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兽部下-原文
象 犀 兕 駮 貔 熊 鹿 獐 兔 狐 猿 猕猴 果然 狌々貂鼠
◇象
《尔雅》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山海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左传》曰:象有齿,以焚其身。
《孟子》曰:周公驱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万岁历》曰:成帝咸康六年,临邑王献象一,知跪拜,御者使从之。
《吴志》曰:贺齐为新都郡守,孙权出祖道,作乐舞象,权谓齐曰:今定天下,都中国,使殊俗贡珍,百兽率舞,非君而谁。
《江表传》曰:孙权遣使诣献驯象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邓王冲尚幼,乃曰:置象大舡上,刻其所至,秤物以载之,校可知也,太祖大悦。
又曰:魏文帝遣使於吴,求象牙,群臣以非礼,欲不与,孙权敕付之。
蜀将诸葛亮,讨贼还成都,孙权遣劳问之,送驯象二头与刘禅。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王盘况,少而雄桀,闻山林有大象,辄生捕取之,教习乘骑,诸国闻而伏之,《博物志》曰:昔日南有四象,各有雄雌,其一雌死百有馀日,其雄泥土著身,独不饮酒食肉,长吏问其所以,辄流涕焉。
法显记曰:迦维罗卫国,从佛生处东行五由旬,有国名蓝莫,此国王得佛一分舍利,还归起塔,塔边有池,池中有龙,常守护此塔,昼夜供养,乃有群象,以鼻取水洒地,取杂花香而供养,诸国道人来,欲礼拜塔,遇象大怖,依树自翳,见象如法供养,道人太息悲感,即舍大戒,还作沙弥,自挽水平治处所,使得净絜。
《异苑》曰:会稽张茂,尝梦大象,以问万推,曰:君当为大郡,而不能善,夫象者大兽,取其音,兽者守也,象以齿焚其身,后必为人所杀,茂永昌中为吴兴太守,值王敦问鼎,执正不移,敦遣沈充杀之。
【赞】晋郭璞赞曰:象实魁梧,体巨貌诡,肉兼十牛,目不逾豕,望头如尾,动若丘徙。
◇犀
《尔雅》曰:犀似豕,[形似牛,猪头大腹卑脚,脚有三节,黑色,二角,一在顶,一在鼻。]
《战国策》曰: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说楚王,楚王遣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
《韩诗外传》曰:太公使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
《汉书》曰:元始二年,黄支国献犀牛。
又曰:尉他献文帝犀角十。
又曰:乌弋国出犀牛。
蜀王本纪曰: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
《抱朴子》曰:通天犀有一白[原讹百,据冯校本改。]理如线者,以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往啄米,至辄惊却,故南人名为骇鸡也,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方三尺,可得气息水中,以其角为叉导者,得煮毒药为汤,以此叉导搅之,皆生白沫,无复毒势。
刘欣期交州记曰:犀出九德县,其毛如豕,蹄有三甲,头如马,有二角,鼻上角长,额上角短。
《南州异物志》曰:玄犀处自林麓,食惟棘刺,体兼五肉,或有神异,表灵以角,含精吐烈,望若华烛,置之荒野,禽兽莫触。
【赞】晋郭璞犀赞曰:犀之为状,形兼牛豕,力无不倾,吻无不靡,以贿婴灾,因乎角椅。
【序】晋傅咸犀钩序曰:世称鸡骇之犀,闻之父常侍曰:犀之美者有光,鸡见影而惊,故曰骇鸡,有以此钩见遗者,乃为之铭。
◇兕
《尔雅》曰:兕似牛,[一角,肉重千斤。]
《说文》曰:兕,如野牛,青皮坚厚,可以为铠,嶓冢之山,其兽多兕。
《毛诗》曰:酌彼兕觥。
《战国策》曰:楚王游於云梦,有狂兕忽至,王弯弓而射之,应发而殪,仰天而叹曰:乐矣今日之游,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
《论衡》曰:太师尚父,为周司马,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杖钺把旄,号其众曰仓兕,夫仓兕水中之兽也,善覆人舡,因神以化,令汝急渡。
【赞】晋郭璞山海图赞曰:兕惟壮兽,似牛青黑,力无不倾,自焚以革,皮充武备,角助文德。
◇駮
《尔雅》曰:駮如马,倨牙,食虎豹。
《山海经》曰: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其名曰駮,是食豹,可以御兵。
【赞】晋郭璞赞曰:駮惟马类,实畜之英,骧首腾旄,嘘天雷鸣,气无不凌,吞虎辟兵。
◇貔
《尔雅》曰:貔白狐,其子豰,[呼鹿反,一名执夷。]
《说文》曰:貔,豹属,出貉国。
《尚书》曰:如虎如貔。
《礼记》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
《毛诗》曰: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赞】晋郭璞貔赞曰: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自是而非。
◇熊
《说文》曰:熊兽似豕,山居冬蛰。
《本草经》曰:熊脂一名熊白,味甘,微温无毒,止风痺。
《六韬》曰:文王囚羑里,散宜生得黄熊而献之於纣。
《周书》曰:成王时,不屠国献青熊。
《毛诗》曰: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诗义疏》曰:熊能攀缘上高树,见人则颠倒投地而下,冬入穴而蛰,始春而出。
《左传》曰:晋灵公使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载以过朝。
又曰: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曰:寡君寝疾,於今三月,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於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
其或者未之祀乎,韩子祀夏,晋侯有间。
《孟子》曰:生[按生字衍。]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我所欲二者不兼,舍鱼取熊掌,义者我欲,生亦我欲,二者不得兼,舍生取义。
《史记》曰:赵简子病,不知人,五日寤,而曰:我之帝所,见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后有当道者,曰:帝令主君灭二卿,熊其祖也。
《汉书》曰:孝元帝冯昭仪,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出圈,攀槛欲上殿,昭仪乃当熊而立,及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汝何故前当,昭仪对曰:夫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座,故身当之耳,帝嗟叹,以此倍敬重之。
《东观汉记》曰:安帝永初九年,永昌献象牙熊子。
建武故事曰:咸和七年,左右启以米饴熊,上曰:此无益而费於穀,且是恶兽,所不宜畜,使遣打杀,以肉赐左右直人。
《抱朴子》曰:玉策记称,熊寿五百,五百岁则能化。
《续搜神记》曰:晋升平中,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窅然深绝,内有数头熊子,须臾,有一大熊来入,瞪视此人,人谓必害己,良久,出藏得果栗,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以著此人前,人饥久,於是冒死取啖之,既转相狎习,熊每旦觅食果还,辄分此人,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将出,子既尽,人分死坎中,穷无出路,熊母寻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之足,於是跳出,遂得无他。
《异苑》曰:邵陵高平黄秀,以元嘉三年入山,经月不还,其儿根生寻觅,不[不字疑衍。]见秀蹲空树中,从头至腰,毛色如熊,问其何故,答曰:天谴如此,汝但自去,生哀恸而归,逾年,伐山人见形尽为熊矣。
又曰:熊兽藏於山穴,穴里不得见秽及复[《太平御览》九百零八作伤。]残,则合[御览作舍。]穴自死,人欲捕者,便令一人卧其藏内,馀伴执杖,隐在崖侧,熊辄共舆出人,不使伤挞,傍人仍将骋其矛。又有居大树孔中,东土呼熊为子路,以物击树,云子路可起,於是便下,不呼则不动也。
【启】梁刘孝威谢熊白启,窃以馆有射熊之名,台无走狗之号,上林绝胡人之搏,禁地无张京之犯,而突出羽川,来攀御槛,光逾厚璧,殆惑朱公之价,色丽烛银,将堪穆王之宝。
◇鹿
《尔雅》曰:鹿牡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鹿弁},肩。
《毛诗》曰:野有死鹿。
又曰:鹿鸣,宴嘉宾也,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国语》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鹿。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人,黄金之鹿。
又曰:天子射鹿于林中。
《韩子》曰:夫马似鹿者千金。
《史记》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或言马以阿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
又曰:高祖诏捕蒯通至,问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狗固吠非其主。
《东方朔传》曰:武帝时,有杀上林鹿者,下有司收杀之,朔时在旁曰:是故当死者三,陛下以鹿杀人,一当死,天下闻陛下重鹿贱人,二当死,匈奴有急,须鹿触之,三当死。
《列仙传》曰:苏躭与众儿俱戏猎,常骑鹿,鹿形如常鹿,遇崄绝之处,皆能超越,众儿问曰:何得此鹿骑而异常鹿耶,答曰:龙也。
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临淮太守,行春,有两白鹿随车,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鹿为吉凶,国拜贺曰:闻三公车辎画作鹿,明府当为宰相,弘果为太尉。
范晔《后汉书》曰: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食毒草,[华阳国志云,此鹿出云南雄仓山。]
《古今注》曰:明帝永平中,三角鹿出江陵,孝和帝永元中,豫章徐汗,得白鹿,高丈九寸。
《三辅决录》曰:辛缮,字公文,少治春秋诗易,隐居弘农华阴,弟子受业者六百馀人,所居旁有白鹿,甚驯,不畏人。
《魏略》曰:成公英先随韩约,后降太祖,从行出猎,有三鹿走过公前,命英射之,三发三中,皆应弦而倒。
《魏志》曰:文帝猎,失鹿,帝大怒,据胡床,拔刀收吏,将欲斩之,苏则谏,乃止。
魏末传曰:初明帝为平原王,王母甄后妒,文帝杀之,故不立为太子,尝从帝猎,见鹿子母,帝射杀鹿母,语明帝射其子,对曰:陛下既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帝放弓矢叹曰:此语一何痛哉,由是帝立太子意定矣。
《抱朴子》曰: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神仙传》曰:鲁女生者,饵术绝穀,入华山,后故人逢女生,乘白鹿,从玉女数十人。
又曰:沈羲尝於道路逢白鹿车一乘,龙车一乘,从数十人骑,迎羲。
《广州先贤传》曰:丁茂,字仲虑,交阯人也,至孝,母终,负土治冢,列植松柏,白鹿游乎左右。
《濑乡记》曰:老子乘白鹿,下讬於李母也。
【序】袁山松白鹿诗序曰:荆门山临江,皆绝壁峭峙,壁立百馀丈,亘带激流,禽兽所不能履,北岸有一白鹿,鹿泅过江,行人见之,乘刀竞逐,谓至山下必得鹿,忽然若飞,超冈而去,于今此壁谓之白鹿。
