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四-帝王部四-原文
齐高帝 齐武帝 齐明帝 梁武帝 梁元帝 北齐文宣帝陈武帝 陈文帝陈宣帝
◇齐高帝
《齐书》曰:高帝讳道成,字绍伯,兰陵人,受禅于宋,在位四年。
【哀策文】齐王俭高帝哀策文曰:降阶执礼,泣血缠心,感客台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绝,视区物而凄阴,俾兹良史,敬修旧则,敢图鸿规,式扬至德,其辞曰:灵源遥裔,肇惟商丘,圣功宁夏,贤识归周,我皇踵武,超冠前猷,英风允迪,德音孔修,月准敷仁,日精表孝,则地均和,体天合照,外弘三至,内隆七教,水祚将倾,乾维晦象,韦弁长袭,鼓磬属响,声化已沦,政刑遂往,国图靡缉,民规载爽,康世以德,拨乱资武,威以雷霆,润以风雨,六术允昭,四义克举,自东徂北,遐方即序,功被河济,化隆江汉,帝謩仰式,王维伫幹,改步藩屏,来登翼赞,绸缪总章,因循阳馆,昔在保衡,君违斯正,爰兹博陆,亦鉴灵命,放昏以忠,登明资敬,义焕金石,功昭舞咏,蠢尔荆汉,悖乱人经,谋连枢禁,兵接神坰,御宄以德,御宄以刑,献捷宗寝,饮至王庭,政教云行,徽猷天造,山鉴紫璇,苑茂朱草,玉检腾晖,金绳荐宝,天镜既穆,地维既肃,遐迩一体,表里禔福,乃眷斯民,昧旦杼轴,兴文偃武,缵禹旧服,所尚惟简,所保惟贤,居尊弥约,无善不延,胶庠载缉,风轨克宣,上洞清仪,下达玄泉,听览闲日,应物馀景,怡虑以文,栖心以静,鸿章晨暎,徽言夕永,迹庇区服,情深箕颖,万宇餐和,百神受职,梁甫欣仪,云亭望式,辅德伊何,奄捐民极,嵩岳长倾,宸晖斯昃,机照惟寂,达鉴靡伤,慎终敬始,知微知章,立言垂范,玉润金相,瞻仰遗式,哀结流霜,旋玉轪之曒镜,动云旗之逶迤,振哀笳於八极,响清跸於咸池,顾应掖而稍远,视机衡而长离,风迟迟而怀暮,日憯憯其若垂,感衣冠於乔岳,追弓剑之在斯,悼丁年之薄祐,诉穷心於两仪。
【表】梁江淹齐高帝让禅表曰:陛下远视唐虞永揖之典,近摹汉魏高谢之礼,既鉴金水昏明之数。又协云雷兴替之徵,若乃与能之交,禅锡之会,岂伊虚薄,所可遵拟,昔傅岩佐商,祑终上公,磻溪翼周,名极列伯,臣才非半古,功愧逮圣,狱讼不往,讴歌宁归,河乏马图之宝,天无乘龙之锡,伏原陛下遗舜禹之心,俾臣守巢由之节,则道曜日月,泽浸飞泳。
◇齐武帝
《齐书》曰:武帝讳绩,字宣远,在位十一年。
【议】梁沈约齐武帝谥议曰:臣闻天德平分,而四时之名或异,圣功一揆,而皇王之称不同,盖迹因随事,名由义立,尧臣禹佐,咸率兹典,伏惟尽寂穷微,含神独照,德茂始裳之主,道冠初耜之君,含精灵於五纬,驾贞明於三象,初九勿用,英气凌云,负揭日月,抑扬霄汉,龙姿凤采,焕若丽天,登庸在试,盛绩云举,虽屈景潢汙,降情尺木,而拯世济民,浚发怀抱,昔成汤百家,仁被比屋,文王十里,化先寡妻,前圣后贤,重规沓矩,震雄图於九江,播灵威於夏汭,旌旆未麾,鲸鲵自殒,弗劳羌僰之长,无待六事之人,义等伐谋,功高善阵,建有国之符,成定鼎之业,会朝清明,事资於牧野,受命作周,非止於西伯,视瞻寝门,孝德光备,守器宗祧,元良载远,嗣大宝以君百辟,敷景化以致隆平,守在四夷,威行海内,囹圄寂寞,礼让交兴,八柄驭下,九官咸事,临朝凝默,尊严若神,风行日烜,无思不畅,至仁与造化争流,灵威与雷霆齐轨,上贯苍昊,下洞深泉,春无凄风,夏无苦雨,时若冈愆,多稔如积,三革不累,五刃不砥,庠塾大启,儒雅云集,训阅得宜,蒐狩有序,丹徼青丘之野,跂踵反户之民,浮深驾阻,回首革面,北夷畏力,献琛内款,不藉终军之使,无假绝漠之威,嘉祥雾合,秘瑞泉涌,史不辍文,简无虚日,方当垂七曜之旗,驾八龙之乘,望礼中岳,肆觐群后,造化不仁,穆卜愆应,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晦朔不居,殡宫将启,勤兹大名,宜尽徽极。
◇齐明帝
《齐书》曰:明帝讳鸾,字景栖,在位五年。
【哀策】梁沈约齐明帝哀策文曰:龙菆既撤,备物已陈,殡宫无夜,夕燎终晨,号环辌幄,攀摽应路,容卫弗改,轩槛如故,望东川而不追,仰昊天而自诉,列圣同轨,谥法树声,爰诏掌牍,式播遗英,其辞曰:五曜在天,递作民主,赫矣帝高,蒸哉嗣武,多难固业,隐忧启圣,时惟我皇,功符受命,爰始濡足,坐运机深,鹏逝风举,龙动云阴,之郢南溯,即豫西临,体兹大德,怀此小心,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百揆,百揆肃肃,德浸堇荼,仁被比屋,何远何迩,无思不服,嗣君丧道,不式典谟,神器业业,事等瞻乌,民怀奥主,后来其苏,皇天眷命,授以箓图,临朝凝睟,昧旦丕显,斟酌前王,择其令典,不言斯应,不行斯践,路台靡营,离宫弗宴,眷言胶塾,弘启上庠,轨仪四代,祖述三王,德晖内动,英华外扬,礼行樽俎,义及幽荒,仰庶天德,降年永久,北极齐光,南山献寿,沧溟奄竭,嵩岱皆朽,沴非昊穹,惟余之咎,攀龙讵几,大隧方玄,厌世崇陛,即宫下泉,殡阶已遽,素幕高褰,端闱洞启,蜃紼徐前,背朱阙以南转,乘翠龙而东度,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之云暮,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启路,极厚地而不追,终苍天而永慕,苍梧晦远,蜰徽不泯,纪事
寂寞,龟书可循,哲王违世,克播遗尘,猗欤万古,晖光日新。
【谥策】齐谢朓明皇帝谥策文曰:仰惟早弃万邦,圣列方远,式遵帝世,俾鬯鸿猷,咸以为无名以化,则言系莫宣其道,有来斯应,则影响庶图其功,所以永言配命,寄心宗极,光昭令德,允树风声,伏惟合信四时,齐光日月,创保大於登庸,通机神於受命,因时以惕,藉九万而轻举,天保既定,运四海而高临,及开物成务,重维国纽,风行草偃,化往如神,左贤右戚,内乐外礼,辑五材以教民,申三驱而在宥,用能盛德殷荐,美善斯毕,皇矣之业既孚,蒸哉之道咸备,景化方远,厌世在天,龟筮告期,远日无改,仰则前王,俯询百辟,累德称睿,允极鸿名。
【议】梁沈约齐明帝谥议曰:臣闻君德靡二,辟王之名不一,圣功无爽,尧禹之称或殊,兼以拯世宁乱,致平未必同道,崇墠增祧,嘉号不可相袭,伏惟自天诞睿,英圣在躬,皇矣之符夙著,蒸哉之谣早集,宾门纳揆,天平地成,自南自北,无思不韪,任属负图,导扬末命,值嗣主狂凶,人伦道尽,宗社阽危,瞻乌靡讬,国难立长,乱极治刑,四海乐推,三灵以眷,东向而让天下,功高代入,流涕而膺宝位,如就重负,日昃劬劳,躬亲庶事,抚辜纳隍之念,义同於罪己,振民厚下之情无废於终食,聪明神武,逖听迩闻,万目备张,纮纲靡漏,御辔不迷,宁藉听於襄野,大川可济,不待备於舟楫,峥嵘之下,泽靡不怀,寥廓之上,明无不烛,包以宇宙,润以风雨,霜露所交,人迹所至,百姓仰之而不知其始,万物用之而冈识其终,上庠废业,忽焉已久,三载弗为,沦弛将及,临朝引领,思隆雅训,贵游胥萃,俊造成群,方将驱世反本,既仁且寿,告成东岳,高宴汾阳,造化不仁,厌世云及,放勋之慕不追,负乡之思空远,殡宫将撤,輴轸难留,英声茂实,於是乎在。
梁任昉齐明帝谥议曰:以为穷神之迹,无继於成名,教思所宗,言归於有称,是以则天为大,义尽於翼善,武功受命,理贯於斯文,伏惟功高五让,道冠三极,爱敬始於扬名,孝飨终乎严配,寥廓大度,诞君人之符,闺庭小节,应轨物之训,历试允谐,纳揆时序,贻厥之寄,义均负图,榱栋惟新,压焉将及,於是承制宣德,定策公卿,登嗣后於西锺,反独夫於侯服,既而主幼时艰,仍离屯蹇,应当璧之祥,注息肩之原,立德以长,绍开中兴,拟度天行,取则乾健,日昃罢朝,幽枉必达,官曹寂寞,圄犴空虚,虎门肆义,大足协律,岩廊有搢绅之谈,乡塾无横议之士,既富而教,弘此孝治,遂使家无荡子,野有栖亩,寘天下於掌握,览八荒於户牖,宠微金穴之家,恩绝椒风之馆,天应民和,祥符总暨,故能上变云物,下漏深泉,若乃青丘丹陵之国,黄银紫玉之瑞,幽符远萃,询德报功,方将驰道日观,清宫鸣泽,为而不恃,高揖成功,百川所以朝宗,参辰於焉取正,岂所谓中衢均奠,悬衡共轨者欤。
【表】齐谢朓为百官劝进齐明帝表曰:臣闻时乘在御,必待先天之业,神化为皇,乃叶应期之运。况复汤孙有绪,纂尧惟德。旧邦伫新,复禹归祉。大齐之权舆宝历,孕育前古,昭假四海,克酬三灵。而嗣命疾威,蕃鄙叛换,委裘御宇,彝鼎如忽。陛下文思体道,徇齐作圣。剪应龙於冀州,戮长蛇於沮水。荣光之瑞昭回,延喜之宝润色。天睠爰发,人谋咸赞。伏原陛下,仰答灵祇,弘宣景命,诞受多方,奄宅万国。
【启】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曰:窃惟皇源浚远,帝宝连晖,基深庆厚,道贯万叶,而郁林凶德早树,行悖人经,逖听之所未书,宗庙之殆如缀,百灵耸动,九服回遑,结后来之望,思庇民之主,日月以冀,遐迩翘心,伏惟陛下,大圣在躬,君德夙表,龙章日采,焕若丽天,纳麓宾门,道风遐被,睿化神行,无思不洽,狱讼允归,天人戴仰,屈飞龙之眇辔,纡汾阳之远情,运尧心以临亿兆,敷舜烈以膺宝命,虽中宗之兴殷道,宣后之隆汉德,异世同符,千载一揆,刑措之业方远,隆平之基在焉,率土含欣,怀生戴赖,况臣早蒙覆润,夙荷恩灵,踊跃外畿,心不胜庆,谨缉民和,式流星泽,涂歌里抃,戴怀凫藻。
◇梁武帝
《梁书》曰:武帝讳衍,字叔达,兰陵人,受禅于齐,在位四十九年。
【议】梁元帝高祖武皇帝谥议曰:臣闻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受禅成功曰禹,除虐去残曰汤,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虽贱不诔贵,卑不诔尊,而彰乎名者,盛德之嘉号也,被於物者,治定之实录也,斯所以声明焕乎锺石,昭晰备於弦管者焉,伏惟天纵钦明,惟睿作圣,功超三五,声逾七十,仰之弥高,就之弥远,载潜载跃,乃武乃文,先是木运告终,群后改属,乾维冈构,地纽如崩,祧祀阽危,公卿旰食,九牧有沦胥之悲,八表兴横流之叹,乃凝威黑水,表瑞丹陵,云合景从,表里禔福,受终文祖,允恭克让,知黔首不可以无归,苍生不可以无主,降汾阳之远志,不得已而临之,於是类帝禋宗,革命创制,禘郊式展,殷荐斯洁,临兹大宝,化与和气俱宣,扇此王风,政与秋霜并肃,言悬日月,功格区宇,不以紫宸为贵,不以黄屋为尊,政谧刑措,民殷国阜,虹旌式卷,堡燧载清,胥象相因,环楛无旷,天衢亭泰,王道升平,南海候风,东溟奉赆,膏露凝枝,庆云触
石,山开苍璧,地出玄珪,骠骑把钺,则休屠款塞,太尉抗旌,则名王蹶角,声教所渐,浃灵蛇之都,威令所行,通烛龙之外,开庠建序,布濩於成均,正俗移风,氛氲於司乐,虚纳十乱,引谅直之规,广辟四门,弘招贤之德,青衿知击壤之性,黄发恣鼓腹之欢,加以钻味微言,研精至道,文终所牧之典,史倚所读之书,无辍万机,日且千遍,驰郁郁之声,表乾乾之德,允所谓皇哉君哉,日用而不知者矣,方旦告成岱岳,镂升中之玉简,昭事梁甫,秘社首之金绳,而文王明夷,事侔往册,黄帝桥山,痛深前典,万有沦伤,三辰掩曜,人祇轸慕,山海含悲,恸切陟方,哀深遏密,烦冤荼毒,贯切心髓,风树不静,陟岵何期,思所以钦若九功,仰稽七德。
【敕】梁沈约武帝践祚后与诸州郡敕曰:钦惟遂古,爰及近代,虽禅代异时,而成功一揆,岂惟静民宁乱,实由符运总集,故能启业垂统,光宅区夏,齐氏遘兹昏诐,斯亡奄及,民命蠢蠢,倒悬非喻,朕大惧四海舟覆,二象云倾,亿兆与昆岗并燎,搢绅与蕴崇共日,永言凄悼,发愤经营,推锋投袂,电击风扫,藉上天之灵,因熊罴之用,德未半古,功侔前烈,齐氏既钦若虞夏,高揖万邦,兼以冥符先著,乐推攸在,幽显宅心,辞不获命,猥以虚寡,君临万国,川壑之怀,寤寐盈虑,方欲昧旦丕显,日昃忘劳,思与贤能,康济世道,卿拥旄万里,共治是寄,当求民瘼,留念狱市,威断以御强猾,仁惠以抚贫孤,使远近幽深,咸得其所,方虚位钦能,悬爵伫效,勿令汉代玺书,独行於自古,晋世班条,靡用於兹日,想加克勉,副其侧席。
【令】梁任昉齐宣德皇后临朝答梁王令曰:承固兹谦揖,未膺大典,敬复雅旨,良有怃然,夫至寂难原,言象所绝,教思有律,感通斯在,所以异人者神明,同人者用舍,王诞兹上睿,对越天行,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但达节弘道,每濡迹於中庸,神照惟几,不抑心於钻仰,范宣既让,其下取则,况圣图睿范,歌思是归,廉约虽弘,庆赏遂替,诚贤者悦义,长难进之风,不肖者矜功,沮竭力之效,劝沮之间,所差已远,王何得不暂纡雅尚,允答天人,使朕夜艾以安,早朝有预,今遣率兹百辟,申荐诚款,万致一涂,烦言可略。
又敦劝梁王令曰:夫功在不赏,故庸勋之典盖阙,施侔造物,则谢德之涂已冥,要不得不强为之名,使铨宰有寄,王实天生德,齐圣广渊,重构参辰,而九星仰止,不易日月,而二仪贞观,在昔晦明,隐鳞戢翼,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剑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辩析天口,而似不能言,文擅彫龙,而成辄削藁,爰在弱冠,首膺弓旌,客游梁朝,声华藉甚,隆昌季年,勤王始著,建武惟新,缔构斯在,功隆赏薄,嘉庸莫畴,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六百之祑,大树之号斯存,及拥旄司部,代马不敢南牧,推毂樊邓,胡尘罕尝夕起,惟彼狡童,穷凶极虐,衣冠泯绝,礼乐崩丧,既而鞠旅誓众,言谋王室,白羽一麾,黄马底定,甲既鳞下,车亦瓦裂,致天之届,拱揖群后,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五老游河,飞星入昴,元功茂勋,若斯之盛,而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恶焉,輶轩萃止,今遣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复。
