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原文
收,保私庭之宴喜,共昆弟而嬉游,校小文於摇笔,比揩式於临流,止每欢於接膝,行如喜於同辀,忽一去而数千,遂离居而别域,阻同被於当寐,乖共餐於终食,唯凭远望以代归,负相思其无力。
梁张缵离别赋曰:太常刘侯,前辈宿达,余在纨绮之岁,固已钦其风矣,及理棹江干,揽涕还望,采萧之咏,不觉成篇,彼刘侯之矫矫,承世德之清辉,挺荆衡之箘簵,辉江汉之珠玑,昔相知於一定,逾盛衰乎二纪,岂因媒以成亲,非弹冠而来仕,分自谐於金石,情冥符乎兰芷,忘时辈之后先,略相知之年齿,及胥遇於云阁。
又方驾而联曹,宵拥衾而暗语,昼税鞅以游遨,案方前而等食,衣共体而同袍,犹合欢之蠲忿,如来苏之释劳,唯吾人之与子兮,谅不言其已召,在百代而奚殊,虽千年而同调,宁风波之所移,岂流俗之能要,非高唱而云拟,逢下士而或笑,隔原言於信次,尚眷眷而兴怀,矧云崖之远诀,抱离袖而长乖,顾龙门而掩涕,瞻郢路而何偕,在惊禽之屡感,迫徂年之长暮,眺湘沅之分流,遵洞庭之永路,山峻高而易隐,浦邅回而难溯,猿啾啾而夜吟,鹃骚骚而晓度,抚客子兮其何心,能辞乡兮别故,共抱荃蕙之遗芳,共[《初学记》十八作不。]离披於霜露。
【书】汉李陵与苏武书曰:子卿名声冠於图籍,分义光于二国,形影表於丹青,爵禄传於王室,家获无穷之宠,永明白於千载,夫行志志立,求仁得仁,虽遭困厄,死而后已,将何恨哉,陵前提步卒五千,深入匈奴右地三千馀里,虽身降名辱,下计其功,岂不足以免老母之命耶,嗟乎子卿,世事谬矣,功者福主,今为祸先,忠者义本,今为重患,是以彭蠡赴流,屈原沉身,子欲居九夷,此不由感怨之志耶,行矣子卿,恩若一体,分为二朝,悠悠永绝,何可为思,人殊俗异,死生断绝,何由复达。
汉苏武报李陵书曰: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銶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於无人之处,迹戢於胡塞之地,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以滑其虑也,迫以白刃在颈,鈇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何则,志定於不回,期誓於没命,幸赖圣明,远垂拯赎,得使入汤之禽,复假羽毛,刖断之足,复蒙连续,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况於家室孤灭,弃在绝域,衣则异制,食味不均,弃损功名,虽尚视息,与亡无异,向使君服节死难,书功竹帛,传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嗟乎季卿,事已去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将复何言,所贶重遗,义当顺承,本为一体,今为异俗,余归汉室,子留彼国,臣无境外之交,故不当受,乖离邈矣,相见未期,国别俗殊,死生隔绝,岱马越鸟,能不依依,谨奉答报,并还所赠。
李陵重报书曰: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困穷,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边声四起,晨坐益复无聊,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入无知之俗,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杀身无益,適足增羞,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秖令人悲,增忉怛尔,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尔,足下又云,汉於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適万乘之虏,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室,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回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后汉张奂与延笃书曰:唯别三年,无一日之忘,京师禁急,不敢相闻,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年老气衰,智尽谋索,每有所处,违宜失便,北为儿车所雠,[按后汉书九十五张奂传论云,见欺竖子疑本句北当作比,车当作辈。]中为马循所困,直欲入三泉之下,复镇之以大石,厄乎此时也,且太阴之地,冰厚三尺,木皮三寸,风寒惨冽,剥脱伤骨,但此自非老惫者所堪,而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众难聚集,不可一二言也,聋盲日甚,气力寝衰,神耶当复相见者,[句有讹。]从此辞矣。
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
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我处。
晋赵景真与嵇茂《齐书》曰: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梁生適越,登岳长谣,夫以嘉遯之举,犹怀恋恨,况乎不得已者哉,惟别之后,离群独逝,背荣宴,辞伦好,经迥路,造沙漠,鸣鸡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讬,或乃回飚狂厉,白日寝光,徙倚交错,陵隰相望,涉泽求蹊,披榛觅路,啸咏沟渠,良不可度,斯亦行路之艰难,然非吾心之所惧也。又北土之性,难以讬根,投人夜光,鲜不案剑,今将植橘柚於玄朔,蒂华藕於脩陵,表龙章於裸壤,奏韶武於聋俗,固难以取贵矣,朝霞启晖,则身疲於遄征,太阳戢曜,则情劬於夕惕,思蹑云梯,横奋八极,披艰埽秽,荡海夷岳,蹴昆仑使西倒,踏泰山令东覆,平涤九区,恢廓宇宙,斯亦吾心之鄙原也,时不我与,垂翼远逝,锋铓靡加,六翮摧屈,自非乐天知命,谁能不愤悒者哉,吾子植根芳苑,擢秀清流,荣曜眩其前,艳色饵其后,良俦交其左,声名驰其右,翱翔伦党之间,弄姿房帷之里,从容顾眄,绰有馀裕,俯仰吟啸,自以为得志矣,岂能与吾同大丈夫之忧乐哉,去矣嵇生,永离隔矣,茕茕飘寄,临沙漠矣,悠悠三千,路难涉矣,执手之期,邈无日矣,思心弥结,谁云释矣,无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身虽胡越,意存断金。
晋嵇茂齐答赵景真书曰:登山远望,睹〈山孝〉〈山郭〉以成愤,策杖广泽,瞻长波以增悲,游眄春圃,情有秋林之悴,濯足夏流,心怀冬冰之惨,对荣宴而不乐,临清觞而无欢,今足下琬琰之朴未剖,而求光时之价,骐骥之足未摅,而希绝景之功,心锐而动浅,望速而应迟,故有企伫之怀尔,夫处静不闷,古人所贵,穷而不滥,君子之美,故颜生居陋,不改其乐,孔父困陈,弦歌不废,幸吾子思弘远理,舍道自荣,将与足下交伯成於穷野,结箕山乎蓬屋,侣范生於海滨,俦黄绮於商岳,凭轻云以绝驰,游旷荡以自足,虽不齐足下之所乐,亦吾心之所原也。
梁简文帝与刘孝绰书曰:执别灞泄,嗣音阻阔,合璧不停,旋灰屡徙,玉霜夜下,旅雁晨飞,想凉燠得宜,时候无爽,既官寺务烦,簿领殷凑,等张释之条理,同于公之明察,雕龙之才本传,灵蛇之誉自高,颇得暇逸於篇章,从容於文讽,顷拥旄西迈,载离寒暑,晓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足使边心愤薄,乡思邅回,但离阔已久,载劳寤寐,伫闻还驿,以慰相思。
