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原文
壑 四渎 涛 泉 湖 陂 池 谿 谷 涧 浦 渠 井 冰津 桥
◇壑
《山海经》曰:东海之外有大壑。
《列子》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实惟无底之谷。
《庄子》曰:谆芒东之大壑,遇苑风於东海滨,苑风曰:子将之大壑奚为,夫壑之为物,注焉而不满,取焉而不竭。
又曰: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离骚》曰:降望大壑。
【赋】梁简文帝大壑赋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大壑在焉,其深无极,悠悠既凑,滔滔不息,观其浸受,壮其吞匿,历详众水,异导殊名,江出濯锦,汉吐珠瑛,海逢时而不涌,河遇圣而知清,嗟乎,使夫怀山之水积,天汉之流驶,彭潜与渭湿俱臻,四渎与九河同至,余乃知巨壑之难满,尾闾之为异
◇四渎
《尔雅》曰: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桓谭《新论》曰:四渎之源,最高而长,从高注下,其流激浚,故为平地灾害。
《博物志》曰:四渎,济出王屋山,其江河淮所出,已具别卷。
【碑】周王襃四渎祠碑铭曰:灵祠岳立,贝关云浮,寂寥诡怪,仿仿神游,姬嬴分国,河渭合流,桃花春水,灵草孤洲,潼乡河曲,汾阴睺壤,乱流不度,龙门难上,河鱼送迎,江妃来往,水开通迹,山临高掌,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荣光离合,云气徘徊,水仙遗操,津吏馀杯,波息川后,浪靖澹台。
◇涛
《广雅》曰:阳侯涛,大波也。
《吴越春秋》曰:吴王赐子胥剑,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之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江海,子胥因随流扬波,成涛激岸,随潮来往。
《论衡》曰:儒书言,吴王夫差杀伍子胥,煮之於镬,盛以囊,投之於江,子胥恚恨,临水为涛,溺杀人,夫言吴王杀伍子胥投之於江,实也,言其恨恚,临水为涛者,虚也,卫菹子路而汉烹彭越,子胥勇猛,不过子路彭越,然二士不能发怒於鼎镬之中,子胥亦然,自先入鼎镬,后乃入江,在镬之时,其神岂怯,而勇於江水哉,何其怒气前后不相副也。
《博物志》曰:东海中有牛鱼,其形如牛,剥其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潮去则伏。
【诗】晋苏彦於西陵观涛诗曰: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訇隐振宇宙,漰潏津云连。
梁徐昉赋得观涛诗曰:云容杂浪起,楚水漫吴流,渐看遥树没,稍见远天浮,渔人迷旧浦,海鸟失前洲,不测沧溟旷,轻鳞幸自游。
【赋】晋顾恺之观涛赋曰: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水无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既藏珍而纳景,且激波而扬涛,其中则有珊瑚明月,石帆瑶瑛,彫鳞采介,特种奇名,崩峦填壑,倾堆渐隅,岑有积螺,岭有悬鱼,谟兹涛之为体,亦崇广而宏浚,形无常而参神,斯必来以知信,势刚凌以周威,质柔弱以协顺。
晋曹毗观涛赋曰:伊山水之辽迥,何秋月之凄清,瞻沧津之腾起,观云涛之来征,尔其势也,发源溟池,回冲天井,洒拂仓汉,遥栎星景,伍子结誓於阴府,洪湍应期而来骋,汩如八风俱臻,隗若昆仑抗岭。
晋伏滔望涛赋曰:若夫金祇理辔,素月告望,宏涛於是郁起,重流於是电骧。起沙渟而迅迈,触横门而剋壮,灌江津而砰潏,鼓赤岸而激扬,郁律烟腾,隗兀连岗,重叠巘而天竦,洄湍澼而起涨。
◇泉
《尔雅》曰:泉一见一否为瀸,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悬出,悬,下出也,汎泉仄出,仄出,旁出也。
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舟尼不嗽。
《吕氏春秋》曰:太公钓於滋泉,◇《淮南子》曰:昆仑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东观汉记》曰:耿恭为校尉,居疏勒,匈奴来攻,城中穿井十五丈无水,恭曰:闻二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今汉德神灵,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拜,为吏请祷,有顷,井泉濆出。
应劭《汉官仪》曰: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吴郡录曰:始兴有始兴山,山出温泉。
天门零县有温泉,丹阳江乘县有汤山,出温泉,二所可以治[太平御览七十一作瀹。]鸡。
《广志》曰:温泉,西者在新丰,北者在广平,有美泉出,溉种,出穀香美,在汲郡,新成县有泠泉,水冷如冰,在湖县有盐泉,煮则为盐,有醴泉,用之愈疾。
晋安帝纪曰:吴隐之性廉操,为广州刺史,界有一水,谓之贪泉,古老云,饮此水者,廉士皆贪,隐之始践境,先至水所,酌而饮之,因赋诗以言志,若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清操逾厉。
宣城记曰:临城县南四十里,有盖山,百许步有姑舒[《文选》注四十三,初学记八,《太平御览》七十作舒姑,此倒。]泉,昔有舒女,与其父析薪於此泉,女因坐,牵挽不动,乃还告家,比还,唯见清泉湛然,女母曰:吾女好音乐,乃作弦歌,泉涌洄流,有朱鲤一双,令[《文选》注作今,御览同。]人作乐嬉戏,泉故涌出。
汉水记曰:汉水有温泉,方圆数十步,冬夏常沸涌,望见白气冲天,能差百病。
江乘地记曰:东南三十五里,有半汤泉,半冷半温,共同一壑。
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传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今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
又曰:夷道县句将山下,有三泉,传
云,本无此泉,居者皆苦远汲,人人多卖水与之,有一女子,孤贫褴缕,无以贸易,有一乞人,衣粗貌丑,疮痍竟体,村人见之,无不秽恶,唯女子独加哀矜,割饭饴之,乞人食毕曰:我感妪行善,欲思相报,为何所须,女答曰:何恩可报,且今所须之物,非君能得,因问所须,女子曰:正原此山下有水可汲,乞人乃取腰中书刀,刺山下三处,即飞泉涌出,因便辞去,忽然不见。
括地图曰:负丘之山,上有赤泉,饮之不老,神宫有英泉,饮之,眠三百岁乃觉,不知死。
《十洲记》曰:瀛洲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为玉酒。
【诗】北齐刘逖浴汤泉诗曰:骊岫犹怀玉,新丰尚有家,神井堪销疹,温泉足荡邪,紫苔生石岸,黄沫拥金沙,振衣殊未已,翻然停使车。
【赋】后汉张衡温泉赋曰:阳春之月,百草萋萋,余在远行,原望有怀,遂適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览中域之珍,[《初学记》七珍下有怪字,此脱。]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洲,濯日月乎中营,荫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间清,於是殊方交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纷杂遝其如絪。
晋傅咸神泉赋序曰:余所居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温则水物冬生,冷则冰可以过,每夏游之,不知岁之有暑耳,惟兹神泉,厥理难原,在冬则温,既夏而寒,混混洋洋,载清载澜,遂乃坘以文石,树之柳杞,密叶云覆,重荫蔽沚,气泠泠以含凉,风肃肃而恒起,于时朱明纪运,旭日驰光,郁郁隆暑,赫赫太阳,盥[全晋文五十一作盥。]玉体於素波,身凄焉而自清,不知天时之有暑,忽谓繁霜之陨庭,逮至旻秋既逝,司寒骋节,六合萧条,严风凛冽,河洛辍流,太阴凝结,彼溰々而含冻,此灼灼而含热,绿竹猗猗,荇藻青青,是讬斯茂,是殖斯荣。
【碑】周王襃温汤碑曰:原夫二仪开辟,雷风以之通响,五材运行,水火因而并用,炎上作苦,既丽纯阳之德,润下作咸,且协凝阴之度,至於迁陵热溪,沉鱼涌浪,炎洲烧地,穴鼠含烟,火井飞泉,垂天远扇,焦源沸水,冲流迸集,甘川浴日,跳波迈椒丘之野,汤谷扬涛,激水疾龙门之箭,故以地伏流黄,神泉愈疾云云。其铭曰:挺此温谷,骊岳之阴,白矾上彻,丹沙下沉,华清驻老,飞流莹心,谷神不死,川德愈深。
周庾信温汤碑曰:咸池浴日,先应绿甲之图,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勇则负山馀力,弱则鸿毛不胜,仲春则榆荚同流,三月则桃花共下,其色变者,流为五云之浆,其味美者,结为三危之露,烟青於铜浦,色白於铅溪,非神鼎而长沸,异龙池而独涌,洒胃湔肠,兴羸起瘠,秦皇馀石,仍为雁齿之阶,汉武旧陶,即用鱼鳞之瓦,山间涌水,实表忠诚,室内江流,弥彰纯孝,岂若醴泉消疾,闻乎建武之朝,神水蠲痾,在乎咸康之世,嵩岳三仙之馆,不孤擅於天池,华阴百丈之泉,岂独高於莲井。
◇湖
《说文》曰:湖,大陂也,杨州浸有五湖,水泽所仰以溉灌也。
《越绝书》曰:大湖周三万六千顷。
《神异经》曰:北方荒外有石湖,其水冰。
《淮南子》曰: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历阳,淮南国名,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两书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山,勿反顾也,自尔,此妪数往视门阃,吏问之,姥对如其言,暮,门吏杀鸡,以血涂门,明日,妪早往视,门血,便走上山,国没为湖。
《风俗通》曰:越灭吴,范蠡乘舟於五湖。
《语林》曰:褚公与孙绰游曲阿后湖,狂风忽起,舫欲倾,诸公已醉,乃曰:此舫人皆无可以招天谴者,唯有兴公多尘滓,正当以厌天欲耳,便欲捉掷水中,孙遽无计,唯大啼曰:季野,卿念我。
《述异记》曰:桓冲为江州刺史,乃遣人周行庐山,冀睹灵异,既陟崇巘,有一湖,匝生桑树,有大群白鹅,湖中有败艑赤鳞鱼。
刘道真钱塘记曰:明圣湖在县南,去县三里,父老相传,湖有金牛。
郑缉之东阳记曰:北山有湖,故老相传云,其下有居民曰徐公者,常登岭至此处,见湖水湛然,有二人共博於湖间,自称赤松子安期先生,有一壶酒,因酌以饮徐公,徐公醉而寐其侧,比醒,不复见二人,而宿草攒蔓其上,家人以为死也,丧服三年,服竟,徐公方反,今其处犹为徐公湖。
裴氏《广州记》曰:庐山顶有湖,广数顷,有杨梅山桃,止得於上饱啖,不得持去。
《秦州记》曰:武都山前有湖,冬夏无增减,义熙初,有白龙於此湖升天。
邓德明《南康记》曰:平固县覆笥山上,有太湖,周数十里,灵果异物,皆不可识。又有石雁,浮在湖中,每至秋天,石雁飞鸣,如候时也。
《风土记》曰:阳羡县东,有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穴,潜行地中,云无所不通,谓之洞庭地脉也。
荆山记曰: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为名。
【诗】晋李颙涉湖诗曰: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震泽为何在,今唯大湖浦,圆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宋孝武济曲阿后湖诗曰:宵登毗陵路,旦过云阳郛,平湖旷津济,菰渚迭明芜,和风翼归采,夕氛晦山嵎,惊澜翻鱼藻,赪霞照桑榆。
宋谢灵运石壁还湖中作诗曰:昏旦变气候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暧,蒲稗相因依,披拂趍南迳,愉悦偃东扉。
宋谢惠连汎南湖至石帆诗曰:轨息陆涂初,枻鼓川路始,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跱,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登陟苦跋涉,〈目辟〉盼乐心耳,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梁元帝泛芜湖诗曰:桂潭连菊岸,桃李夹成蹊,石文如濯锦,云飞似散珪,桡度菱根反,船去荇枝低,颿随迎雨燕,鼓逐伺潮鸡。
梁范云治西湖诗曰: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何吁畚筑苦,方驩鱼稻饶。
陈阴铿渡青草湖诗曰: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渡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陈刘删汎宫亭湖诗曰:回舻乘泒水,举帆逐分风,滉瀁疑无际,飘扬似度空,樯乌排鸟路,船影没河宫,孤石沧波里,匡山苦雾中,寄言千金子,安知万里蓬。
【赋】吴杨泉五湖赋曰:乃天地之玄源,阴阳之所徂,上值箕斗之精,与云汉乎同模,受三方之灌溉,为百川之巨都,居杨州之大泽,苞吴越之具区,南与长江分体,东与巨海合流,太阴之所毖,玄灵之所游,追湖水而往还,通蓬莱与瀛洲,尔乃详观其广深之所极,延袤之规方,邈乎浩浩,漫乎洋洋,西合乎濛汜,东苞乎扶桑,日月於是出入,与天汉乎相望,左有苞山,连以醴渎,岝嵒崔嵬,穹穷纡曲,右有平原广泽,蔓延旁薄,原隰陂阪,各有条格,茹芦菼薍,隐轸肴错,冲风之所去,零雨之所薄。