上[疑当作古,按本诗系节古乐府乌生八九子四句,全诗见宋书二十一乐志。]诗曰: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哺唶之,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得烹煮之。
【表】魏陈王曹植猎表曰:於七月伏鹿鸣塵,四月五月射雉之际,此正乐
猎之时。
晋殷仲堪上白鹿表曰:巴陵县清水山,得白鹿一头,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义。
【笺】宋孝武帝在彭城参佐庆获白鹿笺曰:伏承获白鹿於彭城之东山,皓质玉映,育性驯和。
◇獐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獐。
《说文》曰:麕,獐也。
《尔雅》曰:麕牝麜,栗音,其子麆,助音,其迹解,绝有力豜。[育音,○《太平御览》九百零七作肩。]
《毛诗》曰:野有死麕,恶无礼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赐曹奴之鹿,白银之麕,[今地中得玉胜金大,即古路夷狄质,○穆天子传二金大作金犭苟,疑此当作犬。又,穆天子传路作赂,质作货。]
《吕氏春秋》曰:使麕疾走,马弗及也,而得之者,时顾也。
建武故事曰:咸和六年,计贡合集於乐堂,有野麕走至堂前,左右逐之,於池中而获之焉。
《论衡》曰:都尉王子凤时,麕入府中,其后迁为丹阳太守。
晋《起居注》曰:咸宁中,白獐见魏郡,后诸州各送白獐。
《晋中兴书》曰:中兴所在献白麕。
萧广济《孝子传》曰:萧国遭丧,有鹄游其庭,至暮而去,獐暮入其门,与犬马旅,至旦而去。
【诗】魏文帝诗曰:巾车出邺宫,校猎东桥津,重罝施密网,罕罼飘如云,弯弓忽高驰,一发连双麕。
【表】晋王述上白獐表曰:所领阮藻之江宁县界,得白獐一头,毛色絜素於其类,信斯诚之嘉祥也。
【启】陈徐陵谢赉麕启曰:臣昨既陪羽猎,仍宴上林,固谢长卿之文,弥惭子云之赋,预割鲜禽,已同监浦,频蒙大脔,更异梁王,诘旦归来,犹为饱饫,虞衡所献,复降命恩,赐细君以为欢,非屠门而大嚼。
◇兔
《尔雅》曰:兔子嬎,其迹迒,绝有力欣。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而为兔。
又曰:行失瑶光则兔出月,《毛诗》曰:有兔斯首,炰之燔之。
又曰: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周易参同契》曰: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
《庄子》曰: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韩子》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为宋国所笑。
《史记》曰:李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
又,范雎谓秦昭王曰:夫以秦而治诸侯,譬若纵韩卢而抟蹇兔也。
谢承《后汉书》曰:方储幼丧父,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白兔游其下。
张璠《汉记》曰:梁冀起兔苑於河南,移檄在所,调发生兔,刻其毛以为识。
《抱朴子》曰:兔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论衡》曰:儒者言月中有兔,夫月水也,兔在水中则死,夫兔月气也。
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
【序】晋王廙白兔赋序曰:丞相琅邪王,始受旄节,作镇北方,仁风所被,回面革心,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著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诗】古歌诗曰:采取神药山端,白兔捣[《太平御览》九百零七捣下有成字。]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
【颂】张浚白兔颂曰:其毛春素,织毫秋黑,点缀五采,渐染粉墨,盖久隐时见,应世德也,徐疾备体,达消息也,姿质皓朗,民之则也,被白含文,好无极也,秦失鹿於近郊,晋得兔於远境。
【表】晋桓温贺白兔表曰:臣闻至德通玄,则祯祥降,灵和所感,则异物生,今白兔见于春穀县,皓质纯素,皦然殊观。
梁简文帝上白兔表曰:瑞表丹陵,祥因旧沛,四灵可迈,既验玉衡之精,千岁变采,有符明月之状,岂殊丹岫之羽,不止帝梧,庶比素质之禽,得游君囿。
周庾信上白兔表曰:光鲜越雉,色丽秦狐,月德符徵,金精表瑞。
◇狐
《山海经》曰: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说文》曰: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易曰:田获三狐。
《毛诗》曰:狐裘逍遥。
又曰:狐裘豹裒。
《礼记》曰:天子狐白之裘,诸侯青,卿大夫狐掖。
《穆天子传》曰:天子猎於渗泽,得白狐。
《管子》曰:代出狐白衣之皮裘,狐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一见,公卿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价,必相率而求之,取此物者,因令齐载金钱买之,代各求狐白皮,代王闻之,果去其农,处山林求狐,二十四月,不得一狐,离支闻而伐之,代王即将其士卒服於齐。
《慎子》曰: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皮。
《韩子》曰:翟人献狐玄豹之皮於晋文公,文公受皮而叹曰:以皮之美,自为罪也。
《汉书》曰:陈胜吴广,次所旁丛祠中,[次人所止处也,丛鬼所冯。]夜构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白虎通》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九德至,则九尾能得其所,子孙繁息,於尾,明后当盛也。
【赞】晋郭璞九尾狐赞曰: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作瑞於周,以摽灵符。
◇猿
《山海经》曰:堂庭之山,发爽之山,其上多白猿。
《吕氏春秋》曰:荆王有神白猿,王自射之,则搏树而熙,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猿拥树而号。
《淮南子》曰: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
《汉书》曰:李广猿臂善射。
《吴
越春秋》曰:越王问范蠡手战之术,范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原王请问手战之道,於是王乃请女,女将北见王,道逢老人,自称袁公,袁公问女,闻子善为剑,原得一观之,处女曰:妾不敢有所隐也,唯公所试,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未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
《抱朴子》曰: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千岁则变为老人。
又曰:周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张载论曰:白猿玄豹,藏於棂槛,何以知其接垂条於千仞。
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霑衣。
【诗】梁沈约石塘濑听猿诗曰:噭々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唯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陈萧诠赋得夜猿啼诗曰:桂月影才通,猿鸣回入风,隔岩还啸侣,临潭自响空,挂藤疑欲饮,吟枝似避弓,别有三声泪,霑裳竟不穷。
【赋】晋傅玄猿猴赋曰:余酒酣耳热,懽颜未伸,遂戏猴而纵猿,何〈環夂〉畋之惊人,戴以赤幩,袜以朱巾,先装其面。又丹其唇,扬眉蹙额,若愁若瞋,或长眠而抱把[把字明本无。]勒,或嚄咋而龌龂,或颙仰而踟蹰,或悲啸而吟呻,既似老公。又类胡儿,或低眩而择飒,或抵掌而胡舞。
【赞】晋郭璞白猿赞曰:白猿肆巧,由基抚弓,应眄而号,神有先中,数如循环,其妙无穷。
◇猕猴
《楚辞》曰:猕[招隐士猕下有猴字。]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韩子》曰:燕王徵巧术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母猴成,巧人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刺之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曰:养之,不能观也。
《汉书》曰:韩生劝项羽都关中,羽曰:吾闻富贵不还故乡,如衣锦夜行,乃烧宫室,都彭城,韩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又曰:长信少府檀长卿,为沐猴与狗斗,盖宽饶奏免之。
【赋】后汉王延寿王孙赋曰:原天地之造化,实神伟之屈奇,道玄微以密妙,信无物而弗为,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颜状类乎老公,躯体似乎小儿,眼睚〈目禺〉以〈月穴〉恤,视〈目戢〉睫以〈目夬〉睳,鼻〈鼻圭〉齁以〈鼻及〉〈鼻夹〉,耳聿役以適知。口嗛呥以〈齿佥〉〈齿臽〉,唇〈南皮〉〈口習〉以形〈开皃〉,齿崖崖以齴々。嚼〈口任〉囃而嗫唲,储粮食於两颊,稍委输於胃脾,踡菟蹲而狗踞。声历〈口鹿〉而喔咿,或嗝嗝而〈口壳〉々。又〈口适〉嗅其若啼,缘百仞之高木,攀窈褭之长枝,背牢落之峻壑,临不测之幽谿,寻柯条以宛转,或捉腐而登危,或犀跳而电透,乍瓜悬而瓠垂,归琐系於庭厩,观者吸呷而忘疲。
晋阮籍猕猴赋曰:夫猕猴直其微者也,犹累於下陈,体多似而匪类,貌乖殊而不纯,外察慧而无度,故人面而兽身,性偏凌而干进,似韩非之囚秦,杨眉頞而骤眒,似巧言而伪真,整衣冠而伟服,怀项王之思归,躭嗜欲而眄视,有长卿之研姿,沐兰汤而滋秽,匪宋朝之媚人,终嗤弄而处泄,虽近习而不亲。
◇果然
吴录,《地理志》曰:九真胥浦县,有兽名果然,猿狖类也,色青赤有文,居树上,此郡及日南皆有之。
南方草物状曰:果然兽,生在山林上,民人以弓毒射之,剥取皮,皮文青赤白色,缝相连作席,出九真日南郡。
《南州异物志》曰:交州以南,有果然兽,其鸣自呼,身如猿,犬面,通有白色,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四尺馀,反尾度身,过其头,视其鼻,仍见两孔,作[《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作仰。]向天,其毛长,柔细滑泽,色以白为质,黑为文,视如苍头鸭,胁边班文,集十馀皮,可得一蓐,繁文丽好,细厚温暖。
【赋】魏锺毓果然赋曰:果然似猴象猿,黑颊青身,肉非嘉餚,唯皮为珍。
【启】梁张缵谢皇太子赉果然褥启曰:伏以狐裘熊席,徒负旧名,玄豹青犭军。未能適体,严冰在节,朔飚结宇,吹纶愧暖,挟纊惭温,但勤非伏寝,恩重夜覆,道媿经明,坐叨重席,仰荣俯媿,进退在颜。
◇狌々
《山海经》曰:有兽人面,名曰狌々。
又曰:狌々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
《尔雅》曰:狌狌小而好啼,[今交阯封溪出,状如獾〈犭屯〉,声似小儿啼。]
《礼记》曰:狌々能言,不离禽兽。
《广志》曰:狌狌似狟,声如小儿啼,不闻其言,出交阯封溪县。
《孙卿子》曰:狌々能言笑,亦二足无尾,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非以二足无毛,以知礼也。
《吕氏春秋》:伊[《太平御览》九百零八伊下有尹字。]说曰:肉之美者,狌々之唇。
《淮南子万毕术》曰:归终知来,狌々知往,[归终,神兽。]
《括地图》曰:狌々人面豕身,知人名。
《蜀志》曰:封溪县有兽,曰狌々,体似猪,面似人,音作小儿啼声,既能人语。又知人名,人以酒取之,狌々觉,初蹔尝之,得其味甘而饮之,终见羁缨也。