又与萧临川书曰: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登舟已积,殊足劳止,解维金关,定在何日,八区内侍,厌直御史之庐,九棘外府,且息官曹之务,应分竹南川,剖符千里,但黑水初旋,未申十千之饮,桂宫既启,复乖双阙之宴,文雅纵横,即事分阻,清夜西园,眇然未剋,想征舻而结叹,望桂席而霑衿,若使弘农书疏,脱还邺下,河南口占,傥归乡里,必迟青泥之封,且覯朱明之诗,白云在天,苍波无极,瞻之岐路,眷慨良深,爱护波潮,敬勖光彩。
梁元帝与萧挹书曰:阔别清颜,忽焉已久,未复音息,劳望情深,暑气方隆,恒保清善,握兰云阁,解绂龙楼,允膺妙选,良为幸甚,想同僚多士,方驾连曹,雅步南宫,容与自玩,士衡已后,唯在兹日,惟昆与季,文藻相晖,二陆三张,岂独擅美,比暇日无事,时复含毫,颇有赋诗,别当相简,但衡巫峻极,汉水悠长,何时把袂,共披心腹。
梁刘孝标答郭峙书曰:闻君子旧矣,但人非豕鹿,转加蓬逝,波骇雨散,动间山川,故无由交羽觞,荐杂佩,睨浮云以搔首,临清风而浩歌,变燧回星,亦云劳止。
周王裒与周弘让书曰:嗣宗穷途,杨朱岐路,征蓬长逝,流水不归,南北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摄卫惟宜,动静多豫,贤兄入关,敬承阔曲,犹依杜陵之水,尚保东陂之田,铲迹幽蹊,销声穹谷,何其愉乐,幸甚幸甚,弟昔因多疾,亟览九仙之方,晚涉世途,犹怀五岳之举,顷年事遒尽,容发衰谢,芸其黄矣,零落无时,还念生涯,繁忧总集,亲[周书四十一王裒传作视。]阴愒日,类赵孟之徂年,负杖行吟,同刘琨之积惨,河阳北游,空思巩洛,灞陵南望,唯见长安,所贵书生之魂,还依旧里,射声之鬼,无恨他乡,浮云在天,邈无由矣,会见之期,长无日矣,援笔揽纸,龙锺横集。
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曰:甚矣悲哉,此之为别也,云飞泥沉,金铄兰灭,玉音不嗣,瑶华莫因,家兄至自镐京,致来书於穹谷,故人之迹,有如对面,开题申纸,流脸霑膝,与弟分袂西陕,言反东区,虽保周陂,还依蒋径,三荆离坼,二仲不归,麋鹿为曹,更多悲绪,丹经在握,贫病莫谐,芝术可求,聊因采掇,昔吾壮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欢衡泌,南风雅操,清觞妙曲,弦琴促坐,无乏夕晨,玉沥金华,冀获难老,不虞一旦,翻覆波澜,吾已愒阴,弟非茂齿,禽尚之契,各在天涯,永念生平,难为胸臆,正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尔,忧戚何为,原爱玉体,珍金相,保期颐,享考黄发,犹冀苍雁赪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声泪俱咽。
陈徐陵答尹义《尚书》曰:别离二国,云雨十年,心想河阳,言铜爵而无远,神游漳水,与金凤而俱飞,弟留连河北,义等周南,怀此殊才,实可伤叹。
吾崦嵫既暮,容鬓凋然,风气弥留,砭药无损,追惟畴昔,共备行人,家国安危,宾礼升降,悬壶代哭,俱历春冬,移管于箕,同兹辛苦,鸣蜩抱树,亟见藏冰,归雁衔芦,多历寒食,靖言念此,如何可忘,夫以拥肿之木,得免困[文苑英华六百八十五作因。]於不才,觳觫之牛,自保由於无用,嗟余鄙陋,未有龚生,唯叹吾贤,不同蘧瑗尔,夫推沟拯溺,无切皇衷,逸翮飘鳞,见优机览,所以降尺一之书,驰輶轩之使,心期与国,必遂还途,宁谓亲邻,更成难请,伊昔梁朝,共奉嘉聘,张兹大帛,处彼高闳,庭奏歌锺,座延娇眄,宾客之叙,方於阶阼,田猎之禽,同於君膳,正以乡关阻乱,致尔拘留,家国隆平,义应旋反,韩宣屡至,宰孔频还,翻尔迟回,岂云邻睦。
◇怨
《春秋潜潭巴》曰:河水逆流,怨气盛也。
《毛诗序》曰: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又曰: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左传》曰: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封心},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又曰:晋郄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单子语诸大夫曰:温季其亡乎,位於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怨之聚,乱之本也,多怨而阶乱,何以在位,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将慎其细也,今而明之,其可乎。
又曰:吴公子札来聘,请观於周乐,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盛乎。
又曰:子产云,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又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身,小人之言,僣而无徵,故怨咎及之。
《论语》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又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管子》曰:凡祸乱之所生,生於怨咎,怨咎之所生,在於非理,故曰闲祸在除怨。
《楚辞》曰:怨灵修[原作循,据冯校本改。]之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淮南子》曰:和氏之璧,夏后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夜以投人则为怨,时与不时也。
《琴操》曰:王昭君者,齐国人也,颜色皎絜,闻於国中,献於孝元帝,讫不幸纳,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乃便循饰,善妆盛服,光晖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原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乃令后宫欲至单于者起,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原得行,帝大惊悔之,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单于,心思不乐,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游倚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冗,不得颉颃,虽得餧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瓘瓘,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续汉书》曰:建武三十年三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书曰: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诗】魏阮瑀诗曰: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犹获婴凶祸,流离恒苦辛。
宋鲍昭行路难曰: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西山,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得自然,一灭永罢归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原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委皇天。