◇陂
《毛诗》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史记》曰:高祖母曰刘媪,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事具帝王部中。]
《淮南子》曰:譬若同陂而溉田,其爱水均也。
《续汉书》曰:郭泰入汝南,交黄叔度,至南州,先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或以问泰,泰曰:袁奉高之器,譬诸轨滥,虽清而易挹也,叔度之器,汪汪若万顷之陂,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浊,不可量也。
《魏略》曰:明帝出次摩陂,有龙见於井中,帝出观,因改摩陂为龙陂。
汉宫殿疏曰:雁鹜陂,盖地六顷,承昆明池下流。
《抱朴子》曰:葛仙公每饮酒醉,常入家门前陂水中卧,竟日乃出。
《汝南先贤传》曰:郑敬去吏,隐居于蚁陂之阳,以渔钓自娱,弹琴咏诗,常方坐於陂侧。
《襄阳耆旧记》曰:宜城县东北角,有熨斗陂。
【诗】魏文帝於玄武陂作诗曰: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群鸟讙譁鸣,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
【铭】晋张载洪池陂铭曰:开源东注,出自城池,鱼鳖炽殖,水鸟盈涯,菱藕狎獦,粳稻连畦,渐台中起,列馆参差,惟水泱泱,厥大难訾。
◇池
《毛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沼,池也。]《六韬》曰:殷君喜为酒池,回船糟丘,《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而归,是曰乐池。
又曰: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事具乐部。]
韩诗外传曰: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也。
《汉书》曰:贾山奏事吴王曰: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於天子,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阙城,不如长江之固,江淮之险。
又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神山也。
《魏志》曰:黄初三年,穿灵芝池。
逸士传曰:尧让天子於许由,许由逃,巢父闻之,而洗耳於池。
顾子曰:与子华游东池,子华曰:水有四德,池为一焉,沐浴群生,泽流万世,仁也,扬清激浊,涤荡尘秽,义也,弱而难胜,勇也,导江疏河,变盈流谦,智也,顾子曰:我得女於池上矣。
《华阳国志》曰:滇池县有泽水,周回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似如倒流,故俗曰滇池,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与家马交,则生骏驹,世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襄阳记》曰:岘山南,习郁大鱼池,依范蠡养鱼法,种楸芙蓉菱芡,山季伦每临此池,辄大醉而归,恒曰:比我高阳池也,城中小儿歌之曰:山公何所往,来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王羲之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寡人躭之若是,未必后之,[事具艺部书篇。]
《续述征记》曰:大梁西南七十里尉氏县,有蓬池。
《梁州记》曰:明月池南二里,有七女池。
【诗】魏文帝芙蓉池诗曰:乘辇夜行遨,逍遥步西园,双渠相灌溉,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脩条摩苍天,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魏陈王曹植诗曰:逍遥芙蓉池,翩翩戏轻舟,南阳栖双鹄,北柳有鸣鸠。
梁武帝首夏泛天池诗曰: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舟楫互容与,藻蘋相推移,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枝拂旧石,残花落故池,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
梁简文帝山池诗曰:日暮芙蓉水,聊登鸣鹤舟,飞舻饰羽毦,长幔覆缇紬,停舆依柳息,住盖影空留,古树横临沼,新藤上挂楼,鱼
游向闇集,戏鸟逗楂流。
梁庾肩吾山池应令诗曰:阆苑秋光暮,金塘牧潦清,荷低芝盖出,浪涌燕舟轻,逆湍留棹唱,带谷聚笳声,岸竹交临浦,山桐迥出城,水逐云峰闇,寒随殿影生。
梁王台卿山池诗曰:历览周仁智,登临欢豫多,穿渠引金谷,辟道出铜驼,长桥时跨水,曲阁乍临波,岩风生竹树,池香出芰荷,石幽衔细草,林末度横柯。
梁鲍至山池诗曰: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风花逐榜转,山路向桥开,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
后魏温子升春日临池诗曰: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暎连璧,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周庾信奉和山池诗曰:乐官多暇豫,望苑蹔回舆,鸣笳陵绝限,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
又晚宴昆明池诗曰:春馀足光景,赵李旧经过,上林枣腰细,新丰酒泛多,小船行钓里,新盘待摘荷,兰皋徒税驾,何处有凌波。
又奉和初濬池成清晨临泛诗曰: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翻逢积草浪,更识昆明灰,虎啸风还急,鸡鸣潮即来,时看青雀舫,遥逐贵舟回。
周王襃玄圃濬池诗曰:长洲春水满,临汎广川中,石壁如明镜,飞桥类饮虹,垂杨夹浦绿,新桃缘迳红,对楼还泊岸,迎波蹔守风,渔舟钓欲满,莲房采半空,於兹临北阙,非复坐墙东。
又山池落日诗曰:竹馆掩荆扉,池光晦晚晖,孤舟隐荷出,轻棹染苔归,浴禽时侣窜,惊羽忽单飞。
陈徐陵山池应令诗曰:画舸图仙兽,飞艎挂采斿,榜人事金桨,钓女饰银钩,细萍时带楫,低荷乍入舟,猿啼知谷晚,蝉噎觉山秋。
又奉和山池诗曰:罗浮无定所,郁岛屡迁移,不觉因风雨,何时入后池,楼台非一势,临玩自多奇,云生对户石,猿挂入朓枝。
陈阴铿经丰城剑池诗曰:清池自湛淡,神剑久迁移,无复连星气,空馀似月池,夹筱澄深渌,含风结细漪,唯有莲华萼,还想匣中雌。
隋江总秋日昆明池诗曰:玄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讵知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隋薛道衡游昆明池诗曰:霸陵因静退,灵沼暂徘徊,新船木兰楫,旧宇豫樟材,荷心宜露泣,竹径重风来,鱼潜疑刻石,沙闇似沉灰。
【赋】晋张载濛汜池赋曰:丽华池之湛淡,开重壤以停源,激通渠於千金,承瀍洛之长川,挹洪流之汪濊,包素濑之寒泉,既乃北通醴泉,东入紫宫,左面九市,右带阆风,周墉建乎其表,洋波回乎其中,幽渎傍集,潜流独注,仰承河汉,吐纳云雾,缘以采石,殖以嘉树,水禽育而万品,珍鱼产而无数,苍苔汎滥。脩条垂幹,绿叶覆水,玄荫珍岸,红莲炜而秀出,繁葩赩以焕烂,游龙跃翼而上征,翔凤因仪而下观,想白日之纳光,睹洪晖之皓旰,於是天子乘玉辇,时遨游,排金门,出千秋,造绿池,镜清流,翳华盖以逍遥,揽鱼钓之所收,纤绪挂而鳣鲔来,芳饵沉而鰋鲤浮,丰夥逾於巨壑,信可乐以忘忧。
晋郭璞盐池赋曰:水润下以作咸,莫斯盐之最灵,傍峻岳以发源,池茫尔而海渟,嗟玄液之潜洞,羌莫知其所生,状委蛇其若汉,流漫漫以漭漭,吁凿凿以粲粲,色暠然而雪朗,扬赤波之焕烂,光旰旰以晃晃,隆阳映而不燋,洪涔沃而不长,磊崔〈山录〉碓,锷剡棋方,玉润膏津,雪白凌冈,粲如散玺,焕若布璋,烂然汉明,晃尔霞赤,望之绛承,即之雪积,翠涂内映,赪液外幂,动而愈生,损而兹益,若乃煎海铄泉,或冻或漉,所赡不过一乡,所营不过锺斛,饴戎见珍於西邻,火井擅奇乎巴濮,岂若兹池之所产,带神邑之名岳,吸灵润於河汾,总膏液乎澮涑。
宋谢庄悦曲池赋曰: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石,赪岸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暮云兮十重,朝霞兮千尺,步东池兮夜未久,卧西窗兮月向山,引一息於魂内,扰百绪於眼前。
【铭】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曰:岁次执徐,月维大吕,爰命梓匠,广脩畚锸,摽置旧趾,开浚昔基,东西弥望,云雾之所澄荡,南北纡萦,虹霓之所引曜,晓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轮之驰水府,前瞰万雉,列榭参差,却拒三袭,危峦耸峭,朅鸟异禽,自学歌舞,神木灵卉,不知摇落,但叔皮览海,序螭蛟之泛滥,吉甫临舟,美柽松之蓊茸,尚复著在吟咏,缄彼缇缃,况我君门,盛事未纪,谬颁待诏,谨制铭云,石沟溜密,兰渚潮平,九华阁道,百丈层盈,液摇殿色,殿写波明。
【表】晋江逌谏凿北池表曰:伏承当凿北池及立阁道,虽湫阨陋小,用功甚微。又役不扰民,赋不及外,至简至约,诚不可加,然於愚怀,实有眷眷。
◇谿
《尔雅》曰:水注川曰谿,山渎无所通曰谿。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至卑耳之谿,[事具武部。]
《俗说》曰:郗僧施青溪中汎,到一曲之处,辄作诗一篇,谢益寿见诗笑曰:青谿之曲,复何穷尽。
武昌记曰:樊山东有小谿,夏时怀袖恒有寒气,故谓之寒谿。
裴氏《广州记》曰:管谿周圆丈馀,水极沸涌,如猛火煎油声,《荆州记》曰:郦县北五十里,有菊谿,源出县西北五十里石涧山,东南流,会专水,两岸多甘菊。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郡西南
宿山,水出注大谿,号曰横谿,水甚深,冬夏不乾,俗谓之贪泉,饮者辄冒於财贿。
【诗】梁任昉泛长谿诗曰:徇禄聚归粮,依隐谢羁勒,绝物甘离群,长怀忽去国,长谿水东舍,震区穷水域,道遇垂纶叟,聊访问津惑,弭楫申九言,无为累牵纆,长泛沧浪水,平明至曛黑。
又落日汎舟东谿诗曰:黝黝桑柘繁,芃芃麻麦盛,交柯谿易阴,反景澄馀映,吾生虽有待,乐天庶知命,不学梁甫吟,唯识沧浪咏,田荒我有役,秩满余谢病。
【赋】宋谢灵运长谿赋曰:潭结绿而澄清,濑扬白而戴华,飞急声之瑟汩,散轻文之涟罗,始镜底以如玉,终积岸而成沙。
◇谷
《尔雅》曰:水注谿曰谷。
《毛诗》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又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事具鸟部。]
又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老子》曰:谷得一以盈,谷无以盈,将恐竭。
《韩子》曰:昔齐桓公入山,问父老,此为何谷,答曰:臣旧畜牛生犊,以子买驹,少年谓牛不生驹,遂持而去,傍邻谓臣愚,遂名为愚公谷,[说苑又载,事具人部讽篇。]
《韩诗外传》曰:孔子南游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处子佩璜而浣者,孔子抽觞以授子贡曰:以观其辞。
刘向别录曰:方士传言,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穀生,今名黍谷。
《汉武故事》曰:上微时行至柏谷,舍於逆旅,逆旅翁骂之,因从乞浆,翁曰:正有溺,无浆也。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为长夜宫於深谷之中,男女杂处,三旬不出听政,其后大风扬沙,一夕填此谷。
周景式庐山记曰:石门是一大谷,谷中有脩林万顷,伟木千寻,日月之光罕照焉。
戴延之《西征记》曰:梓泽,去洛城六十里,梓泽,金谷也,中朝贤达所集,赋诗犹存,是石崇居处。
【赋】晋胡济湹谷赋曰:嘉高岗之崇峻兮,临玄谷以远览,仰高丘之崔嵬兮,望清川之澹澹,尔乃陟重险,涉榛薄,倚春木,临幽壑,深谷豁以窈蔼,高峰郁而岝崿。
◇涧
《释名》曰:涧,间也,言在两山间也。
《说文》曰:涧,山夹水也,从水间声也。
《尔雅》曰:山夹水曰涧。
韩宣[字衍。]
子曰:董安于为赵上地守,行右阜山,见深涧峭如墙,深百仞,问其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乎,曰:无有,有婴儿狂聋人入此乎,曰:无有,有牛马犬入此乎,曰:无有,安于叹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改,犹入涧之必死,则民莫之犯也。
《汉书》曰:沛公与项籍临广武涧而语,数籍以十罪。
石崇金谷序曰:余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木草药之属。
