿。
帐殿:指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宫殿。
细柳:指细长的柳枝。
宜年:指适宜的年景。
河漘:指河边的草地。
薙草:指割草。
渭口:指渭河的河口。
浇泉:指浇灌泉水。
塴云:指云彩的形状。
五色:指五彩缤纷。
的晕:指云彩的光晕。
重圆:形容云彩层层叠叠的样子。
阳管:指古代的乐器。
春弦:指春天的琴弦。
玉律:指玉制的律管。
金錞:指金制的乐器。
节鼓:指敲击鼓点。
咀衔:指咀嚼衔铁。
拉铁:指拉动铁器。
逐日:指追逐太阳。
追风:指追逐风。
长秋:指长秋宫,古代皇家宫殿。
兰池:指兰池宫,古代皇家宫殿。
鸣鞭:指挥动鞭子发出声音。
汙赭:指尘土飞扬的样子。
入埒:指进入射箭场地。
尘红:指尘土飞扬的样子。
三驱:指三次驱赶。
画鹿:指画有鹿的图案。
百尺:指百尺高的地方。
悬熊:指悬挂熊的图案。
六耦:指六对射箭手。
明月:指明亮的月亮。
对堋:指对射箭靶。
浮云:指飘浮的云彩,象征自由。
向埒:指向射箭场地。
雁失群:指大雁失去群体。
行断:指行进中断。
猿求林:指猿猴寻找树林。
路绝:指道路断绝。
六郡:指六个郡县,象征广阔。
雄才:指杰出的人才。
五陵:指古代的五座陵墓。
高选:指选拔优秀的人才。
马邑: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龙城: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流星:指流星雨。
奔电:指闪电。
鼓:指击鼓。
唱筹:指唱数。
移竿:指移动竿子。
摽箭:指射箭。
熊耳:指熊耳的图案。
刻杯:指雕刻的酒杯。
画罍:指画有图案的酒器。
水衡:指掌管水利的官员。
钱山:指堆积如山的钱币。
织室:指织布的工坊。
锦霞:指华丽的锦缎。
司筵:指掌管宴席的官员。
赏至:指赏赐到来。
酒正:指掌管酒的官员。
杯来:指酒杯送来。
泽宫:指皇家园林。
筵阑:指宴席结束。
相圃:指皇家园林。
怅从跸:指随从皇帝的遗憾。
留欢:指留下欢乐。
眷回銮:指皇帝回宫的眷恋。
馀武:指剩余的威武。
凤阙:古代宫殿前的楼观,常用来象征皇宫或朝廷。
爵园:古代贵族宴饮的园林,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钧天之乐:指天上的音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尊贵和神圣。
御气之驾:指皇帝乘坐的车驾,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襄城之域: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中的乐土。
姑射之阿: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之地。
夏后两龙:指夏朝的两条龙,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威严。
穆王八骏: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璿台:古代宫殿中的高台,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瑶水: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水,象征着神圣和纯洁。
握机创历:指掌握天机,创造历法,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智慧。
诞命建家:指天命所归,建立国家,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接礼贰宫:指接见礼仪,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礼仪的庄重。
考庸太室:指在太庙中举行祭祀,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礼仪的庄重。
昭华之珍:指珍贵的宝物,象征着皇权的尊贵和神圣。
延喜之玉:指象征吉祥的宝玉,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革宋受天:指推翻宋朝,接受天命,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保生万国:指保护万民,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神圣。
度邑静鹿丘之叹:指安定国家,平息民怨,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迁鼎息大坰之惭:指迁都安定,平息民怨,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骏发开其远祥:指皇权的威严和神圣,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定尔固其洪业:指巩固国家基业,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皇帝体膺上圣:指皇帝具有圣人的品德,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智慧。
运锺下武:指皇帝具有武德,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冠五行之秀气:指皇帝具有五行的精华,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智慧。
迈三代之英风:指皇帝具有三代的英明,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智慧。
昭章云汉:指皇帝的德行昭示天下,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威严。
晖丽日月:指皇帝的德行光辉照耀,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威严。
具明废寝:指皇帝勤于政务,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昃晷忘餐:指皇帝勤于政务,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惧负重於春冰:指皇帝谨慎行事,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怀御奔於秋驾:指皇帝勤于政务,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储后睿哲在躬:指太子具有睿智,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妙善居质:指太子具有美好的品德,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内积和顺:指太子内心和顺,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外发英华:指太子外表英华,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斧藻至德:指太子具有至高的德行,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琢磨令范:指太子具有美好的典范,象征着皇权的传承和神圣。
族茂麟趾:指皇族繁荣昌盛,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宗固磐石:指皇族稳固如磐石,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跨蹍昌姬:指皇族超越昌盛的姬姓,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韬轶炎汉:指皇族超越炎汉,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元宰比肩於尚父:指宰相与尚父比肩,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中铉继踵乎周南:指中铉继承周南的传统,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分陕流勿剪之欢:指分封诸侯,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来仕允克施之誉:指官员来仕,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本枝之盛如此:指皇族的繁荣昌盛,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稽古之政如彼:指遵循古制,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故免群生於汤火:指免除百姓的苦难,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纳百姓於休和:指让百姓安居乐业,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引镜皆明目:指皇帝明察秋毫,象征着皇权的智慧和神圣。
临池无洗耳:指皇帝不受谗言影响,象征着皇权的智慧和神圣。
