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原文

符命

◇符命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鸣,此里有圣人,其呴则百姓归之,[社,里之君也,鸣则教令行,唯圣人能之,呴,鸣之怒也。]

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出观三河,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生尧。

《河图》曰:汤母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而生汤。

《春秋元命苞》曰:殷纣之时,五星聚於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周起於房,而五星聚之,得天下之祥。]

《尚书·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最,要者也。]曰:姬昌苍帝子。

又曰:吕尚钓磻谿,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旌,[旌,理也。]

吕氏春秋曰:周文王时,见大赤鸟衔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故其色上赤。

《尚书·中候》曰:武王发渡于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船,王俯取鱼,长三尺,有文王字。

《史记》曰:帝喾少妃有娀氏女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祀于高禖,有玄鸟遗其卵,简狄吞之,孕,生契,为殷始祖。

又曰:帝高阳氏元妃姜嫄,见大人之迹,履之,歆然若感,而生后稷,弃之寒冰之上,鸟翼覆之。又弃之隘巷,羊牛乳之。又弃之平林之上,人收养之,为周始祖。

又曰:高祖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见蛟龙於上,已而有娠,遂生高祖。

又曰:高祖被酒,夜经酆西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高祖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问之,妪曰:吾子白帝子,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因忽不见。

《汉书》曰: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从岁星也,[东井,秦分野,汉以义取天下之应也。]

又曰:孝昭帝时,太山莱芜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三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集其旁,宣帝中兴之瑞也。

又曰:昭帝时,上林柳树断,卧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

又曰:昌邑王问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木下民象,当有废改之象,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后宣帝立,帝本名病已。

《隋巢子》曰:昔三苗大乱,天命夏禹於玄宫,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犮,四方归之,禹乃克三苗,而神民不违。

《墨子》曰:夏桀时,天乃命汤於骊宫,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又商王纣时,周武王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汝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东观汉记》曰:光武帝夜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皇考异之,使卜者王长卜之,长曰:此善事,不可言,是岁有嘉禾生,一茎九穗,长大於凡禾,县界大丰熟,因名上曰秀。

又曰:光武从邯郸避王郎兵,至呼沱河,导吏还言,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左右皆惶,畏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视之,实然,霸念还言惊众,虽不可渡,且临水止,尚可为阻,即白曰:冰坚可渡,士众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叱至河,流澌冰合可履,彊以囊盛沙,布冰上,乃渡,渡未毕,而数车冰陷也。

《琴操》曰: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仰视其人,龙颜日角。夫子奉麟之口,须臾吐三卷图,一为赤伏,刘季兴为王,二为周灭,夫子将终,三为汉制造,作《孝经》。夫子还谓子夏曰:新主将起,其人如得麟者。

《帝王世纪》曰: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氏於成纪也。

又曰:神龙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又曰: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於寿丘。

又曰: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之,意感,生少昊。

又曰:陶唐之世,握登见大虹,意感,生舜於姚墟。

又曰:脩巳山行,见流星贯昴,意感栗然。又吞神珠薏苡,焜坼而生禹。

又曰:汉昭灵后名含始,游浴池,有玉鸡衔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高祖。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玄川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石马七,其一仙人骑之,其一羁绊之,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开盖於前,上有玉字,玉玦二,玉璜一。又有骐驎在东,凤皇在南,白虎在西,牺牛在北,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讨曹,金但取之,此司马氏革运之徵。

《魏志》曰:桓帝时,有黄星见於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太祖破袁绍,天下莫敌矣。

《吴录》曰:孙坚墓上数有光,如云气五色,上属天,下蔓延数里,父老相谓曰:此非凡气,孙氏其兴乎。

《吴书》曰:孙坚母怀妊,梦肠绕吴昌门,孙策母怀策,梦月入怀,怀孙权,梦日入怀,晋中兴书,中宗元皇帝初诞,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

豫章记曰:松阳门内有大梓树,大四十五围,举树尽枯死,永嘉中,一旦忽更荣茂,太兴中,元皇帝果继大业,庾仲初杨都赋所云,瘣木薈于豫章,郭璞南郊赋云,弊梓擢秀于祖邑也,宣帝祖为豫章太守,故云祖邑也。

臧荣绪《晋书》曰:王廙为鄱阳太守,有枯樟树更生,王敦表劝进中宗曰:皓兽应瑞而来臻,樟树久枯而更荣。

孙盛《晋阳秋》曰: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之地,有天子气,於是改金陵曰秣陵,巉北山,以绝其势,秦政东游以厌之,后五百二十六年,而中宗即位於江南。

又曰:太安中,岁镇辰太白四星,聚於牛女之间,后中宗即位於杨州也。

武昌记曰:孙权獦於樊山,见一姥,问獦何得,答曰:止得一豹,姥曰:何不坚[《太平御览》六百八十作竖。]其尾,忽然不见,因为立樊姥庙。

徐爰《宋书》曰:武帝夜生,有神光之异,室内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

又,高祖举目瞻睐,常见二龙在焉,始尚微小,及贵,龙形渐长,光色转明,左右侍者,亦数见徵异。

《宋书》曰:高祖既登祚,谓群臣曰:朕始望不至此,众人咸撰辞,欲盛称功德,王弘率尔对曰: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众皆以为知言。

【文】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曰: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之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于秦,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纷纶葳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君莫盛於唐尧,臣莫贤於后稷,后稷创业於唐尧,公刘发迹於西戎,文王改制,大行厥成,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鸿,易丰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业隆於襁褓,而崇冠于二后,未有殊尤绝迹,可考於今者也,然犹蹑梁父,登泰山,建显号,施尊名,大汉之德,烽[音蜂。]涌源泉,沕潏曼羡,旁魄四塞,云布雾散,上畅九垓,下溯八埏,昆虫凯泽,回首面内,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儌麕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於庖,牺双觡共牴之兽,招翠黄乘龙於沼,钦哉符瑞臻兹,犹以为德薄,不敢道封禅,盖周跃鱼陨航,休之以燎,此之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之道,何其爽与,於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譓,德侔往初,功无与二,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陛下谦让而弗发也,契三神之欢,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夫脩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也,故圣王不替,而脩礼地祗,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章至尊,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原陛下全之,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飞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诚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仪,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演符瑞之富,遂作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穑曷蓄,匪唯雨之。又润泽之,匪唯遍之,我汜布护之,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穆穆,君子之态,盖闻其声,今亲其来,厥途靡从,天瑞之徵,兹尔於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正阳显见,觉悟黎蒸,於传载之,云受命所乘,依类讬宇,喻以封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阙遗,此之谓也。

【颂】魏傅遐皇初颂云,寻盛德以降应,著显符于方臻,积嘉祚以待期,储鸿施於真人,昔九代之革命,咸受天之休祥,匪至德其焉昭,匪至仁其焉章,懿大魏之圣后,固上天之所兴,应灵运以承统,排阊阖以龙升,摅皇象以阐化,顺帝则以播音,遵阳春以行施,揆四时以立信,运聪明以举善,宣柔惠以养人,於赫我后,迈德如神,化不期月,令不浃辰,於是天地休豫,灵祗欢欣,嘉瑞云集,四灵允臻,甘露霄零於宫庭,醴泉冬涌於中原,白雉素乌,丹芝朱鱼,鳞集群萃,不可胜书,信应天之美瑞,受命之灵符也,然后览公卿之谠议,询百僚之典谟,天子乃登彫辇,戴羽盖,佩玉锵锵,銮声哕哕,拜上皇,告受位,兆休祚,导神气,於是建皇初之上元,发旷荡之明诏,眚灾肆赦,荡涤瑕秽,崇设九宾,溥延公卿,嘉羞千品,俎豆充庭,金石具悬,锺鼓毕作,歌九功,舞八佾,鸿泽普,皇恩洽,民欲得,神望塞。

