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原文

帐 屏风 幔 簟 荐席 案 几 杖 扇 麈尾

◇帐

《史记》曰: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张良谏,乃止。

又曰: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夜饮帐中。

又曰:丞相公孙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而见,上尝坐武帐中,汲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事,其见敬礼如此。

《汉武故事》曰:西王母感上区区之诚,暮必神降,上乃盛施帷帐,烧兜沬香,香闻数百里。

又曰: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汉书》曰:东方朔云,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甲乙,帐名也,瓒曰:兴造乙(汉书六十五东方朔传注乙上有甲字。)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袭翠被,为(汉书注作凭。)玉几,而处其中。]燔之於四通之衢。

《三辅旧事》:秦时奢泰,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象牵牛,后宫列女,万有馀人,妇人之气,上冲於天,缣帐绮帷,木衣綈绣,土被朱紫。

《东观汉记》曰:桓荣常寝病,太子朝夕遣中人问疾,赐以帷帐奴婢,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入复侍讲。

《汉旧仪》曰:祭天有绀幄帐。

《马融别传》曰:马融为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益部耆旧传》曰:翟酺上事云,汉文帝连上书囊以为帐,恶闻纨素之声。

傅子曰:太祖武皇帝,恐嫁娶之僣上,公主適人,不过帛帐,从婢十人而已。

【诗】梁沈约咏帐诗曰:甲帐垂和壁,螭云张桂宫,随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

◇屏风

《京兆旧事》曰:杜陵萧彪,子伯文,为巴郡太守,以父老,归供养,父有客,常立屏风后,自应使命。

《东观汉记》曰:宋弘尝燕见,御坐新施屏风,画烈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上即为撤之,时上姊胡阳公主新寡,上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上曰:方且图之,后弘见上,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上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太尉时,举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上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为故事,[事具职官部。]

《三辅决录》曰:何敞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过郡,有雕镂屏风,为帝设之,命侍中黄香铭之曰:古典务农,彫镂伤民,忠在竭节,义在脩身。

《魏志》曰: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几赐毛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吴录》曰:景帝时,纪亮为尚书令,子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御屏风隔其座焉。

又曰:曹不兴善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

《语林》曰:满城武秋[《太平御览》七百零一作满奋字武秋,此有讹脱。]体羸恶风,侍坐晋武帝,屡顾看云母幌,武帝笑之,武云,北窗琉璃屏风,实密似疏,帝有难色。

【诗】周庾信咏屏风诗曰:昨夜鸟声春,惊啼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流星浮酒泛,粟钿绕杯唇,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

又曰:逍遥游桂苑,寂绝想桃源,狭石分花迳,长桥映水门,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定知懽未足,横琴坐树根。

又曰:高阁千寻起,长廊四注连,歌声上扇月,舞影入闻弦,涧水绕窗外,山花即眼前,但顾[本集作原。]长欢乐,从今一百年。

又曰: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锦石平砧面,莲房接杵腰,急节迎秋韵,新声入手调,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

又曰: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赋】汉淮南王屏风赋曰:惟斯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曰乔木,孤性陋弱,畏金彊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飖危殆,靡安厝足,天启我心,遭遇微禄,中郎善治,收拾捐朴,大匠治之,彫刻削斫,等化器类,庇荫尊屋,赖蒙成济,其恩弘笃,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启】梁简文帝谢赉棋子屏风启曰:极班马之巧,兼曹史之虑,均天台之翠璧,杂水叶之嘉名,电母之窗,惭其丽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

梁刘孝威谢敕赉画屏风启曰:昔纪亮所隔,唯珍云母,武秋所顾,上贵琉璃,岂若写帝台之基,拂昆山之碧,画巧吴笔,素逾魏赐,冯商莫能赋,李尤谁敢铭。

陈周弘正谢梁元帝赉春秋糊屏风启曰:昔琉璃见重,云母称珍,虽尽华丽,有伤真朴,岂若三体五例,对玩前史,一字褒贬,坐卧箴规,无复楚台之风,得同邹谷之暖。

【铭】后汉李尤屏风铭曰: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雅,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

【书】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曰:得所送飞白书缣屏风十牒,冠六书而独美,超二篆而擅奇,乍写星区,时图鸟翅,非观触石,已觉云飞,岂待金珰,便睹蝉翼,间诸衣帛,前哲未巧,悬彼帐中,昔贤掩色

◇幔

《六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张幔盖,名曰礼,将不知礼,无以知士卒寒暑也。

《东观汉记》曰:岑彭与吴汉围隗嚣,嚣壅谷水,以缣幔盛土,为堤灌城。

《军令》曰:战时,皆取舡上布幔布衣渍水中,积聚之,贼有炬火火箭,以掩灭之。

《蜀志》曰:张松劝刘璋绝曹公,交通先主,璋率步骑三万馀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就与会。

《秦记》曰:符永固以太常韦逞母宋,传其父业,得周官义旨,乃就来宋家〈匚文〉[明本作互,冯校本作〈匚文〉。]讲,书生百人,隔绛纱幔而受书焉。

《世说》曰:庾太尉亮,风仪伟长,时皆以为美,亮有大儿,年数岁,雅量之质,便自如此,温太真尝隐幔视[《太平御览》六百九十九作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论者乃谓不减亮。

【诗】齐王融咏幔诗曰:幸得与珠缀,幂历君之楹,月暎不辞卷,风来辄自轻,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但原致樽酒,兰棋当夜明。

◇簟

《说文》曰:簟,竹席也。

《释名》曰:簟[《太平御览》七百零八簟下有簟字。]也,布之覃然正平也。

《礼记》曰:夫不在,敛枕簟席,韣器而藏之。

又曰:莞簟之安,{巩言}秸之设也。

《方言》曰:簟,宋魏之间谓之笙,[今江东乃言笙也。]《毛诗》曰: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孙卿子》曰: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

《淮南子》曰:席之上,先萑簟,樽之上,先玄酒,先王贵之,先本而后用末也。

汉献帝传曰:尚书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说孝经六隐事,能消却奸邪,常以良日,允与立入,为帝诵孝经一章,以丈二竹簟,画九宫其上,随日时而出入焉,及允被害,乃不复行也。

晋公卿礼秩曰:太宰何曾逊位,赐簟褥一具。

王隐《晋书》曰: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细簟,工患之,乃共举出永。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乌韬赤花双文簟。

【启】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花纨簟启曰:丽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觉夏室已寒,冬裘可袭,虽九日煎沙,香粉犹弃,三旬沸海,团扇可捐。

【书】梁简文帝答定襄侯饷卧簟书曰:筠篁多品,筱簜杂名,校色比奇,独此为贵,自舍苍紫,似久暴於柯亭,乍舒黝素,若屡霑於湖水,三伏馀炎,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馆,高卧北窗。

又答南平嗣王饷舞簟书曰:濯龙之木,文罽饰坛,淮南之台,紫罗为荐,未若五离九折,出桃枝之翠笋,绮烂霞舒,制云母之修竹,南湘点泪,喻也未奇,东宫赤花,拟之非妙。

◇荐席

《释名》曰:荐,所以自荐藉也,席,释也,可卷可舒也。

《说文》曰:蒻,蒲子也,可为荐。

《六韬》曰: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

《毛诗》曰: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礼记》曰: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夫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

又曰: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

又曰:哀公命席,孔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大戴礼》曰:武王践阼,席前左端之铭曰:安乐必敬,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后左端之铭曰:民一反一侧,尔不可不志,后右端之铭曰:所鉴不远,视尔之所代。

《左传》曰:大路越席,昭其俭也。

又曰:臧文仲不仁者三,妾织蒲,[家人贩席,与民争利也。]

论语曰: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

《家语》曰:明王之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士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匮,此之谓明王之道。

《楚辞》曰:瑶席兮玉镇。

《吕氏春秋》曰: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土,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事具寒部。]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为明,可得而闻乎。

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繇,不下席而天下治。

《晏子》曰: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灭葭而坐,公不悦,子独席何也,对曰:臣闻介胄坐不席,狱讼不席,狱户不席,三者皆忧也,臣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善,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

子思曰: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纣不降席而天下乱也。

《庄子》曰:申徒嘉,兀者也,与郑子产,同师合堂,同席而坐。

鲁连子曰:君所察者三,不可以不知,不知时与不时,譬犹春不耕也,不知行与不行,譬以方为轮也,不知宜与不宜,譬以锦缘荐也。

《韩子》曰:赵简子谓左右曰:车席泰美,夫冠虽恶,必戴之,履虽善,必履之,今车如此其大美也,吾将何以履之,且夫美而耗上,妨义之道。

又曰:孟懿伯相鲁,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史记》曰:陈平以弊席为门。

又曰:苏秦激张仪,令相秦,以马鞯席坐之。

又曰:任安与田仁,俱为卫将军舍人,居门下,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公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裂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问也。

《汉武故事》曰:帝斋於寻真台,设紫罗荐。

《东观汉记》曰:更始至长安,止前殿,郎吏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侍

语。

又曰:王常与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

又曰:黄香家素贫,躬执勤苦,尽心供养,暑则扇床枕,寒则自温席。

又曰:张禹为太傅尚书,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与三公绝席。

又曰:宣帝,[《太平御览》七百零九,作秉,此讹。]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上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谢承《后汉书》曰:戴凭徵博士,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世祖问其意,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令与诸儒难说,帝善之,后正旦朝贺,令群臣说经,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又曰:许敬,字鸿卿,其吏有诬君者,会於县令坐,敬拔刀断其席曰:敬不忍与恶人同席。

卢毓冀州论曰:常山为林,大陆为泽,蒹葭蒲苇,云母御席。

《汝南先贤传》曰:郑敬以蒹葭为席,常随杞柳之阴。

《杂记》曰:吴议郎张纯,诣镇南将军朱据,据曰:为赋一物,然后乃坐,纯赋曰:席为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

皇甫谧《高士传》曰:老莱子亲没,隐蒙山之阳,枝木为床,艾为席。

《世说》曰: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有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说苑》曰:孔子困於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坐三经之席。

