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山部下、水部上-原文
噭々夜猿啼,沉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心契九秋幹,目玩三春荑,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又石门岩上宿诗曰: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书】梁吴筠[按当作均,后同。]与顾章书曰:仆去月谢病,还賝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於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太平山
孔皋[延祐四明志七作晔。又《太平御览》四十七引孔书皆作晔,后同。]会稽记曰:馀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山形似繖,四角各生一种木,木不杂糅,三阳之辰,华卉代发。
孔灵符会稽记曰:馀姚江源出太平山,东至浃江口入海。
【诗】齐孔稚珪游太平山诗曰:石险天濬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铭】晋孙绰太平山铭曰:隗瓘太平,峻逾华霍,秀岭樊缊,奇峰挺崿,上干翠霞,下笼丹壑,有士冥游,默往奇讬,肃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覯止,涣焉融滞,悬栋翠微,飞宇云际,重峦蹇产,回溪萦带,被以青松,洒以素濑,流风伫芳,翔云停蔼。
◇岷山
《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河图》曰:岷山之地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赞】晋郭璞岷山赞曰:岷山之精,上络东井,始出一勺,终致淼溟,作纪南夏,天清地静。
◇会稽诸山
《吴越春秋》曰:范蠡作城讫,怪山自至,怪山者,琅耶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百姓怪之,故曰怪山。
《孔子家语》曰:禹会诸侯於涂山,防风氏后至,禹戮之,其骨专车。
《越绝书》曰:鸡山豕山者,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死士。
孔皋会稽记,永兴县东北九十里,有余山,传曰:是涂山,案越书,禹娶於涂山,涂山去山阴五十里,捡其里数,似其处也。
又县东南十八里,有射的山,远望的的如射侯,谓之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壁方二丈,谓之射堂。传云,羽客之所游憩,土人常以此占穀食贵贱,射的明则米贱,闇则贵。喭曰:射的白,貐一百,射的玄,貐一千。
又曰:县东北六十里,有土城山,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瀚[《太平御览》四十七作澣,沙石。]
又曰:东有秦望山,昔秦始皇登此,使李斯勒石,其碑见在。
孔灵符会稽山记曰: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石匮,壁立干云,有悬度之险,升者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厥功未就,乃跻於此山,发石匮,得金简玉字,以知山河体势,於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
又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白鹤,常为仙人取箭,曾刮壤寻索,遂成此山也。
【诗】晋王彪之登会稽刻石山诗曰:隆山珪瓘,崇峦嶕峣,傍觌沧洲,仰拂玄霄,文命远会,风淳道辽,秦皇遐巡,迈兹英豪,宅灵基阿,铭迹峻峤,青阳曜景,时和气淳,脩岭增鲜,长松挺新,飞鸿振羽,腾龙跃鳞。
【赞】晋郭璞会稽山赞曰:禹徂会稽,爰朝群臣,不虔是讨,乃戮长人,玉匮表夏,玄石勒秦。
◇交广诸山
顾微《广州记》曰:南海增城县,有白水山,有瀑布,悬注百许丈。
又曰:南海始昌县,有一石,望之似牛向江,名曰牛鼻山,县西有夫卢山,高入云霄,世传云,上有湖水,至甲戌日,辄闻山上有鼓角笳箫鸣响。
又曰:南海四会县,有金岗山,行人往往见金人见形岗侧。
又曰:东莞宝安县,有参里山,传云,曾参纯孝,其所居山林,后以为名。
又曰:郁林郡北,有大山,其高隐天,上有池,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岁旱,百姓杀牛祈雨,以牛血和泥,厚泥石牛背,祠毕,天雨洪注,洗石牛背泥尽而后晴。
刘欣期交州记曰:浮石山,海中而峙,高数十丈,浮在水上。
又曰:有一山,神功刻镂,若射堋,去石堂口百步,夜常闻射声。
裴氏《广州记》曰:苍梧彰平县,有石膏山,望之皎若霜雪。
【赋】宋谢灵运岭表赋曰:若乃长山钦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岗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总载水
《易说卦》曰:坎为水,润万物者,莫润於水。
《尚书》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穀梁传》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左传》:汙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左传》曰:共工氏以水纪官,故为水师而水名。
说文,浦,水滨也。
《礼记》曰:水曰清涤。
又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毛诗》曰:杨之水,不流束薪。
《穆天子传》曰:天子饮于溽水之上。
《尚书大传》曰: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水无以通道任重也。
《韩诗外传》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
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此智者所以乐於水也。
又曰:夏不数浴,非爱水也,冬不数炀,非爱火也。
《论语》曰:智者乐水。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文子》曰: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青青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事具离骚,云沧浪之水。]又曰: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
《晏子》曰:景公问廉政何如,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其浊无不涂,其清无不洒。
《墨子》曰:古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凶。
《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清水有黄金,[淮南子亦云,事具珠玉部。]
《孟子》曰: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又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於善恶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庄子》曰:水静则明,浊则混,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
又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涘涯之间,不辨牛马,於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在己。
又曰:夫水,积也不厚,则负其大舟也无力。
《淮南子》曰:往古之时,九州裂,水浩漾而不息,於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事具帝王部。]
又曰:土地各以类生人,是故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
《山海经》曰:剡山有兽焉,名曰合窳,见则天下大水,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水也。
《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
《博物志》曰:有八流水出名山,渭出鸟鼠,漾出嶓冢,洛出熊耳,颍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淄出月台,沂出太山。
永嘉郡记曰:有柘林水,[出建安吴兴县。]有梧桐水,[有两源,一出松阳。]有桃支水,[出东阳长山县。]
《湘中记》曰: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如朝霞。
《抱朴子》曰:左慈以气禁水,水为逆流一二丈,禁水著中庭露之,大寒不冰。
《华阳国志》曰:朱仓,少受学於蜀郡,豆屑饮水以讽诵,同业等怜其贫,给米肉,终不受。
《搜神记》曰:汉末,零陵太守有女,悦门下书佐,使婢取盥手水饮之而有娠,既而生子,至能行,太守抱儿,使求其父,儿直上书佐膝,书佐推之,儿仆地为水。
车颍秦书曰:王猛攻邺,慕容评距猛,而恒卖水与军人,众思为乱,猛因得破之。
《续述征记》曰: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於室内,潜以绩笼覆之,由是无负汲之劳,及家人疑之,时其出而搜其室,试发此笼,而泉遂濆涌,流漂居宇,故名曰笼水。
【诗】陈祖孙登咏水诗曰:龙川紫阙映,珠浦碧沙沉,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风潭如拂镜,山溜似调琴,请君看皎洁,知有淡然心。
【赋】魏文帝济川赋曰:临济川之层淮,览洪波之容裔,濞腾杨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於是龟龙神嬉,鸿鸾群翔,鳞介霍驿,载止载行,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号长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煇,明珠灼灼而流光,於是游览既厌,日亦西倾,朱旗电曜,击鼓雷鸣,长驱风厉,悠尔北征,思魏都以偃息,讬华屋而遨游,酌玄清于金罍,腾羽觞以献酬。
又临涡赋曰:建安[《初学记》九。又二十二,《太平御览》三百五十九下有十字,此脱。]八年,经东国,遵涡水,相佯乎树下,驻马书鞭,作临涡之赋曰: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蓱藻生兮散茎柯,春木繁兮发丹华。
晋应贞临丹赋曰: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览丹源之冽泉,眷悬流之清波,漱玄濑而漾沚,顺黄崖而荡博,激重岩之绝根,拂崇丘之飞崿,然后阴渠洞出,阳澮旁开,倏熠高鹜,皓暚长怀,盘溢郁没,云转飚回,屏侧为之飞陨,壁岸为之陂隤,列以青林,荫以绿枝,柽松蓊茸於其侧,杨柳婀娜乎其下,则[○则上有脱文。]高溜承崖,悬泉属岭,别流分注,冰莹玉静,清波引镜,形无遁影。
晋左九嫔涪沤赋曰:览庶类之肇化,何涪沤之独灵,禀阴精以运景,因落雨而结形,不系根於独立,故假物以资生,体珠光之皎皎,若凝霜之初成,色鲜熠以荧荧,似融露之将渟,亡不长消,存不久寄,其成不欲难,其败亦以易也。
【赞】晋顾凯之水赞曰:湛湛若凝,开神以质,乘风檀澜,妙齐得一。
晋庾肃之水赞曰:湛湛涵渌,清澜澄濬,妙质柔明,云深夜润。
晋殷仲堪水赞曰:大象无形,气以分粗,淡淡冲津,质有虽虚,清澜可濑,明激弗渝,孰能怀之,汎然靡拘。
晋孔甯子水赞曰:澄鉴无虚,积之成川,湍飞莹谷,激石泠然。
晋郭璞释水赞曰:川渎绮错,涣澜流带,潜润旁通,经营华外,殊出同归,混之东会。
又弱水赞曰:弱出昆山,鸿毛是沉,北沦流沙,南暎火林,惟水之奇,莫测其深。
◇海水
《尚书》曰:江汉朝宗于海。
《山海经》曰:无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曰:即少海水。]
又曰:发鸠之山,有鸟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女,往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是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
海。
又曰:大荒中有山,名曰天台,海水之入焉。
《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淮南子》曰:海不让水,积以成其大。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陈茂,尝为交阯别驾,刺史周敞,涉海遇风,舡欲覆没,茂拔剑呵骂水神,风即止息。