重敦劝梁王令曰:朕闻疋夫好仁,义在磨踵,君子行道,达斯兼济,未有尽器穷神,蕴徽章乎天植,高奠中樽,睹倾罍而弗拯,惟王德冠往初,功无与二,四时等契,两曜齐明,拟度天行,取则乾健,而运距艰季,道极百王,援义而起,一戎大定,罗山革草,冈不率从,用使商庭产{艹悉},周阙树梓,倾宫既散,鹿台靡蓄,盛德大业,巍巍若此,日者亭歧之号,爰发帝言,殊物备礼,率由寡昧,虽复云竿载路,清跸启行,昭德报功,未臻其极,而高揖天休,远存克让,俾予未亡,兴惭日昃,今遣率兹百辟,人致诚请,庶有感睿心,霈然降志。
【笺】梁任昉为百辟劝进,梁王笺曰:伏承嘉命伫策,明公逡巡盛礼,斯实谦尊之旨,未穷远大之致,何者,嗣君弃常,自绝宗社,国命民生,剪为仇雠,折栋崩榱,压焉自及,卿士怀脯斮之痛,黔首惧比屋之诛,明公亮格天之功,拯水火之切,称踵日月,重缀参辰,反龟玉於涂泥,济斯民於坑岸,使夫疋妇童儿,羞言伊吕,乡校里塾,耻谈五霸,位卑乎阿衡,地狭於曲阜,明公宜祗奉天人,允膺大礼,无使后予之歌,同彼胥怨,兼济之仁,翻为独善。又笺曰:近以朝命蕴崇,冒奏丹诚,奉披还令,未蒙虚受,搢绅颙颙,深所未达,盖闻受金於府,通人之弘致,高蹈海隅,疋夫之小节,是以履乘石而周公不以为疑,增玉璜而太公不以为让,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经纶草昧,叹深微管,加以朱方之役,荆河是依,班师振旅,大造王室,虽复累迹救宋,重眡存楚,居今观古,曾何足云,而惑甚盗锺,功疑不赏,皇天后土,不胜其酷,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金版出地,告龙逢之怨,明公据鞍辄哭,厉三军之志,独居掩涕,激义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祇,磬图效祉,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吊民,一匡靖乱,匪叨天功,实勤濡足,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不习孙吴,构兹神武,驱尽诛之氓
济必封之俗,龟玉不毁,谁之功欤,独为君子,将使伊周何地,某等不达通变,实有愚诚,不任悾款,棘心重谒,伏原特膺典策,式副民望。
【序】梁沈约武帝集序曰:文思安安,钦明所以光宅,日月光华,南风所以兴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锐顶之君,少明古学,汉高宋武,虽阙章句,歌大风以还沛,好清谈於暮年,夫成天地之大功,膺乐推之宝运,未或不文武兼资,能事斯毕者也,我皇诞纵自天,生知在御,清明内发,疏通外举,爰始贵游,笃志经术,究淹中之雅旨,尽曲台之奥义,莫不因流极源,披条振藻,若前疑往滞,旧学罕通,而超然直诣,妙拔终古,善发谈端,精於持论,置垒难逾,推锋莫拟,有同成诵,无假含毫,兴绝节於高唱,振清辞於兰畹,至於春风秋月,送别望归,皇王高宴,心期促赏,莫不超挺睿兴,濬发神衷,及登庸历试,辞翰繁蔚,笺记风动,表议云飞,彫虫小艺,无累大道,怀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为下奉上,刑於辞旨,虽密奏忠规,遗必削,而国谟藩政,存者犹多,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录,载笔握简,各有司存,如纶之旨,时或染翰,暨於设虡灵囿,恺乐在镐,鹿鸣四牡,皇华棠棣之歌,伐木采薇,出车杕杜之宴,皆咏志摛藻,广命群臣,上与日月争光,下与锺石比韵,事同观海,义等窥天,睹之而不测,游之而不知者矣,窃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举必书,无论大小,况乎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言,若斯而已哉,谨因事立名,随源编次。
◇梁元帝
《梁书》曰:元帝讳绎,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嗣位三年。
【表】陈沈蜅为群臣劝进梁元帝初表曰:蠢尔羯胡,遂凭天邑,阊阖受白登之辱,象魏致尧城之疑,臣闻丧君有君,春秋之茂典,以德以长,先王之通训,少康则牧众抚职,祀夏所以配天,平王则居正东迁,宗周所以卜世,汉光以能补不道,故景历重昌,中宗以不违群议,故江东可立,天其祚梁,必将有主,轩辕得姓,存者二人,高祖五王,代实居长,功高九有,道济生民,非奉圣明,谁嗣下武,日月贞明,太阳不可以阙照,天地贞观,乾道不可以久愓,宝器存乎至重,介石慎於易差,黔首岂可以少选无君,宗祏岂可以一日无主。
又第二表曰: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遑,虽醒醉相扶,同归景亳,或讴且诵,总赴唐郊,陛下沈首讠劳然,让德不嗣,臣闻星回日薄,击雷鞭电者之谓天,岳立川流,吐雾蒸云者之谓地,包天地之混成,洞阴阳之不测,而以财成万物者,其在圣人乎,故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黄屋庙堂之下,大非获己所安,明镜四衢之樽,盖由应物取训,陛下稽古文思,英雄特达,比以周旦,则文王之子,方之放勋,则帝挚之季,千年旦暮,可不在斯,庭阙湮亡,锺鼎沦覆,嗣膺景业,非陛下而谁,岂可使赤眉更立盆子,隗嚣讬置高庙,陛下方复从容高让,用执谦尊,展其矫行伪书,诬罔正朔,见机而作,断可识矣,不疑何卜,无待蓍龟,日者公卿失驭,祸缠霄极,獯羯凭凌,奸臣互起,师戎伐颖,无处不然,劝乎诛晋,侧足皆尔,宗社不坠,繄在圣明,今也何时,而申帝启之避,凶危若此,方陈太伯之辞,国有具臣,谁敢奉诏。
又第三表曰:日者百司岳牧,仰祈宸鉴,以锡珪之功,既归有道,当璧之礼,允属圣明,而优诏谦冲,窅然凝邈,讴歌载驰,是用翘首,楚人固执,燻丹穴以求君,周民乐归,越歧山而事主,汉王不即位,无以贵功臣,光武止萧王,岂谓绍宗庙,陛下英威茂略,雄图武筭,指捴则丹浦不战,顾眄则阪泉自荡,地维绝而重纽,天柱倾而更植,纵陛下拂衣而游广成,登弇山而去东土,群臣安得仰诉,万物何所归仁,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斋宫清庙,匏竹不陈,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典。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居代维贤,终纂高皇之祚,至如金行重作,源出东莞,炎运犹昌,枝分南顿,莫不因时多难,俱继神宗者也,陛下握符执钺,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章元后,神祇所命,非惟太室之祥,图书斯归,何止尧门之瑞,星躔东井,时破崤潼,雷震南阳,初平寻邑,宗王启霸,非劳武德之侯,清跸无虞,何事长安之邸,正应扬龙旂以飨帝,御凤扆以承天,历数在躬,畴与为让,岂可逡巡固让,方求石户之农,高谢君临,徒引箕山之客,未知上德之不德,唯见圣人之不仁。
◇北齐文宣帝
《北齐书》曰:文宣帝讳洋,字子进,受禅于后魏,在位五年。
【哀策】北齐邢子才文宣帝哀策文曰:皋路启扉,輴菆弛殡,八校案部,六卿且引,攀蜃辂而雨泣,仰穹苍而抚心,悲风发而地骇,愁云兴而景沉,哲王垂范,有训有则,式奉话言,光敷令德,其辞曰:四象更运,九天代名,通三以王,得一为贞,是应玄德,实启苍精,风后之阵,师尚之兵,三奇六合,七变五成,授柯推毂,禀律龚行,野无完阵,邑少坚城,经营四海,劬劳百姓,芝盖夕临,羽旄晨暎,地不掩瑞,天无爱宝,既丹其雀。又朱其草,莫黑已素,莫赤自皓,百兽斯蹈,五灵载扰,甘露瀼瀼,青龙矫矫,武功已畅,文教未穷,方偃烽候,销戟藏弓,齐光日月,比祚华嵩,而氛祲日下,星闇虚中,奄捐朝市,长弃华戎
道宣末命,义阐馀风,六繂已散,九旗方卷,见容卫之虚归,知平生之日远,同乘云而永逝,异骑龙之更反,清笳奏兮野风急,金鼓震兮日光晚,千官悲而雨注,万国哀而露泫,万事同尽,百虑俱收,剑舄永去,衣冠自游,音仪已谢,神教空留,知英声与至德,当无绝兮千秋。
【议】北齐邢子才文宣帝谥议曰:伏惟圣德光远,神猷弘大,初自登庸,民誉所集,把尺持刀,成务斯在,百揆载清,四门唯穆,及天眷既属,人谋所归,鸟兽迁情,士女革面,敬顺天人,拱揖群后,处无上之尊,居域中之大,礼盛乐修,时和岁稔,海内有截,天下泰然,犹忧劳亿兆,经营四国,同虞舜之巡省,若轩辕之靡宁,威武纷纭,神功四畅,怨西以东,化南自北,临瀚海以浴兵,登天山而绁马,左萦右拂,夷歌成章,方朝百神於太华,受万国於稽岭,升中增封,高拱垂衣,而天丧黎庶,奄捐四海,考妣之慕,实被含生,称天作诔,抑唯恒数,故以名追实,尽物未臻其美,屈道从制,一日可以成名。
◇陈武帝
《陈书》曰:武帝讳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人,受禅於梁,在位三年。
【哀策】陈沈蜅武帝哀策文曰:望三灵而摽目,蹐九地而崩心,哭仍几之将撤,恸祖鬯之虚斟,黄屋祲而白日掩,紫极沴而浮云阴,其辞曰:悠悠妫水,郁郁姚墟,惟帝之系,在唐作虞,正卿之后,握此灵符,雕云布族,祥星结枢,负兹天镜,来拾遗珠,爰初发迹,斩蛇鞠旅,大定番禺,载戡海渚,承衅而运,席卷中流,王室如毁,乃合诸侯,负鈇誓众,释位同谋,俱登涿鹿,实断蚩尤,道济一匡,功归四履,爰总百官,训于天子,傥来有运,事非获已,翠龟负字,赤雀衔书,讴歌適夏,礼乐迁虞,负扆正位,升坛受图,二仪协序,五纬同符,门歌麟趾,室咏驺虞,奉常定日,太卜蠲时,升中备物,方告雍熙,天甘玉露,地秀金芝,休祯未答,灵贶徒欺,吏求穆卜,诏绝良医,羲躔失御,天街褫跸,夏采升荣,宫车晏出,洞闺移凶,充庭罢吉,闭窅窅之穷灯,去昭昭之游日,归大暮之不旸,降幽宫而长毕,巫咸筮吉,容成戒期,文卫如在,葆铎相悲,去毕陌而东顾,望桥山而路迟,臣攀龙而尚在,魂过沛而何之,侍低昂之灵纛,奉寂寂之空帷,铜爵没於脩松,平陵隐於深柏,节{世鼓}鼓之哀音,燎爟火於通夕,薤露落而暮田寒,玄霜凝而垄草白,铭功德於旗常,被徽音於锺石,回天仪於清庙,祔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郁氛氲於宗祏。
【表】陈沈蜅为百官劝进陈武帝表曰:臣闻春荣秋落,四时所以迭代,金行水流,五德所以互序,昔陶唐告终,有虞氏作,汉魏禅让,晋宋以之登庸,天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赏,能利天下者,受天下之利,陛下造化之功,日用之德,褰裳去之,物谁仰诉,顷五星夜聚,八风通吹,丰露呈甘,卿云舒族,白狼远至,素雉朝飞,天意显然,灵贶可睹。
◇陈文帝
《陈书》曰:文帝讳蒨,字子华,嗣位七年。
【哀策】陈徐陵文帝哀策文曰:容车晓驾,幄殿晨张,旌帷具列,綍翿成行,擗蜃辂於丹陛,攀龙帷於紫庭,趋过穷於屏闱,拜恸感於明灵,东京飞其瑞露,北陆霣其祥星,乃诏云台之史,稽采咸池之曲,叶大雅於鸣金,同藏书於群玉,其辞曰:若水传帝,薰风御民,重光所集,世载于陈,赫矣高祖,悠哉上旻,蝉联宝胄,晖焕郊禋,我皇诞圣,膺此家庆,道王衢樽,神凝悬镜,洛书天表,河纪灵命,纳揆驰芳,宾门流咏,稽阴克伐,震野勤王,亳道增构,豳风会昌,言瞻少昊,实杖高阳,驾彼軨轕,清宫未央,欢覃兆庶,德洎遐荒,穆齐高寝,上膳长乐,肃肃承颜,哀哀廌酌,悼园恭俭,章陵谦约,大宝崇名,无闻改作,纂武升历,遗爱寔繁,三湘九泒,弥气云昬,力折天柱,才倾地门,甘泉夜照,细柳朝屯。谷魅山鬼,横流塞源,赫赫英謩,赳赳雄断,遍行天讨,无遗神算,郁扫江淮,长驱巴汉,九夷百越,雷随风涣,北顿昆耶,西戡伊靬,荷负皇极,劬劳庶机,勤民听政,昃食宵衣,服贵綈皂,风移阃闱,唐山罢奏,濮水韬徽,访采狂狷,搜易攵仄微,世感中孚,民维大畜,外户无闭,高垣奚筑,降情儒雅,凝怀庠塾,御庑为欢,临雍弥肃,礼兼三代,乐备九成,天资武德,地照文明,墨履斯在,懞巾自清,连珠合璧,曜爽流精,兽舞时豫,禽歌颂平,帝载维远,王灵维大,候雨占风,荒中海外,憬彼鞮译,咸承冠带,是曰君临,斯为交泰,白环已赆,玄珪克祯,东河伫揖,北狄思征,钺斧将或,璁珩未鸣,星淫去楚,日沴悲荆,亿兆何亹,穹旻遽倾,大禹胼胝,重华腒腊,仰惟劳务,同斯违怿,发梦无徵,昭祈奚益,听茂陵之锺鼓,抱乔阳之剑舄,讵仿佛於宸仪,终缠绵於号擗,三占以吉,四海同奔,列赗天宇,崩号帝阍,千门启於阊阖,万乘警於灵辒,槐风悲於辇道,松雨思於郊原,銮旂动而虚跸,宿卫静而空尊,毕陌平夷,流山蟠固,纪无迁市,唐有通树,经白社之脩涂,回青门之广路,思沛邑以东临,怀周京以西顾,机神不测,性道难称,充穷靡寄,孺慕奚冯,惟封云之与禅肃,玉牒之与金绳,扬英声而永久,共日月而俱升。
◇陈宣帝
《陈书》曰:宣帝讳顼,字绍世,在位十四年。
【哀策】随江总陈宣帝哀策文曰:望蜃綍而攀
摽,拜龙菆而恸绝,变五统而凄凉,回三辰而惨切,感川岳而地维倾,号穹苍而天柱折,千秋茂德,万世鸿名,爰诏掌礼,式序英声,其辞曰:
妫水枢宿,姚墟大虹,讴歌承历,揖让受终,重规帝绪,踵武王风,名山纪变,清庙传功,
我后丕承,思弘祖业,莅政恭己,临朝凝默,焕烂九功,葳蕤七德,宪章昭著,威灵允塞,