【叙】后汉傅幹王命叙曰:昔在唐虞之禅,列于帝典,殷周之代,叙于诗书,天之历数,昭焉著明,周笃后稷公刘,积德行仁,至乎文武,遂成王业,虽五德殊运,或禅或征,其变化应天,与时消息,其道一也,故虽有威力,非天命不授,虽有运命,非功烈不章,自我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讨秦灭项,光有万国,世祖攘乱,奄复帝宇,人鬼协谋,徵祥焕然,皆顺乎天而应乎人也,然则帝王之起,必有天命瑞应自然之符,明统显祚丰懿之业,加以茂德成功,贤智之助,而后君临兆民,为神明所保祐,永世所尊崇,未见运叙无纪次,勋泽不加於民,而可力争觊觎神器者也,豪桀见二祖无尺地之阶,为专智力,乘衅而起,不知天祚圣哲,帝王自有真也,哀哉,非徒闇於将来。又不考之於既往矣,自开辟已来,奸雄妄动,不识天命,勇如蚩尤,强如共工,威如夷羿

然皆从分横裂,为天下戒。

又况浅智小才,勇不足畏,强不足惮,未有成资,而敢失顺,视不轨之事也哉,

夫行潦之流,不致江海之深,丘垤之资,不成太山之高,鱼鳖之类,不希云龙之轨,一官之守,不经天人之变,

当王莽之末,英雄四起,而邓禹耿弇,识世祖之福祚,赢粮间行,进其策谋,遂荷胥附之任,享佐命之宠,

张玄慕苏秦蒯通之业,周旋嚣述,西说窦融,言未及终,而梁统已诛之矣,

禹弇见命祚之兆,其福如彼,张玄蔽逆顺之理,其祸如此,审斯二事,趣舍之分明矣,

且世祖之兴有四,一曰帝皇之正统,二曰形相多异表,三曰体文而知武,四曰履信而好士,

加之以聪明独断,达於事机,发策如神应,视远如见近,偏旅首进,摧莽军百万之众,单师独征,平河北万里之功,

识邓隆之将败,知刘兴之必死,然犹乾乾日昃,博采训咨,拔吴汉於小尹,擢马武於行伍,宠功臣以兼国之爵,显卓茂以非次之位,

言语政事文学之士,咸尽其材,致之宰相,权勇毕力於征伐,搢绅悉心於左右,此其所以成大业也,

高祖方娠,有云龙之表,其始入秦,五星同轨,以旅于东井,在天之符也,

世祖之徵符,其详可闻也,其初育则灵光鉴于室隩,嘉禾滋于邑壤,其望旧庐,有火光之异,其渡呼沱,有河合之应,

西门君惠,先识其讳,强华献符,千里同验,刘歆改名而陨其身,王长错卦而见吉兆,故王遵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览废兴之运会,观徵瑞之攸祚,审天应之萌兆,察人物之所附,念功成而道退,无非次而妄据,

后之人,诚能昭然远览,旷然深悟,收莽述之闇惑,忠邓耿之弘虑,好谋而要成,临事而知惧,距张玄之邪说,思在三之明数,则福禄衍於无穷,亦世不失其通路矣。

末,豪杰并起,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

王陵为汉将,而母获於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原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之,

夫以疋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几,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濬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於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用己,从谏如顺流,趍时如乡起,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寤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举韩信於行阵,收陈平於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周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殀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拒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贪不可冀,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典引】后汉班固典引曰:陶唐舍胤而禅有虞,[《文选》四十八重有虞二字。]亦命夏后,稷契熙载,越成汤武,股肱既周,天乃归功元首,将授汉刘,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高光二圣,辰居其域,赫赫圣汉,巍巍唐基,溯测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神灵日照,光被六幽,仁风翔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盛哉皇家帝世,德臣列辟,功君百王,荣镜宇宙,涣杨宇内,是以来仪集羽族於观魏,肉角驯毛宗於外囿,扰缁文皓质於郊,升黄辉采鳞於沼,甘露宵零於丰草,三足骞翥於茂树,若乃嘉穀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谋,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荦方州,羡溢乎要荒,昔周姬有素雉朱乌玄秬黄麰[莫侯。]之事耳,君臣动色,左右相趍,济济翼翼,峨峨如也,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是时圣上固已垂精游神,苞举艺文,屡访群儒,俞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餚覈仁义之林薮,以望元符之臻焉,将伻万嗣,扬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逾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论】魏陈王曹植魏德论曰:元气否塞,玄黄愤薄,星辰乱逆,阴阳舛错,四海鼎沸,萧条沙漠,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神戈退指,则妭雰顺制,灵弧云举,则朝扬播越,唯我圣后,神武盖天,威光佐扫,辰彗北[韵补二作比。]弯,首尾争击,气齐率然,乃电北,[曹集诠评云句有脱文。]席卷千里,隐乎若崩岳,旰乎若溃海,愠彼蛮夏,蠢尔弗恭,脂我萧斧,简武炼锋,星陈而天运,振耀乎南封,荆人风靡,交益影从,军蕴馀势,袭利乘权,荡鬼区於白水,摛矫制乎遐川,仰属目于条支,晞弱水之潺湲,薄张骞於大夏,笑骠骑於祁连,其化之也如神,其养之也如春,柔远能迩,谁敢不宾,宪度增饰,日耀月光,迹存乎建安,道隆乎延康,於是汉氏归义,顾音孔昭,显禅天位,布唐放尧,上犹谦谦弗纳也,发不世之明诏,薄皇居而弗泰,蹈北人之清节,美石户之高介,义贯金石,神明以兴,神祗致祥,乾灵效祐,於是群公卿士,功臣列辟,率尔而进曰:昔文王三分居二,以服事殷,非能之而弗欲,盖欲之而弗能,况天网不禁,皇纲圮纽,侯民非复汉萌,尺土非复汉有,故武皇创迹於前,陛下光美於后,盖所谓勋成於彼,位定於此者也,将使斯民,播秬鬯,殖灵芝,锄六穟,挹醴滋,遂乃凯风回回,甘露匝时,农夫咏於田垅,织妇吟而综丝,黄吻之龀,含哺而怡,鲐背之老,击壤而嬉,古虽称乎赫胥,曷若斯之大治乎,于时上富於春秋,圣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鉴灵察,方将审御阴阳,增耀日月,极祯祥於遐奥,飞仁风以树惠,既游精万机,探幽洞深,逍遥六艺,兼览儒林,抗思乎文藻之场囿,容与乎道术之彊畔,超天路而高峙,阶清云以妙观,将参迹於三皇,岂徒论功於大汉,天地位矣,九域清矣,皇化四达,帝猷成矣,明哉元首,股肱贞矣,礼乐既作,兴颂声矣,固将封泰山,禅梁甫,历名川以祈福,周五方之灵宇,越八九於往素,踵帝皇之灵矩,流馀祚於黎蒸,锺元吉乎圣主。

【述】魏邯郸淳上受命述曰:伊上天阐载,自民主肇建,历听风声,陶唐为盛,虞夏受终,殷周革命,有禅而帝,有代而王,禅代虽殊,大小繇同,於是以汉历在魏,赤运归黄也,是故大魏之业,皇耀震霆,肃清宇内,万邦有截,师义翼汉,奉礼不越,饬躬戮力,茂亮弘烈,树深根以厚基,播醇泽以酿味,含光而弗耀,戢翼而弗发,将俟圣嗣,是遂是达,圣嗣承统,爰宣重光,陈锡裕下,民悦无彊,三神宜釐

四灵顺方,元龟介玉,应龙粹黄,若云魏德,据兹以昌,尔乃鸣玉陟坛,三搢以俟,既受休命,龙旋凤峙,煌煌厥晖,穆穆容止,临下有赫,允也天子,既践帝位,纳玺要绂,太常司燎,升炮告类,珪璋峨峨,髦士棣棣,跄跄圣躬,御策以莅,巍巍乎崇功,显显乎德容,信帝者之壮业,天休之所锺也,于时天地交和,日月光精,氛祲不作,风尘弭清,凡在坛场之位,举目乎广庭,莫不君臣和德,咸玉色而金声,屡省万机,访谋老成,治咏儒墨,纳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务在谐万国,叙彝伦,而折不若,怀远人,混六合之风,纳于仁寿之门,刑错靡试,偃伯靡军,然后乃勒功岱岳,升中上玄,斯固我皇之大摹,思心之所存也。