《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楂来过,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多齎粮,乘楂去,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为何处,答曰:问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乎。
王隐《晋书》曰:慕容晃上言曰:臣躬征平郭,远假陛下之威,将士竭命,精诚感灵,海为结冰,凌行海中三百馀里,臣自立国,及问诸故老,初无海水冰冻之岁。
《神仙传》曰:麻姑谓王方平曰:自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乃浅於往者略半也,岂复为陵乎。
《论语》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从我者其由也与。
《庄子》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厚,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常试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又曰:穷发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名曰鲲,化而为鸟,名曰鹏,[事具鸟部。]
又曰:东海之鳖,谓埳井之蛙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涯不减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又曰: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
《韩诗外传》曰:成王时,有越裳氏,重三译而朝,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雨,海之不波溢也,三年於兹矣,意者中国有圣人乎,盍往朝之。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万里,太帝之宫,太真东王君所治处。
《玄中记》曰: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恶燋焉,水灌而不已,恶燋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水而即消。
《博物志》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
周景式《孝子传》曰:管宁避地辽东,经海遇风,船人危惧,皆叩头悔过,宁思愆,念向曾如厕不冠,即便稽首,风亦寻静。
西域传曰:蒲昌海一名盐泽。
【诗】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凌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齐谢朓望海诗曰:沧波不可望,望极与天平,往往孤山映,处处春云生,差池远雁没,飒沓群凫惊。
梁刘孝标登郁洲山望海诗曰:沧潦联霄岫,曾岭郁巑崱,下盘盐海底,上转灵乌翼,滇氵眄非可辩,鸿溶信难测,轻尘久弭飞,惊浪终不息,云锦曜石屿,罗绫文水色。
北齐祖孝徵望海诗曰: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无待送将归,自然伤客子。
【赋】后汉班叔皮览海赋曰:余有事於淮浦,览沧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从容而遂行,驰鸿濑以缥鹜,翼飞风而回翔,顾百川之分流,焕烂漫以成章,风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汤汤,指日月以为表,索方瀛与壶梁,曜金璆以为阙,次玉石而为堂,蓂芝列於阶路,涌醴渐於中唐,朱紫彩烂,明珠夜光,松乔坐於东序,王母处於西箱,命韩众与歧伯,讲神篇而校灵章,原结旅而自讬,因离世而高游,骋飞龙之骖驾,历八极而回周,遂竦节而响应,忽轻举以神浮,遵霓雾之掩荡,登云涂以凌厉,乘虚风而体景,超太清以增逝,麾天阍以启路,辟阊阖而望余,通王谒於紫宫,拜太一而受符。
魏王粲游海赋曰:乘菌桂之方舟,浮大江而遥逝,翼惊风而长驱,集会稽而一睨,登阴隅以东望,览沧海之体势,吐星出日,天与水际,其深不测,其广无臬,章亥所不极,卢敖所不届,怀珍藏宝,神隐怪匿,或无气而能行,或含血而不食,或有叶而无根,或能飞而无翼,鸟则爰居孔鹄,翡翠鹔鹴,缤纷往来,沉浮翱翔,鱼则横尾曲头,方目偃嵒,大者若山陵,小者重钧石,乃有贲蛟大贝,明月夜光,蠵{辟龟}玳瑁,金质黑章,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高或万寻,近或千里,桂林藂乎其上,珊瑚周乎其趾,群犀代角,巨象解齿,黄金碧玉,名不可纪。
魏文帝沧海赋曰: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讬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於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杨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分葩而扬荣。
晋木玄虚海赋曰:昔在帝妫臣唐之世,洪涛澜汗,万里无际,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於廓灵海,长为委输,[去声。]其为怪,则乃浟湙[音亦。]潋滟,浮天[原讹大,据文选十二改。]无岸,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吸百川,洗涤淮汉,若乃霾翳潜消,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罗不动,犹尚呀呷,馀波独
涌,若乃边荒速告,王命急宣,飞迅鼓楫,泛海凌山,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梢,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一越三千,不终朝而济所届,若乃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天吴乍见而仿佛,冈象暂晓而闪尸,尔其大量也,则南澰朱崖,北洗天墟,东演析木,西薄青徐,经纶瀴溟,万万有馀,吐云霓,含龙鱼,隐鲲鳞,潜云居,其垠则有天琛水怪,鲛人之室,瑕石诡晖,鳞甲异质,繁采扬华,万色隐鲜,阳冰不治,[○《文选》十二作冶。]阴火潜燃,其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茹鳞甲,吞龙舟,若其毛翼产鷇,剖卵成禽,凫雏离衤从,鹤子淋渗,群飞侣浴,戏广浮深,且其为器也,苞乾之奥,括坤之区,唯神是宅,亦祇是庐,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茫茫积流,含形内虚,旷哉坎德,卑以自居。
晋潘岳沧海赋曰:徒观其状也,则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测之莫量其深,望之不见其广,无远不集,靡幽不通,群谿俱息,万流来同,含三河而纳四渎,朝五湖而夕九江,阴霖则兴云降雨,阳霁则吐霞曜日,煮水而盐成,剖蚌而珠出,其中有蓬莱名岳,青丘奇山,阜陵别岛,嵔环其间,其山则〈山累〉崔嵬崒,嵯峨隆屈,披沧流以特起,擢崇基而秀出,其鱼则有吞舟鲸鲵,乌贼龙须,蜂目銶口,狸班雉躯,怪体异名,不可胜图,其虫兽则素蛟丹虬,元龟灵鼍,脩鼋巨鳖,紫贝螣蛇,玄螭蚴虬,赤龙焚蕴,迁体改角,推旧纳新,举扶摇以抗翼,泛阳侯以濯鳞,其禽鸟则鶠鸿鹔鹴,驾[当作鴐。]鹅鵁鶄,朱背炜烨,缥翠葱青,详察浪波之来往,遍听奔激之音响,力势之所回薄,润泽之所弥广,普天之极大,横率土而莫两。
晋庾阐海赋曰:昔禹启龙门,群山既凿,高明澄气而清浮,厚载势广而盘礴。灌注百川,控清引浊,始乎滥觞,委输大壑,若夫长风鼓怒,涌浪碎潏,飏波於万里之间,漂沫於扶桑之外,於是百川辐凑,四渎横通,回〈风日〉泱漭,耸散穹隆,映晓云而色暗,照落景而俱红,惊浪峣瓘,眇漫瀄汩,灙漭潺湲,浮天沃日,鲸鲵蕴而乍见,伏螭涌而竞游,灵鼍朱鳖,出没争浮,螣龙掣水,巨鳞吞舟。
晋孙绰望海赋曰:五湖同浸,九江丛溉,抱河含济,吞淮纳泗,南控沅湘,西引泾渭,洲渚迢递以疏属,岛屿绵邈以牢罗,殖嵬崔之碣石,构穹隆之〈牜羊〉柯,玄奥之府,重刃之房,鳞汇万殊,甲产无方,包随珠,衔夜光,玳瑁熠烁以泳游。蟕蠵焕烂以映涨,灵贝含素而表紫,蠳螺络舟而带缃,青甲芬飚以微扇,玄木杳眇以舒芳,其卉木则绿苔石发,蔓以流绵,紫茎菎综,解以被渚,华组依波而锦披,翠纶扇风而绣举,长鲸岳立以截浪,虭〈鱼昔〉扬鬐以排流,巨鼇赑屃以冠山,乌鳠呼吸以吞舟,鹏为羽桀,鲲称介豪,翼遮半天,背负重霄,举翰则宇宙生风,抗鳞则四渎起涛,考万川以周览,亮天池之综纬,弥纶八荒,亘带九地,昏明注之而不溢,尾闾泄之而不匮。
齐张融海赋曰:尔其海之状也,则穷区没渚,万里藏岸,控会河济,朝总江汉,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如覆,展转从横,扬珠起玉,峰势崇高,岫形参错,或如前而未进,乍非迁而已却,却瞻无后,向望何前,长寻高眺,唯水与天,若乃山横蹙浪,风倒摧波,磊若惊山碣岭以竦石,郁若飞烟奔云以振柯,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尔其奇名出录,诡物无书,高岸乳鸟,横閞产鱼,蟕蠵玳瑁,绮贝绣螺,玄珠互采,[原讹牙米,据冯校本及明本改。]绿紫相华。
◇河水
《山海经》曰:昆仑山,河水出焉。
又曰:阳纡之山,河出其中,陵门之山,河出其中。
《毛诗》曰: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新台有泚,河水沴沴。
又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左传》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又曰:楚昭王有疾,卜河为祟,大夫请祭,王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河非所获罪,遂弗祭。
《穀梁传》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尊,伯尊过,遇辇者问焉,辇者曰:君亲素缟师,群臣哭之,既而祠焉,伯尊至,君问之,伯尊如其言,而河流矣,[左传云伯宗。]
《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吕氏春秋》曰: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名曰洪水,禹乃决流疏河,为彭澧之漳,[吕氏春秋爱类篇作障。]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也。
《史记》曰:元光中,河决於瓠子,於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临决河,沉白马玉璧於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而取淇园之竹以为揵,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瓠子之歌。
又曰:秦灭六国,自以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
《韩诗外传》曰: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於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圣仁之人,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不救溺人,可乎,申徒曰:昔桀杀龙逢,纣杀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非无圣智,不用故也,遂负石而沉於河。
《淮南子》:河以逶蛇故能远。
又曰: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绝者,有昆仑之输也。
《物理论》曰:河色黄赤,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
祠万国陪,周旗黄鸟集,汉幄紫云回,日暮钩陈转,清歌上帝台。
牛凤及和受图温洛诗曰:八神承玉辇,六羽惊瑶溪,戒道伊川北,通旌涧水西,御图开洛匮,刻石与天齐,瑞日波中上,仙禽雾里低,微臣矫弱翮,抃舞接鸾鹥。
