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原文
食 饼 肉 脯 酱 鲊 酪苏 米 酒
◇食
《礼记》曰: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
《礼含文嘉》曰:燧人氏始炮生为熟。
《易》曰:君子以饮食宴乐。
又曰:君子慎言语,节饮食。
尚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
又大传曰:八政何竟先食,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者也。
《周礼》曰:王齐则玉府供玉食。
又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凡君子之食,尝放焉。
《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者遨游,汎若不系之舟。
《史记》曰:韩信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患之,乃晨炊蓐食,信食时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怒,竟绝,乃钓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为设食,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说苑》曰:子思居於卫,缊袍无里,二旬九食。
《汉书》曰:万石君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如在上前,子孙有过,对案不食也。
《东观汉记》曰:汝郁,年五岁,母疾,不能饮食,郁亦不肯食,母怜之,强为之餐饭,欺言愈,郁视母色未平,辄不食。
又曰: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
王隐《晋书》曰:何曾食,日近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也。
又曰:皇甫谧姑子梁抑,为城阳太守,或劝谧送,谧曰:抑为布衣过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不以酒肉为礼也,今作郡而送,岂古人之道哉。
【启】梁刘孝威谢东宫赐圣僧馀馔启曰:齐桓柏寝之器,周穆轩宫之宝,乳糜香饭,素〈米奈〉糗浆,五杏七桃,灵瓜仙枣,莫不气馥上天,薰流下界,石崇芳果,金谷仅於万株,陈汤木滋,杜陵几於千树,犹自高谢珍奇,多惭品族。
又谢东宫赐净馔启曰:糜献牛牧,饭出龙宫,千品甘露之食,百花珍药之果,饼兼髓乳,浆苞蔗愔,雕盘流其滋旨,宝器委其包香,足使五世长者,羞彼识味,一角仙人,耻其咒术,微物多幸,叨奉曲恩,性命可捐,殊私难答。
陈徐陵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曰:窃以甘泉之殿,旧礼羲轩,长乐之宫,本图尧舜,自东京晚世,旷代无闻,西汉盛仪,复睹今日,金壶流十旬之气,玉案备千品之羞,昔绛罗为荐,既延王母,紫盖为坛,允招太一,同斯美号,理致众皇,臣以馀年,豫闻清祀,如陪瑶席,遂饮琼浆。
【移】梁吴筠移曰:月光离毕,风气入箕,细雨如网,细柳如丝,离隔东西之怨,眺望山川之阻,企龙门而不见,览桂枝而延伫,此乃方寸之恒情,羌难得而覼缕也,亦有鲍叔分财,华歆让位,乃相知於平生,实忘怀於寤寐,鸡有呼群之德,鹿有食苹之美,在微物其尚然,况仁义之君子哉,今足下,居则广夏高堂,连闼洞房,绮窗半卷,屏风角张,指天地如一指,安知故人之可伤,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谓古昔之恒谈,在今日而方见,呜呼如何,忘我实多,辄欲弹琴纵酒,於首阳之阿,君有厨中腐肉,而仆不厌糟糠,君有雁鹜之食,而余不得一尝,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肠,何如哉,今欲君之馀,江皋绿葹之笋,洞庭紫鬛之鱼,昆山龙胎之脯,玄圃凤足之菹,千里莼羹,万丈名脍,气馨若兰,色美如艾,扶南甘蔗,一丈三节,白日炙便销,清风吹即折,安定之梨,皮薄味厚,一岁三花,一枚二升,凡厥上味,惟君能施,君若不施,成君深累,於神为不祥,於人为愆义。
◇饼
《汉书》曰:宣帝微时,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售,亦以自怪。
《三辅旧事》曰:太上不乐关中,高祖徙丰沛屠儿沽酒卖饼商人,立为新丰县,故一县多小人。
《三辅决录》曰:赵歧避难至北海,於市中贩胡饼,孙嵩乘犊车入市,见歧,疑非常人,问曰:自有饼耶,曰:贩之,嵩曰:买几钱,卖几钱,歧曰:买三十,卖亦三十,嵩曰:视处士之状,非卖饼者,乃开车后,载还家。
【赋】晋束晳饼赋曰: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於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咽。
【说】梁吴均饼说曰:宋公至长安,得姚泓时故太官丞程季者,了了人也,公曰:今日之食,何者最先,季曰:仲秋御景,离蝉欲静,燮燮晓风,凄凄夜冷,臣当此景,唯能说饼,公曰:善,季乃称曰:安定曀鸠之麦,洛阳董德之磨,河东长若之葱,陇西舐背之犊,抱罕赤髓之羊,张掖北门之豉,然以银屑,煎以金銚,洞庭负霜之橘,仇池连蒂之椒,调以济北之盐,剉以新丰之鸡,细如华山之玉屑,白如梁甫之银泥,既闻香而口闷,亦见色而心迷,公曰:善。
◇肉
《左传》曰:晋侯与齐侯投壶,晋侯曰:有酒如川,有肉如坻,寡人中此,为诸侯师。
《战国策》曰:晚食以当肉,安行以当车。
《汉书》曰:伏日,诏赐从官肉,太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太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
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又曰:鲍宣云,公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宾客浆酒藿肉,[视酒如浆,视肉如藿。]
桓谭《新论》曰: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嚼。
【启】梁刘孝绰谢安成王赉祭孤石庙胙肉启曰:味过瀹凤,珍越屠龙,故使屏翳收风,冯夷净浪,神居鹢首,独汎安流,民幸同附,得徵遘迕,复等受釐,预颁纯嘏,恩灵所降,信次委积,报生以死,窃闻斯义。
◇脯
《吕氏春秋》曰:赵宣孟之绛,见骫桑之下,有卧饿人,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不敢食,问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遗之,宣孟更赐之脯二束而去。
《尚书大传》曰:散宜生闳夭南宫括,三子者,学乎太公,太公见三子之为贤人,遂酌酒切脯,约为朋友。
《汉书》曰:蜀氏以卖脯而连骑,张里以马医而击锺。
《论衡》曰:儒者言泰平时,萐莆生於厨中,厨中自生肉脯,薄如萐形。
《神仙传》曰:王远至蔡经家,与麻姑共设肴膳,擗脯而行,云是麟脯。
又曰:左慈诣刘表,云有薄礼,原以犒军,表使取之,有酒一器,有脯一盘,千馀人共举,不能胜,慈自取之,引入,求书刀,削脯投地,百人接酒及脯,赐兵人人酒三杯,酒如故,脯亦不减。
【启】梁刘孝威谢东宫赉鹿脯等启曰:上林绝胡人之搏,禁地无张京之犯,而犹有班超游猎,李广驰射,远归於厨吏,入贡於腊人,形图三事之车,影入九仙之镜。
◇酱
《论语》曰:不得其酱不食。
《汉书》曰:刘歆谓杨雄曰:今学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覆酱瓿,[瓿音部,水罂名也。]
《风俗通》曰:酱成於盐,而咸於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
【启】梁刘孝仪谢晋安王赉虾酱启曰:龙酱传甘,退成可陋,蚳醢称贵,追觉失言,上圣闻雷,未之能覆,嘉宾流歠,羞无辞窭。
◇鲊
《列异传》曰:费长房又能缩地脉,坐客在家,至市买鲊,一日之间,人见之千里外者数处。
列女后传曰:吴光禄勋孟宗,为监鱼池司马,罢职,道作两器鲊,以归奉母,母怒之曰:吾老为母,戒言唯听饮彼水,何吾言之不从也,宗曰:於道作之,非池鱼也,母曰:汝为主鱼吏,而获鲊以归,岂可家至户告耶,乃还鲊於宗,宗伏谢罪,遂沉鲊於江。
《世说》曰:有人遗张华鲊者,华见之,谓客曰:此龙肉鲊也,鲊中则有五采光,试之,果如言,后问其主,云於茅积下得白鱼所作也。