隋李德林天命论曰:有娀玄鸟,商以兴焉,姜嫄巨迹,周以兴焉,邑姜梦帝,隋以兴焉,古今三代,灵命如一,天下之重,不可妄据,轩初四帝,周馀六王,藉势因基,自取而不得也,孟轲称仲尼之德,过於尧舜,著述成帝者之事,弟子备王佐之才,墨不代苍,泣麟叹凤,恓恓汲汲,虽圣达而莫许也,蚩尤则黄神抗衡,共工则黑帝勍敌,项羽诛秦摧汉,宰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其馀欻起妖妄,何足数乎,若使四凶执八元之诫,三监怀九臣之志,韩信彭越,深明帝子之符,孙述隗嚣,妙识真人之出,尉迥同讴歌之类,王谦比狱讼之民,福禄蝉联,胡可穷也,而违天逆物,获罪人神,呜呼,此前事之大戒矣,诛夷烹醢,历代共尤,僣逆凶邪,时烦狱吏,其不戒慎何哉,盖积恶既成,心自绝於善道,物类相感,理必至於诛戮,天夺其魄,鬼恶其盈,故也,大帝聪明,群臣正直,耳目监於率土,赏罚参於国朝,辅助一人,覆育兆庶,岂有食人之禄,受人之荣,苞藏祸心,不歼尽者也,必当执法未处其罪,司命已除其藉,自古明哲,虑远防微,位尊而心愈下,禄厚而志弥约,纳宠思之以惧,道高守之以恭,克念於此,则奸回不至,谦光满覆,义在知几,吉凶由人,妖不自作,夙沙则主虽愚蔽,民尽知归,有苗则始为跋扈,终而大服,汉南诸国,见一面以从殷,河西将军,率五郡而臣汉,故能招信顺之助,保太山之安也

【表】魏邯郸淳上受命述表曰:臣闻雅颂作於盛德,典谟兴於茂功,德盛功茂,传序弗忘,是故竹帛以载之,金石以声之,垂诸来世,万载弥光,陛下以圣德应期,龙飞在位,其有天下也,恭己以受天子之籍,无为而四海顺风,若乃天地显应,休徵祥瑞,以表圣德者,不可胜载,铄乎焕显,真神明之所以祚,命世之令主也,凡自能言之类,莫不讴叹於野,执笔之徒,咸竭文思,献诗上颂,臣抱疾伏蓐,作书一篇,欲谓之颂,则不能雍容盛懿,列伸玄妙,欲谓之赋。又不能敷演洪烈,光扬缉熙,故思竭愚,称受命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译文

符命

◇符命

《春秋潜潭巴》说:里社鸣叫,说明这里有圣人,他的愤怒会使百姓归附他,[社,是里中的君主,鸣叫则教令得以施行,只有圣人能做到,呴,是鸣叫的愤怒。]

《春秋合诚图》说:尧的母亲庆都,外出观看三河,突然阴风大作,赤龙与庆都结合,生下了尧。

《河图》说:汤的母亲扶都,看见白气贯穿月亮,心中感动而生下了汤。

《春秋元命苞》说:殷纣王的时候,五星聚集在房宿,房宿是苍神的精华,周朝据此而兴起,[周朝兴起于房宿,而五星聚集于此,得到了天下的祥瑞。]

《尚书·中候》说:季秋时节,赤雀衔着丹书,飞入酆城,停在昌的门口,昌拜谢并接受最重要的[最,是最重要的。]说:姬昌是苍帝的儿子。

又说:吕尚在磻谿钓鱼,得到一块玉璜,上面刻着:姬受命,吕佐旌,[旌,是治理的意思。]

《吕氏春秋》说:周文王时,看见一只大赤鸟衔着书,停在周社,文王说:火气旺盛,所以它的颜色是赤色。

《尚书·中候》说:武王发渡过孟津,在河中,一条白鱼跳入王的船中,王俯身取鱼,鱼长三尺,上面有文王的字。

《史记》说:帝喾的少妃有娀氏的女儿简狄,在春分玄鸟到来之日,祭祀高禖,有玄鸟遗下它的卵,简狄吞下它,怀孕,生下了契,成为殷的始祖。

又说:帝高阳氏的元妃姜嫄,看见大人的足迹,踩上去,心中感动,生下了后稷,把他丢弃在寒冰上,鸟用翅膀覆盖他。又把他丢弃在狭窄的巷子里,牛羊哺乳他。又把他丢弃在平林上,人们收养了他,成为周的始祖。

又说:高祖的母亲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见与神相遇,当时雷电交加,父亲太公去看,看见蛟龙在上面,之后怀孕,生下了高祖。

又说:高祖喝醉了酒,夜里经过酆西泽中,命令一个人走在前面,走在前面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高祖于是上前,拔剑斩蛇,蛇被分成两段,道路打开,后来的人来到蛇所在的地方,有一个老妇人夜里哭泣,问她,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挡路,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斩杀了,于是突然消失。

《汉书》说: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集在东井,跟随岁星,[东井,是秦的分野,汉以义取天下的应验。]

又说:孝昭帝时,太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的声音,民众去看,有一块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三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数千只白乌聚集在旁边,是宣帝中兴的祥瑞。

又说:昭帝时,上林的柳树断了,倒在地上,一天早晨又立起来,长出枝叶,有虫子吃它的叶子,形成了文字,说:公孙病已立。

又说:昌邑王问社,有一棵枯树又长出了枝叶,眭孟认为这是木下民的象征,应当有废改的象征,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后来宣帝即位,帝本名病已。

《隋巢子》说:从前三苗大乱,天命夏禹在玄宫,有一位大神,人面鸟身,降临并赐福,司禄使国家富裕,司命使人民长寿,四方归附,禹于是征服了三苗,而神民不违背。

《墨子》说:夏桀时,天命汤在骊宫,有神来告诉他说:夏德大乱,去攻打它,我一定会让你大胜。

又商王纣时,周武王看见三位神说:我已经沉溺于殷纣的酒德,你去攻打它,我一定会让你大胜。

《东观汉记》说:光武帝夜里出生时,有赤光,室内明亮,皇考感到奇异,让卜者王长占卜,王长说:这是好事,不可说,这一年有嘉禾生长,一茎九穗,比普通的禾大,县界大丰收,因此给他起名叫秀。

又说:光武从邯郸躲避王郎的军队,到呼沱河,导吏回来说,河水结冰,没有船,无法渡过,左右的人都惶恐,害怕被王郎追上,光武命令王霸前去查看,果然如此,王霸想到回来说会惊动众人,虽然无法渡过,但临水停下,还可以作为阻挡,于是说:冰很坚固,可以渡过,士兵们大喜,光武大笑说:果然是妄言,命令到河边,冰结得很坚固,可以用囊盛沙,铺在冰上,于是渡过,渡到一半,几辆车陷入冰中。

《琴操》说:鲁哀公十四年,西狩,砍柴的人捕获了一只麒麟,打伤了它的左足。要把它展示给孔子,孔子在路上遇见,俯身哭泣。抱着麒麟说:你为何而来,为何而来,反袖擦脸,仰视那人,龙颜日角。孔子捧着麒麟的口,片刻吐出三卷图,一卷是赤伏,刘季兴为王,二卷是周灭,孔子将终,三卷是汉制造,作《孝经》。孔子回去对子夏说:新主将起,那人如得麒麟者。

《帝王世纪》说:燧人的时代,有大迹出现在雷泽,华胥踩上去,生下了庖牺氏在成纪。

又说:神龙感动女登在常羊,生下了炎帝。

又说: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亮郊野,感动附宝,怀孕二十个月,生下了黄帝在寿丘。