【赋】魏曹子建《洛神赋》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凌景山,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彼何人斯,若斯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虙妃,君王所见,无乃是乎,余告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於是忽焉纵体,以游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於神浒,采湍濑之玄芝,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於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山部下、水部上-译文
夜晚猿猴啼叫,深沉幽暗的夜晚,坚守道义不会迷失,心灵与秋天的树干相契合,眼睛欣赏春天的嫩芽,可惜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攀登青云之路。
又有一首在石门岩上过夜的诗说:早晨采摘园中的兰花,害怕它们在霜下凋谢,晚上回到云间过夜,玩弄这石头上的月光。鸟鸣知道夜晚栖息,树叶落下知道风起,不同的声音同样动听,不同的回响都清脆悦耳,美人终究没有来,阳阿只能晒干头发。
【书】梁吴筠(按:应为均,后同)给顾章的信说: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薜萝,梅溪的西边,有一座石门山,森严的峭壁争抢霞光,孤峰挡住太阳,幽深的山谷含着云彩,深邃的溪流蓄积翠绿,蝉鸣鹤唳,水声猿啼,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连绵成韵,我素来重视幽居,于是在山上修建了房屋,幸运的是这里菊花丰富,竹子果实也多,山谷中的资源,已经足够,仁者和智者的乐趣,岂是空谈。
◇太平山
孔皋(延祐四明志七作晔。又《太平御览》四十七引孔书皆作晔,后同)的会稽记说:馀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山形像伞,四角各生一种树,树木不混杂,三阳之时,花草交替开放。
孔灵符的会稽记说:馀姚江的源头在太平山,向东流到浃江口入海。
【诗】齐孔稚珪的游太平山诗说:险峻的石头分割了天空,树林交错遮蔽了阳光,阴涧中春天的花朵凋落,寒冷的岩石上夏天的雪还留着。
【铭】晋孙绰的太平山铭说:太平山高耸,超过华山和霍山,秀美的山岭环绕,奇特的山峰挺立,上接翠霞,下罩丹壑,有士人冥游,默默寄托,肃穆的身影映在枯林中,心灵映照在幽暗的沙漠,一旦相遇,心中的滞碍便消散,悬空的栋梁在翠微中,飞檐在云际,重峦叠嶂,回溪环绕,青松覆盖,素濑洒落,流风停留芳香,翔云停驻蔼蔼。
◇岷山
《尚书·禹贡》:岷山是长江的源头,向东分流为沱江。
《河图》说:岷山之地是井络,帝王在此会昌,神灵在此建福,上面是天井。
【赞】晋郭璞的岷山赞说:岷山的精华,上接东井,开始只是一勺水,最终汇成浩瀚的海洋,作为南夏的纪年,天清地静。
◇会稽诸山
《吴越春秋》说:范蠡建城完成后,怪山自己来了,怪山是琅耶东武海中的山,一夜之间自己来了,百姓觉得奇怪,所以叫怪山。
《孔子家语》说:禹在涂山会合诸侯,防风氏迟到,禹杀了他,他的骨头装满了一车。
《越绝书》说:鸡山和豕山,勾践用来养鸡和猪,准备攻打吴国时,用来喂养敢死队。
孔皋的会稽记说,永兴县东北九十里,有余山,传说这是涂山,根据越书,禹娶妻于涂山,涂山离山阴五十里,核对里数,似乎就是这里。
又县东南十八里,有射的山,远望像射箭的靶子,所以叫射的。射的的西边,有石室,墙壁方二丈,叫射堂。传说,这是羽客游憩的地方,当地人常用来占卜粮食的贵贱,射的明亮则米价便宜,昏暗则贵。谚语说:射的白,貐一百,射的玄,貐一千。
又说:县东北六十里,有土城山,勾践寻找美女献给吴王,找到诸暨罗山卖柴女西施和郑旦,先在土城山教习,山边有石头,传说是西施洗沙石的地方。
又说:东边有秦望山,从前秦始皇登此山,让李斯刻石,碑文还在。
孔灵符的会稽山记说: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山上有石头,俗称石匮,壁立千云,有悬度的险峻,攀登者要搭梯子,然后才能到达,从前禹治洪水,功业未成,于是登上此山,打开石匮,得到金简玉字,知道了山河的体势,于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
又说:射的山西南的水中,有白鹤,常为仙人取箭,曾经刮地寻找,于是形成了这座山。
【诗】晋王彪之的登会稽刻石山诗说:隆山如玉,崇峦高耸,旁边是沧洲,上面是玄霄,文命远会,风淳道辽,秦皇远巡,迈兹英豪,宅灵基阿,铭迹峻峤,青阳曜景,时和气淳,修岭增鲜,长松挺新,飞鸿振羽,腾龙跃鳞。
【赞】晋郭璞的会稽山赞说:禹到会稽,朝见群臣,不虔诚的讨伐,于是杀了长人,玉匮表夏,玄石勒秦。
◇交广诸山
顾微的《广州记》说:南海增城县,有白水山,有瀑布,悬注百许丈。
又说:南海始昌县,有一块石头,看起来像牛面向江,名叫牛鼻山,县西有夫卢山,高入云霄,世传云,上有湖水,到甲戌日,就能听到山上有鼓角笳箫的声音。
又说:南海四会县,有金岗山,行人常常看到金人出现在岗侧。
又说:东莞宝安县,有参里山,传说,曾参纯孝,他所住的山林,后来以此命名。
又说:郁林郡北,有大山,高耸入天,上有池,池下有石牛,百姓常祭祀,旱年,百姓杀牛祈雨,用牛血和泥,厚厚地涂在石牛背上,祭祀完毕,天降大雨,洗去石牛背上的泥,然后天晴。
刘欣期的交州记说:浮石山,海中矗立,高数十丈,浮在水上。
又说:有一座山,神功刻镂,像射箭的靶子,离石堂口百步,夜晚常听到射箭的声音。
裴氏的《广州记》说:苍梧彰平县,有石膏山,看起来像霜雪一样洁白。
【赋】宋谢灵运的岭表赋说:像那长山横跨,内外隔绝,下面没有伏流,上面没有痕迹,麕兔望岗而回,鸿雁看峰而返,既登麓而踏坂,于是在山畔升降,回头看后路的倾巘,眺望前磴的绝岸,看朝云抱岫,听夕流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不是山也不是阜,像楼又像阙,斑采像绣,明白如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总载水
《易说卦》说:坎为水,滋润万物的,没有比水更滋润的。
《尚书》说:汤汤洪水泛滥,浩浩荡荡包围山陵,浩浩滔天。
《穀梁传》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左传》:污浊的水,可以献给鬼神,可以献给王公。
《左传》说:共工氏以水纪官,所以为水师而水名。
说文,浦,水滨也。
《礼记》说:水叫清涤。
又说:现在的水一勺之多,等到它不可测时,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毛诗》说:杨之水,不流束薪。
《穆天子传》说:天子在溽水之上饮酒。
《尚书大传》说:没有水就无法衡量万里的平坦,没有水就无法通道任重。
《韩诗外传》说:水沿着理而行,不遗漏小处,像有智慧的人,重而下,像有礼的人,踏深不疑,像有勇的人,防而清,像知命的人,历险致远,像有德的人,天地以成,群物
生命得以延续,国家得以安宁,万事得以平稳,这是智者喜欢水的原因。
又说:夏天不频繁洗澡,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水;冬天不频繁取暖,并不是因为不喜欢火。
《论语》说:智者喜欢水。
又说: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老子》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接近于道。
《文子》说:浑浊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清澈的水可以用来洗帽带,[事见《离骚》,提到沧浪之水。]又说:水的本性是清澈的,沙石使它变脏;人的本性是平和的,欲望使它变坏。
《晏子》说:景公问廉政是什么样子的,晏子回答说:就像水一样,水多么美好啊,浑浊时可以涂抹,清澈时可以洒扫。
《墨子》说:古语说:君子不以水为镜,而以人为镜,以水为镜只能看到自己的容貌,以人为镜则可以知道吉凶。
《尸子》说:凡是水,方折处有玉,圆折处有珠,清水中藏有黄金,[《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说法,事见珠玉部。]
《孟子》说:看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感兴趣;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很难再对其他言论感兴趣。
又说:人性就像湍急的水,向东决口就向东流,向西决口就向西流,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水没有东西之分一样。
《庄子》说:水静则清澈,浑浊则混乱,水静尚且清澈,何况圣人的心灵呢。
又说:秋天水涨时,百川汇入黄河,河岸之间,分不清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又说:水如果积聚得不够深,就无法承载大船。
《淮南子》说:远古时代,九州分裂,洪水泛滥不息,于是女娲用芦灰堆积起来止住了洪水,[事见帝王部。]
又说:土地根据不同的类型孕育不同的人,所以清水地区的人声音小,浊水地区的人声音大,湍急水流地区的人轻浮,缓慢水流地区的人稳重。
《山海经》说:剡山有一种兽,名叫合窳,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发大水,山上有水,非常寒冷且清澈,是帝台的浆水。
《玄中记》说:天下最多的就是水,它浮天载地,高低无处不在,滋润万物。
《博物志》说:有八条著名的河流发源于名山,渭水发源于鸟鼠山,漾水发源于嶓冢山,洛水发源于熊耳山,颍水发源于少室山,汝水发源于燕泉,泗水发源于陪尾山,淄水发源于月台山,沂水发源于泰山。
《永嘉郡记》说:有柘林水,[发源于建安吴兴县。]有梧桐水,[有两个源头,一个发源于松阳。]有桃支水,[发源于东阳长山县。]
《湘中记》说:湘水非常清澈,即使深达五六丈,也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石子像樗蒲矢一样,五色鲜明,白沙像霜雪,赤岸像朝霞。
《抱朴子》说:左慈用气禁水,水逆流一二丈,禁水放在庭院中,即使大寒也不会结冰。
《华阳国志》说:朱仓年轻时在蜀郡学习,靠豆屑和饮水维持生活,同学们同情他的贫困,给他米和肉,但他始终不接受。
《搜神记》说:汉朝末年,零陵太守的女儿喜欢门下的书佐,让婢女取洗手水给他喝,结果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孩子,孩子能走路时,太守抱着孩子去找他的父亲,孩子径直走到书佐的膝前,书佐推开他,孩子倒地化为水。
《车颍秦书》说:王猛攻打邺城,慕容评抵抗王猛,却经常卖水给军人,众人想叛乱,王猛因此得以攻破邺城。
《续述征记》说:梁邹城西有一条笼水,传说齐孝妇的诚心感动了神明,泉水从室内涌出,她用绩笼覆盖泉水,从此不再需要打水,家人怀疑她,趁她外出时搜查她的房间,试着打开这个笼子,泉水突然喷涌而出,淹没了房屋,因此这条水被称为笼水。
【诗】陈祖孙登咏水诗说:龙川紫阙映,珠浦碧沙沉,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风潭如拂镜,山溜似调琴,请君看皎洁,知有淡然心。
【赋】魏文帝济川赋说:临济川之层淮,览洪波之容裔,濞腾杨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於是龟龙神嬉,鸿鸾群翔,鳞介霍驿,载止载行,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号长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煇,明珠灼灼而流光,於是游览既厌,日亦西倾,朱旗电曜,击鼓雷鸣,长驱风厉,悠尔北征,思魏都以偃息,讬华屋而遨游,酌玄清于金罍,腾羽觞以献酬。
又临涡赋说:建安八年,经过东国,沿着涡水,在树下徘徊,驻马书鞭,作临涡之赋说: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蓱藻生兮散茎柯,春木繁兮发丹华。
晋应贞临丹赋说: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览丹源之冽泉,眷悬流之清波,漱玄濑而漾沚,顺黄崖而荡博,激重岩之绝根,拂崇丘之飞崿,然后阴渠洞出,阳澮旁开,倏熠高鹜,皓暚长怀,盘溢郁没,云转飚回,屏侧为之飞陨,壁岸为之陂隤,列以青林,荫以绿枝,柽松蓊茸於其侧,杨柳婀娜乎其下,则高溜承崖,悬泉属岭,别流分注,冰莹玉静,清波引镜,形无遁影。
晋左九嫔涪沤赋说:览庶类之肇化,何涪沤之独灵,禀阴精以运景,因落雨而结形,不系根於独立,故假物以资生,体珠光之皎皎,若凝霜之初成,色鲜熠以荧荧,似融露之将渟,亡不长消,存不久寄,其成不欲难,其败亦以易也。
【赞】晋顾凯之水赞说:湛湛若凝,开神以质,乘风檀澜,妙齐得一。
晋庾肃之水赞说:湛湛涵渌,清澜澄濬,妙质柔明,云深夜润。
晋殷仲堪水赞说:大象无形,气以分粗,淡淡冲津,质有虽虚,清澜可濑,明激弗渝,孰能怀之,汎然靡拘。
晋孔甯子水赞说:澄鉴无虚,积之成川,湍飞莹谷,激石泠然。
晋郭璞释水赞说:川渎绮错,涣澜流带,潜润旁通,经营华外,殊出同归,混之东会。
又弱水赞说:弱出昆山,鸿毛是沉,北沦流沙,南暎火林,惟水之奇,莫测其深。
◇海水
《尚书》说:江汉朝宗于海。
《山海经》说:无皋之山,南望幼海,[郭璞注说:即少海水。]
又说:发鸠之山,有鸟名叫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去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因此精卫常取西山的木石,用来填东海。