【诗】齐谢朓咏席诗曰:本生朝夕池,落景照参差,河洲蔽杜若,幽渚夺江离,遇君时采撷,玉坐奉金卮,但原罗衣拂,无使素尘弥。

梁柳惲咏席诗曰:照日汀洲际,摇风渌潭侧,虽无独茧轻,幸有青袍色,罗袖少轻尘,象床多丽饰,原君夜阑饮,佳人时安息。

【铭】后汉李尤席铭曰:施席接宾,士无过贤,直时所有,何必羊豚。

◇案

《说文》曰:案,几属也。

《燕太子》曰:太子常与荆轲等案而食。

《史记》曰: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

《楚汉春秋》曰:项王使武涉说淮阴侯,信曰:臣事项王,位不过中郎,官不过执戟,乃去项归汉,汉王赐臣玉案之食,玉具之剑,臣背叛之,内愧於心。

《烈士传》曰:魏公子方食,有鸠飞入其案下,公子怪之,此有何急,来归无忌耶,使人於殿下视之,左右顾望,一鹞在屋上而飞。

《盐铁论》曰:良民文杯画案,婢妾衣纨履丝,匹庶粺饭肉食,所以乱治也。

《汉书》曰:万石君石奋,子孙为小吏,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又曰:上欲封傅太后从弟商,郑崇谏,持诏案起,薄[汉书七十七郑崇传作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反为一臣所制耶。

又曰:朱博为御史大夫,为人廉,不好酒色之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

《汉武故事》曰:武帝时,东郡献短人,长五寸,上疑其山精,常令案上行,东方朔问曰:巨灵,汝何以叛,阿母健不。

《东观汉记》曰:更始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

又曰:尹敏与班彪相厚,每相与语,尝屏案不食。

又曰:梁鸿適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神仙传》曰:茅君当受神灵之职,众宾皆至,忽然自有青缣帐,於屋下,数重白毡,金案玉杯,人皆饱醉。

《江表传》曰:曹公平荆州,仍欲伐吴,张昭等皆劝迎曹公,唯周瑜鲁肃谏拒之,孙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复有言迎北军者,与此案同。

【铭】梁简文帝书案铭曰:刻香镂彩,纤银卷足,照色黄金,回花青玉,漆华映紫,画制舒绿,性广知平,文雕非曲,厕质锦帷,承芳绮缛,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仁义可安,忠贞自烛,鉴矣勒铭,知微敬勖。

◇几

《庄子》曰: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几也,[子綦昔隐几不然乎,今何故更然。]

《战国策》曰:郭隗谓燕昭王,隐几据杖,眄视相使,则厮役之人至。

《左传》曰:诸侯之师,久於偪阳,荀偃士匄,请於荀罃曰: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智伯怒,[智伯,荀罃也。]投之以几,出於其间。

《汉书》曰:朱博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奋髯抵[抵音纸。]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耶,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太史,[汉书八十三朱博传作大吏。]选其可用者。

又曰:平帝诏太师孔光曰:圣人之后,先师之子,德行纯淑,道术通明,居四辅,辅导于帝,今年耆有疾,俊乂大臣,惟国之重,书曰:母遗耇老,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其令太师,每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寿杖,令为太师省坐置几,太师省中用杖。

《续汉书》曰:大将军何进,辟郑玄,玄以进辟权戚,不敢违意,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待之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

《九州春秋》曰:孔融为北海太守,为袁谭所攻,流矢雨集,矛戟内接,

然融凭几安坐,读书论义自若也。

【诗】齐谢朓咏乌皮隐几诗曰: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勿言素韦絜,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杖

《史记》曰: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鲁连子曰:连却秦军,平原君欲封之,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寿,先生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是有取,商贾之事,连不忍也,遂杖策而去。

《吕氏春秋》曰: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父不有恙乎,抟杖而问之曰:子之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之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杖步而陪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六尺之杖,论贵贱之礼,辩亲疏之义。

《韩子》曰:周王下令,索曲杖,吏求之不得,使私求,得之,乃曰:吾知吏不事他事也,杖甚易得,而不能得,我令人求,不移日得之,岂谓忠哉。

【诗】梁到溉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曰:邛竹藉旧闻,灵寿资前识,复有冒霜筠,寄生桂潭侧,文彩既班烂,质性甚绸直,所以夭天真,为有乘危力,未尝以过投,屡经芸苗植。

梁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曰: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复资后生彦,候余方欠伸,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坐適虽有器,卧游苦无津,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赋】晋张翰杖赋曰:惟万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独贵,中神性之极妙,岂给口之至味,虽至味之御内,乃靡失乎身外,舍少壮之自然,假扶我之攸赖,良工登乎曾峦,妙匠鉴乎林阿,顾眄乎晞阳之条,投刃乎直理之柯,方圆適意,洪细可手,足畜蠋旦夕,欲与永久,仪制财於一寻,假饰存乎尾首,莹牙为其眉嵒,朗金为其觜距。

周庾信竹杖赋曰:桓宣武平荆州,外白有人称楚丘先生,来诣门下,桓公曰:名父之子,流离江汉,孤之责矣,及令引进,乃曰: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枥齿,乃是江汉英灵,荆衡杞梓,虽有闻於十室,幸无求於千里,寡人有铜环灵寿,银角桃枝,开木瓜而未落,养莲花而不萎,迎仙容於锦市,送游龙於葛陂,先生将以养老,将以扶危,先生笑而言曰:中国明於礼义,暗於知人,心之忧矣,唯我生民,虽复疏条劲柘,促节贞筠,枝端刻鸟,角首图麟,岂念相余有疾,将余此身,余此衰矣,虽然有以,非鬼非蜮,乃心忧矣,未见从心,先求顺耳,伯玉何嗟,丘明唯耻,别有九棘厖眉,三槐暮齿,孔光谢疾,袁逢致仕,明公此赠,或非乖理。

【颂】王粲灵寿杖颂曰:兹杖灵木,以介眉寿,奇幹贞正,不待矫輮,据贞斯直,杖之爰茂。

【赞】晋郭璞桃杖赞曰:丛薄幽薈,从风蔚猗,簟以宁寝,杖以扶危。

【铭】汉刘向杖铭曰: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彊,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贵。

后汉李尤灵寿杖铭曰:亭亭奇幹,寔曰灵寿,甘泉润根,清露流茎,乃制为杖,扶危定倾,既凭其实,亦贵其名。

后汉冯衍杖铭曰:杖莫如信,行莫如仁,惠而无实,怨及尔身,赵武之珍,子罕之宝,二子之迹,盖近於道。

晋苏彦邛竹杖铭曰:安不忘危,任在所杖,秀矣云竹,劲直筱簜,节高质贞,霜雪弥亮,圆以应物,直以居当,妙巧无功,奇不待匠,君子是扶,逍遥神王。

晋殷允杖铭曰:二老晨征,匪杖不远,四皓降趾,匪杖不反,翼德扶耆,舍杖焉资,辅相天地,匪贤而谁,荃蕙虽秀,才非贞质,异端虽美,道无玄术,杖必不挠,无取苒弱,人贵一德,勿惑穿凿。

晋傅咸邛竹杖铭曰:嘉兹奇竹,质劲体直,立比高节,示世於式。

晋刘柔妻王氏灵寿杖铭曰:籊々鲜幹,秀彼崇氵急,下泽兰液,上莹芳霄,贞劲内固,鲜粲外昭,耀质灵薈,作珍华朝,杖之身安,越龄松乔。

梁简文帝锡杖铭曰:妙饰嘉光,游圣振灼,排空雾转,腾云凤跃,永异玉神,长逾金错。

◇扇

《春秋繁露》曰: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生以棘楚,美恶皆有从来也。

《淮南子》曰:夫夏日不披裘者,非爱之也,暖有馀於身也,冬日不用翣者,非简之也,清有馀於適也。

又曰:炎火凿池,披裘而扇,不能救也。

《语林》曰:庾廙为荆州都督,以毛扇上成帝,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廙之此扇,以好不以新。

《续晋阳秋》曰:谢安赏袁宏机对辩速,后宏出为东阳郡,时贤祖道治[世说新语言语篇注作冶。]亭,安起执宏手,顾就左右,取一扇授云,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座称其率而当。

【诗】晋许询竹扇诗曰: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翼蝉,团取望舒景。

齐丘巨源咏七宝团扇诗曰:裁状白玉璧,缝似明月轮,表里镂七宝,中衔骇鸡珍,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生风长袖际,晞华红柳津,拂盼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

曰: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

梁何逊咏扇诗曰:如珪信非玷,学月且为轮,摇风入素手,召曲掩丹唇。

梁庾肩吾赋得转歌扇诗曰:团纱映似月,蝉翼望如空,回持掩曲态,转作送声风。

梁高爽咏画扇诗曰:细丝本自轻,弱采何足眄,直为发红颜,谬成幄中扇,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但画双黄鹄,莫作孤飞燕。

陈许倪咏破扇诗曰:蔽日无全影,摇风有半凉,不堪鄣巧笑,犹足动衣香。

汉班婕妤扇诗曰:新裂齐纨素,鲜絜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梠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班固竹扇诗曰: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

【赋】魏陈王曹植九华扇赋曰: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帝赐尚方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其辞曰:有神区之名竹,生不周之高岑,对渌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体虚畅以立幹,播翠叶以成秋,形五离而九折,蔑氂解而缕分,效虬龙之蜿蜒,法虹蜺之烟煴,因形致好,不常厥仪,方不应矩,圆不中规,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时气清以芳厉,纷飘动乎绮纨。

