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原文

孔雀 鹦鹉 青鸟 雁 鹅 鸭 鸡 山鸡 鹰 鹞

◇孔雀

《春秋元命苞》曰:火离为孔雀。

《周书》曰:成王时,西方人献孔雀。

《楚辞》曰:孔盖兮翠旌。[孔雀之羽为车盖。]

《盐铁论》曰:南越以孔雀珥门户,今贵其所饶,非所以厚中国也。

《神仙传》曰:萧史吹箫,常致孔雀。

《汉书》曰:尉佗献文帝孔雀二双。

《西域传》曰:罽宾国出孔雀。

《续汉书》曰: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

又云,西域条支国,出孔雀。

魏文帝诏朝臣曰:前于阗王山习,所上孔雀尾万枚,文彩五色,以为金根车盖,遥望曜人眼。

《郭子》曰:梁国杨氏子,年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此贵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晋公卿赞曰:世祖时,西域献孔雀,解人语,驯指,应节起舞。

杨孝元交州《异物志》曰:孔雀,人拍其尾则舞。

【赋】魏杨脩孔雀赋曰:魏王园中有孔雀,久在池沼,与众鸟同列,其初至也。甚见奇伟,而今行者莫眡,临淄侯感世人之待士,亦咸如此,故兴志而作赋,并见命及,遂作赋曰:有南夏之孔雀,同号称於火精,寓鹑虚以挺体,含正阳之淑灵,首戴冠以饰貌,爰龟背而鸾颈,徐轩翥以俯仰,动止步而有程。

魏锺会孔雀赋曰: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纚,戴脩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

晋左九嫔孔雀赋曰:戴绿碧之秀毛,棹翠尾之脩茎,饮芳桂之凝露,食秋菊之落英,耀丹紫之倏烁,应晨风以悲鸣。

◇鹦鹉

《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淮南子》曰: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言,是得其所言,不得所以言。

《万毕术》曰:乾睪一名鹦鹉,断舌可使言语。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东有涨海,海中有洲,出五色鹦鹉,其白者如母鸡。

《异苑》曰:张华有白鹦鹉,华每出行还,辄说僮仆善恶,后寂无言,华问其故,鸟云,见藏瓮中,何由得知,公复在外,令唤鹦鹉,鹦鹉曰:昨夜梦恶,不宜出户,公犹强之,至庭,为鹯所搏,教其啄鹯脚,仅而获免。

《宣验记》曰: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霑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沈约《宋书》曰:谢庄为太子庶子,时南平王铄,上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府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赋】后汉祢衡鹦鹉赋曰: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於衡前曰:今日无以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原先生为之赋,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魏陈王曹植鹦鹉赋曰:美洲中之令鸟,超众类之殊名,感阳和而振翼,遁太阴以存形,遇旅人之严网,殊六翮而无遗,身挂滞於重緤,孤雌鸣而独归,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雏之未飞,分麋躯以润镬,何全济之敢希,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怨身轻而施重,恐往惠之中亏,常戢心以怀惧,虽处安其若危,永哀鸣以报德,庶终来而不疲。

魏应玚鹦鹉赋曰:何翩翩之丽鸟,表众艳之殊色,被光耀之鲜羽,流玄黄之华饰,苞明哲之弘虑,从阴阳之消息,秋风厉而潜形,苍神发而动翼。

魏陈琳鹦鹉赋曰:咨乾坤之兆物,万品错而殊形,有逸姿之令鸟,含嘉淑之哀声,抱振鹭之素质,被翠羽之缥精。

魏王粲鹦鹉赋曰:步笼阿以踯躅,叩众目之希稠,登衡幹以上千,噭哀鸣而舒忧,声嘤嘤以高厉。又憀憀而不休,听乔木之悲风,羡鸣友之相求,日奄蔼以西迈,忽逍遥而既冥,就隅角而敛翼,倦独宿而宛颈。

魏阮瑀鹦鹉赋曰:惟翩翩之艳鸟,诞嘉类於京都,秽夷风而弗处,慕圣惠而来徂,被坤文之黄色,服离光之朱形,配秋英以离绿,苞天地以耀荣。

晋傅玄鹦鹉赋曰:奇毛曜体,绿采含英,凤翔鸾跱,孔质翠荣,发言辄应,若响追声。

晋左九嫔赋曰:色则丹喙翠尾,绿翼紫颈,秋敷其色,春耀其荣。

晋卢谌赋曰:有遐方之奇鸟,产瓜州之旧壤,挥绿翰以运影,启丹觜以振响。

晋傅咸赋曰:有金商之奇鸟,处陇坻之高松,谓崇峻之可固,然以慧而入笼,披丹唇以授音,亦寻响而应声,眄明眸以承颜,侧聪耳而有听,口才发而轻和,密晷景而随形,言无往而不复,似探幽而测冥,自嘉智於君子,足取爱而扬名。

晋曹毗赋曰:余在直,见交州献鹦鹉鸟,嘉其有智,叹其笼樊,乃赋之曰:其形则雉顾鹄眄,鹰跱雁息,丹喙含暎,缃葩焕翼,森森脩尾,蔚蔚红臆,金采员婴於双眸,朱藻烂晖於首侧。

晋桓玄鹦鹉赋曰:有遐方之令鸟,超羽族之拔萃,翔清旷之辽朗,栖高松之幽蔚,罗万里以作贡,婴樊绁以勤瘁,红腹赪足,玄颔翠顶,革好音以迁善,效言语以自骋,翦羽翮以应用,充戏玩於轩屏。

宋颜延之白鹦鹉赋曰:虽言禽之末品,妙六气而剋生,

往秘奇於鬼服,来充美於华京,恨仪凤之无辨,惜晨鹥之徒暄,思受命於黄发,独含辞而采言,起交河之荣薄,出天山之无垠,既达美於天居,亦俪景於云阿,渐惠和之方渥,缀风土而未讹,服琐翮於短衿,仰梢云之曾柯,觊天网之一布,漏微翰於山阿。

宋谢庄赤鹦鹉赋曰:徒观其柔仪所践,赪藻所挺,华景夕映,容光晦鲜,惠性生昭,和机自晓,审国音於寰中,达方声於裔表,及其云移霞峙,霰委雪翻,陆离翚渐,容裔鸿轩,跃林飞岫,焕若轻电,溢烟门,集场圃,晔若夭桃被玉园,至於气淳体净,雾下崖沉,月图光於绿水,云写影於青林,溯还风而耸翮,霑清露而调音。

梁昭明太子鹦鹉赋曰:有能言之奇鸟,每知来而发声,乍青质而翠映,或体白而雪明,喙前钩而趋步,翼高舞而翩翾,足若丹而三布,目如金而双圆。

【赞】晋郭璞山海图赞曰:鹦鹉慧鸟,栖林啄蕊,四指中分,行则以觜,自贻伊笼,见幽坐伎。

◇青鸟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有青鸟居之,[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引自栖息於此山也。]

纪年曰: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

《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於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又曰:钩弋夫人卒,上为起通灵台,常有一青鸟集台上。

《晋中兴书》曰:颜含嫂病困,须髯蛇胆,不能得,含忧叹累日,忽有一童子,持青裹授含,乃蛇胆也,童子化为青鸟,飞去。

《神仙传》曰:东陵圣母,广陵海陵人杜氏妻也,学刘纲道,坐在立亡,杜公不信,诬言圣母作奸,收付狱,圣母从窗中飞去,於是远近为立庙,甚有神验,常有一青鸟在祭所,人有失物者,青鸟便飞集物上,路无拾遗。

【赞】晋郭璞青鸟赞曰:山名三危,青鸟所憩,往来昆仑,王母是隶,穆王西征,旋轸斯地。

◇雁

《尔雅》曰:凫雁丑,其足蹼,[脚指间有幕蹼属相著。]

《方言》曰:自关而东谓之雁。

《海内经》曰: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礼记》曰:季冬之月,雁北向。

《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寒露之日。又来。

《仪礼》曰: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毛诗》曰: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庄子》曰:山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出於山,及邑,舍故人之家,令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弟子问曰:山中之木,以不材得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而死,先生何处焉,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乎。

《史记》曰:苏武在匈奴中,昭帝遣使通和,武思归,乃夜见汉使,教使谓单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其泽中,使者如其言,单于大惊,乃使武还。

《淮南子》曰:夫雁从风而飞,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似备弋缴。

《说苑》曰:秦穆公得百里奚,公孙支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续汉书》曰:陈群父子,并著高名,世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其有所。

《会稽典录》曰: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於官,雁逐丧还至馀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

盛弘之《荆州记》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云飞风翥,望崖回翼,唯一处为下,朔雁达塞,矫翮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门也。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有覆笥山,上有湖,周回数十里,有石雁浮在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诗】魏应玚诗曰: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言我塞门来,将就衡阳栖,往春翔朔土,今冬客南淮,远行蒙霜露,毛羽日摧颓,常恐伤肌骨,身陨沈黄泥。

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曰:高翔惮阔海,下去怯虞机,雾闇早相失,沙明还共飞,陇狭朝声聚,风急暮行稀,虽殄轮台援,未解龙城围,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夜望单飞雁诗曰: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梁沈约咏湖中雁诗曰: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蓱牵弱藻,敛翮带馀霜,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梁刘孝绰赋得始归雁诗曰: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差池高复下,欲向龙门飞。

梁萧子范夜听雁诗曰:天月广夜辉,游雁犯霜飞,连翩辞朔气,嘹唳独南归,夜长寒复静,灯光暧欲微,凄凄不可听,何况触愁机。

周王褒咏雁诗曰:伺朝间曙响,妒垄有春翚,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

周庾信赋得集池雁诗曰: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又咏雁诗曰: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赋】魏陈王曹植离缴雁赋曰:余游於玄武陂中,有雁离缴,不能复飞,顾命舟人,追而得之,故怜而赋焉,怜孤雁之偏特,情惆焉而内伤,合中和之纯气,赴四节而征行,远玄冬於南裔,避炎夏乎朔方,挂微躯之轻

翼,忽颓落而离群,旅朋惊而鸣逝,徒矫首而莫闻,甘充君之下厨,膏函牛之鼎镬,蒙生全之顾覆,何恩施之隆博,於是纵躯归命,无虑无求,饥食粱稻,渴饮清流。

晋羊祜雁赋曰: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齐力不期而并至,同趣不要而自聚,当其赴节,则万里不能足其路,苟泛一壑,则众物不能易其所,临空不能顿其翼,扬波不能瀸其羽。