爰兹发迹,天步艰难,连华滕卫,比誉应韩,羽仪戚右,轩冕朝端,祈膺当璧,繇显大横,延喜授玉,告善飞旌,神器有奉,性道无名,
诗颂唐年,乐舞姬日,仁声汪濊,武义洋溢,理讼总街,凝情衢室,巡望如礼,幽祇咸祑,
疆垂叛换,关徼虔刘,治兵丹浦,获丑青丘,屠钓且拔,管库方搜,如龙驾鼓,献雉焚裘,
天必呈祥,地宁爱宝,神禽奇兽,嘉穀灵草,屈轶抽阶,飞黄伏皂,绮云舒庆,珠星照老,
广敷丘素,弘启胶庠,书林吐馥,文囿含锵,南洽侯卫,北畅遐荒,殷罗自解,周圄无伤,
金英掩色,玉床弗豫,天驷摧镳,王良失御,铸鼎奚益,缀衣何处,漫漫幽夜,冥冥上仙,长违拜日,天意祈年,宁神卜兆,晏驾回天,
铜驎感泣,银海埋田,出德阳之广殿,动繁笳之哀啭,渡洛水之浮桥,望偃师之近县,背紫陌而未远,隐黄山而不见,
铎启挽而依依,马嘶风而恋恋,平原欲晦,落照将垂,凤盖飘而水暗,鸾跸耸而山危,曳蛇旗之舒卷,间翠野之参差,
鸟哀哀而惊曙,松瑟瑟而吟枝,异故乡之丝竹,非旧宅之埙篪,扫秋叶而无尽,荐春樱而原知,
北邙已谢,西陵何有,远宿苍梧,便乖仁寿,声合韶濩,道宣户牖,共瀛海而恒流,并嵩华而莫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四-帝王部四-译文
齐高帝、齐武帝、齐明帝、梁武帝、梁元帝、北齐文宣帝、陈武帝、陈文帝、陈宣帝
◇齐高帝
《齐书》记载:高帝名叫道成,字绍伯,是兰陵人,从宋朝接受禅让,在位四年。
【哀策文】齐王俭为高帝写的哀策文说:走下台阶,执礼而行,心中充满悲痛,感叹客台不再有御驾,哀伤恭馆不再有临幸,仰望神仪却已遥远,看着周围的事物感到凄凉,让这些良史,恭敬地修撰旧有的法则,敢于规划宏伟的蓝图,以弘扬至高的德行,其辞说:灵源遥远,起源于商丘,圣功在宁夏,贤识归于周朝,我皇继承武德,超越前人的谋略,英风确实传承,德音非常美好,月亮照耀仁德,太阳表现孝道,大地和谐,与天相照,外弘三至,内隆七教,水运将倾,天象晦暗,韦弁长袭,鼓磬声响,声化已沦,政刑遂往,国图未缉,民规载爽,康世以德,拨乱资武,威以雷霆,润以风雨,六术允昭,四义克举,自东徂北,远方即序,功被河济,化隆江汉,帝謩仰式,王维伫幹,改步藩屏,来登翼赞,绸缪总章,因循阳馆,昔在保衡,君违斯正,爰兹博陆,亦鉴灵命,放昏以忠,登明资敬,义焕金石,功昭舞咏,蠢尔荆汉,悖乱人经,谋连枢禁,兵接神坰,御宄以德,御宄以刑,献捷宗寝,饮至王庭,政教云行,徽猷天造,山鉴紫璇,苑茂朱草,玉检腾晖,金绳荐宝,天镜既穆,地维既肃,遐迩一体,表里禔福,乃眷斯民,昧旦杼轴,兴文偃武,缵禹旧服,所尚惟简,所保惟贤,居尊弥约,无善不延,胶庠载缉,风轨克宣,上洞清仪,下达玄泉,听览闲日,应物馀景,怡虑以文,栖心以静,鸿章晨暎,徽言夕永,迹庇区服,情深箕颖,万宇餐和,百神受职,梁甫欣仪,云亭望式,辅德伊何,奄捐民极,嵩岳长倾,宸晖斯昃,机照惟寂,达鉴靡伤,慎终敬始,知微知章,立言垂范,玉润金相,瞻仰遗式,哀结流霜,旋玉轪之曒镜,动云旗之逶迤,振哀笳於八极,响清跸於咸池,顾应掖而稍远,视机衡而长离,风迟迟而怀暮,日憯憯其若垂,感衣冠於乔岳,追弓剑之在斯,悼丁年之薄祐,诉穷心於两仪。
【表】梁江淹为齐高帝写的让禅表说:陛下远视唐虞永揖之典,近摹汉魏高谢之礼,既鉴金水昏明之数。又协云雷兴替之徵,若乃与能之交,禅锡之会,岂伊虚薄,所可遵拟,昔傅岩佐商,祑终上公,磻溪翼周,名极列伯,臣才非半古,功愧逮圣,狱讼不往,讴歌宁归,河乏马图之宝,天无乘龙之锡,伏原陛下遗舜禹之心,俾臣守巢由之节,则道曜日月,泽浸飞泳。
◇齐武帝
《齐书》记载:武帝名叫绩,字宣远,在位十一年。
【议】梁沈约为齐武帝写的谥议说:臣闻天德平分,而四时之名或异,圣功一揆,而皇王之称不同,盖迹因随事,名由义立,尧臣禹佐,咸率兹典,伏惟尽寂穷微,含神独照,德茂始裳之主,道冠初耜之君,含精灵於五纬,驾贞明於三象,初九勿用,英气凌云,负揭日月,抑扬霄汉,龙姿凤采,焕若丽天,登庸在试,盛绩云举,虽屈景潢汙,降情尺木,而拯世济民,浚发怀抱,昔成汤百家,仁被比屋,文王十里,化先寡妻,前圣后贤,重规沓矩,震雄图於九江,播灵威於夏汭,旌旆未麾,鲸鲵自殒,弗劳羌僰之长,无待六事之人,义等伐谋,功高善阵,建有国之符,成定鼎之业,会朝清明,事资於牧野,受命作周,非止於西伯,视瞻寝门,孝德光备,守器宗祧,元良载远,嗣大宝以君百辟,敷景化以致隆平,守在四夷,威行海内,囹圄寂寞,礼让交兴,八柄驭下,九官咸事,临朝凝默,尊严若神,风行日烜,无思不畅,至仁与造化争流,灵威与雷霆齐轨,上贯苍昊,下洞深泉,春无凄风,夏无苦雨,时若冈愆,多稔如积,三革不累,五刃不砥,庠塾大启,儒雅云集,训阅得宜,蒐狩有序,丹徼青丘之野,跂踵反户之民,浮深驾阻,回首革面,北夷畏力,献琛内款,不藉终军之使,无假绝漠之威,嘉祥雾合,秘瑞泉涌,史不辍文,简无虚日,方当垂七曜之旗,驾八龙之乘,望礼中岳,肆觐群后,造化不仁,穆卜愆应,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晦朔不居,殡宫将启,勤兹大名,宜尽徽极。
◇齐明帝
《齐书》记载:明帝名叫鸾,字景栖,在位五年。
【哀策】梁沈约为齐明帝写的哀策文说:龙菆既撤,备物已陈,殡宫无夜,夕燎终晨,号环辌幄,攀摽应路,容卫弗改,轩槛如故,望东川而不追,仰昊天而自诉,列圣同轨,谥法树声,爰诏掌牍,式播遗英,其辞曰:五曜在天,递作民主,赫矣帝高,蒸哉嗣武,多难固业,隐忧启圣,时惟我皇,功符受命,爰始濡足,坐运机深,鹏逝风举,龙动云阴,之郢南溯,即豫西临,体兹大德,怀此小心,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百揆,百揆肃肃,德浸堇荼,仁被比屋,何远何迩,无思不服,嗣君丧道,不式典谟,神器业业,事等瞻乌,民怀奥主,后来其苏,皇天眷命,授以箓图,临朝凝睟,昧旦丕显,斟酌前王,择其令典,不言斯应,不行斯践,路台靡营,离宫弗宴,眷言胶塾,弘启上庠,轨仪四代,祖述三王,德晖内动,英华外扬,礼行樽俎,义及幽荒,仰庶天德,降年永久,北极齐光,南山献寿,沧溟奄竭,嵩岱皆朽,沴非昊穹,惟余之咎,攀龙讵几,大隧方玄,厌世崇陛,即宫下泉,殡阶已遽,素幕高褰,端闱洞启,蜃紼徐前,背朱阙以南转,乘翠龙而东度,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之云暮,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启路,极厚地而不追,终苍天而永慕,苍梧晦远,蜰徽不泯,纪事
寂寞中,龟书可以遵循,哲王离世,能够传播遗尘,啊,万古以来,光辉日新。
【谥策】齐谢朓明皇帝谥策文说:仰慕他早弃万邦,圣列方远,遵循帝世,弘扬鸿猷,都认为无名以化,则言系莫宣其道,有来斯应,则影响庶图其功,所以永言配命,寄心宗极,光昭令德,允树风声,伏惟合信四时,齐光日月,创保大於登庸,通机神於受命,因时以惕,藉九万而轻举,天保既定,运四海而高临,及开物成务,重维国纽,风行草偃,化往如神,左贤右戚,内乐外礼,辑五材以教民,申三驱而在宥,用能盛德殷荐,美善斯毕,皇矣之业既孚,蒸哉之道咸备,景化方远,厌世在天,龟筮告期,远日无改,仰则前王,俯询百辟,累德称睿,允极鸿名。
【议】梁沈约齐明帝谥议说:臣闻君德靡二,辟王之名不一,圣功无爽,尧禹之称或殊,兼以拯世宁乱,致平未必同道,崇墠增祧,嘉号不可相袭,伏惟自天诞睿,英圣在躬,皇矣之符夙著,蒸哉之谣早集,宾门纳揆,天平地成,自南自北,无思不韪,任属负图,导扬末命,值嗣主狂凶,人伦道尽,宗社阽危,瞻乌靡讬,国难立长,乱极治刑,四海乐推,三灵以眷,东向而让天下,功高代入,流涕而膺宝位,如就重负,日昃劬劳,躬亲庶事,抚辜纳隍之念,义同於罪己,振民厚下之情无废於终食,聪明神武,逖听迩闻,万目备张,纮纲靡漏,御辔不迷,宁藉听於襄野,大川可济,不待备於舟楫,峥嵘之下,泽靡不怀,寥廓之上,明无不烛,包以宇宙,润以风雨,霜露所交,人迹所至,百姓仰之而不知其始,万物用之而冈识其终,上庠废业,忽焉已久,三载弗为,沦弛将及,临朝引领,思隆雅训,贵游胥萃,俊造成群,方将驱世反本,既仁且寿,告成东岳,高宴汾阳,造化不仁,厌世云及,放勋之慕不追,负乡之思空远,殡宫将撤,輴轸难留,英声茂实,於是乎在。
梁任昉齐明帝谥议说:以为穷神之迹,无继於成名,教思所宗,言归於有称,是以则天为大,义尽於翼善,武功受命,理贯於斯文,伏惟功高五让,道冠三极,爱敬始於扬名,孝飨终乎严配,寥廓大度,诞君人之符,闺庭小节,应轨物之训,历试允谐,纳揆时序,贻厥之寄,义均负图,榱栋惟新,压焉将及,於是承制宣德,定策公卿,登嗣后於西锺,反独夫於侯服,既而主幼时艰,仍离屯蹇,应当璧之祥,注息肩之原,立德以长,绍开中兴,拟度天行,取则乾健,日昃罢朝,幽枉必达,官曹寂寞,圄犴空虚,虎门肆义,大足协律,岩廊有搢绅之谈,乡塾无横议之士,既富而教,弘此孝治,遂使家无荡子,野有栖亩,寘天下於掌握,览八荒於户牖,宠微金穴之家,恩绝椒风之馆,天应民和,祥符总暨,故能上变云物,下漏深泉,若乃青丘丹陵之国,黄银紫玉之瑞,幽符远萃,询德报功,方将驰道日观,清宫鸣泽,为而不恃,高揖成功,百川所以朝宗,参辰於焉取正,岂所谓中衢均奠,悬衡共轨者欤。
【表】齐谢朓为百官劝进齐明帝表说:臣闻时乘在御,必待先天之业,神化为皇,乃叶应期之运。况复汤孙有绪,纂尧惟德。旧邦伫新,复禹归祉。大齐之权舆宝历,孕育前古,昭假四海,克酬三灵。而嗣命疾威,蕃鄙叛换,委裘御宇,彝鼎如忽。陛下文思体道,徇齐作圣。剪应龙於冀州,戮长蛇於沮水。荣光之瑞昭回,延喜之宝润色。天睠爰发,人谋咸赞。伏原陛下,仰答灵祇,弘宣景命,诞受多方,奄宅万国。
【启】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说:窃惟皇源浚远,帝宝连晖,基深庆厚,道贯万叶,而郁林凶德早树,行悖人经,逖听之所未书,宗庙之殆如缀,百灵耸动,九服回遑,结后来之望,思庇民之主,日月以冀,遐迩翘心,伏惟陛下,大圣在躬,君德夙表,龙章日采,焕若丽天,纳麓宾门,道风遐被,睿化神行,无思不洽,狱讼允归,天人戴仰,屈飞龙之眇辔,纡汾阳之远情,运尧心以临亿兆,敷舜烈以膺宝命,虽中宗之兴殷道,宣后之隆汉德,异世同符,千载一揆,刑措之业方远,隆平之基在焉,率土含欣,怀生戴赖,况臣早蒙覆润,夙荷恩灵,踊跃外畿,心不胜庆,谨缉民和,式流星泽,涂歌里抃,戴怀凫藻。
◇梁武帝
《梁书》说:武帝讳衍,字叔达,兰陵人,受禅于齐,在位四十九年。
【议】梁元帝高祖武皇帝谥议说:臣闻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受禅成功曰禹,除虐去残曰汤,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虽贱不诔贵,卑不诔尊,而彰乎名者,盛德之嘉号也,被於物者,治定之实录也,斯所以声明焕乎锺石,昭晰备於弦管者焉,伏惟天纵钦明,惟睿作圣,功超三五,声逾七十,仰之弥高,就之弥远,载潜载跃,乃武乃文,先是木运告终,群后改属,乾维冈构,地纽如崩,祧祀阽危,公卿旰食,九牧有沦胥之悲,八表兴横流之叹,乃凝威黑水,表瑞丹陵,云合景从,表里禔福,受终文祖,允恭克让,知黔首不可以无归,苍生不可以无主,降汾阳之远志,不得已而临之,於是类帝禋宗,革命创制,禘郊式展,殷荐斯洁,临兹大宝,化与和气俱宣,扇此王风,政与秋霜并肃,言悬日月,功格区宇,不以紫宸为贵,不以黄屋为尊,政谧刑措,民殷国阜,虹旌式卷,堡燧载清,胥象相因,环楛无旷,天衢亭泰,王道升平,南海候风,东溟奉赆,膏露凝枝,庆云触
山石裂开,露出苍璧,地下涌出玄珪,骠骑将军手持钺,休屠王便来归顺,太尉高举旌旗,名王便俯首称臣。声教所及,遍及灵蛇之都;威令所行,远达烛龙之外。开设学校,建立秩序,教化遍布成均;端正风俗,移风易俗,乐教弥漫司乐。虚心接纳十种乱象,引导正直的规矩;广开四门,弘扬招贤的德行。青年学子懂得击壤的乐趣,老年人享受鼓腹的欢愉。再加上钻研微言,精研至道,文王所牧的典籍,史官所读的书籍,日理万机,日读千遍,传播郁郁之声,彰显乾乾之德。这真是所谓的皇哉君哉,日用而不知啊!如今刚刚在岱岳告成,雕刻升中的玉简,昭告梁甫,秘藏社首的金绳。然而文王明夷,事迹与往昔相同;黄帝桥山,悲痛深于前典。万物沦伤,三辰掩曜,人神共悲,山海含悲。悲痛深切,哀伤深重,烦冤荼毒,贯穿心髓。风树不静,陟岵何期,思所以钦若九功,仰稽七德。
【敕】梁沈约在武帝即位后,向各州郡发布敕令说:敬思远古,及至近代,虽然禅让的时代不同,但成功的道理是一致的。岂止是使百姓安宁,实在是由于符运总集,所以能够开创基业,垂统后世,光耀华夏。齐氏遭遇昏乱,灭亡迅速,百姓命运动荡,倒悬之危无法形容。朕深恐四海倾覆,二象云倾,亿兆百姓与昆岗同焚,搢绅与蕴崇共日。永言凄悼,发愤经营,推锋投袂,电击风扫,凭借上天的灵佑,借助熊罴的力量,德行虽未及古人,功业却与前贤相当。齐氏既然钦若虞夏,高揖万邦,再加上冥符先著,乐推攸在,幽显宅心,辞不获命,朕以虚寡之身,君临万国,心怀川壑,日夜忧虑。朕欲昧旦丕显,日昃忘劳,思与贤能,康济世道。卿拥旄万里,共治是寄,当求民瘼,留念狱市,威断以御强猾,仁惠以抚贫孤,使远近幽深,咸得其所。朕方虚位钦能,悬爵伫效,勿令汉代玺书,独行于自古,晋世班条,靡用于兹日。望卿加勉,副朕侧席之望。