又曰:陶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及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也。
【启】齐王融谢司徒赐紫鲊启曰:东越水羞,寔罄乘时之美,南荆任土,方揖鲊鱼之最。
陈周弘正谢敕赉紫鲊启曰:珍韬江浦,味越茗川,昔闻八骏东征,上收黑水之麦,七华西讨,才获苦山之菜,岂如两阶干舞,四方来格,临朝拱默,任土争贡。
◇酪苏
《释名》曰:酪,泽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也。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云,仙次药,有太玄之酪。
晋大康起居注曰:诏云,尚书令荀勖,既久羸毁,可赐乳酪,太官随日给之。
《西河旧事》曰:祁连山,冬夏寒凉,宜牧,牛羊充肥,乳酪好。
《郭子》曰:陆机诣王武子,武子有数斛羊酪,指以示陆,卿东吴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笑林》曰:吴人至京,为设食者,有酪苏,来[《太平御览》八百五十八作未。]知是何物也,强而食之,归吐,遂至困顿,谓其子曰:与伧人同死,亦无所恨,然汝故宜慎之。
【启】梁沈约谢司徒赐北苏启曰:旷阻阴山之外,眇绝蒲海之东,自非神力所引,莫或轻至,圣慈普洽,遍刍薇,[句有脱文。]停镳惧喘,既弘道於世务,方驾四衢。又兴言於俗表。
◇米
古史考曰:神农时,民食穀,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
《家语》曰: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从车百乘,积粟万锺,重茵而坐,列鼎而食,原欲藜藿,为亲负米,而不可得复也。
荀卿子曰:仁义礼智之於人也,譬之若货财米粟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者穷。
《汉书》曰:宣曲任氏,其先为督道仓,秦败,豪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又曰:贾捐之云,武帝元狩六年,太仓粟红腐不可食。
又曰:东方朔云,如以臣言无可用,则宜捐弃,无空索长安之米。
《东观汉记》曰: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又曰:第五伦性节俭,作会稽郡,虽为二千石,卧布被,自养马,妻炊爨,受俸禄,常求赤米,与小吏受等,财留一月俸,馀皆贱粜与民饥羸者。
《九州春秋》曰:臧洪为青州刺史,为袁绍所围,粮食尽,厨有米三斗,主簿启进内,稍以为糜粥,洪叹曰:吾独食此何味,命使为薄粥,与众共歠之。
《吴志》曰:鲁肃以振穷士为务,甚得邑人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告资粮,肃家有囷米,各三千斛,
乃指一囷与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又曰:全琮父,使琮赍米数斛到吴,有所市具,琮至,皆散,空船而还,父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父便以奇之。
《语林》曰: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
《世说》曰:郄嘉宾饷释道安米千斛,道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烦。
【启】齐王融谢敕赐米启曰:臣无王阳之术,计然之智,不能负粟百里,分地一廛,上亏温养,自取饥切,岂悟外恩横集,天私妄委。
梁简文帝谢敕赉长生米启曰:尧禾五尺,未足称珍,汉苗九穗,方斯非拟,如随瑞鹿,若降神乌,暮律向游,献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藉此资身,因斯养性。
梁庾肩吾谢东宫赉米启曰:滍水鸣蝉,香闻七里,琼山合颖,租归十县,肩吾人惭振藻,徒降云涧之松,职滥便繁,空撤家承之俸,成珠委地,事重逢仙,游玉为粮,珍逾入楚,虽复激水沧流,不待滥河之说,春风扫地,方诮文学之篇。
又谢湘东王赉米启曰:窃以月满则亏,恩来无爽,海潮虽大,万江恒注,遂使连箱委地,不殊阳翟,盈仓接宇,宁异海陵。
周庾信谢赵王赉米启曰:比陋巷箪瓢,栉风沐雨,剥榆皮於秋塞,掘蛰燕於寒山,仰费国租,遂开尘甑,非丹灶而流珠,异荆台而炊玉,东方朔之俸米,既息长饥,西门豹之垦田,方惭此赉。
◇酒
古史考曰: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
《毛诗》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礼记》曰:先王为酒醴,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左传》曰: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锺焉。
王孙子《新书》曰:楚庄王攻宋,厨有臭肉,樽有败酒,将军子重谏曰:今君厨肉臭而不可食,樽酒败而不可饮,而三军之士皆有饥色,欲以胜敌,不亦难乎,庄王曰:请有酒投之士,有食馈之贤。
《楚辞》曰:蕙有肴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吕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明[《太平御览》八百四十五作烂。]肠之食。
黄石公记曰:昔者良将用兵,人有馈一单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将士迎流而饮之,夫单醪不能味一河水,三军思为之死,非滋味及之也。
《史记》曰:晋击秦,缪公伤,於是歧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围,遂脱缪公而返,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又曰:高帝除秦苛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也,说上,原以诸弟子共起朝仪,后七年,长乐宫成,群臣皆朝十月,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诸[《太平御览》八百四十三作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失礼者,高帝乃曰:吾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书》曰:百米旨酒,[百日之米酒也,味或作米。]布兰生,[芬布列,若兰之生也。]
又曰:于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饮益精明,《神异经》曰: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日饮天酒五斗,[天酒,甘露也。]不食五穀鱼肉,唯饮天酒,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
又曰: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饮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复一樽出,与天地同休,无乾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
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坂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先驱驰还以报,上使视之,莫知也,时朔在属车中,令往视焉,朔曰:此谓怪气,是必秦狱处也,上使按地图,果秦狱地,上问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赐朔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
《十洲记》曰:瀛洲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乃令人长生。
《孔丛子》曰: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锺,孔子百觚,子路尚饮百榼,古之贤圣,无不能饮,吾子何辞焉,《续汉书》曰:卢植能饮一石不醉。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旦,进椒酒,降神毕,各举椒酒於其家长,[事具椒篇。]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