又说: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见接它,心中感动,生下了少昊。

又说:陶唐的时代,握登看见大虹,心中感动,生下了舜在姚墟。

又说:脩巳在山中行走,看见流星贯穿昴宿,心中感动。又吞下神珠薏苡,焜坼而生下了禹。

又说:汉昭灵后名叫含始,在浴池游玩,有玉鸡衔着赤珠出来,上面刻着玉英,吞下它的人会成为王,含始吞下它,生下了高祖。

《魏氏春秋》说: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玄川溢出,涌出宝石背负图,形状像灵龟,立在川西,有七匹石马,其中一匹仙人骑着,一匹被羁绊,五匹有形但不完整,有玉匣,前面打开盖子,上面有玉字,两块玉玦,一块玉璜。又有骐驎在东,凤皇在南,白虎在西,牺牛在北,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说:大讨曹,金但取之,这是司马氏革运的征兆。

《魏志》说:桓帝时,有黄星出现在楚宋的分野,辽东的殷馗,擅长天文,说五十年后,会有真人在梁沛之间兴起,其锋芒不可阻挡,到这时正好五十年,太祖打败袁绍,天下无敌。

《吴录》说:孙坚的墓上多次有光,像云气五色,上接天,下蔓延数里,父老们互相说:这不是普通的气,孙氏要兴起了。

《吴书》说:孙坚的母亲怀孕时,梦见肠子绕吴昌门,孙策的母亲怀孙策时,梦见月亮入怀,怀孙权时,梦见太阳入怀,晋中兴书,中宗元皇帝初生时,有神光的异象,一室明亮,所垫的草像刚割的一样。

《豫章记》说:松阳门内有一棵大梓树,大四十五围,整棵树都枯死了,永嘉年间,一天早晨忽然又茂盛起来,太兴年间,元皇帝果然继承了大业,庾仲初的《杨都赋》说,瘣木薈于豫章,郭璞的《南郊赋》说,弊梓擢秀于祖邑也,宣帝的祖先是豫章太守,所以说是祖邑。

臧荣绪的《晋书》中记载:王廙担任鄱阳太守时,有一棵枯死的樟树重新发芽生长。王敦上表劝进中宗时说:祥瑞的白兽应运而来,枯死的樟树也重新繁荣。

孙盛的《晋阳秋》中记载:秦始皇时期,有观气的人说,五百年后,金陵地区将有天子之气。于是秦始皇将金陵改名为秣陵,并凿断北山以削弱其气势,秦始皇东巡以镇压这股气运。五百二十六年后,中宗在江南即位。

又记载:太安年间,岁星、镇星、辰星、太白星四颗星聚集在牛宿和女宿之间,后来中宗在扬州即位。

《武昌记》中记载:孙权在樊山打猎时,遇到一位老妇人,问她打猎收获如何,老妇人回答说:只打到一只豹子。老妇人又说:为什么不竖起它的尾巴?说完后突然消失不见。孙权因此为她建立了樊姥庙。

徐爰的《宋书》中记载:武帝出生时,有神光异象,室内一片明亮。当晚,甘露降在墓地的树上。

又记载:高祖经常看到两条龙在他身边,起初龙很小,随着他地位的提升,龙形逐渐长大,光芒也越来越明亮,左右侍从也多次看到这些异象。

《宋书》中记载:高祖即位后,对群臣说:我原本没想到能走到这一步。众人都想撰写颂词,极力称赞他的功德。王弘直率地回答说: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众人都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文】汉代司马相如的《封禅文》中说:自上古之初,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以来,历代帝王更替,直到秦朝。近者继承前人的足迹,远者听闻风声,纷繁复杂,湮灭无闻的帝王不计其数。继承夏朝,推崇谥号,略可称道的帝王有七十二位。《尚书》中说:君主明智,臣子贤良。由此来看,君主没有比唐尧更伟大的,臣子没有比后稷更贤能的。后稷在唐尧时期开创基业,公刘在西戎发迹,文王改革制度,大功告成。因此,他们的治国之道平易近人,易于遵循;恩泽深厚,易于丰盈;法度明确,易于效仿;传承有序,易于继承。所以他们的功业在襁褓中就已显赫,而他们的崇高地位超过了后来的君主。没有特别卓越的功绩,可以考证至今的。然而他们仍然登上梁父山,登上泰山,建立显赫的称号,施行尊贵的名号。大汉的德政,如泉水般涌出,如云雾般弥漫四方,上达九天,下至八方,昆虫也感受到恩泽,回首向内。然后,他们圈养珍稀的驺虞,驱赶麋鹿等怪兽,引导一茎六穗的谷物进入厨房,牺牲双角的共牴兽,招引翠黄乘龙于池沼。啊,祥瑞如此之多,仍然觉得德行不够,不敢谈论封禅。周朝时,鱼跃出船,休之以燎,这就是祥瑞。登上介丘,不也感到惭愧吗?进让之道,何其爽快!于是大司马进言说:陛下仁慈养育众生,义征不譓,德行与古代圣王相当,功绩无与伦比。想必泰山、梁父山设坛场,希望陛下亲临,这是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陛下谦让而不发,违背了三神的欢心,缺少了王道的礼仪,群臣感到惭愧。修德以得祥瑞,奉符以行事,不是越礼。所以圣王不废修礼地祗,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彰显至尊。这是天下壮观的盛事,王者的大业,不可贬低。愿陛下成全,使万世得以激扬清流,传播英名,弘扬美誉。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常为称首者,正是因此。应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于是天子欣然改容说:好啊,我确实应该这样做。于是深思熟虑,总揽公卿的礼仪,询问封禅之事,歌颂大泽的博大,演绎符瑞的丰富,于是作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穑曷蓄,匪唯雨之。又润泽之,匪唯遍之,我汜布护之,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穆穆,君子之态,盖闻其声,今亲其来,厥途靡从,天瑞之徵,兹尔於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正阳显见,觉悟黎蒸,於传载之,云受命所乘,依类讬宇,喻以封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阙遗,此之谓也。

【颂】魏傅遐的《皇初颂》中说:追寻盛德以降应,显符于方臻,积嘉祚以待期,储鸿施於真人。昔九代之革命,咸受天之休祥,匪至德其焉昭,匪至仁其焉章。懿大魏之圣后,固上天之所兴,应灵运以承统,排阊阖以龙升,摅皇象以阐化,顺帝则以播音,遵阳春以行施,揆四时以立信,运聪明以举善,宣柔惠以养人。於赫我后,迈德如神,化不期月,令不浃辰。於是天地休豫,灵祗欢欣,嘉瑞云集,四灵允臻,甘露霄零於宫庭,醴泉冬涌於中原,白雉素乌,丹芝朱鱼,鳞集群萃,不可胜书。信应天之美瑞,受命之灵符也。然后览公卿之谠议,询百僚之典谟,天子乃登彫辇,戴羽盖,佩玉锵锵,銮声哕哕,拜上皇,告受位,兆休祚,导神气。於是建皇初之上元,发旷荡之明诏,眚灾肆赦,荡涤瑕秽,崇设九宾,溥延公卿,嘉羞千品,俎豆充庭,金石具悬,锺鼓毕作,歌九功,舞八佾,鸿泽普,皇恩洽,民欲得,神望塞。

【叙】后汉傅幹的《王命叙》中说:昔在唐虞之禅,列于帝典,殷周之代,叙于诗书。天之历数,昭焉著明。周笃后稷公刘,积德行仁,至乎文武,遂成王业。虽五德殊运,或禅或征,其变化应天,与时消息,其道一也。故虽有威力,非天命不授,虽有运命,非功烈不章。自我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讨秦灭项,光有万国。世祖攘乱,奄复帝宇,人鬼协谋,徵祥焕然,皆顺乎天而应乎人也。然则帝王之起,必有天命瑞应自然之符,明统显祚丰懿之业,加以茂德成功,贤智之助,而后君临兆民,为神明所保祐,永世所尊崇。未见运叙无纪次,勋泽不加於民,而可力争觊觎神器者也。豪桀见二祖无尺地之阶,为专智力,乘衅而起,不知天祚圣哲,帝王自有真也。哀哉,非徒闇於将来。又不考之於既往矣。自开辟已来,奸雄妄动,不识天命,勇如蚩尤,强如共工,威如夷羿。

然而他们都因为分裂而失败,成为天下的警示。

更何况那些才智浅薄、勇气不足以畏惧、力量不足以惧怕、没有成就的人,却敢违背顺从天意,做出不轨之事呢?