又曰:写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民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小自宽,举杯断绝歌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齐谢朓玉阶怨诗曰: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梁元帝送西归内人诗曰: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梁豫章王萧综听钟鸣诗曰: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鸟啼哑哑已流声,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从横,翩翩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半夜鸣,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气郁结,涕滂沱,愁思无所讬,强作听锺歌。
梁范云登城怨诗曰:楚妃歌脩竹,汉女奏幽兰,独以闺中笑,岂知城上寒。
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曰:应门寂已闭,非复后庭时,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讵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梁吴筠行路难曰: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曜白日,今旦怨死黄沙中,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嗟一剋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暎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婇女弃鸣篪,争见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
又曰:青璅门外安石榴,连枝接叶夹御沟,金墉城西合欢树,垂条照采拂凤楼,游侠少年游上路,倾心颠倒想
恋慕,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自言家在赵邯郸,翩翩舌杪复剑端,青骊白駮的卢马,金羁绿控紫丝鞶,躞蹀横行不肯进,夜夜汗血至长安,长安城中诸贵臣,争贵儒者席上珍,复闻梁王好学问,轻弃剑客如埃尘,吾丘寿王始得意,司马相如適被申,大才大辩尚如此,何况我辈轻薄人。
又曰: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君不见东郊道,荒凉芜没起寒烟,尽是昔日帝王处,歌姬舞女达天曙,今日翩妍少年子,不知华盛落前去,吐心吐意许他人,今旦回惑生犹豫,山中桂树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何言岁月忽若驰,君之情意与我离,还君玳瑁金雀钗,不忍见此便心危。
又曰: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娼家少女名桃根,贫穷夜纺无灯烛,何言一朝奉至尊,至尊离宫百馀处,千门万户不知曙,唯闻哑哑城上乌,玉兰金井牵辘轳,丹梁翠柱飞流苏,香薪桂火炊彫菰,当年翻覆无常定,薄命为女必已粗。
梁孔翁归班婕妤怨诗曰:长门与长信,日暮九重空,雷声听隐隐,车响绝笼笼,恩光随妙舞,团扇逐秋风,铅华谁不见,人意自难同。
梁何思澄班婕妤诗曰:寂寂长信晚,雀声愁洞房,蜘蛛网高阁,駮藓被长廊,虚殿帘帷静,闲阶花蕊香,愁愁视日暮,还复守空床。
梁施荣泰王昭君诗曰:垂罗下椒阁,举袖拂胡尘,即即抚心叹,蛾眉误杀人。
梁徐悱妻刘氏班婕妤怨诗曰:日没应门闭,愁思百端生,况复昭阳近,风传歌吹声,宠移真不恨,谗枉太无情,祗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
梁王叔英妻刘氏王昭君怨诗曰:一生竟何定,万事良难保,丹青失应图,匣玉成秋草,相接辞关泪,至今犹未燥,汉使汝南还,殷勤为人道。
梁范靖妻沈氏昭君叹诗曰:早信丹青巧,重赂洛阳师,千金画云鬓,百万写娥眉。
陈阴铿班婕妤诗曰:柏梁新宠盛,长信昔恩倾,谁谓诗书巧,翻为歌舞轻,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忆泪衫前满,单眠梦里惊,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欢名。
陈明昭[乐府诗集二十九作陈昭,按晋讳昭作明,当是陈昭沿旧称作明君辞,后人误倒。]君辞曰: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郊河壅塞雾,陇日闇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赋】汉董仲舒士不遇赋曰: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悲吾族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心之忧兮,不期禄矣,遑遑匪宁,祗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贞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於吾身,繇怀进退之唯谷,彼寔繁之有徒,指贞白以为墨,目信嫮而言眇,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同,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固亦未知其所从,观上世之清晖,廉士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孰若反身於素业,莫随世俗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不如复心而归一善。
汉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曰: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行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於公者,彼我同兮,私於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汉司马相如陈皇后长门赋曰:原赐问而同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循薄具而自设兮,君不肯而幸临,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隐隐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日黄昬而望绝兮,怅独讬於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窈妙而复扬,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忽寝寐而梦想兮,魂若君之在傍。