吴闵鸿羽扇赋曰:惟羽扇之攸兴,乃鸣鸿之嘉容,产九华之中泽,迈雍喈之天聪,表高义于太易,著诗人之雅章,赖兹翮以内飞,曜羽仪於外扬,于时祝融持运,朱明发晖,奔阳冲布,飞炎赫曦,同煴隆於云汉,咸惨毒於中怀,尔乃登爽垲,临甘泉,漱清流,荫玄云,运轻翮以容与,激清风於自然,披绡衽而入怀,飞罗缨之缤纷,众坐侃以怡怿,咸俯节以齐欢,感蕙风之荡怀,咏棘心之所欢,於是暑气云消,献酬乃设,停神静思,且以永日,妍羽详回,清风盈室,动静扬晖,嘉好越逸,翻翻弈弈,飞景曜日,同曒素於凝霜,岂振露之能匹。

晋张载扇赋曰:有翔云之素鸟,体自然之至絜,飘缟羽於清霄,拟妙姿於白雪,俯濯素於河汉,仰晞光於日月,双趾蹶而腾虚,六翮挥而风厉,於是傲世公子,俶傥踔跞,遗物独出,乐此天爵,飞蒲氏之修蟠,荣子余之纤缴,弋翔冥之鹍鸡,连王子之白鹤,裁轻翼以为扇,发清风於劲翮,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皓质曒鲜,玄的点锋,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故易称可以为仪,诗美肃肃之容,是以停之如栖鹄,挥之如惊鸿,飘缨蕤於轩幌,发晖曜於群龙,夫裂素制圆,剖竹为方,五明起於名都,九华兴於上京。

晋傅咸羽扇赋曰: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於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其辞曰:凤皇于飞,翙翙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感扇扬之兴风,宜收之以清暑,彼安众之云妙,差剖篾於毫缕,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於齐鲁,此因资以为用,不假裁於规矩,虽靡饰於容好,亦差池而有序,上比列於南箕,下等美於箑甫。

又扇赋曰:天道行而不息,四节代以相寻,背青春之令月,践朱夏於斯今,热融融以太甚,孰赫赫之可任,汗珠陨以外流,气郁结而内沉,庶凯风之自南,竞清啸而启衿,怨微飘之不兴,恨乔木之无阴,摇轻扇之冉弱,手才动而〈忄尽〉心,心取〈忄尽〉於卷握,尚何希乎北林,下济亿兆,上宁侯王,是曰安众,清暑作凉,蒙贵幸於斯时,无日夜而有忘,谓洪恩之可固,终靡弊於君旁,火星忽以西流,悲风起乎金商,秋日凄凄,白露为霜,体敛然以思暖,御轻裘於温房,猥弃我其若遗,去玉手而潜藏,君背故而向新,非余身之无良,哀徒劳而靡报,独怀怨於一方。

晋陆机羽扇赋曰:昔楚襄王会於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悦,宋玉趋而进曰:敢问诸侯何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繁於后,各有讬於方圆,盖受则於箑甫,舍兹器而不用,顾奚取於鸟羽,宋玉曰:夫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是故烹饪起於热石,玉辂基於椎轮,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未若兹羽之为丽,固体后而用鲜,於是镂巨兽之齿,裁奇木之幹,宪灵朴於造化,审贞则而妙观,诸侯曰:善,宋玉遂言曰:伊兹羽之骏敏,似南箕之启扉,垂皓曜之弈弈,含鲜风之微微,襄王仰而拊节,诸侯伏而引非,皆委扇於楚庭,执鸟羽而言归,属唐勒而为之乱曰:伊鲜禽之令羽,夫何翩翩与眇眇,反寒暑於一堂之末,回八风乎六翮之杪。

晋江逌扇赋曰:惟羽类之攸出,生东南之遐嵎,育庶族於云梦,散宗俦於具区,色非一采,或素或玄,肌平理畅,琼泽冰鲜,戢之则藏,奋之则举,舍之以寒,用之以暑,制舒疾於一掌,引长风乎焜衿,荡烦垢於体外,流妙气於中心。

梁昭明太子扇赋曰:匠人之巧制,女工之妙织,九折翠竹之枝,直截飞禽之翼,虽复草木燋枯,金沙销铄,火山炽,寒泉涸,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

梁江淹扇上采画赋曰:临淄之稚女,宋郑之妙工,织素丽於日月,传画明於采虹,洛阳之伎极,江南之巧穷,故饰以赤野之玉,文以紫山之金,粉则南阳之铅泽,墨则上党之松心,玉琴兮珠徽,素女兮锦衣,促织兮始鸣,秋蛾兮初飞,识桂茎之就罢,知兰叶之行衰。

梁周兴白鹤羽扇赋曰:衔明珠以报德,访在阴而阳止,既来集於卫

轩,亦倾舞於吴市,骈瑶剪雪,盈华写洁,通脊似介,点首如翳,萦吹动发,环凉入衣,凄兮若秋之暮,懔兮如雪之飞。

【颂】晋刘臻妻五时画扇颂曰:炎后飞轨,引曜丹逵,蕤宾应律,融精协曦,五象列位,品物以垂,兑降素兽,震升青螭,日月澄晖,仙童来仪,仰憩翠岩,俯映兰池,灵柯幽蔼,神卉参差,如山之寿,如松之猗,永锡难老,与时推移。

【赞】宋谢惠连白羽扇赞曰:唯兹白羽,体此皎絜,凉齐清风,素同白雪,挥之衿袖,以御炎热。

【铭】梁庾肩吾团扇铭曰:武王玄览,造扇於前,班生赡博,白绮仍传,裁筠比雾,裂素轻蝉,片月内掩,重规外圆,炎隆火正,石铄沙煎,清逾蘋末,莹等寒泉,思深难恃,爱极则迁,秋风飒至,箧笥长捐,勒铭华扇,敢荐夏筵。

梁简文帝纱扇铭曰。

发 曜 光

\│/

风─┼─空

/│\

霜 照 月

【启】齐王融谢竟陵王示扇启曰:窃以六翮风流,五明气重,若此圆绡,有兼玩实,轻逾雪羽,絜并霜文,子淑赏其如规,班姬俪之明月,岂直魏王九华,汉臣百绮,况复动制圣衷,垂言炯戒,载摹听皃,式范枢机。

◇麈尾

《世说》曰:康法畅造庾公,捉麈尾甚佳,公曰:麈尾过丽,何以得在,答曰: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诗】梁宣帝咏麈尾诗曰:匣上生光影,豪际起风流,本持谈妙理,宁是用摧牛。

【铭】晋王导麈尾铭曰:道无常贵,所適惟理,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

宋张悦玳瑁麈尾铭曰:移珍西岳,费藻南濆,凝华淡景,摇采争云,夷心似镜,色象斯分。

陈徐陵麈尾铭曰:爰有妙物,穷兹巧制,员上天形,平下地势,靡靡丝垂,绵绵缕细,入贡宜吴,出先陪楚,壁悬石拜,帐中王举,既落天花,亦通神语,用动舍默,出处随时,扬斯雅论,释此繁疑,拂静尘暑,引饰妙词,谁云质贱,左右宜之。

【启】梁湘东王谢东宫赐麈尾锦帔团扇等启曰:杨雄口讷,本贵谈端,田蚡貌寝,终於丽饰,始兴之扇,方斯非拟,邺中之锦,匹此为轻,方原弘此仁风,既动承华之气,服兹怀袖,复比文若之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译文

帐、屏风、幔、簟、荐席、案、几、杖、扇、麈尾

◇帐

《史记》记载:沛公进入秦宫,宫室中的帷帐、狗马、珍宝和妇女数以千计,沛公想要留在这里居住,樊哙劝谏沛公离开,沛公不听,张良也劝谏,沛公才停止。

又记载:项王军队驻扎在垓下,夜里听到汉军四面唱楚歌,项王大惊说: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吗?夜里在帐中饮酒。

又记载:丞相公孙弘私下见皇帝,皇帝有时不戴帽子就见他。皇帝曾坐在武帐中,汲黯前来奏事,皇帝没有戴帽子,看到汲黯后,躲进帐中,派人批准他的奏事,可见皇帝对汲黯的敬重。

《汉武故事》记载:西王母感受到皇帝的诚意,每到傍晚必定降临,皇帝于是大设帷帐,烧兜沬香,香气传到数百里外。

又记载:皇帝用琉璃、珠玉、明月、夜光等天下珍宝装饰甲帐,其次为乙帐,甲帐用来供奉神灵,乙帐自己居住。

《汉书》记载:东方朔说,陛下如果能采纳我的计策,推倒甲乙帐(甲乙是帐的名字,瓒说:建造乙帐,用随珠和璧装饰,皇帝穿着翠被,凭玉几而坐,住在其中),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焚烧。

《三辅旧事》记载:秦朝奢侈,渭水贯穿都城,象征天河,横桥南渡,象征牵牛星,后宫有上万女子,妇人的气息冲天,缣帐绮帷,木衣綈绣,土被朱紫。

《东观汉记》记载:桓荣常常生病,太子早晚派人问候,赐给他帷帐和奴婢,说:如果有什么不测,不用担心家室。后来桓荣病愈,继续侍讲。

《汉旧仪》记载:祭天时用绀色的幄帐。

《马融别传》记载:马融作为儒者,教导学生,常有上千人,擅长鼓琴,喜欢吹笛,生活随性,不拘泥于儒者的礼节,居所和器物服饰都很奢侈,常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有女乐,弟子依次相传,很少有人能进入他的房间。

《益部耆旧传》记载:翟酺上书说,汉文帝用上书囊连成帐,厌恶听到纨素的声音。

傅子记载:太祖武皇帝担心嫁娶时超越礼制,公主出嫁时,只用帛帐,随从婢女只有十人。

【诗】梁沈约咏帐诗说:甲帐垂挂着和璧,螭云张挂在桂宫,随珠闪耀,翠被含风。

◇屏风

《京兆旧事》记载:杜陵的萧彪,字伯文,担任巴郡太守,因父亲年老,回家供养,父亲有客人时,常常站在屏风后,自己应对使命。

《东观汉记》记载:宋弘曾私下见皇帝,御座新设屏风,画有烈女,皇帝多次回头看,宋弘严肃地说:没见过好德如好色的人。皇帝随即撤去屏风。当时皇帝的姐姐胡阳公主新寡,皇帝与她讨论朝臣,暗中观察她的意思,公主说:宋公的威容德器,群臣无人能及。皇帝说:正打算考虑。后来宋弘见皇帝,皇帝让公主坐在屏风后,对宋弘说:谚语说,贵易交,富易妻,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说:臣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对公主说:事情不成了。