晋孙楚雁赋曰:有逸豫之俊禽,禀和气之清冲,候天时以动静,随寒暑而污隆,飒同集于旷野,纷群翔於云中,翳朝阳之景曜,角声势於晨风,族类阜繁,数则千亿,迎素秋而南游,背青春而北息,溯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任自然而相佯,穷天壤於八极。

◇鹅

《广志》曰:鴐鹅,野鹅也。

《列子》曰:黄帝与炎帝战,以雕鹖鹰雁鹅为旗帜。

鲁连子曰:君鹅鸭有馀食,士不足半菽。

《秦记》曰:符朗食鹅炙,知黑白之处,人不信,既而试之,果然。

《临海记》曰:郡东南有白石山,高三百馀丈,望之如雪,山上有湖,古老相传云,金鹅所集,八桂所植,下有溪谷,金光焕然,[事具桂部。]

幽明录曰:晋义熙中,羌主姚略,坏洛阳阴沟取砖,得一双雄鹅,并金色,交颈长鸣,声闻于九皋,养之此沟。

【赋】宋鲍昭野鹅赋曰:入长罗之逼胁,负高缴之樊萦,邈辞群而别偶,超烟雾而风行,践菲迹於瑶涂,升弱羽於丹庭,望征云而延悼,顾委翼而自伤,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雁之嘉祥,空秽君之园池,徒惭君之稻粱。

【序】晋苏彦鹅诗序曰:时暂出郡,忽闻鹅鸣声甚哀急,乃云野人所致,外吏规为方便,以俟送客,闻之怅然。又感庄生善鸣之雁,若其无音,将充庖厨,岂得放任,矫翮笼樊。

晋沈充鹅赋序曰:于时有绿眼黄喙,家家有焉,太康中,得大苍鹅,从喙至足,四尺有九寸,体色丰丽,鸣声惊人,三年而为暴犬所害,惜其不终,故为之赋云。

◇鸭

《广雅》曰:凫鹜,鸭也。

《说文》曰:鹜,野凫也。

《毛诗》曰: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左传》: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子尾怒。

《楚辞》曰:宁与骐骥抗轭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宁昂昂若数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

鲁连子曰:陈无宇谓门客曰:昔荆来伐,无一人死,何国之寡士也,门客对曰:君车衣文绣,士不得以为缘,鹅鸭有馀食,士不足菽稗,堂上有酒池,士不得一尝,财者君所轻,死者士所重,君不以所轻与人,而欲得人所重,不亦难乎。

《说苑》曰:鹜无他心,故庶人以为贽。

《广志》曰:野鸭,雄者赤头有距,鹜生百卵,一日再生,有露华鹜,以秋冬生卵,并出蜀,晨凫肥而叵寒,宜为〈月隺〉。

焦赣《易林》曰:凫舞鼓翼,嘉乐充德。

《风俗通》曰:王乔为邺令,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於是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是先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广州先贤传》:顿琦至孝,母丧感慕,哀声不绝,有飞凫白鸠〈木妻〉庐侧,见人即去,见琦而留。

又,丁密遭父艰,有飞凫一双,游密庐旁小池,见人则驯附,如家所畜,后遭母丧,密归至所居一宿,故双凫复游戏池中。

《吴录》曰:娄县有石首鱼,至秋化为寇凫,凫头中犹有石也。

《南越志》曰:化蒙县祠山上,有池,池中有松凫,如今野凫,栖息松间,故俗谓之松凫。

【诗】梁简文帝咏单凫诗曰: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又咏寒凫诗曰: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隋江总赋得汎汎水中凫诗曰:归凫沸卉同,乱下方塘中,出没时衔藻,飞鸣忽飏风,浮深或不息,戏广若乘空,春鹦徒有赋,还笑在金笼。

【赋】晋蔡洪斗凫赋曰:嘉乾黄之散授,何气化之有灵,产羽虫之丽鸟,惟斗鸭之最精,禀离午之淑气,体鸾凤之妙形,服文藻之华羽,备艳采之翠英,冠葩绿以曜首,缀素色以点缨,性浮捷以轻躁,声清响而好鸣,感秋商之肃烈,从金气以出征,招爽敌於戏门,交武势於川庭,尔乃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

宋王徽野鹜赋曰:翾翾双鹜,体蕞羽微,和鸣媿雁,丽采惭翚,仰鹄推高,瞻隼惮威,遵时弄音,假日于飞,尔乃湛淡扬澜,俯仰威畴,心矜远野,意惕近洲。

齐谢朓野鹜赋曰:夫何罗人之伎巧,荐江海之逸禽,落摩天之迅羽,绝飞惊之好音,碎文锦之丹臆,纳绮绿之翠衿,孤雏喧而靡翼,羁雌叫而莫寻。

【启】梁刘孝仪为晋安王谢赐鹅鸭启曰:形类沈文,经符陶记,晋臣羞筮,吴觋未占,复有背如车盖,焜垂却月,口疑犀〈木娈〉,脚似鱼悬,出九芝之池,去千金之沼。

◇鸡

《尔雅》曰:鸡大者蜀,蜀子鵭,[尔雅释畜作狖。]绝有力奋,鸡三尺为鶤。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精散为鸡。又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离为日,积阳之象也。]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日将出,预喜於类,见而鸣也。]

《易》曰:巽为鸡,[鸡知时号令之谓。]

《周官》曰:工商执鸡,[取其守时而动。]

《毛诗》曰: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塒,[凿墙而栖曰塒。]

又曰:鸡栖于

桀,[栖於弋为桀。]

又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不改其度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礼记》曰: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

又曰:季冬之月,雉雊鸡乳。

《左传》曰:季郈之鸡斗,[季平子,郈昭伯二家相近,故鸡斗。]季氏芥其鸡,[捣芥子播其羽。]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怒其不下己。

又曰:宾孟適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惮为牺也。

《越绝书》曰:鸡山者,句践以畜鸡,将伐吴,以食死士。

《列子》曰: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之,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之,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之,曰:几矣,望之如木鸡,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也。

《庄子》曰:庄子谓惠子曰:羊沟之鸡,[司马彪曰:羊沟斗鸡之处。]三岁为株,[株魁师。]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鸡畏狸也。]

又曰:妪鸡搏狸。

又曰:越鸡不能伏鹄卵。

《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於秦,逃归,到关,丹为鸡鸣,遂得逃归。

《吕氏春秋》曰: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食其蹠,数千而后足。

《战国策》曰: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弊邑,欲以一人之智,反覆山东之君,夫诸侯之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於栖也。

《史记》曰:子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佩猳豚,残暴孔子,孔子乃设礼义,稍诱之,子路乃委质,请为弟子。

又曰:武帝得越巫,立越祀,而以鸡卜,上信之。

《玄中记》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韩诗外传》曰: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饶曰:君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五德,君犹曰瀹而食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近,夫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也。

《汉书》曰:王奉光好斗鸡,宣帝微时,数与奉光会,后即位,封邛成侯。又,宣帝微时,斗鸡於杜鄠之间。

又曰:龚遂为渤海太守,使民家养五鸡。

又曰: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醮而致之,於是遣王褒持节求焉,[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淮南子》曰:鸡将知旦,鹄知夜半。

范晔《后汉书》曰:河南乐羊子妻,不知何氏女,常有他舍鸡谬入垣内,姑盗杀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姑怪问之,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姑竟弃之。

《论衡》曰:传言淮南王得道,畜产皆仙,犬吠天上,鸡鸣云中。

又曰:孟尝君叛出秦关,鸡未鸣,关不开,下座贱客,鼓臂为鸡鸣,而群鸡和之,乃得出关,夫牛马以同类相应,而鸡人亦以殊音相和,应和之验,未足以效同类也。

《列仙传》曰:祝鸡公者,雒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皆有名字,千馀头,暮栖于树,昼日放散,呼名即种别而至。

《广志》曰:鸡有胡髯五指金骹,白鸡金骹者善奋,并州所献,吴中送长鸣鸡。

《魏志》曰: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馀,《九州春秋》曰:魏王入汉中,讨刘备,不得进,意欲弃之,乃发令曰:鸡肋,疏[《太平御览》九百十八作官。]属不知何谓,主簿杨脩曰:夫鸡肋,弃之则可惜,啖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去也,乃白魏王,遂还。

《吴录》曰:魏文帝遣使求长鸣短鸣鸡,群臣以非礼,欲不与,孙权敕付之。

《南越志》曰:鸡冠四关,[《太平御览》九百十八作开。]如莲花,鸣声清澈。

《江表传》曰:南郡献长鸣承露鸡。

吴时外国传曰:扶南王范寻,以铁为斗鸡假距,与诸将赌戏。

《博物志》曰:祝鸡公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

《幽明录》曰: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述异记》曰:雩都县江边有石室,常有神鸡,色如金,出穴,奋翼长鸣,见人辄飞入穴,因号为金鸡穴。

【诗】魏刘桢斗鸡诗曰: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原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魏陈王曹植斗鸡诗曰: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流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原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魏应玚斗鸡诗曰: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緤,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群,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梁简文帝斗鸡诗曰: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俦,十日骄既满,九胜势恒遒,脱使田饶见,堪能说鲁侯。

又鸡鸣诗曰:塒鸡识将曙,长鸣高树巅,啄叶疑彰羽,排花强欲前,意气多惊举,飘飏独无侣,陈思助斗协狸膏,郈昭妒敌安金距,丹山可爱有凤皇,金门飞舞有鸳鸯,何如

五德美,岂胜千里翔。

梁刘孝威鸡鸣篇曰:丹鸡翠翼张,妒敌得专场,翅中含芥粉,距外曜金芒,原赐淮南药,一使云间翔。

周庾信斗鸡诗曰:开轩望平子,骤马看陈王,狸膏燻斗敌,芥粉壒春场,解翅莲花动,猜群锦臆张。

周王褒看斗鸡诗曰:躞蹀始横行,意气欲相倾,妒敌金芒起,猜群芥粉生,入场疑挑战,逐退似追兵,谁知函谷下,人去独开城。

陈徐陵斗鸡诗曰:季子聊为戏,陈王欲骋才,花冠已冲力,金爪复惊媒,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陈周弘正咏老败斗鸡诗曰:少壮摧雄敌,眄视生猜忌,一随年月衰,摧颓落毛驶,闲观春光满,东郊草色异,无复先鸣力,空馀擅场意。