班婕妤自伤赋曰:承祖考之遗德,荷性命之淑灵,登薄躯於宫闱,充下陈於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奉隆宠於增城,既遇幸於非位,窃庶几乎嘉时,陈女图而镜鉴,顾女史而问诗,历年岁而悼惧,闵蕃华之不滋,白日忽以移光,遂暗漠以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不废捐於罪尤,奉供养于东宫,讬长信之末流,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闱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神眇眇兮密静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魏丁廙蔡伯喈女赋曰:伊太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於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於馀年,何大原之不遂,飘微躯於逆边,行悠悠於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於千祀,负冤魂於黄泉。
我羁虏其如昨,经春秋之十二,忍胡颜之重耻,恐终风之我萃,咏芳草於万里,想音尘之仿佛,祈精爽於交梦,终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为神灵之所弃,仰蕣华其已落,临桑榆之歔欷,入穹庐之秘馆,亟逾时而经节,叹殊类之非匹,伤我躬之无悦,脩肤体以深,[句有脱文。]念兰泽之空设,伫美目於胡忌,向凯风而泣血。
梁江淹恨赋曰: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於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若乃赵王既虏,迁於房陵,薄心动念,昧旦晨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岱云寡色,望君皇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至如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右顾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若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志,入脩夜之不旸,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泣下霑衿,亦复含酸茹怨,销落湮沉,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管尽,琴瑟灭兮丘陇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译文
收,保持私庭的宴乐,与兄弟一起嬉戏游玩,在摇笔中校对小文,在临流中比较揩式,每次停下都欢喜于接膝,行走时如同喜欢同车,忽然一去数千里,于是离开居住的地方而到别的地方,阻碍了同被而眠,违背了共餐的习惯,只能凭借远望来代替归家,背负着相思却无力。
梁张缵的离别赋说:太常刘侯,前辈宿达,我在纨绔的年纪,就已经钦佩他的风采了,等到在江边整理船桨,揽着泪水回望,采萧的咏叹,不知不觉就成了一篇,那刘侯的矫健,继承了世德的清辉,挺立荆衡的箘簵,辉映江汉的珠玑,昔日相知于一定,超过盛衰的二纪,岂是因媒而成为亲戚,非弹冠而来仕,分自谐于金石,情冥符于兰芷,忘记了时辈的先后,略去了相知的年齿,等到在云阁相遇。
又方驾而联曹,夜晚拥着被子而暗语,白天税鞅以游遨,案方前而等食,衣共体而同袍,如同合欢的蠲忿,如来苏的释劳,只有我们与你们,谅不言其已召,在百代而奚殊,虽千年而同调,宁风波之所移,岂流俗之能要,非高唱而云拟,逢下士而或笑,隔原言于信次,尚眷眷而兴怀,何况云崖的远诀,抱着离袖而长乖,顾龙门而掩涕,瞻郢路而何偕,在惊禽的屡感,迫徂年的长暮,眺望湘沅的分流,遵循洞庭的永路,山峻高而易隐,浦邅回而难溯,猿啾啾而夜吟,鹃骚骚而晓度,抚慰客子兮其何心,能辞乡兮别故,共抱荃蕙的遗芳,共[《初学记》十八作不。]离披于霜露。
【书】汉李陵与苏武书说:子卿名声冠于图籍,分义光于二国,形影表于丹青,爵禄传于王室,家获无穷的宠,永明白于千载,夫行志志立,求仁得仁,虽遭困厄,死而后已,将何恨哉,陵前提步卒五千,深入匈奴右地三千余里,虽身降名辱,下计其功,岂不足以免老母之命耶,嗟乎子卿,世事谬矣,功者福主,今为祸先,忠者义本,今为重患,是以彭蠡赴流,屈原沉身,子欲居九夷,此不由感怨之志耶,行矣子卿,恩若一体,分为二朝,悠悠永绝,何可为思,人殊俗异,死生断绝,何由复达。
汉苏武报李陵书说: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銶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以滑其虑也,迫以白刃在颈,鈇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何则,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没命,幸赖圣明,远垂拯赎,得使入汤之禽,复假羽毛,刖断之足,复蒙连续,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况于家室孤灭,弃在绝域,衣则异制,食味不均,弃损功名,虽尚视息,与亡无异,向使君服节死难,书功竹帛,传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嗟乎季卿,事已去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将复何言,所贶重遗,义当顺承,本为一体,今为异俗,余归汉室,子留彼国,臣无境外之交,故不当受,乖离邈矣,相见未期,国别俗殊,死生隔绝,岱马越鸟,能不依依,谨奉答报,并还所赠。
李陵重报书说: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困穷,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边声四起,晨坐益复无聊,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入无知之俗,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適足增羞,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秖令人悲,增忉怛尔,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尔,足下又云,汉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適万乘之虏,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室,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回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后汉张奂与延笃书说:唯别三年,无一日之忘,京师禁急,不敢相闻,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年老气衰,智尽谋索,每有所处,违宜失便,北为儿车所雠,[按后汉书九十五张奂传论云,见欺竖子疑本句北当作比,车当作辈。]中为马循所困,直欲入三泉之下,复镇之以大石,厄乎此时也,且太阴之地,冰厚三尺,木皮三寸,风寒惨冽,剥脱伤骨,但此自非老惫者所堪,而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众难聚集,不可一二言也,聋盲日甚,气力寝衰,神耶当复相见者,[句有讹。]从此辞矣。
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说: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