海。
又说: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天台,海水流入其中。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低处,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
《淮南子》说:海不拒绝水,积累起来才成就了它的广大。
谢承《后汉书》说:汝南的陈茂,曾经担任交阯的别驾,刺史周敞在海上遇到大风,船快要翻覆,陈茂拔剑呵斥水神,风立刻停止了。
《博物志》说:旧时传说,天河与海相通,近代有住在海边的人,每年八月,有浮楂(木筏)经过,非常大,往返从不失期,这个人就带了很多粮食,乘着浮楂离开,不知不觉过了几天几夜,突然到了一个地方,有城郭屋舍,看到屋中有很多织妇,看到一个男子,牵着牛在岸边饮水,这个人问这是哪里,回答说:去问严君平,这个人回来后问君平,君平说:某年某月,有客星侵犯牛斗,就是这个人吧。
王隐《晋书》说:慕容晃上奏说:我亲自征讨平郭,远借陛下的威势,将士们竭尽全力,精诚感动了神灵,海面结冰,我在冰上行走三百多里,我自立国以来,问过许多老人,从未有过海水结冰的年份。
《神仙传》说:麻姑对王方平说:自从我侍奉以来,看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水比过去浅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论语》说:道不行,乘着木筏漂浮在海上,跟随我的人大概是子路吧。
《庄子》说: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相遇,浑沌待他们非常厚道,倏和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饮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一窍,七天后浑沌死了。
又说:在极北的地方,有一个叫溟海的天池,有一种鱼叫鲲,化而为鸟,名叫鹏,[事见鸟部。]
又说:东海的鳖对井底的蛙说:海,千里之远,不足以形容它的广大,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度,大禹的时候,十年九涝而海水没有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七旱而海水没有减少,不因时间长短而改变,不因水量多少而增减,这就是东海的大乐。
又说:海水三年循环一次,波浪相击,所以地动。
《韩诗外传》说:成王时,有越裳氏,经过三重翻译来朝见,说:我受命于国的黄发老人说:很久了,天不刮风下雨,海不波涛汹涌,已经三年了,想必中国有圣人吧,何不去朝见他。
《十洲记》说: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万里,是太帝的宫殿,太真东王君的治所。
《玄中记》说:天下最强大的,是东海的恶燋山,水灌而不止,恶燋是山名,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进去就消失了。
《博物志》说: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到了瀚海就返回了。
周景式《孝子传》说:管宁避乱到辽东,经过海上遇到大风,船上的人都很害怕,都叩头悔过,管宁反省自己,想到曾经上厕所没有戴帽子,就立刻叩头,风也随即平静了。
西域传说:蒲昌海又叫盐泽。
【诗】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说:初夏依然清爽,芳草还未凋谢,水上住宿淹没了晨昏,阴霞屡次升起又消失,周游疲倦了瀛壖,何况还要凌驾穷发,川后时常安流,天吴静而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齐谢朓《望海诗》说:沧波不可望,望到尽头与天齐平,常常孤山映照,处处春云生起,差池远雁消失,飒沓群凫惊飞。
梁刘孝标《登郁洲山望海诗》说:沧潦连接霄岫,曾岭郁巑崱,下盘盐海底,上转灵乌翼,滇氵眄不可辩,鸿溶信难测,轻尘久弭飞,惊浪终不息,云锦曜石屿,罗绫文水色。
北齐祖孝徵《望海诗》说: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无待送将归,自然伤客子。
【赋】后汉班叔皮《览海赋》说:我有事在淮浦,览沧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从容而遂行,驰鸿濑以缥鹜,翼飞风而回翔,顾百川之分流,焕烂漫以成章,风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汤汤,指日月以为表,索方瀛与壶梁,曜金璆以为阙,次玉石而为堂,蓂芝列於阶路,涌醴渐於中唐,朱紫彩烂,明珠夜光,松乔坐於东序,王母处於西箱,命韩众与歧伯,讲神篇而校灵章,原结旅而自讬,因离世而高游,骋飞龙之骖驾,历八极而回周,遂竦节而响应,忽轻举以神浮,遵霓雾之掩荡,登云涂以凌厉,乘虚风而体景,超太清以增逝,麾天阍以启路,辟阊阖而望余,通王谒於紫宫,拜太一而受符。
魏王粲《游海赋》说:乘菌桂之方舟,浮大江而遥逝,翼惊风而长驱,集会稽而一睨,登阴隅以东望,览沧海之体势,吐星出日,天与水际,其深不测,其广无臬,章亥所不极,卢敖所不届,怀珍藏宝,神隐怪匿,或无气而能行,或含血而不食,或有叶而无根,或能飞而无翼,鸟则爰居孔鹄,翡翠鹔鹴,缤纷往来,沉浮翱翔,鱼则横尾曲头,方目偃嵒,大者若山陵,小者重钧石,乃有贲蛟大贝,明月夜光,蠵{辟龟}玳瑁,金质黑章,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高或万寻,近或千里,桂林藂乎其上,珊瑚周乎其趾,群犀代角,巨象解齿,黄金碧玉,名不可纪。
魏文帝《沧海赋》说: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崖而讬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於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杨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分葩而扬荣。
晋木玄虚《海赋》说:昔在帝妫臣唐之世,洪涛澜汗,万里无际,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於廓灵海,长为委输,[去声。]其为怪,则乃浟湙[音亦。]潋滟,浮天[原讹大,据文选十二改。]无岸,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吸百川,洗涤淮汉,若乃霾翳潜消,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罗不动,犹尚呀呷,馀波独
涌动的海水,如果边疆有紧急情况报告,王命紧急传达,就会迅速划桨,乘船越过海洋和山峰,等待强风,扬起百尺高的帆,挂上帆席,远望波涛,像鸟一样迅速飞逝,一越三千里,不到一天就能到达目的地。如果背负污秽,面临深渊,虚誓和过失的祈祷,就会有海童拦路,马衔挡道,天吴突然出现,仿佛冈象短暂显现又消失。大海的广阔,南至朱崖,北至天墟,东至析木,西至青徐,经纶瀴溟,无边无际,吞吐云霓,包含龙鱼,隐藏鲲鳞,潜藏在云居之中,其边界有天琛水怪,鲛人的住所,瑕石奇异的光辉,鳞甲不同的质地,繁多的色彩,万色隐鲜,阳冰不治,阴火潜燃,其鱼则有横海的鲸鱼,孤独游动,吞食鳞甲,吞下龙舟,如果其毛翼产卵,剖卵成禽,凫雏离衤从,鹤子淋渗,群飞侣浴,戏广浮深,且其为器也,包含乾的奥秘,括坤的区域,只有神才能居住,也只有神才能作为庐舍,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茫茫的积流,包含形体内部空虚,广阔的坎德,卑以自居。
晋代潘岳的《沧海赋》说:只看其形状,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流沫千里,悬水万丈。测量其深度无法估量,望其广度无法看见,无论多远都能聚集,无论多幽深都能通达,群谿都停息,万流都汇聚,包含三河而纳四渎,朝五湖而夕九江,阴霖则兴云降雨,阳霁则吐霞曜日,煮水而盐成,剖蚌而珠出,其中有蓬莱名岳,青丘奇山,阜陵别岛,嵔环其间,其山则崔嵬崒,嵯峨隆屈,披沧流以特起,擢崇基而秀出,其鱼则有吞舟鲸鲵,乌贼龙须,蜂目銶口,狸班雉躯,怪体异名,不可胜图,其虫兽则素蛟丹虬,元龟灵鼍,脩鼋巨鳖,紫贝螣蛇,玄螭蚴虬,赤龙焚蕴,迁体改角,推旧纳新,举扶摇以抗翼,泛阳侯以濯鳞,其禽鸟则鶠鸿鹔鹴,驾鹅鵁鶄,朱背炜烨,缥翠葱青,详察浪波之来往,遍听奔激之音响,力势之所回薄,润泽之所弥广,普天之极大,横率土而莫两。
晋代庾阐的《海赋》说:昔日禹启龙门,群山既凿,高明澄气而清浮,厚载势广而盘礴。灌注百川,控清引浊,始乎滥觞,委输大壑,若夫长风鼓怒,涌浪碎潏,飏波於万里之间,漂沫於扶桑之外,於是百川辐凑,四渎横通,回泱漭,耸散穹隆,映晓云而色暗,照落景而俱红,惊浪峣瓘,眇漫瀄汩,灙漭潺湲,浮天沃日,鲸鲵蕴而乍见,伏螭涌而竞游,灵鼍朱鳖,出没争浮,螣龙掣水,巨鳞吞舟。
晋代孙绰的《望海赋》说:五湖同浸,九江丛溉,抱河含济,吞淮纳泗,南控沅湘,西引泾渭,洲渚迢递以疏属,岛屿绵邈以牢罗,殖嵬崔之碣石,构穹隆之柯,玄奥之府,重刃之房,鳞汇万殊,甲产无方,包随珠,衔夜光,玳瑁熠烁以泳游。蟕蠵焕烂以映涨,灵贝含素而表紫,蠳螺络舟而带缃,青甲芬飚以微扇,玄木杳眇以舒芳,其卉木则绿苔石发,蔓以流绵,紫茎菎综,解以被渚,华组依波而锦披,翠纶扇风而绣举,长鲸岳立以截浪,虭扬鬐以排流,巨鼇赑屃以冠山,乌鳠呼吸以吞舟,鹏为羽桀,鲲称介豪,翼遮半天,背负重霄,举翰则宇宙生风,抗鳞则四渎起涛,考万川以周览,亮天池之综纬,弥纶八荒,亘带九地,昏明注之而不溢,尾闾泄之而不匮。
齐代张融的《海赋》说:大海的形状,穷区没渚,万里藏岸,控会河济,朝总江汉,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如覆,展转从横,扬珠起玉,峰势崇高,岫形参错,或如前而未进,乍非迁而已却,却瞻无后,向望何前,长寻高眺,唯水与天,若乃山横蹙浪,风倒摧波,磊若惊山碣岭以竦石,郁若飞烟奔云以振柯,连瑶光而交彩,接玉绳以通华,尔其奇名出录,诡物无书,高岸乳鸟,横閞产鱼,蟕蠵玳瑁,绮贝绣螺,玄珠互采,绿紫相华。
◇河水
《山海经》说:昆仑山,河水从那里流出。
又说:阳纡之山,河从其中流出,陵门之山,河从其中流出。
《毛诗》说:新台,讽刺卫宣公,纳伋之妻,在河上建新台并要挟她,国人厌恶他,因此作这首诗,新台有泚,河水沴沴。
又说:谁说河宽广,一苇杭之,谁说宋远,跂予望之。
《左传》说:周诗有之曰:等待河水清澈,人的寿命几何。
又说:楚昭王有病,卜河为祟,大夫请求祭祀,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河非所获罪,遂不祭祀。
《穀梁传》说: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尊,伯尊过,遇辇者问焉,辇者曰:君亲素缟师,群臣哭之,既而祠焉,伯尊至,君问之,伯尊如其言,而河流矣,[左传云伯宗。]
《孝经援神契》说:河是水之伯,上应天汉。
《吕氏春秋》说: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名曰洪水,禹乃决流疏河,为彭澧之漳,[吕氏春秋爱类篇作障。]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也。
《史记》说:元光中,河决於瓠子,於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临决河,沉白马玉璧於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而取淇园之竹以为揵,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瓠子之歌。
又说:秦灭六国,自以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
《韩诗外传》说: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於河,崔嘉闻而止之曰:圣仁之人,民之父母也,今为濡足,不救溺人,可乎,申徒曰:昔桀杀龙逢,纣杀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非无圣智,不用故也,遂负石而沉於河。
《淮南子》:河以逶蛇故能远。
又说: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绝者,有昆仑之输也。
《物理论》说:河色黄赤,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大曲。
祭祀万国陪祭,周朝的旗帜上黄鸟聚集,汉朝的帐篷中紫云回旋,日暮时分钩陈星转向,清歌传至上帝台。
牛凤及和受图温洛诗说:八位神明承接着玉辇,六羽惊动了瑶溪,警戒道路在伊川北,通行的旌旗在涧水西,御图打开洛水之匮,刻石与天齐高,瑞日从波中升起,仙禽在雾中低飞,微臣矫健地挥动弱翅,欢舞迎接鸾鹥。