【赋】晋傅玄斗鸡赋曰:或踯躅踟蹰,嗫喋容与,或杷地俯仰,或抚翼未举,或狼顾鸱视,或鸾翔鹄舞,或佯背而引敌,或毕命於强御,於是纷纭翕赫,雷合电击,争奋身而相戟兮,竞隼鸷而雕睨,得势者凌九天,失据者沦九地。

晋陆善长鸣鸡赋曰:美南鸡之殊伟,察五色之异形,何伺晨之早发,抗长音之逸声。

晋习嘏长鸣鸡赋曰:嘉鸣鸡之令美,智穷神而入灵,审璇玑之回遽,定昏明之至精,应青阳於将旦,忽鹄立而凤停,乃拊翼以赞时,遂延颈而长鸣,若乃本其形像,详其羽仪,朱冠玉珰,彤素并施,纷葩赫弈,五色流离,殊姿艳溢,彩耀华披,扇六翮以增晖,舒毳毛而下垂。

【赞】晋湛方生长鸣鸡赞曰:精心妙觉,独晓冥冥,风雨如晦,不愆其鸣。

梁刘孝威正旦春鸡赞曰:宝鸡陈苍,祠光表神,雄飞帝汉,雌鸣霸秦,排膺激怒,礴翅张瞋,电鞭失焰,雷车折轮,助摽魏教,擅场齐珍,名流晋戟,歌传汉臣,窃脂善盗,搏穀难驯,绿鹦智浅,苍鹰害深,兼姿五德,归于翰音。

【文】宋袁淑徘谐记,鸡九锡文曰:维神雀元年,岁在辛酉,八月己酉朔,十三日丁酉,帝颛顼遣征西大将军下雉公王凤,西中郎将白门侯扁鹊,咨尔俊鸡山子,维君天姿英茂,乘机晨鸣,虽风雨之如晦,抗不已之奇声,今以君为使持节金西蛮校尉西河太守,以杨州之会稽,封君为会稽公,以前浚鸡山子为汤沐邑,君其祗承予命,使西海之水如带,浚鸡之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浚山侍郎丁鸿,舍人凫亭男梁鸿,郎中苏鹄死罪,伏惟君德著朝野,勋加鹓鷟,故天王凤皇,特锡位封,今凤鹊等在栖外,原时拜受,不胜欣豫之情,谨诣栖下以闻。

◇山鸡

《魏志》曰:平原太守刘邠,取山鸡毛著器中,使管辂筮之,辂曰:高岳岩岩,有鸟朱身,羽翼玄黄,鸣不失晨,此山鸡毛也。

《异苑》曰:山鸡爱其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以大镜著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为之赋,甚美。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山海经云,鷩雉一名山鸡,养之禳[原讹攘,据冯校本改。]火灾。

辛氏《三秦记》曰:陈苍山在太白之西,上有石鸡与山鸡,赵时[太平御览九百十八作高。]差使烧山,山鸡飞去,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十里,或云是玉鸡。

《南越志》曰:曾城县多鵕鸃,鵕鸃,山鸡也,利距善斗,世以家鸡斗之,则可擒也,光色鲜明,五采炫燿。

【赋】晋傅玄山鸡赋曰:惟南州之令鸟,兼坤离而体珍,被黄中之正色,敷文象以饰身,翳景山之竹林,超游集乎水滨,鉴中流以顾影,晞云表之清尘。

宋临川康王山鸡赋曰:形凤婉而鹄跱,羽衮蔚而缃晖,临渌湍而映藻,傍青崖而妍飞,不隐燿而贻累,倏见屈於虞机。

◇鹰

《尔雅》曰:鹰鶆鹴鸠。

又曰:鹰隼丑,其飞也翚,鼓翅翚翚。

《广志》曰:有雉鹰,有菟鹰,一岁为黄鹰,二岁抚鹰,三岁青鹰,胡鹰获獐。

春秋纬曰:瑶光星散为鹰。

《毛诗》曰:维师尚父,时惟鹰扬。

《周书》曰:惊蛰之日,鹰变为鸠,处暑之日,鹰乃祭鸟。

《左传》:郯子云,少皞氏,爽鸠氏司寇也,[杜谓鹰也。]

又,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战国策》曰:唐睢谓秦王曰:要离刺庆忌,苍鹰击於殿上。

《京房占》曰:七月鸠化为鹰。

《汉书》曰:孙宝为京兆尹,请故吏侯文为掾,立秋日,文谓宝曰:今鹰隼始击,当顺天气,成严霜之诛。

《东观汉记》曰:邓太后临朝,上林鹰犬,悉斥放之。

马融与谢伯世书曰:愤愤愁思,犹不解怀,思在竹间,放狗逐麋,晚秋涉冬,大苍出笼,黄棘下兔,芼以乾葵,以送馀日,兹乐而已。

后《幽明录》曰:楚文王时,有人献一鹰,俄而云际有一物,凝翔鲜白,鹰便竦翮而升,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堕地,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知,时博物君子曰:此鹏雏也。

《魏志》:吕布因陈登求徐州牧,不得,布怒,登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布乃解。

【诗】晋张华游猎篇曰:如黄犭比狡勇,青骹撮飞雉,鹄鹭不尽收,小鸟安足视。

【赋】晋傅玄鹰赋曰:左看若侧,右视如倾,劲翮二六,机连体轻,勾爪悬芒,足如枯荆,觜利吴戟,目颖星明,雄姿邈世,逸气横生。

晋孙楚鹰赋曰:有金刚之俊鸟,生井陉之岩阻,超万仞之崇巅,荫青松以静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译文

孔雀、鹦鹉、青鸟、雁、鹅、鸭、鸡、山鸡、鹰、鹞

◇孔雀

《春秋元命苞》说:火离就是孔雀。

《周书》说:周成王时,西方人献上了孔雀。

《楚辞》说:孔雀的羽毛做车盖。

《盐铁论》说:南越用孔雀羽毛装饰门户,现在看重他们的特产,并不是为了厚待中国。

《神仙传》说:萧史吹箫,常常引来孔雀。

《汉书》说:尉佗献给汉文帝两对孔雀。

《西域传》说:罽宾国出产孔雀。

《续汉书》说:西南夷的滇池出产孔雀。

又说,西域的条支国出产孔雀。

魏文帝对朝臣说:前于阗王山习献上了一万枚孔雀尾羽,五彩斑斓,用来做金根车的车盖,远远望去耀眼夺目。

《郭子》说:梁国杨家的儿子,九岁,非常聪明,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就叫孩子出来,摆上水果,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晋公卿赞说:晋世祖时,西域献上孔雀,能听懂人话,驯服地听从指挥,随着节拍起舞。

杨孝元的交州《异物志》说:孔雀,人拍它的尾巴就会跳舞。

【赋】魏杨脩的《孔雀赋》说:魏王的园中有孔雀,长期在池沼中,与其他鸟同列,它刚来时非常奇特雄伟,但现在路过的人都不看它,临淄侯感慨世人对待士人也是如此,因此有感而发作了这篇赋,并受命作赋,于是作赋说:有南夏的孔雀,与火精同称,寓居在鹑虚中挺立身体,含有正阳的灵气,头上戴着冠饰,龟背鸾颈,缓缓展翅俯仰,动作有节奏。

魏锺会的《孔雀赋》说:有炎方的伟鸟,感受到灵和之气而来,禀受丽精以挺立身体,生在丹穴的南边,戴着翠旄表示弁冕,垂下绿蕤的森纚,翘起长长的尾巴,像顺风扬起的旗帜,五彩斑斓,羽毛参差,鳞片交错,文采斑斓,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有时展翅站立,奋迅雄姿,有时踏步徘徊,鸣叫郁咿。

晋左九嫔的《孔雀赋》说:戴着绿碧的秀毛,摇动翠尾的长茎,饮芳桂的凝露,食秋菊的落英,闪耀着丹紫的光芒,随着晨风悲鸣。

◇鹦鹉

《礼记》说:鹦鹉能说话,但还是飞鸟。

《淮南子》说:鹦鹉能说话,但不能让它长时间说话,这是得到了它所说的话,但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说。

《万毕术》说:乾睪又叫鹦鹉,断舌可以让它说话。

吴时外国传说:扶南东有涨海,海中有洲,出产五色鹦鹉,白色的像母鸡。

《异苑》说:张华有只白鹦鹉,张华每次出门回来,它都会说僮仆的善恶,后来突然不说话了,张华问它原因,鸟说,被藏在瓮中,怎么知道外面的事,张华又出门,让人叫鹦鹉,鹦鹉说:昨晚做了恶梦,不宜出门,张华还是强行带它出去,到庭院时,被鹯抓住,教它啄鹯的脚,才得以逃脱。

《宣验记》说:有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山中的鸟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己觉得虽然快乐但不能久留,就离开了,几个月后,山中发生大火,鹦鹉远远看见,就沾湿羽毛飞过去洒水,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有什么用呢,鹦鹉回答说:虽然知道救不了,但曾经住在这座山,山中的鸟兽都行善,都是兄弟,不忍心看它们受苦,天神感动,就灭了火。

沈约的《宋书》说:谢庄做太子庶子时,南平王铄献上赤鹦鹉,皇帝命令群臣作赋,太子左卫率府的袁淑,文采当时第一,作完赋后拿给谢庄看,谢庄也作完了赋,袁淑看了后感叹说:江东如果没有我,你就是独秀,我如果没有你,也是一时的杰作,于是隐藏了自己的赋。

【赋】后汉祢衡的《鹦鹉赋》说:当时黄祖的太子射,宾客大会,有人献上鹦鹉,举酒对祢衡说:今天没有什么娱乐宾客的,这只鸟从远方来,聪明伶俐,希望先生为它作赋,祢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魏陈王曹植的《鹦鹉赋》说:美洲中的令鸟,超越众类的殊名,感受到阳和之气而振翅,躲避太阴以保存形体,遇到旅人的严网,六翮无遗,身挂重緤,孤雌鸣叫独自归来,难道我自己的身体值得珍惜,可怜那些还未飞起的雏鸟,分割身体以润镬,不敢奢望全济,蒙受含育的厚德,奉君子的光辉,怨自己身轻而施重,恐怕往惠之中亏,常常心怀恐惧,虽然处于安全之中也像危险一样,永远哀鸣以报德,希望终来而不疲。