谢承《后汉书》记载:郑弘担任太尉时,举荐弟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次正朔朝见时,郑弘都躬身自卑,皇帝知道原因后,允许设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从此成为惯例。

《三辅决录》记载:何敞担任汝南太守,章帝南巡经过郡时,有雕镂屏风,为皇帝设置,命侍中黄香铭刻:古典务农,雕镂伤民,忠在竭节,义在修身。

《魏志》记载:太祖平定柳城后,分配所获器物,特意将素屏风和素几赐给毛玠,说:你有古人的风范,所以赐你古人的服饰。

《吴录》记载:景帝时,纪亮担任尚书令,儿子纪骘担任中书令,每次朝会时,皇帝下诏用御屏风隔开他们的座位。

又记载:曹不兴擅长画屏风,一次误落笔点,顺势画成苍蝇,孙权以为是真苍蝇,举手去弹。

《语林》记载:满城武秋(《太平御览》作满奋字武秋,此处有误)体弱怕风,侍坐晋武帝时,多次看云母幌,武帝笑他,武秋说:北窗的琉璃屏风,看似疏实则密。武帝面露难色。

【诗】周庾信咏屏风诗说:昨夜鸟声春,惊啼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流星浮酒泛,粟钿绕杯唇,何劳一片雨,唤作阳台神。

又说:逍遥游桂苑,寂绝想桃源,狭石分花径,长桥映水门,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定知欢未足,横琴坐树根。

又说:高阁千寻起,长廊四注连,歌声上扇月,舞影入闻弦,涧水绕窗外,山花即眼前,但愿长欢乐,从今一百年。

又说: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锦石平砧面,莲房接杵腰,急节迎秋韵,新声入手调,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

又说: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

【赋】汉淮南王屏风赋说:这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称乔木,孤性陋弱,畏惧强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摇危殆,无处安身,天启我心,遭遇微禄,中郎善治,收拾捐朴,大匠治之,雕刻削斫,等化器类,庇荫尊屋,赖蒙成济,其恩弘笃,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启】梁简文帝谢赉棋子屏风启说:极尽班马之巧,兼具曹史之虑,均天台之翠璧,杂水叶之嘉名,电母之窗,惭其丽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

梁刘孝威谢敕赉画屏风启说:昔日纪亮所隔,唯珍云母,武秋所顾,上贵琉璃,岂如写帝台之基,拂昆山之碧,画巧吴笔,素逾魏赐,冯商莫能赋,李尤谁敢铭。

陈周弘正谢梁元帝赉春秋糊屏风启说:昔日琉璃见重,云母称珍,虽尽华丽,有伤真朴,岂如三体五例,对玩前史,一字褒贬,坐卧箴规,无复楚台之风,得同邹谷之暖。

【铭】后汉李尤屏风铭说: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雅,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

【书】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说:得到所送的飞白书缣屏风十牒,冠六书而独美,超二篆而擅奇,乍写星区,时图鸟翅,非观触石,已觉云飞,岂待金珰,便睹蝉翼,间诸衣帛,前哲未巧,悬彼帐中,昔贤掩色。

◇幔

《六韬》中说:将领在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下雨天不张幔盖,这叫做礼。将领如果不懂礼,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冷暖。

《东观汉记》中记载:岑彭和吴汉围攻隗嚣,隗嚣堵塞了谷水,用缣幔盛土,筑成堤坝来灌城。

《军令》中说:在战斗时,都要把船上的布幔和布衣浸在水中,堆积起来,敌人如果有火把或火箭,就用这些来扑灭火。

《蜀志》中记载:张松劝刘璋断绝与曹操的关系,转而与刘备交往,刘璋率领三万多名步骑兵,车马帐幔,光彩夺目,前往与刘备会面。

《秦记》中记载:符永固以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为老师,传承她父亲的学问,掌握了周官的精义,于是就到宋家讲学,书生百人,隔着绛纱幔听课。

《世说》中记载:庾太尉亮,风度仪表非常出众,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很美。庾亮有个大儿子,年纪几岁,气质高雅,温太真曾经躲在幔后观察他,这个孩子神色平静,慢慢跪下说:君侯为何如此?评论者认为他不亚于庾亮。

【诗】齐王融咏幔诗说:幸得与珠缀,幂历君之楹,月暎不辞卷,风来辄自轻,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但原致樽酒,兰棋当夜明。

◇簟

《说文》中说:簟,是竹席。

《释名》中说:簟,是布之覃然正平的意思。

《礼记》中说:丈夫不在家时,要收起枕头、簟席和韣器,藏起来。

又说:莞簟的安适,{巩言}秸的摆设。

《方言》中说:簟,在宋魏之间叫做笙,[现在江东也叫做笙。]《毛诗》中说: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孙卿子》中说:轻暖的平簟,身体却感觉不到它的安适。

《淮南子》中说:席子上,先铺萑簟,樽上,先放玄酒,先王重视这些,先本后末。

汉献帝传中记载:尚书令王允上奏说:太史令王立,讲孝经六隐事,能消除奸邪,常在吉日,王允与王立入宫,为皇帝诵读孝经一章,用丈二竹簟,画九宫在上面,随日时出入,等到王允被害,就不再进行了。

晋公卿礼秩中记载:太宰何曾退位,赐予簟褥一具。

王隐《晋书》中记载:车永任广州刺史,车永的儿子车溢,经常让工匠制作象牙细簟,工匠们对此感到不满,于是共同举发车永。

《东宫旧事》中记载:太子纳妃时,有乌韬赤花双文簟。

【启】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花纨簟启中说:丽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觉夏室已寒,冬裘可袭,虽九日煎沙,香粉犹弃,三旬沸海,团扇可捐。

【书】梁简文帝答定襄侯饷卧簟书中说:筠篁多品,筱簜杂名,校色比奇,独此为贵,自舍苍紫,似久暴於柯亭,乍舒黝素,若屡霑於湖水,三伏馀炎,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馆,高卧北窗。

又答南平嗣王饷舞簟书中说:濯龙之木,文罽饰坛,淮南之台,紫罗为荐,未若五离九折,出桃枝之翠笋,绮烂霞舒,制云母之修竹,南湘点泪,喻也未奇,东宫赤花,拟之非妙。

◇荐席

《释名》中说:荐,是用来自己铺垫的,席,是可卷可舒的。

《说文》中说:蒻,是蒲子,可以用来做荐。

《六韬》中说:桀纣时期,妇女坐在文绮的席子上,穿着绫纨的衣服。

《毛诗》中说:我的心不像席子,不能卷起来。

《礼记》中说:五个人群居时,年长者必须坐在不同的席子上,作为人子,居处不在主位,坐时不坐在中间。

又说: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如果不是饮食的客人,就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人跪抚席而辞,客人撤去重席,主人坚持辞让,客人踏上席子才坐下。

又说:哀公命席,孔子说:儒者有席上的珍宝等待聘用。

《大戴礼》中说:武王践阼,席前左端的铭文说:安乐必敬,前右端的铭文说:无行可悔,后左端的铭文说:民一反一侧,尔不可不志,后右端的铭文说:所鉴不远,视尔之所代。

《左传》中说:大路越席,昭示其节俭。

又说:臧文仲不仁者三,妾织蒲,[家人贩席,与民争利。]

《论语》中说:席子不正不坐,君主赐食,必须正席先尝。

《家语》中说:明王的守则,必须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所以说内修七教而士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匮,这就是明王之道。

《楚辞》中说:瑶席兮玉镇。

《吕氏春秋》中说: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土,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事具寒部。]

曾子说:不劳不费之为明,可得而闻乎。

孔子说:昔者帝舜,左禹,右皋繇,不下席而天下治。

《晏子》中说:景公打猎休息,坐在地上吃饭,晏子后来到,灭葭而坐,公不悦,子独席何也,对曰:臣闻介胄坐不席,狱讼不席,狱户不席,三者皆忧也,臣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善,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

子思说: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纣不降席而天下乱也。

《庄子》中说:申徒嘉,是兀者,与郑子产,同师合堂,同席而坐。

鲁连子说:君所察者三,不可以不知,不知时与不时,譬犹春不耕也,不知行与不行,譬以方为轮也,不知宜与不宜,譬以锦缘荐也。

《韩子》中说:赵简子对左右说:车席太美,夫冠虽恶,必戴之,履虽善,必履之,今车如此其大美也,吾将何以履之,且夫美而耗上,妨义之道。

又说:孟懿伯相鲁,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史记》中说:陈平用破席做门。

又说:苏秦激张仪,令相秦,以马鞯席坐之。

又说:任安与田仁,俱为卫将军舍人,居门下,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公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裂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问也。

《汉武故事》中说:帝斋於寻真台,设紫罗荐。

《东观汉记》中说:更始至长安,止前殿,郎吏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侍

语。

又说:王常与横野大将军的位次,与其他将领分开坐席。

又说:黄香家境贫寒,亲自操劳,尽心供养父母,夏天为父母扇床枕,冬天则自己温暖床席。

又说:张禹担任太傅尚书,邓太后因为殇帝年幼,希望重臣留在宫内,于是下诏让张禹与三公分开坐席。

又说:宣帝,[《太平御览》七百零九,作秉,此讹。]建武元年拜为御史中丞,皇帝特别下诏让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一起坐专席,因此京师称之为“三独坐”。

谢承《后汉书》说:戴凭被征召为博士,皇帝下诏让公卿大会,群臣都就座,戴凭却独自站立,世祖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博士讲经,都不如我,却坐在我上面,因此我不能就座。皇帝让他与诸儒辩论,皇帝很满意,后来正旦朝贺时,让群臣讲经,互相辩论,义理不通的,就夺其席位给通晓的人,戴凭因此坐了五十多个席位,所以京师有话说:解经不穷戴侍中。