沉冥之怨既缺:指百姓的怨恨消失,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薖轴之疾已消:指百姓的疾苦消失,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谗莠蔑闻:指谗言消失,象征着皇权的智慧和神圣。
攘争揜息:指争斗平息,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稀鸣桴於砥路:指道路上不再有战鼓声,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鞠茂草於圆扉:指宫门前长满茂草,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侮食来王:指外族来朝,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左言入侍:指外族来朝,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一尉候於西东:指官员遍布四方,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合车书於南北:指文书传递四方,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偃革辞轩:指停止战争,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销金罢刃:指停止战争,象征着皇权的仁爱和智慧。
天瑞降:指天降祥瑞,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地符升:指地符显现,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泽马来:指祥瑞之马出现,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器车出:指祥瑞之车出现,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江海呈象:指江海呈现祥瑞之象,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龟龙载文:指龟龙载文,象征着皇权的神圣和吉祥。
功既成矣:指功业已成,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世既贞矣:指世道清明,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信可以优游暇豫:指可以悠闲自得,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作乐崇德:指作乐崇德,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神圣。
青鸟司开:指青鸟司开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条风发岁:指春风吹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粤斯上巳:指上巳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惟暮之春:指暮春时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禊饮之日在兹:指禊饮之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风舞之情咸荡:指风舞之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载怀平圃:指怀念平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乃睠芳林:指眷恋芳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芳林园者:指芳林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福地奥区之凑:指福地奥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丹陵若水之旧:指丹陵若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殷殷均乎姚泽:指殷殷均乎姚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膴々尚於周原:指膴々尚於周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飞观神行:指飞观神行,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虚檐云构:指虚檐云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离房乍设:指离房乍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层楼间起:指层楼间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负朝阳而抗殿:指负朝阳而抗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跨灵沼而浮荣:指跨灵沼而浮荣,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镜文虹於绮疏:指镜文虹於绮疏,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浸兰泉於玉砌:指浸兰泉於玉砌,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幽幽丛薄:指幽幽丛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秩秩斯干:指秩秩斯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新萍泛沚:指新萍泛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华桐发岫:指华桐发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杂夭采於柔荑:指杂夭采於柔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乱嘤声於锦羽:指乱嘤声於锦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禁轩承幸:指禁轩承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清宫俟宴:指清宫俟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缇帷宿置:指缇帷宿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帟幕宵悬:指帟幕宵悬,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既而灭宿登[《文选》四十六作澄。]霞:指灭宿登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登光辨色:指登光辨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徐銮警节:指徐銮警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鸣钟畅音:指鸣钟畅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七萃连镳:指七萃连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九斿齐轨:指九斿齐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尔乃回舆驻早:指回舆驻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岳镇川渟:指岳镇川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睟容有穆:指睟容有穆,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宾仪式序:指宾仪式序,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授几肆筵:指授几肆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因流波而成次:指因流波而成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蕙肴芳醴:指蕙肴芳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任激水而推移:指任激水而推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葆佾陈阶:指葆佾陈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金匏在席:指金匏在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戚奏翘舞:指戚奏翘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籥动邠诗:指籥动邠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