《博物志》曰:西域有蒲桃酒,积年不败,彼俗传云,可至十年,欲饮之醉,弥日乃解。
干宝《晋纪》曰:杜豫作河桥成,武帝幸桥宴,举觞劝豫曰:非卿,此功不能就,豫曰:自非陛下之圣明,则臣无所施其愚巧也,[事具桥篇。]
晋中兴书曰:毕卓尝谓人曰:右手执酒杯,左手执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语林》曰:刘灵,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复饮五斗,其妻责之,灵曰: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灵咒曰:天生刘灵,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
【诗】宋陶潜饮酒诗曰:既醉之后,辄以数句自娱,纸墨遂多,别辞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谈笑也,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景,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
领。
周庾信报赵王赐酒诗曰: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稚子还羞出,惊妻到闭门,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风池还更暖,寒谷遂长暄,未知稻粱雁,何时报君恩。
又正旦蒙赵王赉酒诗曰: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流星向碗落,浮蚁对春开,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
又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曰:细柳望蒲台,长河始一回,秋叶几回落,春蚁未曾开,莹角非难驭,椎轮稍可摧,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
又就蒲州刺史乞酒诗曰:萧瑟风声掺,苍茫云貌愁,鸟寒栖不定,池凝聚未流,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原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
又答王襃饷酒诗曰: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
【赋】汉杨雄酒赋曰: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缠徽,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酤,常为国器,讬於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魏陈王曹植酒赋曰:余览杨雄酒赋,辞甚瑰玮,颇戏而不雅,聊作酒赋,粗究其终始,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於天辰,穆生失礼而辞楚,侯嬴感爵而轻身,其味有宜成醪醴,苍梧缥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或云沸川涌,或素蚁如萍,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於是饮者并醉,从横讙譁,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或嚬蹴辞觞,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晞,于斯时也,质者或文,刚者或仁,卑者忘贱,窭者忘贫,於是矫俗先生,闻之而叹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佚,先王所禁,君子所失。
魏王粲酒赋曰:帝女仪狄,旨酒是献,苾芬享祀,人神式宴,辩其五齐,节其三事,醍沉盎泛,清浊各异,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懽好,赞交往之主宾,既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遗大耻於载籍,满简帛而见书,孰不饮而罗兹,罔非酒而惟事,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大禹所忌,文王是艰。
晋张载酃酒赋曰:惟圣贤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识,亦应天而顺民,拟酒旗於玄象,造甘醴以怡神,虽贤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齐均,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若乃中山冬启,醇酎秋发,长安春御,乐浪夏设,缥蚁蓱布,芬香酷烈,垂嘉称於百代,信人神之所悦,故为其酒也,殊功绝伦,三事既节,五齐必均,造酿以秋,告成以春,备味滋和,体淳色清,宣御神志,导气养形,遗忧消患,適性顺情,於是纠合同好,以遨以游,嘉宾云会,矩坐四周,设罍樽於南楹,酌浮觞以旋流,备鲜肴之绮错,进时膳之珍羞,礼仪攸序,是献是酬,咸得志以自足,原栖迟於一丘,於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主称湛露,宾歌骊驹,仆夫整驾,言旋其居,乃凭轼以回轨,骋轻驷於通衢,及衡门以隐迹,览前圣之典谟,感夏禹之防微,悟仪氏之见疏,鉴往事而作诫,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见谬,惜三良之歼贤,嘉卫武之能悔,著屡舞於初筵,察成败於往古,垂将来於兹篇。
【颂】魏刘伶酒德颂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牖户,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於是捧罂承槽,衔杯歠醪,奋鬓箕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引】梁朱异田饮引曰:卜田宇兮京之阳,面清洛兮背脩邙,属风林之萧瑟,值寒野之苍茫,鹏纷纷而聚散,鸿冥冥而远翔,酒沉兮俱发,云沸兮波扬,岂味薄於东鲁,鄙蜜甜於南湘,於是客有不速,朋自远方,临清池而涤器,辟山牖而飞觞,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闻谈希夷之理,或赋连翩之章。
【戒】晋庾阐断酒戒曰:盖神明智惠,人之所以灵也,好恶情Q欲Y,人之所以生也,明智运於常厓,好恶安於自然,吾固以穷智之害性,任欲之丧真也,於是椎金罍,碎玉碗,破兕觥,捐觚瓒,遗举白,废引满,使巷无行榼,家无停壶,剖樽折杓,沈炭销炉,屏神州之竹叶,绝缥醪乎华都,言未及尽,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盖空桑珍味,始於无情,灵和陶酝,奇液特生,圣贤所美,百代同营,故醴泉涌於上世,悬象焕乎列星,断蛇者以兴霸,折狱者以流声,是以达人畅而不壅,抑其小节,而济大通,子独区区,捡情自封,无或口闭其味,而心驰其听者乎,庾生曰:尔不闻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而情之好恶无节,故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恶迹止步,灭影即阴,形情绝於所讬,万感无累乎心,心静则乐非外唱,乐足则欲无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弥深,宾曰唯唯,敬承德音。
【启】梁刘孝仪谢东
宫赉酒启曰:异五齐之甘,非九酝之法,属车未曾载,油囊不得酤,试俦仙树,葛玄泥首,才比蒲桃,孟他衔璧,固知讬之养性,妙解怡神,拟彼圣人,羞得连类。