又说:许敬,字鸿卿,他的下属有诬告他的,在县令的宴席上,许敬拔刀割断席子说:我不忍与恶人同席。

卢毓《冀州论》说:常山是森林,大陆是沼泽,蒹葭蒲苇,云母御席。

《汝南先贤传》说:郑敬用蒹葭做席子,常常跟随杞柳的阴凉处。

《杂记》说:吴议郎张纯,去拜访镇南将军朱据,朱据说:你先赋一物,然后才能坐下。张纯赋道:席子为冬天而设,竹席为夏天而用,揖让而坐,君子所宜。

皇甫谧《高士传》说:老莱子的父母去世后,隐居在蒙山的南面,用树枝做床,用艾草做席子。

《世说》说: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有车马经过门前,管宁继续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说苑》说: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坐在三经的席子上。

【诗】齐谢朓《咏席诗》说:本生朝夕池,落景照参差,河洲蔽杜若,幽渚夺江离,遇君时采撷,玉坐奉金卮,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

梁柳惲《咏席诗》说:照日汀洲际,摇风渌潭侧,虽无独茧轻,幸有青袍色,罗袖少轻尘,象床多丽饰,愿君夜阑饮,佳人时安息。

【铭】后汉李尤《席铭》说:施席接宾,士无过贤,直时所有,何必羊豚。

◇案

《说文》说:案,是几类。

《燕太子》说:太子常与荆轲等人一起在案上吃饭。

《史记》说:汉七年,高祖经过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着案进食,礼节非常恭敬,高祖却箕踞骂他。

《楚汉春秋》说:项王派武涉劝说淮阴侯,韩信说:我侍奉项王,职位不过中郎,官职不过执戟,后来离开项王归顺汉王,汉王赐我玉案之食,玉具之剑,我背叛了他,内心感到惭愧。

《烈士传》说:魏公子正在吃饭,有鸠鸟飞入他的案下,公子感到奇怪,这有什么急事,来归顺无忌吗?派人到殿下查看,左右张望,发现一只鹞鹰在屋顶上飞。

《盐铁论》说:良民用文杯画案,婢妾穿纨衣丝履,平民吃粺饭肉食,这是导致混乱的原因。

《汉书》说:万石君石奋,子孙做小吏,回家拜见,万石君必定穿朝服见他们,不叫他们的名字,子孙有过失,不责备,只是坐在便座上,对着案不吃饭,然后诸子互相责备,因长老肉袒谢罪,改正后才允许。

又说:皇帝想封傅太后的从弟商,郑崇谏阻,拿着诏案起身,傅太后大怒说:哪有做天子的,反而被一个臣子所制。

又说:朱博担任御史大夫,为人廉洁,不喜欢酒色之宴,从微贱到富贵,饮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

《汉武故事》说:武帝时,东郡献上短人,长五寸,皇帝怀疑他是山精,常让他在案上行走,东方朔问:巨灵,你为何背叛,阿母健在吗?

《东观汉记》说:更始韩夫人,特别喜欢喝酒,每次侍饮,见常侍奏事,就发怒说:皇帝正对我,怎么在这个时候拿事来?起身打碎书案。

又说:尹敏与班彪关系很好,每次交谈,常常屏案不食。

又说:梁鸿到吴地,依附大家皋伯通的庑下,为人舂米,妻子为他准备食物,不敢在他面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感到奇怪说:这个佣人能让妻子如此敬重,不是普通人。

《神仙传》说:茅君将要接受神灵的职位,众宾客都到了,忽然有青缣帐在屋下,数重白毡,金案玉杯,大家都喝醉了。

《江表传》说:曹操平定荆州后,仍想攻打吴国,张昭等人都劝迎曹操,只有周瑜、鲁肃谏阻,孙权拔刀砍前奏案说:诸将再有说迎北军的,与此案同。

【铭】梁简文帝《书案铭》说:刻香镂彩,纤银卷足,照色黄金,回花青玉,漆华映紫,画制舒绿,性广知平,文雕非曲,厕质锦帷,承芳绮缛,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仁义可安,忠贞自烛,鉴矣勒铭,知微敬勖。

◇几

《庄子》说:南郭子綦,靠着几案坐着,仰天叹息,神情恍惚,颜成子游站在他面前说:为什么,形体可以像枯木,心灵可以像死灰吗?现在靠着几案的人,不是以前靠着几案的人了。

《战国策》说:郭隗对燕昭王说,靠着几案拄着杖,斜眼看人,那么仆役之人就会来。

《左传》说:诸侯的军队,长时间在偪阳,荀偃、士匄向荀罃请求说:水潦将要降下,恐怕不能回去,请班师。智伯发怒,[智伯,荀罃也。]把几案扔向他们,从他们中间穿过。

《汉书》说:朱博升任琅邪太守,齐郡人喜欢养名,朱博奋髯抵几说:看齐儿想以此为俗吗?于是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太史,[汉书八十三朱博传作大吏。]选择可用的人。

又说:平帝下诏给太师孔光说:圣人的后代,先师的儿子,德行纯淑,道术通明,居四辅,辅导皇帝,今年老有疾,俊乂大臣,是国家的重臣,书说:不要遗弃老人,国家将兴,尊师重傅,命令太师,每朝十日赐一次餐,赐太师灵寿杖,命令为太师省坐置几,太师省中用杖。

《续汉书》说:大将军何进,征召郑玄,郑玄因为何进是权戚,不敢违抗,不得已而去见他,何进为他设几杖,待他非常优厚,郑玄不接受朝服,而是以幅巾见,一夜后逃走。

《九州春秋》说:孔融担任北海太守,被袁谭攻打,箭如雨下,矛戟相接,

然而,融依然安静地坐在几案旁,读书讨论义理,神态自若。

【诗】齐谢朓的《咏乌皮隐几诗》说:蟠木生出附枝,刻削岂能无用,取法龙文鼎,三趾献上光辉的仪态,不要说素韦的洁净,白沙尚且会移动,弯曲身体奉献微小的用途,暂且承受宴会的疲惫。

◇杖

《史记》记载:张骞说:我在大夏时,见到了邛竹杖和蜀布,问:这是从哪里来的?大夏国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距离数千里。

鲁连子说:连击退了秦军,平原君想封赏他,但他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于是设宴,酒酣时起身,以千金为寿礼,先生笑着说:天下之士所贵重的,是排解患难,解除人们的困境,即使有所取,也是商贾之事,连不忍心做,于是拄着杖离开了。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从远方来,孔子拄着杖问:你的父亲还好吗?握着杖问:你的母亲还好吗?放下杖问:你的兄弟还好吗?拄着杖陪他走,问:你的妻子还好吗?所以孔子六尺的杖,论贵贱之礼,辩亲疏之义。

《韩子》记载:周王下令寻找曲杖,官吏找不到,派人私下寻找,找到了,于是说:我知道官吏不干别的事,杖很容易找到,却找不到,我派人找,不到一天就找到了,这怎么能说是忠诚呢?

【诗】梁到溉的《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说:邛竹凭借旧闻,灵寿依靠前识,还有冒霜的竹,寄生在桂潭旁,文彩斑斓,质地坚韧,所以夭折天真,因为有乘危之力,从未因过错而投靠,屡次经历芸苗的种植。

梁任昉的《答到建安饷杖诗》说: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的竹,定是湘妃的泪,潜洒在邻彬,扶危又防咽,事归薄暮之人,劳君尚齿之意,矜此杖乡之辰,复资后生之彦,候我正欠伸,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坐適虽有器,卧游苦无津,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赋】晋张翰的《杖赋》说:万物各有品类,为何独独人贵?中神性之极妙,岂是口腹之至味?虽至味之御内,乃不失乎身外,舍弃少壮之自然,假借扶我之攸赖,良工登上曾峦,妙匠鉴察林阿,顾眄晞阳之条,投刃直理之柯,方圆適意,洪细可手,足畜蠋旦夕,欲与永久,仪制财於一寻,假饰存乎尾首,莹牙为其眉嵒,朗金为其觜距。

周庾信的《竹杖赋》说:桓宣武平定荆州,外面有人说楚丘先生来拜访,桓公说:名父之子,流离江汉,是我的责任,于是让人引进,先生说:唉,我老了,鹤发鸡皮,蓬头枥齿,是江汉的英灵,荆衡的杞梓,虽有闻於十室,幸无求於千里,寡人有铜环灵寿,银角桃枝,开木瓜而未落,养莲花而不萎,迎仙容於锦市,送游龙於葛陂,先生将以养老,将以扶危,先生笑着说:中国明於礼义,暗於知人,心之忧矣,唯我生民,虽复疏条劲柘,促节贞筠,枝端刻鸟,角首图麟,岂念相余有疾,将余此身,余此衰矣,虽然有以,非鬼非蜮,乃心忧矣,未见从心,先求顺耳,伯玉何嗟,丘明唯耻,别有九棘厖眉,三槐暮齿,孔光谢疾,袁逢致仕,明公此赠,或非乖理。

【颂】王粲的《灵寿杖颂》说:这杖是灵木,用以介眉寿,奇幹贞正,不需矫輮,据贞斯直,杖之爰茂。

【赞】晋郭璞的《桃杖赞》说:丛薄幽薈,从风蔚猗,簟以宁寝,杖以扶危。

【铭】汉刘向的《杖铭》说:历危乘险,没有杖不行,年老力竭,没有杖不强,有杖不用,跌倒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贤,何必取贵。

后汉李尤的《灵寿杖铭》说:亭亭奇幹,实是灵寿,甘泉润根,清露流茎,乃制为杖,扶危定倾,既凭其实,亦贵其名。

后汉冯衍的《杖铭》说:杖莫如信,行莫如仁,惠而无实,怨及尔身,赵武之珍,子罕之宝,二子之迹,盖近於道。

晋苏彦的《邛竹杖铭》说:安不忘危,任在所杖,秀矣云竹,劲直筱簜,节高质贞,霜雪弥亮,圆以应物,直以居当,妙巧无功,奇不待匠,君子是扶,逍遥神王。

晋殷允的《杖铭》说:二老晨征,没有杖不远,四皓降趾,没有杖不反,翼德扶耆,舍杖焉资,辅相天地,非贤而谁?荃蕙虽秀,才非贞质,异端虽美,道无玄术,杖必不挠,无取苒弱,人贵一德,勿惑穿凿。