像小溪流的水,无法达到江海的深度;像小土丘,无法成为泰山的高度;像鱼鳖之类的生物,无法企及云龙的轨迹;一个官员的职责,无法经历天人的变化。

在王莽末年,英雄四起,邓禹和耿弇认识到世祖的福祚,带着粮食悄悄行动,提出他们的策略,最终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享受了辅佐的荣耀。

张玄羡慕苏秦和蒯通的成就,四处游说,向西劝说窦融,话还没说完,梁统就已经杀了他。

邓禹和耿弇看到了命运的征兆,他们的福气如此;张玄却忽视了顺逆的道理,他的祸患如此。审视这两件事,取舍的道理就很清楚了。

而且世祖的兴起有四个原因:一是帝皇的正统,二是形相多异表,三是体文而知武,四是履信而好士。

再加上他聪明果断,洞察事机,制定策略如神应,看得远如见近,率领偏师首先进攻,摧毁了王莽的百万大军,单师独征,平定了河北的万里疆土。

他预见到邓隆的失败,知道刘兴必死,但仍然勤奋不懈,广泛采纳建议,提拔吴汉从小尹,擢升马武从行伍,宠爱功臣以兼国之爵,显扬卓茂以非次之位。

言语、政事、文学之士,都尽其才能,被任命为宰相,权勇之士全力征伐,搢绅之士悉心辅佐,这就是他成就大业的原因。

高祖在怀孕时,就有云龙的表象,他初次进入秦地时,五星同轨,旅居东井,这是天命的符应。

世祖的徵符,其详细情况可以听闻。他初生时,灵光照耀室内,嘉禾生长在邑壤,他望旧庐时,有火光的异象,他渡过呼沱河时,有河合的应验。

西门君惠先识破他的忌讳,强华献上符应,千里同验,刘歆改名而丧命,王长错卦而见吉兆,所以王遵说这是天授,不是人力所为。

观察兴废的运会,看徵瑞的攸祚,审视天应的萌兆,察人物之所附,念功成而道退,无非次而妄据。

后来的人,如果能昭然远览,旷然深悟,收莽述的闇惑,忠邓耿的弘虑,好谋而要成,临事而知惧,距张玄的邪说,思在三的明数,则福禄衍於无穷,亦世不失其通路矣。

在乱世末期,豪杰们纷纷起兵,共同推举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阻止他说:自从我成为你家的媳妇以来,我们家一直贫穷低贱,现在突然富贵起来,这是不祥之兆。不如把兵权交给别人,如果事情成功,你可以少受一些利益;如果失败,祸患也不会归咎于你。陈婴听从了母亲的话,陈氏家族因此得以安宁。

王陵是汉朝的将领,他的母亲被楚军俘虏。有汉朝的使者前来,王陵的母亲见到使者,对他说:请告诉我的儿子,汉王是个有德行的人,必定会得到天下。你要谨慎地侍奉他,不要有二心。说完,她对着汉使拔剑自刎,以此来坚定王陵的决心。

即使是普通妇女的智慧,也能推究事理,探知祸福的征兆,更何况是大丈夫的事业呢?因此,穷达有命,吉凶由人。陈婴的母亲知道如何避免灾祸,王陵的母亲知道如何兴盛家族,这两件事决定了帝王的命运。

汉高祖刘邦的兴起有五个原因:一是他是帝尧的后裔;二是他体貌奇异;三是他神武有征应;四是他宽厚明达,仁爱宽恕;五是他知人善任,加上他诚信,善于谋划,能够听取意见,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用己,从谏如顺流,趋时如乡起。他在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接纳张良的计策;在洗脚时挥退洗脚水,接受郦食其的建议;他醒悟于戍卒的言论,断绝了对故土的眷恋;他推崇四皓的名声,割舍了对亲人的爱;他在行阵中提拔韩信,收留逃亡的陈平。英雄们各尽其力,群策群举,这是汉高祖的大略,所以他能够成就帝业。

至于灵瑞符应,也可以略知一二。王武因感物而折契,吕公因睹形而进女,秦始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汉高祖受命时,白蛇被斩断;西入关时,五星聚集。因此,淮阴侯韩信和留侯张良都说这是天授,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纵观古今的得失,验证行事的成败,取舍不厌其位,符瑞不周其度。如果贪图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那么必定会丧失保家之主,夭折天年之寿,遭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英雄们如果能够觉悟,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拒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贪不可冀,不为二母所笑,那么福祚将流于子孙,天禄将永终。

【典引】后汉班固的《典引》说:陶唐舍弃自己的后代而禅让给有虞,也命令夏后,稷契熙载,越成汤武,股肱既周,天乃归功元首,将授汉刘,使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高光二圣,辰居其域,赫赫圣汉,巍巍唐基,溯测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神灵日照,光被六幽,仁风翔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盛哉皇家帝世,德臣列辟,功君百王,荣镜宇宙,涣杨宇内。是以来仪集羽族於观魏,肉角驯毛宗於外囿,扰缁文皓质於郊,升黄辉采鳞於沼,甘露宵零於丰草,三足骞翥於茂树。若乃嘉穀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谋,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荦方州,羡溢乎要荒。昔周姬有素雉朱乌玄秬黄麰之事耳,君臣动色,左右相趍,济济翼翼,峨峨如也。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是时圣上固已垂精游神,苞举艺文,屡访群儒,俞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餚覈仁义之林薮,以望元符之臻焉。将伻万嗣,扬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逾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论】魏陈王曹植的《魏德论》说:元气否塞,玄黄愤薄,星辰乱逆,阴阳舛错,四海鼎沸,萧条沙漠。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神戈退指,则妭雰顺制,灵弧云举,则朝扬播越。唯我圣后,神武盖天,威光佐扫,辰彗北弯,首尾争击,气齐率然,乃电北,席卷千里,隐乎若崩岳,旰乎若溃海。愠彼蛮夏,蠢尔弗恭,脂我萧斧,简武炼锋,星陈而天运,振耀乎南封。荆人风靡,交益影从,军蕴馀势,袭利乘权,荡鬼区於白水,摛矫制乎遐川。仰属目于条支,晞弱水之潺湲,薄张骞於大夏,笑骠骑於祁连。其化之也如神,其养之也如春,柔远能迩,谁敢不宾。宪度增饰,日耀月光,迹存乎建安,道隆乎延康。於是汉氏归义,顾音孔昭,显禅天位,布唐放尧。上犹谦谦弗纳也,发不世之明诏,薄皇居而弗泰,蹈北人之清节,美石户之高介。义贯金石,神明以兴,神祗致祥,乾灵效祐。於是群公卿士,功臣列辟,率尔而进曰:昔文王三分居二,以服事殷,非能之而弗欲,盖欲之而弗能。况天网不禁,皇纲圮纽,侯民非复汉萌,尺土非复汉有。故武皇创迹於前,陛下光美於后,盖所谓勋成於彼,位定於此者也。将使斯民,播秬鬯,殖灵芝,锄六穟,挹醴滋。遂乃凯风回回,甘露匝时,农夫咏於田垅,织妇吟而综丝。黄吻之龀,含哺而怡,鲐背之老,击壤而嬉。古虽称乎赫胥,曷若斯之大治乎。于时上富於春秋,圣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鉴灵察。方将审御阴阳,增耀日月,极祯祥於遐奥,飞仁风以树惠。既游精万机,探幽洞深,逍遥六艺,兼览儒林。抗思乎文藻之场囿,容与乎道术之彊畔。超天路而高峙,阶清云以妙观。将参迹於三皇,岂徒论功於大汉。天地位矣,九域清矣,皇化四达,帝猷成矣。明哉元首,股肱贞矣。礼乐既作,兴颂声矣。固将封泰山,禅梁甫,历名川以祈福,周五方之灵宇。越八九於往素,踵帝皇之灵矩。流馀祚於黎蒸,锺元吉乎圣主。