《异苑》曰: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墯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控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授[《太平御览》六十九作攀。]之,得登岸而走。
【诗】梁刘孝威赋得曲涧诗曰:涧流急易转,溪竹闇难开,近楼俄已失,前州忽复回,石岸生寒癣,沉根渍水苔,菱舟失道去,归凫迷迳来。
宋徐谖华林北涧诗曰:总长潭兮括远源,下沉溜兮起轻泉,回溪浚兮曲沼阻,冲波激兮濑浅浅,贯九谷兮积灵芝,飞清涛兮洁澄连。
◇浦
《说文》曰:浦,水滨也。
《风土记》曰: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楚词》曰:出溆浦而邅回。
又曰:望美人兮南浦。
《述征记》曰:兴浦,旧魏步道,吴揭水灌之,今绝道为浦。
顾微《广州记》曰:溪浦口,有蒲母,养龙,裂断其尾,因呼龙掘,人时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也。
刘桢京口记曰:县城东南大路,过长堽五里,得屠儿浦者,昔诸屠儿居此小浦,因以为名也。
伏滔北征记曰:广陵西一里水名公路浦,袁术自九江东奔袁谭於下邳,由此浦渡,因名也。
【诗】梁简文帝入溆浦诗曰: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竹垂悬扫浪,凫疑远避樯。
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曰:鱼潭雾已开,赤亭风未飏,棹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诡怪石异象,危绝峰殊状,森森荒树齐,淅淅寒沙涨,藤垂岛异陟,崖倾屿难傍。
【表】宋王弘广陵前浦开表曰:伏闻广陵前浦,榛芜历久,近复开除,清源虚邃,含明内鉴,瑞以数致,象以类应,夫如是者,鸾响凤仪,可停属而须矣。
◇渠
《史记》曰: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卒使就渠,渠就而用注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锺,於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因命曰郑国渠。
《汉书》曰:张掖郡有千金渠。
《地理书》曰:荥阳有浪荡渠。
【颂】后汉蔡邕京兆樊惠渠颂曰:洪范八政,一曰食,周礼十职,一曰农,生民之本,於是乎出,丰殖财用,於是乎在,阳陵县东,厥地汙泥,嘉穀不殖,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隐,乃命立新渠,曩之毒田,化为甘壤,相与讴谈,斐然成章,谓之樊惠渠,其歌曰:我有长流,莫或阏之,我有沟澮,莫有达之,田畴斥卤,莫脩莫治,饥馑困瘁,莫恤莫思。
◇井
盛弘之《荆州记》曰:随郡北界,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浚一井
则众井水皆动。
又曰:江陵县东北十里天井台,东临天井,井周回二里许,中有潜室,人时见之,辄有兵寇。
戴延之《西征记》曰:太极殿上有金井金博山,鹿卢交龙,负山於井上,有金师子,在龙下。
浔阳记曰:盆城,灌婴所筑,孙权经此城,自摽井地,令人掘之,正得故井,铭云颍阴侯所开,云三百年当塞,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权欣悦,以为己瑞,井甚深大,江中风浪,此井辄动,常当之。
嵩高山记曰:少室山有云母井。
《异物志》曰:庐陵城中有一井,中有二色水,半青半黄,黄者灰汁,取作糜粥,皆作金色,土人名灰汁为金,因名为金井。
《异苑》曰:句容县有延陵季子庙,庙前井及渎,恒自涌沸,故曰沸井,于今犹然。
又曰:临邛有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瞰而更盛。
【诗】梁范云咏井诗曰:乃鉴长林曲,有浚广庭前,即源以为浪,因方自成圆,兼冬积温水,叠暑必寒泉,不甘未应竭,既涸断来翾。
又悲故井诗曰:因旧未尝改,缘甘故先竭,历稔久无禽,一朝见开渫,泌泉既斯涌,短绠将安设。
【赋】晋郭璞井赋曰: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黄泉,潜源存溱,潏潏涓涓,尔乃冠玉槛,甃鳞错,鼓鹿卢,挥劲索,飞轻袪之缤纷,手争鹜而互弱,长缧委蛇以曾萦,瑶瓮龙腾而洒激,乃回澄以静映,状冏然而镜灼,挹之不损,停之不溢,莫察其源,动而愈出,信润下而德施,壮邑移以不改,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守虚静以玄澹兮,不东流而注海。
晋孙楚井赋曰:苦行潦之滓浊,靡清流以自娱,乃喟尔而有感,率邻左之数夫,脉厥土以兴作,登甘醴於玄虚,渴人来翔,行旅是赖,辍耕息肩,不期而会,沉黄李,浮朱柰,杂狸首之班如,飞清尘以洮汰,枕玄石以盥嗽,喜遨怡以缓带。
晋江逌井赋曰:穿重壤之十仞兮,构玉甃之百节,营之不日,既汲既渫,潜流炤炤,寒泉冽冽,挹之不损,滀之不充,纳而不处其有,兴而不匮其丰,先王借象以辩义,君子拟淡以自绥,神龙来蟠以育鳞,列仙一嗽而云飞。
【赞】晋卞敬宗沟井赞曰:爰有邃井,冽彼下泉,引流重壤,合耀青天,蕴甘澄洁,湛尔终年,图象怀恻,寄旨嘉荃。
【铭】后汉李尤井铭曰:井之所尚,寒泉冽清,法律取象,不槩自平,多取不损,少汲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
◇冰
《易坤卦》曰: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
《毛诗》曰: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又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日,夏之十二月,三日,夏之正月,凿,取冰,冲冲,声濬,凌阴,冰室也。
《汉书》曰:晁错上书曰:夫胡鲗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孙盛《杂语》曰:王祥字休徵,性至孝,后母苛虐,欲危害祥,祥色养无怠,盛寒之月,后母曰:吾思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有少处冰解,下有鱼出,因以奉养。
《楚词》曰: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增冰峨峨,飞雪千里。
《邓析书》曰: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也。
《孙卿子》曰:冰生於水而寒於水。
《淮南子》曰:见一叶之落,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谕远也。
《左传》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於是乎取之。
《老子》曰:涣若冰将释。
《史记》曰:周纪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里,见巨人迹而履之,身动如孕,暮而生子,以为不祥,弃於冰之上,鸟以翼覆荐之。
《论衡》曰:夫然一炬火,爨一镬水,终日不热也,倚一尺冰,置庖厨中,终夜不寒也,何则,微小之感,不能动大也,今邹衍之叹,不过如一炬尺冰,而皇天巨大,不徒镬水庖厨也,一夫仰叹,天为降霜,何天之易感,霜之易降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念吴,欲复怨,非一旦也,苦思劳心,夜以接日,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愁心苦志,悬胆於户,出入尝之,不绝於口。
魏子曰:危殆之国,治不益之民,是犹薄冰当白日,聚毛过猛火也。
《博物志》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有火出。
束晳集曰:君闻薄冰凝池,非登庙之宝,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必将采素璧於层山,探圆珠於重泉也。
【赋】晋顾凯之冰赋曰:激厉风而贞质,仰和景而融晖,清流离之光彻,邈云英之巍巍,尔乃连绵络幕,乍结乍无,义刚有折,照壶则虚,讬形超象,比朗玄珠,若乃上结薄暎,下镜长泉,灵葩随流,含馨杨鲜。
晋庾倏[按当作儵。]冰井赋曰:嘉阴阳之博施,美天地之广宣,万物杂而无越,不易类以相干,或专阳负暑,或固阴冱寒,涂虽殊而同归,信协德而俱延。於是孟冬之月,群阴毕升,霜雪纷其交沦,流波结而成凌,启南墉之重隩,将却热以藏冰,纳远宫之邃宇,静幽淡以清徵,抱坚精之玄素,发川灵而长凝,於是寒往暑来,四时代序,帝将攘患,炎灾是御,尔乃携我同类,援我蒸徒,将涉寒薮,害气是除,攀灵舰而增举,爰自讬於城隅,仰瞻重构,俯临阴穴,凄清惊冷,觱发栗烈,馀寒严悴,凄若霜雪。
【启】梁沈约谢敕赐冰启曰:窃惟司寒辍响,眇自前代,凌室旷官,历兹永久,圣功阐物,逸典备
甄,穷深既采,园池靡用,有籍羔秬,无灾霜雹。
◇津
《说文》曰:津,水渡也,濮,小津也。
《论语》曰: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知津矣。
《列女传》曰:赵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召,欲杀之,津吏女子,持楫而前曰:妾父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故祷九江三淮之神,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於此,妾原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将渡,少一人,乃备员持楫,遂与渡,中流,发激棹之歌,简子悦,以为夫人。
续汉志曰:河东大阳县,有茅津,北屈县,有采桑津。
【铭】后汉李尤孟津铭曰: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图所在,黄函白神,赤符以信,昔有周武,集会孟津,鱼入王舟,乃往克殷。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东楚谓桥为圯。
纪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比鼋鼍为梁。
《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乃求归,秦王为机发之桥,欲以陷丹,丹过之无虞,《战国策》曰:豫让欲为智伯报雠,赵襄子当出,伏於桥下,至桥马惊,曰:必是豫让也,求之果是。
《史记》曰:秦昭王四十九年,初作河桥。
又曰:文帝行出中渭,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轝马惊,使骑捕之,属廷尉,廷尉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见车骑即走耳,张廷尉奏,一人犯跸,当罚金,[汉书亦云,事具官职部。]
黄图曰:秦始皇兼天下,都咸阳,端门四达,以则紫宫,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论衡》曰:高丽国有侍婢,自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身,后生子,曰东明,东明善射,王恐害其国,欲杀之,东明走至掩水,以弓击水,鱼鳖浮而为桥梁,[事载魏略,亦具鳞介部。]
苏子曰:微生与妇人期,不来,水至,抱梁柱而死,[或作尾生。]王隐《晋书》曰:杜豫启建河桥于富平津,众论以为周所都,经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作故也,豫曰:昔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遂作桥成,上从百官临会,举杯劝豫曰:非君桥不立也,豫答诏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获奉成圣制也,众咸称善。
【诗】梁简文帝赋得桥诗曰:浮梁既冲崄,通波信可陵,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斜阑隐浊雾,布影入清渑,方知歌渌水,无待榜苍鹰。
又咏坏桥诗曰:虹飞亘林际,星度断山隅,斜梁悬水迹,画柱脱轻朱。
又石桥诗曰:惠子临濠上,秦王见海神,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
梁萧若静石桥诗曰:连延过绝涧,迢递跨长津,已数逢仙客,兼曾度獦人。
梁徐摛坏桥诗曰:匝拦生闇藓,覆板没鱼衣,岸曲斜梁岨,何时香步归。
周庾信看治渭桥诗曰:大夫参下位,司职渭之阳,富平移铁钅巢,甘泉运石梁,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春洲湋鹉色,流水桃花香。
周王襃和治渭桥诗曰:东流仰天汉,南度似牵牛,长堤通角道,飞梁跨造舟,使者开金堰,太守拥河流,广陵候涛水,荆峡望阳侯,波生从故舶,沙涨涌新洲,天星识辩对,捡玉应沉钩。
陈阴铿赋得度岸桥诗曰:画桥长且曲,傍崄复凭流,写虹晴尚饮,图星昼不收,跨波连断岸,接路上危楼,栏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何必横南渡,方复似牵牛。