《华阳国志》曰:永昌郡有狌々,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南方草物状曰:狌々之兽,生在野,状如〈犭屯〉子,民人捕取,交阯武平兴古有之。
【赞】晋郭璞狌々赞曰:能言之兽,是谓猩猩,厥状似猴,号音若嘤,自然知往
颇识物情。
◇貂
《说文》曰:貂,鼠属也,而大,黄黑,出丁零国。
《广志》曰:貂出扶馀挹娄。
《东观汉记》曰:建武二十五年,乌桓献貂豹皮,诣阙朝贺。
《魏略》曰:扶馀国出貂豽,[奴骨反。]
魏书曰:鲜卑有貂鼲子,皮毛柔软,故天下为名裘。
《魏志》曰:乌丸传,挹娄国出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
《江表传》曰:辽东太守,遣使诣孙权,送貂皮千枚,欲举国归吴。
【启】梁简文谢敕赉貂坐褥席启曰:东瀛美毳,不著马彪之仪,北朔文茵,岂问张敞所记,阴炭既重,寒井犹冰,特降殊私,温华曲被,虽狐白千金,织成千种,李颁汉被,杨降曹毡,不足以仿佛洪慈,连类圣泽。
◇鼠
《尔雅》曰:鼢鼠,[坟,地中行者。]鼸鼠,鼷鼠,[有毒,螫毒。]鼶鼠,[斯。]鼬鼠,[似龂,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鼪鼠。]鼩鼠,[劬。]鼭鼠,[时。]鼥鼠,吠,鼫鼠,[石,头似兔,尾有黄色,好在田中,食穀豆。]鼤[问。]鼠,鼨终,鼠,豹文鼮鼠,[汉武时得此鼠,终军知之,赐帛百疋,文采如豹。]鼯鼠夷〈由鸟〉,[似蝙蝠,肉翅,飞且乳,亦名飞生,音如人食火烟。]
方言曰:蝙[边音。]蝠,[福。]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蝙蝠,北燕谓之蟔蟙。
《说文》曰:鼠,穴虫之总名也,象形,凡鼠之属皆从鼠,鼨鼠出胡地,可作裘,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浮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易》曰:艮为鼠。
《毛诗》曰:相鼠,刺无礼也,隆文公正其群臣,而刺在位不承先君之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又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义疏》曰:樊光谓即尔雅鼫鼠也,许慎云,鼫鼠,五伎鼠也,今之河东有硕鼠,大能人立,前[《太平御览》九百十一前上有交字。]两脚於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稼,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伎,或谓雀鼠,其形大,故叙云石鼠也,魏今河东河北县也,诗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今大鼠。又不食禾苗,本草又谓蝼蛄为石鼠,亦五伎,古今方土名虫鸟,物异名同,故记也。
《左传》曰:齐侯将为臧纥田,纥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伐焉,宁将事之,非鼠而何,乃弗与田。
《晏子春秋》曰:景公问晏子治国何患,对曰:社鼠者,不可燻,不可灌,君之左右,出卖寒热,入则比周,此之谓社鼠也。
尹《文子》曰: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庄子》曰: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患,鼷鼠深穴於神丘之下,以避薰凿之患。
又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南海,飞至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梁国哧我耶。
贾谊书云,鄙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近器尚惮,况贵大臣之近於帝王乎。
《列子》曰:虞氏者,梁富人也,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其上,而游侠相随行楼下,博者射中而笑,鸢堕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语曰:虞氏富久矣,常有轻人之志,乃辱我以腐鼠,请灭其家,夜乃攻於虞氏,大灭之,此谓类而非我,[《太平御览》九百十一作也。]
《淮南子万毕术》曰:狐目狸脑,鼠去,於其穴,被发向北,咒杀巫鼠。
《史记》曰:李斯少时为乡中吏,见吏舍中鼠食不絜,人犬数惊之,入仓,见鼠食积粟,居大庑下,无人犬之忧,乃叹曰:人贤不肖如鼠,在所自处耳。
又曰:张汤,杜陵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外,汤为儿守舍,而鼠盗肉,其父还怒,乃笞汤,汤掘,遂得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谓传囚也,爰,易也,以此书易验者。]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
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有曾冰万里,厚百丈,有蛇奚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万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长可八尺,可以为蓐,卧之可以却寒,其皮可以蒙鼓,其声千里,有美尾,可来鼠,[此尾所在,鼠辄入此聚。]
京房《易飞候》曰: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於庭,厥咎诛死。
《汉书》:左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杨惲上书,讼延寿,郎中丘常谓惲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惲曰:事何容易,蛇巠蛇巠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坐衔窭数也。
又曰:苏武使匈奴,匈奴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羊,羝羊生乳乃归,武至海上,廪食不至,乃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广志》曰:白猿长尾白腹,[句疑有讹。]善缘登,若家鼠小异者,鼠,[《太平御览》九百十一鼠上有鼢字。]深目而短尾,苗鼠者,野鼠也,小而短尾,天鼠以皮为裘,今当名其裘为天鹿裘,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穀麦,凡善走,把不得,唯鼠狼能得之。
窦氏家传曰:窦攸治《尔雅》举孝廉为郎,世祖与百寮大会灵台,得鼠,身如豹文。焚之光泽,世祖异之,问群臣莫知
唯攸对曰:名鼮鼠,诏问何以知之,攸曰:见《尔雅》诏案视书,如攸言,赐帛百疋,诏诸侯子弟,从攸受尔雅。
《魏略》曰:大秦国出辟毒鼠,《魏志》曰:公子仓舒早惠,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为鼠所齧,库吏惧罪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虑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齧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衣见齧,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齧鞍闻太祖,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齧,况马鞍悬柱乎,一无所问。
又曰:臧洪传曰:洪为袁绍所围,粮乏,乃掘鼠而食。
《博物志》曰: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
《列异传》曰:中山王周南,正始中,为襄邑长,有鼠衣冠出厅事,语曰:尔某日当死,周南不应,至期复出,冠帻绛衣,语曰:尔日中当死,复不应,入,复更出,日[原讹曰:据冯校本改。]適中,鼠曰:周南汝不应,死我,[太平御览九百十一作我死,此倒。]复何道,遂颠蹶而死,即失衣冠,视如常鼠也。
《晋阳秋》曰:太兴中,衡阳区纯作鼠市,四方丈馀,开四门,门有一木人,纵四五鼠於中,欲出门,木人辄以推推之。
《抱朴子·内篇》曰: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一百岁者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千里外事也。
《晋太康地记》曰: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鼠尾短,形如家鼠,入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为牝牡。
《梁州记》曰:聟水北聟乡山,有仙人唐公房祠,有一碑,庙北有大坑,碑云,是其旧宅处,公房举宅登仙,故为坑焉,山有易肠鼠一月三吐易其肠,束广微所谓唐鼠者也,[《博物志》曰:唐房升仙,鸡狗并去,唯以鼠恶,不将去,鼠悔,一月三出肠也。]
刘欣期交州记曰:竹鼠如小狗子,食竹根,出封溪县。
《秦州记》曰:乞佛虏乾归,未移抱罕金城,见鼠有数万头,将诸小鼠,各衔马屎,群移而度洮丽二水,悉止抱罕,自是二年而乾归徙焉。
《异苑》曰:西域有鼠王国,鼠大如狗,中者如兔,小者如常鼠,头悉白,然带以金枷,商估有经过其国,不先祈祀者,则齧人衣裳,世得沙门咒原,便获无他,众僧释道安昔至西方,亲见如此,俗谚云,鼠得死人目精则为王。
《幽明录》曰:吴北寺终祚道人,卧斋中,鼠从坎出,言终祚后数日必当死,终祚呼奴,令买犬,鼠云,亦不畏此也,但令犬入此户,必死,须臾犬至,果然,终祚乃下声语其奴曰:明市雇十檐水来,鼠已逆知之,云止欲水浇取我,我穴周流,无所不至,竞日浇灌,了无所获,密令奴更借三十馀人,鼠云,吾上屋居,奈我何,至时处在屋上,奴名周,鼠云,阿周盗二十万钱叛,后试开库,实如所言也,奴亦叛去,终祚当为商贾,闭其户而谓鼠曰:汝欲使我富耳,今远行,勤守吾房中,勿令有所零失也,时桓玄在南州,禁杀牛甚急,终祚载数万钱,窃买牛皮,还东货之,得二十万,还室犹闭,一无所失,怪亦绝,遂大富。
《述异记》曰:宋南谯王刘义宣,镇荆州,府吏蔡铁善卜,宣射得一白鼠,置函中,乃召铁,使卜函中何物,谓中者当厚赏,僻即加重罚,铁兆成,笑曰:具已知矣,公曰:状之,铁曰:兑色之鼠背明户,弯弧射之绝左股,鼠孕三雄而两雌,若不见信,剖腹而立知,公乃使剖鼠腹,皆如铁言,即赐钱一万。
《地镜图》曰:黄金之见,为火及白鼠。
《风角要占》曰:长吏居官厌盗贼法,七月,以生鼠九枚,置笼中,埋子地,秤九百斤土覆坎,深各二尺五寸,筑之合坚固。
《杂五行书》曰:停部,取停部地土涂灶,水火盗贼不经,涂屋四角,鼠不食蚕,涂仓{朁虫},鼠不食稻,以塞埳,百日鼠种绝。
【赞】晋郭璞鼮鼠赞曰:有鼠豹采,厥号为鼮,汉朝莫知,郎中能名,赏以束帛,雅业遂盛。
又鼯鼠赞曰:鼯之为鼠,食烟栖林,载飞载乳,乍兽乍禽,皮籍孕妇,人为大任。
又鼷鼠赞曰:小鼠曰鼷,实有螫毒,乃食郊牛,不恭是告,厥谴惟明,徵乎其觉。
又鼫鼠赞曰:五能之鼠,伎无所执,应气而化,翻飞鴽集,诗人歌之,无食我粒。
又鼠赞曰:或以尾翔,或以髯凌,飞鼠鼓翰,儵然皆腾,用无常所,唯神斯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兽部下-译文
象、犀、兕、駮、貔、熊、鹿、獐、兔、狐、猿、猕猴、果然、狌狌、貂鼠
◇象
《尔雅》说:南方最美好的地方,有梁山的犀牛和大象。
《山海经》说:巴蛇吞食大象,三年后才吐出象骨。
《左传》说:大象因为有象牙,导致自身被焚烧。
《孟子》说:周公驱赶犀牛和大象,使它们远离中原,天下人都非常高兴。
《万岁历》说:成帝咸康六年,临邑王献上一头大象,懂得跪拜,御者让它跟随。
《吴志》说:贺齐担任新都郡守时,孙权出行时举行仪式,表演乐舞和大象,孙权对贺齐说:如今平定天下,定都中原,让异族进贡珍宝,百兽起舞,除了你还有谁能做到呢?