魏应玚的《鹦鹉赋》说:多么翩翩的丽鸟,表现出众艳的殊色,披着光耀的鲜羽,流着玄黄的华饰,包含着明哲的弘虑,随着阴阳的消息,秋风厉而潜形,苍神发而动翼。

魏陈琳的《鹦鹉赋》说:咨乾坤的兆物,万品错而殊形,有逸姿的令鸟,含着嘉淑的哀声,抱着振鹭的素质,披着翠羽的缥精。

魏王粲的《鹦鹉赋》说:在笼中徘徊,叩击众目的希稠,登上衡幹以上千,哀鸣而舒忧,声音嘤嘤高厉,又憀憀不休,听着乔木的悲风,羡慕鸣友的相求,日奄蔼向西迈,忽然逍遥而既冥,就隅角而敛翼,倦独宿而宛颈。

魏阮瑀的《鹦鹉赋》说:只有翩翩的艳鸟,诞生在京都的嘉类,厌恶夷风而不处,仰慕圣惠而来徂,披着坤文的黄色,穿着离光的朱形,配秋英以离绿,苞天地以耀荣。

晋傅玄的《鹦鹉赋》说:奇毛曜体,绿采含英,凤翔鸾跱,孔质翠荣,发言辄应,若响追声。

晋左九嫔的赋说:颜色是丹喙翠尾,绿翼紫颈,秋天敷色,春天耀荣。

晋卢谌的赋说:有遐方的奇鸟,产自瓜州的旧壤,挥动绿翰以运影,开启丹觜以振响。

晋傅咸的赋说:有金商的奇鸟,住在陇坻的高松上,以为崇峻可以稳固,却因为聪明而入笼,披着丹唇以授音,也寻响而应声,眄明眸以承颜,侧聪耳而有听,口才发而轻和,密晷景而随形,言无往而不复,似探幽而测冥,自嘉智于君子,足取爱而扬名。

晋曹毗的赋说:我在值班时,看到交州献上鹦鹉鸟,赞赏它的智慧,感叹它的笼樊,于是作赋说:它的形状像雉顾鹄眄,鹰跱雁息,丹喙含暎,缃葩焕翼,森森长尾,蔚蔚红胸,金采员婴于双眸,朱藻烂晖于首侧。

晋桓玄的《鹦鹉赋》说:有遐方的令鸟,超越羽族的拔萃,飞翔在清旷的辽朗,栖息在高松的幽蔚,罗万里以作贡,婴樊绁以勤瘁,红腹赪足,玄颔翠顶,革好音以迁善,效言语以自骋,翦羽翮以应用,充戏玩于轩屏。

宋颜延之的《白鹦鹉赋》说:虽然是言禽中的末品,但妙六气而剋生,

前往神秘的鬼服之地,带来华京的美景,遗憾仪凤无法辨识,惋惜晨鹥徒然喧闹,思考受命于黄发之人,独自含辞而采言,从交河的荣薄之地出发,穿越天山的无垠之地,既达到了天居的美景,也与云阿的景色相映成趣,渐渐感受到惠和的温暖,缀连风土而未出错,穿着琐翮的短衿,仰望梢云的曾柯,期待天网的一布,漏下微翰于山阿。

宋谢庄的《赤鹦鹉赋》说:只是观察它柔和的仪态所践行的,赪藻所挺立的,华景在夕阳下映照,容光晦暗而鲜亮,惠性自然昭显,和机自晓,审国音于寰中,达方声于裔表,等到云移霞峙,霰委雪翻,陆离翚渐,容裔鸿轩,跃林飞岫,焕若轻电,溢烟门,集场圃,晔若夭桃被玉园,至于气淳体净,雾下崖沉,月图光于绿水,云写影于青林,溯还风而耸翮,霑清露而调音。

梁昭明太子的《鹦鹉赋》说:有一种能言的奇鸟,每次知道来而发声,乍青质而翠映,或体白而雪明,喙前钩而趋步,翼高舞而翩翾,足若丹而三布,目如金而双圆。

【赞】晋郭璞的《山海图赞》说:鹦鹉是智慧的鸟,栖息在林中啄食花蕊,四指中分,行走时用嘴,自己给自己带来笼子,见到幽暗的地方就坐下表演。

◇青鸟

《山海经》说:三危之山,有青鸟居住,[青鸟是西王母的取食者,引自栖息于此山。]

《纪年》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青鸟所憩之地。

《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皇上在承华殿斋戒,正午时分,忽然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停在殿前,皇上问东方朔,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过了一会儿,王母到了,有两只青鸟像乌鸦一样,侍奉在王母旁边。

又说:钩弋夫人去世,皇上为她建了通灵台,常有一只青鸟停在台上。

《晋中兴书》说:颜含的嫂子病重,需要蛇胆,无法得到,颜含忧叹多日,忽然有一个童子,拿着青色的包裹给颜含,里面是蛇胆,童子化为青鸟,飞走了。

《神仙传》说:东陵圣母,是广陵海陵人杜氏的妻子,学习刘纲的道术,坐在那里就能消失,杜公不信,诬陷圣母作奸,将她关进监狱,圣母从窗户中飞走,于是远近为她立庙,非常灵验,常有一只青鸟在祭所,有人丢失物品,青鸟便飞集在物品上,路上没有拾遗。

【赞】晋郭璞的《青鸟赞》说:山名三危,青鸟所憩,往来昆仑,王母是隶,穆王西征,旋轸斯地。

◇雁

《尔雅》说:凫雁的脚有蹼,[脚趾间有蹼相连。]

《方言》说:自关以东称之为雁。

《海内经》说:雁门山,雁从那里飞出,在高柳北。

《礼记》说:季冬之月,雁向北飞。

《周书》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寒露之日,又来。

《仪礼》说: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毛诗》说: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庄子》说:山中的树木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天年,出了山,到了城里,住在故人家,让仆人杀雁烹煮,仆人问:其中一只雁能鸣叫,另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鸣叫的,弟子问:山中的树木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天年,主人的雁因为不成材而死,先生如何看待,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史记》说:苏武在匈奴中,昭帝派使者通和,苏武想回国,于是夜里见汉使,教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射猎,得到一只雁,脚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人在泽中,使者照他的话说了,单于大惊,于是让苏武回国。

《淮南子》说:雁随风而飞,以爱惜气力,衔芦而翔,似防备弋缴。

《说苑》说:秦穆公得到百里奚,公孙支回去取雁来祝贺说:君得社稷之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续汉书》说:陈群父子,都享有高名,世号三君,每次宰府召辟,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无不以此为荣。

郑氏的《婚礼谒文赞》说: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其有所。

《会稽典录》说: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次出行县,雁就飞逐车,去世后,雁逐丧还至馀姚,停在墓前,三年后才离去。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雁塞北接梁州汶阳郡,其间东西岭,属天无际,云飞风翥,望崖回翼,唯一处为下,朔雁达塞,矫翮裁度,故名雁塞,同于雁门。

邓德明的《南康记》说:平固县有覆笥山,上有湖,周回数十里,有石雁浮在湖中,每到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诗】魏应玚的诗说: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言我塞门来,将就衡阳栖,往春翔朔土,今冬客南淮,远行蒙霜露,毛羽日摧颓,常恐伤肌骨,身陨沈黄泥。

梁简文帝的《赋得陇坻雁初飞》诗说:高翔惮阔海,下去怯虞机,雾闇早相失,沙明还共飞,陇狭朝声聚,风急暮行稀,虽殄轮台援,未解龙城围,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夜望单飞雁》诗说: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梁沈约的《咏湖中雁》诗说: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蓱牵弱藻,敛翮带馀霜,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梁刘孝绰的《赋得始归雁》诗说: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差池高复下,欲向龙门飞。

梁萧子范的《夜听雁》诗说:天月广夜辉,游雁犯霜飞,连翩辞朔气,嘹唳独南归,夜长寒复静,灯光暧欲微,凄凄不可听,何况触愁机。

周王褒的《咏雁》诗说:伺朝间曙响,妒垄有春翚,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

周庾信的《赋得集池雁》诗说: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又《咏雁》诗说: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赋】魏陈王曹植的《离缴雁赋》说:我在玄武陂中游玩,有一只雁离缴,不能复飞,于是命船夫追赶并抓住它,因此怜悯而赋,怜悯孤雁的偏特,情感惆怅而内伤,合中和之纯气,赴四节而征行,远玄冬于南裔,避炎夏于朔方,挂微躯之轻

翅膀忽然折断,脱离了群体,旅伴们惊讶地鸣叫着飞走,只能抬头却听不到声音,甘愿成为君王的厨房食材,被放入牛鼎中烹煮,蒙受生命的照顾,恩惠如此广大,于是放下身体,顺从命运,无所忧虑,无所求取,饿了吃稻米,渴了喝清水。

晋代羊祜的《雁赋》说:鸣叫时相互应和,行走时步伐一致,前后不混乱,齐力不期而并至,同趣不约而自聚,当它们奔赴节令时,万里之路也不足以阻挡,若只是飞过一条山谷,其他事物也无法改变它们的方向,在空中不能停止翅膀,扬波不能沾湿羽毛。

晋代孙楚的《雁赋》说:有悠闲自在的俊美禽鸟,禀受和气的清纯,顺应天时而动静,随寒暑而起伏,飒飒地聚集在旷野,纷纷飞翔于云中,遮蔽朝阳的光辉,在晨风中展示声势,族类繁多,数量达千亿,迎接素秋而南游,背对青春而北息,沿着长河鸣叫,凌驾洪波振翅,任自然而相随,穷尽天地于八方。

◇鹅

《广志》说:鴐鹅,就是野鹅。

《列子》说:黄帝与炎帝作战时,用雕、鹖、鹰、雁、鹅作为旗帜。

鲁连子说:君王的鹅鸭有剩余的食物,而士人却连半菽都不足。

《秦记》说:符朗吃烤鹅时,能分辨出黑白之处,人们不信,后来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临海记》说:郡东南有座白石山,高三百多丈,远看像雪,山上有湖,古老相传,金鹅聚集于此,八桂种植于此,山下有溪谷,金光闪耀,[详细记载在桂部。]