太宗文皇帝赋得浮桥诗曰:曲岸非千里,桥斜异七星,蹔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梁庾肩吾石桥诗曰: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张文琮赋桥诗曰: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后周宗羁登渭桥诗曰:仲山朝饮马,还坐渭桥中,南瞻临别馆,北望尽离宫,四面衣裾合,三条冠盖通,兰香想和季,云起忆成公,圯上相知早,鸡鸣幸共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译文
壑、四渎、涛、泉、湖、陂、池、谿、谷、涧、浦、渠、井、冰津、桥
◇壑
《山海经》说:东海之外有一个大壑。
《列子》说:渤海的东边,不知道有几亿万里,有一个大壑,实际上是一个无底的深谷。
《庄子》说:谆芒向东走到大壑,在东海边遇到了苑风,苑风说:你要去大壑做什么呢?壑这种东西,注水进去也不会满,取水出来也不会枯竭。
又说:把船藏在壑里,把山藏在泽里,可以说是很稳固了,然而半夜里有力气的人会把它们背走,愚昧的人却不知道。
《离骚》说:俯瞰大壑。
【赋】梁简文帝的《大壑赋》说:渤海的东边,不知道有几亿里,大壑就在那里,深不可测,悠悠的水流汇聚,滔滔不息,看它吸纳百川,壮阔无边,详细考察众水,各有不同的名称,江水流淌如濯锦,汉水吐出珠瑛,海水平静不涌,河水遇到圣人而清澈,唉,让那怀山的水积聚,天汉的水流奔腾,彭潜与渭湿一同到来,四渎与九河同至,我才知道巨壑难以填满,尾闾的奇异。
◇四渎
《尔雅》说:江、河、淮、济是四渎,四渎是发源于山、注入大海的河流。
桓谭的《新论》说:四渎的源头最高且长,从高处流下,水流湍急,因此容易造成平地的灾害。
《博物志》说:四渎中的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江、河、淮的源头已经在其他卷中详细说明。
【碑】周王襃的《四渎祠碑铭》说:灵祠巍然矗立,贝关云浮,寂寥诡怪,仿佛神游,姬嬴分国,河渭合流,桃花春水,灵草孤洲,潼乡河曲,汾阴睺壤,乱流不度,龙门难上,河鱼送迎,江妃来往,水开通迹,山临高掌,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荣光离合,云气徘徊,水仙遗操,津吏馀杯,波息川后,浪靖澹台。
◇涛
《广雅》说:阳侯涛,是大波浪。
《吴越春秋》说:吴王赐给子胥剑,子胥于是伏剑而死,吴王将子胥的尸体装在鸱夷之器中,投入江海,子胥因此随流扬波,形成涛浪冲击岸边,随潮水来回。
《论衡》说:儒家的书说,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把他煮在锅里,装在袋子里,投入江中,子胥怨恨,临水为涛,淹死了人,说吴王杀伍子胥投江是事实,说他怨恨临水为涛是虚构的,卫菹子路而汉烹彭越,子胥勇猛,不过子路彭越,然而二士不能在鼎镬中发怒,子胥也一样,先入鼎镬,后入江,在鼎镬时,他的神岂会怯懦,而勇於江水呢?为何怒气前后不一致呢。
《博物志》说:东海中有一种牛鱼,形状像牛,剥下它的皮悬挂起来,潮水来时毛会竖起,潮水退去时毛会伏下。
【诗】晋苏彦的《於西陵观涛诗》说: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訇隐振宇宙,漰潏津云连。
梁徐昉的《赋得观涛诗》说:云容杂浪起,楚水漫吴流,渐看遥树没,稍见远天浮,渔人迷旧浦,海鸟失前洲,不测沧溟旷,轻鳞幸自游。
【赋】晋顾恺之的《观涛赋》说:临浙江以北眷,壮沧海之宏流,水无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既藏珍而纳景,且激波而扬涛,其中则有珊瑚明月,石帆瑶瑛,彫鳞采介,特种奇名,崩峦填壑,倾堆渐隅,岑有积螺,岭有悬鱼,谟兹涛之为体,亦崇广而宏浚,形无常而参神,斯必来以知信,势刚凌以周威,质柔弱以协顺。
晋曹毗的《观涛赋》说:伊山水之辽迥,何秋月之凄清,瞻沧津之腾起,观云涛之来征,尔其势也,发源溟池,回冲天井,洒拂仓汉,遥栎星景,伍子结誓於阴府,洪湍应期而来骋,汩如八风俱臻,隗若昆仑抗岭。
晋伏滔的《望涛赋》说:若夫金祇理辔,素月告望,宏涛於是郁起,重流於是电骧。起沙渟而迅迈,触横门而剋壮,灌江津而砰潏,鼓赤岸而激扬,郁律烟腾,隗兀连岗,重叠巘而天竦,洄湍澼而起涨。
◇泉
《尔雅》说:泉水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叫瀸,滥泉是正出,正出是涌出,沃泉是悬出,悬出是下出,汎泉是仄出,仄出是旁出。
《论语撰考谶》说:水名叫盗泉,孔子不喝。
《吕氏春秋》说:太公在滋泉钓鱼,◇《淮南子》说:昆仑山的四水是帝的神泉,用来调和百药,滋润万物。
《东观汉记》说:耿恭担任校尉,驻守疏勒,匈奴来攻打,城中挖井十五丈深却没有水,耿恭说:听说二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如今汉德神灵,难道会穷尽吗?于是整理衣服,向井拜祷,为吏请祷,不久,井泉涌出。
应劭的《汉官仪》说:酒泉城下有金泉,泉水的味道像酒,所以叫酒泉。
《吴郡录》说:始兴有始兴山,山上有温泉。
天门零县有温泉,丹阳江乘县有汤山,出温泉,这两处可以治鸡。
《广志》说:温泉,西边的在新丰,北边的在广平,有美泉涌出,灌溉庄稼,谷物香美,在汲郡,新成县有泠泉,水冷如冰,在湖县有盐泉,煮水可以得到盐,有醴泉,喝了可以治病。
《晋安帝纪》说:吴隐之性格廉洁,担任广州刺史,境内有一水叫贪泉,古老传说,喝了这水的人,廉洁的人也会变得贪婪,吴隐之刚到任,先到水边,舀水喝下,并赋诗表达志向,即使让伯夷、叔齐喝,也不会改变心意,清操更加坚定。
《宣城记》说:临城县南四十里,有盖山,百步左右有姑舒泉,从前有个舒女,和她的父亲在这里砍柴,女儿坐下后,拉不动她,于是回家告诉家人,等到回来时,只见到清泉湛然,女儿的母亲说:我女儿喜欢音乐,于是弹奏弦歌,泉水涌出洄流,有一对朱鲤,让人奏乐嬉戏,泉水因此涌出。
《汉水记》说:汉水有温泉,方圆数十步,冬夏常沸涌,望见白气冲天,能治百病。
《江乘地记》说:东南三十五里,有半汤泉,半冷半温,共同在一个壑中。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天时,还未到数里,远远望去白气浮蒸如烟,上下映照,形状像绮疏。又有车轮双辕的形状,世传从前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如今人们时常见到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
又说:夷道县句将山下,有三泉,传
据说,原本这里没有泉水,居民们都苦于远距离取水,很多人卖水给他们。有一个女子,孤苦贫穷,衣衫褴褛,无法进行交易。有一个乞丐,穿着粗布衣服,相貌丑陋,全身都是疮疤,村里人见到他,都感到厌恶,只有这个女子对他表示同情,割下自己的饭给他吃。乞丐吃完后说:‘我感激你的善行,想要报答你,你需要什么?’女子回答说:‘有什么恩情可以报答呢?而且我现在需要的东西,你也无法得到。’乞丐于是问她需要什么,女子说:‘正是这座山下有水可以取。’乞丐于是拿出腰间的书刀,刺向山下三处,立刻有泉水涌出,然后他便告辞离去,突然不见了。
《括地图》上说:负丘山上有一处赤泉,喝了可以长生不老;神宫里有一处英泉,喝了可以沉睡三百年才醒来,不会死亡。
《十洲记》上说:瀛洲有一种玉膏,山中涌出的泉水味道像酒,被称为玉酒。
【诗】北齐刘逖的《浴汤泉诗》写道:骊山依然怀抱着玉石,新丰还有家园,神井可以治愈疾病,温泉足以驱散邪气,紫色的苔藓生长在石岸上,黄色的泡沫拥抱着金沙,我振衣未停,忽然停下使车。
【赋】后汉张衡的《温泉赋》写道:阳春三月,百草茂盛,我在远行中,心中有所怀念,于是前往骊山,观赏温泉,沐浴神井,风吹过山峦,感叹这独特的美景,思考其中的奥秘,欣赏中原的珍宝,没有比这泉水更神奇的了,它控制着瀛洲的汤谷,洗涤着日月的光芒,遮蔽着高山的北延,处在幽静的地方,清澈见底,于是四方的人们纷纷前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
晋傅咸的《神泉赋序》写道:我居住的庭院前有一处涌泉,夏天时泉水冰冷,冬天时泉水温暖,温暖时水中的生物在冬天也能生长,冰冷时泉水可以结冰,每年夏天我在这里游玩,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这神泉的奥秘难以解释,冬天温暖,夏天寒冷,泉水清澈,波澜起伏,我用文石砌成池子,种上柳树和杞树,茂密的叶子像云一样覆盖,浓密的树荫遮蔽着池水,空气中带着凉意,风儿轻轻吹拂,此时正是盛夏,太阳光芒四射,我在清澈的泉水中沐浴,感觉身体清凉,仿佛忘记了夏天的炎热,忽然觉得像是秋天的霜降落在庭院中,等到秋天过去,寒冷的季节来临,天地间一片萧条,寒风凛冽,河洛的水流停止,太阴凝结,泉水却依然温暖,绿竹茂盛,荇藻青青,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碑】周王襃的《温汤碑》写道:天地开辟之初,雷风通过响声沟通,五行运行,水火并用,炎热的火焰带来痛苦,既体现了纯阳的美德,湿润的泉水带来咸味,也符合阴柔的特性,至于那些热溪、沉鱼、涌浪、烧地、含烟、飞泉、沸水、浴日、扬涛、激水等现象,都是大地伏流的表现,神泉能够治愈疾病。碑文写道:这温谷位于骊山的阴面,白矾上升,丹沙下沉,华清泉水让人永葆青春,飞流洗涤心灵,谷神不死,川德深远。
周庾信的《温汤碑》写道:咸池沐浴太阳,先应绿甲之图,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仁则涤荡尘埃,义则激扬清浊,勇则负山有余力,弱则鸿毛不胜,仲春时榆荚随水流,三月时桃花共下,泉水的颜色变化,流为五云之浆,味道美妙,结为三危之露,烟青于铜浦,色白于铅溪,不是神鼎却长沸,不同于龙池却独涌,洗涤肠胃,振兴衰弱,秦皇的余石,仍为雁齿之阶,汉武的旧陶,即用鱼鳞之瓦,山间涌水,实表忠诚,室内江流,弥彰纯孝,岂如醴泉消疾,闻于建武之朝,神水蠲痾,在于咸康之世,嵩岳三仙之馆,不孤擅于天池,华阴百丈之泉,岂独高于莲井。
◇湖
《说文》上说:湖是大陂,杨州有五湖,水泽依靠它来灌溉。
《越绝书》上说:大湖周长三万六千顷。
《神异经》上说:北方荒外有石湖,湖水冰冷。
《淮南子》上说:历阳的都城,一夜之间变成了湖,历阳是淮南的国名,从前有一个老妇人,常常行仁义,有两个书生经过,对她说:‘这个国家将会沉没为湖,看到东城门有血,就赶紧上山,不要回头看。’从此,这个老妇人多次去看城门,官吏问她,老妇人如实回答,晚上,门吏杀鸡,用血涂门,第二天早上,老妇人去看,门上有血,便赶紧上山,国家沉没为湖。
《风俗通》上说:越国灭吴国后,范蠡乘船在五湖上游荡。
《语林》上说:褚公与孙绰在曲阿后湖游玩,狂风突然刮起,船要倾覆,诸公已经醉了,便说:‘这船上的人都没有可以招天谴的,只有兴公多尘滓,正好用来平息天怒。’便想把他扔进水里,孙绰急忙无计可施,只好大哭说:‘季野,你念着我。’
《述异记》上说:桓冲任江州刺史,派人周游庐山,希望看到灵异之事,登上高山后,发现有一湖,周围长满桑树,湖中有大群白鹅和赤鳞鱼。
刘道真的《钱塘记》上说:明圣湖在县南,离县三里,父老相传,湖中有金牛。
郑缉之的《东阳记》上说:北山有一湖,故老相传,湖下有居民叫徐公,曾登岭到此处,见湖水清澈,有两人在湖中下棋,自称赤松子和安期先生,有一壶酒,便酌酒给徐公喝,徐公醉后睡在旁边,醒来后,两人不见了,而宿草长满了他的身边,家人以为他死了,服丧三年,服丧结束后,徐公才回来,现在这个地方还叫徐公湖。
裴氏的《广州记》上说:庐山顶有湖,广数顷,有杨梅和山桃,只能在上边吃饱,不能带走。
《秦州记》上说:武都山前有湖,冬夏水位不变,义熙初年,有白龙从这湖中升天。
邓德明的《南康记》上说:平固县覆笥山上,有太湖,周数十里,灵果异物,皆不可识。又有石雁,浮在湖中,每到秋天,石雁飞鸣,像是报时。
《风土记》上说:阳羡县东有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穴,潜行地中,无所不通,称为洞庭地脉。
《荆山记》上说: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湖南有青草山,因此得名。
【诗】晋李颙的《涉湖诗》写道:经过义兴境,停船在石兰渚,震泽在哪里,如今只有大湖浦,湖面宽广五百里,远望无边无际,高天如岸,长津如缕。
宋孝武的《济曲阿后湖诗》写道:夜晚登上毗陵路,早晨经过云阳郛,平湖广阔,菰渚交错,和风吹拂归采,夕阳映照山嵎,惊澜翻动鱼藻,赪霞照耀桑榆。
宋谢灵运的《石壁还湖中作诗》写道:早晚气候变幻
山水之间蕴含着清澈的光辉,这光辉能让人感到愉悦,游子因此忘记了归途。出谷时太阳还早,入舟时阳光已微弱,林间的山谷收敛了暮色,云霞收起了傍晚的霞光,芰荷相互映照,蒲稗相依相偎,轻轻拂过南边的小径,愉快地倚靠在东边的门扉上。
宋代谢惠连在《泛南湖至石帆》诗中写道:车轮刚刚停下,船桨开始划动,水波荡漾,山峰参差,野趣萧疏,白云缓缓升起,攀登跋涉虽然辛苦,但眼前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游玩虽然会结束,但兴致却无穷无尽。
梁元帝在《泛芜湖》诗中写道:桂潭连着菊岸,桃李夹道成蹊,石纹如同洗过的锦缎,云彩像散落的玉珪,船桨划过菱根,船离开时荇枝低垂,帆随着迎雨的燕子,鼓声追逐着伺潮的鸡。
梁代范云在《治西湖》诗中写道:史氏引导漳水,西门灌溉河潮,开始时未能让人满意,但最终的结果却值得期待,拿着铁锹劝勉年首,举起酒杯慰劳春朝,平地上的草色嫩绿,林中的鸟声娇媚,已经聚集在旧池的野鸭,正在种植新田的秧苗,虽然筑堤辛苦,但鱼稻丰收让人欢喜。