《江表传》说:孙权派使者献上两头驯服的大象,魏太祖想知道它们的重量,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测量,邓王冲年纪尚小,说:把大象放在大船上,刻下船的吃水线,然后称量其他物品来推算,太祖非常高兴。
又说:魏文帝派使者到吴国,要求象牙,群臣认为这是无礼之举,不想给,孙权下令交付。
蜀将诸葛亮讨伐贼寇后回到成都,孙权派人慰问,送了两头驯服的大象给刘禅。
吴时的外国传记载:扶南王盘况,年轻时勇猛,听说山林中有大象,就亲自捕捉并驯服它们,教人骑乘,各国听说后都臣服于他。《博物志》说:从前南方有四头大象,各有雄雌,其中一头雌象死后一百多天,雄象身上沾满泥土,不再饮酒吃肉,官员问其原因,它只是流泪。
法显的记载说:迦维罗卫国,从佛陀出生地向东走五由旬,有一个叫蓝莫的国家,国王得到佛陀的一部分舍利,回国后建塔供奉,塔边有水池,池中有龙,日夜守护塔并供养,还有一群大象用鼻子取水洒地,取杂花香气供养,各国僧人来礼拜塔时,遇到大象非常害怕,躲在树后,看到大象如法供养,僧人叹息感慨,于是放弃大戒,重新做沙弥,自己清理水池,使其保持洁净。
《异苑》说:会稽的张茂曾经梦见大象,去问万推,万推说:你将会成为大郡的官员,但不能善终,象是大兽,取其音,兽是守护的意思,象因为象牙而被焚烧,最终必被人所杀。张茂在永昌年间担任吴兴太守,正值王敦篡位,他坚持正义不动摇,王敦派沈充杀了他。
【赞】晋代郭璞赞道:象确实魁梧,体型巨大,外貌奇特,肉量相当于十头牛,眼睛却不如猪大,头看起来像尾巴,行动时像山丘移动。
◇犀
《尔雅》说:犀牛像猪,[外形像牛,猪头大腹,脚短,脚有三节,黑色,有两角,一在头顶,一在鼻子上。]
《战国策》说:张仪为秦国破坏合纵连横,游说楚王,楚王派车百辆,献上骇鸡犀和夜光璧给秦王。
《韩诗外传》说:太公派南宫适到义渠,得到骇鸡犀,献给纣王。
《汉书》说:元始二年,黄支国献上犀牛。
又说:尉他献给文帝十只犀角。
又说:乌弋国出产犀牛。
蜀王本纪说:江水泛滥成灾,蜀守李冰制作了五只石犀,两只放在府中,一只放在市桥下,两只放在水中,用来镇压水精,因此称为石犀里。
《抱朴子》说:通天犀有一条白线般的纹理,用来盛米,放在鸡群中,鸡想去啄米,靠近时却惊退,所以南方人称它为骇鸡犀。得到一尺以上的犀角,刻成鱼形衔入水中,水会自动分开三尺,可以在水中呼吸。用犀角做叉子搅拌毒药,毒药会生出白沫,失去毒性。
刘欣期的交州记说:犀牛产自九德县,毛像猪,蹄有三甲,头像马,有两角,鼻上的角长,额上的角短。
《南州异物志》说:玄犀生活在山林中,只吃荆棘,身体兼具五种肉的特性,有时有神异表现,角能显灵,吐出精气,看起来像华烛,放在荒野中,禽兽都不敢靠近。
【赞】晋代郭璞赞道:犀牛的外形,兼具牛和猪的特征,力量无穷,吻部柔软,因角而招灾。
【序】晋代傅咸的犀钩序说:世人称鸡骇犀,听父亲常侍说:犀牛最美的角有光泽,鸡看到影子会受惊,所以叫骇鸡。有人送给我这样的钩子,我为此写了铭文。
◇兕
《尔雅》说:兕像牛,[有一只角,肉重千斤。]
《说文》说:兕,像野牛,青皮坚硬厚实,可以用来做铠甲,嶓冢山上有很多兕。
《毛诗》说:用兕角做的酒杯饮酒。
《战国策》说:楚王在云梦游玩,突然有一只狂兕出现,楚王弯弓射它,一箭射中,仰天叹息说:今天的游玩真快乐,千秋万代之后,谁能再享受这样的乐趣呢?
《论衡》说:太师尚父,担任周朝的司马,率领军队讨伐纣王,到了孟津之上,手持钺和旄,号召众人说仓兕,仓兕是水中的野兽,善于掀翻船只,借助神力,命令你们迅速渡河。
【赞】晋代郭璞的山海图赞说:兕是壮兽,像牛但青黑色,力量无穷,自焚以革,皮可做武备,角可助文德。
◇駮
《尔雅》说:駮像马,牙齿弯曲,吃虎豹。
《山海经》说:中曲山上有一种野兽,外形像马,白身黑尾,有一只角,虎牙虎爪,声音像鼓,名叫駮,吃豹子,可以抵御兵器。
【赞】晋代郭璞赞道:駮属于马类,是牲畜中的英杰,昂首腾跃,吼声如雷,气势无敌,能吞虎辟兵。
◇貔
《尔雅》说:貔是白狐,它的幼崽叫豰,[读音为呼鹿反,也叫执夷。]
《说文》说:貔,属于豹类,产自貉国。
《尚书》说:像虎像貔。
《礼记》说:前面有猛兽,就载上貔貅。
《毛诗》说:献上貔皮,赤豹黄罴。
【赞】晋代郭璞赞道:书中称猛士如虎如貔,貔属于豹类,也叫执夷,白狐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熊
《说文》说:熊像猪,生活在山中,冬天冬眠。
《本草经》说:熊脂也叫熊白,味甘,微温无毒,能止风痺。
《六韬》说: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散宜生得到黄熊献给纣王。
《周书》说:成王时,不屠国献上青熊。
《毛诗》说:梦见熊和罴,是生男孩的征兆。
《诗义疏》说:熊能爬上高树,见到人就倒着跳下来,冬天进洞冬眠,春天才出来。
《左传》说:晋灵公让厨师煮熊掌,没煮熟,就杀了厨师,把尸体放在畚箕里,抬着经过朝堂。
又说:郑国的子产到晋国访问,晋侯生病,韩宣子说:我们国君病了三个月,祭祀了所有的神灵,病情却加重了,现在梦见黄熊进入寝宫,这是什么恶鬼呢?子产回答说:以国君的英明,您担任大政,怎么会有恶鬼呢?从前尧在羽山处死鲧,他的灵魂化为黄熊,成为夏朝的郊祀对象,三代都祭祀它,晋国是盟主,
或许是因为没有祭祀吧,韩子祭祀夏朝,晋侯有间隙。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我会舍弃鱼而选择熊掌。正义是我想要的,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我会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史记》记载:赵简子生病,昏迷不醒,五天后醒来,说:我到了天帝那里,看见一只熊,想要救我,天帝命令我射杀它,我射中了熊,熊死了,后来有一个人挡在路上,说:天帝命令你消灭两位大臣,熊是你的祖先。
《汉书》记载:孝元帝的冯昭仪,皇帝去虎圈斗兽,后宫的人都坐着,熊从圈里出来,攀爬栏杆想要上殿,昭仪就站在熊前面,左右的人杀死了熊,皇帝问她为什么不怕,昭仪回答说:猛兽见到人就会停下来,我担心熊会到御座前,所以挡在它前面,皇帝感叹,因此更加敬重她。
《东观汉记》记载:安帝永初九年,永昌献上了象牙和熊子。
建武故事记载:咸和七年,左右的人用米糖喂熊,皇帝说:这没有益处而且浪费粮食,况且是恶兽,不应该养,命令杀掉,把肉赐给左右的人。
《抱朴子》记载:玉策记中说,熊能活五百年,五百年后就能变化。
《续搜神记》记载:晋升平年间,有人进山射鹿,突然掉进一个深坑,坑里有几只小熊,不久,一只大熊进来,瞪视这个人,这个人以为熊会伤害他,但熊却拿出藏着的果栗,分给小熊,最后也分给这个人,这个人饿了很久,于是冒险吃了,后来熊每天觅食回来都会分给他,他靠这个活了下来,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个个背出去,小熊都出去了,这个人还在坑里,没有出路,母熊又回来,坐在他旁边,他明白了母熊的意思,就抱住熊的脚,于是跳了出来,得以逃生。
《异苑》记载:邵陵高平的黄秀,元嘉三年进山,一个月没有回来,他的儿子根生去找他,发现他蹲在空树中,从头到腰,毛色像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天意如此,你回去吧,儿子悲痛地回去了,过了一年,砍柴的人看到他完全变成了熊。