《幽明录》说:晋代义熙年间,羌主姚略破坏洛阳的阴沟取砖,得到一对金色的雄鹅,交颈长鸣,声音传到九皋,养在这条沟里。

【赋】宋代鲍昭的《野鹅赋》说:被长罗网逼迫,背负高缴的束缚,远离群体而独行,超越烟雾而风行,踏着瑶草的小径,升上丹庭的弱羽,望着征云而延悼,看着委翼而自伤,没有青雀的使命,缺乏赤雁的吉祥,空污君王的园池,徒然惭愧君王的稻粱。

【序】晋代苏彦的《鹅诗序》说:暂时离开郡城,忽然听到鹅鸣声非常哀急,说是野人所致,外吏为了方便,等待送客,听到后感到怅然。又感慨庄子的善鸣之雁,若没有声音,将被充作庖厨,怎能放任,矫翮笼樊。

晋代沈充的《鹅赋序》说:当时有绿眼黄喙的鹅,家家都有,太康年间,得到一只大苍鹅,从喙到足有四尺九寸,体色丰丽,鸣声惊人,三年后被暴犬所害,惋惜它未能终老,因此为之作赋。

◇鸭

《广雅》说:凫鹜,就是鸭。

《说文》说:鹜,就是野凫。

《毛诗》说:将要翱翔,射凫与雁。

《左传》说:公膳每天有双鸡,饔人偷偷换成鸭,子尾大怒。

《楚辞》说:宁愿与骐骥并驾齐驱,还是与鸡鸭争食,宁愿昂昂如千里马,还是泛泛如水中凫。

鲁连子说:陈无宇对门客说:以前荆国来攻打,没有一人战死,为何国家士人如此少,门客回答说:君王的车衣绣有花纹,士人却不能用来装饰,鹅鸭有剩余的食物,士人却连菽稗都不足,堂上有酒池,士人却不能尝一口,财物是君王所轻视的,死亡是士人所重视的,君王不把所轻视的给人,却想得到人所重视的,不是很难吗。

《说苑》说:鸭没有其他心思,所以庶人用它作为礼物。

《广志》说:野鸭,雄性的头是红色的有距,鸭能生百卵,一天再生,有露华鸭,秋冬生卵,都出在蜀地,晨凫肥而不怕寒,适合做〈月隺〉。

焦赣的《易林》说:凫舞动翅膀,嘉乐充满德行。

《风俗通》说:王乔做邺令时,每月朔望,常从县里到朝廷朝见,皇帝奇怪他来得频繁,却不见车骑,密令太史观察,说他临到时,总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张网捕捉,只得到一只鞋,是以前赐给尚书官属的鞋。

《广州先贤传》说:顿琦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哀声不绝,有飞凫白鸠停在庐侧,见人就飞走,见顿琦就留下。

又,丁密遭遇父丧,有一对飞凫,游在丁密庐旁的小池中,见人就驯服,像家养的一样,后来遭遇母丧,丁密回到住所过了一夜,那对飞凫又在小池中游戏。

《吴录》说:娄县有石首鱼,到了秋天就变成寇凫,凫头中还有石头。

《南越志》说:化蒙县祠山上,有池,池中有松凫,像现在的野凫,栖息在松间,所以俗称松凫。

【诗】梁简文帝的《咏单凫诗》说: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又《咏寒凫诗》说: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隋代江总的《赋得汎汎水中凫诗》说:归凫沸卉同,乱下方塘中,出没时衔藻,飞鸣忽飏风,浮深或不息,戏广若乘空,春鹦徒有赋,还笑在金笼。

【赋】晋代蔡洪的《斗凫赋》说:赞美乾黄的散授,感叹气化的灵验,产生羽虫中的丽鸟,只有斗鸭最为精妙,禀受离午的淑气,体态如鸾凤般妙形,披着文藻的华羽,备有艳采的翠英,头戴绿葩以耀首,缀素色以点缨,性情浮捷而轻躁,声音清响而好鸣,感受秋商的肃烈,随金气出征,招爽敌于戏门,交武势于川庭,于是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

宋代王徽的《野鹜赋》说:翾翾双鹜,体蕞羽微,和鸣媿雁,丽采惭翚,仰鹄推高,瞻隼惮威,遵时弄音,假日于飞,于是湛淡扬澜,俯仰威畴,心矜远野,意惕近洲。

齐代谢朓的《野鹜赋》说:为何罗人的伎巧,推荐江海的逸禽,落下摩天的迅羽,断绝飞惊的好音,碎文锦的丹臆,纳绮绿的翠衿,孤雏喧而靡翼,羁雌叫而莫寻。

【启】梁代刘孝仪的《为晋安王谢赐鹅鸭启》说:形类沈文,经符陶记,晋臣羞筮,吴觋未占,复有背如车盖,焜垂却月,口疑犀〈木娈〉,脚似鱼悬,出九芝之池,去千金之沼。

◇鸡

《尔雅》说:鸡大的叫蜀,蜀子叫鵭,[《尔雅·释畜》作狖。]特别有力的叫奋,鸡三尺的叫鶤。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的精华散为鸡。又说题辞说:鸡是积阳,南方的象征,[离为日,积阳的象征。]火是阳精之物,炎上,所以阳出鸡鸣,以类相感,[日将出,预喜于类,见而鸣。]

《易》说:巽为鸡,[鸡知时号令的意思。]

《周官》说:工商执鸡,[取其守时而动。]

《毛诗》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何时归来,鸡栖于塒,[凿墙而栖叫塒。]

又说:鸡栖于

桀,[栖息在弋地称为桀。]

又说:风雨,思念君子,乱世不改变其态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礼记》说:子女侍奉父母,鸡初鸣时,都要洗漱。

又说:季冬之月,雉雊鸡乳。

《左传》说:季郈之鸡斗,[季平子,郈昭伯两家相近,所以鸡斗。]季氏用芥子涂抹鸡的羽毛,[捣芥子播其羽。]郈氏为鸡装上金距,平子怒,怒其不屈服于己。

又说:宾孟到郊外,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侍者,侍者说:怕被用作牺牲。

《越绝书》说:鸡山,句践用来养鸡,准备伐吴,以食死士。

《列子》说: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天后问,鸡可以斗了吗,说:还没有,还虚骄而恃气,十天后又问,说:还没有,还疾视而盛气,十天后又问,说:差不多了,看起来像木鸡,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也。

《庄子》说:庄子对惠子说:羊沟之鸡,[司马彪说:羊沟是斗鸡的地方。]三岁为株,[株魁师。]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鸡畏狸也。]

又说:妪鸡搏狸。

又说:越鸡不能伏鹄卵。

《燕丹子》说: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归,到关,丹学鸡鸣,遂得逃归。

《吕氏春秋》说: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食其蹠,数千而后足。

《战国策》说:秦惠王对寒泉子说:苏秦欺骗我国,欲以一人之智,反覆山东之君,夫诸侯之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於栖也。

《史记》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佩猳豚,残暴孔子,孔子乃设礼义,稍诱之,子路乃委质,请为弟子。

又说:武帝得越巫,立越祀,而以鸡卜,上信之。

《玄中记》说: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韩诗外传》说: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说:何谓也,饶说:君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五德,君犹曰瀹而食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近,夫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也。

《汉书》说:王奉光好斗鸡,宣帝微时,数与奉光会,后即位,封邛成侯。又,宣帝微时,斗鸡於杜鄠之间。

又说:龚遂为渤海太守,使民家养五鸡。

又说: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醮而致之,於是遣王褒持节求焉,[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淮南子》说:鸡将知旦,鹄知夜半。

范晔《后汉书》说:河南乐羊子妻,不知何氏女,常有他舍鸡谬入垣内,姑盗杀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姑怪问之,妻说: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姑竟弃之。

《论衡》说:传言淮南王得道,畜产皆仙,犬吠天上,鸡鸣云中。

又说:孟尝君叛出秦关,鸡未鸣,关不开,下座贱客,鼓臂为鸡鸣,而群鸡和之,乃得出关,夫牛马以同类相应,而鸡人亦以殊音相和,应和之验,未足以效同类也。

《列仙传》说:祝鸡公者,雒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皆有名字,千馀头,暮栖于树,昼日放散,呼名即种别而至。

《广志》说:鸡有胡髯五指金骹,白鸡金骹者善奋,并州所献,吴中送长鸣鸡。

《魏志》说: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馀,《九州春秋》说:魏王入汉中,讨刘备,不得进,意欲弃之,乃发令说:鸡肋,疏[《太平御览》九百十八作官。]属不知何谓,主簿杨脩说:夫鸡肋,弃之则可惜,啖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去也,乃白魏王,遂还。

《吴录》说:魏文帝遣使求长鸣短鸣鸡,群臣以非礼,欲不与,孙权敕付之。

《南越志》说:鸡冠四关,[《太平御览》九百十八作开。]如莲花,鸣声清澈。

《江表传》说:南郡献长鸣承露鸡。

吴时外国传说:扶南王范寻,以铁为斗鸡假距,与诸将赌戏。

《博物志》说:祝鸡公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

《幽明录》说: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述异记》说:雩都县江边有石室,常有神鸡,色如金,出穴,奋翼长鸣,见人辄飞入穴,因号为金鸡穴。

【诗】魏刘桢斗鸡诗说: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原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魏陈王曹植斗鸡诗说: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间观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流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原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魏应玚斗鸡诗说: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緤,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群,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梁简文帝斗鸡诗说: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俦,十日骄既满,九胜势恒遒,脱使田饶见,堪能说鲁侯。

又鸡鸣诗说:塒鸡识将曙,长鸣高树巅,啄叶疑彰羽,排花强欲前,意气多惊举,飘飏独无侣,陈思助斗协狸膏,郈昭妒敌安金距,丹山可爱有凤皇,金门飞舞有鸳鸯,何如

五德之美,岂能胜过千里飞翔。

梁朝刘孝威的《鸡鸣篇》说:红色的鸡展开翠绿的翅膀,嫉妒敌人得到专场,翅膀中含着芥粉,脚距外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愿赐予淮南的药,让它能在云间飞翔。