怨恨不会自己消失,那个人是谁,竟然住在我这里。
晋朝的赵景真给嵇茂的《齐书》中说:从前李叟进入秦国,到了关口就叹息,梁生去越国,登上山岳就长叹,即使是美好的隐居之举,仍然怀有留恋和遗憾,更何况是不得已的情况呢?离别之后,独自离开群体,背弃了荣华宴席,辞别了亲朋好友,经过曲折的道路,到达沙漠,清晨鸡鸣时,就飘然启程,太阳西下时,马头却无处寄托,有时狂风大作,白天的阳光都被遮蔽,徘徊交错,山陵和湿地相望,涉过沼泽寻找小路,拨开荆棘寻找道路,在沟渠中吟咏,实在难以度过,这也是行路的艰难,但这并不是我所害怕的。另外,北方的土地难以扎根,投靠别人就像夜光珠一样,很少有人不拔剑相向,现在要在北方种植橘柚,在修陵种植荷花,在裸壤上展示龙章,在聋俗中演奏韶武,这本来就难以取得尊贵,朝霞初现时,身体已经疲惫于长途跋涉,太阳落山时,心情又因夜晚的警惕而疲惫,想要踏上云梯,横跨八极,披荆斩棘,荡平海洋和山岳,踢倒昆仑山,踏平泰山,平定九区,扩展宇宙,这也是我心中的愿望,但时机不与我同在,只能垂翼远飞,锋芒不加,六翮摧折,如果不是乐天知命,谁能不感到愤懑呢?你扎根在芳苑,脱颖而出于清流,荣华在你面前闪耀,艳色在你身后诱惑,良友在你左边,声名在你右边,翱翔在伦党之间,在房帷里摆弄姿态,从容顾盼,绰绰有余,俯仰吟啸,自以为得志了,怎么能与我同享大丈夫的忧乐呢?去吧,嵇生,永远离别了,孤独飘泊,面对沙漠,漫长的三千里路,难以涉足,握手的日子,遥遥无期,思念之心更加纠结,谁能释怀呢?没有金玉般的声音,却有遥远的心思,身体虽然像胡越一样遥远,心意却像断金一样坚定。
晋朝的嵇茂齐回复赵景真的信中说:登山远望,看到山孝山郭就感到愤懑,拄着拐杖在广阔的泽地上,看着长波就增加了悲伤,游历春天的园圃,心情却像秋天的树林一样憔悴,在夏天的河流中洗脚,心中却像冬天的冰一样惨淡,面对荣华的宴席却不快乐,面对清酒却没有欢愉,现在你的美玉还未剖开,就想要得到时光的珍视,骏马的脚还未舒展,就想要得到绝景的功绩,心思锐利但行动浅薄,期望迅速但回应迟缓,所以有企盼的心情。处在安静中不感到烦闷,这是古人所珍视的,贫穷但不放纵,这是君子的美德,所以颜回住在陋巷,不改其乐,孔子困在陈国,弦歌不废,希望你思考远大的道理,舍弃道义自求荣华,我将与你在穷野中结交伯成,在蓬屋中结缘箕山,在海滨与范生为伴,在商岳与黄绮为友,凭借轻云断绝驰骋,游荡在旷野中自足,虽然不能与你同乐,但这也是我心中的愿望。
梁简文帝给刘孝绰的信中说:在灞泄分别后,音信隔绝,合璧不停,旋灰屡次迁徙,玉霜夜下,旅雁晨飞,希望凉热适宜,时节无误,官寺事务繁忙,簿领纷繁,像张释之一样条理分明,像于公一样明察秋毫,雕龙之才本传,灵蛇之誉自高,颇得闲暇于篇章,从容于文讽,近来拥旄西行,经历了寒暑,晓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足以使边心愤薄,乡思邅回,但离别已久,载劳寤寐,伫闻还驿,以慰相思。
又给萧临川的信中说: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登舟已积,殊足劳止,解维金关,定在何日,八区内侍,厌直御史之庐,九棘外府,且息官曹之务,应分竹南川,剖符千里,但黑水初旋,未申十千之饮,桂宫既启,复乖双阙之宴,文雅纵横,即事分阻,清夜西园,眇然未剋,想征舻而结叹,望桂席而霑衿,若使弘农书疏,脱还邺下,河南口占,傥归乡里,必迟青泥之封,且覯朱明之诗,白云在天,苍波无极,瞻之岐路,眷慨良深,爱护波潮,敬勖光彩。
梁元帝给萧挹的信中说:阔别清颜,忽焉已久,未复音息,劳望情深,暑气方隆,恒保清善,握兰云阁,解绂龙楼,允膺妙选,良为幸甚,想同僚多士,方驾连曹,雅步南宫,容与自玩,士衡已后,唯在兹日,惟昆与季,文藻相晖,二陆三张,岂独擅美,比暇日无事,时复含毫,颇有赋诗,别当相简,但衡巫峻极,汉水悠长,何时把袂,共披心腹。
梁刘孝标回复郭峙的信中说:听闻君子已久,但人非豕鹿,转加蓬逝,波骇雨散,动间山川,故无由交羽觞,荐杂佩,睨浮云以搔首,临清风而浩歌,变燧回星,亦云劳止。
周王裒给周弘让的信中说:嗣宗穷途,杨朱岐路,征蓬长逝,流水不归,南北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摄卫惟宜,动静多豫,贤兄入关,敬承阔曲,犹依杜陵之水,尚保东陂之田,铲迹幽蹊,销声穹谷,何其愉乐,幸甚幸甚,弟昔因多疾,亟览九仙之方,晚涉世途,犹怀五岳之举,顷年事遒尽,容发衰谢,芸其黄矣,零落无时,还念生涯,繁忧总集,亲[周书四十一王裒传作视。]阴愒日,类赵孟之徂年,负杖行吟,同刘琨之积惨,河阳北游,空思巩洛,灞陵南望,唯见长安,所贵书生之魂,还依旧里,射声之鬼,无恨他乡,浮云在天,邈无由矣,会见之期,长无日矣,援笔揽纸,龙锺横集。
陈周弘让回复王裒的信中说:甚矣悲哉,此之为别也,云飞泥沉,金铄兰灭,玉音不嗣,瑶华莫因,家兄至自镐京,致来书於穹谷,故人之迹,有如对面,开题申纸,流脸霑膝,与弟分袂西陕,言反东区,虽保周陂,还依蒋径,三荆离坼,二仲不归,麋鹿为曹,更多悲绪,丹经在握,贫病莫谐,芝术可求,聊因采掇,昔吾壮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欢衡泌,南风雅操,清觞妙曲,弦琴促坐,无乏夕晨,玉沥金华,冀获难老,不虞一旦,翻覆波澜,吾已愒阴,弟非茂齿,禽尚之契,各在天涯,永念生平,难为胸臆,正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尔,忧戚何为,原爱玉体,珍金相,保期颐,享考黄发,犹冀苍雁赪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声泪俱咽。
陈徐陵回复尹义《尚书》的信中说:别离二国,云雨十年,心想河阳,言铜爵而无远,神游漳水,与金凤而俱飞,弟留连河北,义等周南,怀此殊才,实可伤叹。
我已经到了暮年,容颜衰老,身体虚弱,药物也无法治愈。回想起过去,我们一起为国家奔波,关心国家的安危,参与礼仪的升降,经历了春夏秋冬的变迁,经历了种种辛苦。蝉鸣抱树,常常看到冰藏;归雁衔芦,多次经历寒食节。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怎么能忘记呢?那些臃肿的树木,因为无用而免于被砍伐;那些颤抖的牛,因为无用而得以自保。唉,我虽然鄙陋,没有龚生那样的才华,但感叹我的贤能,却不如蘧瑗。那些推沟救溺的人,并没有真正触动皇帝的心;那些飘逸的羽毛和鳞片,反而被皇帝欣赏。所以皇帝下达了诏书,派遣使者,希望我能回国,但没想到亲戚邻居却成了难以请求的对象。从前在梁朝,我们共同接受了皇帝的聘礼,张开了大帛,住在高门大院里,庭院里奏响钟鼓,座上延请美女,宾客的叙谈,就像在台阶上一样;田猎的禽兽,也像君主的膳食一样。正因为乡关阻乱,导致你被拘留;现在国家太平,按理应该返回。韩宣多次到来,宰孔频繁返回,你却迟迟不回,这怎么能说是邻国的和睦呢?
◇怨
《春秋潜潭巴》说:河水逆流,是因为怨气太盛。
《毛诗序》说:乱世的音乐充满了怨恨和愤怒,这是因为政治混乱。
又说:《角弓》这首诗,是父兄讽刺幽王的,他不亲近九族,反而喜欢谗佞之人,导致骨肉相怨,所以写了这首诗。骍骍角弓,翩然反矣,兄弟婚姻,不要疏远。
《左传》说:晋侯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到俸禄,俸禄也没有给他。他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一下呢?以死谁{封心},介之推回答说:如果效仿他们,罪过就更大了,而且还会说出怨言,不吃他们的食物。
又说:晋国的郄至向周朝献上楚国的战利品,与单襄公谈话时,多次提到自己的功劳。单襄公对大夫们说:温季恐怕要灭亡了,他位于七人之下,却想要掩盖上面的人,怨气聚集,这是混乱的根源。多怨而阶乱,怎么能在位呢?《夏书》说:怨气难道只在明处吗?不见是图,要谨慎对待细微的事情。现在却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这怎么行呢?