又说:熊藏在山洞里,洞里不能有污秽和残害,否则熊会离开洞穴自杀,人想捕捉熊,就让一个人躺在洞里,其他人拿着棍子藏在崖边,熊会一起把人抬出来,不让人受伤,旁边的人再用矛刺熊。还有一种熊住在大树洞里,东方人叫熊为子路,用东西敲树,说子路起来,熊就会下来,不叫就不动。
【启】梁刘孝威的《谢熊白启》说:馆里有射熊的名声,台上没有走狗的称号,上林苑没有胡人的搏斗,禁地没有张京的侵犯,但熊突然从羽川出来,攀爬御槛,光芒超过厚璧,几乎迷惑了朱公的价值,颜色美丽如烛银,堪称为穆王的宝物。
◇鹿
《尔雅》说:雄鹿叫麀,幼鹿叫麛,它的足迹很快,非常有力的叫{鹿弁},肩。
《毛诗》说:野外有死鹿。
又说:鹿鸣,是宴请嘉宾的,呦呦鹿鸣,吃野外的萍草。
《国语》说:周穆王征讨犬戎,得到了四只白鹿。
《穆天子传》说:天子赐给曹奴的人黄金做的鹿。
又说:天子在林中射鹿。
《韩子》说:像鹿的马价值千金。
《史记》说:赵高想作乱,担心群臣不听他的,就先设了一个考验,拿了一只鹿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问左右的人,有的人说是马来迎合赵高,有的人说是鹿,赵高暗中把说鹿的人法办了。
又说:高祖下诏抓捕蒯通,问他说:你教淮阴侯造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一起追逐它,狗当然会吠叫不是它的主人。
《东方朔传》说:武帝时,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下面的人把他抓起来杀了,东方朔在旁边说:这个人该死三次,陛下因为鹿杀人,一该死,天下人听说陛下重视鹿轻视人,二该死,匈奴有急事,需要鹿来对付,三该死。
《列仙传》说:苏躭和孩子们一起打猎,经常骑鹿,鹿的形状和普通鹿一样,遇到险峻的地方都能越过,孩子们问:你怎么能骑这样的鹿和普通鹿不一样?他回答说:这是龙。
谢承《后汉书》说:郑弘做临淮太守,春天出行,有两只白鹿跟着车,沿着车辙走,郑弘奇怪地问主簿黄国,鹿是吉是凶,黄国拜贺说:听说三公的车辎画着鹿,明府您要做宰相了,郑弘后来果然做了太尉。
范晔《后汉书》说: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吃毒草,[华阳国志说,这种鹿出在云南雄仓山。]
《古今注》说:明帝永平年间,三角鹿出现在江陵,孝和帝永元年间,豫章徐汗得到了一只白鹿,高一丈九寸。
《三辅决录》说:辛缮,字公文,年轻时学习春秋诗易,隐居在弘农华阴,弟子有六百多人,他住的地方旁边有白鹿,很驯服,不怕人。
《魏略》说:成公英先跟随韩约,后来投降太祖,跟随太祖出猎,有三只鹿从成公英面前跑过,太祖命令成公英射它们,三箭三中,都倒下了。
《魏志》说:文帝打猎,丢了鹿,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刀要杀官吏,苏则劝谏,才作罢。
魏末传说:当初明帝是平原王,王母甄后嫉妒,文帝杀了她,所以不立他为太子,曾经跟随文帝打猎,看见母鹿和小鹿,文帝射杀了母鹿,让明帝射小鹿,明帝说:陛下已经杀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它的孩子,于是哭泣,文帝放下弓箭叹息说:这话多么痛心啊,从此文帝立太子的心意定了。
《抱朴子》说:鹿能活一千岁,满五百岁就会变白。
《神仙传》说:鲁女生,吃术绝穀,进了华山,后来故人遇到她,她骑着白鹿,跟着几十个玉女。
又说:沈羲在路上遇到一辆白鹿车,一辆龙车,跟着几十个骑马的人,迎接沈羲。
《广州先贤传》说:丁茂,字仲虑,是交阯人,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背土修坟,种上松柏,白鹿在他左右游走。
《濑乡记》说:老子骑着白鹿,下凡托生在李母那里。
【序】袁山松的《白鹿诗序》说:荆门山临江,都是绝壁峭峙,壁立百馀丈,横跨激流,禽兽不能走,北岸有一只白鹿,鹿泅过江,行人看见,拿着刀追赶,以为到山下一定能抓到鹿,忽然鹿像飞一样,越过山冈而去,至今这个壁叫做白鹿。
上[疑当作古,按本诗系节古乐府乌生八九子四句,全诗见宋书二十一乐志。]诗说:白鹿在上林西苑中,射工还能得到白鹿喂养它,黄鹄飞得极高,后宫还能烹煮它。
【表】魏陈王曹植的《猎表》说:在七月伏鹿鸣塵,四月五月射雉的时候,这是正乐。
在狩猎的时候。
晋朝的殷仲堪上表说:在巴陵县清水山,捕获了一头白鹿,白色是正色,鹿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意义。
【笺】宋孝武帝在彭城的参佐庆贺捕获白鹿的笺文中说:得知在彭城的东山捕获了白鹿,它的毛色洁白如玉,性情温顺。
◇獐
《春秋运斗枢》说:枢星散落成为獐。
《说文解字》说:麕就是獐。
《尔雅》说:雌獐叫麜,它的幼崽叫麆,它的足迹叫解,特别强壮的叫豜。
《毛诗》说:野地里有死獐,这是对无礼行为的厌恶。
《穆天子传》说:天子赐给曹奴鹿和白银獐。
《吕氏春秋》说:让獐快速奔跑,马也追不上,但能捕获它,是因为时机把握得好。
建武故事说:咸和六年,计贡在乐堂集合,有野獐跑到堂前,左右的人追逐它,最终在池中捕获了它。
《论衡》说:都尉王子凤时,獐跑进了府中,后来他升为丹阳太守。
晋《起居注》说:咸宁年间,白獐出现在魏郡,后来各州都送来了白獐。
《晋中兴书》说:中兴时期,各地都献上了白獐。
萧广济《孝子传》说:萧国遭遇丧事,有鹄鸟在庭院中游荡,到傍晚才离开,獐在傍晚进入门内,与犬马一起过夜,到天亮才离开。
【诗】魏文帝的诗说:乘车出邺宫,在东桥津打猎,布置了密集的网,箭矢如云般飘飞,弯弓突然高驰,一箭射中两只獐。
【表】晋王述上表说:在阮藻的江宁县界内,捕获了一头白獐,毛色洁白,确实是吉祥的象征。
【启】陈徐陵谢赉麕启说:我昨天陪同打猎,还在上林苑宴饮,虽然谢绝了长卿的文章,但仍然感到惭愧,预割鲜禽,已经同监浦一样,多次得到大块的肉,更不同于梁王,早晨回来,仍然感到饱足,虞衡所献的,又降下了恩赐,赐给细君以取悦,不是屠门而大嚼。
◇兔
《尔雅》说:兔子叫嬎,它的足迹叫迒,特别强壮的叫欣。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落成为兔。
又说:如果瑶光星运行失常,兔子就会出现在月亮上,《毛诗》说:有兔子在首,烤着吃。
又说:布置兔网,放在道路中间。
《周易参同契》说:燕雀不会生出凤凰,狐兔不会哺乳马。
《庄子》说:蹄子是用来捕捉兔子的,得到兔子后就忘记了蹄子。
《韩子》说: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中有棵树,兔子跑过来撞到树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他放下耕具守在树旁,希望再得到兔子,被宋国人嘲笑。
《史记》说:李斯出狱时,和他的儿子一起被绑着,他对儿子说:我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犬,出蔡东门去追逐狡猾的兔子,还能做到吗?