陈代阴铿在《渡青草湖》诗中写道:洞庭湖春水满溢,平湖上锦帆飘扬,源水呈现出桃花的颜色,湘江流淌着杜若的香气,洞穴离茅山很近,江水连着巫峡,天空澄澈碧蓝,阳光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行船逗留在远处的树旁,渡鸟停息在高高的桅杆上,滔滔江水深不可测,一叶小舟怎能航行。
陈代刘删在《泛宫亭湖》诗中写道:回船乘着泒水,举帆追逐分风,水面广阔无边,飘扬如同在空中,桅杆上的乌鸦排成鸟路,船影消失在河宫中,孤石在沧波中,匡山在苦雾中,寄语那些富贵子弟,怎能知道万里之外的蓬草。
【赋】吴杨泉在《五湖赋》中写道:这是天地的玄妙之源,阴阳的交汇之处,上应箕斗的精华,与银河同模,接受三方的灌溉,成为百川的巨都,位于扬州的大泽,包容吴越的具区,南与长江分体,东与大海合流,太阴的所在,玄灵的游历,追逐湖水而往返,通往蓬莱与瀛洲。详细观察其广深之所极,延袤的规方,邈远浩荡,漫无边际,西合濛汜,东包扶桑,日月在此出入,与银河相望,左边有苞山,连着醴渎,山峰高耸,穹窿曲折,右边有平原广泽,蔓延无边,原隰陂阪,各有条理,茹芦菼薍,隐轸交错,冲风所去,零雨所薄。
◇陂
《毛诗》中说:那泽边的陂塘,有蒲草与荷花。
《史记》中记载:高祖母刘媪,常在大泽的陂塘边休息,梦见与神相遇。[事见帝王部中。]
《淮南子》中说:就像用同一个陂塘灌溉田地,对水的喜爱是均等的。
《续汉书》中记载:郭泰进入汝南,结交黄叔度,到了南州,先拜访袁奉高,没有留宿就离开了,跟随黄叔度,几天后,有人问郭泰,郭泰说:袁奉高的器量,就像轨滥,虽然清澈但容易舀取,黄叔度的器量,像万顷的陂塘,澄清而不清,混浊而不浊,不可测量。
《魏略》中记载:明帝出巡到摩陂,有龙出现在井中,明帝出来观看,因此将摩陂改名为龙陂。
汉宫殿疏中记载:雁鹜陂,占地六顷,承接昆明池的下流。
《抱朴子》中记载:葛仙公每次喝醉酒,常常进入家门前的陂塘中躺卧,直到天黑才出来。
《汝南先贤传》中记载:郑敬辞去官职,隐居在蚁陂的南边,以钓鱼自娱,弹琴咏诗,常常坐在陂塘旁边。
《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宜城县东北角,有一个熨斗陂。
【诗】魏文帝在《玄武陂作》诗中写道:兄弟一起出游,驱车出西城,田野广阔开辟,川渠互相交错,黍稷茂盛,流水激荡悲声,菱芡覆盖绿水,芙蓉绽放红花,柳树垂下浓荫,向我池边生长,乘船望长洲,群鸟欢鸣,萍藻漂浮,随风轻轻摇曳。
【铭】晋代张载在《洪池陂铭》中写道:水源东流,出自城池,鱼鳖繁盛,水鸟满岸,菱藕交错,粳稻连畦,渐台从中升起,列馆参差,水势浩荡,难以估量。
◇池
《毛诗》中说:东门的池塘,可以用来沤麻。
又说:王在灵沼,鱼儿跳跃,[沼,就是池塘。]《六韬》中说:殷君喜欢建造酒池,回船糟丘,《穆天子传》中说:天子西征,到了玄池,天子在玄池上休息三天,奏响广乐后返回,这就是乐池。
又说:天子在瑶池上宴请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唱歌,[事见乐部。]
韩诗外传中说:齐景公在昭华池上射箭。
《汉书》中说:贾山向吴王奏事说:吴国有诸侯的地位,但实际上比天子还富有,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阙城,不如长江之固,江淮之险。
又说: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征神山。
《魏志》中记载:黄初三年,开凿灵芝池。
逸士传中记载:尧将天子之位让给许由,许由逃走,巢父听说后,在池边洗耳。
顾子说:与子华一起游东池,子华说:水有四德,池是其中之一,沐浴群生,泽流万世,是仁;扬清激浊,涤荡尘秽,是义;弱而难胜,是勇;导江疏河,变盈流谦,是智。顾子说:我在池上得到了你。
《华阳国志》中记载:滇池县有泽水,周长二百里,水源深广,下流浅狭,像倒流一样,因此俗称滇池,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与家马交配,生出骏驹,世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
《襄阳记》中记载:岘山南边,习郁的大鱼池,依照范蠡的养鱼法,种植楸树、芙蓉、菱芡,山季伦每次来到这个池边,总是大醉而归,常说:这比得上我的高阳池。城中小儿唱道:山公何所往,来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王羲之的书信中说,张芝在池边学书法,池水都被染黑,我如此沉迷,未必后人能及,[事见艺部书篇。]
《续述征记》中记载:大梁西南七十里的尉氏县,有一个蓬池。
《梁州记》中记载:明月池南二里,有一个七女池。
【诗】魏文帝在《芙蓉池》诗中写道:乘辇夜行遨游,逍遥漫步西园,双渠相互灌溉,嘉木环绕通川,低枝拂过羽盖,高枝摩挲苍天,丹霞夹着明月,华星从云间出现,遨游快意,保己终百年。
魏陈王曹植在诗中写道:逍遥在芙蓉池,翩翩戏轻舟,南阳栖双鹄,北柳有鸣鸠。
梁武帝在《首夏泛天池》诗中写道: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舟楫互容与,藻蘋相推移,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枝拂旧石,残花落故池,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
梁简文帝在《山池》诗中写道:日暮芙蓉水,聊登鸣鹤舟,飞舻饰羽毦,长幔覆缇紬,停舆依柳息,住盖影空留,古树横临沼,新藤上挂楼,鱼
游向黑暗的集合,戏弄鸟儿逗弄楂流。
梁庾肩吾的山池应令诗说:阆苑的秋光已暮,金塘的水清澈见底,荷叶低垂,芝盖露出,浪花轻拍燕舟,逆流而上留下船歌,山谷中聚集着笳声,岸边的竹子交错在浦口,山桐树远远地出城,水追逐着云峰,寒意随着殿影而生。
梁王台卿的山池诗说:历览周仁智,登临欢豫多,穿渠引金谷,辟道出铜驼,长桥时跨水,曲阁乍临波,岩风生竹树,池香出芰荷,石幽衔细草,林末度横柯。
梁鲍至的山池诗说: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风花逐榜转,山路向桥开,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
后魏温子升的春日临池诗说: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周庾信的奉和山池诗说:乐官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限,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馀。
又晚宴昆明池诗说:春馀足光景,赵李旧经过,上林枣腰细,新丰酒泛多,小船行钓里,新盘待摘荷,兰皋徒税驾,何处有凌波。
又奉和初濬池成清晨临泛诗说: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翻逢积草浪,更识昆明灰,虎啸风还急,鸡鸣潮即来,时看青雀舫,遥逐贵舟回。
周王襃的玄圃濬池诗说:长洲春水满,临泛广川中,石壁如明镜,飞桥类饮虹,垂杨夹浦绿,新桃缘迳红,对楼还泊岸,迎波暂守风,渔舟钓欲满,莲房采半空,於兹临北阙,非复坐墙东。
又山池落日诗说:竹馆掩荆扉,池光晦晚晖,孤舟隐荷出,轻棹染苔归,浴禽时侣窜,惊羽忽单飞。
陈徐陵的山池应令诗说:画舸图仙兽,飞艎挂采斿,榜人事金桨,钓女饰银钩,细萍时带楫,低荷乍入舟,猿啼知谷晚,蝉噎觉山秋。
又奉和山池诗说:罗浮无定所,郁岛屡迁移,不觉因风雨,何时入后池,楼台非一势,临玩自多奇,云生对户石,猿挂入朓枝。
陈阴铿的经丰城剑池诗说:清池自湛淡,神剑久迁移,无复连星气,空馀似月池,夹筱澄深渌,含风结细漪,唯有莲华萼,还想匣中雌。
隋江总的秋日昆明池诗说:玄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讵知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隋薛道衡的游昆明池诗说:霸陵因静退,灵沼暂徘徊,新船木兰楫,旧宇豫樟材,荷心宜露泣,竹径重风来,鱼潜疑刻石,沙闇似沉灰。
【赋】晋张载的濛汜池赋说:丽华池的湛淡,开重壤以停源,激通渠於千金,承瀍洛之长川,挹洪流之汪濊,包素濑之寒泉,既乃北通醴泉,东入紫宫,左面九市,右带阆风,周墉建乎其表,洋波回乎其中,幽渎傍集,潜流独注,仰承河汉,吐纳云雾,缘以采石,殖以嘉树,水禽育而万品,珍鱼产而无数,苍苔汎滥。脩条垂幹,绿叶覆水,玄荫珍岸,红莲炜而秀出,繁葩赩以焕烂,游龙跃翼而上征,翔凤因仪而下观,想白日之纳光,睹洪晖之皓旰,於是天子乘玉辇,时遨游,排金门,出千秋,造绿池,镜清流,翳华盖以逍遥,揽鱼钓之所收,纤绪挂而鳣鲔来,芳饵沉而鰋鲤浮,丰夥逾於巨壑,信可乐以忘忧。
晋郭璞的盐池赋说:水润下以作咸,莫斯盐之最灵,傍峻岳以发源,池茫尔而海渟,嗟玄液之潜洞,羌莫知其所生,状委蛇其若汉,流漫漫以漭漭,吁凿凿以粲粲,色暠然而雪朗,扬赤波之焕烂,光旰旰以晃晃,隆阳映而不燋,洪涔沃而不长,磊崔〈山录〉碓,锷剡棋方,玉润膏津,雪白凌冈,粲如散玺,焕若布璋,烂然汉明,晃尔霞赤,望之绛承,即之雪积,翠涂内映,赪液外幂,动而愈生,损而兹益,若乃煎海铄泉,或冻或漉,所赡不过一乡,所营不过锺斛,饴戎见珍於西邻,火井擅奇乎巴濮,岂若兹池之所产,带神邑之名岳,吸灵润於河汾,总膏液乎澮涑。
宋谢庄的悦曲池赋说: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石,赪岸兮若虹,黛树兮如画,暮云兮十重,朝霞兮千尺,步东池兮夜未久,卧西窗兮月向山,引一息於魂内,扰百绪於眼前。
【铭】隋江总的芳林园天渊池铭说:岁次执徐,月维大吕,爰命梓匠,广脩畚锸,摽置旧趾,开浚昔基,东西弥望,云雾之所澄荡,南北纡萦,虹霓之所引曜,晓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轮之驰水府,前瞰万雉,列榭参差,却拒三袭,危峦耸峭,朅鸟异禽,自学歌舞,神木灵卉,不知摇落,但叔皮览海,序螭蛟之泛滥,吉甫临舟,美柽松之蓊茸,尚复著在吟咏,缄彼缇缃,况我君门,盛事未纪,谬颁待诏,谨制铭云,石沟溜密,兰渚潮平,九华阁道,百丈层盈,液摇殿色,殿写波明。
【表】晋江逌的谏凿北池表说:伏承当凿北池及立阁道,虽湫阨陋小,用功甚微。又役不扰民,赋不及外,至简至约,诚不可加,然於愚怀,实有眷眷。
◇谿
《尔雅》说:水注入川称为谿,山渎无所通称为谿。
《管子》说:桓公北征孤竹,至卑耳之谿,[事具武部。]
《俗说》说:郗僧施青溪中泛舟,到一曲之处,辄作诗一篇,谢益寿见诗笑曰:青谿之曲,复何穷尽。
武昌记说:樊山东有小谿,夏时怀袖恒有寒气,故谓之寒谿。
裴氏《广州记》说:管谿周圆丈馀,水极沸涌,如猛火煎油声,《荆州记》说:郦县北五十里,有菊谿,源出县西北五十里石涧山,东南流,会专水,两岸多甘菊。
盛弘之《荆州记》说:桂阳郡西南
宿山的水流注入大溪,称为横溪,水很深,冬夏不干,俗称贪泉,喝了这里的水的人往往会贪图财物。
【诗】梁任昉的《泛长谿诗》说:为了俸禄聚集粮食,隐居摆脱束缚,断绝外物甘愿离群,长久怀念突然离开国家,长溪水东边的房子,震区尽头的水域,路上遇到垂钓的老人,随意询问渡口的困惑,停下船桨说出九句话,不要被牵累,长时间泛舟在沧浪水上,从早到晚。
又《落日汎舟东谿诗》说:桑柘茂盛,麻麦繁盛,交错的树枝使溪水容易阴暗,反光澄清余晖,我的一生虽然有所等待,乐天知命,不学梁甫吟,只认识沧浪咏,田地荒芜我有任务,任期满了我就辞官。
【赋】宋谢灵运的《长谿赋》说:潭水结绿而澄清,急流扬起白色的浪花,飞溅的声音急促,散开的波纹像轻纱,开始时像镜子底部如玉,最终堆积岸边成沙。
◇谷
《尔雅》说:水注入溪流称为谷。
《毛诗》说:葛藤蔓延,生长在山谷中,叶子茂盛。
又说:砍树声丁丁,鸟鸣声嘤嘤,从幽谷中飞出,迁到高大的树木上,[详细内容见鸟部。]
又说:皎洁的白马,在那空旷的山谷中。
《老子》说:谷得到一就会充盈,谷没有充盈,就会枯竭。
《韩子》说:从前齐桓公进山,问老人,这是什么谷,回答说:我从前养的牛生了小牛,用牛买了小马,年轻人说牛不生马,就带走了,邻居说我愚蠢,就命名为愚公谷,[说苑也有记载,详细内容见人部讽篇。]
《韩诗外传》说:孔子南游到楚国,到了阿谷的隧道,有一个女子戴着玉佩在洗衣服,孔子拿出酒杯给子贡说:用来观察她的言辞。
刘向的《别录》说:方士传言,邹衍在燕国,燕国有一个谷,土地肥沃但寒冷,不生长五谷,邹衍住在那里,吹奏律管使温暖的气流到来,谷子就生长了,现在叫黍谷。
《汉武故事》说:皇上年轻时走到柏谷,住在旅店,旅店老板骂他,于是向他讨水喝,老板说:只有尿,没有水。
《博物志》说:夏桀的时候,在深谷中建造长夜宫,男女混杂居住,三十天不处理政事,后来大风扬起沙尘,一夜之间填满了这个谷。
周景式的《庐山记》说:石门是一个大谷,谷中有万顷修长的树林,千寻高大的树木,日月的光很少照到这里。
戴延之的《西征记》说:梓泽,离洛阳城六十里,梓泽就是金谷,中朝贤达聚集的地方,赋诗还保存着,是石崇的居所。
【赋】晋胡济的《湹谷赋》说:赞美高岗的崇峻,俯瞰玄谷远望,仰望高丘的崔嵬,眺望清川的澹澹,于是登上险峻,穿过丛林,倚靠春天的树木,俯瞰幽深的谷壑,深谷开阔而幽深,高峰郁郁而险峻。
◇涧
《释名》说:涧,是间的意思,指在两山之间。
《说文》说:涧,是山夹水,从水间声。
《尔雅》说:山夹水称为涧。
韩宣[字衍。]
子说:董安于担任赵国的上地守,走在右阜山上,看到深涧陡峭如墙,深百仞,问他的乡邻说:有人曾经进入这里吗,回答说:没有,有婴儿或聋人进入这里吗,回答说:没有,有牛马狗进入这里吗,回答说:没有,董安于叹息说:我能治理了,如果我的法律不改变,就像进入深涧必死一样,那么百姓就不会犯法了。
《汉书》说:沛公和项籍在广武涧对话,列举了项籍的十条罪状。
石崇的《金谷序》说:我在河南界的金谷涧中有一处别庐,或高或低,有清泉茂树和各种果木竹木草药。