召鸣鸟于〈山弇〉山:指召鸣鸟于〈山弇〉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追伶伦於嶰谷:指追伶伦於嶰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清歌有阕:指清歌有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羽觞无筭:指羽觞无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上陈景福之赐:指上陈景福之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下献南山之寿:指下献南山之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信凯宴於在藻:指信凯宴於在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知和乐於食苹:指知和乐於食苹,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窃以周城洛邑:指周城洛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自流水以禊除:指自流水以禊除,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晋集华林:指晋集华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同文轨而高宴:指同文轨而高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莫不礼具义举:指莫不礼具义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沓矩重规:指沓矩重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昭动神明:指昭动神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雍熙锺石:指雍熙锺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皇太子生知上德:指皇太子生知上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英明在躬:指英明在躬,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智湛灵珠:指智湛灵珠,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辩均河注:指辩均河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腾茂实於三善:指腾茂实於三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振嘉声於八区:指振嘉声於八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是节也:指是节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上巳属辰:指上巳属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馀萌达壤:指馀萌达壤,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仓庚应律:指仓庚应律,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女夷司候:指女夷司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尔乃分阶树羽:指分阶树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疏泉泛爵:指疏泉泛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兰觞沿溯:指兰觞沿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蕙肴来往:指蕙肴来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盛德有容:指盛德有容,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吹发孙枝:指吹发孙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声流嶰谷:指声流嶰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舞艳七盘:指舞艳七盘,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歌新六变:指歌新六变,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游云驻采:指游云驻采,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仙鹤来仪:指仙鹤来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都人野老:指都人野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云集雾会:指云集雾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结轸方衢:指结轸方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飞轩照日:指飞轩照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五月五日:指端午节,象征着夏天的到来。
介子绥:指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忠贞不渝而被后人尊为忠臣。
重耳:指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因流亡多年后复国而闻名。
龙蛇之歌:指介子推所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晋文公的忠诚和怨恨。
文公:指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燔山:指烧山,象征着晋文公对介子推的追思和纪念。
朱索五色柳桃印:指用朱索、五色柳桃印装饰门户,象征着驱邪避灾。
风土记:指古代记载风俗的书籍,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仲夏端五:指端午节,象征着夏天的到来。
烹鹜角黍:指烹制鹜和角黍,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菰叶裹黏米:指用菰叶包裹黏米,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角黍:指用菰叶包裹黏米制成的食物,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续齐谐记:指古代记载奇异故事的书籍,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屈原: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因忠贞不渝而被后人尊为忠臣。
汨罗:指汨罗江,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象征着忠臣的悲壮。
三闾大夫: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
楝树叶:指楝树的叶子,象征着驱邪避灾。
五采丝:指五彩丝线,象征着驱邪避灾。
粽:指用菰叶包裹黏米制成的食物,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崔寔《四民月令》:指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记载了古代四民的生活习俗,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蟾蜍:指蟾蜍,象征着驱邪避灾。
恶疽疮:指恶性的疮疡,象征着疾病的治愈。
蝼蛄:指蝼蛄,象征着驱邪避灾。
妇难产:指妇女难产,象征着疾病的治愈。
会稽典录:指记载会稽地区历史的书籍,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曹娥:指曹娥,东汉时期的孝女,因孝行而被后人尊为孝女。
上虞:指上虞,曹娥的故乡,象征着孝女的故乡。
波神:指波神,象征着水神。
抱朴子:指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记载了道教的修炼方法和神仙传说,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赤灵符:指赤色的灵符,象征着驱邪避灾。
风俗通:指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记载了古代的风俗习惯,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续命缕:指续命的丝线,象征着驱邪避灾。