【令】梁任昉在齐宣德皇后临朝时,答复梁王的令说:承蒙您谦逊揖让,未膺大典,敬复雅旨,深感怃然。至寂难原,言象所绝,教思有律,感通斯在。所以异人者神明,同人者用舍。王诞兹上睿,对越天行,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但达节弘道,每濡迹于中庸,神照惟几,不抑心于钻仰。范宣既让,其下取则,况圣图睿范,歌思是归。廉约虽弘,庆赏遂替,诚贤者悦义,长难进之风,不肖者矜功,沮竭力之效。劝沮之间,所差已远。王何得不暂纡雅尚,允答天人,使朕夜艾以安,早朝有预。今遣率兹百辟,申荐诚款,万致一涂,烦言可略。
又敦劝梁王令说:功在不赏,故庸勋之典盖阙;施侔造物,则谢德之涂已冥。要不得不强为之名,使铨宰有寄。王实天生德,齐圣广渊,重构参辰,而九星仰止;不易日月,而二仪贞观。在昔晦明,隐鳞戢翼,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剑气凌云,而屈迹于万夫之下;辩析天口,而似不能言;文擅雕龙,而成辄削藁。爰在弱冠,首膺弓旌,客游梁朝,声华藉甚。隆昌季年,勤王始著,建武惟新,缔构斯在。功隆赏薄,嘉庸莫畴,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六百之祑,大树之号斯存。及拥旄司部,代马不敢南牧;推毂樊邓,胡尘罕尝夕起。惟彼狡童,穷凶极虐,衣冠泯绝,礼乐崩丧。既而鞠旅誓众,言谋王室,白羽一麾,黄马底定。甲既鳞下,车亦瓦裂,致天之届,拱揖群后,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五老游河,飞星入昴,元功茂勋,若斯之盛。而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恶焉,輶轩萃止。今遣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复。
重敦劝梁王令说:朕闻疋夫好仁,义在磨踵;君子行道,达斯兼济。未有尽器穷神,蕴徽章乎天植;高奠中樽,睹倾罍而弗拯。惟王德冠往初,功无与二,四时等契,两曜齐明,拟度天行,取则乾健。而运距艰季,道极百王,援义而起,一戎大定。罗山革草,冈不率从,用使商庭产{艹悉},周阙树梓,倾宫既散,鹿台靡蓄。盛德大业,巍巍若此。日者亭歧之号,爰发帝言,殊物备礼,率由寡昧。虽复云竿载路,清跸启行,昭德报功,未臻其极。而高揖天休,远存克让,俾予未亡,兴惭日昃。今遣率兹百辟,人致诚请,庶有感睿心,霈然降志。
【笺】梁任昉为百辟劝进,梁王笺说:伏承嘉命伫策,明公逡巡盛礼,斯实谦尊之旨,未穷远大之致。何者,嗣君弃常,自绝宗社,国命民生,剪为仇雠,折栋崩榱,压焉自及。卿士怀脯斮之痛,黔首惧比屋之诛。明公亮格天之功,拯水火之切,称踵日月,重缀参辰,反龟玉于涂泥,济斯民于坑岸。使夫疋妇童儿,羞言伊吕;乡校里塾,耻谈五霸。位卑乎阿衡,地狭于曲阜。明公宜祗奉天人,允膺大礼,无使后予之歌,同彼胥怨;兼济之仁,翻为独善。又笺说:近以朝命蕴崇,冒奏丹诚,奉披还令,未蒙虚受。搢绅颙颙,深所未达。盖闻受金于府,通人之弘致;高蹈海隅,疋夫之小节。是以履乘石而周公不以为疑,增玉璜而太公不以为让。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经纶草昧,叹深微管。加以朱方之役,荆河是依,班师振旅,大造王室。虽复累迹救宋,重眡存楚,居今观古,曾何足云。而惑甚盗锺,功疑不赏,皇天后土,不胜其酷。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金版出地,告龙逢之怨。明公据鞍辄哭,厉三军之志;独居掩涕,激义士之心。故能使海若登祇,磬图效祉;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吊民,一匡靖乱,匪叨天功,实勤濡足。且明公本自诸生,取乐名教,道风素论,坐镇雅俗,不习孙吴,构兹神武,驱尽诛之氓。
济世安民的风俗,龟玉不毁,这是谁的功劳呢?只有君子才能做到,这将使伊尹、周公何地自容?我们这些人不通达变化,实在是愚昧,不敢承担重任,心中充满忧虑,再次恳请,希望您能特别接受典策,以符合民众的期望。
【序】梁沈约为武帝集作序说:文思安定,钦明所以光耀宅邸,日月光华,南风所以兴起歌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锐顶之君,少时便通晓古学,汉高祖、宋武帝,虽然缺乏章句之学,但歌大风以还沛,晚年喜好清谈,成就天地之大功,承受乐推之宝运,没有不是文武兼备,才能完成这些事业的,我们的皇帝天生聪慧,生而知之,清明内发,疏通外举,从贵游开始,便笃志于经术,研究淹中的雅旨,尽曲台的奥义,无不因流极源,披条振藻,若前疑往滞,旧学罕通,而超然直诣,妙拔终古,善发谈端,精于持论,置垒难逾,推锋莫拟,有同成诵,无假含毫,兴绝节于高唱,振清辞于兰畹,至于春风秋月,送别望归,皇王高宴,心期促赏,无不超挺睿兴,濬发神衷,及登庸历试,辞翰繁蔚,笺记风动,表议云飞,雕虫小艺,无累大道,怀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为下奉上,刑于辞旨,虽密奏忠规,遗必削,而国谟藩政,存者犹多,逮乎俯应归运,仰修乾录,载笔握简,各有司存,如纶之旨,时或染翰,暨于设虡灵囿,恺乐在镐,鹿鸣四牡,皇华棠棣之歌,伐木采薇,出车杕杜之宴,皆咏志摛藻,广命群臣,上与日月争光,下与锺石比韵,事同观海,义等窥天,睹之而不测,游之而不知者矣,窃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举必书,无论大小,况乎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言,若斯而已哉,谨因事立名,随源编次。
◇梁元帝
《梁书》说:元帝名绎,字世诚,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继位三年。
【表】陈沈蜅为群臣劝进梁元帝的初次表文说:蠢动的羯胡,竟然占据了天邑,阊阖受白登之辱,象魏致尧城之疑,臣听说丧君有君,是春秋的茂典,以德以长,是先王的通训,少康则牧众抚职,祀夏所以配天,平王则居正东迁,宗周所以卜世,汉光以能补不道,故景历重昌,中宗以不违群议,故江东可立,天其祚梁,必将有主,轩辕得姓,存者二人,高祖五王,代实居长,功高九有,道济生民,非奉圣明,谁嗣下武,日月贞明,太阳不可以阙照,天地贞观,乾道不可以久愓,宝器存乎至重,介石慎于易差,黔首岂可以少选无君,宗祏岂可以一日无主。
又第二表说: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遑,虽醒醉相扶,同归景亳,或讴且诵,总赴唐郊,陛下沈首讠劳然,让德不嗣,臣闻星回日薄,击雷鞭电者之谓天,岳立川流,吐雾蒸云者之谓地,包天地之混成,洞阴阳之不测,而以财成万物者,其在圣人乎,故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黄屋庙堂之下,大非获己所安,明镜四衢之樽,盖由应物取训,陛下稽古文思,英雄特达,比以周旦,则文王之子,方之放勋,则帝挚之季,千年旦暮,可不在斯,庭阙湮亡,锺鼎沦覆,嗣膺景业,非陛下而谁,岂可使赤眉更立盆子,隗嚣讬置高庙,陛下方复从容高让,用执谦尊,展其矫行伪书,诬罔正朔,见机而作,断可识矣,不疑何卜,无待蓍龟,日者公卿失驭,祸缠霄极,獯羯凭凌,奸臣互起,师戎伐颖,无处不然,劝乎诛晋,侧足皆尔,宗社不坠,繄在圣明,今也何时,而申帝启之避,凶危若此,方陈太伯之辞,国有具臣,谁敢奉诏。
又第三表说:日者百司岳牧,仰祈宸鉴,以锡珪之功,既归有道,当璧之礼,允属圣明,而优诏谦冲,窅然凝邈,讴歌载驰,是用翘首,楚人固执,燻丹穴以求君,周民乐归,越歧山而事主,汉王不即位,无以贵功臣,光武止萧王,岂谓绍宗庙,陛下英威茂略,雄图武筭,指捴则丹浦不战,顾眄则阪泉自荡,地维绝而重纽,天柱倾而更植,纵陛下拂衣而游广成,登弇山而去东土,群臣安得仰诉,万物何所归仁,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斋宫清庙,匏竹不陈,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典。
陈徐陵劝进梁元帝的表文说:臣听说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居代维贤,终纂高皇之祚,至如金行重作,源出东莞,炎运犹昌,枝分南顿,莫不因时多难,俱继神宗者也,陛下握符执钺,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章元后,神祇所命,非惟太室之祥,图书斯归,何止尧门之瑞,星躔东井,时破崤潼,雷震南阳,初平寻邑,宗王启霸,非劳武德之侯,清跸无虞,何事长安之邸,正应扬龙旂以飨帝,御凤扆以承天,历数在躬,畴与为让,岂可逡巡固让,方求石户之农,高谢君临,徒引箕山之客,未知上德之不德,唯见圣人之不仁。
◇北齐文宣帝
《北齐书》说:文宣帝名洋,字子进,受禅于后魏,在位五年。
【哀策】北齐邢子才为文宣帝作的哀策文说:皋路启扉,輴菆弛殡,八校案部,六卿且引,攀蜃辂而雨泣,仰穹苍而抚心,悲风发而地骇,愁云兴而景沉,哲王垂范,有训有则,式奉话言,光敷令德,其辞曰:四象更运,九天代名,通三以王,得一为贞,是应玄德,实启苍精,风后之阵,师尚之兵,三奇六合,七变五成,授柯推毂,禀律龚行,野无完阵,邑少坚城,经营四海,劬劳百姓,芝盖夕临,羽旄晨暎,地不掩瑞,天无爱宝,既丹其雀。又朱其草,莫黑已素,莫赤自皓,百兽斯蹈,五灵载扰,甘露瀼瀼,青龙矫矫,武功已畅,文教未穷,方偃烽候,销戟藏弓,齐光日月,比祚华嵩,而氛祲日下,星闇虚中,奄捐朝市,长弃华戎
道宣临终遗命,义理阐发余风,六繂已散,九旗方卷,见容卫之虚归,知平生之日远,同乘云而永逝,异骑龙之更反,清笳奏兮野风急,金鼓震兮日光晚,千官悲而雨注,万国哀而露泫,万事同尽,百虑俱收,剑舄永去,衣冠自游,音仪已谢,神教空留,知英声与至德,当无绝兮千秋。
【议】北齐邢子才文宣帝谥议曰:伏惟圣德光远,神猷弘大,初自登庸,民誉所集,把尺持刀,成务斯在,百揆载清,四门唯穆,及天眷既属,人谋所归,鸟兽迁情,士女革面,敬顺天人,拱揖群后,处无上之尊,居域中之大,礼盛乐修,时和岁稔,海内有截,天下泰然,犹忧劳亿兆,经营四国,同虞舜之巡省,若轩辕之靡宁,威武纷纭,神功四畅,怨西以东,化南自北,临瀚海以浴兵,登天山而绁马,左萦右拂,夷歌成章,方朝百神於太华,受万国於稽岭,升中增封,高拱垂衣,而天丧黎庶,奄捐四海,考妣之慕,实被含生,称天作诔,抑唯恒数,故以名追实,尽物未臻其美,屈道从制,一日可以成名。
◇陈武帝
《陈书》曰:武帝讳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人,受禅於梁,在位三年。
【哀策】陈沈蜅武帝哀策文曰:望三灵而摽目,蹐九地而崩心,哭仍几之将撤,恸祖鬯之虚斟,黄屋祲而白日掩,紫极沴而浮云阴,其辞曰:悠悠妫水,郁郁姚墟,惟帝之系,在唐作虞,正卿之后,握此灵符,雕云布族,祥星结枢,负兹天镜,来拾遗珠,爰初发迹,斩蛇鞠旅,大定番禺,载戡海渚,承衅而运,席卷中流,王室如毁,乃合诸侯,负鈇誓众,释位同谋,俱登涿鹿,实断蚩尤,道济一匡,功归四履,爰总百官,训于天子,傥来有运,事非获已,翠龟负字,赤雀衔书,讴歌適夏,礼乐迁虞,负扆正位,升坛受图,二仪协序,五纬同符,门歌麟趾,室咏驺虞,奉常定日,太卜蠲时,升中备物,方告雍熙,天甘玉露,地秀金芝,休祯未答,灵贶徒欺,吏求穆卜,诏绝良医,羲躔失御,天街褫跸,夏采升荣,宫车晏出,洞闺移凶,充庭罢吉,闭窅窅之穷灯,去昭昭之游日,归大暮之不旸,降幽宫而长毕,巫咸筮吉,容成戒期,文卫如在,葆铎相悲,去毕陌而东顾,望桥山而路迟,臣攀龙而尚在,魂过沛而何之,侍低昂之灵纛,奉寂寂之空帷,铜爵没於脩松,平陵隐於深柏,节{世鼓}鼓之哀音,燎爟火於通夕,薤露落而暮田寒,玄霜凝而垄草白,铭功德於旗常,被徽音於锺石,回天仪於清庙,祔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郁氛氲於宗祏。
【表】陈沈蜅为百官劝进陈武帝表曰:臣闻春荣秋落,四时所以迭代,金行水流,五德所以互序,昔陶唐告终,有虞氏作,汉魏禅让,晋宋以之登庸,天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赏,能利天下者,受天下之利,陛下造化之功,日用之德,褰裳去之,物谁仰诉,顷五星夜聚,八风通吹,丰露呈甘,卿云舒族,白狼远至,素雉朝飞,天意显然,灵贶可睹。
◇陈文帝
《陈书》曰:文帝讳蒨,字子华,嗣位七年。
【哀策】陈徐陵文帝哀策文曰:容车晓驾,幄殿晨张,旌帷具列,綍翿成行,擗蜃辂於丹陛,攀龙帷於紫庭,趋过穷於屏闱,拜恸感於明灵,东京飞其瑞露,北陆霣其祥星,乃诏云台之史,稽采咸池之曲,叶大雅於鸣金,同藏书於群玉,其辞曰:若水传帝,薰风御民,重光所集,世载于陈,赫矣高祖,悠哉上旻,蝉联宝胄,晖焕郊禋,我皇诞圣,膺此家庆,道王衢樽,神凝悬镜,洛书天表,河纪灵命,纳揆驰芳,宾门流咏,稽阴克伐,震野勤王,亳道增构,豳风会昌,言瞻少昊,实杖高阳,驾彼軨轕,清宫未央,欢覃兆庶,德洎遐荒,穆齐高寝,上膳长乐,肃肃承颜,哀哀廌酌,悼园恭俭,章陵谦约,大宝崇名,无闻改作,纂武升历,遗爱寔繁,三湘九泒,弥气云昬,力折天柱,才倾地门,甘泉夜照,细柳朝屯。谷魅山鬼,横流塞源,赫赫英謩,赳赳雄断,遍行天讨,无遗神算,郁扫江淮,长驱巴汉,九夷百越,雷随风涣,北顿昆耶,西戡伊靬,荷负皇极,劬劳庶机,勤民听政,昃食宵衣,服贵綈皂,风移阃闱,唐山罢奏,濮水韬徽,访采狂狷,搜易攵仄微,世感中孚,民维大畜,外户无闭,高垣奚筑,降情儒雅,凝怀庠塾,御庑为欢,临雍弥肃,礼兼三代,乐备九成,天资武德,地照文明,墨履斯在,懞巾自清,连珠合璧,曜爽流精,兽舞时豫,禽歌颂平,帝载维远,王灵维大,候雨占风,荒中海外,憬彼鞮译,咸承冠带,是曰君临,斯为交泰,白环已赆,玄珪克祯,东河伫揖,北狄思征,钺斧将或,璁珩未鸣,星淫去楚,日沴悲荆,亿兆何亹,穹旻遽倾,大禹胼胝,重华腒腊,仰惟劳务,同斯违怿,发梦无徵,昭祈奚益,听茂陵之锺鼓,抱乔阳之剑舄,讵仿佛於宸仪,终缠绵於号擗,三占以吉,四海同奔,列赗天宇,崩号帝阍,千门启於阊阖,万乘警於灵辒,槐风悲於辇道,松雨思於郊原,銮旂动而虚跸,宿卫静而空尊,毕陌平夷,流山蟠固,纪无迁市,唐有通树,经白社之脩涂,回青门之广路,思沛邑以东临,怀周京以西顾,机神不测,性道难称,充穷靡寄,孺慕奚冯,惟封云之与禅肃,玉牒之与金绳,扬英声而永久,共日月而俱升。