【赋】魏国的曹子建《洛神赋》说:我从京城出发,说要回到东藩,背对伊阙,越过轘辕,经过通谷,登上景山,在阳林中悠闲自得,目光流转在洛川,看见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岩石旁边,于是拉住御者问:那个人是谁,如此美丽,御者回答说:我听说河洛之神,名叫虙妃,君王所见,莫非就是她,我回答说:她的形态,轻盈如惊飞的鸿雁,柔美如游动的龙,仿佛轻云遮蔽月亮,飘飖如流风回旋雪花,于是她忽然纵身,游玩嬉戏,左边倚靠彩旗,右边遮蔽桂旗,伸出洁白的手腕在神浒,采摘湍急水流中的玄芝,收起和颜而静心,申明礼防以自持,于是众神灵纷纷出现,呼唤同伴,有的在清流中嬉戏,有的在神渚上飞翔,有的采摘明珠,有的拾取翠羽,跟随南湘的二妃,携带着汉滨的游女,身体敏捷如飞凫,飘忽如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于是屏翳收起风,川后平息波浪,冯夷敲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一起离去,六龙整齐地齐首,载着云车缓缓前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山部下、水部上-注解
虎丘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原名海涌山,因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改名虎丘。
蒜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因山形似蒜头而得名,历史上为军事要地。
石帆山:位于今湖南省武陵地区,因山形似帆船而得名,传说与破石山有关。
石鼓山:位于今浙江省临海市,因山上有石鼓而得名,传说石鼓鸣则预示战乱。
石门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因山形似门而得名,有瀑布流经,景色壮丽。
噭々夜猿啼:噭々,形容猿猴啼叫声的连绵不断。夜猿啼,夜晚猿猴的啼叫,常用来形容山野的幽静与凄凉。
沉冥:沉静深远,形容心境或环境的深邃。
守道:坚守道德或信仰,不随波逐流。
心契九秋幹:心契,心灵契合。九秋幹,指深秋的树干,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
目玩三春荑:目玩,观赏。三春荑,春天的嫩芽,比喻新生和希望。
青云梯:比喻通往高位的途径或方法。
石门岩:石门山上的岩石,石门山以其险峻和幽静著称。
梅溪:梅溪,指梅溪之西的石门山,以其自然风光和幽静环境闻名。
森壁争霞:森壁,密集的岩壁。争霞,与霞光争辉,形容山壁的壮丽。
孤峰限日:孤峰,孤立的山峰。限日,遮挡日光,形容山峰的高耸。
幽岫含云:幽岫,幽深的山谷。含云,云雾缭绕,形容山谷的幽静和神秘。
深溪蓄翠:深溪,深邃的溪流。蓄翠,积聚翠绿,形容溪流的清澈和绿意。
蝉吟鹤唳:蝉吟,蝉的鸣叫。鹤唳,鹤的叫声,形容山野的自然声音。
水响猿啼:水响,水流的声音。猿啼,猿猴的啼叫,形容山野的幽静与凄凉。
英英相杂:英英,形容声音的清脆。相杂,交织在一起,形容声音的和谐。
绵绵成韵:绵绵,连绵不断。成韵,形成韵律,形容声音的优美。
幽居:幽静的居所,常指隐居的地方。
葺宇:修建房屋。
菊花: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竹实:竹子的果实,象征清贫和坚韧。
仁智所乐:仁者和智者所喜爱的事物,常指自然山水。
太平山:太平山,位于馀姚县南,以其独特的山形和自然风光著称。
山形似繖:山形像伞,形容山的形状独特。
四角各生一种木:山的四个角各生长一种树木,形容山的自然生态丰富。
三阳之辰:三阳,指春天的三个阳月。辰,时辰,指春天的时光。
华卉代发:华卉,花朵。代发,交替开放,形容春天的繁花似锦。
馀姚江:馀姚江,发源于太平山,流经馀姚县,最终注入东海。
浃江口:浃江口,馀姚江入海的地方。
石险天濬分:石险,险峻的岩石。天濬分,天空与深渊的分界,形容山势的险峻。
林交日容缺:林交,林木交错。日容缺,日光被遮挡,形容林木的茂密。
阴涧落春荣:阴涧,阴暗的溪涧。落春荣,春天的花朵凋落,形容山涧的幽静。
寒岩留夏雪:寒岩,寒冷的岩石。留夏雪,夏天的积雪,形容山岩的高寒。
隗瓘太平:隗瓘,形容山的高大和壮丽。太平,指太平山。
峻逾华霍:峻,高峻。逾,超过。华霍,指华山和霍山,形容太平山的高峻。
秀岭樊缊:秀岭,秀美的山岭。樊缊,形容山岭的繁茂和壮丽。
奇峰挺崿:奇峰,奇特的山峰。挺崿,高耸的山崖,形容山峰的险峻。
上干翠霞:上干,直上。翠霞,翠绿的霞光,形容山峰的高耸和壮丽。
下笼丹壑:下笼,笼罩。丹壑,红色的山谷,形容山谷的壮丽。
有士冥游:有士,有隐士。冥游,幽深的游历,形容隐士的生活。
默往奇讬:默往,默默前往。奇讬,奇特的寄托,形容隐士的心境。
肃形枯林:肃形,严肃的形态。枯林,枯寂的林木,形容山林的幽静。
映心幽漠:映心,映照心灵。幽漠,幽深的荒漠,形容心境的深邃。
亦既覯止:亦既,已经。覯止,停止,形容心境的平静。
涣焉融滞:涣焉,消散。融滞,融化和停滞,形容心境的豁达。
悬栋翠微:悬栋,悬挂的栋梁。翠微,翠绿的山峰,形容山峰的壮丽。
飞宇云际:飞宇,飞檐。云际,云端,形容山峰的高耸。
重峦蹇产:重峦,重叠的山峦。蹇产,曲折,形容山峦的复杂。
回溪萦带:回溪,曲折的溪流。萦带,环绕,形容溪流的曲折。
被以青松:被以,覆盖。青松,青翠的松树,形容山林的繁茂。
洒以素濑:洒以,洒落。素濑,白色的急流,形容溪流的清澈。
流风伫芳:流风,流动的风。伫芳,停留的芳香,形容山野的清新。
翔云停蔼:翔云,飞翔的云彩。停蔼,停留的云气,形容山野的宁静。
岷山:岷山,位于四川省,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
导江:导江,指长江的发源。
东别为沱:东别,向东分流。为沱,形成沱江,形容长江的分流。
河图:河图,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图案,与洛书并称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络:井络,指天上的井宿,古代用来象征地理方位。
帝以会昌:帝,指天帝。会昌,指天帝的昌盛,形容天帝的威严。
神以建福:神,指神灵。建福,建立福祉,形容神灵的庇佑。
上为天井:上为,上方是。天井,指天上的井宿,形容地理方位。
岷山之精:岷山之精,指岷山的精华,形容岷山的壮丽。
上络东井:上络,上方连接。东井,指天上的井宿,形容地理方位。
始出一勺:始出,开始流出。一勺,形容水流的细小。
终致淼溟:终致,最终形成。淼溟,浩瀚的海洋,形容水流的广阔。
作纪南夏:作纪,作为纪年。南夏,指南方,形容长江的流域。
天清地静:天清,天空清澈。地静,大地宁静,形容自然的和谐。
会稽诸山:会稽诸山,指会稽山及其周边的山脉,位于浙江省。
范蠡作城: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作城,修建城墙,形容范蠡的功绩。
怪山自至:怪山,指琅耶东武海中的山。自至,自行到来,形容山的奇特。
琅耶东武海:琅耶东武海,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防风氏:防风氏,古代传说中的巨人,因迟到被禹所杀。
禹戮之:禹,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戮之,杀死他,形容禹的威严。
其骨专车:其骨,他的骨头。专车,装满一辆车,形容防风氏的庞大。
鸡山豕山:鸡山豕山,指勾践用来养鸡和猪的山,位于今浙江省。
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以卧薪尝胆著称。
死士:死士,敢死的士兵,形容士兵的勇敢。
余山:余山,位于永兴县东北,传说是涂山。
涂山:涂山,古代地名,传说是禹娶妻的地方。
山阴:山阴,指山的北面,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射的山:射的山,位于永兴县东南,因其形状像箭靶而得名。
射侯:射侯,箭靶,形容山的形状。
石室:石室,石头的房间,形容山的奇特。
射堂:射堂,射箭的场所,形容山的奇特。
羽客:羽客,指仙人,形容山的仙气。
占穀食贵贱:占穀,占卜谷物。食贵贱,食物的贵贱,形容占卜的习俗。
射的白:射的白,指射的山明亮,形容占卜的结果。
貐一百:貐,古代货币单位。一百,形容米价便宜。
射的玄:射的玄,指射的山暗淡,形容占卜的结果。
貐一千:貐,古代货币单位。一千,形容米价昂贵。
土城山:土城山,位于永兴县东北,传说是西施和郑旦的故乡。
西施: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以美貌著称。
郑旦:郑旦,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与西施齐名。
瀚:瀚,指洗涤,形容西施的美丽。
秦望山:秦望山,位于永兴县东,传说是秦始皇登临的地方。
李斯:李斯,秦朝的丞相,以书法和政绩著称。
勒石:勒石,刻石,形容李斯的书法。
宛委山:宛委山,位于会稽山南,以其险峻和神秘著称。
石匮:石匮,石头的柜子,形容山的奇特。
悬度之险:悬度,悬挂的渡口。险,险峻,形容山的险峻。
金简玉字:金简,金色的简册。玉字,玉质的文字,形容神秘的文献。
疏导百川:疏导,引导。百川,众多的河流,形容禹的治水功绩。
白鹤:白鹤,象征长寿和仙气,形容山的仙气。
仙人取箭:仙人,指神仙。取箭,取回箭矢,形容山的仙气。
刮壤寻索:刮壤,挖掘土地。寻索,寻找,形容寻找箭矢的过程。
隆山珪瓘:隆山,高大的山。珪瓘,形容山的壮丽。
崇峦嶕峣:崇峦,高耸的山峦。嶕峣,形容山峦的险峻。
傍觌沧洲:傍觌,靠近。沧洲,指水边,形容山的位置。
仰拂玄霄:仰拂,仰望。玄霄,指天空,形容山的高耸。
文命远会:文命,指大禹。远会,远方的会合,形容禹的功绩。
风淳道辽:风淳,风俗淳朴。道辽,道路遥远,形容禹的功绩。
秦皇遐巡:秦皇,指秦始皇。遐巡,远方的巡游,形容秦始皇的威严。
迈兹英豪:迈兹,超越。英豪,英雄豪杰,形容秦始皇的威严。
宅灵基阿:宅灵,居住的神灵。基阿,基础,形容山的神圣。
铭迹峻峤:铭迹,刻下的痕迹。峻峤,高峻的山峰,形容山的壮丽。
青阳曜景:青阳,指春天。曜景,照耀的景象,形容春天的美丽。
时和气淳:时和,时节和谐。气淳,气候淳朴,形容春天的和谐。
脩岭增鲜:脩岭,修长的山岭。增鲜,增加鲜艳,形容山岭的美丽。
长松挺新:长松,高大的松树。挺新,挺拔而新鲜,形容松树的壮丽。
飞鸿振羽:飞鸿,飞翔的大雁。振羽,振动翅膀,形容大雁的飞翔。
腾龙跃鳞:腾龙,腾飞的龙。跃鳞,跳跃的鳞片,形容龙的威猛。
禹徂会稽:禹徂,大禹前往。会稽,指会稽山,形容禹的功绩。
爰朝群臣:爰朝,于是朝见。群臣,众多的大臣,形容禹的威严。
不虔是讨:不虔,不虔诚。是讨,讨伐,形容禹的威严。
乃戮长人:乃戮,于是杀死。长人,指防风氏,形容禹的威严。
玉匮表夏:玉匮,玉质的柜子。表夏,象征夏天,形容禹的功绩。
玄石勒秦:玄石,黑色的石头。勒秦,刻下秦朝的文字,形容秦始皇的威严。
交广诸山:交广诸山,指交州和广州的山脉,位于今广东和广西。
白水山:白水山,位于南海增城县,以其瀑布著称。
瀑布: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的水流,形容山的壮丽。
悬注百许丈:悬注,悬挂的水流。百许丈,约百丈,形容瀑布的高大。
牛鼻山:牛鼻山,位于南海始昌县,因其形状像牛鼻而得名。
夫卢山:夫卢山,位于南海始昌县,以其高耸入云著称。
湖水:湖水,山上的湖泊,形容山的奇特。
鼓角笳箫:鼓角,鼓和号角。笳箫,笳和箫,形容山上的音乐声。
金岗山:金岗山,位于南海四会县,以其金人见形著称。
金人:金人,金色的神像,形容山的神奇。
参里山:参里山,位于东莞宝安县,传说是曾参的故乡。
曾参:曾参,春秋时期鲁国的贤人,以孝道著称。
纯孝:纯孝,纯粹的孝道,形容曾参的品德。
郁林郡:郁林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山:大山,指郁林郡北的高山,以其高耸入云著称。
池:池,山上的湖泊,形容山的奇特。
石牛:石牛,石头的牛,形容山的神奇。
祈雨:祈雨,祈求降雨,形容百姓的信仰。
牛血和泥:牛血,牛的血液。和泥,混合泥土,形容祈雨的仪式。
洪注:洪注,大量的降雨,形容祈雨的效果。
浮石山:浮石山,位于海中,以其浮在水上著称。
神功刻镂:神功,神奇的工艺。刻镂,雕刻,形容山的奇特。
射堋:射堋,箭靶,形容山的形状。
石堂口:石堂口,石头的门口,形容山的位置。
射声:射声,射箭的声音,形容山的神奇。
石膏山:石膏山,位于苍梧彰平县,以其皎若霜雪著称。
皎若霜雪:皎若,洁白如。霜雪,霜和雪,形容山的洁白。
岭表赋:岭表赋,指谢灵运所作的赋,描写岭南的山川风光。
长山钦跨:长山,高大的山。钦跨,跨越,形容山的壮丽。
外内乖隔:外内,内外。乖隔,隔离,形容山的地理位置。
下无伏流:下无,下方没有。伏流,地下水流,形容山的地理特征。
上无夷迹:上无,上方没有。夷迹,平坦的痕迹,形容山的高耸。
麕兔望岗:麕兔,指鹿和兔子。望岗,望着山岗,形容动物的行为。
旋归:旋归,返回,形容动物的行为。
鸿雁睹峰:鸿雁,大雁。睹峰,看见山峰,形容动物的行为。
反翮:反翮,返回,形容动物的行为。
陟麓:陟麓,登上山脚,形容登山的过程。
践坂:践坂,踏上山坡,形容登山的过程。
升降:升降,上下,形容登山的过程。
倾巘:倾巘,倾斜的山崖,形容山的险峻。
绝岸:绝岸,陡峭的岸边,形容山的险峻。
朝云:朝云,早晨的云彩,形容山的美丽。
抱岫:抱岫,环绕山峰,形容云的美丽。
夕流:夕流,傍晚的水流,形容山的美丽。
注涧:注涧,流入山涧,形容水的流动。
罗石棋布:罗石,散布的石头。棋布,像棋子一样分布,形容山的奇特。