晋傅咸的《邛竹杖铭》说:嘉兹奇竹,质劲体直,立比高节,示世於式。

晋刘柔妻王氏的《灵寿杖铭》说:籊々鲜幹,秀彼崇氵急,下泽兰液,上莹芳霄,贞劲内固,鲜粲外昭,耀质灵薈,作珍华朝,杖之身安,越龄松乔。

梁简文帝的《锡杖铭》说:妙饰嘉光,游圣振灼,排空雾转,腾云凤跃,永异玉神,长逾金错。

◇扇

《春秋繁露》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生以棘楚,美恶皆有从来也。

《淮南子》说:夏日不披裘,不是不爱它,是身上已经够暖了;冬日不用翣,不是简慢它,是清凉已经足够了。

又说:炎火凿池,披裘而扇,不能救也。

《语林》说:庾廙为荆州都督,以毛扇上成帝,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说: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廙之此扇,以好不以新。

《续晋阳秋》说:谢安欣赏袁宏的机智对答,后来袁宏出任东阳郡,时贤在治亭为他送行,谢安起身握住袁宏的手,从左右取一扇授给他,说:聊以赠行,袁宏应声答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座称其率而当。

【诗】晋许询的《竹扇诗》说: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蔑疑秋翼蝉,团取望舒景。

齐丘巨源的《咏七宝团扇诗》说:裁状白玉璧,缝似明月轮,表里镂七宝,中衔骇鸡珍,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生风长袖际,晞华红柳津,拂盼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梁简文帝的《赋得白羽扇诗》

说:可怜的白羽扇,既能驱暑又能带来凉风,但终究没有人顾念它,谁会为它挥动呢?

梁朝何逊的咏扇诗说:像玉圭一样纯净无瑕,学习月亮成为轮子,摇动风进入素手,召唤曲调掩盖红唇。

梁朝庾肩吾的赋得转歌扇诗说:团扇像月亮一样映照,蝉翼般透明如空,回持掩曲态,转作送声风。

梁朝高爽的咏画扇诗说:细丝本就轻盈,弱采何足一瞥,只为展现红颜,误成幄中扇,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但画双黄鹄,莫作孤飞燕。

陈朝许倪的咏破扇诗说:遮蔽日光无全影,摇动风有半凉,不堪遮挡巧笑,仍足以动衣香。

汉朝班婕妤的扇诗说:新裂的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梠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朝班固的竹扇诗说: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

【赋】魏朝陈王曹植的九华扇赋说:昔日我的先君常侍,得幸于汉桓帝,帝赐尚方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其辞曰:有神区之名竹,生不周之高岑,对渌水之素波,背玄涧之重深,体虚畅以立幹,播翠叶以成秋,形五离而九折,蔑氂解而缕分,效虬龙之蜿蜒,法虹蜺之烟煴,因形致好,不常厥仪,方不应矩,圆不中规,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时气清以芳厉,纷飘动乎绮纨。

吴朝闵鸿的羽扇赋说:惟羽扇之攸兴,乃鸣鸿之嘉容,产九华之中泽,迈雍喈之天聪,表高义于太易,著诗人之雅章,赖兹翮以内飞,曜羽仪於外扬,于时祝融持运,朱明发晖,奔阳冲布,飞炎赫曦,同煴隆於云汉,咸惨毒於中怀,尔乃登爽垲,临甘泉,漱清流,荫玄云,运轻翮以容与,激清风於自然,披绡衽而入怀,飞罗缨之缤纷,众坐侃以怡怿,咸俯节以齐欢,感蕙风之荡怀,咏棘心之所欢,於是暑气云消,献酬乃设,停神静思,且以永日,妍羽详回,清风盈室,动静扬晖,嘉好越逸,翻翻弈弈,飞景曜日,同曒素於凝霜,岂振露之能匹。

晋朝张载的扇赋说:有翔云之素鸟,体自然之至絜,飘缟羽於清霄,拟妙姿於白雪,俯濯素於河汉,仰晞光於日月,双趾蹶而腾虚,六翮挥而风厉,於是傲世公子,俶傥踔跞,遗物独出,乐此天爵,飞蒲氏之修蟠,荣子余之纤缴,弋翔冥之鹍鸡,连王子之白鹤,裁轻翼以为扇,发清风於劲翮,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皓质曒鲜,玄的点锋,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故易称可以为仪,诗美肃肃之容,是以停之如栖鹄,挥之如惊鸿,飘缨蕤於轩幌,发晖曜於群龙,夫裂素制圆,剖竹为方,五明起於名都,九华兴於上京。

晋朝傅咸的羽扇赋说:吴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於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吴之后,翕然贵之,其辞曰:凤皇于飞,翙翙其羽,况灵体以遐翔,匪六翮其焉举,感扇扬之兴风,宜收之以清暑,彼安众之云妙,差剖篾於毫缕,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於齐鲁,此因资以为用,不假裁於规矩,虽靡饰於容好,亦差池而有序,上比列於南箕,下等美於箑甫。

又扇赋说:天道行而不息,四节代以相寻,背青春之令月,践朱夏於斯今,热融融以太甚,孰赫赫之可任,汗珠陨以外流,气郁结而内沉,庶凯风之自南,竞清啸而启衿,怨微飘之不兴,恨乔木之无阴,摇轻扇之冉弱,手才动而〈忄尽〉心,心取〈忄尽〉於卷握,尚何希乎北林,下济亿兆,上宁侯王,是曰安众,清暑作凉,蒙贵幸於斯时,无日夜而有忘,谓洪恩之可固,终靡弊於君旁,火星忽以西流,悲风起乎金商,秋日凄凄,白露为霜,体敛然以思暖,御轻裘於温房,猥弃我其若遗,去玉手而潜藏,君背故而向新,非余身之无良,哀徒劳而靡报,独怀怨於一方。

晋朝陆机的羽扇赋说:昔楚襄王会於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悦,宋玉趋而进曰:敢问诸侯何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於前,而五明安众,世繁於后,各有讬於方圆,盖受则於箑甫,舍兹器而不用,顾奚取於鸟羽,宋玉曰:夫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是故烹饪起於热石,玉辂基於椎轮,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未若兹羽之为丽,固体后而用鲜,於是镂巨兽之齿,裁奇木之幹,宪灵朴於造化,审贞则而妙观,诸侯曰:善,宋玉遂言曰:伊兹羽之骏敏,似南箕之启扉,垂皓曜之弈弈,含鲜风之微微,襄王仰而拊节,诸侯伏而引非,皆委扇於楚庭,执鸟羽而言归,属唐勒而为之乱曰:伊鲜禽之令羽,夫何翩翩与眇眇,反寒暑於一堂之末,回八风乎六翮之杪。

晋朝江逌的扇赋说:惟羽类之攸出,生东南之遐嵎,育庶族於云梦,散宗俦於具区,色非一采,或素或玄,肌平理畅,琼泽冰鲜,戢之则藏,奋之则举,舍之以寒,用之以暑,制舒疾於一掌,引长风乎焜衿,荡烦垢於体外,流妙气於中心。

梁朝昭明太子的扇赋说:匠人之巧制,女工之妙织,九折翠竹之枝,直截飞禽之翼,虽复草木燋枯,金沙销铄,火山炽,寒泉涸,能使凄兮似秋,隆暑斯却。

梁朝江淹的扇上采画赋说:临淄之稚女,宋郑之妙工,织素丽於日月,传画明於采虹,洛阳之伎极,江南之巧穷,故饰以赤野之玉,文以紫山之金,粉则南阳之铅泽,墨则上党之松心,玉琴兮珠徽,素女兮锦衣,促织兮始鸣,秋蛾兮初飞,识桂茎之就罢,知兰叶之行衰。

梁朝周兴的白鹤羽扇赋说:衔明珠以报德,访在阴而阳止,既来集於卫

轩,也在吴市上翩翩起舞,像骈瑶剪雪一样,充满了华丽和洁净,脊背像甲壳一样,点头像遮蔽一样,风吹动头发,环绕着凉意进入衣服,凄凉如同秋日的黄昏,寒冷如同飞雪。

【颂】晋朝刘臻的妻子五时画扇颂说:炎帝的后代飞驰在轨道上,引导着丹逵的光芒,蕤宾应和着律动,融精协和着曦光,五象排列有序,万物垂挂,兑降下素兽,震升起青螭,日月清澈光辉,仙童来仪,仰卧在翠岩上,俯映在兰池中,灵柯幽深,神卉参差,如同山的寿命,如同松的挺拔,永远赐予不老,随着时间推移。

【赞】宋朝谢惠连的白羽扇赞说:只有这白羽,体现了这种皎洁,凉爽如同清风,洁白如同白雪,挥动在衣袖间,以抵御炎热。

【铭】梁朝庾肩吾的团扇铭说:武王玄览,造扇于前,班生博学,白绮仍然传承,裁筠如同雾,裂素如同轻蝉,片月内掩,重规外圆,炎隆火正,石铄沙煎,清澈超过蘋末,晶莹如同寒泉,思深难以依靠,爱极则变迁,秋风飒飒而至,箧笥长捐,刻铭在华扇上,敢推荐在夏筵上。

梁简文帝的纱扇铭说。

发 曜 光

\│/

风─┼─空

/│\

霜 照 月

【启】齐朝王融谢竟陵王示扇启说:私下认为六翮风流,五明气重,像这样的圆绡,有兼玩实,轻盈超过雪羽,洁净如同霜文,子淑欣赏其如规,班姬俪之明月,岂止魏王九华,汉臣百绮,何况还动制圣衷,垂言炯戒,载摹听皃,式范枢机。