【书】后汉孔融难魏武帝禁酒书曰:公初当来,邦人咸抃舞踊跃,以望我后,亦既至止,酒禁施行,天垂酒旗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尧非千锺,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扬其灵,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服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法令,故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於汉,屈原以餔糟歠醨,身困於楚,犹是观之,酒何负於治者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译文
食物、饼、肉、脯、酱、鲊、酪苏、米、酒
◇食
《礼记》说:古代没有火化,人们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
《礼含文嘉》说:燧人氏开始用火烤生食为熟食。
《易经》说:君子以饮食宴乐。
又说:君子要谨慎言语,节制饮食。
《尚书·洪范》中提到,八政中的第一项是食。
《大传》说:八政中为何以食为先,因为食是万物的开始,是人的根本。
《周礼》说:王齐时,玉府供应玉食。
又说:食医负责调和王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等,春天多酸,夏天多苦,秋天多辛,冬天多咸,调和以滑甘,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君子的饮食要有所节制。
《庄子》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者遨游,像不系之舟。
《史记》说:韩信曾多次在乡下南昌亭长家寄食,数月后,亭长厌烦,便早晨做饭,韩信来时不再准备食物,韩信知道亭长生气,便断绝关系,去城下钓鱼,有一位漂母见韩信饥饿,便给他食物,韩信说:我一定会重谢您,漂母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可怜你才给你食物,岂望报答。
《说苑》说:子思住在卫国,穿着破旧的衣服,二十九天只吃了九顿饭。
《汉书》说:万石君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如同在皇帝面前,子孙有过错,便对案不食。
《东观汉记》说:汝郁五岁时,母亲生病不能饮食,汝郁也不肯吃,母亲怜惜他,强迫他吃饭,骗他说病好了,汝郁看母亲脸色未好,便不吃。
又说:梁鸿年少时孤苦,以童幼之身到太学学习,常独自坐着,不与人同食。
王隐《晋书》说:何曾每天花费近万钱吃饭,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
又说:皇甫谧的姑子梁抑,做了城阳太守,有人劝皇甫谧送行,皇甫谧说:梁抑做布衣时过我家,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不以酒肉为礼,现在做郡守而送行,岂是古人之道。
【启】梁刘孝威谢东宫赐圣僧馀馔启说:齐桓柏寝之器,周穆轩宫之宝,乳糜香饭,素〈米奈〉糗浆,五杏七桃,灵瓜仙枣,无不香气冲天,薰流下界,石崇的芳果,金谷的万株,陈汤的木滋,杜陵的千树,尚且自愧不如,多惭品族。
又谢东宫赐净馔启说:糜献牛牧,饭出龙宫,千品甘露之食,百花珍药之果,饼兼髓乳,浆苞蔗愔,雕盘流其滋旨,宝器委其包香,足使五世长者,羞彼识味,一角仙人,耻其咒术,微物多幸,叨奉曲恩,性命可捐,殊私难答。
陈徐陵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说:窃以甘泉之殿,旧礼羲轩,长乐之宫,本图尧舜,自东京晚世,旷代无闻,西汉盛仪,复睹今日,金壶流十旬之气,玉案备千品之羞,昔绛罗为荐,既延王母,紫盖为坛,允招太一,同斯美号,理致众皇,臣以馀年,豫闻清祀,如陪瑶席,遂饮琼浆。
【移】梁吴筠移说:月光离毕,风气入箕,细雨如网,细柳如丝,离隔东西之怨,眺望山川之阻,企龙门而不见,览桂枝而延伫,此乃方寸之恒情,羌难得而覼缕也,亦有鲍叔分财,华歆让位,乃相知於平生,实忘怀於寤寐,鸡有呼群之德,鹿有食苹之美,在微物其尚然,况仁义之君子哉,今足下,居则广夏高堂,连闼洞房,绮窗半卷,屏风角张,指天地如一指,安知故人之可伤,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谓古昔之恒谈,在今日而方见,呜呼如何,忘我实多,辄欲弹琴纵酒,於首阳之阿,君有厨中腐肉,而仆不厌糟糠,君有雁鹜之食,而余不得一尝,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肠,何如哉,今欲君之馀,江皋绿葹之笋,洞庭紫鬛之鱼,昆山龙胎之脯,玄圃凤足之菹,千里莼羹,万丈名脍,气馨若兰,色美如艾,扶南甘蔗,一丈三节,白日炙便销,清风吹即折,安定之梨,皮薄味厚,一岁三花,一枚二升,凡厥上味,惟君能施,君若不施,成君深累,於神为不祥,於人为愆义。
◇饼
《汉书》说:宣帝微时,每次买饼,所从买家,总是大卖,自己也觉得奇怪。
《三辅旧事》说:太上不乐关中,高祖徙丰沛屠儿沽酒卖饼商人,立为新丰县,故一县多小人。
《三辅决录》说:赵歧避难至北海,在市中贩卖胡饼,孙嵩乘犊车入市,见赵歧,怀疑他不是普通人,问:自有饼吗?赵歧说:贩卖的。孙嵩问:买几钱,卖几钱?赵歧说:买三十,卖三十。孙嵩说:看你的样子,不是卖饼的人,便开车载他回家。
【赋】晋束晳饼赋说: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於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咽。
【说】梁吴均饼说说:宋公至长安,得姚泓时故太官丞程季,程季是个明白人,宋公问:今日之食,何者最先?程季说:仲秋御景,离蝉欲静,燮燮晓风,凄凄夜冷,臣当此景,唯能说饼。宋公说:好。程季便说:安定曀鸠之麦,洛阳董德之磨,河东长若之葱,陇西舐背之犊,抱罕赤髓之羊,张掖北门之豉,然以银屑,煎以金銚,洞庭负霜之橘,仇池连蒂之椒,调以济北之盐,剉以新丰之鸡,细如华山之玉屑,白如梁甫之银泥,既闻香而口闷,亦见色而心迷。宋公说:好。
◇肉
《左传》说:晋侯与齐侯投壶,晋侯说:有酒如川,有肉如坻,寡人中此,为诸侯师。
《战国策》说:晚食以当肉,安行以当车。
《汉书》说:伏日,诏赐从官肉,太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独拔剑割肉,对其同官说:伏日当早归,请受赐,便怀肉而去,太官奏之,朔入,上问: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何也?朔免冠谢,上说:先生起。
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又曰:鲍宣云,公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宾客浆酒藿肉,[视酒如浆,视肉如藿。]
桓谭《新论》曰: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嚼。
【启】梁刘孝绰谢安成王赉祭孤石庙胙肉启曰:味过瀹凤,珍越屠龙,故使屏翳收风,冯夷净浪,神居鹢首,独汎安流,民幸同附,得徵遘迕,复等受釐,预颁纯嘏,恩灵所降,信次委积,报生以死,窃闻斯义。
◇脯
《吕氏春秋》曰:赵宣孟之绛,见骫桑之下,有卧饿人,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不敢食,问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遗之,宣孟更赐之脯二束而去。
《尚书大传》曰:散宜生闳夭南宫括,三子者,学乎太公,太公见三子之为贤人,遂酌酒切脯,约为朋友。
《汉书》曰:蜀氏以卖脯而连骑,张里以马医而击锺。
《论衡》曰:儒者言泰平时,萐莆生於厨中,厨中自生肉脯,薄如萐形。
《神仙传》曰:王远至蔡经家,与麻姑共设肴膳,擗脯而行,云是麟脯。
又曰:左慈诣刘表,云有薄礼,原以犒军,表使取之,有酒一器,有脯一盘,千馀人共举,不能胜,慈自取之,引入,求书刀,削脯投地,百人接酒及脯,赐兵人人酒三杯,酒如故,脯亦不减。
【启】梁刘孝威谢东宫赉鹿脯等启曰:上林绝胡人之搏,禁地无张京之犯,而犹有班超游猎,李广驰射,远归於厨吏,入贡於腊人,形图三事之车,影入九仙之镜。
◇酱
《论语》曰:不得其酱不食。
《汉书》曰:刘歆谓杨雄曰:今学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覆酱瓿,[瓿音部,水罂名也。]
《风俗通》曰:酱成於盐,而咸於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
【启】梁刘孝仪谢晋安王赉虾酱启曰:龙酱传甘,退成可陋,蚳醢称贵,追觉失言,上圣闻雷,未之能覆,嘉宾流歠,羞无辞窭。
◇鲊
《列异传》曰:费长房又能缩地脉,坐客在家,至市买鲊,一日之间,人见之千里外者数处。