周朝庾信的《斗鸡诗》说:打开窗户望着平子,骑马去看陈王,狸膏熏斗敌,芥粉撒春场,展开翅膀如莲花动,猜群如锦臆张。

周朝王褒的《看斗鸡诗》说:蹀躞开始横行,意气欲相倾,嫉妒敌人金芒起,猜群芥粉生,入场如挑战,逐退如追兵,谁知函谷下,人去独开城。

陈朝徐陵的《斗鸡诗》说:季子只是为戏,陈王欲展才华,花冠已冲力,金爪又惊媒,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陈朝周弘正的《咏老败斗鸡诗》说:少壮时摧雄敌,眄视生猜忌,随着年月衰老,摧颓落毛驶,闲观春光满,东郊草色异,再无先鸣力,空余擅场意。

【赋】晋朝傅玄的《斗鸡赋》说:有的踯躅踟蹰,嗫喋容与,有的杷地俯仰,有的抚翼未举,有的狼顾鸱视,有的鸾翔鹄舞,有的佯背引敌,有的毕命于强御,于是纷纭翕赫,雷合电击,争奋身而相戟兮,竞隼鸷而雕睨,得势者凌九天,失据者沦九地。

晋朝陆善的《长鸣鸡赋》说:赞美南鸡的殊伟,观察五色的异形,为何伺晨早发,抗长音的逸声。

晋朝习嘏的《长鸣鸡赋》说:赞美鸣鸡的令美,智慧穷神而入灵,审璇玑的回遽,定昏明的至精,应青阳于将旦,忽鹄立而凤停,乃拊翼以赞时,遂延颈而长鸣,若乃本其形象,详其羽仪,朱冠玉珰,彤素并施,纷葩赫弈,五色流离,殊姿艳溢,彩耀华披,扇六翮以增晖,舒毳毛而下垂。

【赞】晋朝湛方生的《长鸣鸡赞》说:精心妙觉,独晓冥冥,风雨如晦,不愆其鸣。

梁朝刘孝威的《正旦春鸡赞》说:宝鸡陈苍,祠光表神,雄飞帝汉,雌鸣霸秦,排膺激怒,礴翅张瞋,电鞭失焰,雷车折轮,助摽魏教,擅场齐珍,名流晋戟,歌传汉臣,窃脂善盗,搏穀难驯,绿鹦智浅,苍鹰害深,兼姿五德,归于翰音。

【文】宋朝袁淑的《徘谐记》,鸡九锡文说:维神雀元年,岁在辛酉,八月己酉朔,十三日丁酉,帝颛顼遣征西大将军下雉公王凤,西中郎将白门侯扁鹊,咨尔俊鸡山子,维君天姿英茂,乘机晨鸣,虽风雨之如晦,抗不已之奇声,今以君为使持节金西蛮校尉西河太守,以杨州之会稽,封君为会稽公,以前浚鸡山子为汤沐邑,君其祗承予命,使西海之水如带,浚鸡之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浚山侍郎丁鸿,舍人凫亭男梁鸿,郎中苏鹄死罪,伏惟君德著朝野,勋加鹓鷟,故天王凤皇,特锡位封,今凤鹊等在栖外,原时拜受,不胜欣豫之情,谨诣栖下以闻。

◇山鸡

《魏志》说:平原太守刘邠,取山鸡毛放在器中,让管辂占卜,管辂说:高岳岩岩,有鸟朱身,羽翼玄黄,鸣不失晨,这是山鸡毛。

《异苑》说:山鸡爱其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以大镜放在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为之赋,甚美。

竺法真的《登罗山疏》说:山海经云,鷩雉一名山鸡,养之禳火灾。

辛氏的《三秦记》说:陈苍山在太白之西,上有石鸡与山鸡,赵时差使烧山,山鸡飞去,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十里,或云是玉鸡。

《南越志》说:曾城县多鵕鸃,鵕鸃,山鸡也,利距善斗,世以家鸡斗之,则可擒也,光色鲜明,五采炫燿。

【赋】晋朝傅玄的《山鸡赋》说:惟南州之令鸟,兼坤离而体珍,被黄中之正色,敷文象以饰身,翳景山之竹林,超游集乎水滨,鉴中流以顾影,晞云表之清尘。

宋朝临川康王的《山鸡赋》说:形凤婉而鹄跱,羽衮蔚而缃晖,临渌湍而映藻,傍青崖而妍飞,不隐燿而贻累,倏见屈於虞机。

◇鹰

《尔雅》说:鹰鶆鹴鸠。

又说:鹰隼丑,其飞也翚,鼓翅翚翚。

《广志》说:有雉鹰,有菟鹰,一岁为黄鹰,二岁抚鹰,三岁青鹰,胡鹰获獐。

春秋纬说:瑶光星散为鹰。

《毛诗》说:维师尚父,时惟鹰扬。

《周书》说:惊蛰之日,鹰变为鸠,处暑之日,鹰乃祭鸟。

《左传》:郯子云,少皞氏,爽鸠氏司寇也,[杜谓鹰也。]

又说,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战国策》说:唐睢谓秦王曰:要离刺庆忌,苍鹰击於殿上。

《京房占》说:七月鸠化为鹰。

《汉书》说:孙宝为京兆尹,请故吏侯文为掾,立秋日,文谓宝曰:今鹰隼始击,当顺天气,成严霜之诛。

《东观汉记》说:邓太后临朝,上林鹰犬,悉斥放之。

马融与谢伯世书说:愤愤愁思,犹不解怀,思在竹间,放狗逐麋,晚秋涉冬,大苍出笼,黄棘下兔,芼以乾葵,以送馀日,兹乐而已。

后《幽明录》说:楚文王时,有人献一鹰,俄而云际有一物,凝翔鲜白,鹰便竦翮而升,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堕地,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知,时博物君子曰:此鹏雏也。

《魏志》:吕布因陈登求徐州牧,不得,布怒,登喻之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布乃解。

【诗】晋朝张华的《游猎篇》说:如黄犭比狡勇,青骹撮飞雉,鹄鹭不尽收,小鸟安足视。

【赋】晋朝傅玄的《鹰赋》说:左看若侧,右视如倾,劲翮二六,机连体轻,勾爪悬芒,足如枯荆,觜利吴戟,目颖星明,雄姿邈世,逸气横生。

晋朝孙楚的《鹰赋》说:有金刚之俊鸟,生井陉之岩阻,超万仞之崇巅,荫青松以静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注解

孔雀:孔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鸟,象征着美丽和高贵。其羽毛常被用作装饰,历史上多次作为贡品献给帝王。

鹦鹉:鹦鹉是一种色彩鲜艳、能模仿人声的鸟类,常被视为智慧和沟通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鹦鹉常被用来象征忠诚和智慧。

青鸟:青鸟在中国神话中常被视为西王母的信使,象征着吉祥和消息的传递。在《山海经》中,青鸟被描述为栖息在三危之山的神鸟。

雁:雁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忠诚和季节变化的象征。雁的迁徙行为被用来比喻人的远行和归乡,同时也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鹅:鹅在古代被视为家禽中的贵族,象征着优雅和尊严。

鸭:鸭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田园生活相联系,象征着安逸和宁静。

鸡: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勤劳和勇敢。

山鸡:山鸡因其美丽的羽毛而被视为珍禽,常被用来比喻美丽和珍贵。

鹰: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自由,常被用来比喻英勇和果断。

鹞:一种猛禽,属于鹰科,体型较小,善于捕食小鸟和昆虫。在古代文献中,鹞常被用来象征勇猛和敏捷。

翼:指鸟类的翅膀,象征飞翔和自由。

旅朋:指同行的伙伴,这里特指雁群中的同伴。

膏函牛之鼎镬:膏指油脂,函牛指大牛,鼎镬是古代烹饪器具。这里比喻雁被烹煮的命运。

蒙生全之顾覆:蒙指承受,生全指保全生命,顾覆指照顾和保护。这里表达雁对人类的依赖和感激。

纵躯归命:指雁放弃自由,甘愿成为人类的食物。

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形容雁群飞行时的和谐有序,鸣叫相互呼应,飞行时前后相接。

齐力不期而并至:指雁群齐心协力,不约而同地行动。

同趣不要而自聚:指雁群因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而自然聚集。

逸豫之俊禽:逸豫指安逸快乐,俊禽指美丽的鸟类。这里形容雁的优雅和自由。

禀和气之清冲:禀指承受,和气指和谐之气,清冲指清新纯净。这里形容雁的气质。

候天时以动静:指雁根据季节变化而迁徙。

随寒暑而污隆:污隆指高低起伏,这里指雁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飒同集于旷野:飒指风声,这里形容雁群在旷野中聚集。