◇陈宣帝
《陈书》曰:宣帝讳顼,字绍世,在位十四年。
【哀策】随江总陈宣帝哀策文曰:望蜃綍而攀
摽,向龙菆行礼而悲痛欲绝,五统变化而凄凉,三辰回转而惨切,感受到山川的震动而地轴倾斜,呼喊苍穹而天柱折断,千秋的盛德,万世的美名,于是诏令掌管礼仪,以排列英名,其辞说:
妫水的枢宿,姚墟的大虹,歌颂承继历法,揖让接受终结,重规帝王的绪业,追随武王的风范,名山记载变迁,清庙传承功绩,
我后继承大业,思考弘扬祖业,执政恭敬自己,临朝时沉默凝思,九功焕烂,七德葳蕤,宪章昭著,威灵充满,
从此发迹,天步艰难,连华滕卫,比誉应韩,羽仪戚右,轩冕朝端,祈望当璧,显扬大横,延喜授玉,告善飞旌,神器有奉,性道无名,
诗颂唐年,乐舞姬日,仁声汪濊,武义洋溢,理讼总街,凝情衢室,巡望如礼,幽祇咸祑,
边疆叛乱,关徼虔刘,治兵丹浦,获丑青丘,屠钓且拔,管库方搜,如龙驾鼓,献雉焚裘,
天必呈祥,地宁爱宝,神禽奇兽,嘉穀灵草,屈轶抽阶,飞黄伏皂,绮云舒庆,珠星照老,
广敷丘素,弘启胶庠,书林吐馥,文囿含锵,南洽侯卫,北畅遐荒,殷罗自解,周圄无伤,
金英掩色,玉床弗豫,天驷摧镳,王良失御,铸鼎奚益,缀衣何处,漫漫幽夜,冥冥上仙,长违拜日,天意祈年,宁神卜兆,晏驾回天,
铜驎感泣,银海埋田,出德阳之广殿,动繁笳之哀啭,渡洛水之浮桥,望偃师之近县,背紫陌而未远,隐黄山而不见,
铎启挽而依依,马嘶风而恋恋,平原欲晦,落照将垂,凤盖飘而水暗,鸾跸耸而山危,曳蛇旗之舒卷,间翠野之参差,
鸟哀哀而惊曙,松瑟瑟而吟枝,异故乡之丝竹,非旧宅之埙篪,扫秋叶而无尽,荐春樱而原知,
北邙已谢,西陵何有,远宿苍梧,便乖仁寿,声合韶濩,道宣户牖,共瀛海而恒流,并嵩华而莫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四-帝王部四-注解
齐高帝:齐高帝,名萧道成,字绍伯,兰陵人,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公元479年至482年在位。他通过禅让的方式从宋顺帝手中接过皇位,建立了齐朝。
哀策文:哀策文是古代用于哀悼皇帝或重要人物的文体,通常包含对逝者的赞美、对其功绩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齐王俭:齐王俭,即萧道成,齐高帝的名字。
兰陵: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是齐高帝的出生地。
受禅:受禅是指皇帝通过禅让的方式将皇位传给他人,通常是在前任皇帝自愿或被迫退位的情况下。
梁江淹:梁江淹,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文才著称,曾撰写多篇重要的文学作品。
让禅表:让禅表是古代皇帝退位时向新皇帝递交的正式文书,表达退位的意愿和对新皇帝的祝福。
齐武帝:齐武帝,名萧赜,字宣远,齐高帝的儿子,公元482年至493年在位。
梁沈约:南朝梁的文学家,以其文才著称。
谥议:谥议是古代对已故皇帝或重要人物进行谥号评定的讨论和决定过程。
齐明帝:指南朝齐的明帝,其谥号为“明”。
寂寞:在这里指皇帝去世后的寂静无声,象征着皇权的空缺和国家的哀悼。
龟书:古代用于占卜的龟甲和书籍,这里指通过占卜来确定皇帝的谥号。
哲王:指有智慧和德行的君主。
违世:指皇帝去世。
克播遗尘:指能够传播和继承前人的遗志和事业。
猗欤:古代汉语中的感叹词,表示赞美。
晖光日新:比喻皇帝的德行和功绩如同日光一样永远新鲜,不断照耀。
谥策:古代皇帝去世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和功绩,由臣子们讨论并确定的谥号。
齐谢朓:南朝齐的文学家,以其文才著称。
明皇帝:指南朝齐的明帝,其谥号为“明”。
仰惟:表示尊敬和怀念。
圣列方远:指圣明的君主已经远去。
式遵帝世:指遵循皇帝的遗志和时代的要求。
俾鬯鸿猷:指使皇帝的伟大计划和政策得以实施。
无名以化:指通过无名的教化来影响人民。
言系莫宣其道:指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其道理。
有来斯应:指有来者必有回应。
影响庶图其功:指通过影响来实现其功绩。
永言配命:指永远铭记皇帝的遗命。
寄心宗极:指将心思寄托于宗庙和极致的道德。
光昭令德:指光耀皇帝的德行。
允树风声:指树立良好的风气。
合信四时:指与四时的变化相合。
齐光日月:指齐光日月。
创保大於登庸:指在登基时创立伟大的保国政策。
通机神於受命:指在受命时通达神机。
因时以惕:指根据时势来警惕。
藉九万而轻举:指借助九万的力量来轻松举事。
天保既定:指天命已定。
运四海而高临:指统治四海而高高在上。
开物成务:指开创事物并完成事务。
重维国纽:指重视国家的纽带。
风行草偃:比喻政令迅速传播并得到执行。
化往如神:指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迅速。
左贤右戚:指左右都是贤能和亲近的人。
内乐外礼:指内部和谐,外部有礼。
辑五材以教民:指集合五种材料来教化人民。
申三驱而在宥:指通过三次驱赶来实现宽恕。
用能盛德殷荐:指用盛大的德行来推荐。
美善斯毕:指美善之事已经完成。
皇矣之业既孚:指皇帝的伟大事业已经得到信任。
蒸哉之道咸备:指蒸蒸日上的道路已经完备。
景化方远:指景仰的教化还很遥远。
厌世在天:指皇帝去世后在天上。
龟筮告期:指通过龟甲和筮草来告示时期。
远日无改:指远方的日子没有改变。
仰则前王:指仰望前代的君王。
俯询百辟:指向下询问百官。
累德称睿:指积累德行并称颂智慧。
允极鸿名:指达到极大的名声。
君德靡二:指君主的德行没有二心。
辟王之名不一:指君主的名称不统一。
圣功无爽:指圣明的功绩没有差错。
尧禹之称或殊:指尧和禹的称号有所不同。
拯世宁乱:指拯救世界并平息混乱。
致平未必同道:指达到和平未必是同一条道路。
崇墠增祧:指崇敬祭祀并增加宗庙。
嘉号不可相袭:指美好的称号不能相互继承。
自天诞睿:指从天而降的智慧。
英圣在躬:指英明和圣明在身上。
皇矣之符夙著:指皇帝的符命早已显著。
蒸哉之谣早集:指蒸蒸日上的歌谣早已聚集。
宾门纳揆:指在宾门接受揆度。
天平地成:指天地平衡并成就。
自南自北:指从南到北。
无思不韪:指没有思想不正确的。
任属负图:指任命并负责图谋。
导扬末命:指引导并宣扬最后的命令。
值嗣主狂凶:指遇到继位的君主狂凶。
人伦道尽:指人伦道德已经尽失。
宗社阽危:指宗庙和社稷处于危险之中。
瞻乌靡讬:指仰望乌鸦没有寄托。
国难立长:指国家困难时立长君。
乱极治刑:指混乱到极点时实行法治。
四海乐推:指四海之内都乐意推举。
三灵以眷:指三灵(天、地、人)都眷顾。
东向而让天下:指向东让出天下。
功高代入:指功绩高到可以代替。
流涕而膺宝位:指流泪而接受宝位。
如就重负:指如同承担重负。
日昃劬劳:指日落后仍然勤劳。
躬亲庶事:指亲自处理各种事务。
抚辜纳隍之念:指抚慰无辜并接纳隍的念头。
义同於罪己:指义气如同罪己。
振民厚下之情无废於终食:指振兴人民并厚待下属的情感没有在最后一餐中废弃。
聪明神武:指聪明和神武。
逖听迩闻:指远听近闻。
万目备张:指万目齐张。
纮纲靡漏:指纲纪没有遗漏。
御辔不迷:指驾驭不迷路。
宁藉听於襄野:指宁愿借助听于襄野。
大川可济:指大川可以渡过。
不待备於舟楫:指不需要准备舟楫。
峥嵘之下:指在峥嵘的山下。
泽靡不怀:指泽被万物而不怀。
寥廓之上:指在寥廓的天空之上。
明无不烛:指明察秋毫。
包以宇宙:指包容宇宙。
润以风雨:指滋润以风雨。
霜露所交:指霜露所交的地方。
人迹所至:指人迹所到的地方。
百姓仰之而不知其始:指百姓仰望而不知道其开始。
万物用之而冈识其终:指万物使用而不知道其终结。
上庠废业:指上庠(学校)废弃学业。
忽焉已久:指忽然已经很久。
三载弗为:指三年没有作为。
沦弛将及:指沦落和松弛将要到来。
临朝引领:指临朝时引领。
思隆雅训:指思考隆重的雅训。
贵游胥萃:指贵族和游士聚集。
俊造成群:指俊才成群。
方将驱世反本:指正要驱赶世界回归本原。
既仁且寿:指既仁爱又长寿。
告成东岳:指告成于东岳。
高宴汾阳:指在汾阳举行盛大的宴会。
造化不仁:指造化不仁慈。
厌世云及:指厌世已经到来。
放勋之慕不追:指放勋的仰慕无法追及。
负乡之思空远:指负乡的思念空远。
殡宫将撤:指殡宫将要撤除。
輴轸难留:指輴轸难以留下。
英声茂实:指英名和茂盛的果实。
於是乎在:指于是乎存在。
梁任昉:南朝梁的文学家,以其文才著称。
穷神之迹:指穷尽神灵的踪迹。
无继於成名:指没有继承于成名。
教思所宗:指教化的思想所宗。
言归於有称:指言语归于有称。
则天为大:指以天为准则。
义尽於翼善:指义气尽于翼善。
武功受命:指武功接受天命。
理贯於斯文:指道理贯穿于斯文。
功高五让:指功绩高到五次让位。
道冠三极:指道德冠于三极。
爱敬始於扬名:指爱敬始于扬名。
孝飨终乎严配:指孝飨终于严配。
寥廓大度:指寥廓的大度。
诞君人之符:指诞生君主的符命。
闺庭小节:指闺庭的小节。
应轨物之训:指应轨物的训诫。
历试允谐:指历次试验都和谐。
纳揆时序:指纳入揆度的时序。
贻厥之寄:指贻厥的寄托。
义均负图:指义气均等负图。
榱栋惟新:指榱栋只有新。
压焉将及:指压迫将要到来。
於是承制宣德:指于是承制宣扬德行。
定策公卿:指定策于公卿。
登嗣后於西锺:指登嗣后于西锺。
反独夫於侯服:指反独夫于侯服。
既而主幼时艰:指既而君主年幼时艰难。
仍离屯蹇:指仍然离开屯蹇。
应当璧之祥:指应当璧的祥瑞。
注息肩之原:指注息肩的原由。
立德以长:指立德以长久。
绍开中兴:指绍开中兴。
拟度天行:指拟度天行。
取则乾健:指取则乾健。
日昃罢朝:指日落后罢朝。
幽枉必达:指幽枉必定达到。
官曹寂寞:指官曹寂寞。
圄犴空虚:指监狱空虚。
虎门肆义:指虎门肆义。
大足协律:指大足协律。
岩廊有搢绅之谈:指岩廊有搢绅的谈论。
乡塾无横议之士:指乡塾没有横议的士人。
既富而教:指既富足又教化。
弘此孝治:指弘扬孝治。
遂使家无荡子:指遂使家庭没有荡子。
野有栖亩:指田野有栖亩。
寘天下於掌握:指将天下置于掌握之中。
览八荒於户牖:指览八荒于户牖。
宠微金穴之家:指宠爱微小的金穴之家。
恩绝椒风之馆:指恩绝椒风的馆舍。
天应民和:指天应民和。
祥符总暨:指祥符总暨。
故能上变云物:指故能上变云物。
下漏深泉:指下漏深泉。
若乃青丘丹陵之国:指若乃青丘丹陵的国家。
黄银紫玉之瑞:指黄银紫玉的祥瑞。
幽符远萃:指幽符远萃。
询德报功:指询德报功。
方将驰道日观:指方将驰道日观。
清宫鸣泽:指清宫鸣泽。
为而不恃:指为而不恃。
高揖成功:指高揖成功。
百川所以朝宗:指百川所以朝宗。
参辰於焉取正:指参辰于焉取正。
岂所谓中衢均奠:指岂所谓中衢均奠。
悬衡共轨:指悬衡共轨。
为百官劝进齐明帝表:指为百官劝进齐明帝的表章。
时乘在御:指时乘在御。
必待先天之业:指必待先天的事业。
神化为皇:指神化为皇。
乃叶应期之运:指乃叶应期的运势。
汤孙有绪:指汤孙有绪。
纂尧惟德:指纂尧惟德。
旧邦伫新:指旧邦伫新。
复禹归祉:指复禹归祉。
大齐之权舆宝历:指大齐的权舆宝历。
孕育前古:指孕育前古。
昭假四海:指昭假四海。
克酬三灵:指克酬三灵。
嗣命疾威:指嗣命疾威。
蕃鄙叛换:指蕃鄙叛换。
委裘御宇:指委裘御宇。
彝鼎如忽:指彝鼎如忽。
陛下文思体道:指陛下文思体道。
徇齐作圣:指徇齐作圣。
剪应龙於冀州:指剪应龙于冀州。
戮长蛇於沮水:指戮长蛇于沮水。
荣光之瑞昭回:指荣光的祥瑞昭回。
延喜之宝润色:指延喜的宝物润色。
天睠爰发:指天睠爰发。
人谋咸赞:指人谋咸赞。
伏原陛下:指伏原陛下。
仰答灵祇:指仰答灵祇。
弘宣景命:指弘宣景命。
诞受多方:指诞受多方。
奄宅万国:指奄宅万国。
贺齐明帝登祚启:指贺齐明帝登祚的启文。
窃惟皇源浚远:指窃惟皇源浚远。
帝宝连晖:指帝宝连晖。
基深庆厚:指基深庆厚。
道贯万叶:指道贯万叶。
郁林凶德早树:指郁林凶德早树。
行悖人经:指行为违背人经。
逖听之所未书:指逖听之所未书。
宗庙之殆如缀:指宗庙之殆如缀。
百灵耸动:指百神震动。
九服回遑:指九服回遑。
结后来之望:指结后来之望。
思庇民之主:指思庇民之主。
日月以冀:指日月以冀。
遐迩翘心:指遐迩翘心。
伏惟陛下:指伏惟陛下。
大圣在躬:指大圣在躬。
君德夙表:指君德夙表。
龙章日采:指龙章日采。
焕若丽天:指焕若丽天。
纳麓宾门:指纳麓宾门。
道风遐被:指道风遐被。
睿化神行:指睿化神行。
无思不洽:指无思不洽。
狱讼允归:指狱讼允归。
天人戴仰:指天人戴仰。
屈飞龙之眇辔:指屈飞龙之眇辔。