《异苑》说:苻坚被慕容冲袭击,苻坚骑马逃跑,掉进深涧,追兵几乎追上,没有办法逃脱,马就在涧边徘徊,垂下缰绳给苻坚,苻坚够不到,马又跪下把缰绳递给他,苻坚抓住缰绳,得以登岸逃跑。
【诗】梁刘孝威的《赋得曲涧诗》说:涧流急转,溪竹难以打开,近处的楼阁突然消失,前面的州忽然又出现,石岸上长满寒癣,树根浸泡在水苔中,菱舟迷失了方向,归凫迷了路。
宋徐谖的《华林北涧诗》说:总长潭包括远源,下沉溜起轻泉,回溪浚曲沼阻,冲波激濑浅浅,贯穿九谷积灵芝,飞清涛洁澄连。
◇浦
《说文》说:浦,是水边。
《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称为浦。
《楚词》说:出溆浦而徘徊。
又说:望美人兮南浦。
《述征记》说:兴浦,是旧魏的步道,吴国揭水灌之,现在道路断绝成为浦。
顾微的《广州记》说:溪浦口,有蒲母,养龙,裂断其尾,因此叫龙掘,人们有时见到它,就会土地丰收而顺利渡水。
刘桢的《京口记》说:县城东南的大路,经过长堽五里,有一个叫屠儿浦的地方,从前屠夫们住在这个小浦,因此得名。
伏滔的《北征记》说:广陵西一里有一条水叫公路浦,袁术从九江东奔袁谭在下邳,从这个浦渡水,因此得名。
【诗】梁简文帝的《入溆浦诗》说:泛水进入回塘,空枝度过日光,竹垂悬扫浪,凫疑远避樯。
梁丘迟的《旦发渔浦潭诗》说:鱼潭的雾已经散开,赤亭的风还没有吹起,棹歌从中流发出,鸣鞞响彻山嶂,村童突然聚集,野老不时眺望,奇异的石头景象,险峻的山峰形状,森森的荒树整齐,淅淅的寒沙涨起,藤垂岛难攀登,崖倾屿难靠近。
【表】宋王弘的《广陵前浦开表》说:听说广陵前浦,长期荒芜,最近重新开垦,清源深邃,内含光明,瑞兆频繁出现,象征相应,像这样的地方,鸾凤的声响和仪态,可以停留等待了。
◇渠
《史记》说: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工程,想阻止它,不让它东征,于是派水工郑国去游说秦国,让秦国开凿泾水,从中山,西到瓠口,修建水渠,沿着北山,东注洛水三百里,想用来灌溉田地,工程进行到一半时被发现,想杀郑国,郑国说:起初我是间谍,但水渠建成,也是秦国的利益,最终让他继续修建水渠,水渠建成后灌溉了四万多顷田地,每亩收成一锺,于是关中成为沃野,秦国因此富强,因此命名为郑国渠。
《汉书》说:张掖郡有千金渠。
《地理书》说:荥阳有浪荡渠。
【颂】后汉蔡邕的《京兆樊惠渠颂》说:洪范八政,第一是食,周礼十职,第一是农,百姓的根本,从这里产生,财富的增殖,从这里开始,阳陵县东,土地泥泞,好谷物不生长,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关心百姓的疾苦,于是命令修建新渠,以前的毒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大家一起歌颂,文采斐然,称为樊惠渠,歌中说:我有长流,没有人能阻挡,我有沟渠,没有人能通达,田地盐碱,没有人修治,饥荒困苦,没有人关心。
◇井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随郡北界,有九口井,相传神农出生后,九口井自然形成。又说,挖一口井
那么所有的井水都会波动。
又说:江陵县东北十里的天井台,东边靠近天井,井的周围大约有两里,井中有隐藏的密室,人们有时会看到它,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有兵灾。
戴延之的《西征记》说:太极殿上有金井和金博山,鹿卢和龙交错,龙背负着山在井上,井上有金狮子,位于龙的下方。
《浔阳记》说:盆城是灌婴所建,孙权经过此城时,自己标记了井的位置,让人挖掘,正好挖到了旧井,井上的铭文说这是颍阴侯所开凿的,预言三百年后会堵塞,堵塞后不到一百年,会被应运而生的人重新打开,孙权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自己的吉兆,井非常深且大,江中风浪时,这口井会波动,常常如此。
《嵩高山记》说:少室山上有云母井。
《异物志》说:庐陵城中有一口井,井中有两种颜色的水,一半青色一半黄色,黄色的水是灰汁,用来煮粥,粥会变成金色,当地人把灰汁称为金,因此这口井被称为金井。
《异苑》说:句容县有延陵季子庙,庙前的井和沟渠总是自动沸腾,因此被称为沸井,至今仍然如此。
又说:临邛有火井,汉朝兴盛时,火势非常旺盛,到了桓帝和灵帝时期,火势逐渐减弱,诸葛亮一看后,火势又变得旺盛。
【诗】梁范云的《咏井诗》说:在长林的弯曲处,有广庭前的深井,源头形成波浪,形状自然成圆,冬天积温水,夏天则寒泉,不甘心枯竭,枯竭后不再飞动。
又《悲故井诗》说:因为旧井未曾改变,因为甘甜所以先枯竭,多年没有鸟来,一旦打开,泉水涌出,短绳如何安放。
【赋】晋郭璞的《井赋》说:井有益,龙升天,凿穿大地,洞穿黄泉,潜水源源不断,水流涓涓,井口有玉栏杆,井壁有鳞片装饰,鹿卢转动,绳索挥舞,轻袖飞舞,手争相抓取,长绳缠绕,瑶瓮中龙腾水激,井水回旋清澈如镜,舀水不减少,停水不溢出,无法探知其源头,动则水更多,井水滋润大地,德行广施,城市迁移而井不变,井如星辰般矗立在废墟中,历经百代依然存在,守虚静以玄澹,不东流而注海。
晋孙楚的《井赋》说:苦于行潦的浑浊,没有清流自娱,于是感叹并有所感悟,带领邻居们挖掘土地,找到甘甜的泉水,渴的人来喝水,行旅依赖它,停下耕作休息,不期而遇,沉下黄李,浮起朱柰,杂色的狸首斑驳,飞扬的清尘洗涤,枕着玄石洗漱,喜欢遨游放松。
晋江逌的《井赋》说:穿过十仞厚的土地,建造百节的玉井,不日建成,既汲水又清理,潜流明亮,寒泉清冽,舀水不减少,蓄水不充满,收纳而不占有,兴起而不匮乏,先王借象以辩义,君子拟淡以自绥,神龙来蟠以育鳞,列仙一嗽而云飞。
【赞】晋卞敬宗的《沟井赞》说:有深邃的井,清冽的泉水,引流穿过重土,合耀青天,蕴含甘甜清澈,终年湛然,图像怀恻,寄托美好的愿望。
【铭】后汉李尤的《井铭》说:井所崇尚的是寒泉的清冽,法律取象于此,不偏不倚,多取不减少,少取不增加,执宪如此,何有邪倾。
◇冰
《易坤卦》说:初六,踏霜坚冰至,象曰:踏霜坚冰至,阴气开始凝结。
《毛诗》说:将婴儿放在寒冰上,鸟用翅膀覆盖他。
又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日,夏之十二月,三日,夏之正月,凿,取冰,冲冲,声音濬,凌阴,冰室也。
《汉书》说:晁错上书说:胡鲗之地,是积阴之处,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孙盛的《杂语》说:王祥字休徵,性至孝,后母苛虐,欲危害祥,祥色养无怠,盛寒之月,后母说:我想吃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有少处冰解,下有鱼出,因以奉养。
《楚词》说: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增冰峨峨,飞雪千里。
《邓析书》说: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也。
《孙卿子》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淮南子》说:见一叶之落,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谕远也。
《左传》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老子》说:涣若冰将释。
《史记》说:周纪说: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里,见巨人迹而履之,身动如孕,暮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于冰之上,鸟以翼覆荐之。
《论衡》说:夫然一炬火,爨一镬水,终日不热也,倚一尺冰,置庖厨中,终夜不寒也,何则,微小之感,不能动大也,今邹衍之叹,不过如一炬尺冰,而皇天巨大,不徒镬水庖厨也,一夫仰叹,天为降霜,何天之易感,霜之易降也。
《吴越春秋》说:越王念吴,欲复怨,非一旦也,苦思劳心,夜以接日,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魏子说:危殆之国,治不益之民,是犹薄冰当白日,聚毛过猛火也。
《博物志》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有火出。
束晳集说:君闻薄冰凝池,非登庙之宝,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必将采素璧于层山,探圆珠于重泉也。
【赋】晋顾凯之的《冰赋》说:激厉风而贞质,仰和景而融晖,清流离之光彻,邈云英之巍巍,尔乃连绵络幕,乍结乍无,义刚有折,照壶则虚,讬形超象,比朗玄珠,若乃上结薄暎,下镜长泉,灵葩随流,含馨杨鲜。
晋庾倏[按当作儵。]的《冰井赋》说:嘉阴阳之博施,美天地之广宣,万物杂而无越,不易类以相干,或专阳负暑,或固阴冱寒,涂虽殊而同归,信协德而俱延。于是孟冬之月,群阴毕升,霜雪纷其交沦,流波结而成凌,启南墉之重隩,将却热以藏冰,纳远宫之邃宇,静幽淡以清徵,抱坚精之玄素,发川灵而长凝,于是寒往暑来,四时代序,帝将攘患,炎灾是御,尔乃携我同类,援我蒸徒,将涉寒薮,害气是除,攀灵舰而增举,爰自讬于城隅,仰瞻重构,俯临阴穴,凄清惊冷,觱发栗烈,馀寒严悴,凄若霜雪。
【启】梁沈约的《谢敕赐冰启》说:窃惟司寒辍响,眇自前代,凌室旷官,历兹永久,圣功阐物,逸典备
甄,深入挖掘后采集,园池不再使用,有记录羔羊和黑黍,没有霜雹灾害。
◇津
《说文解字》说:津,是水中的渡口,濮,是小渡口。
《论语》说:长沮和桀溺一起耕作,孔子经过,让子路去问渡口,长沮说: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他知道渡口。
《列女传》说:赵简子南征楚国,渡口的官吏醉倒,无法渡河,简子召见,想杀他,官吏的女儿拿着桨上前说:我父亲听说您要渡过不测之水,怕风波起,所以向九江三淮的神祈祷,不胜巫祝的杯酒余沥,醉倒在此,我愿意用我的身体换父亲的命,简子要渡河,少一个人,于是让她拿桨,一起渡河,到河中,唱起激棹之歌,简子高兴,把她当作夫人。
续汉志说:河东大阳县有茅津,北屈县有采桑津。
【铭】后汉李尤的孟津铭说:洋洋河水,流向大海,经过中州,龙图所在,黄函白神,赤符为信,从前周武王在孟津集会,鱼入王舟,于是去攻克殷商。
◇桥
《说文解字》说:桥,是水上的梁,东楚称桥为圯。
纪年说:周穆王三十七年,征伐楚国,大举九师,到达九江,用鼋鼍作桥梁。
《燕丹子》说: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无礼,于是请求回国,秦王设下机关桥,想陷害丹,丹过桥时没有危险,《战国策》说:豫让想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要出门,豫让埋伏在桥下,到桥时马惊,说:一定是豫让,找出来果然是他。
《史记》说:秦昭王四十九年,开始建造河桥。
又说:文帝出行到中渭,有一个人从桥下走出,乘车的马惊,派人抓捕,交给廷尉,廷尉张释之审问,说:是县里的人,听到车驾声,躲在桥下,看到车骑就跑,张廷尉上奏,一个人犯跸,应罚金,[汉书也有记载,事见官职部。]
黄图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定都咸阳,端门四通八达,以紫宫为则,渭水贯穿都城,象征天河,横桥南渡,象征牵牛星,《论衡》说:高丽国有个侍婢,自称有气如鸡蛋,降到我身上,所以怀孕,后来生了个儿子,叫东明,东明善射,国王怕他危害国家,想杀他,东明逃到掩水,用弓击水,鱼鳖浮起成为桥梁,[事见魏略,也见鳞介部。]
苏子说:微生与妇人约定,不来,水涨,抱着梁柱而死,[或作尾生。]王隐《晋书》说:杜豫在富平津建河桥,众人认为周朝的都城,经过圣贤而不建桥,一定不能建,杜豫说:从前造舟为梁,就是河桥的意思,于是建桥成功,皇上带领百官临会,举杯劝杜豫说:没有你的桥就建不成,杜豫回答说:没有陛下的明察,我也不能完成圣制,众人都称赞。
【诗】梁简文帝的赋得桥诗说:浮梁既冲崄,通波信可陵,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斜阑隐浊雾,布影入清渑,方知歌渌水,无待榜苍鹰。
又咏坏桥诗说:虹飞亘林际,星度断山隅,斜梁悬水迹,画柱脱轻朱。
又石桥诗说:惠子临濠上,秦王见海神,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
梁萧若静的石桥诗说:连延过绝涧,迢递跨长津,已数逢仙客,兼曾度獦人。
梁徐摛的坏桥诗说:匝拦生闇藓,覆板没鱼衣,岸曲斜梁岨,何时香步归。
周庾信的看治渭桥诗说:大夫参下位,司职渭之阳,富平移铁钅巢,甘泉运石梁,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春洲湋鹉色,流水桃花香。
周王襃的和治渭桥诗说:东流仰天汉,南度似牵牛,长堤通角道,飞梁跨造舟,使者开金堰,太守拥河流,广陵候涛水,荆峡望阳侯,波生从故舶,沙涨涌新洲,天星识辩对,捡玉应沉钩。
陈阴铿的赋得度岸桥诗说:画桥长且曲,傍崄复凭流,写虹晴尚饮,图星昼不收,跨波连断岸,接路上危楼,栏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何必横南渡,方复似牵牛。
太宗文皇帝的赋得浮桥诗说:曲岸非千里,桥斜异七星,蹔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梁庾肩吾的石桥诗说: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张文琮的赋桥诗说: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后周宗羁的登渭桥诗说:仲山朝饮马,还坐渭桥中,南瞻临别馆,北望尽离宫,四面衣裾合,三条冠盖通,兰香想和季,云起忆成公,圯上相知早,鸡鸣幸共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注解