翳朝阳之景曜:翳指遮蔽,景曜指阳光。这里形容雁群在朝阳下飞翔。

溯长川以鸣号:溯指逆流而上,长川指大河。这里形容雁群在河流上空鸣叫。

凌洪波以鼓翼:凌指超越,洪波指大浪。这里形容雁群在大浪中飞翔。

任自然而相佯:任自然指顺应自然,相佯指相互陪伴。这里形容雁群的自然和谐。

穷天壤於八极:穷指穷尽,天壤指天地,八极指八方。这里形容雁群飞翔的范围广阔。

鴐鹅:指野鹅,古代文献中对鹅的称呼。

雕鹖鹰雁鹅:指古代战争中用作旗帜的鸟类,象征勇猛和力量。

符朗食鹅炙:符朗是古代人名,鹅炙指烤鹅。这里指符朗对鹅的熟悉。

白石山:古代地名,传说中有金鹅聚集的地方。

金鹅: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富贵。

八桂:指桂树,古代传说中桂树是神树,象征长寿和吉祥。

姚略:古代羌族首领,传说中他得到了一对金色雄鹅。

长罗:指捕鸟的网,这里比喻束缚和压迫。

高缴:指高高的绳索,这里比喻束缚和压迫。

邈辞群而别偶:邈指远离,辞群指离开群体,别偶指与伴侣分离。这里形容鹅的孤独。

瑶涂:指美丽的道路,这里比喻美好的生活。

丹庭:指红色的庭院,这里比喻富贵的生活。

青雀:指青色的鸟,象征吉祥和幸福。

赤雁:指红色的雁,象征吉祥和幸福。

庄生善鸣之雁:庄生指庄子,善鸣之雁指庄子寓言中的雁。这里比喻鹅的命运。

矫翮笼樊:矫翮指振翅高飞,笼樊指笼子。这里比喻鹅被束缚的命运。

绿眼黄喙:指鹅的特征,绿眼指眼睛的颜色,黄喙指喙的颜色。

太康:古代年号,这里指晋朝太康年间。

大苍鹅:指体型巨大的鹅,苍指灰白色。

暴犬:指凶猛的狗,这里指鹅被狗伤害。

凫鹜:指野鸭,古代文献中对鸭的称呼。

弋凫与雁:弋指射箭,凫指野鸭,雁指大雁。这里指狩猎活动。

公膳日双鸡:公膳指公家的膳食,双鸡指两只鸡。这里指公家的膳食标准。

饔人:指厨师,这里指负责膳食的人。

子尾:古代人名,这里指子尾对膳食的不满。

骐骥:指骏马,象征高贵和力量。

鸡鹜:指鸡和鸭,象征平凡和普通。

陈无宇:古代人名,这里指陈无宇对门客的质问。

荆来伐:荆指楚国,伐指攻打。这里指楚国攻打陈国。

财者君所轻:财指财富,君指君主,轻指轻视。这里指君主对财富的轻视。

死者士所重:死者指为国捐躯的人,士指士兵,重指重视。这里指士兵对生命的重视。

鹜无他心:鹜指野鸭,无他心指没有其他心思。这里形容野鸭的单纯。

庶人:指平民百姓,这里指平民百姓用野鸭作为礼物。

露华鹜:指在露水中活动的野鸭,象征纯洁和美丽。

晨凫:指早晨活动的野鸭,象征勤劳和活力。

焦赣《易林》:焦赣是古代人名,《易林》是他所著的占卜书。这里引用《易林》中的句子。

凫舞鼓翼:凫指野鸭,舞指跳舞,鼓翼指振翅。这里形容野鸭的活泼。

嘉乐充德:嘉乐指美好的音乐,充德指充满德行。这里形容野鸭的美好。

王乔:古代人名,传说中他能化身为凫。

双凫:指两只野鸭,象征吉祥和幸福。

顿琦:古代人名,传说中他因孝感动天,有野鸭停留在他家。

丁密:古代人名,传说中他因孝感动天,有野鸭停留在他家。

石首鱼:指一种鱼,传说中它能化为野鸭。

化蒙县:古代地名,传说中有松凫栖息。

松凫:指栖息在松树上的野鸭,象征长寿和吉祥。

衔苔入浅水:衔苔指叼着苔藓,浅水指浅水区。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刷羽向沙洲:刷羽指梳理羽毛,沙洲指沙滩。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孤飞本欲去:孤飞指独自飞翔,欲去指想要离开。这里形容野鸭的孤独。

得影更淹留:得影指看到自己的影子,淹留指停留。这里形容野鸭的犹豫。

回水浮轻浪:回水指水流回旋,浮轻浪指漂浮在轻浪上。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沙场弄羽衣:沙场指沙滩,弄羽衣指梳理羽毛。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眇眇随山没:眇眇指渺小,随山没指随着山消失。这里形容野鸭的飞翔。

离离傍海飞:离离指稀疏,傍海飞指在海边飞翔。这里形容野鸭的飞翔。

归凫沸卉同:归凫指归来的野鸭,沸卉指繁茂的草木。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乱下方塘中:乱下指杂乱地降落,方塘指方形的池塘。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出没时衔藻:出没指时隐时现,衔藻指叼着水草。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飞鸣忽飏风:飞鸣指飞翔时鸣叫,飏风指随风飘扬。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浮深或不息:浮深指漂浮在深水中,不息指不停息。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戏广若乘空:戏广指在广阔的水面上嬉戏,乘空指像在空中飞翔。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春鹦徒有赋:春鹦指春天的鹦鹉,徒有赋指只有赋诗。这里形容野鸭的美好。

还笑在金笼:还笑指仍然欢笑,金笼指金色的笼子。这里形容野鸭的自由。

斗凫:指斗鸭,古代文献中对鸭的称呼。

嘉乾黄之散授:嘉乾黄指美好的黄色,散授指散布。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产羽虫之丽鸟:产羽虫指产下羽毛的鸟类,丽鸟指美丽的鸟。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禀离午之淑气:禀离午指承受午时的阳光,淑气指美好的气息。这里形容鸭的气质。

体鸾凤之妙形:体鸾凤指像鸾凤一样的体形,妙形指美妙的形态。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服文藻之华羽:服文藻指穿着华丽的羽毛,华羽指美丽的羽毛。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备艳采之翠英:备艳采指拥有艳丽的色彩,翠英指翠绿的羽毛。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冠葩绿以曜首:冠葩绿指头上戴着绿色的花朵,曜首指闪耀的头部。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缀素色以点缨:缀素色指点缀着素色的装饰,点缨指点缀着缨络。这里形容鸭的美丽。

性浮捷以轻躁:性浮捷指性格轻浮敏捷,轻躁指轻率急躁。这里形容鸭的性格。

声清响而好鸣:声清响指声音清脆响亮,好鸣指喜欢鸣叫。这里形容鸭的声音。

感秋商之肃烈:感秋商指感受到秋天的肃杀之气,肃烈指严肃激烈。这里形容鸭的感受。

从金气以出征:从金气指随着秋天的金气,出征指出发。这里形容鸭的活动。

招爽敌於戏门:招爽敌指招引强劲的对手,戏门指戏耍的门户。这里形容鸭的活动。

交武势於川庭:交武势指交战的态势,川庭指河流的庭院。这里形容鸭的活动。

振劲羽:振劲羽指振翅高飞,这里形容鸭的飞翔。

竦六翮:竦六翮指展开六根羽毛,这里形容鸭的飞翔。

抗严趾:抗严趾指抬起坚实的脚趾,这里形容鸭的姿态。

望雄敌:望雄敌指看着强劲的对手,这里形容鸭的姿态。

忽雷起而电发:忽雷起指突然雷声响起,电发指闪电发出。这里形容鸭的迅猛。

赴洪波以奋击:赴洪波指冲向大浪,奋击指奋力攻击。这里形容鸭的勇猛。

翾翾双鹜:翾翾指轻盈飞翔,双鹜指两只野鸭。这里形容野鸭的飞翔。

体蕞羽微:体蕞指体型微小,羽微指羽毛细小。这里形容野鸭的体型。

和鸣媿雁:和鸣指和谐鸣叫,媿雁指比不上雁。这里形容野鸭的声音。

丽采惭翚:丽采指美丽的色彩,惭翚指比不上翚鸟。这里形容野鸭的美丽。

仰鹄推高:仰鹄指仰望天鹅,推高指推崇高贵。这里形容野鸭的姿态。

瞻隼惮威:瞻隼指看着隼鸟,惮威指畏惧威势。这里形容野鸭的姿态。

遵时弄音:遵时指顺应时节,弄音指玩弄声音。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假日于飞:假日指利用闲暇时间,于飞指飞翔。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湛淡扬澜:湛淡指清澈平静,扬澜指扬起波浪。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俯仰威畴:俯仰指上下起伏,威畴指威严的领域。这里形容野鸭的活动。

心矜远野:心矜指心中自豪,远野指遥远的原野。这里形容野鸭的心情。

意惕近洲:意惕指心中警惕,近洲指近处的沙洲。这里形容野鸭的心情。

罗人之伎巧:罗人指捕鸟的人,伎巧指技巧。这里形容捕鸟人的技巧。

荐江海之逸禽:荐指推荐,江海指江河湖海,逸禽指自由的鸟类。这里形容野鸭的自由。

落摩天之迅羽:落摩天指从高空落下,迅羽指快速的羽毛。这里形容野鸭的飞翔。

绝飞惊之好音:绝飞惊指停止飞翔的惊动,好音指美好的声音。这里形容野鸭的声音。

碎文锦之丹臆:碎文锦指破碎的锦绣,丹臆指红色的胸脯。这里形容野鸭的美丽。

纳绮绿之翠衿:纳绮绿指接纳绿色的锦绣,翠衿指翠绿的衣襟。这里形容野鸭的美丽。

孤雏喧而靡翼:孤雏指孤独的小鸟,喧而靡翼指喧闹而无力飞翔。这里形容野鸭的孤独。

羁雌叫而莫寻:羁雌指被束缚的雌鸟,叫而莫寻指鸣叫而无法寻找。这里形容野鸭的孤独。

形类沈文:形类指形状类似,沈文指沈约的文章。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经符陶记:经符指符合经典,陶记指陶渊明的记载。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晋臣羞筮:晋臣指晋朝的臣子,羞筮指羞于占卜。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吴觋未占:吴觋指吴国的占卜师,未占指未占卜。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背如车盖:背如车盖指背部像车盖一样。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焜垂却月:焜垂指光辉下垂,却月指像月亮一样。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口疑犀〈木娈〉:口疑犀指嘴巴像犀牛角,木娈指木制的装饰。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脚似鱼悬:脚似鱼悬指脚像鱼一样悬挂。这里形容鹅的形状。

出九芝之池:出九芝之池指出自九芝池。这里形容鹅的来历。

去千金之沼:去千金之沼指离开千金的沼泽。这里形容鹅的来历。

鸡大者蜀:鸡大者蜀指体型大的鸡称为蜀。这里形容鸡的体型。

蜀子鵭:蜀子鵭指蜀鸡的后代称为鵭。这里形容鸡的品种。

绝有力奋:绝有力奋指极其有力且奋发。这里形容鸡的力量。

鸡三尺为鶤:鸡三尺为鶤指身高三尺的鸡称为鶤。这里形容鸡的体型。

玉衡星精散为鸡:玉衡星精散为鸡指玉衡星的精华分散为鸡。这里形容鸡的来历。

鸡为积阳:鸡为积阳指鸡是阳气的积累。这里形容鸡的属性。

南方之象:南方之象指鸡象征南方。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火阳精物:火阳精物指鸡是火阳的精华之物。这里形容鸡的属性。

炎上:炎上指火向上燃烧。这里形容鸡的属性。

阳出鸡鸣:阳出鸡鸣指太阳升起时鸡鸣叫。这里形容鸡的属性。

以类感也:以类感也指同类相互感应。这里形容鸡的属性。

巽为鸡:巽为鸡指巽卦象征鸡。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工商执鸡:工商执鸡指工商行业的人手持鸡。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取其守时而动:取其守时而动指鸡象征守时和行动。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指君子在外服役。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不知其期:不知其期指不知道服役的期限。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曷至哉:曷至哉指何时才能回来。这里形容鸡的象征意义。