纡汾阳之远情:指纡汾阳之远情。
运尧心以临亿兆:指运尧心以临亿兆。
敷舜烈以膺宝命:指敷舜烈以膺宝命。
中宗之兴殷道:指中宗之兴殷道。
宣后之隆汉德:指宣后之隆汉德。
异世同符:指异世同符。
千载一揆:指千载一揆。
刑措之业方远:指刑措之业方远。
隆平之基在焉:指隆平之基在焉。
率土含欣:指率土含欣。
怀生戴赖:指怀生戴赖。
况臣早蒙覆润:指况臣早蒙覆润。
夙荷恩灵:指夙荷恩灵。
踊跃外畿:指踊跃外畿。
心不胜庆:指心不胜庆。
谨缉民和:指谨缉民和。
式流星泽:指式流星泽。
涂歌里抃:指涂歌里抃。
戴怀凫藻:指戴怀凫藻。
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名萧衍,字叔达,兰陵人。
梁书:南朝梁的史书,记载了梁朝的历史。
受禅于齐:指梁武帝接受齐朝的禅让。
在位四十九年:指梁武帝在位四十九年。
梁元帝:南朝梁的皇帝,名萧绎,字世诚。
高祖武皇帝:指梁武帝的谥号。
翼善传圣曰尧:指翼善传圣称为尧。
仁圣盛明曰舜:指仁圣盛明称为舜。
受禅成功曰禹:指受禅成功称为禹。
除虐去残曰汤:指除虐去残称为汤。
谥者行之迹:指谥号是行为的痕迹。
号者功之表:指称号是功绩的表征。
虽贱不诔贵:指虽然卑贱不诔高贵。
卑不诔尊:指卑贱不诔尊贵。
彰乎名者:指彰显于名者。
盛德之嘉号也:指盛德的嘉号。
被於物者:指被于物者。
治定之实录也:指治定的实录。
斯所以声明焕乎锺石:指所以声明焕乎锺石。
昭晰备於弦管者焉:指昭晰备于弦管者焉。
伏惟天纵钦明:指伏惟天纵钦明。
惟睿作圣:指惟睿作圣。
功超三五:指功绩超越三五。
声逾七十:指声名超过七十。
仰之弥高:指仰望更加高远。
就之弥远:指接近更加遥远。
载潜载跃:指载潜载跃。
乃武乃文:指乃武乃文。
先是木运告终:指先是木运告终。
群后改属:指群后改属。
乾维冈构:指乾维冈构。
地纽如崩:指地纽如崩。
祧祀阽危:指祧祀阽危。
公卿旰食:指公卿旰食。
九牧有沦胥之悲:指九牧有沦胥之悲。
八表兴横流之叹:指八表兴横流之叹。
乃凝威黑水:指乃凝威黑水。
表瑞丹陵:指表瑞丹陵。
云合景从:指云合景从。
表里禔福:指表里禔福。
受终文祖:指受终文祖。
允恭克让:指允恭克让。
知黔首不可以无归:指知道黔首不可以无归。
苍生不可以无主:指苍生不可以无主。
降汾阳之远志:指降汾阳之远志。
不得已而临之:指不得已而临之。
於是类帝禋宗:指于是类帝禋宗。
革命创制:指革命创制。
禘郊式展:指禘郊式展。
殷荐斯洁:指殷荐斯洁。
临兹大宝:指临兹大宝。
化与和气俱宣:指化与和气俱宣。
扇此王风:指扇此王风。
政与秋霜并肃:指政与秋霜并肃。
言悬日月:指言语悬于日月。
功格区宇:指功绩格于区宇。
不以紫宸为贵:指不以紫宸为贵。
不以黄屋为尊:指不以黄屋为尊。
政谧刑措:指政谧刑措。
民殷国阜:指民殷国阜。
虹旌式卷:指虹旌式卷。
堡燧载清:指堡燧载清。
胥象相因:指胥象相因。
环楛无旷:指环楛无旷。
天衢亭泰:指天衢亭泰。
王道升平:指王道升平。
南海候风:指南海候风。
东溟奉赆:指东溟奉赆。
膏露凝枝:指膏露凝枝。
庆云触:指庆云触。
骠骑:古代高级武官名,指骠骑将军,负责统领骑兵。
太尉:古代高级武官名,负责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
休屠:古代匈奴的一个部落,此处指匈奴的归顺。
款塞:指外族归顺,表示臣服。
名王:指有威望的诸侯王或外族首领。
蹶角:比喻失败或屈服。
浃灵蛇:指灵蛇的居所,象征神秘或神圣之地。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光明与威严。
成均:古代学校的名称,泛指教育机构。
司乐:古代掌管音乐的官职,泛指礼乐教化。
十乱:指古代十种治国的乱象,此处指治理国家的难题。
四门:古代学校的四门,象征广纳贤才。
青衿:指学子,古代学子穿青色衣领的衣服。
黄发:指老年人,象征长寿与智慧。
钻味微言:指深入研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
文终:指文王,周朝的奠基者。
史倚:指史书,泛指历史典籍。
岱岳:指泰山,古代帝王封禅之地。
梁甫:指梁甫山,古代祭祀之地。
社首:指社稷之首,象征国家。
金绳:象征神圣与庄严的仪式。
文王明夷:指周文王在明夷卦中的象征,表示艰难时期的智慧。
黄帝桥山:指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象征中华民族的起源。
三辰:指日、月、星,古代用来象征天象或天命。
陟方:指帝王巡视四方,象征统治的威严。
遏密:指停止音乐,象征哀悼。
九功:指古代九种重要的功绩或德行。
七德:指古代七种重要的德行或品质。
济必封之俗:指通过封赏来安定社会风俗,济指救济,封指封赏。
龟玉不毁:龟玉指龟甲和玉器,古代用于占卜和祭祀,象征国家的稳定和神圣。不毁表示这些象征物完好无损,寓意国家安定。
伊周:指伊尹和周公,分别是商朝和周朝的重要辅佐大臣,象征贤能的辅佐者。
悾款:指诚恳、真诚的态度。
棘心重谒:棘心指内心的痛苦,重谒指再次请求。
钦明:指皇帝明智、英明。
日月光华:比喻皇帝的德行光辉如日月。
南风:指南方的音乐,象征和平与繁荣。
日角之主:指额头有日角纹的君主,象征天命所归。
锐顶之君:指头顶尖锐的君主,象征聪明睿智。
汉高宋武:指汉高祖刘邦和宋武帝刘裕,都是开国皇帝。
歌大风:指刘邦的《大风歌》,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
清谈:指魏晋时期的玄学讨论,象征文化修养。
乐推:指人民乐意推举的君主。
宝运:指天命所归的好运。
诞纵自天:指天赋异禀,天生具有非凡的才能。
生知在御:指天生具有统治才能。
清明内发:指内心清明,智慧自然流露。
疏通外举:指对外事务处理得当。
贵游:指贵族子弟的游学,象征文化修养。
经术:指儒家经典和治国之术。
淹中:指深奥的学问。
曲台:指宫廷中的学问,象征高深的学术。
披条振藻:指整理文献,发扬文化。
前疑往滞:指过去的疑惑和难题。
旧学罕通:指对旧有的学问难以理解。
超然直诣:指超越常人,直接达到高深的境界。
妙拔终古:指在历史上具有卓越的成就。
善发谈端:指善于引发讨论。
精於持论:指擅长辩论和论述。
置垒难逾:指设置的障碍难以逾越。
推锋莫拟:指无人能与之匹敌。
成诵:指能够背诵,象征博学。
无假含毫:指无需借助笔墨,象征文思敏捷。
兴绝节:指创作出绝妙的诗文。
振清辞:指写出清新的文辞。
兰畹:指文人的聚会场所,象征高雅的文化氛围。
春风秋月:象征美好的时光。
送别望归:指送别和期待归来的情感。
皇王高宴:指皇帝举行的盛大宴会。
心期促赏:指心中期待得到赏识。
超挺睿兴:指超越常人,智慧勃发。
濬发神衷:指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登庸历试: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辞翰繁蔚:指文辞华丽繁盛。
笺记风动:指书信和记录如风般传播。
表议云飞:指表章和议论如云般飞扬。
彫虫小艺:指雕虫小技,象征微不足道的技艺。
无累大道:指不影响大道的追求。
怀君人之大德:指具备君主的大德。
有事君之小心:指对君主小心谨慎。
为下奉上: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
刑於辞旨:指言辞中的刑罚之意。
密奏忠规:指秘密上奏忠言。
遗必削:指遗漏的必须删除。
国谟藩政:指国家的政策和藩国的政务。
存者犹多:指保存下来的仍然很多。
俯应归运:指顺应天命。
仰修乾录:指向上天祈求记录。
载笔握简:指记录历史。
各有司存:指各有职责。
如纶之旨:指如丝纶般的旨意,象征皇帝的旨意。
时或染翰:指有时写作。
设虡灵囿:指设立灵囿,象征皇帝的威严。
恺乐在镐:指在镐京举行的欢乐宴会。
鹿鸣四牡:指《诗经》中的《鹿鸣》篇,象征和谐。
皇华棠棣:指《诗经》中的《皇华》和《棠棣》篇,象征兄弟和睦。
伐木采薇:指《诗经》中的《伐木》和《采薇》篇,象征勤劳。
出车杕杜:指《诗经》中的《出车》和《杕杜》篇,象征出征。
咏志摛藻:指通过诗文表达志向。
广命群臣:指广泛命令群臣。
上与日月争光:指皇帝的德行与日月争辉。
下与锺石比韵:指皇帝的文采与钟磬之声相比。
事同观海:指事情如同观海般广阔。
义等窥天:指意义如同窥天般深远。
睹之而不测:指看到却无法测度。
游之而不知:指游历却无法理解。
左史记言:指左史记录皇帝的言论。
右史记事:指右史记录皇帝的事迹。
君举必书:指君主的举动必须记录。
无论大小:指无论事情大小。
感而后思:指感受之后思考。
思而后积:指思考之后积累。
积而后满:指积累之后达到圆满。
满而后言:指圆满之后表达。
因事立名:指根据事情来命名。
随源编次:指根据来源来编排。
蠢尔羯胡:指愚蠢的羯胡,象征外敌。
阊阖:指天门,象征皇宫。
白登之辱:指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围困的耻辱。
象魏:指皇宫的象征。
尧城之疑:指尧城的疑惑,象征国家的危机。
丧君有君:指失去君主后又有新的君主。
春秋之茂典:指《春秋》中的经典记载。
以德以长:指以德行和年长来选拔君主。
先王之通训:指先王的普遍教导。
少康:指夏朝的少康,象征中兴之主。
牧众抚职:指治理民众和安抚职责。
祀夏所以配天:指祭祀夏朝以配天。
平王:指周平王,象征东迁的君主。
居正东迁:指周平王东迁洛阳。
宗周所以卜世:指宗周通过占卜来决定世系。
汉光:指汉光武帝刘秀,象征中兴之主。
能补不道:指能够弥补过失。
景历重昌:指景历重新昌盛。
中宗:指唐中宗,象征中兴之主。
不违群议:指不违背群臣的议论。
江东可立:指在江东可以立国。
天其祚梁:指上天赐福给梁朝。
必将有主:指必定会有君主。
轩辕得姓:指黄帝得姓。
存者二人:指存活的两人。
高祖五王:指梁高祖的五位王子。
代实居长:指世代居于长位。
功高九有:指功绩高于九州。
道济生民:指道义救济民众。
非奉圣明:指不奉行圣明的君主。
谁嗣下武:指谁能继承下武。
日月贞明:指日月永恒明亮。
太阳不可以阙照:指太阳不能缺少照耀。
天地贞观:指天地永恒观察。
乾道不可以久愓:指天道不能长久动荡。
宝器存乎至重:指宝器存在于最重要的位置。
介石慎於易差:指介石谨慎于易出差错。
黔首:指百姓。
少选无君:指短暂没有君主。
宗祏:指宗庙。
一日无主:指一天没有君主。
紫宸旷位:指紫宸宫空位,象征皇位空缺。
赤县无主:指赤县没有君主。
万国回遑:指万国惶恐。
醒醉相扶:指清醒和醉酒的人相互扶持。
同归景亳:指共同归于景亳。
或讴且诵:指或歌唱或诵读。
总赴唐郊:指总归赴唐郊。
沈首讠劳然:指低头劳苦。
让德不嗣:指让德不继承。
星回日薄:指星辰回转,太阳西沉。
击雷鞭电:指雷电交加。
岳立川流:指山岳屹立,河流流淌。
吐雾蒸云:指吐雾蒸云,象征天地变化。
包天地之混成:指包容天地的混成。
洞阴阳之不测:指洞察阴阳的不可测度。
财成万物:指创造万物。
天地之大德曰生:指天地的大德是生育万物。
圣人之大宝曰位:指圣人的大宝是地位。
黄屋庙堂:指皇帝的宫殿和庙堂。
大非获己所安:指大非获得自己所安。
明镜四衢:指明镜照耀四方。
应物取训:指顺应事物取得教训。
稽古文思:指考察古文的思考。
英雄特达:指英雄特别通达。
周旦:指周公旦,象征贤能的辅佐者。
文王之子:指周文王的儿子。
放勋:指尧帝,象征圣明的君主。
帝挚之季:指帝挚的季子。
千年旦暮:指千年的旦暮。
庭阙湮亡:指宫廷湮灭。
锺鼎沦覆:指钟鼎沦陷。
嗣膺景业:指继承景业。
赤眉更立盆子:指赤眉军更立盆子为帝。
隗嚣讬置高庙:指隗嚣托置高庙。
从容高让:指从容高让。
用执谦尊:指用执谦尊。
矫行伪书:指矫行伪书。
诬罔正朔:指诬罔正朔。
见机而作:指见机而作。
断可识矣:指断然可以识别。
不疑何卜:指不疑何卜。
无待蓍龟:指无需等待蓍龟。
日者公卿失驭:指日者公卿失去驾驭。
祸缠霄极:指祸患缠身。
獯羯凭凌:指獯羯凭凌。
奸臣互起:指奸臣互相兴起。
师戎伐颖:指师戎伐颖。
无处不然:指无处不如此。
劝乎诛晋:指劝告诛杀晋国。
侧足皆尔:指侧足皆如此。
宗社不坠:指宗社不坠落。
繄在圣明:指在于圣明。
今也何时:指现在是什么时候。
申帝启之避:指申帝启的避让。
凶危若此:指凶危如此。
方陈太伯之辞:指方陈太伯的辞让。
国有具臣:指国家有具臣。
谁敢奉诏:指谁敢奉诏。
日者百司岳牧:指日者百司岳牧。
仰祈宸鉴:指仰祈宸鉴。
以锡珪之功:指以锡珪的功绩。
既归有道:指既归有道。
当璧之礼:指当璧的礼仪。
允属圣明:指允属圣明。
优诏谦冲:指优诏谦冲。
窅然凝邈:指窅然凝邈。
讴歌载驰:指讴歌载驰。
是用翘首:指是用翘首。
楚人固执:指楚人固执。
燻丹穴以求君:指燻丹穴以求君。
周民乐归:指周民乐归。
越歧山而事主:指越歧山而事主。
汉王不即位:指汉王不即位。
无以贵功臣:指无以贵功臣。
光武止萧王:指光武止萧王。
岂谓绍宗庙:指岂谓绍宗庙。
陛下英威茂略:指陛下英威茂略。
雄图武筭:指雄图武筭。
指捴则丹浦不战:指指捴则丹浦不战。
顾眄则阪泉自荡:指顾眄则阪泉自荡。
地维绝而重纽:指地维绝而重纽。
天柱倾而更植:指天柱倾而更植。
纵陛下拂衣而游广成:指纵陛下拂衣而游广成。
登弇山而去东土:指登弇山而去东土。
群臣安得仰诉:指群臣安得仰诉。
万物何所归仁:指万物何所归仁。
郊祀配天:指郊祀配天。
罍篚礼旷:指罍篚礼旷。
斋宫清庙:指斋宫清庙。