列女后传曰:吴光禄勋孟宗,为监鱼池司马,罢职,道作两器鲊,以归奉母,母怒之曰:吾老为母,戒言唯听饮彼水,何吾言之不从也,宗曰:於道作之,非池鱼也,母曰:汝为主鱼吏,而获鲊以归,岂可家至户告耶,乃还鲊於宗,宗伏谢罪,遂沉鲊於江。
《世说》曰:有人遗张华鲊者,华见之,谓客曰:此龙肉鲊也,鲊中则有五采光,试之,果如言,后问其主,云於茅积下得白鱼所作也。
又曰:陶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及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也。
【启】齐王融谢司徒赐紫鲊启曰:东越水羞,寔罄乘时之美,南荆任土,方揖鲊鱼之最。
陈周弘正谢敕赉紫鲊启曰:珍韬江浦,味越茗川,昔闻八骏东征,上收黑水之麦,七华西讨,才获苦山之菜,岂如两阶干舞,四方来格,临朝拱默,任土争贡。
◇酪苏
《释名》曰:酪,泽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也。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云,仙次药,有太玄之酪。
晋大康起居注曰:诏云,尚书令荀勖,既久羸毁,可赐乳酪,太官随日给之。
《西河旧事》曰:祁连山,冬夏寒凉,宜牧,牛羊充肥,乳酪好。
《郭子》曰:陆机诣王武子,武子有数斛羊酪,指以示陆,卿东吴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笑林》曰:吴人至京,为设食者,有酪苏,来[《太平御览》八百五十八作未。]知是何物也,强而食之,归吐,遂至困顿,谓其子曰:与伧人同死,亦无所恨,然汝故宜慎之。
【启】梁沈约谢司徒赐北苏启曰:旷阻阴山之外,眇绝蒲海之东,自非神力所引,莫或轻至,圣慈普洽,遍刍薇,[句有脱文。]停镳惧喘,既弘道於世务,方驾四衢。又兴言於俗表。
◇米
古史考曰:神农时,民食穀,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
《家语》曰: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从车百乘,积粟万锺,重茵而坐,列鼎而食,原欲藜藿,为亲负米,而不可得复也。
荀卿子曰:仁义礼智之於人也,譬之若货财米粟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者穷。
《汉书》曰:宣曲任氏,其先为督道仓,秦败,豪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又曰:贾捐之云,武帝元狩六年,太仓粟红腐不可食。
又曰:东方朔云,如以臣言无可用,则宜捐弃,无空索长安之米。
《东观汉记》曰: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又曰:第五伦性节俭,作会稽郡,虽为二千石,卧布被,自养马,妻炊爨,受俸禄,常求赤米,与小吏受等,财留一月俸,馀皆贱粜与民饥羸者。
《九州春秋》曰:臧洪为青州刺史,为袁绍所围,粮食尽,厨有米三斗,主簿启进内,稍以为糜粥,洪叹曰:吾独食此何味,命使为薄粥,与众共歠之。
《吴志》曰:鲁肃以振穷士为务,甚得邑人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告资粮,肃家有囷米,各三千斛,
于是指着一仓粮食给周瑜看,周瑜更加觉得他奇特,于是两人亲近结交,定下了像侨札那样的深厚友谊。
又说:全琮的父亲让全琮带着几斛米到吴地去,购买一些东西,全琮到了那里后,把米都分给了别人,空船返回,父亲大怒,全琮叩头说:我认为所买的东西并不急用,而士大夫们正有倒悬之患,所以便赈济了他们,来不及向您报告,父亲因此觉得他奇特。
《语林》说:陈寿将要撰写《国志》,对丁梁州说:如果能借到一千斛米,我会为您的父亲作一篇好传记,丁梁州没有给米,于是就没有传记。
《世说》说:郄嘉宾送给释道安一千斛米,释道安回答说:损失了米反而觉得更加烦恼。
【启】齐王融谢敕赐米启说:我没有王阳的术数,也没有计然的智慧,不能背负粮食走百里路,分得一块土地,上亏了温养之道,自取饥寒之苦,没想到外恩横集,天私妄委。
梁简文帝谢敕赉长生米启说:尧时的禾苗五尺高,不足以称珍,汉时的禾苗九穗,也比不上这个,如随瑞鹿,若降神乌,暮律向游,献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藉此资身,因斯养性。
梁庾肩吾谢东宫赉米启说:滍水鸣蝉,香闻七里,琼山合颖,租归十县,肩吾人惭振藻,徒降云涧之松,职滥便繁,空撤家承之俸,成珠委地,事重逢仙,游玉为粮,珍逾入楚,虽复激水沧流,不待滥河之说,春风扫地,方诮文学之篇。
又谢湘东王赉米启说:窃以月满则亏,恩来无爽,海潮虽大,万江恒注,遂使连箱委地,不殊阳翟,盈仓接宇,宁异海陵。
周庾信谢赵王赉米启说:比陋巷箪瓢,栉风沐雨,剥榆皮於秋塞,掘蛰燕於寒山,仰费国租,遂开尘甑,非丹灶而流珠,异荆台而炊玉,东方朔之俸米,既息长饥,西门豹之垦田,方惭此赉。
◇酒
古史考说:古代有醴酪,禹时仪狄发明了酒。
《毛诗》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礼记》说:先王制作酒醴,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这是先王用来防备酒祸的方法。
《左传》说:郑伯有嗜酒,建造了窟室,夜里饮酒,击钟为乐。
王孙子《新书》说:楚庄王攻打宋国,厨房里有臭肉,酒樽里有坏酒,将军子重劝谏说:现在君王的厨房里有臭肉不能吃,酒樽里有坏酒不能喝,而三军的士兵都有饥色,想要战胜敌人,不是很难吗?庄王说:请把酒投给士兵,把食物送给贤人。
《楚辞》说:蕙有肴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吕氏春秋》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明肠之食。
黄石公记说:从前良将用兵,有人送给他一单醪,他让人把它投到河里,让将士们迎流而饮,单醪不能使一河水变味,但三军将士却愿意为之而死,不是因为滋味。
《史记》说:晋国攻打秦国,缪公受伤,于是歧下吃善马的三百人,驰马冲入晋军包围,救出缪公并返回,生擒了晋君,起初缪公丢失了善马,歧下的野人一起得到并吃了它,有三百多人,后来被抓住,想要依法处置,缪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害人,我听说吃善马肉不饮酒会伤人,于是赐给他们酒并赦免了他们。
又说:高帝废除了秦朝的苛法,制定了简易的法令,群臣饮酒争功,高帝感到忧虑,叔孙通知道高帝越来越厌烦,于是建议高帝让诸弟子一起制定朝仪,七年后,长乐宫建成,群臣都在十月朝见,重新设置了法酒,诸侍坐在殿上,都伏地,尊卑依次起立上寿,觞九行,谒者说罢酒,御史执法,举出不符合礼仪的人,立即带走,整个朝会期间没有一个人失礼,高帝于是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
《汉书》说:百米旨酒,布兰生。
又说:于定国饮酒,喝到数石也不乱,越喝越精明,《神异经》说: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距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每天只饮天酒五斗,不食五穀鱼肉,只饮天酒,偶尔有饥饿时,向天便饱,喜欢游历山海间,不侵犯百姓,不干扰万物,与天地同生。
又说: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饮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复一樽出,与天地同休,无乾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
东方朔别传说:武帝幸甘泉,长平坂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俱全,先驱驰还以报,上使视之,无人知晓,当时朔在属车中,令他去查看,朔说:这是怪气,必定是秦狱处,上使按地图查看,果然是秦狱地,上问朔何以知之,朔说:积忧者,得酒而解,于是取虫置酒中,立消,赐朔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
《十洲记》说:瀛洲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乃令人长生。
《孔丛子》说: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说:昔有遗谚,尧舜千锺,孔子百觚,子路尚饮百榼,古之贤圣,无不能饮,吾子何辞焉,《续汉书》说:卢植能饮一石不醉。
崔寔《四民月令》说:正月旦,进椒酒,降神毕,各举椒酒於其家长。