怪谲横越:怪谲,奇特。横越,横跨,形容山的奇特。
非山非阜:非山,不是山。非阜,不是土丘,形容山的奇特。
如楼如阙:如楼,像楼阁。如阙,像宫阙,形容山的奇特。
斑采类绣:斑采,斑斓的色彩。类绣,像绣品一样,形容山的美丽。
明白若月:明白,明亮。若月,像月亮一样,形容山的美丽。
萝蔓绝攀:萝蔓,藤蔓。绝攀,无法攀爬,形容山的险峻。
苔衣流滑:苔衣,苔藓。流滑,滑溜,形容山的险峻。
总载水:总载水,指水的总称,形容水的广泛存在。
坎为水:坎,八卦之一,象征水。为水,是水,形容水的象征意义。
润万物:润,滋润。万物,一切事物,形容水的作用。
汤汤洪水:汤汤,形容水流的浩大。洪水,大水,形容水流的浩大。
方割:方割,刚刚开始,形容水流的浩大。
荡荡怀山:荡荡,形容水流的浩大。怀山,环绕山岳,形容水流的浩大。
襄陵:襄陵,淹没山陵,形容水流的浩大。
浩浩滔天:浩浩,形容水流的浩大。滔天,滔天的洪水,形容水流的浩大。
水北为阳:水北,水的北面。为阳,是阳面,形容水的方位。
水南为阴:水南,水的南面。为阴,是阴面,形容水的方位。
汙潦之水:汙潦,污浊的水。之水,指水,形容水的污浊。
可荐於鬼神:可荐,可以供奉。於鬼神,给鬼神,形容水的神圣。
可羞於王公:可羞,可以进献。於王公,给王公,形容水的神圣。
共工氏:共工氏,古代传说中的水神,以治水著称。
以水纪官:以水,用水。纪官,记录官职,形容共工氏的治水功绩。
水师:水师,水官,形容共工氏的官职。
水名:水名,水的名称,形容共工氏的治水功绩。
浦:浦,水滨,形容水的地理位置。
清涤:清涤,清澈的洗涤,形容水的清澈。
一勺之多:一勺,一勺水。之多,形容水的微小。
不测:不测,不可测量,形容水的深广。
鼋鼍鲛龙:鼋鼍,指大龟和大鳄。鲛龙,指鲨鱼和龙,形容水中的生物。
鱼鳖:鱼鳖,指鱼和龟,形容水中的生物。
货财殖焉:货财,财富。殖焉,繁殖,形容水的丰富。
杨之水:杨之水,指杨树旁的水,形容水的清澈。
不流束薪:不流,不流动。束薪,捆扎的柴火,形容水的静止。
溽水:溽水,指溽水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水,没有水。无以,无法。准,测量。万里之平,万里的平坦,形容水的作用。
非水无以通道任重也:非水,没有水。无以,无法。通道,通行。任重,承担重任,形容水的作用。
缘理而行:缘理,遵循道理。而行,行动,形容水的特性。
不遗小:不遗,不遗漏。小,微小,形容水的特性。
似有智者:似有,好像有。智者,智慧的人,形容水的特性。
重而下:重,沉重。而下,向下,形容水的特性。
似有礼者:似有,好像有。礼者,有礼貌的人,形容水的特性。
蹈深不疑:蹈深,深入。不疑,不犹豫,形容水的特性。
似有勇者:似有,好像有。勇者,勇敢的人,形容水的特性。
鄣防而清:鄣防,阻挡。而清,清澈,形容水的特性。
似知命者:似有,好像有。知命者,知道命运的人,形容水的特性。
历险致远:历险,经历危险。致远,达到远方,形容水的特性。
似有德者:似有,好像有。德者,有德行的人,形容水的特性。
天地以成:天地,指自然界。以成,因此形成,形容水的作用。
群物:群物,万物,形容水的作用。
智者乐水:出自《论语》,意指智慧的人喜欢水,因为水具有柔顺、包容、适应力强等特性,象征着智慧和德行。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意指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意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流逝,不分昼夜,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性犹湍水:出自《孟子》,意指人性就像湍急的水流,向东或向西流动取决于外界的引导,人性本身并无善恶之分。
水静则明:出自《庄子》,意指水在静止时清澈透明,浑浊时则混沌不清,比喻人的心灵在宁静时才能明澈。
秋水时至:出自《庄子》,意指秋天的水按时到来,百川汇入大河,形容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出自《淮南子》,意指女娲用芦灰堆积来阻止泛滥的洪水,反映了古代神话中人与自然斗争的主题。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意指精卫鸟不断衔取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天台:传说中的山名,位于大荒之中,海水流入此处。
百谷王:指江海因其善于处于低下的位置,故能成为百谷的王者,象征谦逊和包容。
海不让水:指海不拒绝任何水流,因此能积累成其广大,象征包容和积累。
交阯别驾:古代官职名,交阯为地名,别驾为刺史的副手。
天河与海通:古代传说天河与海相通,象征天地之间的连接。
慕容晃:晋朝时期的将领,曾上言描述其征战的经历。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曾与王方平对话,描述东海的变化。
乘桴浮於海:指孔子在道不行时,乘木筏漂流于海,象征隐逸和追求理想。
倏、忽、浑沌:庄子中的神话人物,分别代表南海、北海和中央的帝王,象征宇宙的原始状态。
鲲、鹏:庄子中的神话生物,鲲为巨大的鱼,鹏为巨大的鸟,象征变化和超越。
瀚海:古代对北方大沙漠的称呼,象征辽阔和荒凉。
蒲昌海:古代西域的地名,又名盐泽,象征边疆的荒凉和神秘。
涌:形容水势汹涌澎湃,常用于描述江河湖海的波涛。
边荒:指边疆荒凉之地,常用来形容偏远、荒凉的地区。
王命:指君王的命令,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君主的权威。
飞迅鼓楫:形容船行迅速,鼓动船桨,快速前进。
泛海凌山:形容船只航行于海上,跨越山川,形容航行的壮阔。
劲风:指强风,常用于形容风力强劲。
揭百尺:形容船帆高扬,高达百尺,象征船只的雄伟。
维长梢:指船的长桅杆,常用于古代船只的描述。
挂帆席:指船帆展开,准备航行。
涛远决:形容波涛汹涌,远望如决堤之势。
冏然鸟逝:形容船只如鸟般迅速消失于远方。
一越三千:形容船只航行迅速,一日之内可跨越三千里。
不终朝而济所届:形容船只航行迅速,不到一天就能到达目的地。
负秽临深:指背负污秽之物,面临深渊,象征危险与困境。
虚誓愆祈:指虚假的誓言和错误的祈祷,象征虚伪与欺骗。
海童:传说中的海中精灵,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中。
马衔当蹊:指马匹衔着缰绳,挡在路上,象征阻碍。
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中。
冈象:指山冈的形状,象征山川的雄伟。
闪尸:形容闪电般的速度,象征迅速与突然。
南澰朱崖:指南方的朱崖,象征南方的边疆。
北洗天墟:指北方的天墟,象征北方的荒凉之地。
东演析木:指东方的析木,象征东方的边疆。
西薄青徐:指西方的青徐,象征西方的边疆。
经纶瀴溟:形容大海的广阔无边,象征大海的浩瀚。
吐云霓:形容大海波涛如云霓般壮丽。
含龙鱼:形容大海中蕴藏着神秘的龙鱼。
隐鲲鳞:形容大海中隐藏着巨大的鲲鱼。
潜云居:形容大海深处如云居般神秘。
天琛水怪:指大海中的珍宝和水怪,象征大海的神秘与富饶。
鲛人之室:指鲛人居住的地方,象征大海的神秘。
瑕石诡晖:形容大海中的石头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鳞甲异质:形容大海中的生物鳞甲各异,象征生物的多样性。
繁采扬华:形容大海中的生物色彩斑斓,象征生命的繁荣。
阳冰不治:指阳光下的冰无法融化,象征寒冷与坚韧。
阴火潜燃:指阴暗中隐藏的火焰,象征隐秘的力量。
横海之鲸:指横跨大海的鲸鱼,象征大海的广阔与生物的庞大。
突杌孤游:形容鲸鱼孤独地游弋于大海中。
茹鳞甲:形容鲸鱼吞食其他生物的鳞甲。
吞龙舟:形容鲸鱼吞食巨大的船只,象征其力量的强大。
毛翼产鷇:形容鸟类产卵孵化,象征生命的繁衍。
剖卵成禽:形容鸟类从卵中孵化成禽,象征生命的诞生。
凫雏离衤从:形容小鸭子离开母鸭,象征生命的独立。
鹤子淋渗:形容小鹤在水中嬉戏,象征生命的活力。
群飞侣浴:形容鸟类成群飞翔,一起沐浴,象征生命的和谐。
戏广浮深:形容鸟类在广阔的水面上嬉戏,象征生命的自由。
苞乾之奥:形容大海包容天地的奥秘,象征大海的深邃。
括坤之区:形容大海包容大地的区域,象征大海的广阔。
唯神是宅:形容大海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象征大海的神圣。
亦祇是庐:形容大海也是神灵的居所,象征大海的神秘。
何奇不有:形容大海中无所不有,象征大海的丰富与神秘。
何怪不储:形容大海中储存着各种奇异之物,象征大海的神秘与富饶。
茫茫积流:形容大海的广阔无边,象征大海的浩瀚。
含形内虚:形容大海包容万物,内部却空虚,象征大海的深邃与神秘。
旷哉坎德:形容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象征大海的伟大。
卑以自居:形容大海谦卑地居于低处,象征大海的谦逊。
昆仑墟: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被认为是黄河的发源地。
积石之山:古代地理名词,指黄河上游的一座山,黄河从此山流出。
九河:古代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泛指黄河的广大流域。
桧楫:用桧木制成的船桨,桧木质地坚硬,常用于制作船桨。
松舟:用松木制成的小船,松木轻便,适合制作小船。
河上老:指黄河边的老人,象征着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智慧。
积石之嵯峨:形容积石山高耸险峻的样子。
九道:指黄河的九条支流,泛指黄河的广大流域。
阳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管江河湖泊。
金隄:古代黄河堤坝的名称,用于防洪。
瓠子:古代黄河决口的地方,泛指黄河的泛滥。
淇园: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淇县,以产竹闻名。
丰筱:茂盛的竹子,筱指细竹。
玉璧: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玉器,象征祥瑞。
长杉峻槚:形容树木高大茂盛,杉和槚都是高大的树木。
暎水荫防:形容树木的枝叶倒映在水中,形成美丽的景象。
四皇六帝:泛指古代传说中的圣王,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大宝:指国家的根本大法或重要的治国原则。
鸿德:指君主的伟大德行,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文教:指文化和教育,象征着国家的文明和进步。
武功:指军事力量,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安全。
鸣鸟跃鱼:形容自然界中的和谐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涤秽河渠:指清理河道,象征着国家的治理和繁荣。
黄旗西暎:形容黄河水流向西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紫盖东晖:形容黄河水流向东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纳瑞璃玉:指接受祥瑞的玉器,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升政衡玑:指国家的政治清明,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四渎:指古代中国的四条大河:黄河、长江、淮河、济水。
双川:指黄河和长江,象征着中国的两大河流。
昆丘:指昆仑山,象征着黄河的发源地。
葱山:指葱岭,古代地理名词,位于今新疆境内。
孟津: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周武王曾在此会盟诸侯。
鱼入王舟:指周武王在孟津会盟时,有鱼跃入王舟,被视为祥瑞。
剋殷:指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大汉承绪:指汉朝继承周朝的传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岷山导江:指长江发源于岷山,岷山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三江:指长江的三条主要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
震泽:指太湖,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牛女为江潮:古代神话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与江潮有关,象征着江潮的神秘和力量。
滥觞:指江河的源头,水浅得只能用酒杯舀水。
江之津:指长江的渡口,象征着长江的广阔和险峻。
楚昭王贞姜:楚昭王的夫人贞姜,因江水泛滥而殉节,象征着忠贞和节操。
广汉姜诗妻:广汉人姜诗的妻子,因孝顺婆婆而感动天地,象征着孝道和美德。
钱塘江: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五子胥: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因忠谏而被吴王夫差赐死,死后化为江神。