鸡栖于塒:鸡栖于塒指鸡栖息在墙洞中。这里形容鸡的生活习性。

凿墙而栖曰塒:凿墙而栖曰塒指在墙上凿洞栖息称为塒。这里形容鸡的生活习性。

桀:古代暴君,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其暴政而被商汤所灭。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出自《诗经·郑风·风雨》,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鸡鸣声不断,象征着乱世中君子不改其志。

鸡初鸣,咸盥漱:出自《礼记·内则》,描述古代子女侍奉父母的礼仪,鸡鸣时起床洗漱。

季冬之月,雉雊鸡乳:出自《礼记·月令》,描述冬季雉鸟鸣叫,母鸡孵卵的景象。

季郈之鸡斗:出自《左传》,描述季平子与郈昭伯两家因鸡斗而引发的冲突。

雄鸡自断其尾:出自《左传》,描述雄鸡为避免成为祭品而自断其尾的行为。

鸡山者,句践以畜鸡:出自《越绝书》,描述越王勾践为伐吴而养鸡以犒赏死士。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出自《列子》,描述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强调斗鸡的德性。

羊沟之鸡:出自《庄子》,描述羊沟斗鸡的故事,强调斗鸡的技巧与智慧。

越鸡不能伏鹄卵:出自《庄子》,比喻能力有限,无法胜任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任务。

燕太子丹质於秦,逃归:出自《燕丹子》,描述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的故事,鸡鸣声帮助其逃脱。

齐王之食鸡也,食其蹠:出自《吕氏春秋》,描述齐王吃鸡的故事,强调善学者的耐心与毅力。

连鸡之不能俱止於栖:出自《战国策》,比喻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与不团结。

子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出自《史记》,描述子路的性格与行为,孔子通过礼义感化他。

武帝得越巫,立越祀,而以鸡卜:出自《史记》,描述汉武帝通过鸡卜来占卜吉凶。

桃都山,上有天鸡:出自《玄中记》,描述桃都山上的天鸡,日出时鸣叫,天下鸡随之。

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出自《韩诗外传》,描述田饶与鲁哀公的对话,强调鸡的五德。

王奉光好斗鸡:出自《汉书》,描述王奉光与汉宣帝因斗鸡而结缘的故事。

龚遂为渤海太守,使民家养五鸡:出自《汉书》,描述龚遂为渤海太守时,鼓励百姓养鸡的政策。

益州有金马碧鸡:出自《汉书》,描述益州的金马碧鸡,象征吉祥与富贵。

鸡将知旦,鹄知夜半:出自《淮南子》,描述鸡与鹄对时间的感知。

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描述乐羊子妻因鸡被杀而哭泣的故事,强调其品德。

淮南王得道,畜产皆仙:出自《论衡》,描述淮南王得道后,畜产皆成仙的传说。

孟尝君叛出秦关:出自《论衡》,描述孟尝君通过鸡鸣声逃脱秦关的故事。

祝鸡公:出自《列仙传》,描述祝鸡公养鸡的故事,强调其与鸡的亲密关系。

马韩国出细尾鸡:出自《魏志》,描述马韩国的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魏王入汉中,讨刘备:出自《九州春秋》,描述魏王在汉中的故事,鸡肋比喻进退两难。

魏文帝遣使求长鸣短鸣鸡:出自《吴录》,描述魏文帝向孙权求鸡的故事。

鸡冠四关,如莲花:出自《南越志》,描述鸡冠的形状与鸣声。

南郡献长鸣承露鸡:出自《江表传》,描述南郡献上的长鸣鸡。

扶南王范寻,以铁为斗鸡假距:出自《吴时外国传》,描述扶南王范寻以铁为斗鸡的故事。

祝鸡公养鸡法:出自《博物志》,描述祝鸡公养鸡的方法,后人呼鸡为“祝祝”源于此。

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出自《幽明录》,描述宋处宗与长鸣鸡的对话,鸡能作人语。

雩都县江边有石室:出自《述异记》,描述雩都县江边的石室,内有神鸡。

魏刘桢斗鸡诗:出自《魏刘桢斗鸡诗》,描述斗鸡的威武与激烈。

魏陈王曹植斗鸡诗:出自《魏陈王曹植斗鸡诗》,描述斗鸡的场景与气氛。

魏应玚斗鸡诗:出自《魏应玚斗鸡诗》,描述斗鸡的激烈与胜负未分的紧张。

梁简文帝斗鸡诗:出自《梁简文帝斗鸡诗》,描述斗鸡的威武与胜利。

梁简文帝鸡鸣诗:出自《梁简文帝鸡鸣诗》,描述鸡鸣的景象与寓意。

隼:隼是一种小型猛禽,飞行速度快,捕食能力强。在古代文化中,隼常被视为勇猛和速度的象征。

鹯:鹯是鹞的别称,也是一种猛禽,常被用来比喻勇猛和敏捷。

布穀:布穀是鹞的一种变种,传说中鹞在春天会化为布穀鸟。

题肩:齐人对隼的别称,意为肩上有题字的鸟,可能指其肩部有特殊的羽毛或标记。

雀鹰:雀鹰是隼的别称,因其善于捕食小鸟而得名。

鸟旟:古代旗帜上绘有鸟隼图案的旗帜,象征勇猛和威严。

楛矢:一种用楛木制成的箭矢,古代常用于射猎。

仲尼:即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武王:周武王,西周的开国君主,以克商建立周朝而闻名。

魏公子无忌: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以仁慈和智慧著称。

焦赣:东汉时期的易学家,著有《易林》。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操之子,以文才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孔雀、鹦鹉等鸟类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赞美。孔雀作为祥瑞之鸟,其美丽和高贵在古代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祥瑞的向往。鹦鹉因其能模仿人言而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智慧的推崇。

青鸟、雁、鹅、鸭、鸡、山鸡、鹰、鹞等鸟类,各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青鸟象征着希望和幸福,雁象征着忠诚和秩序,鹅象征着优雅和尊严,鸭象征着安逸和宁静,鸡象征着勤劳和勇敢,山鸡象征着美丽和珍贵,鹰象征着力量和自由,鹞象征着速度和敏捷。这些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这些鸟类的描述,古文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还传达了古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鸟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些鸟类的赞美,古文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这段文本通过描绘鹦鹉、青鸟和雁这三种鸟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鹦鹉的描写突出了其美丽的外表和模仿人声的能力,反映了古人对智慧和沟通的重视。青鸟的描述则更多地融入了神话元素,体现了古人对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向往。雁的描写则更多地强调了其迁徙的习性和忠诚的品质,反映了古人对季节变化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本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鹦鹉比作智慧和沟通的象征,将青鸟比作吉祥和消息的传递者,将雁比作忠诚和季节变化的象征。这些比喻和象征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化了其文化内涵。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鹦鹉、青鸟和雁的描写,古人表达了对智慧、忠诚和季节变化的重视,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对三种鸟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通过对雁、鹅、鸭、鸡等鸟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不仅描绘了这些鸟类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还通过比喻和象征,赋予了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首先,文中对雁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雁群飞行时的和谐有序、鸣叫相互呼应,象征着团结和协作的精神。雁随季节变化而迁徙,体现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雁的孤独和自由,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其次,文中对鹅的描写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思考。鹅被束缚和烹煮的命运,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鹅的美丽和优雅,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鹅的孤独和无奈,也表达了人类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

再次,文中对鸭的描写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鸭在河流中嬉戏、在沙滩上梳理羽毛,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鸭的美丽和活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鸭的孤独和犹豫,则表达了人类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文中对鸡的描写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鸡象征守时和行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鸡的鸣叫和栖息,也表达了人类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雁、鹅、鸭、鸡等鸟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不仅描绘了这些鸟类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还通过比喻和象征,赋予了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些描写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汇集了多个古代文献中关于鸡的记载,涵盖了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历史故事以及文学描写。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禽,也是文学、宗教、历史中的重要意象。

首先,鸡在古代礼仪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中提到,鸡初鸣时,子女应起床洗漱,侍奉父母,体现了古代孝道文化。鸡鸣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也象征着秩序与礼仪的开始。

其次,鸡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德。如《诗经》中的“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描绘了乱世中君子不改其志的形象。鸡鸣声在风雨中依然不断,象征着君子在困境中坚守原则,不改初心。

此外,鸡在历史故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左传》中季平子与郈昭伯因鸡斗而引发的冲突,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权力斗争与矛盾。而《越绝书》中越王勾践养鸡以犒赏死士的故事,则体现了鸡在战争中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勇气与牺牲。

在道家与道教文化中,鸡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列子》中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强调了斗鸡的德性,认为真正的斗鸡应如“木鸡”般沉稳,不轻易应战。这种思想与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相契合。

鸡在文学创作中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与行为。如《韩诗外传》中田饶与鲁哀公的对话,强调了鸡的五德:文、武、勇、仁、信。鸡虽为常见家禽,但其品德却值得人们学习。

最后,鸡在诗歌中的描写也极具艺术特色。如魏刘桢、曹植、应玚等人的斗鸡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斗鸡的威武与激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斗鸡这一活动的喜爱与赞美。

综上所述,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是礼仪的象征,也是君子品德的象征,同时在历史、宗教、文学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段古文通过对鸡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

这段文本通过对鹞、隼等猛禽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勇猛、敏捷和力量的崇尚。鹞和隼作为猛禽,象征着勇猛和速度,常被用来比喻英雄人物或勇猛的战士。文本中提到的《尔雅》、《广雅》、《周易》、《毛诗》等经典文献,进一步加深了这些猛禽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文本中提到的魏公子无忌的故事,通过鹞与鸠的互动,展现了仁慈与智慧的主题。公子无忌因鹞捕杀鸠而感到愧疚,最终选择释放鹞,体现了他的仁慈和智慧。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仁慈和智慧的推崇,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曹植的《鹞雀赋》通过鹞与雀的对话,揭示了弱者在强者面前的无奈与挣扎。雀虽然弱小,但在面对鹞的威胁时,仍然表现出顽强的求生意志。这一赋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对猛禽的描写和相关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勇猛、仁慈、智慧和弱者生存状态的关注。这些主题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8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