又,范雎对秦昭王说:用秦国来治理诸侯,就像放韩卢去捕捉跛脚的兔子一样。
谢承《后汉书》说:方储小时候丧父,他背土堆成坟,种了千株奇树,白兔在树下游荡。
张璠《汉记》说:梁冀在河南建了兔苑,发檄文调发生兔,刻它们的毛作为标记。
《抱朴子》说:兔子能活千岁,满五百岁后毛色变白。
《论衡》说:儒者说月亮中有兔子,月亮是水,兔子在水中会死,兔子是月亮的气。
张衡《灵宪》说:月亮是阴精的宗祖,积聚成兽,形状像兔蛤。
【序】晋王廙白兔赋序说:丞相琅邪王,开始接受旄节,镇守北方,仁风所及,人们都改变了面貌和心态,过去周公辅佐成王,越裳国远道而来献白雉,记载在前典中,历代都认为是美谈,现在我们的王,匡济皇维,有白兔的应验,可以说是重规累矩,不辱先圣。
【诗】古歌诗说:在山顶采取神药,白兔捣虾蟆丸,献给陛下一玉盘。
【颂】张浚白兔颂说:它的毛春天是白色,秋天是黑色,点缀着五彩,渐渐染上粉墨,长久隐藏偶尔出现,应世德,快慢兼备,达消息,姿质皓朗,民之则,被白含文,好无极,秦失鹿於近郊,晋得兔於远境。
【表】晋桓温贺白兔表说:我听说至德通玄,就会有吉祥降临,灵和所感,就会有异物出现,现在白兔出现在春穀县,毛色洁白纯素,非常特别。
梁简文帝上白兔表说:吉祥表现在丹陵,祥瑞因旧沛,四灵可迈,已经验证了玉衡的精,千岁变采,有符明月之状,岂殊丹岫之羽,不止帝梧,庶比素质之禽,得游君囿。
周庾信上白兔表说:光鲜越雉,色丽秦狐,月德符徵,金精表瑞。
◇狐
《山海经》说:青丘之国,有九尾狐。
《说文解字》说:狐是妖兽,鬼乘坐它,有三德,它的颜色中和,前小后大,死时头朝丘,易说:田猎获得三狐。
《毛诗》说:狐裘逍遥。
又说:狐裘豹裒。
《礼记》说:天子穿狐白之裘,诸侯穿青色,卿大夫穿狐掖。
《穆天子传》说:天子在渗泽打猎,捕获了白狐。
《管子》说:代地产狐白衣的皮裘,狐应阴阳之变,六月出现一次,公卿购买它,代地人忘记了它的难得,喜欢它的高价,必定争先恐后地求取,取此物的人,于是命令齐国载金钱购买,代地各求狐白皮,代王听说后,果然放弃了农业,到山林中求狐,二十四个月,没有捕获一只狐,离支听说后攻打它,代王立即率领士兵投降齐国。
《慎子》说:廊庙的材料,不是一根树枝,狐白之裘,不是一只狐的皮。
《韩子》说:翟人献狐玄豹之皮给晋文公,文公接受皮后叹息说:因为皮的美,自己成了罪人。
《汉书》说:陈胜吴广,在次所旁的丛祠中,[次人所止处也,丛鬼所冯。]夜里点火狐鸣说:大楚兴,陈胜王。
名山记说:狐是古代淫妇,名叫紫,化身为狐,所以它的怪多自称阿紫。
《白虎通》说:狐死时头朝丘,不忘本,九德至,九尾能得其所,子孙繁息,在尾,明后当盛。
【赞】晋郭璞九尾狐赞说: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作瑞於周,以摽灵符。
◇猿
《山海经》说:堂庭之山,发爽之山,山上多白猿。
《吕氏春秋》说:荆王有神白猿,王自己射它,它抓住树嬉戏,让养由基射它,开始调弓矫矢,未发,猿抱住树号叫。
《淮南子》说:楚王失去了他的猿,林木因此被破坏。
《汉书》说:李广猿臂善射。
《吴
《越春秋》中记载:越王向范蠡请教手战的技巧,范蠡回答说:我听说越国有一位处女,国人称赞她,希望大王能向她请教手战之道。于是越王请来了这位女子,女子北上见王,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自称袁公。袁公问女子:听说你擅长剑术,希望能一睹为快。女子回答:我不敢隐瞒,请袁公随意测试。袁公随即从林中折下一根看似干枯的竹子,竹子未断落地,女子接过竹子的末端,袁公则握住竹子的根部刺向女子,女子迅速应对,三次刺入后,女子举起竹杖击打袁公,袁公随即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猿。
《抱朴子》中说:猿猴寿命达到五百岁,就会变成玃,千岁则会变成老人。
又说:周穆王南征时,全军都发生了变化,君子变成了猿或鹤,小人则变成了虫或沙。
张载评论说:白猿和玄豹藏在棂槛中,怎么知道它们能在千仞高的地方接住垂下的枝条呢?
《宜都山川记》中记载:峡中的猿鸣声非常清脆,山谷中回荡着它们的叫声,声音连绵不绝,行人们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诗】梁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写道:夜晚猿鸣声嘹亮,晨雾弥漫,不知声音来自多远,只见山峦重叠,既喜欢东岭的歌声,又等待西岩的回应。
陈萧诠的《赋得夜猿啼诗》写道:桂月的影子刚刚显现,猿鸣声随风回荡,隔着山岩还能听到同伴的啸声,临潭自响,挂藤仿佛要饮水,吟枝似在躲避弓箭,还有三声泪,沾湿衣裳无尽。
【赋】晋傅玄的《猿猴赋》写道:我酒酣耳热,欢颜未展,于是戏弄猴子,放纵猿猴,它们的动作惊人,戴着红色的头巾,穿着朱色的袜子,先装扮它们的脸,再涂红它们的嘴唇,扬眉蹙额,似愁似怒,或长眠抱着把勒,或大声叫喊,或仰头踟蹰,或悲啸吟呻,既像老人,又像胡儿,或低头眩晕,或拍手跳舞。
【赞】晋郭璞的《白猿赞》写道:白猿展示巧技,由基抚弓,应声而号,神妙无比,循环往复,其妙无穷。
◇猕猴
《楚辞》中说:猕猴和熊罴,羡慕同类而悲伤。
《韩子》中记载:燕王征召巧匠,请求在棘刺的尖端雕刻一只母猴,母猴完成后,巧匠说:君王要想看到它,必须半年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后天晴时,在阴晴之间观察,才能看到棘刺上的母猴。燕王说:养着它,却无法看到。
《汉书》中记载:韩生劝项羽定都关中,项羽说:我听说富贵不归故乡,如同穿着锦衣夜行,于是烧毁宫室,定都彭城。韩生说: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
又记载:长信少府檀长卿,因与狗斗猴,被盖宽饶奏请免职。
【赋】后汉王延寿的《王孙赋》写道:天地造化的神奇,实在是神伟的奇迹,道玄妙而深奥,信无物而不为,有王孙这种狡猾的野兽,形貌丑陋,颜状像老人,躯体像小孩,眼睛斜视,鼻子高耸,耳朵灵敏,口齿伶俐,嘴唇厚实,牙齿锋利,储粮于两颊,稍输于胃脾,蜷缩如兔蹲,声音嘹亮,或嗝嗝叫喊,或嗅闻如啼,攀爬高木,捉腐登危,犀跳电透,瓜悬瓠垂,归系于庭厩,观者吸呷忘疲。
晋阮籍的《猕猴赋》写道:猕猴虽小,却常被轻视,体貌虽似人,却非同类,外表聪明却无度,故人面兽身,性情偏激,似韩非囚秦,扬眉蹙额,似巧言伪真,整衣冠而伟服,怀项王之思归,耽嗜欲而眄视,有长卿之研姿,沐兰汤而滋秽,非宋朝之媚人,终嗤弄而处泄,虽近习而不亲。
◇果然
吴录《地理志》中记载:九真胥浦县有一种兽名叫果然,属于猿狖类,颜色青赤有纹,居住在树上,此郡及日南都有。
《南方草物状》中记载:果然兽生在山林上,民人用毒箭射杀,剥取皮毛,皮毛青赤白色,缝制成席,出产于九真日南郡。
《南州异物志》中记载:交州以南有果然兽,其鸣声自呼,身如猿,犬面,通体白色,体长不过三尺,尾长四尺多,尾巴能反绕身体,超过头部,鼻子有两孔朝天,毛发长而柔滑,颜色以白为底,黑为纹,看起来像苍头鸭,胁边有斑纹,集十多张皮可制成一床褥子,花纹美丽,细厚温暖。
【赋】魏锺毓的《果然赋》写道:果然兽像猴又像猿,黑颊青身,肉非佳肴,唯皮珍贵。
【启】梁张缵的《谢皇太子赉果然褥启》写道:狐裘熊席,徒负旧名,玄豹青犭军,未能适体,严冰在节,朔风结宇,吹纶愧暖,挟纩惭温,但勤非伏寝,恩重夜覆,道愧经明,坐叨重席,仰荣俯愧,进退在颜。
◇狌々
《山海经》中记载:有一种兽人面,名叫狌々。
又说:狌々能知人名,其形如猪而人面。
《尔雅》中记载:狌狌小而好啼,[今交阯封溪出,状如獾〈犭屯〉,声似小儿啼。]
《礼记》中记载:狌々能言,不离禽兽。
《广志》中记载:狌狌似狟,声如小儿啼,不闻其言,出交阯封溪县。
《孙卿子》中记载:狌々能言笑,亦二足无尾,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非以二足无毛,以知礼也。
《吕氏春秋》:伊[《太平御览》九百零八伊下有尹字。]说曰:肉之美者,狌々之唇。
《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归终知来,狌々知往,[归终,神兽。]
《括地图》中记载:狌々人面豕身,知人名。
《蜀志》中记载:封溪县有一种兽,名叫狌々,体似猪,面似人,声音如小儿啼,既能人语,又知人名,人以酒诱之,狌々初尝其味甘而饮之,终被捕获。
《华阳国志》中记载:永昌郡有狌々,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南方草物状》中记载:狌々之兽,生在野,状如〈犭屯〉子,民人捕取,交阯武平兴古有之。
【赞】晋郭璞的《狌々赞》写道:能言之兽,是谓猩猩,其状似猴,号音若嘤,自然知往。
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
◇貂
《说文》说:貂,属于鼠类,体型较大,黄黑色,产自丁零国。
《广志》说:貂产自扶馀挹娄。
《东观汉记》说:建武二十五年,乌桓献上貂豹皮,到朝廷朝贺。
《魏略》说:扶馀国出产貂豽,[奴骨反。]
魏书说:鲜卑有貂鼲子,皮毛柔软,因此天下闻名。
《魏志》说:乌丸传,挹娄国出产好貂,现在所说的挹娄貂就是这种。
《江表传》说:辽东太守派使者到孙权那里,送去貂皮千枚,想要举国归顺吴国。
【启】梁简文谢敕赉貂坐褥席启说:东瀛的美毳,不著马彪之仪,北朔的文茵,岂问张敞所记,阴炭既重,寒井犹冰,特降殊私,温华曲被,虽狐白千金,织成千种,李颁汉被,杨降曹毡,不足以仿佛洪慈,连类圣泽。
◇鼠
《尔雅》说:鼢鼠,[坟,地中行者。]鼸鼠,鼷鼠,[有毒,螫毒。]鼶鼠,[斯。]鼬鼠,[似龂,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鼪鼠。]鼩鼠,[劬。]鼭鼠,[时。]鼥鼠,吠,鼫鼠,[石,头似兔,尾有黄色,好在田中,食穀豆。]鼤[问。]鼠,鼨终,鼠,豹文鼮鼠,[汉武时得此鼠,终军知之,赐帛百疋,文采如豹。]鼯鼠夷〈由鸟〉,[似蝙蝠,肉翅,飞且乳,亦名飞生,音如人食火烟。]
方言说:蝙[边音。]蝠,[福。]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蝙蝠,北燕谓之蟔蟙。
《说文》说:鼠,穴虫的总称,象形,凡鼠之属皆从鼠,鼨鼠出胡地,可作裘,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浮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易》说:艮为鼠。
《毛诗》说:相鼠,讽刺无礼,隆文公正其群臣,而讽刺在位不承先君之礼仪,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又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义疏》说:樊光认为就是尔雅中的鼫鼠,许慎说,鼫鼠,五伎鼠也,今之河东有硕鼠,大能人立,前[《太平御览》九百十一前上有交字。]两脚於头上跳舞,善鸣,食人禾稼,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伎,或谓雀鼠,其形大,故叙云石鼠也,魏今河东河北县也,诗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今大鼠。又不食禾苗,本草又谓蝼蛄为石鼠,亦五伎,古今方土名虫鸟,物异名同,故记也。
《左传》说:齐侯将为臧纥田,纥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伐焉,宁将事之,非鼠而何,乃弗与田。
《晏子春秋》说:景公问晏子治国何患,对曰:社鼠者,不可燻,不可灌,君之左右,出卖寒热,入则比周,此之谓社鼠也。
尹《文子》说: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庄子》说: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患,鼷鼠深穴於神丘之下,以避薰凿之患。
又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南海,飞至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梁国哧我耶。
贾谊书云,鄙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近器尚惮,况贵大臣之近於帝王乎。
《列子》说:虞氏者,梁富人也,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其上,而游侠相随行楼下,博者射中而笑,鸢堕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语曰:虞氏富久矣,常有轻人之志,乃辱我以腐鼠,请灭其家,夜乃攻於虞氏,大灭之,此谓类而非我,[《太平御览》九百十一作也。]
《淮南子万毕术》说:狐目狸脑,鼠去,於其穴,被发向北,咒杀巫鼠。
《史记》说:李斯少时为乡中吏,见吏舍中鼠食不絜,人犬数惊之,入仓,见鼠食积粟,居大庑下,无人犬之忧,乃叹曰:人贤不肖如鼠,在所自处耳。