夏小正:指《夏小正》,记载了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农事活动,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蓄采众药:指采集各种药材,象征着驱邪避灾。
蠲除毒气:指驱除毒气,象征着驱邪避灾。
荆楚记:指记载荆楚地区历史的书籍,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蹋百草:指踏百草,象征着驱邪避灾。
采艾:指采集艾草,象征着驱邪避灾。
悬门户上:指将艾草悬挂在门户上,象征着驱邪避灾。
禳毒气:指驱除毒气,象征着驱邪避灾。
竞渡:指龙舟竞渡,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大戴礼:指《大戴礼记》,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蓄兰为沐浴:指用兰草沐浴,象征着驱邪避灾。
楚辞:指屈原所著的《楚辞》,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浴兰汤兮沐芳华:指用兰草沐浴,象征着驱邪避灾。
梁王筠:指梁王筠,南朝梁的诗人,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五日望采拾诗:指梁王筠所作的诗歌,象征着对端午节的纪念。
长丝表良节:指用长丝表示良节,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金缕应嘉辰:指用金缕表示嘉辰,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结芦同楚客:指结芦同楚客,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采艾异诗人:指采艾异诗人,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折花竞鲜彩:指折花竞鲜彩,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拭露染芳津:指拭露染芳津,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含娇起斜眄:指含娇起斜眄,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敛笑动微嚬:指敛笑动微嚬,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献珰依洛浦:指献珰依洛浦,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怀珮似江滨:指怀珮似江滨,象征着端午节的纪念。
七月七日:指七夕节,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列仙传:指《列仙传》,记载了古代的神仙传说,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陶安公:指陶安公,古代的神仙,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六安铸冶师:指六安的铸冶师,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朱雀:指朱雀,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赤龙:指赤龙,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王子乔:指王子乔,古代的神仙,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柏长:指柏长,古代的神仙,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缑氏山:指缑氏山,古代的神山,象征着神仙的传说。
白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鹤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常与仙人相联系,代表超凡脱俗的境界。
武帝:指汉武帝刘彻,西汉的一位著名皇帝,其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漪兰殿:汉代宫殿名,汉武帝出生的地方,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神圣。
承华殿:汉代宫殿名,汉武帝在此斋戒,显示出其虔诚的宗教信仰。
青鸟:在中国神话中,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象征着吉祥和神谕。
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药,象征着永恒和神秘。
曝经书:古代习俗,七月七日晒经书,以防虫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
河鼓织女:指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爱情和分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阮咸:竹林七贤之一,以其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礼教的反叛而闻名。
郝隆:晋代文人,以其幽默和机智著称,曝腹晒书的故事反映了他的独特个性和对传统的挑战。
织女牵牛:指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爱情和分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古诗:指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李充: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苏彦: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宋孝武: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其诗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
刘铄:南朝宋南平王,其诗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
王僧达:南朝宋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谢庄:南朝宋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梁武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其诗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
柳惲: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刘遵: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刘孝威: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沈约: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王筠: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范云: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何逊: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庾肩吾:南朝梁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
天河:即银河,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织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擅长织布,与牛郎相爱,被王母娘娘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
星槎:古代传说中的仙船,象征天上的交通工具。
穿针楼:古代女子在七夕时穿针乞巧的地方,象征着女子的巧手和智慧。
盂兰盆: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用于超度亡灵,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中元:道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用于祭祀祖先和亡灵。
茱萸:一种植物,古代认为有驱邪避灾的作用,常用于重阳节佩戴。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象征长寿和健康。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戏马台:古代帝王举行马术表演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常与节日庆典相关。