又说:吴国的公子札来聘问,请求观看周乐。为他唱《周南》《召南》,他说:美哉,这是开始的基础,但还不够,不过勤劳而不怨恨。为他唱《小雅》,他说: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这是周德的盛况吧。
又说:子产说,我听说忠善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作威可以防止怨恨。
又说:君子的话,信而有徵,所以怨恨远离他们;小人的话,僣而无徵,所以怨恨和灾祸会降临到他们身上。
《论语》说:为了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又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有而不骄傲容易。
《管子》说:凡是祸乱的产生,都是因为怨恨和灾祸;怨恨和灾祸的产生,是因为不合理。所以说,防止祸乱在于消除怨恨。
《楚辞》说:怨恨灵修的浩荡,终究没有体察民心。
《淮南子》说:和氏璧和夏后的璜,在合欢时揖让而进,但在夜晚投给人时却会招致怨恨,这是因为时机不对。
《琴操》说:王昭君是齐国人,容貌皎洁,闻名于国中,被献给孝元帝,但最终没有被接纳。过了五六年,昭君心中充满了怨恨和孤独,故意不修饰自己的容貌。元帝每次经过后宫,都忽略她。后来单于派遣使者来朝贺,元帝陈设倡乐,命令后宫女子化妆出来。昭君怨恨已久,于是精心打扮,穿着华丽的衣服,光彩照人地出来,坐在众人中间。元帝对使者说:单于喜欢什么?使者回答说:珍奇怪物都自备,只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元帝于是命令后宫女子中愿意去单于的站出来。昭君叹息着越过席子走上前说:我有幸在后宫,但粗丑卑陋,不合陛下的心意,诚心愿意去。元帝大惊,后悔不已,良久叹息说:我已经错了。于是把她送给了单于。昭君到了单于,心中不乐,于是作了《怨旷思惟歌》: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云,游倚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冗,不得颉颃,虽得餧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瓘瓘,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续汉书》说:建武三十年三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应该封禅泰山。诏书说:百姓怨气满腹,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难道泰山不如林放吗?
【诗】魏阮瑀的诗说: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犹获婴凶祸,流离恒苦辛。
宋鲍昭的《行路难》说: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西山,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得自然,一灭永罢归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原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委皇天。
又说:写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民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小自宽,举杯断绝歌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齐谢朓的《玉阶怨》诗说: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梁元帝的《送西归内人》诗说: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梁豫章王萧综的《听钟鸣》诗说: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鸟啼哑哑已流声,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从横,翩翩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半夜鸣,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气郁结,涕滂沱,愁思无所讬,强作听锺歌。
梁范云的《登城怨》诗说:楚妃歌脩竹,汉女奏幽兰,独以闺中笑,岂知城上寒。
梁刘孝绰的《班婕妤怨》诗说:应门寂已闭,非复后庭时,况在青春日,萋萋绿草滋,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讵忆游轻辇,从今贱妾辞。
梁吴筠的《行路难》说: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曜白日,今旦怨死黄沙中,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嗟一剋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暎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婇女弃鸣篪,争见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
又说:青璅门外安石榴,连枝接叶夹御沟,金墉城西合欢树,垂条照采拂凤楼,游侠少年游上路,倾心颠倒想
恋慕之情,从头顶到脚底都愿意付出一切,只为得到一句赞美,甚至愿意剖开胸膛,取出肝胆,只为得到一次回眸。自称家在赵国的邯郸,言辞翩翩,舌如剑锋,骑着青骊白斑的骏马,马具华丽,紫丝缠绕,马儿徘徊不前,夜夜汗流浃背,直到长安。长安城中的权贵们,争相推崇儒者,视他们为珍宝。又听说梁王喜好学问,轻视剑客如尘土。吾丘寿王刚刚得意,司马相如却被贬谪,如此大才大辩之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轻薄之人呢?
又说:你难道没看见西陵的田地,纵横交错成阡陌;你难道没看见东郊的道路,荒凉芜没,寒烟四起。这些都是昔日帝王居住的地方,歌姬舞女通宵达旦,如今那些翩翩少年,却不知繁华已逝,心中吐露真情,许下诺言,如今却犹豫不决。山中的桂树自有其枝,心中的方寸自有其知,何必说岁月如飞驰,你的情意已与我分离。我将你赠予的玳瑁金雀钗还给你,不忍再见此物,心中已感危机。
又说:你难道没看见长安客舍的门前,娼家少女名叫桃根,贫穷夜晚纺纱,连灯烛都没有,怎能想到有一天会侍奉至尊。至尊的离宫有百余处,千门万户不知天明,只听见城上乌鸦哑哑叫,玉兰金井旁辘轳转动,丹梁翠柱上流苏飞舞,香薪桂火烹煮雕菰。当年翻覆无常的命运,薄命的女子注定粗鄙。
梁孔翁归的班婕妤怨诗说:长门与长信宫,日暮时分九重宫门空荡荡,雷声隐隐传来,车声断绝。恩宠随着妙舞消散,团扇随着秋风飘落。铅华谁不见,人心却难同。
梁何思澄的班婕妤诗说:寂静的长信宫夜晚,雀声在洞房中哀愁,蜘蛛网挂满高阁,青苔覆盖长廊。虚殿的帘帷静悄悄,闲阶上的花蕊散发香气。忧愁地望着日暮,又回到空床上守候。
梁施荣泰的王昭君诗说:垂下罗帷走下椒阁,举起袖子拂去胡尘,心中叹息,蛾眉误杀了人。
梁徐悱的妻子刘氏的班婕妤怨诗说:日落时分宫门关闭,愁思百端生起,何况昭阳宫近在咫尺,风中传来歌吹声。宠幸转移并不怨恨,谗言冤枉却太无情。只是争辩是非,并非嫉妒舞腰轻盈。
梁王叔英的妻子刘氏的王昭君怨诗说:一生究竟如何定论,万事难以保全。丹青失去了应有的图画,匣中的玉器成了秋草。相别时泪水未干,至今仍未干涸。汉使从汝南归来,殷勤地为人讲述。
梁范靖的妻子沈氏的昭君叹诗说:早知丹青如此巧妙,重金贿赂洛阳的画师,千金画云鬓,百万写娥眉。
陈阴铿的班婕妤诗说:柏梁台的新宠兴盛,长信宫的旧恩倾覆。谁说诗书巧妙,却沦为歌舞轻浮。花月透过窗户进入,苔草在阶前共生。回忆泪水满衫前,单眠梦中惊醒。可惜逢秋扇,何必用合欢之名。
陈明昭的君辞说:跨上马鞍,今日永别,垂泪告别亲友。汉地的行程已尽,胡关的视野渐新。郊河被雾气壅塞,陇日的沙尘昏暗。唯有孤明的月亮,还能远送行人。
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说:呜呼嗟乎,时光遥远,来得何其迟,去得何其快。屈从他人之意,悲叹我族的命运。正身等待时机,却将走向坟墓。心中的忧愁,不期望禄位。惶惶不安,只增耻辱。努力触藩,徒然摧折角。不出户庭,或许能免过错。再说:生不逢三代之盛隆,却逢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求通,贞士以耿介自束。虽每日三省吾身,仍怀进退之困惑。那些繁多的徒众,指贞白为墨黑。眼见信嫮而言眇,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同,藏器又蚩其不容。退而洗心内讼,固亦未知其所从。观上世之清晖,廉士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孰若反身于素业,莫随世俗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不如复心而归一善。
汉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说:悲叹士人生不逢时,愧对影子独自存留。常克己复礼,却怕志行无闻。虽才高而世道险恶,将死而长勤。虽有行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光悠悠荡荡,将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汉司马相如的《陈皇后长门赋》说:愿赐问而同进,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期城南之离宫。循薄具而自设,君不肯而幸临。浮云郁而四塞,天窈窈而昼阴。雷隐隐而响起,声象君之车音。刻木兰以为榱,饰文杏以为梁。日黄昏而望绝,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声窈妙而复扬。抟芬若以为枕,席荃兰而茝香。忽寝寐而梦想,魂若君之在傍。