◇麈尾

《世说》说:康法畅造访庾公,拿着麈尾非常漂亮,庾公说:麈尾过于华丽,怎么能够存在,回答说:廉洁的人不取,贪婪的人不给,所以能够存在。

【诗】梁宣帝咏麈尾诗说:匣上生光影,豪际起风流,本来持谈妙理,宁是用摧牛。

【铭】晋朝王导的麈尾铭说:道无常贵,所適惟理,不要说质地卑贱,御于君子,拂去污秽清凉暑气,虚心以待。

宋朝张悦的玳瑁麈尾铭说:移珍西岳,费藻南濆,凝华淡景,摇采争云,夷心似镜,色象斯分。

陈朝徐陵的麈尾铭说:有妙物,穷尽巧制,圆上天形,平下地势,靡靡丝垂,绵绵缕细,入贡宜吴,出先陪楚,壁悬石拜,帐中王举,既落天花,亦通神语,用动舍默,出处随时,扬斯雅论,释此繁疑,拂静尘暑,引饰妙词,谁云质贱,左右宜之。

【启】梁朝湘东王谢东宫赐麈尾锦帔团扇等启说:杨雄口讷,本来贵在谈端,田蚡貌寝,终于丽饰,始兴之扇,方斯非拟,邺中之锦,匹此为轻,方原弘此仁风,既动承华之气,服兹怀袖,复比文若之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注解

幔:幔是一种用于遮挡、装饰的布制品,常用于古代建筑、军事、礼仪等场合。在军事中,幔可以用于遮挡风雨、掩盖火光;在礼仪中,幔的使用体现了对礼节的重视。

簟:簟是一种竹制的席子,常用于古代居室中作为坐卧之用。簟的制作精细,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礼仪中对席位的重视。

荐席:荐席是古代用于坐卧的席子,通常由蒲草等材料制成。荐席在古代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

绝席:古代礼仪之一,指在宴会上,主人与贵宾之间不设席,以示尊重。

黄香:东汉时期的孝子,以孝顺闻名。

张禹:东汉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傅尚书。

三独坐:指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三位官员在朝廷中享有特殊地位,可以单独坐席。

戴凭: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

许敬: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正直不阿闻名。

卢毓:东汉时期的学者,著有《冀州论》。

郑敬: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贫自守著称。

张纯:东汉时期的官员,曾任议郎。

老莱子:春秋时期的隐士,以孝顺闻名。

管宁: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谢朓:南朝齐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柳惲:南朝梁时期的诗人,以咏物诗著称。

李尤:李尤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案:古代的一种家具,类似于现代的桌子。

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刺杀秦王嬴政闻名。

张敖:西汉时期的赵王,以恭顺著称。

项王:指项羽,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魏公子:指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以贤能著称。

石奋:西汉时期的官员,以廉洁著称。

郑崇:西汉时期的官员,以直言进谏著称。

朱博:西汉时期的官员,以廉洁著称。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幽默家,以机智幽默著称。

韩夫人:指更始帝刘玄的夫人,以嗜酒闻名。

尹敏: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贫自守著称。

茅君:传说中的神仙,以神通广大著称。

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以智勇双全著称。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以忠诚著称。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以英明果断著称。

简文帝:南朝梁的皇帝,以文学才华著称。

南郭子綦:战国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荀偃: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孔光:西汉时期的学者,以德行纯淑著称。

郑玄:东汉时期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

孔融: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以文才著称。

融凭几安坐:融指孔融,凭几安坐是指他坐在几案旁,安然自若。几案是古代用来放置书籍或文房四宝的家具。

蟠木生附枝:蟠木指弯曲的树木,生附枝是指树木上生长的枝条。这里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状态。

龙文鼎:龙文鼎是古代的一种鼎,上面刻有龙纹,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三趾献光仪:三趾指鼎的三足,献光仪是指鼎的光彩和仪态。这里用来形容鼎的庄严和美丽。

素韦絜:素韦指白色的皮革,絜是指洁净。这里用来形容物品的纯洁和朴素。

白沙尚推移:白沙指白色的沙子,尚推移是指沙子在风中移动。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

曲躬奉微用:曲躬指弯腰,奉微用是指恭敬地使用微小的物品。这里用来形容隐士的谦逊和节俭。

邛竹杖:邛竹杖是用邛竹制作的拐杖,邛竹是一种产自四川的竹子,质地坚硬,适合制作拐杖。

身毒国:身毒国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位于大夏(今阿富汗)的东南方向。

鲁连子:鲁连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以其智慧和辩才闻名。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

韩子:韩子即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

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王粲: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风水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刘向:刘向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目录学家,著有《说苑》《新序》等。

冯衍:冯衍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苏彦:苏彦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殷允:殷允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傅咸:傅咸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刘柔妻王氏:刘柔妻王氏是东晋时期的女性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梁简文帝:梁简文帝是南朝梁的皇帝,以其文学才华闻名。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所著的哲学著作,主要阐述儒家思想。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涵盖道家、儒家等多个学派的思想。

语林:《语林》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名人轶事。

续晋阳秋:《续晋阳秋》是南朝宋檀道鸾所著的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

许询:许询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丘巨源:丘巨源是南朝齐的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

白羽扇:用白色羽毛制成的扇子,象征纯洁和高雅。

九华扇:一种古代名贵的扇子,以其制作精美、图案复杂著称,常作为皇家或贵族的赏赐品。

羽扇赋: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专门赞美羽扇的美感和实用价值,常包含对扇子材质、工艺、历史背景的描述。

班婕妤:汉代著名女诗人,以其才情和美貌闻名,其诗作多表达宫廷生活的哀怨和对爱情的渴望。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操之子,以诗文才华横溢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政治理想。

陆机:西晋文学家,以其辞赋和诗歌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轩:古代一种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常用于观赏风景。