孔令: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
季秋:指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旅雁:指迁徙的大雁,常作为秋季的象征。
阳卉:指在阳光下生长的花草。
寒潭:指寒冷的深水潭,常象征清冷孤寂。
圣心:指帝王的心意或圣人的思想。
云旗:指绘有云纹的旗帜,常作为仪仗使用。
鸣葭:指吹奏葭管(一种乐器),常用于祭祀或庆典。
朱宫:指红色的宫殿,象征皇权。
兰卮:指盛有兰花香料的酒杯,象征高雅。
时哲:指当时的贤哲或智者。
脱冠:指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浮骖:指轻快的马车,象征远行。
缓辙:指缓慢的车轮痕迹,象征悠闲。
月殿:指月宫,常象征仙境。
层台:指高耸的楼台,常象征权力或地位。
高云:指高空的云彩,象征高远。
遥露:指远处的露水,象征清冷。
秋峦:指秋天的山峦,象征萧瑟。
轻觞:指轻巧的酒杯,象征宴饮。
落英:指落下的花瓣,象征凋零。
储后:指皇太子,未来的皇帝。
冲默:指深沉静默,象征稳重。
礼乐:指礼仪和音乐,象征文化传统。
优游:指悠闲自得,象征从容。
微言:指含蓄的言辞,象征智慧。
几神:指微妙的精神境界,象征深邃。
就日:指追随太阳,象征忠诚。
仪云:指仪态如云,象征高雅。
汉称间平:指汉代称颂的贤臣间平,象征贤能。
周云鲁卫:指周代的鲁国和卫国,象征礼乐之邦。
淄苑:指淄水边的园林,象征隐居之地。
濠梁:指濠水上的桥梁,象征逍遥自在。
旨酒:指美酒,象征宴饮之乐。
徽猷:指美好的德行,象征高尚。
离光:指太阳的光芒,象征光明。
神英:指神灵的英灵,象征神圣。
副极:指辅佐帝王,象征忠诚。
金锵:指金属的铿锵声,象征威严。
玉度:指玉石的度量,象征高贵。
监抚:指监督和安抚,象征治理。
善物:指美好的事物,象征吉祥。
惠润:指恩惠滋润,象征仁爱。
昆琼:指昆仑山的美玉,象征珍贵。
垂露:指垂下的露水,象征恩泽。
秋晨:指秋天的早晨,象征清新。
精曜:指明亮的光辉,象征光明。
宫闱:指皇宫的内院,象征皇权。
露点:指露水的点滴,象征清冷。
金节:指金色的节杖,象征权力。
霜沉:指霜降的沉重,象征寒冷。
玉玑:指玉石的珠子,象征高贵。
玄戈:指黑色的戈矛,象征武力。
翠羽:指翠绿的羽毛,象征美丽。
鹤盖:指鹤形的车盖,象征高雅。
犀衣:指犀牛皮制成的衣服,象征尊贵。
兰羞:指兰花香料制成的食物,象征高雅。
竹酒:指竹筒盛装的酒,象征清雅。
千音:指千种声音,象征繁华。
百戏:指百种游戏,象征娱乐。
赤兔:指红色的兔子,象征祥瑞。
鸟箭:指射鸟的箭,象征狩猎。
蛇弓:指弯曲如蛇的弓,象征武力。
阳数:指阳刚的数字,象征吉祥。
高秋:指深秋,象征萧瑟。
檐芝:指屋檐下的灵芝,象征吉祥。
帷风:指帷幕中的风,象征清冷。
远烛:指远处的烛光,象征光明。
歌黛:指歌唱的女子,象征美丽。
斜桥:指倾斜的桥梁,象征曲折。
履声:指脚步声,象征行踪。
梁尘:指梁上的尘土,象征岁月的痕迹。
赏心:指欣赏的心情,象征愉悦。
凉风:指凉爽的风,象征秋意。
高雁:指高飞的大雁,象征迁徙。
楚水:指楚地的水,象征南方。
梁园:指梁国的园林,象征繁华。
凄清:指凄凉清冷,象征孤寂。
霜野:指霜降的田野,象征寒冷。
惆怅:指忧伤失意,象征感伤。
晨鹍:指清晨的鹍鸟,象征孤独。
云轻:指云彩轻盈,象征飘逸。
寒树:指寒冷的树木,象征萧瑟。
日丽:指阳光明媚,象征温暖。
秋原:指秋天的原野,象征辽阔。
三金:指三种金属,象征财富。
六羽:指六种羽毛,象征华丽。
寒英:指寒冷的花朵,象征坚韧。
凉酎:指凉爽的美酒,象征宴饮。
靡靡:指柔美的样子,象征优雅。
神襟:指精神境界,象征深邃。
锵锵:指金属的铿锵声,象征威严。
群彦:指众多贤才,象征智慧。
思媚:指思念美好,象征向往。
储猷:指皇太子的谋略,象征智慧。
洽和:指和谐融洽,象征团结。
奉宴:指参加宴会,象征欢聚。
恩畅:指恩惠畅通,象征仁爱。
兰席:指兰花香料的席子,象征高雅。
桂殿:指桂木建造的宫殿,象征尊贵。
景遽:指景色迅速变化,象征时光流逝。
乐推:指乐于推举贤才,象征公正。
临风:指迎风而立,象征豪迈。
眷:指眷恋,象征深情。
丽景:指美丽的景色,象征繁华。
天枝:指天上的树枝,象征高远。
位非德举:指地位不是靠德行获得的,象征不公。
任伍:指担任职务,象征责任。
辰阶:指时辰的阶梯,象征时光。
祚均:指福祚均等,象征公平。
河楚:指黄河和楚地,象征广阔。
负岳:指背负山岳,象征重任。
瞻云:指仰望云彩,象征向往。
侣:指伴侣,象征陪伴。
望古:指怀念古代,象征怀旧。
兴惕:指兴起警惕,象征警觉。
心焉:指心中,象征内心。
载伫:指长久站立,象征等待。
凭玉:指依靠玉石,象征高贵。
宅海:指居住在海边,象征辽阔。
端扆:指端正的屏风,象征威严。
御天:指统治天下,象征权力。
上流:指上游,象征高位。
飞壑:指飞越的沟壑,象征艰险。
静震:指平静的震动,象征稳定。
腾川:指奔腾的河流,象征活力。
凝神:指集中精神,象征专注。
贯极:指贯穿极点,象征深远。
摛道:指铺陈道理,象征智慧。
漏泉:指漏下的泉水,象征恩泽。
西裘:指西方的皮衣,象征寒冷。
委衽:指放下衣襟,象征谦卑。
南风:指南方的风,象征温暖。
在弦:指在琴弦上,象征音乐。
暮芝:指傍晚的灵芝,象征吉祥。
年桂:指年岁的桂树,象征长寿。
上林:指上林苑,象征皇家园林。
叶下:指树叶落下,象征凋零。
沧池:指深水池,象征深邃。
水寒:指水寒冷,象征清冷。
霜霑:指霜降沾湿,象征寒冷。
玉树:指玉石的树木,象征珍贵。
雁动:指大雁飞动,象征迁徙。
轻澜:指轻微的波澜,象征平静。
停跸:指停下脚步,象征休息。
玉陛:指玉石的台阶,象征尊贵。
徙卫:指移动的卫士,象征护卫。
璇墀:指美玉的台阶,象征高贵。
琱箱:指雕刻的箱子,象征精美。
凤采:指凤凰的羽毛,象征吉祥。
羽盖:指羽毛的车盖,象征华丽。
鸾姿:指鸾鸟的姿态,象征美丽。
虹旌:指彩虹般的旗帜,象征华丽。
迢遰:指遥远的样子,象征辽阔。
翠华:指翠绿的华彩,象征美丽。
葳蕤:指繁盛的样子,象征繁荣。
礼弘:指礼仪宏大,象征庄重。
灞汭:指灞水的弯曲处,象征曲折。
义高:指道义高尚,象征正义。
洛湄:指洛水的岸边,象征美丽。
朱明:指夏季,象征炎热。
蓐收:指秋季的神灵,象征收获。
司礼:指掌管礼仪,象征庄重。
秋祓:指秋天的祭祀,象征祈福。
旌棨:指旗帜和符节,象征权力。
奉璋:指捧着玉璋,象征礼仪。
瓘瓘:指玉器的光泽,象征高贵。
金貂:指金色的貂皮,象征尊贵。
济济:指众多的样子,象征繁荣。
弘敞:指广阔宽敞,象征辽阔。
离宫:指帝王的行宫,象征奢华。
采殿:指华丽的宫殿,象征尊贵。
回风:指回旋的风,象征变幻。
丹楼:指红色的楼阁,象征华丽。
映日:指映照阳光,象征光明。
随珠:指随侯珠,象征珍贵。
甲帐:指豪华的帐篷,象征奢华。
屯卫:指驻扎的卫士,象征护卫。
周悉:指周全详尽,象征细致。
睟容:指庄严的容貌,象征威严。
徐动:指缓慢的动作,象征从容。
天仪:指天子的仪态,象征尊贵。
澄谧:指清澈宁静,象征平和。
云物:指云彩和景物,象征自然。
游飏:指飘荡的样子,象征自由。
光景:指光影景色,象征时光。
高丽:指高大美丽,象征壮丽。
枯叶:指枯萎的叶子,象征凋零。
寒花:指寒冷的花朵,象征坚韧。
委砌:指堆积在台阶上,象征凋零。
丝桐:指琴弦和桐木,象征音乐。
激舞:指激情的舞蹈,象征活力。
楚雅:指楚地的雅乐,象征高雅。
闲慧:指悠闲智慧,象征从容。
参差:指不齐的样子,象征变化。
繁响:指繁多的声音,象征热闹。
殷勤:指热情周到,象征关怀。
流诣:指流传的智慧,象征深远。
帝德:指帝王的德行,象征仁爱。
峻韶夏:指高峻的韶乐和夏乐,象征庄重。
王功:指帝王的功绩,象征伟大。
书颂:指书写颂词,象征赞美。
共贯:指共同贯穿,象征团结。
五胜:指五行的胜利,象征和谐。
独道:指独特的道理,象征智慧。
三英:指三位英才,象征杰出。
我皇:指我们的皇帝,象征尊崇。
抚归:指安抚归顺,象征仁爱。
时乘:指顺应时势,象征智慧。
告成:指宣告成功,象征胜利。
一唱:指一次歌唱,象征开始。
革锺石:指改变钟磬的声音,象征变革。
再抚:指再次安抚,象征关怀。
被丝笙:指覆盖丝竹乐器,象征音乐。
黄草:指黄色的草,象征秋天。
归雒:指回归洛水,象征归隐。
梯山:指攀登高山,象征努力。
廌玉:指美玉,象征珍贵。
时来:指时机到来,象征机遇。
浊河:指浑浊的河流,象征混乱。
瑞起:指祥瑞出现,象征吉祥。
温洛:指温暖的洛水,象征和平。
物色:指景色,象征美丽。
动宸眷:指感动皇帝的眷顾,象征恩宠。
民豫:指民众的安乐,象征幸福。
降皇情:指皇帝的恩情降临,象征仁爱。
良家子:指良家子弟,象征优秀。
幽并:指幽州和并州,象征北方。
游侠儿:指游侠少年,象征豪迈。
立乘:指站立乘车,象征威武。
争饮羽:指争相射箭,象征勇武。
倒骑:指倒骑马匹,象征豪放。
竞纷驰:指竞相奔驰,象征活力。
鸣珂:指鸣响的玉珂,象征华丽。
饰华毦:指装饰华丽的马饰,象征尊贵。
金鞍:指金色的马鞍,象征高贵。
映玉羁:指映照玉石的马缰,象征精美。
膳羞:指美味的食物,象征丰盛。
殚海陆:指竭尽海陆的珍馐,象征奢华。
和齐:指和谐一致,象征团结。
眠秋宜:指适合秋天的睡眠,象征舒适。
云飞:指云彩飘飞,象征自由。
雅琴:指高雅的琴,象征音乐。
奏:指演奏,象征艺术。
风起:指风起,象征变化。
洞箫:指洞箫,象征音乐。
吹:指吹奏,象征艺术。
曲终:指乐曲结束,象征终结。
高宴:指盛大的宴会,象征欢聚。
罢:指结束,象征终结。
景落:指景色落下,象征时光流逝。
树阴:指树荫,象征清凉。
移:指移动,象征变化。
微薄:指微薄的贡献,象征谦逊。
承嘉惠:指承受美好的恩惠,象征感恩。
饮德:指享受德行,象征高尚。
良不赀:指非常珍贵,象征无价。
取效:指取得效果,象征成功。
绩无纪:指功绩无法记录,象征伟大。
感恩:指感激恩情,象征感恩。
心自知:指心中自知,象征自知之明。
霜威:指霜降的威严,象征寒冷。
落翠:指翠绿凋落,象征凋零。
寒气:指寒冷的气息,象征寒冷。