《魏略》说:大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
《博物志》说:西域有蒲桃酒,积年不败,彼俗传云,可至十年,欲饮之醉,弥日乃解。
干宝《晋纪》说:杜豫作河桥成,武帝幸桥宴,举觞劝豫说:非卿,此功不能就,豫说:自非陛下之圣明,则臣无所施其愚巧也。
晋中兴书说:毕卓尝谓人曰:右手执酒杯,左手执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语林》说:刘灵,字伯伦,饮酒一石,至酲,复饮五斗,其妻责之,灵说: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妻如其言,灵咒曰:天生刘灵,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
【诗】宋陶潜饮酒诗说:既醉之后,辄以数句自娱,纸墨遂多,别辞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谈笑也,有客常同止,趣舍邈异景,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
领。
周朝的庾信在《报赵王赐酒诗》中写道:梁王修建了竹园,车马喧嚣,行人忽然绕道,直接进入了桃花源,小孩子害羞地躲起来,妻子惊讶地关上门,刚刚听到传达的命令,一定是赐予美酒,野外的炉子燃烧着树叶,山中的酒杯捧着竹根,风池更加温暖,寒谷也变得长久温暖,不知道稻粱雁何时能报答君恩。
又在《正旦蒙赵王赉酒诗》中写道:正旦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着铭文到来,椒花随着颂词而来,流星向碗中落下,浮蚁对着春天开放,成都已经救火,蜀使何时回来。
又在《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中写道:细柳望着蒲台,长河开始回流,秋叶几次落下,春蚁还未曾开放,莹角不难驾驭,椎轮稍微可以摧毁,只说千日饮酒,旧时追随中山而来。
又在《就蒲州刺史乞酒诗》中写道:萧瑟的风声掺杂,苍茫的云貌忧愁,鸟儿寒冷栖息不定,池水凝聚未流,蒲城的桑叶落下,灞岸的菊花秋开,原持河朔的饮酒,分劝东陵侯。
又在《答王襃饷酒诗》中写道:今天在小园中,几树桃花红,打开你的一壶酒,细细品味对着春风,未能扶助毕卓,还能舞动王戎,仙人一捧露水,判不及杯中。
【赋】汉朝的杨雄在《酒赋》中写道:你就像瓶子一样,看瓶子的居所,住在井边,处于高处临深,动辄接近危险,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不得左右,被缠徽牵制,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整日盛酒,人们再次借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此说来,酒有什么过错呢。
魏国的陈王曹植在《酒赋》中写道:我阅读杨雄的酒赋,辞藻非常华丽,颇有些戏谑而不雅,于是写了这篇酒赋,粗略地探究其终始,赞美仪氏的造思,亮出这美的独珍,仰望酒旗的景曜,协和嘉号于天辰,穆生失礼而辞楚,侯嬴感爵而轻身,其味道有宜成醪醴,苍梧缥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或云沸川涌,或素蚁如萍,于是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于是饮者并醉,从横讙譁,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或嚬蹴辞觞,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晞,于斯时也,质者或文,刚者或仁,卑者忘贱,窭者忘贫,于是矫俗先生,闻之而叹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佚,先王所禁,君子所失。
魏国的王粲在《酒赋》中写道:帝女仪狄,旨酒是献,苾芬享祀,人神式宴,辩其五齐,节其三事,醍沉盎泛,清浊各异,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懽好,赞交往之主宾,既无礼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遗大耻於载籍,满简帛而见书,孰不饮而罗兹,罔非酒而惟事,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大禹所忌,文王是艰。
晋朝的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只有圣贤的兴作,贵在垂功而不泯,赞美康狄的先识,也应天而顺民,拟酒旗于玄象,造甘醴以怡神,虽贤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齐均,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若乃中山冬启,醇酎秋发,长安春御,乐浪夏设,缥蚁蓱布,芬香酷烈,垂嘉称於百代,信人神之所悦,故为其酒也,殊功绝伦,三事既节,五齐必均,造酿以秋,告成以春,备味滋和,体淳色清,宣御神志,导气养形,遗忧消患,適性顺情,于是纠合同好,以遨以游,嘉宾云会,矩坐四周,设罍樽於南楹,酌浮觞以旋流,备鲜肴之绮错,进时膳之珍羞,礼仪攸序,是献是酬,咸得志以自足,原栖迟於一丘,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主称湛露,宾歌骊驹,仆夫整驾,言旋其居,乃凭轼以回轨,骋轻驷於通衢,及衡门以隐迹,览前圣之典谟,感夏禹之防微,悟仪氏之见疏,鉴往事而作诫,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见谬,惜三良之歼贤,嘉卫武之能悔,著屡舞於初筵,察成败於往古,垂将来於兹篇。
【颂】魏国的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牖户,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捧罂承槽,衔杯歠醪,奋鬓箕踞,枕麹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引】梁国的朱异在《田饮引》中写道:卜田宇兮京之阳,面清洛兮背脩邙,属风林之萧瑟,值寒野之苍茫,鹏纷纷而聚散,鸿冥冥而远翔,酒沉兮俱发,云沸兮波扬,岂味薄於东鲁,鄙蜜甜於南湘,于是客有不速,朋自远方,临清池而涤器,辟山牖而飞觞,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闻谈希夷之理,或赋连翩之章。
【戒】晋朝的庾阐在《断酒戒》中写道:盖神明智惠,人之所以灵也,好恶情欲,人之所以生也,明智运于常厓,好恶安于自然,吾固以穷智之害性,任欲之丧真也,于是椎金罍,碎玉碗,破兕觥,捐觚瓒,遗举白,废引满,使巷无行榼,家无停壶,剖樽折杓,沈炭销炉,屏神州之竹叶,绝缥醪乎华都,言未及尽,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盖空桑珍味,始于无情,灵和陶酝,奇液特生,圣贤所美,百代同营,故醴泉涌于上世,悬象焕乎列星,断蛇者以兴霸,折狱者以流声,是以达人畅而不壅,抑其小节,而济大通,子独区区,捡情自封,无或口闭其味,而心驰其听者乎,庾生曰:尔不闻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而情之好恶无节,故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恶迹止步,灭影即阴,形情绝于所托,万感无累乎心,心静则乐非外唱,乐足则欲无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弥深,宾曰唯唯,敬承德音。
【启】梁国的刘孝仪在《谢东》中写道:
宫赉在酒启中说:这酒的味道不同于五种甜味,也不是九次发酵的方法,车马未曾载过,油囊也无法购买,尝试与仙树相比,葛玄的泥首,才能与蒲桃相比,孟他衔着玉璧,确实知道酒可以寄托养性,妙解怡神,与圣人相比,羞愧得无法相提并论。
【书】后汉孔融在难魏武帝禁酒书中说:您初来时,国人都欢欣鼓舞,期待您的到来,但您一到,就施行了酒禁,天上挂着酒旗的耀光,地上有酒泉的郡县,人有美酒的德行,尧没有千钟酒,无法建立太平盛世,孔子没有百觚酒,无法成为圣人,樊哙在鸿门宴上解围,没有猪肩和酒,无法激发他的愤怒,赵国的仆从,东迎他们的王,没有酒,无法激发他们的气概,高祖没有醉斩白蛇,无法展现他的灵性,袁盎没有醇醪的力量,无法服众,定国没有酣饮一斛,无法决断法令,所以郦生以高阳酒徒的身份,在汉朝立下功勋,屈原因为餔糟歠醨,身陷楚国,由此可见,酒对于治理国家有什么不好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注解