【述】魏邯郸淳的《上受命述》说:伊上天阐载,自民主肇建,历听风声,陶唐为盛。虞夏受终,殷周革命,有禅而帝,有代而王。禅代虽殊,大小繇同。於是以汉历在魏,赤运归黄也。是故大魏之业,皇耀震霆,肃清宇内,万邦有截。师义翼汉,奉礼不越,饬躬戮力,茂亮弘烈。树深根以厚基,播醇泽以酿味,含光而弗耀,戢翼而弗发。将俟圣嗣,是遂是达。圣嗣承统,爰宣重光,陈锡裕下,民悦无彊。三神宜釐

四灵顺应方向,元龟和介玉,应龙和粹黄,如同魏国的德行,依靠这些而昌盛,于是鸣玉登上祭坛,三次鞠躬等待,接受了美好的命令,龙和凤盘旋,光辉灿烂,庄重肃穆,面对下方威严,确实是天子,登上皇位后,接受玉玺和绶带,太常司燎,升炮告类,珪璋高耸,髦士众多,圣躬庄重,御策莅临,崇高的功绩,显赫的德行,确实是帝王的壮业,天赐的福佑,此时天地和谐,日月光明,没有灾祸,风尘平息,所有在祭坛上的人,抬头看广阔的庭院,无不君臣和睦,都像玉一样美丽,声音如金,多次省察万机,咨询老成,治理儒墨,采纳公卿的建议,早晚勤奋,警惕不懈,致力于和谐万国,理顺伦理,而折服不服从的人,怀柔远方的人,混合六合的风气,纳入仁寿之门,刑罚不试,军队不战,然后在岱岳刻功,升到上玄,这是我皇的大计划,心中的思考。

隋朝李德林的天命论说:有娀玄鸟,商朝因此兴起,姜嫄的巨迹,周朝因此兴起,邑姜梦见帝王,隋朝因此兴起,古今三代,天命如一,天下的重任,不可妄自占据,轩辕初期的四位帝王,周朝剩下的六位王,凭借势力和基础,自己取得而不得,孟轲称赞仲尼的德行,超过尧舜,著述成为帝王的事业,弟子具备王佐的才能,墨不代苍,泣麟叹凤,恓恓汲汲,虽然圣达但不被允许,蚩尤则与黄神抗衡,共工则与黑帝为敌,项羽诛杀秦朝摧毁汉朝,主宰神州,角逐争驱,尽显威力但无成就,其余的突然兴起的妖妄,何足数呢,如果让四凶遵守八元的诫命,三监怀有九臣的志向,韩信彭越,深明帝子的符命,孙述隗嚣,妙识真人的出现,尉迥同讴歌之类,王谦比狱讼之民,福禄蝉联,怎么可能穷尽呢,而违背天意逆物,获罪人神,呜呼,这是前事的大戒,诛杀烹醢,历代共尤,僣逆凶邪,时常烦扰狱吏,他们不戒慎何哉,因为积恶已成,心自绝于善道,物类相感,理必至于诛戮,天夺其魄,鬼恶其盈,所以,大帝聪明,群臣正直,耳目监视率土,赏罚参于国朝,辅助一人,覆育兆庶,岂有食人之禄,受人之荣,包藏祸心,不歼尽者也,必当执法未处其罪,司命已除其藉,自古明哲,虑远防微,位尊而心愈下,禄厚而志弥约,纳宠思之以惧,道高守之以恭,克念于此,则奸回不至,谦光满覆,义在知几,吉凶由人,妖不自作,夙沙则主虽愚蔽,民尽知归,有苗则始为跋扈,终而大服,汉南诸国,见一面以从殷,河西将军,率五郡而臣汉,故能招信顺之助,保太山之安也。

【表】魏国邯郸淳上受命述表说:我听说雅颂作于盛德,典谟兴于茂功,德盛功茂,传序不忘,所以用竹帛记载,用金石发声,流传后世,万载更加光辉,陛下以圣德应期,龙飞在位,拥有天下,恭敬地接受天子的籍贯,无为而四海顺风,如果天地显应,吉祥的征兆,以表圣德者,不可胜载,光辉灿烂,真是神明所赐福,命世的令主,凡是能说话的人,无不讴叹于野,执笔的人,都竭尽文思,献诗上颂,我抱病卧床,写了一篇文章,想称之为颂,但不能雍容盛懿,列伸玄妙,想称之为赋,又不能敷演洪烈,光扬缉熙,所以竭尽愚思,称之为受命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注解

符命:符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命观念,认为天命的转移或帝王的兴起都有特定的征兆或符瑞,这些征兆往往通过自然现象、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来体现。

里社鸣:里社是古代基层社会组织,鸣则教令行,象征圣人的出现和百姓的归附。

尧母庆都:尧的母亲庆都,传说中她与赤龙结合而生尧,象征尧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汤母扶都:汤的母亲扶都,传说中她见白气贯月而感孕生汤,象征汤的出生具有天命。

五星聚於房:五星聚于房宿,象征周朝的兴起,房宿是苍神之精,周朝据之而得天下。

赤雀衔丹书:赤雀衔丹书入酆,象征姬昌(周文王)受天命,丹书是天命的象征。

吕尚钓磻谿:吕尚(姜子牙)钓磻谿得玉璜,象征他辅佐周文王受天命,玉璜是天命的象征。

白鱼跃入王船:白鱼跃入武王船中,象征武王受天命,白鱼是天命的象征。

简狄吞卵: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象征商朝的始祖契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姜嫄履迹: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象征周朝的始祖后稷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高祖斩蛇:高祖斩白蛇,象征汉朝的兴起,白蛇象征秦朝,赤帝子象征汉高祖。

五星聚于东井:五星聚于东井,象征汉朝的兴起,东井是秦的分野,汉以义取天下。

太山莱芜山南:太山莱芜山南有大石自立,象征汉宣帝的中兴之瑞。

上林柳树断:上林柳树断而复生,象征公孙病已(汉宣帝)的兴起。

三苗大乱:三苗大乱,天命夏禹于玄宫,象征夏禹的兴起和天命所归。

夏桀时:夏桀时,天命汤于骊宫,象征商汤的兴起和天命所归。

商王纣时:商王纣时,周武王见三神,象征周武王的兴起和天命所归。

光武帝夜生:光武帝夜生时有赤光,象征他的出生具有天命。

鲁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象征孔子预知汉朝的兴起。

燧人之世:燧人之世,华胥履大迹而生庖牺氏,象征庖牺氏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神龙感女登:神龙感女登而生炎帝,象征炎帝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电光绕北斗:电光绕北斗枢星而生黄帝,象征黄帝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黄帝时: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而生少昊,象征少昊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陶唐之世:陶唐之世,握登见大虹而生舜,象征舜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脩巳山行:脩巳山行见流星贯昴而生禹,象征禹的出生具有神圣性。

汉昭灵后:汉昭灵后吞玉鸡衔赤珠而生高祖,象征高祖的出生具有天命。

明帝青龙三年: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玄川溢,涌宝石负图,象征司马氏的革运之徵。

桓帝时:桓帝时,黄星见於楚宋之分,象征曹操的兴起和天命所归。

孙坚墓上:孙坚墓上有光如云气,象征孙氏的兴起。

孙坚母怀妊:孙坚母怀妊梦肠绕吴昌门,象征孙氏的兴起。

晋中兴书:晋中兴书,中宗元皇帝初诞有神光之异,象征晋朝的兴起。

豫章记:豫章记,松阳门内大梓树枯而复荣,象征晋朝的兴起。

枯樟树更生:枯死的樟树重新生长,象征国家的复兴和君主的吉祥。

王敦表劝进中宗:王敦上表劝中宗即位,表达对中宗的忠诚和支持。

皓兽应瑞而来臻:白色的祥瑞之兽出现,象征吉祥和国家的繁荣。

望气者:古代观察天象以预测国家兴衰的专家。

金陵:今南京,古代被认为是风水宝地。

秣陵:秦朝时对金陵的改名,意为削弱其风水。

巉北山:指在金陵北面凿山,以破坏其风水。

秦政东游:秦始皇东巡,以压制金陵的天子气。

岁镇辰太白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牛女之间:指牛宿和女宿之间的星区,古代认为与国家的兴衰有关。