入堂:指进入厅堂,象征寒冷。
烂似烛:指灿烂如烛光,象征光明。
悬黎:指悬挂的黎珠,象征珍贵。
疑夜光:指疑似夜光,象征神秘。
舞步:指舞蹈的步伐,象征艺术。
因弦折:指因琴弦折断,象征意外。
歌声:指歌唱的声音,象征艺术。
随袂扬:指随着衣袖飘扬,象征自由。
夜深:指夜晚深沉,象征寂静。
闻漏缓:指听到漏壶缓慢的声音,象征时光流逝。
檐虚:指屋檐空虚,象征孤寂。
觉唱长:指感觉歌声悠长,象征感伤。
露花:指露水中的花朵,象征清新。
疑始摘:指疑似刚刚采摘,象征新鲜。
罗衣:指丝绸的衣服,象征华丽。
似適熏:指似乎刚刚熏香,象征芬芳。
馀杯:指剩下的酒杯,象征宴饮。
度不取:指不再取用,象征节制。
欲持:指想要拿着,象征留恋。
娇使君:指娇媚的使君,象征美丽。
皇德:指皇帝的德行,象征仁爱。
无与让:指无可比拟,象征伟大。
重规:指重复的规矩,象征传统。
袭帝勋:指继承帝王的功勋,象征传承。
垂衣:指垂下的衣服,象征从容。
化比屋:指教化普及,象征仁爱。
卷领:指卷起的衣领,象征谦逊。
慎为君:指谨慎为君,象征责任。
翾飞:指轻盈飞翔,象征自由。
悦有道:指喜欢有道德的人,象征高尚。
卉木:指花草树木,象征自然。
荷平分:指荷花平分,象征公平。
宸襟:指皇帝的心意,象征仁爱。
动时豫:指顺应时势的愉悦,象征智慧。
岁序:指岁月的顺序,象征时光。
属凉氛:指属于凉爽的气息,象征秋天。
城霞:指城市的霞光,象征美丽。
旦晃朗:指早晨明亮,象征光明。
槐雾:指槐树的雾气,象征朦胧。
晓氤氲:指早晨的雾气,象征朦胧。
鸾和:指鸾鸟和鸣,象征和谐。
驰八袭:指奔驰八次,象征迅速。
凤驾:指凤凰的车驾,象征尊贵。
启千群:指启动千群,象征盛大。
歌湛露:指歌唱湛露,象征赞美。
佾舞:指佾舞,象征礼仪。
奏承云:指演奏承云乐,象征庄重。
禁林:指皇宫的园林,象征尊贵。
终宴:指宴会结束,象征终结。
晚:指夜晚,象征寂静。
华池:指华丽的池塘,象征美丽。
曛:指黄昏,象征时光流逝。
疏树:指稀疏的树木,象征孤寂。
翻高叶:指翻动高处的叶子,象征变化。
寒流:指寒冷的流水,象征清冷。
聚细文:指聚集细小的波纹,象征平静。
辙迹:指车轮的痕迹,象征行踪。
光周颂:指光辉照耀周颂,象征赞美。
巡游:指巡视游历,象征权力。
减夏功:指减少夏季的功绩,象征变化。
钩陈:指钩陈星,象征天象。
转:指转动,象征变化。
阊阖:指天门,象征尊贵。
通:指通达,象征顺利。
秋晖:指秋天的阳光,象征温暖。
逐行漏:指追随漏壶的声音,象征时光流逝。
朔气:指北方的寒气,象征寒冷。
绕相风:指环绕相风,象征变化。
献寿:指献上寿礼,象征祝福。
重阳节:指重阳节,象征长寿。
回鸾:指回旋的鸾鸟,象征吉祥。
上苑:指皇家园林,象征尊贵。
疏山:指稀疏的山林,象征孤寂。
开辇道:指开辟车驾的道路,象征权力。
间树:指间隔的树木,象征变化。
出离宫:指离开宫殿,象征远行。
玉醴:指美酒,象征宴饮。
吹花菊:指吹动菊花,象征秋天。
银床:指银制的床,象征奢华。
落井桐:指落在井边的桐叶,象征凋零。
山西射:指在山西射箭,象征狩猎。
冀北骢:指冀北的骏马,象征豪迈。
尘飞:指尘土飞扬,象征行踪。
金埒:指金色的马场,象征奢华。
满:指充满,象征繁荣。
叶破:指叶子破裂,象征凋零。
柳条空:指柳条空虚,象征孤寂。
黄山:指黄山,象征壮丽。
猎地:指狩猎的地方,象征豪迈。
广:指广阔,象征辽阔。
青门:指青色的门,象征尊贵。
官路:指官道,象征权力。
长:指长远,象征广阔。
律改:指律法改变,象征变革。
三秋节:指三秋的节日,象征秋天。
气应:指气息相应,象征和谐。
九锺霜:指九钟霜降,象征寒冷。
曙影:指黎明的影子,象征光明。
初分地:指刚刚分开大地,象征开始。
暗色:指暗淡的颜色,象征黑暗。
始成光:指刚刚形成光芒,象征光明。
交旆:指交错的旗帜,象征繁华。
长秋坂:指长秋的山坡,象征辽阔。
缇幕:指红色的帷幕,象征华丽。
杏间堂:指杏树间的厅堂,象征美丽。
射马:指射箭的马匹,象征勇武。
垂双带:指垂下双带,象征华丽。
丰貂:指丰厚的貂皮,象征尊贵。
佩两璜:指佩戴两枚玉璜,象征高贵。
苑寒:指园林寒冷,象征清冷。
梨树紫:指梨树变紫,象征秋天。
山秋:指山中的秋天,象征萧瑟。
菊叶黄:指菊花的叶子变黄,象征秋天。
终惭:指最终惭愧,象征谦逊。
属车:指随从的车驾,象征尊贵。
对:指对应,象征匹配。
空假:指空有假象,象征虚幻。
侍中郎:指侍中的官职,象征尊贵。
岁九旻:指九月的岁月,象征秋天。
暮月:指月末,象征终结。
肃晨驾:指清晨的车驾,象征庄重。
北逝:指向北行驶,象征远行。
度回壑:指越过回旋的沟壑,象征艰险。
停辕:指停下马车,象征休息。
凌孤馆:指登上孤立的馆舍,象征孤寂。
远憩:指远方的休息,象征宁静。
物惨:指景物凄凉,象征感伤。
节哀:指节制哀伤,象征坚强。
云悠:指云彩悠远,象征自由。
风厉:指风势凌厉,象征寒冷。
悴绿蘩:指憔悴的绿蘩,象征凋零。
寒渚:指寒冷的沙洲,象征孤寂。
陨丰灌:指凋落的丰灌,象征凋零。
荒澨:指荒凉的沼泽,象征孤寂。
玩中原:指欣赏中原的景色,象征怀旧。
芬菊:指芬芳的菊花,象征秋天。
惜兰圃:指珍惜兰花的园地,象征高雅。
彫蕙:指凋谢的蕙草,象征凋零。
旌竹柏:指表彰竹柏的坚韧,象征坚强。
劲心:指坚韧的心,象征坚强。
谢梧楸:指告别梧楸,象征离别。
零脆:指凋零脆弱,象征脆弱。
流眄:指流转的目光,象征感伤。
平隰:指平坦的湿地,象征辽阔。
落日:指落下的太阳,象征黄昏。
还皋:指回到高地,象征归隐。
于感:指在感伤中,象征感伤。
具盈:指充满,象征丰富。
在物:指在景物中,象征自然。
周骚:指周遍的骚动,象征变化。
聆离鹍:指聆听离别的鹍鸟,象征感伤。
凄响:指凄凉的声音,象征感伤。
沂鸣林:指沂水边的鸣林,象征自然。
浏飚:指清澈的风,象征清新。
游子:指远游的人,象征孤独。
苦伤:指痛苦的感伤,象征感伤。
寤叹:指醒来叹息,象征感伤。
我劳:指我的劳苦,象征艰辛。
矧集悲:指何况聚集的悲伤,象征感伤。
锺苦:指聚集的苦难,象征苦难。
疚寸心:指内心的痛苦,象征感伤。
如忉:指如同刀割,象征痛苦。
眇天末:指远望天边,象征遥远。
遥瞪:指远望,象征期待。
怨故乡:指怨恨故乡,象征思乡。
阻辽:指阻隔遥远,象征孤独。
岁往月来:指岁月流逝,象征时光。
忽复:指忽然又,象征变化。
日月并应:指日月相应,象征和谐。
俗嘉:指世俗赞美,象征吉祥。
长久:指长久,象征永恒。
享宴:指享受宴会,象征欢聚。
高会:指盛大的聚会,象征繁华。
无射:指无射律,象征音乐。
群木:指众多的树木,象征自然。
庶草:指众多的草,象征自然。
无有射而生:指没有射箭而生长,象征自然。
芳菊:指芬芳的菊花,象征秋天。
纷然:指繁多的样子,象征繁荣。
独荣:指独自繁荣,象征坚韧。
含乾坤:指包含天地,象征广大。
纯和:指纯净和谐,象征和谐。
体芬芳:指体现芬芳,象征高雅。
淑气:指美好的气息,象征吉祥。
屈平:指屈原,象征忠贞。
悲冉冉:指悲伤渐渐,象征感伤。
将老:指即将老去,象征衰老。
思食:指思念食物,象征渴望。
秋菊:指秋天的菊花,象征秋天。
辅体:指辅助身体,象征健康。
延年:指延长寿命,象征长寿。
莫斯之贵:指没有比这更珍贵的,象征无价。
谨奉:指恭敬地奉上,象征尊敬。
一束:指一束花,象征礼物。
助彭祖:指帮助彭祖,象征长寿。
之术:指的方法,象征智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及其相关习俗,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通过对这些节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
元正作为春节的第一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古人通过朝贺、放生等活动,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人日作为人类的生日,古人通过制作七种菜羹、剪彩为人等活动,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新年的期待。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古人通过赏灯、吃元宵等活动,表达对光明和团圆的向往。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光明的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追求。
其他节日如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等,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意义。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这些节日不仅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节日的详细记载,展示了古人对时间的重视、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节日习俗不仅丰富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崔液的夜游诗描绘了古代贵族夜游的场景,通过‘玉漏铜壶’、‘铁关金锁’等意象,展现了夜游的奢华与神秘。诗中‘谁家见月能间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月夜灯火的独特审美。
《荆楚岁时记》中关于月晦的记载,揭示了古代人们对时间的重视与对节日的庆祝。‘元日至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特定时间节点上的集体活动,体现了人们对时间循环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帝王世纪》中关于蓂荚的记载,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祥瑞的象征。蓂荚的生长与凋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对吉祥的追求。