又说:张汤,杜陵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外,汤为儿守舍,而鼠盗肉,其父还怒,乃笞汤,汤掘,遂得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谓传囚也,爰,易也,以此书易验者。]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
东方朔神异记说:北方有曾冰万里,厚百丈,有蛇奚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万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毛长可八尺,可以为蓐,卧之可以却寒,其皮可以蒙鼓,其声千里,有美尾,可来鼠,[此尾所在,鼠辄入此聚。]
京房《易飞候》说: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於庭,厥咎诛死。
《汉书》:左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杨惲上书,讼延寿,郎中丘常谓惲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惲曰:事何容易,蛇巠蛇巠者未必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坐衔窭数也。
又说:苏武使匈奴,匈奴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羊,羝羊生乳乃归,武至海上,廪食不至,乃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广志》说:白猿长尾白腹,[句疑有讹。]善缘登,若家鼠小异者,鼠,[《太平御览》九百十一鼠上有鼢字。]深目而短尾,苗鼠者,野鼠也,小而短尾,天鼠以皮为裘,今当名其裘为天鹿裘,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穀麦,凡善走,把不得,唯鼠狼能得之。
窦氏家传说:窦攸治《尔雅》举孝廉为郎,世祖与百寮大会灵台,得鼠,身如豹文。焚之光泽,世祖异之,问群臣莫知
只有攸回答说:名叫鼮鼠,皇帝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攸说:在《尔雅》中看到的。皇帝查阅书籍,正如攸所说,于是赐给他一百匹帛,并命令诸侯子弟跟随攸学习《尔雅》。
《魏略》记载:大秦国出产一种能辟毒的鼠。《魏志》记载:公子仓舒年幼聪慧,当时国家多事,刑罚严厉,太祖的马鞍在库房中被老鼠咬坏,库吏害怕因此获罪而死,商议要自缚请罪,但仍担心无法免罪。冲对他说:等三天后再去自首。冲于是用刀刺穿单衣,假装被老鼠咬坏,表现出失意的样子,脸上带着愁容。太祖问他,冲回答说:世俗认为老鼠咬衣服,主人不吉利,现在衣服被咬,所以感到忧愁。太祖说:这是胡说,不必担心。不久库吏报告马鞍被咬,太祖笑着说:孩子的衣服在旁边还被咬,何况马鞍挂在柱子上呢?于是不再追究。
又记载:臧洪传中说:臧洪被袁绍围困,粮食匮乏,于是挖老鼠来吃。
《博物志》记载:老鼠吃了三年巴豆,体重达到三十斤。
《列异传》记载:中山王周南在正始年间担任襄邑长,有老鼠穿着衣冠出现在厅堂,说:你某日会死。周南没有回应,到了那天老鼠又出现,戴着冠帻穿着绛衣,说:你中午会死。周南仍不回应,老鼠进去后又出来,正好中午,老鼠说:周南你不回应,我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倒地而死,衣冠消失,看起来像普通老鼠。
《晋阳秋》记载:太兴年间,衡阳区纯制作了一个鼠市,四方丈余,开四门,每门有一个木人,放四五只老鼠在里面,老鼠想出门,木人就用推子推它们。
《抱朴子·内篇》记载:玉策记中说,老鼠寿命三百岁,满一百岁的会变成白色,善于依附人进行占卜,名叫仲,能知道一年中的吉凶,以及千里之外的事情。
《晋太康地记》记载: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老鼠尾巴短,形状像家鼠,进入三四尺深的地方,老鼠在里面,鸟在外面,形成雌雄关系。
《梁州记》记载:聟水北聟乡山有仙人唐公房的祠堂,有一块碑,庙北有一个大坑,碑上说是他旧宅的地方,公房全家升仙,所以留下这个坑。山上有易肠鼠,一个月三次吐出肠子更换,束广微所说的唐鼠就是这种。
刘欣期《交州记》记载:竹鼠像小狗一样,吃竹根,出产在封溪县。
《秦州记》记载:乞佛虏乾归,未移抱罕金城时,看到数万只老鼠,带着小鼠,各自衔着马粪,成群渡过洮丽二水,全部停在抱罕,两年后乾归也迁到那里。
《异苑》记载:西域有一个鼠王国,老鼠大的像狗,中等的像兔子,小的像普通老鼠,头都是白色的,戴着金枷。商人经过这个国家,如果不先祭祀,老鼠就会咬他们的衣服。世上有沙门的咒语,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僧人释道安曾经到西方,亲眼见过这种情况。俗语说,老鼠得到死人的眼睛精华就会成为鼠王。
《幽明录》记载:吴北寺的终祚道人,躺在斋房中,老鼠从洞里出来,说终祚几天后必死。终祚叫仆人买狗,老鼠说:也不怕这个,只要狗进这个门,必死。不久狗来了,果然死了。终祚低声对仆人说:明天去买十担水来。老鼠已经预先知道,说:只是想用水浇我,我的洞穴遍布各处,无所不至。整天浇灌,一无所获。终祚秘密让仆人再借三十多人,老鼠说:我住在屋顶,你们能奈我何?到时老鼠在屋顶上,仆人名叫周,老鼠说:阿周偷了二十万钱叛逃。后来打开库房,果然如老鼠所说,仆人也叛逃了。终祚要做商人,关上门对老鼠说:你想让我富,现在我要远行,好好守住房中,不要丢失东西。当时桓玄在南州,严禁杀牛,终祚带着数万钱,偷偷买牛皮,运到东方卖掉,赚了二十万,回到家中,房间依然关闭,没有丢失任何东西,怪事也停止了,于是终祚变得非常富有。
《述异记》记载:宋南谯王刘义宣镇守荆州,府吏蔡铁善于占卜,义宣射中一只白鼠,放在盒子里,叫来蔡铁,让他占卜盒子里是什么,说猜中者有重赏,猜错者重罚。蔡铁占卜后笑着说:已经知道了。义宣说:描述一下。蔡铁说:白色的老鼠背对着明亮的门,弯弓射中它的左腿,老鼠怀了三只雄鼠和两只雌鼠,如果不信,剖开肚子就知道了。义宣于是让人剖开老鼠的肚子,果然如蔡铁所说,于是赏赐他一万钱。
《地镜图》记载:黄金的出现,伴随着火和白鼠。
《风角要占》记载:长吏在任上防止盗贼的方法,七月时,用九只活老鼠放在笼子里,埋在地下,用九百斤土覆盖,深二尺五寸,筑实坚固。
《杂五行书》记载:取停部地土涂在灶上,水火盗贼不会经过;涂在屋子的四角,老鼠不会吃蚕;涂在仓库里,老鼠不会吃稻谷;用来堵塞洞穴,百日之内老鼠绝种。
【赞】晋郭璞《鼮鼠赞》说:有老鼠像豹子一样美丽,名叫鼮鼠,汉朝时无人知晓,郎中能说出它的名字,赏赐帛匹,雅业因此兴盛。
又《鼯鼠赞》说:鼯鼠这种老鼠,吃烟住在林中,既能飞又能哺乳,既是兽又是禽,皮可以给孕妇用,人用它来承担重任。
又《鼷鼠赞》说:小鼠叫鼷,确实有毒,吃郊外的牛,不恭敬是它的本性,它的惩罚是明显的,征兆也很明显。
又《鼫鼠赞》说:五能之鼠,技能无所不包,顺应气而变化,翻飞聚集,诗人歌颂它,不要吃我的粮食。
又《鼠赞》说:有的用尾巴飞翔,有的用胡须凌空,飞鼠鼓动翅膀,突然都腾飞,用途没有固定,只有神灵才能依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兽部下-注解
象:象是古代中国南方的重要动物,象征着力量和尊贵。《尔雅》中提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说明象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动物。象在《左传》中被描述为有齿以焚其身,意味着象的象牙珍贵到足以导致其自身的毁灭。
犀:犀牛在古代文献中被描述为形似牛,猪头大腹,脚有三节,黑色,有二角。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和工艺品材料。《战国策》中提到楚王献骇鸡之犀给秦王,显示了犀牛角的珍贵。
兕:兕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形似牛,有一角,肉重千斤。《尔雅》和《说文》中都有对兕的描述,兕的皮坚厚,可以用来制作铠甲。
駮:駮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形如马,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能够食虎豹。《山海经》中有对駮的描述,駮被认为可以御兵。
貔:貔是一种豹属动物,出貉国。《尔雅》和《说文》中都有对貔的描述,貔在古代被视为猛兽,象征着勇猛。
熊:熊是一种山居冬蛰的动物,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象征男子之祥。《说文》和《本草经》中都有对熊的描述,熊脂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韩子祀夏:指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到的祭祀夏朝的行为,反映了古代对先朝的尊崇。
晋侯有间:指晋侯在祭祀时有所间隔,可能反映了当时祭祀礼仪的某种变化或特殊情况。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意指在生死与道义之间选择道义,体现了儒家重视道德高于生命的价值观。
赵简子病:赵简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此故事反映了古代对梦境和预兆的重视。
冯昭仪当熊:冯昭仪是汉元帝的妃子,此故事表现了她的勇敢和对皇帝的忠诚。
熊寿五百:出自《抱朴子》,反映了古代对动物寿命的神秘化和神话化。
鹿鸣:出自《诗经》,是古代宴会时用以欢迎宾客的诗歌,反映了古代宴会的礼仪和文化。
秦失其鹿:出自《史记》,比喻秦朝失去政权,天下英雄竞相争夺。
鹿寿千岁:同样出自《抱朴子》,反映了古代对鹿的神秘化和神话化。
白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鹿被视为祥瑞之兆,象征着和平与繁荣。古代文献中常提到白鹿的出现预示着国家的吉祥和君主的德行。
獐:獐是一种小型鹿类动物,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象征敏捷和机警。在《春秋运斗枢》中,獐与星辰相联系,增加了其神秘色彩。
兔:兔子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象征着敏捷和生育力。在《尔雅》中,兔子的特征被详细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的细致观察。
狐: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既被视为狡猾的象征,也被认为是灵性和智慧的化身。《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更是神话中的灵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猿:猿猴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常被用来象征智慧和灵巧。《吕氏春秋》中的神白猿故事,展示了猿猴在古人心目中的神秘和超凡的地位。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退经商,成为富商。
袁公:传说中的仙人,常以白猿形象出现,象征智慧和长寿。
白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猿常被视为灵兽,象征长寿和智慧。
玃:传说中的神兽,猿类的一种,寿命极长,可达千岁。
周穆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以好游历和追求长生不老著称。
巴东三峡:指长江三峡地区,古代以猿鸣悲切著称。
傅玄:晋代文学家,以赋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动物。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道教学者,以其诗文和注释《尔雅》著称。
猕猴:猴类的一种,常被用来象征机智和狡猾。
果然:传说中的猿类动物,外形似猴,毛色青赤,生活在树上。
狌々:传说中的兽类,外形似猪,面似人,能言人语,象征智慧和预知能力。
貂:貂是一种鼠类动物,体型较大,毛色黄黑,主要产于丁零国和扶馀挹娄等地。貂皮因其柔软和珍贵,常被用作名贵的裘皮。