壑:在古文中,壑通常指深谷或深沟,象征着深邃和广阔。在《山海经》和《列子》中,壑被描述为无底之谷,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深邃之处的想象和敬畏。
四渎:四渎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条主要河流:江、河、淮、济。这些河流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标志,也在文化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象征着国家的血脉和生命的源泉。
涛:涛通常指大波浪,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涛常用来形容海洋的壮阔和力量。在《吴越春秋》中,涛被赋予了情感和神话色彩,与伍子胥的故事相关联,增加了其文化深度。
泉:泉是指地下水涌出地表形成的水源。在古文中,泉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常被赋予神圣和治愈的属性,如《东观汉记》中的飞泉故事,体现了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脉之一,因秦始皇陵位于此而闻名。
神井:古代传说中的神奇井水,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功效。
温泉:指地下热水涌出地表形成的泉水,常被认为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
瀛洲:古代神话中的仙山之一,位于东海,传说中有长生不老的仙草和神泉。
玉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常与长生不老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赤泉:传说中的神奇泉水,饮之可以使人不老。
英泉:传说中的神奇泉水,饮之可以使人沉睡三百年。
玉酒:传说中的仙酒,味道如美酒,具有神奇的功效。
汤谷: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甘川:古代传说中的河流,可能与神话中的仙泉有关。
龙门: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常与神话中的仙境联系在一起。
五湖:指中国古代的五大湖泊,常用来象征广阔的水域。
洞庭:指洞庭湖,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
青草湖:指青草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山水秀丽著称。
金牛:传说中的神牛,常与湖泊和宝藏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与长生不老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安期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与长生不老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白龙:传说中的神龙,常与湖泊和升天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石雁:传说中的神奇石头,形状如雁,常与湖泊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清晖:指山水间的清新光辉,象征着自然之美和宁静。
游子:指在外游历的人,常带有思乡的情感。
林壑:指山林和山谷,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幽深。
云霞:指天空中的云彩和霞光,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象。
芰荷:指荷花,常用来象征高洁和清雅。
蒲稗:指蒲草和稗草,常用来形容水边的植物。
涟漪: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常用来形容水面的美丽。
萧疏:指景色稀疏、清幽,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宁静。
逶迤:指曲折绵延,常用来形容山峦或道路的曲折。
桂潭:指桂树环绕的水潭,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濯锦:指洗涤锦绣,常用来形容水面的美丽。
桡度:指船桨划水的动作,常用来形容船只的行进。
颿随:指船帆随风而行,常用来形容船只的航行。
漳水:指漳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河流之一。
平皋:指平坦的草地,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开阔。
宫亭湖:指宫亭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
陂:指水边的斜坡或池塘,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池:指池塘或水池,常用来象征宁静和美丽。
闇集:指在昏暗的环境中聚集,常用于形容夜晚或幽静之地的集会。
楂流:楂,指山楂树;流,指水流。楂流常用来形容水流经过山楂树旁的景象,富有诗意。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花园或宫殿。
金塘:指装饰华丽的水塘,常用于形容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芝盖:指荷叶,因其形状如伞盖,故称芝盖。
燕舟:指轻巧的小船,常用于形容水上游玩的船只。
逆湍:逆流而上的急流,形容水流湍急。
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笳声常用来形容悲凉的音乐声。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常用于描绘山峰的雄伟。
飘飖:形容飘动、摇曳的样子,常用于描绘风中的景象。
濠渚:指水边的浅滩,常用于形容水边的景色。
鸣琴:指弹奏琴声,常用于形容优雅的音乐。
昆明池: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中的池塘,位于长安,常用于描绘皇家园林的景色。
玄圃: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花园或宫殿。
兰皋:指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常用于形容幽静的景色。
凌波:指在水面上行走,常用于形容轻盈的步伐。
濬池:指深挖的池塘,常用于形容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青雀舫:指装饰华丽的船只,常用于形容皇家或贵族的游船。
玄圃濬池:指仙境中的深池,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水景。
荆扉:指用荆条编成的门,常用于形容简陋的居所。
飞艎:指轻快的小船,常用于形容水上游玩的船只。
金桨:指装饰华丽的船桨,常用于形容皇家或贵族的船只。
银钩:指装饰华丽的鱼钩,常用于形容钓鱼的场景。
丰城剑池:指丰城(今江西丰城)的剑池,传说中与宝剑有关的水池。
濛汜池:指传说中的水池,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水景。
盐池:指产盐的水池,常用于形容盐田的景象。
曲池:指弯曲的水池,常用于形容园林中的水景。
芳林园:指古代皇家园林,常用于描绘园林的美丽景色。
天渊池:指深不可测的水池,常用于形容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谿:指山间的小溪,常用于形容山间的景色。
寒谿:指寒冷的溪流,常用于形容山间的清冷景色。
菊谿:指两岸多生甘菊的溪流,常用于形容山间的美丽景色。
横谿:横谿是古代对一种深而宽阔的溪流的称呼,此处特指水流深且冬夏不干涸的溪流。
贪泉:贪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泉水,相传饮用后会使人变得贪婪。
梁任昉:梁任昉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其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隐逸情怀著称。
谢灵运:谢灵运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
愚公谷:愚公谷是古代传说中的地名,源自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邹衍:邹衍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阴阳五行学说闻名,其吹律而温气至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秦国修建的一条重要灌溉渠道,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樊惠渠:樊惠渠是东汉时期京兆尹樊君主持修建的一条灌溉渠道,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天井台:位于江陵县东北十里的一个地方,东临天井,井周回约二里,中有潜室,人时见之,辄有兵寇。
金井金博山:太极殿上的装饰,有鹿卢交龙,负山于井上,有金师子,在龙下。
盆城:灌婴所筑,孙权经此城,自摽井地,令人掘之,正得故井,铭云颍阴侯所开,云三百年当塞,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
云母井:少室山上的井,因含有云母而得名。
金井:庐陵城中的一口井,井中有二色水,半青半黄,黄者灰汁,取作糜粥,皆作金色,土人名灰汁为金,因名为金井。
沸井:句容县延陵季子庙前的井及渎,恒自涌沸,故曰沸井。
火井:临邛的井,汉室之隆时炎赫弥炽,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瞰而更盛。
履霜坚冰至:出自《易坤卦》,意为踏霜而知坚冰将至,象征阴气开始凝结。
凌阴:冰室,用于储存冰块的地方。
抱冰握火:越王勾践为复国仇,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以苦思劳心。
削冰令圆:削冰成圆形,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有火出。
甄:甄字在此处指甄别、选择,意指深入探究并选择精华。
津:水渡也,指河流的渡口。
桥:水梁也,指跨越水面的建筑物,用于连接两岸。
长沮桀溺:古代隐士,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的两位隐士。
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以智谋著称。
孟津: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
周穆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以好游历著称。
燕太子丹: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曾质于秦国。
豫让:战国时期晋国的刺客,以忠诚著称。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建立了秦朝。
东明: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射。
微生:古代传说中的忠贞之士,因守约而抱柱而死。
杜豫:晋朝时期的官员,曾主持修建河桥。
梁简文帝:南朝梁的皇帝,以文学才华著称。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太宗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以文治武功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评注
本文通过对‘壑’、‘四渎’、‘涛’、‘泉’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文化和宗教象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依赖。