寒食节的记载,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忠臣的纪念与对节日的重视。‘寒食三日,作醴酪’等习俗,不仅是对介子推的纪念,更是对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对文化的延续。
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与吉祥的追求。‘祓除宿垢,为太洁’等仪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清洁与健康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晋张华的三月三日后园会诗,通过‘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等诗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宴及群辟,乃命乃延’等句,展现了古代贵族宴会的盛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这些诗作大多描绘了古代上巳节的盛况,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进行沐浴、祭祀等活动以祈求消灾避邪。诗中的自然景物如‘密云荫朝日,零雨洒微尘’、‘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等,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中的宴会场景如‘置酒会众宾’、‘嘉肴既设,举爵献酬’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诗中的宫廷生活如‘皇居伟则,芳园巨观’、‘光光华辇,诜诜从臣’等,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繁华和礼仪的严谨。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宫廷的盛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清泉吐翠流,绿醽漂素濑’、‘澄澄绿水,澹澹其波’等,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资料。
诗中的宴会场景如‘弹筝弄琴,新声上浮’、‘欢兹广宴,穆是天仪’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盛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音乐文化和礼仪文化。
这些诗文描绘了古代中国上巳节和曲水宴的盛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诗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代贵族和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宗教的敬畏与赞美。
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曲水宴”和“祓禊”仪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清洁和吉祥的追求。这些活动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合。
诗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这些描绘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文中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如“方筵罗玉俎,激水漾金卮”,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宴会的奢华和热闹。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贵族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
通过这些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宗教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些诗文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这段古文描绘了古代上巳节的盛况,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在水边举行禊事、饮酒赋诗的场景。文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文中多次提到“禊”这一祭祀活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禊事通常在河边进行,参与者会进行沐浴,象征洗涤身心,祈求除灾避邪。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其次,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极为生动,如“盖云浮,参差相属”、“川回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等,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此外,文中还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如“罗樽列爵,周以长筵”、“酌羽觞而交酬”等,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社交生活。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和欢乐的珍视。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典故,如“晋褚爽”、“晋夏侯湛”等,这些人物和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上巳节盛况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传统的热爱与追求。文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通过对古代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皇权的神圣与威严。文中提到的‘凤阙’、‘爵园’等词汇,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廷生活的奢华。‘钧天之乐’、‘御气之驾’等词汇,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神圣地位和天命的合法性。通过这些词汇的运用,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文中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青鸟司开’、‘条风发岁’等词汇,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芳林园’、‘福地奥区’等词汇,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通过这些词汇的运用,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端午节和七夕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节日的传统和习俗。‘五月五日’、‘七月七日’等词汇,象征着古代节日的重要性和传统习俗的传承。‘介子绥’、‘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则进一步强调了古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这些词汇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古代节日的传统和习俗,使读者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皇权、自然景物和古代节日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作者通过对词汇的精心选择和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生机勃勃和传统深厚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历史文献和诗歌的引用,展现了七月七日这一特殊日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首先,汉武帝在漪兰殿出生,承华殿斋戒,青鸟和西王母的出现,都显示了这一日子的神圣和神秘。