鼠:鼠是穴居动物的总称,种类繁多,包括鼢鼠、鼸鼠、鼷鼠等。鼠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小人或不良行为,如《左传》中的‘社鼠’比喻朝廷中的奸臣。
社鼠:社鼠原指生活在社庙中的老鼠,后比喻朝廷中的奸臣或小人,因其难以驱除,如同社庙中的老鼠一样难以处理。
鹓雏:鹓雏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高洁和不凡。在《庄子》中,鹓雏被用来比喻庄子的高尚志向,与鸱得腐鼠形成鲜明对比。
腐鼠:腐鼠在《庄子》中比喻世俗的功名利禄,庄子以鹓雏不屑腐鼠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鼮鼠:一种传说中的鼠类,见于《尔雅》,具有特殊的外貌或能力。
尔雅:中国古代的一部辞书,主要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对研究古代汉语和文化有重要价值。
大秦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辟毒鼠:传说中的一种鼠类,据说能辟邪解毒。
仓舒:曹操的儿子曹冲的字,以其聪明才智著称。
臧洪:东汉末年的名将,以忠义著称。
巴豆:一种有毒的植物,古代用于医药和毒药。
中山王周南: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人物,与鼠有关的奇异事件。
晋阳秋:晋代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晋朝的历史和传说。
抱朴子:东晋葛洪所著的道教经典,包含丰富的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
鸟鼠山:位于今甘肃省的一座山,因传说中鸟鼠共居而得名。
梁州记: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梁州地区的地理和传说。
异苑: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奇异的故事。
幽明录:古代志怪小说集,记载了许多鬼神怪异的故事。
述异记: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奇异的故事。
地镜图:古代风水著作,记载了风水相关的知识和传说。
风角要占:古代占卜著作,记载了占卜的方法和传说。
杂五行书:古代五行学说著作,记载了五行相关的知识和传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兽部下-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这些动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象和犀牛被视为珍贵的动物,其象牙和犀牛角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兕和駮则是传说中的动物,它们的形象和特性反映了古代人对未知和神秘事物的想象和崇拜。这些传说中的动物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常被用作象征,代表了力量、勇气和神秘。
貔和熊则是实际存在的动物,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在古代文献中被详细记录。这些动物在古代文化中常被用作象征,如熊象征男子之祥,貔象征勇猛。
通过对这些动物的描述,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趣味。这些动物在古代文学、艺术和宗教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这些动物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在古代,人们相信自然界中的动物具有神秘的力量和意义,因此对这些动物的描述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记录,更是文化和宗教上的表达。
这段文本汇集了多个古代文献中关于熊和鹿的描述和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这两种动物的特殊情感和文化象征。首先,熊在古代文献中常常被描绘为强大而有灵性的动物,如《史记》中赵简子的梦境和《汉书》中冯昭仪的勇敢行为,都体现了熊在古人心目中的神秘和威严。此外,《抱朴子》中提到熊能活五百岁并能变化,这种描述不仅赋予了熊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鹿在古代文化中则多象征吉祥和长寿。如《诗经》中的“鹿鸣”用以欢迎宾客,显示了鹿在宴会礼仪中的重要地位。《史记》中“秦失其鹿”的比喻,则用鹿来象征政权,显示了鹿在政治象征中的重要性。《抱朴子》中提到鹿能活千岁,这种描述不仅赋予了鹿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长寿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崇拜。
此外,文本中还涉及了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赵简子、冯昭仪、赵高等,这些人物和事件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界和超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对熊和鹿的描述,更是对古代中国文化、宗教和哲学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故事和描述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独特见解。
这段古文通过描述不同动物的特性和象征意义,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象征文化。从白鹿的祥瑞到狐狸的智慧,每一种动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
文中提到的动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文化和宗教符号的载体。例如,白鹿的出现被视为国家吉祥的预兆,而狐狸则常常与变化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以及他们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方式。
此外,文中引用了多种古代文献,如《春秋运斗枢》、《尔雅》、《山海经》等,这些文献不仅是古代知识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和象征意义,也反映了古代文献在文化和宗教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越春秋》中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武术与神话的结合。范蠡作为越国的智者,推荐处女与袁公比试剑术,体现了古代对武术的重视。袁公化为白猿的情节,不仅增添了神话色彩,也暗示了猿类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白猿象征长寿和智慧,与袁公的形象相契合,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长寿智慧的追求。
《抱朴子》中关于猿类寿命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猿类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猿类寿命长达五百岁甚至千岁,最终化为老人,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智慧的积累。这种观念与古代道家的长生不老思想相呼应,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思考。
《楚辞》和《韩子》中对猕猴的描写,展现了猕猴在古代文学中的多重象征意义。猕猴既被用来象征机智和狡猾,也被用来讽刺那些外表光鲜却内在空虚的人。这种双重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果然赋》和《狌々赞》则进一步展现了古代文学中对猿类动物的赞美和崇拜。果然兽和狌々兽的形象,不仅具有神话色彩,还象征着智慧和预知能力。这些动物的形象在文学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智慧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些文本通过对猿类动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学中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力。猿类动物在传统文化中不仅象征着长寿和智慧,还被用来表达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通过对貂和鼠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分类。貂作为一种珍贵的动物,其皮毛被广泛用于制作名贵的裘皮,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奢侈品的追求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鼠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鼠的复杂情感。鼠不仅是常见的害虫,也在文学和哲学中被用作比喻,如《左传》中的‘社鼠’和《庄子》中的‘腐鼠’,这些比喻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奸臣和小人的批判。
《庄子》中的鹓雏与腐鼠的对比,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历史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貂和鼠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对动物的认识,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哲学和历史背景,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本汇集了多个古代文献中关于鼠的记载和传说,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鼠的复杂情感和丰富想象。鼠在中国文化中既有负面的象征意义,如《魏略》中提到的辟毒鼠,反映了人们对鼠的恐惧和厌恶;也有正面的象征意义,如《抱朴子》中提到的鼠寿三百岁,体现了人们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
文本中的鼠不仅是现实中的动物,更是文化符号和象征。例如,《列异传》中的鼠衣冠出厅事,语曰:尔某日当死,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命运和死亡的思考。而《晋阳秋》中的鼠市,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鼠的观察和想象,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此外,文本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曹操的儿子曹冲、东汉名将臧洪等,这些人物和事件与鼠的传说相结合,增加了文本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这些传说和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对鼠的记载,更是对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的反映。它通过鼠这一载体,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