食:在古代文化中,食不仅仅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礼仪、文化和哲学的重要体现。《礼记》中提到,古人最初食用的是未经火化的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后来燧人氏发明了火,开始烹饪食物。食物在《易经》中被视为君子宴乐的一部分,同时也强调君子应慎言节食。《尚书》中将食列为八政之首,认为食是万物之始,人之所本。《周礼》中详细描述了王室的饮食管理和食物的调配,反映了古代对饮食的精细管理。
饼:饼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尤其在汉代,饼的制作和销售已经非常普遍。《汉书》中记载了宣帝微时买饼的故事,显示了饼在平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三辅旧事》和《三辅决录》中提到的饼贩故事,反映了饼作为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晋束晳的《饼赋》和梁吴均的《饼说》则从文学角度赞美了饼的美味和制作工艺,体现了饼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肉:肉在古代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与酒并提,象征着丰盛和宴乐。《左传》中晋侯与齐侯的投壶游戏中,肉被用作比喻,显示了其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战国策》中提到“晚食以当肉”,反映了肉在古代饮食中的珍贵。《汉书》中东方朔割肉的故事,不仅展示了肉在宫廷礼仪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
朔:指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机智和幽默著称。
鲍宣:西汉时期的官员,以直言敢谏闻名。
董贤:西汉末年的宠臣,因其美貌和得宠而闻名。
桓谭: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著有《新论》。
刘孝绰: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吕氏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主编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历史等。
赵宣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以仁德著称。
散宜生:西周时期的贤臣,与闳夭、南宫括并称为“三子”。
太公:指姜太公,西周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蜀氏:指蜀地的商人。
张里:西汉时期的商人,以卖马医闻名。
王远:东汉时期的道士,传说中的人物。
麻姑:道教中的仙女,传说中的人物。
左慈:东汉时期的道士,以神通广大著称。
刘表:东汉末年的军阀,统治荆州。
刘孝威: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刘歆: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之子,以经学著称。
杨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赋著称。
费长房:东汉时期的道士,传说中的人物。
孟宗:三国时期吴国的官员,以孝行著称。
张华: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著有《博物志》。
陶侃: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清廉著称。
王融:南朝齐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周弘正:南朝陈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王武子:西晋时期的官员,以豪奢著称。
子路:孔子的弟子,以勇武和直率著称。
任氏:西汉时期的富商,以囤积粮食致富。
贾捐之:西汉时期的官员,以直言敢谏闻名。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机智和幽默著称。
马援:东汉时期的军事家,以平定边疆著称。
第五伦: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
臧洪:东汉末年的官员,以忠义著称。
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以智谋著称。
周瑜: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家,以智谋和英俊著称。
侨札之分:指古代的一种结义方式,类似于现代的结拜兄弟。
倒悬之患:比喻极其危急的困境,如同人被倒挂一般。
振赡:指救济、帮助。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极度的尊敬或恳求。
国志:指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佳传:指对某人或某家族的良好记载或传记。
损米:指减少或损失粮食。
有待之烦:指因为等待而产生的烦恼。
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表达感谢或请求。
王阳之术:指古代的一种养生或修炼方法。
计然之智:指古代的一种经济或管理智慧。
温养:指温暖和滋养,常用于形容对身体的保养。
天私妄委:指天意或命运的安排。
尧禾五尺:指传说中的尧时代的五尺高的禾苗,象征丰收。
汉苗九穗:指汉代传说中的九穗禾苗,象征丰收。
瑞鹿:象征吉祥的鹿。
神乌:象征吉祥的乌鸦。
民天之贵:指粮食的重要性,如同天赐之物。
延龄:指延长寿命。
滍水鸣蝉:形容环境清幽,蝉鸣悦耳。
琼山合颖:形容山色美丽,如同琼玉一般。
振藻:指文采飞扬。
云涧之松:形容高洁的品质。
便繁:指事务繁忙。
家承之俸:指家族传承的俸禄或财富。
成珠委地:形容珍贵的东西被随意丢弃。
游玉为粮:形容生活奢华,以玉为食。
春风扫地:形容春风拂面,如同扫地的感觉。
文学之篇:指文学作品。
月满则亏: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就会开始衰退。
恩来无爽:指恩惠的到来不会有所差错。
海潮虽大:形容事物虽然宏大,但仍有规律可循。
连箱委地:形容物品堆积如山。
阳翟:古代地名,今河南禹州。
海陵:古代地名,今江苏泰州。
陋巷箪瓢:形容生活简朴。
栉风沐雨:形容经历风雨,生活艰辛。
剥榆皮:指在艰苦环境中寻找食物。
蛰燕:指冬眠的燕子。
尘甑:指破旧的炊具,象征贫困。
丹灶:指炼丹的炉灶。
荆台:指古代的一种高台建筑。
东方朔之俸米:指东方朔的俸禄,象征丰厚的待遇。
西门豹之垦田:指西门豹开垦的田地,象征辛勤劳动。
醴酪:指古代的一种甜酒和乳制品。
仪狄: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春酒:指春天酿制的酒。
介眉寿:指祈求长寿。
酒醴:指酒和甜酒。
一献之礼:指古代的一种饮酒礼仪。
宾主百拜:指宾主之间的多次敬酒。
窟室:指地下的酒窖。
击锺:指敲钟,常用于宴会或仪式中。
臭肉:指腐烂的肉。
败酒:指变质的酒。
蕙有肴兮兰藉:形容宴席上的美食和香料。
奠桂酒兮椒浆:指用桂酒和椒浆祭祀。
肥肉厚酒:指丰盛的食物和酒。
明肠之食:指能够增强体力的食物。
单醪:指少量的酒。
善马:指优良的马匹。
苛法:指严苛的法律。
法酒:指按照礼仪规定的酒。
觞九行:指饮酒的九次敬酒。
百米旨酒:指用百日之米酿制的酒。
布兰生:形容酒香如同兰花般芬芳。
天酒:指甘露,象征天赐的美酒。
酒泉:古代地名,以产酒闻名,象征酒的丰富。
玉樽:指用玉制成的酒杯。
玉酒:指用玉膏酿制的酒。
尧舜千锺:指尧舜时代的千钟酒量。
孔子百觚:指孔子时代的百觚酒量。
椒酒:指用椒酿制的酒。
白酒:指普通的酒。
清酒:指清澈的酒。
蒲桃酒:指用葡萄酿制的酒。
拍浮酒池中:形容饮酒的豪放。
饮酒诗:指陶潜的《饮酒诗》。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诗文著称,尤擅长赋和诗。