在《山海经》和《列子》中,‘壑’被描绘为无底之谷,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深邃之处的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这种对深邃和广阔的描绘,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旨在表达人类对自然界的无限敬畏和好奇。
‘四渎’作为古代中国的四条主要河流,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标志,也在文化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河流象征着国家的血脉和生命的源泉,是古代中国文化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四渎’的描述,本文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崇拜。
在《吴越春秋》中,‘涛’被赋予了情感和神话色彩,与伍子胥的故事相关联。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和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手法,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叙事策略,旨在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泉’在古文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常被赋予神圣和治愈的属性。如《东观汉记》中的飞泉故事,体现了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泉’的描述,本文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崇拜,以及他们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展现了中国古代对泉水、湖泊和温泉的神秘崇拜和文化内涵。文本中提到的骊山、神井、温泉等地点,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古代人们寄托信仰和希望的象征。骊山因秦始皇陵而闻名,神井和温泉则被视为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瀛洲、赤泉、英泉、玉酒等神话元素,进一步强化了文本中的神秘色彩。瀛洲作为仙山之一,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赤泉和英泉则分别代表了不老和长眠的神奇力量。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永恒的渴望。
五湖、洞庭、青草湖等湖泊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和湖泊文化。五湖作为古代南方的五大湖泊,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古代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洞庭湖和青草湖则因其广阔的水域和美丽的景色,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这些湖泊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
文本中还提到了庐山、金牛、赤松子、安期先生等神话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金牛、赤松子、安期先生等神话元素,则象征着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崇拜。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多个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展现了中国古代对泉水、湖泊和温泉的神秘崇拜和文化内涵。文本中的神话元素和自然景观,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这段古文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色,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间的清晖、林壑的幽深、云霞的绚烂、芰荷的清雅、蒲稗的生机,以及涟漪的美丽。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文中还提到了游子的情感,表达了游子在外游历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这种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人文的关怀。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古代的一些著名湖泊和河流,如洞庭湖、青草湖、宫亭湖、漳水等,这些地理元素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地理的熟悉。通过对这些地理元素的描写,作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游子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这些诗文描绘了古代园林、山池、溪流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荷低芝盖出’、‘石壁如明镜’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灵动。
诗文中还融入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与哲思,如‘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等句,表达了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这些诗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此外,诗文中还体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宏伟与壮丽,如‘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前瞰万雉,列榭参差’等句,描绘了皇家园林的规模与气势。这些诗文不仅是古代园林艺术的写照,也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些诗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与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段古文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忆。文中提到的横谿、贪泉等地名,不仅具有地理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贪泉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人性贪婪的警示,而愚公谷的故事则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梁任昉和谢灵运的诗作,通过对长谿、落日、潭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谢灵运的《长谿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水的清澈和濑水的洁白,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中还提到了邹衍吹律而温气至的传说,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也反映了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郑国渠和樊惠渠的修建,则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哲学和科技成就。这些内容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本文通过描述多处井的特点和传说,展现了中国古代对井的崇拜和神秘化。井不仅是水源的象征,更是文化、历史和宗教的交汇点。例如,天井台和金井金博山的描述,体现了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龙、狮子等神兽的崇拜。
盆城和云母井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对井的重视和井在历史事件中的象征意义。盆城的井被认为是应运者所开,显示了井在政治和宗教中的重要性。云母井则因其独特的矿物质成分而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沸井和火井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井的神秘性和与自然力量的关联。沸井的恒自涌沸现象,被视为神灵的显现;火井的火势变化,则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解读。
《易坤卦》中的“履霜坚冰至”和《毛诗》中的“诞寘之寒冰”,展示了冰在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冰不仅是寒冷的象征,也代表了坚韧和持久的力量。
《吴越春秋》中越王勾践的“抱冰握火”行为,体现了古代君主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种精神象征了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博物志》中的“削冰令圆”实验,展示了古代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这种实验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理解。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井和冰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解读和利用。这些记载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和科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涉及多个历史典故和文学引用,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首先,文中提到的“甄”字,体现了古人对事物深入探究和精选的态度,这种精神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尤为重要。
“津”和“桥”作为交通要道,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点,也是文化交流的象征。文中引用的《论语》和《列女传》中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忠诚和孝道的重视。例如,赵简子南击楚时,津吏女子的勇敢和智慧,不仅救了父亲,也赢得了赵简子的尊重,最终成为夫人。
“孟津”作为古代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见证了周武王的会盟,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周朝的崛起和商朝的衰落。文中引用的李尤的《孟津铭》,通过描绘河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周武王功绩的赞颂。
“桥”在古代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文中提到的周穆王伐楚时建造的九师桥,以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建的横桥,都体现了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此外,桥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梁简文帝的《赋得桥诗》,通过描绘桥的形态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文学引用,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