匏竹不陈:指匏竹不陈。
久稽众议:指久稽众议。
有旷彝典:指有旷彝典。
封唐有圣:指封唐有圣。
还承帝喾之家:指还承帝喾之家。
居代维贤:指居代维贤。
终纂高皇之祚:指终纂高皇之祚。
金行重作:指金行重作。
源出东莞:指源出东莞。
炎运犹昌:指炎运犹昌。
枝分南顿:指枝分南顿。
因时多难:指因时多难。
俱继神宗:指俱继神宗。
握符执钺:指握符执钺。
将在御天:指将在御天。
玉胜珠衡:指玉胜珠衡。
先章元后:指先章元后。
神祇所命:指神祇所命。
太室之祥:指太室之祥。
图书斯归:指图书斯归。
尧门之瑞:指尧门之瑞。
星躔东井:指星躔东井。
时破崤潼:指时破崤潼。
雷震南阳:指雷震南阳。
初平寻邑:指初平寻邑。
宗王启霸:指宗王启霸。
非劳武德之侯:指非劳武德之侯。
清跸无虞:指清跸无虞。
何事长安之邸:指何事长安之邸。
扬龙旂以飨帝:指扬龙旂以飨帝。
御凤扆以承天:指御凤扆以承天。
历数在躬:指历数在躬。
畴与为让:指畴与为让。
逡巡固让:指逡巡固让。
方求石户之农:指方求石户之农。
高谢君临:指高谢君临。
徒引箕山之客:指徒引箕山之客。
上德之不德:指上德之不德。
唯见圣人之不仁:指唯见圣人之不仁。
皋路启扉:指皋路启扉。
輴菆弛殡:指輴菆弛殡。
八校案部:指八校案部。
六卿且引:指六卿且引。
攀蜃辂而雨泣:指攀蜃辂而雨泣。
仰穹苍而抚心:指仰穹苍而抚心。
悲风发而地骇:指悲风发而地骇。
愁云兴而景沉:指愁云兴而景沉。
哲王垂范:指哲王垂范。
有训有则:指有训有则。
式奉话言:指式奉话言。
光敷令德:指光敷令德。
四象更运:指四象更运。
九天代名:指九天代名。
通三以王:指通三以王。
得一为贞:指得一为贞。
是应玄德:指是应玄德。
实启苍精:指实启苍精。
风后之阵:指风后之阵。
师尚之兵:指师尚之兵。
三奇六合:指三奇六合。
七变五成:指七变五成。
授柯推毂:指授柯推毂。
禀律龚行:指禀律龚行。
野无完阵:指野无完阵。
邑少坚城:指邑少坚城。
经营四海:指经营四海。
劬劳百姓:指劬劳百姓。
芝盖夕临:指芝盖夕临。
羽旄晨暎:指羽旄晨暎。
地不掩瑞:指地不掩瑞。
天无爱宝:指天无爱宝。
既丹其雀:指既丹其雀。
又朱其草:指又朱其草。
莫黑已素:指莫黑已素。
莫赤自皓:指莫赤自皓。
百兽斯蹈:指百兽斯蹈。
五灵载扰:指五灵载扰。
甘露瀼瀼:指甘露瀼瀼。
青龙矫矫:指青龙矫矫。
武功已畅:指武功已畅。
文教未穷:指文教未穷。
方偃烽候:指方偃烽候。
销戟藏弓:指销戟藏弓。
比祚华嵩:指比祚华嵩。
氛祲日下:指氛祲日下。
星闇虚中:指星闇虚中。
奄捐朝市:指奄捐朝市。
长弃华戎:指长弃华戎。
道宣末命:指道教的宣扬和末世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信仰的重视和对末世论的关注。
六繂已散:六繂指六种颜色的丝带,古代用于装饰旗帜。这里比喻国家的分裂和混乱。
九旗方卷:九旗指九种旗帜,古代用于表示不同的军队或官职。这里比喻国家的统一和秩序。
清笳: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乐或哀乐中,表示悲伤或庄严的气氛。
金鼓:古代用于军事指挥的金属鼓,表示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千官悲而雨注:形容众多官员的悲痛如同倾盆大雨,反映了对逝去君主的深切哀悼。
万国哀而露泫:形容各国的哀悼如同露水般清澈,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普遍哀伤。
剑舄永去:剑舄指君主的佩剑和鞋子,象征君主的权力和存在。这里表示君主的永久离去。
衣冠自游:衣冠指君主的服饰,象征君主的尊严和地位。这里表示君主的灵魂自由游荡。
音仪已谢:音仪指君主的音乐和礼仪,象征君主的文化和教化。这里表示君主的文化和教化已经消逝。
神教空留:神教指君主的宗教和信仰,象征君主的精神和信仰。这里表示君主的精神和信仰仍然存在。
英声与至德:英声指君主的英名和声誉,至德指君主的最高道德。这里表示君主的英名和道德将永远流传。
摽:古代的一种礼仪动作,表示极度的悲痛或敬意。
龙菆:传说中的神龙,常用来象征帝王或神圣之物。
五统:指古代的五种统治方式或五种社会秩序,具体内容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川岳:泛指山川,象征自然的力量或国家的疆土。
地维:古代认为大地有四维,象征大地的稳固。
穹苍:指天空,象征天命或宇宙的广阔。
天柱:古代神话中支撑天空的柱子,象征天地的稳固。
千秋茂德:形容德行高尚,流传千古。
万世鸿名:形容名声显赫,流传万世。
掌礼:指掌管礼仪的官员或机构。
英声:指美好的名声或声誉。
妫水:古代传说中的河流,常与帝王或圣贤的出生地相关。
姚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常与帝王或圣贤的出生地相关。
讴歌:歌颂、赞美。
揖让:古代的一种礼仪动作,表示谦让或敬意。
重规帝绪:指继承帝王的传统或遗志。
踵武王风:指追随武王的作风或精神。
名山:指著名的山岳,常用来象征国家的疆土或文化的传承。
清庙:指祭祀祖先的庙宇,象征国家的正统或文化的传承。
宪章:指国家的法律或制度。
威灵:指神灵的威严或力量。
天步艰难:形容时局艰难,天命不易。
连华滕卫:指连续不断的荣耀或功绩。
比誉应韩:指与韩国的声誉相媲美。
羽仪:指帝王的仪仗或威严。
轩冕:指帝王的冠冕或威严。
祈膺当璧:指祈求天命或神灵的庇佑。
繇显大横:指天命显赫,大业横空出世。
延喜授玉:指神灵赐予的吉祥或宝物。
告善飞旌:指传达善意的旗帜或信号。
神器:指帝王的权柄或国家的象征。
性道无名:指道家的无为而治或自然之道。
诗颂唐年:指歌颂唐朝的盛世或文化。
乐舞姬日:指乐舞的繁荣或文化的兴盛。
仁声汪濊:形容仁德的声音广泛传播。
武义洋溢:形容武德的光辉照耀四方。
理讼总街:指处理诉讼或治理国家。
凝情衢室:指在街巷中凝聚民心或情感。
巡望如礼:指按照礼仪巡视或观察。
幽祇咸祑:指神灵的庇佑或保佑。
疆垂叛换:指边疆的叛乱或动荡。
关徼虔刘:指关隘的守卫或防御。
治兵丹浦:指在丹浦练兵或治军。
获丑青丘:指在青丘捕获敌人或战利品。
屠钓且拔:指屠戮敌人或夺取胜利。
管库方搜:指管理仓库或搜寻物资。
如龙驾鼓:形容气势如龙,鼓声震天。
献雉焚裘:指献上猎物或焚烧战利品。
天必呈祥:指天命必定显现吉祥。
地宁爱宝:指大地安宁,珍爱宝物。
神禽奇兽:指神奇的禽兽,象征祥瑞或神灵的庇佑。
嘉穀灵草:指吉祥的谷物或灵草,象征丰收或祥瑞。
屈轶抽阶:指屈从于天命或神灵的旨意。
飞黄伏皂:指飞黄腾达或伏地拜服。
绮云舒庆:形容祥云舒展,象征吉祥或庆典。
珠星照老:指星辰照耀,象征长寿或吉祥。
广敷丘素:指广泛传播文化或教化。
弘启胶庠:指弘扬教育或文化。
书林吐馥:形容书籍的香气四溢,象征文化的繁荣。
文囿含锵:形容文采飞扬,象征文化的兴盛。
南洽侯卫:指南方诸侯的归附或安定。
北畅遐荒:指北方边疆的畅通或安定。
殷罗自解:指殷商的罗网自然解开,象征国家的安定或祥瑞。
周圄无伤:指周朝的监狱没有伤害,象征国家的安定或祥瑞。
金英掩色:指金色的花朵掩盖了其他颜色,象征国家的繁荣或祥瑞。
玉床弗豫:指玉床没有预兆,象征国家的安定或祥瑞。
天驷摧镳:指天马折断缰绳,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王良失御:指王良失去驾驭,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铸鼎奚益:指铸鼎有何益处,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缀衣何处:指缀衣在何处,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漫漫幽夜:形容漫长的黑夜,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冥冥上仙:指神灵的庇佑或保佑。
长违拜日:指长时间未能拜见太阳,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天意祈年:指祈求天命的庇佑或保佑。
宁神卜兆:指祈求神灵的庇佑或保佑。
晏驾回天:指帝王驾崩,回归天命。
铜驎感泣:指铜马感泣,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银海埋田:指银海埋没田地,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出德阳之广殿:指出自德阳的广殿,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动繁笳之哀啭:指繁笳的哀鸣,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渡洛水之浮桥:指渡过洛水的浮桥,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望偃师之近县:指望见偃师的近县,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背紫陌而未远:指背对紫陌而未远离,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隐黄山而不见:指隐藏在黄山而不见,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铎启挽而依依:指铎声响起,挽歌依依,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马嘶风而恋恋:指马嘶风鸣,恋恋不舍,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平原欲晦:指平原即将昏暗,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落照将垂:指夕阳即将落下,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凤盖飘而水暗:指凤盖飘动,水面昏暗,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鸾跸耸而山危:指鸾车高耸,山势危险,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曳蛇旗之舒卷:指蛇旗舒卷,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间翠野之参差:指翠野参差,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鸟哀哀而惊曙:指鸟儿哀鸣,惊动黎明,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松瑟瑟而吟枝:指松树瑟瑟,吟唱枝条,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异故乡之丝竹:指异乡的丝竹声,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非旧宅之埙篪:指非旧宅的埙篪声,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扫秋叶而无尽:指扫不尽秋叶,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荐春樱而原知:指推荐春樱而原知,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北邙已谢:指北邙山已经凋谢,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西陵何有:指西陵山有何存在,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远宿苍梧:指远宿苍梧山,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便乖仁寿:指违背仁寿之道,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声合韶濩:指声音合于韶濩之乐,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道宣户牖:指道义宣扬于户牖,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共瀛海而恒流:指与瀛海共同流淌,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并嵩华而莫朽:指与嵩山华山共同不朽,象征国家的动荡或灾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四-帝王部四-评注
齐高帝的哀策文是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表达了对齐高帝的深切哀悼,也回顾了他的生平和功绩。文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齐高帝的赞美,文章传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齐朝未来的期望。