广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布囊:指用布制成的袋子,古代用于装沙石堵塞江河。
永康江: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是钱塘江的支流。
新安江: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是钱塘江的支流。
浙江:指钱塘江,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严陵濑:位于今浙江省境内,是钱塘江的一段急流。
落日望水:指在落日时分眺望江河,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临沧波:指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河,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
白帝: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长江三峡的起点。
黄牛:指黄牛峡,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是长江三峡的一段。
新亭: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五才:指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着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
水德:指水的德行,象征着水的滋养和生命力。
岷山之导江:指长江发源于岷山,岷山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汉泗:指汉水和泗水,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淮湘:指淮河和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沅澧:指沅江和澧水,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沮漳:指沮水和漳水,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崌崍:指崌山和崍山,位于今四川省境内,是长江的发源地之一。
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长江的重要港口。
赤岸:指长江沿岸的红色崖壁,象征着长江的壮丽景色。
柴桑: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长江的重要港口。
五湖: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巢湖,是长江流域的五大湖泊。
滈汗:形容水势浩大,象征着长江的广阔和力量。
六州:指长江流域的六个州,象征着长江的广大流域。
炎景:指炎热的天气,象征着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
巴东之峡:指长江三峡,位于今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是长江的著名峡谷。
夏后疏凿:指大禹治水时疏浚长江三峡,象征着古代治水的伟大工程。
璧立霞駮:形容长江三峡两岸的崖壁高耸,色彩斑斓,象征着长江的壮丽景色。
碧沙溃沱:形容长江水流湍急,沙石翻滚,象征着长江的力量和气势。
巨石硉蛇兀:形容长江中的巨石形状奇特,象征着长江的险峻和神秘。
江豚海豨:指长江中的江豚和海豨,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叔鲔王鳣:指长江中的鲔鱼和鳣鱼,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鱼骨〉鰊〈鱼桊〉鲉:指长江中的各种鱼类,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鲛鳐鯩鰱:指长江中的各种鱼类,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王珧海月:指长江中的贝类和海月,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土肉石华:指长江中的贝类和珊瑚,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琐蛣腹蟹:指长江中的小蟹,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水母目虾:指长江中的水母和虾类,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紫蚖如渠:指长江中的紫色蚖虫,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洪蚶专车:指长江中的大蚶,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琼〈王半〉晞曜以莹珠:指长江中的珍珠贝,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石〈虫去〉应节而扬葩:指长江中的石虫,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龙鲤一角:指长江中的龙鲤,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奇鸧九头:指长江中的九头鸟,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有鳖三足:指长江中的三足鳖,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有龟六眸:指长江中的六眼龟,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赪蟞肺跃而吐玑:指长江中的红色蟞虫,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文魮磬鸣以孕璆:指长江中的文魮鱼,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马孛〉马腾波以嘘蹀:指长江中的马形水怪,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水兕雷咆乎阳侯:指长江中的水兕,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雹布馀粮:指长江中的雹布鱼,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星离沙镜:指长江中的星离鱼,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青纶竞纠:指长江中的青纶鱼,象征着长江的丰富生物资源。
祠万国陪:指在祭祀活动中,万国使节陪同,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外交的广泛。
周旗黄鸟集:周朝的旗帜上绘有黄鸟,黄鸟象征着吉祥和和平。
汉幄紫云回:汉朝的帐篷上绘有紫云,紫云象征着皇权和神圣。
日暮钩陈转:日暮时分,钩陈星转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天象的变化。
清歌上帝台:在上帝台上唱清歌,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
牛凤及和受图温洛诗:牛凤及和受图温洛诗,是一首描绘洛水美景和神灵的诗。
八神承玉辇:八位神灵承载着玉辇,象征着神灵的尊贵和神圣。
六羽惊瑶溪:六羽指的是六种羽毛,瑶溪是洛水的别称,形容洛水的美景。
戒道伊川北:戒道指的是警戒的道路,伊川是洛水的支流,形容洛水的险峻。
通旌涧水西:通旌指的是通行的旗帜,涧水是洛水的支流,形容洛水的广阔。
御图开洛匮:御图指的是皇帝的图册,洛匮是洛水的别称,形容洛水的珍贵。
刻石与天齐:刻石指的是刻有文字的石头,与天齐象征着与天同高。
瑞日波中上:瑞日指的是吉祥的太阳,波中上象征着太阳从水中升起。
仙禽雾里低:仙禽指的是神鸟,雾里低象征着神鸟在雾中低飞。
微臣矫弱翮:微臣指的是谦逊的臣子,矫弱翮象征着臣子的谦逊和柔弱。
抃舞接鸾鹥:抃舞指的是欢快的舞蹈,鸾鹥是神鸟,象征着神灵的降临。
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描绘了洛水女神的美貌和神秘。
伊阙:伊阙是洛水的入口,象征着洛水的源头。
轘辕:轘辕是洛水的支流,象征着洛水的分支。
通谷:通谷是洛水的峡谷,象征着洛水的险峻。
景山:景山是洛水的山峦,象征着洛水的壮丽。
阳林:阳林是洛水的森林,象征着洛水的生机。
洛川:洛川是洛水的别称,象征着洛水的广阔。
虙妃:虙妃是洛水女神的名字,象征着洛水的神秘和美丽。
翩若惊鸿:翩若惊鸿形容洛水女神的轻盈和美丽。
婉若游龙:婉若游龙形容洛水女神的柔美和灵动。
轻云蔽月:轻云蔽月形容洛水女神的朦胧和神秘。
流风回雪:流风回雪形容洛水女神的飘逸和纯洁。
采旄:采旄是洛水女神的装饰,象征着洛水女神的尊贵。
桂旗:桂旗是洛水女神的旗帜,象征着洛水女神的威严。
神浒:神浒是洛水女神的居所,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神圣。
玄芝:玄芝是洛水女神的宝物,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神秘。
和颜静志:和颜静志形容洛水女神的温柔和宁静。
礼防自持:礼防自持形容洛水女神的端庄和自律。
众灵杂遝:众灵杂遝形容洛水女神的众多和神秘。
命俦啸侣:命俦啸侣形容洛水女神的伴侣和同伴。
清流:清流是洛水的别称,象征着洛水的清澈。
神渚:神渚是洛水的岛屿,象征着洛水的神秘。
明珠:明珠是洛水女神的宝物,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珍贵。
翠羽:翠羽是洛水女神的装饰,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美丽。
南湘二妃:南湘二妃是洛水女神的伴侣,象征着洛水女神的尊贵。
汉滨游女:汉滨游女是洛水女神的伴侣,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美丽。
飞凫:飞凫是洛水女神的坐骑,象征着洛水女神的灵动。
凌波微步:凌波微步形容洛水女神的轻盈和灵动。
罗袜生尘:罗袜生尘形容洛水女神的飘逸和纯洁。
屏翳收风:屏翳收风形容洛水女神的威严和神秘。
川后静波:川后静波形容洛水女神的宁静和温柔。
冯夷鸣鼓:冯夷鸣鼓形容洛水女神的威严和神圣。
女娲清歌:女娲清歌形容洛水女神的美丽和神秘。
文鱼警乘:文鱼警乘形容洛水女神的灵动和神秘。
玉銮偕逝:玉銮偕逝形容洛水女神的尊贵和神圣。
六龙齐首:六龙齐首形容洛水女神的威严和神圣。
云车容裔:云车容裔形容洛水女神的尊贵和神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山部下、水部上-评注
《虎丘山铭》与《虎丘山序》等文献,不仅记录了虎丘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传说,还通过诗文的艺术加工,展现了虎丘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王珣的《虎丘山铭》中提到的‘武丘山先名海涌山’,揭示了虎丘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而张正见的诗则通过‘沧波壮郁岛,洛邑镇崇芒’等句,描绘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蒜山的描述中,刘桢的《京口记》和颜延之的《侍游蒜山诗》等,不仅记录了蒜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还通过诗文的艺术表现,展现了蒜山的军事重要性和自然美景。颜延之的诗中‘睿思缠故里,巡驾匝旧坰’等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石帆山和石鼓山的描述,通过盛弘之的《荆州记》和王韶之的《南康记》等文献,不仅记录了这些山的地理特征和传说故事,还通过鲍昭的《石帆铭》和庾阐的《观石鼓诗》等诗文,展现了这些山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鲍昭的铭文中‘应龙剖流,息石横波’等句,形象地描绘了石帆山的壮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石门山的描述中,远法师的《庐山记》和谢灵运的《登石门最高顶诗》等,不仅记录了石门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美景,还通过诗文的艺术表现,展现了石门山的壮丽景色和文化底蕴。谢灵运的诗中‘晨策寻绝壁,夕宿在山栖’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这段古文描绘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和隐士的生活情趣,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文中通过对石门山、太平山、岷山、会稽诸山等地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和赞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心契九秋幹,目玩三春荑”通过九秋的树干和三春的嫩芽,表达了作者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对新生事物的喜爱。又如“守道自不携”则通过坚守道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信仰的执着。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通过修建房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幽静生活的追求。又如“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则通过菊花和竹实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满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信仰的执着和对清贫生活的满足。