樊山:位于今湖北武昌,孙权在此狩猎。

樊姥庙:为纪念孙权狩猎时遇到的奇异老妇而建的庙宇。

神光之异:指宋武帝出生时的奇异光芒,象征其天命。

甘露降于墓树:甘露象征吉祥和君主的仁德。

二龙:象征君主的权威和天命。

天命:指君主的统治权由天授予,不可强求。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象征君主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繁荣。

梁父:泰山附近的山名,古代封禅仪式的重要地点。

介丘:指泰山,古代封禅仪式的重要地点。

符瑞:象征吉祥和君主的合法性的自然现象或奇异事件。

九功:古代帝王祭祀时歌颂的九种功德。

八佾:古代帝王祭祀时的舞蹈,象征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繁荣。

唐虞之禅:指尧舜禅让的传说,象征君主的仁德和国家的和谐。

殷周之代:指商周两代的历史,象征君主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繁荣。

五德殊运:指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象征国家的兴衰和君主的命运。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以其知人善任和宽明仁恕著称。

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他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以恢复汉室为己任。

天命瑞应:指君主的统治权由天授予,象征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仁德。

邓禹耿弇:邓禹和耿弇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他们识时务,支持光武帝刘秀,最终成为开国功臣。

张玄:张玄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政治人物,他试图模仿苏秦和蒯通的外交策略,但最终失败被杀。

王莽:西汉末年的政治人物,曾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但最终失败。

羲皇:指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唐虞:指尧和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王,以仁政治国著称。

仲尼:即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秦:指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建立。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项:指项羽,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帝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尧的继任者,以仁政治国著称。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分别是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主,以推翻暴政、建立新朝著称。

陈婴:陈婴是秦末汉初的人物,因母亲劝告而放弃称王,避免了可能的灾祸。

王陵:王陵是汉初的将领,其母在楚汉战争中为激励儿子忠诚于汉王刘邦而自杀。

神武:指具有超凡的武力和智慧,常用于形容君主或英雄。

符应:古代认为天象变化与人间吉凶有对应关系,称为符应。

班固:东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著有《汉书》。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操之子,以文才著称。

邯郸淳: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以文辞华丽著称。

四灵: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方之神,象征宇宙的秩序和和谐。

元龟:古代传说中的神龟,象征长寿和智慧。

应龙:神话中的龙,能呼风唤雨,象征皇权和天意。

魏德:指魏国的德行,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鸣玉陟坛:古代帝王登基时的仪式,鸣玉指敲击玉器,陟坛指登上祭坛。

三搢:古代的一种礼仪动作,表示敬意和等待。

休命:指天命,象征帝王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龙旋凤峙:形容帝王登基时的壮观场面,龙和凤象征皇权和吉祥。

煌煌厥晖:形容帝王的光辉和威严。

穆穆容止:形容帝王的庄重和威严。

临下有赫:形容帝王统治下的威严和光辉。

允也天子:指帝王是天命所归,象征其合法性和神圣性。

纳玺要绂:指帝王接受玉玺和绶带,象征其正式登基。

太常司燎:指太常寺的官员负责祭祀仪式。

升炮告类:指祭祀时鸣炮,向上天报告。

珪璋峨峨:形容祭祀用的玉器高大庄严。

髦士棣棣:形容贤士众多,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跄跄圣躬:形容帝王的庄重和威严。

御策以莅:指帝王亲自执掌朝政。

巍巍乎崇功:形容帝王的功绩崇高。

显显乎德容:形容帝王的德行显赫。

天休之所锺:指天命所归,象征帝王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天地交和:形容天地和谐,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日月光精:形容日月的光辉,象征帝王的威严和光辉。

氛祲不作:形容国家安定,没有灾祸。

风尘弭清:形容国家安定,没有战乱。

君臣和德:形容君臣和谐,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咸玉色而金声:形容君臣和谐,象征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屡省万机:形容帝王勤于政务。