班婕妤的《自伤赋》说:承祖考之遗德,荷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闱,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奉隆宠于增城。既遇幸于非位,窃庶几乎嘉时。陈女图而镜鉴,顾女史而问诗。历年岁而悼惧,闵蕃华之不滋。白日忽以移光,遂暗漠以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不废捐于罪尤。奉供养于东宫,托长信之末流。再说: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闱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神眇眇兮密静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魏丁廙的《蔡伯喈女赋》说:伊太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何大原之不遂,飘微躯于逆边。行悠悠于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于千祀,负冤魂于黄泉。
我被俘虏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经历了十二个春秋,忍受着胡人的羞辱,担心最终会被风所吹散,我在万里之外吟咏芳草,想象着音容笑貌,祈求在梦中与精魂相遇,但最终仍是寂寞无依,哀叹我生来何罪,竟被神灵所抛弃,仰望那已经凋落的蕣花,面对桑榆之景不禁叹息,进入那穹庐中的秘馆,时间匆匆流逝,感叹与异族的不相配,悲伤自己无法得到快乐,修整身体以深入思考,[此处有脱文],想起那兰泽之地空无一人,凝视着胡人的美丽眼睛,向着凯风而泣血。
梁江淹的《恨赋》说:试着望向平原,蔓草缠绕着白骨,拱木收敛着魂魄,人生到了这一步,天道又如何评说,于是我这个本就心怀怨恨的人,心中惊惧不已,直接想到古人,因怨恨而死,就像赵王被俘虏,迁到房陵,心中动念,清晨早起,与艳姬美女分别,失去了金舆和玉乘,摆酒欲饮,悲伤填满胸膛,千秋万代,怨恨难以承受,至于李君投降北方,名声受辱,身体受冤,拔剑击柱,对着影子惭愧魂魄,至于明妃离去时,仰天叹息,紫台渐渐远去,关山无边,突然起风,白日西沉,陇雁少飞,岱云失色,望着君王何时归来,最终在异域荒芜断绝,至于敬通被排斥,罢官归田,闭门谢客,不再出仕,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看着孩子,不再理会公卿,随意翻阅文史,带着志向埋入地下,长久怀念不已,至于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晚上喝浊酒,早晨弹素琴,秋日萧索,浮云无光,怀抱着青霞般的奇志,进入长夜不醒,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这些人只听到悲风突起,泪水沾湿衣襟,也含酸茹怨,销落湮沉,至于骑叠迹,车屯轨,黄尘遍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罢了,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管尽,琴瑟灭兮丘陇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注解
离居赋:魏文帝曹丕所作,表达因离别而独居的悲伤情感。
感离赋:魏文帝曹丕所作,描述因家人随军出征而引发的思念之情。
永思赋:魏文帝曹丕所作,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悲伤。
出妇赋:魏文帝曹丕所作,描述妻子因色衰爱绝而被遗弃的悲伤故事。
愍志赋:魏陈王曹植所作,表达对邻家女子因无良媒而嫁他人的同情和感慨。
归思赋:魏陈王曹植所作,描述因背井离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别赋:晋陆机所作,表达对永别的悲伤和对同居时光的怀念。
感别赋:晋傅咸所作,赞美天地交泰、万物会通,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感慨。
去故乡赋:梁江淹所作,描述离别故乡的悲伤和对故国的思念。
叹别赋:梁刘孝仪所作,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和对命运的感慨。
纨绮之岁:指少年时期,纨绮是精美的丝织品,常用来比喻年少时的美好时光。
矫矫:形容人杰出、出众的样子。
箘簵:指竹子的美称,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珠玑:珍珠和美玉,比喻珍贵的事物或才华。
金石:比喻坚固、永恒的事物,常用于形容友谊或誓言。
兰芷:兰草和白芷,均为香草,比喻高洁的品德。
合欢:指合欢树,古代常用来象征夫妻和睦或友谊深厚。
来苏: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
荃蕙:荃和蕙均为香草,比喻高洁的品德或美好的事物。
霜露: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或考验。
封豕:大猪,比喻贪婪残暴的人。
銶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白刃:锋利的刀剑,比喻极度的危险。
鈇锧:古代刑具,比喻极度的威胁或危险。
茅土之封:指封侯的荣耀,茅土是古代封侯时所用的象征物。
岱马越鸟:岱指泰山,越指越国,比喻远离故乡的人和物。
韦韝毳幕:韦韝是皮制的护臂,毳幕是毛毡制成的帐篷,形容塞外生活的艰苦。
膻肉酪浆:膻肉指羊肉,酪浆指乳制品,形容塞外的饮食。
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
曹沫:春秋时期鲁国的勇士,曾三次战败,最终复仇成功。
刀笔之吏:指文书官吏,常用来形容那些只会玩弄文字的人。
三泉:指地下深处,比喻极深的困境。
太阴之地:指极北之地,形容极其寒冷的环境。
嵇茂齐:晋朝文学家,与赵景真交往密切,以书信往来著称。
赵景真:晋朝文人,与嵇茂齐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梁简文帝:南朝梁的皇帝,以文学才华著称,与刘孝绰有书信往来。
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与梁简文帝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梁元帝:南朝梁的皇帝,与萧挹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萧挹:南朝梁文人,与梁元帝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周王裒:北周文人,与周弘让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周弘让:北周文人,与周王裒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陈徐陵:南朝陈文学家,与尹义尚书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尹义尚书:南朝陈官员,与陈徐陵有书信往来,表达离别之情。
摩顶至足:形容极度恭敬,从头到脚都表现出敬意。
开胸沥胆:比喻非常真诚,毫无保留。
赵邯郸: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古代文化名城。
青骊白駮:青骊指青黑色的马,白駮指白色的马,形容马匹的毛色。
的卢马:古代名马,传说为刘备的坐骑。
金羁绿控紫丝鞶:形容马具的华丽,金羁指金色的马笼头,绿控指绿色的马缰绳,紫丝鞶指紫色的马鞍。
躞蹀:形容马步缓慢,徘徊不前。
汗血:指汗血宝马,古代传说中的名马,汗出如血。
长安:古代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梁王:指梁孝王刘武,汉文帝之子,以好学问著称。
吾丘寿王:汉代文学家,以文才著称。
司马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以赋闻名。
西陵田:指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的田地。
东郊道:指古代都城东郊的道路。
桂树:象征高洁、坚贞的树木。
玳瑁金雀钗:古代贵妇的头饰,玳瑁指龟甲,金雀指金制的雀形饰物。
桃根:古代娼家少女的名字,象征美丽与不幸。
长门:汉代宫殿名,汉武帝陈皇后被废后居住的地方。
班婕妤:汉代宫女,以才貌双全著称。
王昭君:汉代宫女,以和亲匈奴闻名。
董仲舒:汉代著名儒家学者,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司马迁:汉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羁虏:指被俘或被迫离开故土的人。
胡颜:指异族的面貌,这里比喻耻辱。
终风:指最终的风暴或灾难。
芳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音尘:指消息或音信。
精爽:指精神或灵魂。
蕣华:指短暂的美好时光。
桑榆:指晚年或暮年。
穹庐:指帐篷或简陋的住所。
殊类:指不同种类或异族。
兰泽:比喻美好的环境或时光。
凯风:指胜利的风或好消息。
恨赋:指表达怨恨或悲伤的赋文。
拱木:指坟墓上的树木。
伏恨:指深藏的怨恨。
艳姬:指美丽的女子。
金舆:指豪华的车驾。
玉乘:指珍贵的车马。
明妃:指王昭君,汉代和亲的公主。
紫台:指皇宫。
关山:指边疆或遥远的地方。
陇雁:指边疆的雁鸟。
岱云:指泰山的云彩。
敬通:指汉代文学家扬雄。
孺人:指妻子。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
中散:指汉代文学家嵇康。
浊醪:指劣质的酒。
素琴:指简单的琴。