梁江淹的让禅表是一篇正式的政治文书,它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礼仪和规范。文中对齐高帝的禅让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齐武帝的谥议由梁沈约撰写,它详细讨论了齐武帝的生平和功绩,并对其进行了谥号的评定。这篇文章不仅是对齐武帝个人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角色的期待和评价标准。通过对齐武帝的赞美,文章传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齐朝未来的期望。
齐明帝的哀策文同样由梁沈约撰写,它表达了对齐明帝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功绩的回顾。文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齐明帝的赞美,文章传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齐朝未来的期望。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南朝齐明帝的谥号确定过程及其生前的功绩和德行。通过对明帝的赞美,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君主的崇敬和对德行的重视。
首先,文中提到“寂寞,龟书可循”,这表明在皇帝去世后,国家处于一种寂静无声的状态,需要通过占卜来确定其谥号。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和神灵的信仰,认为谥号不仅是皇帝生前的总结,更是对其在天之灵的尊重。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明帝的功绩和德行,如“哲王违世,克播遗尘”,这表明明帝在生前是一位有智慧和德行的君主,其遗志和事业能够被后人继承和传播。这种对明帝的赞美,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其治国理念和政策的认可。
此外,文中还提到“猗欤万古,晖光日新”,这是对明帝德行的极高评价,认为其德行如同日光一样永远新鲜,不断照耀后世。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更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德行的重视,认为德行是君主最重要的品质。
在谥号的确定过程中,文中提到“仰惟早弃万邦,圣列方远”,这表明明帝在生前已经超越了万邦,成为圣明的君主。这种对明帝的崇敬,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赞美,更是对其治国理念和政策的认可。
最后,文中提到“光昭令德,允树风声”,这是对明帝德行的总结,认为其德行光耀后世,树立了良好的风气。这种对明帝的赞美,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其治国理念和政策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明帝的赞美,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君主的崇敬和对德行的重视。通过对明帝功绩和德行的描述,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其治国理念和政策的认可。这种对德行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明帝的赞美中,更体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认为德行是君主最重要的品质。
这段古文出自南朝梁代沈约的《武帝践祚后与诸州郡敕》,内容主要描述了梁武帝登基后的治国理念和对天下百姓的关怀。文中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性语言,展现了梁武帝的雄才大略和仁德之心。
首先,文中提到‘骠骑把钺,则休屠款塞,太尉抗旌,则名王蹶角’,通过骠骑将军和太尉的象征性行为,表达了梁武帝对外族的威慑和对内政的稳固。休屠款塞和名王蹶角分别象征着外族的归顺和诸侯的屈服,展现了梁武帝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其次,文中提到‘开庠建序,布濩於成均,正俗移风,氛氲於司乐’,强调了梁武帝对教育和礼乐的重视。成均和司乐分别象征着教育机构和礼乐教化,梁武帝通过开庠建序和正俗移风,致力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
文中还提到‘虚纳十乱,引谅直之规,广辟四门,弘招贤之德’,表达了梁武帝广纳贤才、虚心纳谏的治国态度。十乱和四门分别象征着治国的难题和广纳贤才的举措,梁武帝通过引谅直之规和弘招贤之德,展现了他在治国中的开明和智慧。
此外,文中提到‘青衿知击壤之性,黄发恣鼓腹之欢’,通过青衿和黄发的象征,展现了梁武帝对年轻学子和老年人的关怀。击壤和鼓腹分别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和老年人的安逸,梁武帝通过关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全面关怀。
最后,文中提到‘钻味微言,研精至道,文终所牧之典,史倚所读之书’,表达了梁武帝对经典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历史典籍的重视。文终和史倚分别象征着周文王和历史典籍,梁武帝通过钻味微言和研精至道,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象征性语言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梁武帝的治国理念和仁德之心。他不仅注重军事和政治的稳固,还重视教育、礼乐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他在治国中的全面性和深远性。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文化启示。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梁武帝的文治武功以及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首先,文本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明君如汉高祖刘邦和宋武帝刘裕,突出了梁武帝在文武兼资方面的卓越才能。梁武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能够超然直诣,妙拔终古,显示出他在文化上的深厚底蕴。
文本还详细描述了梁武帝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他不仅能够善发谈端,精于持论,还能在春风秋月、送别望归等情境下创作出绝妙的诗文,显示出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此外,梁武帝在政治上也表现出极高的智慧,他能够清明内发,疏通外举,处理国家事务游刃有余,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文本还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明君如少康、平王、汉光武帝等,进一步突出了梁武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梁武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政治上表现出极高的智慧,能够顺应天命,治理国家,显示出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对梁武帝的文治武功的详细描述,突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卓越才能,显示出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深厚造诣。
这段古文通过对君主逝去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对其的哀悼和怀念。文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六繂已散’和‘九旗方卷’来描绘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以及‘清笳’和‘金鼓’来营造悲伤和庄严的气氛。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文中还通过对君主生前功绩的回顾,如‘威武纷纭,神功四畅’,展现了君主的英明和伟大。这种对君主功绩的赞颂,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尊重,也是对君主制和国家统一的肯定。同时,文中对君主逝去的哀悼,如‘千官悲而雨注,万国哀而露泫’,也反映了人们对君主制和国家统一的深切依赖和期望。
此外,文中对君主精神和信仰的强调,如‘神教空留’和‘英声与至德’,不仅表达了对君主个人的敬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君主精神和信仰的重视。这种对君主精神和信仰的传承,不仅是对君主个人的纪念,也是对社会文化和道德的传承。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君主逝去的描写和对其生前功绩的回顾,深刻表达了对君主的哀悼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信仰背景。这种对君主制和国家统一的肯定,以及对君主精神和信仰的传承,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命、神灵、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文中多次提到‘天’、‘地’、‘神’等词汇,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认知和对神灵的依赖。
文章通过描绘‘龙菆’、‘五统’、‘三辰’等神话元素,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龙菆’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神圣,‘五统’则代表了古代社会的五种统治方式,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文中还提到了‘川岳’、‘地维’、‘穹苍’等自然元素,这些词汇不仅象征了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川岳’象征着国家的疆土,‘地维’则代表了大地的稳固,‘穹苍’则象征了天命的广阔与深远。
文章中还多次提到‘千秋茂德’、‘万世鸿名’等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德行与名声的重视。‘千秋茂德’象征着德行的高尚与流传千古,‘万世鸿名’则代表了名声的显赫与流传万世。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掌礼’、‘英声’等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礼仪与名声的重视。‘掌礼’象征着礼仪的庄严与神圣,‘英声’则代表了美好的名声与声誉。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宗教与神话元素,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命、神灵、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社会秩序、德行、名声的追求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