访谋老成:形容帝王善于听取贤士的意见。

治咏儒墨:形容帝王重视儒家和墨家的思想。

纳策公卿:形容帝王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

昧旦孜孜:形容帝王勤于政务。

夕惕乾乾:形容帝王勤于政务。

务在谐万国:形容帝王致力于国家的和谐。

叙彝伦:形容帝王致力于国家的和谐。

怀远人:形容帝王关心远方的人民。

混六合之风:形容帝王统一天下。

纳于仁寿之门:形容帝王致力于国家的和谐。

刑错靡试:形容国家安定,没有刑罚。

偃伯靡军:形容国家安定,没有战争。

勒功岱岳:形容帝王功绩显赫。

升中上玄:形容帝王功绩显赫。

我皇之大摹:形容帝王的伟大。

思心之所存:形容帝王的伟大。

有娀玄鸟:指商朝的始祖契,传说其母吞玄鸟卵而生。

姜嫄巨迹:指周朝的始祖后稷,传说其母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

邑姜梦帝:指隋朝的始祖杨坚,传说其母邑姜梦与天帝交而生。

轩初四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象征古代帝王的典范。

周馀六王:指周朝的六位贤王,象征古代帝王的典范。

孟轲称仲尼之德:指孟子称赞孔子的德行。

著述成帝者之事:指孔子著述成帝者之事。

弟子备王佐之才:指孔子的弟子具备辅佐帝王之才。

墨不代苍:指墨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泣麟叹凤:形容贤士不被重用。

恓恓汲汲:形容贤士不被重用。

虽圣达而莫许也:形容贤士不被重用。

蚩尤则黄神抗衡:指蚩尤与黄帝对抗。

共工则黑帝勍敌:指共工与黑帝对抗。

项羽诛秦摧汉:指项羽推翻秦朝,摧毁汉朝。

宰神州:指项羽统治中国。

角逐争驱:形容项羽的勇猛。

尽威力而无就也:形容项羽的勇猛。

欻起妖妄:形容突然出现的妖妄之人。

何足数乎:形容妖妄之人不足为惧。

四凶执八元之诫:指四凶执八元之诫。

三监怀九臣之志:指三监怀九臣之志。

韩信彭越:指韩信和彭越,两位汉朝名将。

深明帝子之符:指韩信和彭越深明帝子之符。

孙述隗嚣:指孙述和隗嚣,两位汉朝名将。

妙识真人之出:指孙述和隗嚣妙识真人之出。

尉迥同讴歌之类:指尉迥同讴歌之类。

王谦比狱讼之民:指王谦比狱讼之民。

福禄蝉联:形容福禄连绵不断。

胡可穷也:形容福禄连绵不断。

而违天逆物:形容违背天意和自然规律。

获罪人神:形容违背天意和自然规律。

呜呼:表示感叹。

此前事之大戒矣:指前事之大戒。

诛夷烹醢:形容严厉的惩罚。

历代共尤:形容历代共同的错误。

僣逆凶邪:形容僣逆凶邪之人。

时烦狱吏:形容僣逆凶邪之人。

其不戒慎何哉:形容僣逆凶邪之人。

盖积恶既成:形容积恶既成。

心自绝於善道:形容心自绝於善道。

物类相感:形容物类相感。

理必至於诛戮:形容理必至於诛戮。

天夺其魄:形容天夺其魄。

鬼恶其盈:形容鬼恶其盈。

故也:表示原因。

大帝聪明:形容大帝聪明。

群臣正直:形容群臣正直。

耳目监於率土:形容耳目监於率土。

赏罚参於国朝:形容赏罚参於国朝。

辅助一人:形容辅助一人。

覆育兆庶:形容覆育兆庶。

岂有食人之禄:形容岂有食人之禄。

受人之荣:形容受人之荣。

苞藏祸心:形容苞藏祸心。

不歼尽者也:形容不歼尽者也。

必当执法未处其罪:形容必当执法未处其罪。

司命已除其藉:形容司命已除其藉。

自古明哲:形容自古明哲。

虑远防微:形容虑远防微。

位尊而心愈下:形容位尊而心愈下。

禄厚而志弥约:形容禄厚而志弥约。

纳宠思之以惧:形容纳宠思之以惧。

道高守之以恭:形容道高守之以恭。

克念於此:形容克念於此。

则奸回不至:形容则奸回不至。

谦光满覆:形容谦光满覆。

义在知几:形容义在知几。

吉凶由人:形容吉凶由人。

妖不自作:形容妖不自作。

夙沙则主虽愚蔽:形容夙沙则主虽愚蔽。

民尽知归:形容民尽知归。

有苗则始为跋扈:形容有苗则始为跋扈。

终而大服:形容终而大服。

汉南诸国:指汉南诸国。

见一面以从殷:形容见一面以从殷。

河西将军:指河西将军。

率五郡而臣汉:形容率五郡而臣汉。

故能招信顺之助:形容故能招信顺之助。

保太山之安也:形容保太山之安也。

雅颂作於盛德:形容雅颂作於盛德。

典谟兴於茂功:形容典谟兴於茂功。

德盛功茂:形容德盛功茂。

传序弗忘:形容传序弗忘。

竹帛以载之:形容竹帛以载之。

金石以声之:形容金石以声之。

垂诸来世:形容垂诸来世。

万载弥光:形容万载弥光。

陛下以圣德应期:形容陛下以圣德应期。

龙飞在位:形容龙飞在位。

其有天下也:形容其有天下也。

恭己以受天子之籍:形容恭己以受天子之籍。

无为而四海顺风:形容无为而四海顺风。

若乃天地显应:形容若乃天地显应。

休徵祥瑞:形容休徵祥瑞。

以表圣德者:形容以表圣德者。

不可胜载:形容不可胜载。

铄乎焕显:形容铄乎焕显。

真神明之所以祚:形容真神明之所以祚。

命世之令主也:形容命世之令主也。

凡自能言之类:形容凡自能言之类。

莫不讴叹於野:形容莫不讴叹於野。

执笔之徒:形容执笔之徒。

咸竭文思:形容咸竭文思。

献诗上颂:形容献诗上颂。

臣抱疾伏蓐:形容臣抱疾伏蓐。

作书一篇:形容作书一篇。

欲谓之颂:形容欲谓之颂。

则不能雍容盛懿:形容则不能雍容盛懿。

列伸玄妙:形容列伸玄妙。

欲谓之赋:形容欲谓之赋。

又不能敷演洪烈:形容又不能敷演洪烈。

光扬缉熙:形容光扬缉熙。

故思竭愚:形容故思竭愚。

称受命述:形容称受命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评注

《符命》一文通过一系列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古代天命观念的核心思想。符命观念认为,天命的转移或帝王的兴起都有特定的征兆或符瑞,这些征兆往往通过自然现象、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来体现。本文列举了从尧、舜、禹到汉高祖、光武帝等一系列帝王的出生和兴起,都伴随着各种奇异的天象或神话传说,这些故事不仅赋予了帝王神圣的合法性,也反映了古人对天命的敬畏和信仰。

从文化内涵来看,符命观念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天命与人事相互关联的宇宙观。这种观念不仅为帝王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提供了精神支撑。符命观念的核心在于‘天命所归’,即帝王的兴起和统治是上天的旨意,任何违背天命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将神话传说与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如赤龙、白气、五星聚、赤雀衔丹书等,这些符号不仅是天命的象征,也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意象。通过这些符号,本文成功地传达了天命观念的核心思想,即帝王的兴起和统治是上天的旨意。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古代帝王的出生和兴起,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符命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影响了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通过对符命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

总的来说,《符命》一文通过一系列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古代天命观念的核心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重要遗产。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和传说,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符瑞和君主合法性的重视。文中提到的枯樟树更生、皓兽应瑞、望气者预言、孙权狩猎遇奇、宋武帝出生时的神光等,都是古代中国常见的符瑞象征,用以证明君主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繁荣。这些符瑞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天意的体现,象征着君主的仁德和国家的和谐。

文中还提到了封禅仪式,这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象征着君主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繁荣。封禅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政治象征,通过这一仪式,君主向天地和臣民展示自己的合法性和仁德。文中提到的梁父、介丘等地,都是封禅仪式的重要地点,象征着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繁荣。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天命和五德殊运的理论,这是古代中国对君主合法性和国家兴衰的重要解释。天命理论认为,君主的统治权由天授予,不可强求;五德殊运理论则认为,国家的兴衰和君主的命运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有关。这些理论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更是对君主合法性和国家兴衰的重要解释。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和传说,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符瑞和君主合法性的重视。这些符瑞和仪式不仅是自然现象和宗教仪式,更是政治象征,通过它们,君主向天地和臣民展示自己的合法性和仁德。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了顺应天命、顺应时势的重要性。邓禹和耿弇因识时务而成为开国功臣,张玄则因逆势而行而失败。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作者对天命和时势的深刻理解。

文章通过对光武帝刘秀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明君的形象。刘秀不仅具备帝皇的正统性,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能够识人善任,提拔贤才,最终成就了大业。这种对明君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文章还通过对秦朝和汉朝的对比,批判了秦朝的暴政和短命,赞美了汉朝的仁政和长治久安。秦朝因暴政而迅速灭亡,汉朝则因仁政而得以延续。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暴政的危害,也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天命和人事的关系。作者认为,帝王的祚位不仅需要明圣显懿之德,还需要丰功厚利积累之业。只有顺应天命、顺应时势,才能成就大业。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天命和人事的深刻理解。

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天命不可违的道理。无论是邓禹、耿弇的成功,还是张玄的失败,都说明了顺应天命的重要性。这种对天命的强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文章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从布衣到帝王的传奇故事。刘邦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个人才能,更是因为他顺应了天命和时势。这种对刘邦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天命和时势的深刻理解。

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顺应天命、顺应时势的重要性。无论是邓禹、耿弇的成功,还是张玄的失败,都说明了顺应天命的重要性。这种对天命的强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天命不可违的道理。无论是邓禹、耿弇的成功,还是张玄的失败,都说明了顺应天命的重要性。这种对天命的强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文章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从布衣到帝王的传奇故事。刘邦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个人才能,更是因为他顺应了天命和时势。这种对刘邦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天命和时势的深刻理解。

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顺应天命、顺应时势的重要性。无论是邓禹、耿弇的成功,还是张玄的失败,都说明了顺应天命的重要性。这种对天命的强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

本文通过陈婴和王陵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命运、权力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陈婴的母亲通过她的智慧和远见,避免了可能的家族灾难,而王陵的母亲则通过她的牺牲,激励儿子忠诚于汉王刘邦。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在权力和道德之间的选择,以及个人行为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影响。

文中提到的汉高祖刘邦,以其知人善任和宽明仁恕的治国理念,成功建立了汉朝。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才能,更在于他能够吸引和利用各种人才,如张良、韩信等,这些人才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还通过班固和曹植的论述,进一步探讨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班固在《典引》中强调了天命的重要性,认为汉朝的建立是天命所归。而曹植在《魏德论》中则强调了人的努力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正确的道德选择,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后,邯郸淳的《上受命述》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禅让和革命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禅让还是革命,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实现权力的和平过渡,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深入探讨了权力、道德、天命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这段古文描绘了帝王登基的庄严仪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对帝王的赞美和对天命的敬畏。文中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性,如“四灵顺方”、“元龟介玉”、“应龙粹黄”等,这些象征不仅体现了古代对宇宙秩序的崇拜,也反映了帝王作为天命的象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

文中还通过“鸣玉陟坛”、“三搢以俟”等仪式细节,展现了古代帝王登基时的庄重和威严,这些仪式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祈求。通过这些仪式,帝王不仅获得了人间的权力,也得到了天命的认可,成为天命的化身。

此外,文中还通过“君臣和德”、“咸玉色而金声”等描述,展现了国家的和谐与繁荣。这种和谐不仅是君臣之间的和谐,也是天地之间的和谐,体现了古代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通过这种和谐,国家得以繁荣昌盛,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最后,文中通过“屡省万机”、“访谋老成”等描述,展现了帝王的勤政和智慧。帝王不仅勤于政务,还善于听取贤士的意见,体现了古代对“明君贤臣”理想的追求。通过这种勤政和智慧,帝王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帝王登基仪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对天命、权力、和谐和智慧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十-符命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9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