其次,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等习俗,反映了古人对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的重视。再次,阮咸、郝隆等人的故事,展示了这一日子在文人中的独特意义,他们通过晒衣、晒书等行为,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的追求。最后,众多诗人的作品,描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分离的复杂情感。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分离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例如,潘尼的《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通过描绘嘉木茂园、芳草被畴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李充的《七月七日诗》通过牵牛难牵牧、织女守空襄的比喻,抒发了对分离的无奈和思念。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文献和诗歌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爱情、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文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七夕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题材,主要描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七夕节的习俗。这些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江州的七夕诗中,’天河来映水,织女欲攀舟’描绘了织女渴望与牛郎相会的场景,充满了浪漫和感伤的情感。
邢子才的七夕诗则通过’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沉而细腻。诗中的’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则进一步描绘了织女在七夕这一天的期待和准备,展现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隋江总的七夕诗则以’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美的氛围,象征着牛郎织女相隔两地的孤寂。诗中的’轮随月宿转,路逐采云浮’则通过天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爱情的永恒。
杜审言的七夕诗则以’白露含明月,青云断绛河’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色,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诗中的’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则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动人。
隋王蜰的七夕诗则以’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描绘了七夕清晨的景象,象征着牛郎织女相会的短暂和珍贵。诗中的’懽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则表达了相聚之后的离别之痛,情感深沉而复杂。
张文恭的七夕诗则以’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开篇,描绘了七夕夜晚的宁静和神秘。诗中的’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深情和期待。
庾信的七夕赋则以’兔月先上,羊灯次安’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赋中的’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矩’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女子在七夕节穿针乞巧的习俗,象征着女子的巧手和智慧。
谢朓的七夕赋则以’金祗司姖,火曜方流’开篇,描绘了七夕夜晚的天象,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赋中的’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於服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深情和期待。
《荆楚岁时记》中关于七月十五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佛教和道教在这一天的习俗和信仰。盂兰盆节和中元节都是为了超度亡灵和祭祀祖先,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死和祖先的敬畏和怀念。
杨蜅的盂兰盆赋则以’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开篇,描绘了盂兰盆节的景象,充满了神秘和庄严。赋中的’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盂兰盆节的仪式和信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超度亡灵的重视。
《风土记》中关于九月九日的记载,反映了古代重阳节的习俗和信仰。重阳节是一个象征长寿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登高、佩戴茱萸、饮菊酒等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谢瞻的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则以’律中无射而数九’开篇,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诗中的’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的习俗和信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这段古文集中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来被视为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佳节。文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宫廷宴饮、文人雅集等场景,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首先,文中多次提到菊花,如‘玩中原之芬菊’、‘芳菊纷然独荣’等,菊花作为重阳节的象征,不仅因其在秋季盛开,更因其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高洁与长寿。菊花的芬芳与凋零,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其次,文中描绘了宫廷宴饮的盛况,如‘四筵霑芳醴,中堂起丝桐’、‘三金广设,六羽高陈’等,展现了重阳节作为宫廷庆典的隆重与繁华。宴饮中的音乐、舞蹈、美酒,不仅是对节日的庆祝,更是对皇权的颂扬。
再次,文中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如‘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等,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清冷。这些景色的描写,不仅烘托了重阳节的氛围,也表达了文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与思考。
最后,文中还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如‘汉称间平,周云鲁卫’等,展现了重阳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文本的深度,也使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无论是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是宫廷宴饮的盛况,亦或是历史典故的引用,都使得重阳节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