吴市:指吴地的市场,吴地即今江苏一带,古代以繁华著称。

骈瑶剪雪:形容扇子的质地和颜色,像美玉和白雪一样纯净。

通脊似介:形容扇子的骨架像介壳一样坚硬。

点首如翳:形容扇子的装饰像云翳一样轻盈。

萦吹动发:形容扇子扇动时带动头发的飘逸。

环凉入衣:形容扇子带来的凉意渗透到衣服里。

凄兮若秋之暮:形容扇子带来的凉意像秋天的傍晚一样凄凉。

懔兮如雪之飞:形容扇子带来的凉意像飞舞的雪花一样寒冷。

炎后飞轨:指太阳的运行轨迹。

蕤宾应律:蕤宾是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音律,此处指音律和谐。

融精协曦:指太阳的光辉与天地间的精气相融合。

五象列位: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排列。

品物以垂:指万物因此而生长。

兑降素兽:兑为八卦之一,象征泽,素兽指白色的动物,象征纯洁。

震升青螭: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青螭指青龙,象征祥瑞。

日月澄晖:指日月的光辉清澈明亮。

仙童来仪:指仙童降临,象征吉祥。

仰憩翠岩:指在翠绿的山岩上休息。

俯映兰池:指俯瞰兰池,兰池象征高雅。

灵柯幽蔼:指树木的枝干幽深茂密。

神卉参差:指花草繁茂,形态各异。

如山之寿:指像山一样长寿。

如松之猗:指像松树一样挺拔。

永锡难老:指永远赐予不老的生命。

与时推移: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皎絜:洁白无瑕。

凉齐清风:指扇子带来的凉意与清风一样。

素同白雪:指扇子的颜色像白雪一样纯净。

挥之衿袖:指挥动扇子时带动衣袖。

以御炎热:指用扇子来抵御炎热。

武王玄览:指周武王深谋远虑。

班生赡博:指班固学识渊博。

白绮仍传:指白色的丝绸依然流传。

裁筠比雾:指用竹子制成的扇子像雾一样轻盈。

裂素轻蝉:指用素色丝绸制成的扇子像蝉翼一样轻薄。

片月内掩:指扇子像月亮一样内敛。

重规外圆:指扇子的外形规整圆润。

炎隆火正:指炎热的夏天。

石铄沙煎:指石头和沙子都被晒得滚烫。

清逾蘋末:指扇子带来的凉意超过蘋草的末端。

莹等寒泉:指扇子的光泽像寒泉一样清澈。

思深难恃:指深沉的思绪难以依靠。

爱极则迁:指爱到极致就会发生变化。

秋风飒至:指秋风突然到来。

箧笥长捐:指扇子被长久地收起来。

勒铭华扇:指在华丽的扇子上刻下铭文。

敢荐夏筵:指敢于在夏天的宴会上推荐使用。

六翮风流:指扇子的六根羽毛象征风流。

五明气重:指扇子的五种明亮颜色象征庄重。

圆绡:指圆形的丝绸扇子。

轻逾雪羽:指扇子比雪白的羽毛还要轻盈。

絜并霜文:指扇子的纹理像霜一样洁白。

子淑赏其如规:指子淑欣赏扇子的规整。

班姬俪之明月:指班姬与明月相媲美。

魏王九华:指魏王的九华扇。

汉臣百绮:指汉朝臣子的百种绮丽扇子。

动制圣衷:指扇子的制作符合圣人的心意。

垂言炯戒:指扇子上的铭文寓意深刻。

载摹听皃:指扇子上的图案栩栩如生。

式范枢机:指扇子的样式规范,象征枢机。

麈尾:古代一种用麈鹿尾毛制成的拂尘,象征高雅和智慧。

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指廉洁的人不会索取,贪婪的人不会给予。

匣上生光影:指麈尾在匣子上产生光影。

豪际起风流:指麈尾在豪杰之间引起风流。

本持谈妙理:指麈尾原本是用来谈论玄妙道理的。

宁是用摧牛:指麈尾不是用来驱赶牛的。

道无常贵:指道没有固定的价值。

所適惟理:指只有符合道理才是合适的。

勿谓质卑:指不要认为麈尾的质地低劣。

御于君子:指麈尾适合君子使用。

拂秽清暑:指麈尾可以拂去污秽,带来清凉。

虚心以俟:指保持虚心等待。

移珍西岳:指将珍贵的麈尾从西岳移来。

费藻南濆:指在南方的水边花费心思装饰。

凝华淡景:指麈尾的光华凝结成淡雅的景色。

摇采争云:指麈尾的色彩摇曳,与云彩争艳。

夷心似镜:指麈尾使人心平气和,像镜子一样清澈。

色象斯分:指麈尾的色彩和形象分明。

爰有妙物:指有这样一件奇妙的东西。

穷兹巧制:指这种精巧的制作。

员上天形:指麈尾的形状像天上的圆月。

平下地势:指麈尾的底部平坦,像地面一样。

靡靡丝垂:指麈尾的丝线柔软下垂。

绵绵缕细:指麈尾的丝线细密连绵。

入贡宜吴:指麈尾适合进贡给吴地。

出先陪楚:指麈尾适合陪伴楚地。

壁悬石拜:指麈尾挂在墙上,像石头一样庄重。

帐中王举:指麈尾在帐中被王举起。

既落天花:指麈尾像天花一样落下。

亦通神语:指麈尾也能传达神的话语。

用动舍默:指麈尾在使用时动,不用时静。

出处随时:指麈尾的使用和存放都随时机而定。

扬斯雅论:指麈尾可以宣扬高雅的言论。

释此繁疑:指麈尾可以解释复杂的疑问。

拂静尘暑:指麈尾可以拂去尘埃,带来清凉。

引饰妙词:指麈尾可以引出美妙的言辞。

谁云质贱:指谁说麈尾的质地低贱。

左右宜之:指麈尾适合左右使用。

杨雄口讷:指杨雄口才不好。

本贵谈端:指原本重视谈吐。

田蚡貌寝:指田蚡相貌丑陋。

终於丽饰:指最终以华丽的装饰取胜。

始兴之扇:指始兴产的扇子。

方斯非拟:指这种扇子无法比拟。

邺中之锦:指邺城产的锦缎。

匹此为轻:指与这种扇子相比,锦缎显得轻浮。

方原弘此仁风:指希望弘扬这种仁风。

既动承华之气:指已经激发了承华的气象。

服兹怀袖:指将这种扇子放在怀中。

复比文若之香:指再次与文若的香气相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评注

《六韬》中提到将领在冬季不穿裘衣,夏季不执扇,雨天不张幔盖,体现了古代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这种礼节的实践不仅是对士兵的关怀,更是对军队纪律和士气的维护。将领通过自身的行为,传达了对士兵的尊重和爱护,从而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东观汉记》中记载岑彭与吴汉围隗嚣时,用缣幔盛土筑堤灌城,展示了幔在军事中的实用价值。这种创新的战术不仅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也反映了幔作为一种多功能工具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蜀志》中张松劝刘璋绝曹公,刘璋率军前往会面时,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展现了幔在礼仪场合中的装饰作用。这种华丽的场面不仅彰显了刘璋的威仪,也反映了古代礼仪中对视觉效果的重视。

《秦记》中符永固以太常韦逞母宋传其父业,书生隔绛纱幔受书,体现了幔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象征意义。绛纱幔的使用不仅营造了一种庄重的学习氛围,也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世说》中庾太尉亮的大儿在温太真隐幔视之时的表现,展现了古代贵族子弟的雅量和礼仪修养。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高度重视。

《礼记》中提到席位的安排和礼仪,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尊卑有序的重视。席位的布置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的象征。

《毛诗》中‘下莞上簟,乃安斯寝’描绘了古代居室中簟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簟的精细制作和舒适使用,体现了古代工艺的高超水平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孙卿子》中‘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表达了簟带来的舒适感受,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淮南子》中‘席之上,先萑簟,樽之上,先玄酒’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席位的重视。席位的安排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的象征。

《汉献帝传》中王允与王立为帝诵孝经,用丈二竹簟画九宫,展示了簟在宗教仪式中的特殊用途。这种仪式不仅体现了对孝道的尊崇,也反映了簟在宗教活动中的象征意义。

《晋公卿礼秩》中太宰何曾逊位,赐簟褥一具,体现了簟在礼仪中的象征意义。这种赏赐不仅是对个人的褒奖,更是对礼仪制度的维护和传承。

《东宫旧事》中太子纳妃,有乌韬赤花双文簟,展示了簟在婚礼中的装饰作用。这种精美的簟不仅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氛围,也反映了古代工艺的高超水平。

《释名》中‘荐,所以自荐藉也,席,释也,可卷可舒也’解释了荐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荐席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礼仪中对席位的重视。

《六韬》中‘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描绘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反映了社会等级的分化。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贵族阶层的特权,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毛诗》中‘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不屈,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个人品格的高尚,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礼记》中‘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长者的尊重。席位的安排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的象征。

《大戴礼》中‘武王践阼,席前左端之铭曰:安乐必敬’展示了席位的象征意义。这种铭文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左传》中‘大路越席,昭其俭也’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节俭的重视。席位的简朴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节俭美德的弘扬。

《论语》中‘席不正不坐’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细节的重视。席位的端正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

《家语》中‘明王之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展示了席位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和平的追求。

《楚辞》中‘瑶席兮玉镇’描绘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反映了社会等级的分化。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贵族阶层的特权,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吕氏春秋》中‘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土,恐伤民’体现了古代君主对民生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体现了君主的仁德,也反映了社会对民生的重视。

《晏子》中‘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灭葭而坐’展示了席位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节俭美德的弘扬。

《庄子》中‘申徒嘉,兀者也,与郑子产,同师合堂,同席而坐’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平等的追求。席位的共享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平等理念的体现。

《韩子》中‘赵简子谓左右曰:车席泰美,夫冠虽恶,必戴之,履虽善,必履之’展示了席位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节俭美德的弘扬。

《史记》中‘陈平以弊席为门’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节俭精神。这种节俭不仅体现了个人品格的高尚,也反映了社会对节俭美德的重视。

《汉武故事》中‘帝斋於寻真台,设紫罗荐’展示了席位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宗教仪式的尊崇。

《东观汉记》中‘更始至长安,止前殿,郎吏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尊卑有序的重视。席位的安排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对社会等级和人际关系的象征。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人物事迹,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礼仪、道德、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文中提到的“绝席”和“三独坐”等礼仪,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尊卑秩序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制观念。通过这些礼仪,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如何通过仪式化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

其次,文中提到的黄香、张禹、戴凭、许敬等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忠臣和学者。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对孝道、忠诚和学问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的高度重视。这些人物的事迹成为了后世道德教育的典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隐士和神仙的故事,如老莱子、管宁、茅君等。这些人物以其清高自守、超凡脱俗的形象,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隐逸观念。

在政治方面,文中提到的朱博、郑崇、周瑜、鲁肃等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和名将。他们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政治中的忠诚与智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臣和能臣的高度推崇。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成为了后世政治家的榜样,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

最后,文中还涉及了一些文学和艺术的内容,如谢朓、柳惲的诗歌,以及简文帝的书案铭。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重视。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和铭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人物事迹,全面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礼仪、道德、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诗句,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杖、扇等物品的深刻理解和文化内涵。杖在古代不仅是辅助行走的工具,更是身份、地位和品德的象征。文中提到的邛竹杖、灵寿杖等,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和对物品的精心雕琢。杖的材质、形状和装饰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如邛竹杖的坚韧、灵寿杖的长寿寓意等。

扇在古代不仅是纳凉的工具,更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文中提到的竹扇、七宝团扇等,都体现了古人对扇子的艺术追求。扇子的材质、图案和制作工艺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如七宝团扇的华丽装饰,象征着富贵和尊贵;竹扇的朴素自然,则体现了隐士的高洁和淡泊。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歌和赋文,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杖、扇等物品的赞美和思考。这些诗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如王粲的《灵寿杖颂》、郭璞的《桃杖赞》等,都通过对杖的赞美,表达了对长寿、健康和品德的追求。

此外,文中还通过典故和寓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鲁连子拒绝平原君的封赏,体现了士人的高洁和独立;孔子用杖询问弟子的家人健康,则体现了儒家对家庭伦理的重视。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增强了其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杖、扇等物品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物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段文本汇集了多位古代文学家对扇子的赞美和描述,展现了扇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扇子不仅是实用的避暑工具,更是艺术和文化的载体。从班婕妤的《扇诗》到曹植的《九华扇赋》,再到陆机的《羽扇赋》,每一篇作品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扇子的美丽形态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班婕妤的《扇诗》通过对比扇子的美丽与秋天的凄凉,表达了对爱情易逝的哀怨。诗中“新裂齐纨素,鲜絜如霜雪”描绘了扇子的精致和纯洁,而“常恐秋节至,凉梠夺炎热”则隐喻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不可挽回。

曹植的《九华扇赋》则通过对九华扇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赋中“体虚畅以立幹,播翠叶以成秋”不仅描绘了扇子的自然美,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陆机的《羽扇赋》则通过对羽扇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赋中“飘缟羽於清霄,拟妙姿於白雪”不仅描绘了羽扇的轻盈和美丽,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扇子的独特情感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扇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和深远影响。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扇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

这段古文通过对扇子和麈尾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扇子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物品,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象征身份和品味的艺术品。文中对扇子的质地、颜色、形状、装饰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骈瑶剪雪”、“通脊似介”、“点首如翳”等,展现了扇子的精致和美丽。同时,扇子带来的凉意也被赋予了情感色彩,如“凄兮若秋之暮”、“懔兮如雪之飞”,表达了文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麈尾作为古代文人谈论玄妙道理时的道具,象征智慧和风度。文中对麈尾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其精美的制作和优雅的外观,如“匣上生光影”、“豪际起风流”,还强调了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如“道无常贵”、“所適惟理”。麈尾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装饰品,更是他们表达思想和交流智慧的媒介。通过对麈尾的赞美,文中传达了对高尚品德和智慧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对扇子和麈尾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骈瑶剪雪”、“凄兮若秋之暮”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还通过对扇子和麈尾的赞美,传达了对高尚品德和智慧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越。这段古文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九-服饰部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9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