本文通过引用《论语》、《老子》、《孟子》、《庄子》、《淮南子》、《山海经》等经典文献中的名句,展现了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重象征意义。水不仅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更是哲学、道德和智慧的象征。
首先,水象征着智慧与德行。《论语》中的‘智者乐水’和《老子》中的‘上善若水’都强调了水的柔顺、包容和适应力,这些特性被视为智慧和德行的体现。水不与万物相争,却能滋润万物,这种无私的品质被推崇为最高的善行。
其次,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而《孟子》中的‘性犹湍水’则通过水的流动比喻人性的可塑性,强调外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再次,水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明澈。《庄子》中的‘水静则明’和‘秋水时至’都强调了水在静止时的清澈与透明,比喻人的心灵在宁静时才能明澈,达到精神的至高境界。
此外,水还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淮南子》中的‘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和《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都反映了古代人与自然斗争的主题,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坚韧与不屈。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水的多重象征意义的探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时间、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水不仅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更是哲学、道德和智慧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这段古文汇集了多个古代文献中关于海的描述,展现了古人对海的敬畏、想象和哲学思考。海在古文中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广阔、深邃、变化和神秘。
《老子》中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谦逊和包容,海因其低下而能容纳百川,成为王者。这种思想在《淮南子》的‘海不让水,积以成其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强调了积累和包容的重要性。
《庄子》中的神话故事则通过倏、忽、浑沌的对话,探讨了宇宙的原始状态和变化。浑沌的无七窍象征着原始的混沌状态,而倏和忽的凿窍行为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最终导致浑沌的死亡。这一故事反映了庄子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博物志》中的‘天河与海通’和‘浮楂来过’则展现了古人对海的浪漫想象和神秘感。海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连接天地的神秘通道,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神仙传》中的麻姑与王方平的对话,则通过东海三为桑田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类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论语》中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则体现了孔子在道不行时的隐逸思想,海成为逃避现实、追求理想的象征。这种思想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韩诗外传》中的越裳氏朝贡故事,则通过海的不波溢,象征了圣人的出现和国家的安定。海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政治和道德的象征。
《十洲记》和《玄中记》中的扶桑和恶燋山,则进一步丰富了海的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人对海的无限想象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海的多角度描述,展现了古人对海的敬畏、想象和哲学思考。海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广阔、深邃、变化和神秘。这种对海的多元解读,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沧海赋》是晋代文学家潘岳的作品,通过对大海的描绘,展现了其壮阔、神秘与富饶。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涌’、‘飞迅鼓楫’、‘泛海凌山’等,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波涛汹涌和航行的壮丽景象。同时,赋中还通过‘海童’、‘天吴’、‘冈象’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赋予了大海以神秘与神圣的色彩。
赋中的‘南澰朱崖’、‘北洗天墟’、‘东演析木’、‘西薄青徐’等地理名词,不仅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也象征了四方的边疆与荒凉。通过这些地理名词的运用,潘岳将大海的广阔与四方的边疆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大海的壮阔与神秘。
此外,赋中还通过对大海中生物的描绘,如‘横海之鲸’、‘茹鳞甲’、‘吞龙舟’等,展现了大海中生物的庞大与力量。这些生物的描绘不仅丰富了大海的形象,也象征了大海的富饶与生命的多样性。
潘岳在赋中还通过对大海的‘苞乾之奥’、‘括坤之区’、‘唯神是宅’等描述,赋予了大海以神圣与神秘的色彩。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大海的深邃与广阔,也象征了大海作为神灵居所的神圣性。
总的来说,《沧海赋》通过对大海的壮阔、神秘与富饶的描绘,展现了潘岳对大海的敬畏与赞美。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使得大海的形象更加丰富与生动。同时,赋中的地理名词和生物描绘,也进一步强化了大海的广阔与生命的多样性。通过这些手法,潘岳成功地将大海的壮阔、神秘与富饶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沧海赋》成为了一篇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段古文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对江河的深厚情感和敬畏之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长江则以其广阔和力量,象征着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资源。
文中引用了《尔雅》、《山海经》、《庄子》、《楚辞》等经典文献,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江河的赞美和敬畏。黄河的源头昆仑墟、积石之山,象征着黄河的神圣和力量;长江的发源地岷山、三峡的壮丽景色,象征着长江的广阔和险峻。
文中还通过对江河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黄河的泛滥、长江的湍急,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江河中的丰富生物资源,象征着自然的丰富和生命的多样性。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江河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的繁荣和安定的向往。黄河的九河、长江的三江,象征着国家的广大和繁荣;江河的治理和清理,象征着国家的治理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江河的深厚情感和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向往。
《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描绘了洛水女神的美貌和神秘。赋中通过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展现了洛水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洛水女神的敬仰和向往。
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洛水女神的轻盈和美丽;“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形容洛水女神的朦胧和神秘。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增强了赋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赋的文化内涵。
赋中还通过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展现了洛水的壮丽和神秘。如“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形容洛水女神的尊贵和威严;“攘皓腕於神浒,采湍濑之玄芝”,形容洛水女神的神秘和珍贵。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洛水的美丽和神秘,也表达了作者对洛水女神的敬仰和向往。
赋中还通过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展现了洛水的宁静和温柔。如“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形容洛水女神的温柔和宁静;“众灵杂遝,命俦啸侣”,形容洛水女神的众多和神秘。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洛水的宁静和温柔,也表达了作者对洛水女神的敬仰和向往。
总的来说,《洛神赋》通过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展现了洛水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洛水女神的敬仰和向往。这篇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