青霞:比喻高远的志向。
脩夜:指长夜。
孤臣:指被遗弃的臣子。
孽子:指被遗弃的孩子。
迁客:指流亡的人。
流戍:指被流放的士兵。
黄尘:指战场的尘土。
歌吹:指音乐和歌声。
绮罗:指华丽的服饰。
池管:指乐器的管弦。
琴瑟:指音乐。
丘陇:指坟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三十-人部十四-评注
这些赋作集中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离别、思乡、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感悟。魏文帝曹丕的《离居赋》和《感离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曹植的《出妇赋》和《愍志赋》则通过具体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晋代陆机的《别赋》和傅咸的《感别赋》则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天地万物和人际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和命运的深刻理解。梁代江淹的《去故乡赋》和刘孝仪的《叹别赋》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这些赋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在语言运用和结构安排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文学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描写,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这段文本包含了多篇古代书信和赋文,主要表达了离别之情、思乡之苦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作者们对友谊、忠诚、荣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张缵的《离别赋》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谊。文中提到‘宵拥衾而暗语,昼税鞅以游遨’,生动地描绘了两人朝夕相处的亲密场景,而‘隔原言於信次,尚眷眷而兴怀’则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其次,李陵与苏武的书信往来,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在极端困境中的坚守与无奈。李陵在信中表达了自己身陷匈奴的苦闷和对故国的思念,而苏武则回应以坚定的忠诚和对荣誉的追求。两人的书信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忠义与荣誉的深刻探讨。李陵提到‘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表达了他对名誉和道德的重视,而苏武则强调‘志定於不回,期誓於没命’,展现了他对忠诚的坚守。
最后,窦玄的旧妻与他的书信,则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情与无奈。文中‘衣不厌新,人不厌故’一句,既是对婚姻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中喜新厌旧倾向的批判。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也反映了她们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些文本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友情、忠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古文集中展现了晋朝至南朝时期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些书信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反映。
首先,这些书信体现了文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无论是赵景真与嵇茂齐的书信,还是梁简文帝与刘孝绰的书信,都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其次,这些书信也展现了文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例如,赵景真在信中表达了对北土难以托根的感慨,而嵇茂齐则在回信中提到了处静不闷、穷而不滥的君子之美。这些反思不仅体现了文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也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此外,这些书信还体现了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梁简文帝在信中提到了雕龙之才和灵蛇之誉,表达了对文学才华的赞赏。这种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这些书信也展现了文人对友情的珍视。无论是周王裒与周弘让的书信,还是陈徐陵与尹义尚书的书信,都充满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这些书信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们展现了文人对离别、境遇、文学艺术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比喻,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命运、爱情、忠诚和才华的深刻思考。首先,文中提到的“摩顶至足”和“开胸沥胆”表达了极度的忠诚和真诚,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其次,文中提到的“赵邯郸”和“长安”等地理名词,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也暗示了文人对故乡和都城的思念与向往。
文中还通过“青骊白駮的卢马”和“金羁绿控紫丝鞶”等华丽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荣耀。然而,这种荣耀背后却隐藏着文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才华被埋没的悲叹。例如,文中提到的“梁王好学问,轻弃剑客如埃尘”和“大才大辩尚如此,何况我辈轻薄人”,表达了文人对才华被忽视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此外,文中还通过“西陵田”和“东郊道”等意象,展现了古代帝王陵墓的荒凉与衰败,暗示了文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例如,“尽是昔日帝王处,歌姬舞女达天曙,今日翩妍少年子,不知华盛落前去”,表达了文人对历史兴衰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最后,文中通过“桂树”和“玳瑁金雀钗”等象征性的描写,展现了文人对高洁品质和美好爱情的追求。例如,“山中桂树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表达了文人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而“还君玳瑁金雀钗,不忍见此便心危”,则表达了文人对爱情破裂的无奈与悲伤。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命运、爱情、忠诚和才华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段古文充满了深沉的哀怨与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故土的思念。文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芳草’、‘蕣华’、‘桑榆’等,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美好时光的易逝。作者通过对‘羁虏’、‘胡颜’、‘终风’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对被俘和流亡生活的痛苦与屈辱。
文中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赵王’、‘李君’、‘明妃’等,进一步加深了文本的历史厚重感。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遭遇形成了共鸣,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陇雁’、‘岱云’、‘黄尘’等,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些景物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绝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故土的思念。文本充满了哀怨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注解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