赵王:指北周时期的赵王宇文招,庾信曾在其门下任职。
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隐逸之地。
柏叶:古代用于辟邪的植物,常用于新年等节日的装饰。
椒花:古代用于辟邪的植物,常用于新年等节日的装饰。
浮蚁:指酒面上的泡沫,形容酒的美味。
中山公:指北周时期的中山公宇文护,庾信曾在其门下任职。
蒲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永济市一带。
河朔: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古代泛指北方。
东陵侯:指古代封侯的贵族,此处借指蒲州刺史。
王襃:庾信的朋友,曾赠送酒给庾信。
鸱夷:古代盛酒的皮囊,因其形状滑稽而得名。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操之子,以其诗文著称。
张载: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赋著称。
刘伶: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饮酒放达著称。
朱异: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诗文著称。
庾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诗文著称。
刘孝仪: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以其诗文著称。
五齐:古代五种不同的酒,分别为齐、醴、盎、醍、醴,各有不同的酿造方法和风味。
九酝:古代酿酒的九种方法,代表酿酒工艺的复杂和精湛。
属车:古代指随从的车辆,这里指酒并未被随从车辆所载。
油囊:古代用来装酒的皮囊,这里指酒并未被油囊所装。
葛玄:东汉时期的道教人物,以炼丹术闻名,这里比喻酒的珍贵。
蒲桃:即葡萄,古代用来酿造葡萄酒,这里比喻酒的品质。
孟他: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比喻酒的仙气。
酒旗:古代酒肆的标志,象征酒的存在和重要性。
旨酒:美酒,象征酒的品质和享受。
千锺:古代酒器,象征饮酒的豪迈。
百觚:古代酒器,象征饮酒的量大。
彘肩卮酒:指樊哙在鸿门宴上饮酒解厄的故事,象征酒的力量。
引卮酒:指赵之厮养东迎其王时饮酒的故事,象征酒的激励作用。
醉斩白蛇:指汉高祖刘邦醉酒斩白蛇的故事,象征酒的神奇力量。
醇醪:美酒,象征酒的品质和力量。
酣饮一斛:指定国饮酒的故事,象征酒的决断力。
高阳酒徒:指郦食其以酒徒身份建功立业的故事,象征酒的积极作用。
餔糟歠醨:指屈原饮酒的故事,象征酒的消极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评注
本文通过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食物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食物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礼仪、文化和哲学的体现。从《礼记》到《周礼》,从《易经》到《尚书》,食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饼作为古代常见的食物,其制作和销售在汉代已经非常普遍。饼不仅是平民生活中的重要食物,也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商品。晋束晳的《饼赋》和梁吴均的《饼说》从文学角度赞美了饼的美味和制作工艺,体现了饼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肉在古代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与酒并提,象征着丰盛和宴乐。《左传》中晋侯与齐侯的投壶游戏中,肉被用作比喻,显示了其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战国策》中提到“晚食以当肉”,反映了肉在古代饮食中的珍贵。《汉书》中东方朔割肉的故事,不仅展示了肉在宫廷礼仪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详细描述,展现了食物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食物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礼仪、文化和哲学的体现。从《礼记》到《周礼》,从《易经》到《尚书》,食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道德、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内涵。首先,东方朔的自责与自誉,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面对权力时的机智与幽默,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鲍宣对董贤的批评,则体现了古代官员对廉洁政治的追求和对宠臣专权的不满。
桓谭的《新论》中提到的关东鄙语,反映了普通百姓对长安繁华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刘孝绰的谢启则通过对祭品的赞美,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恩赐的感激,体现了古代宗教仪式中的虔诚与庄重。
《吕氏春秋》中赵宣孟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仁德的推崇,尤其是对孝道的重视。散宜生、闳夭、南宫括与太公的交往,则体现了古代贤人之间的友谊和对学问的追求。蜀氏和张里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王远与麻姑的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左慈的神通广大,则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刘孝威的谢启通过对鹿脯的赞美,表达了对皇室恩赐的感激和对狩猎文化的推崇。
《论语》中对酱的重视,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中对调味的讲究。刘歆与杨雄的对话,则体现了古代学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忧虑。《风俗通》中对酱的描述,揭示了古代人们对食物变化的观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费长房的神奇能力,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孟宗的孝行,则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张华对鲊的赞美,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稀有食材的珍视。陶侃的清廉,则体现了古代官员对廉洁自律的要求。
王融和周弘正的谢启,通过对紫鲊的赞美,表达了对皇室恩赐的感激和对地方特产的推崇。陆机与王武子的对话,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和对异乡食物的不屑。子路的孝行,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高度重视。
任氏的致富故事,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对粮食的重视和对商业智慧的推崇。贾捐之对太仓粟的批评,反映了古代官员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对国家财政的担忧。东方朔的机智,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权力时的幽默与智慧。
马援的聚米为山川地势,展现了古代军事家对地形的高度重视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第五伦的节俭,则体现了古代官员对廉洁自律的要求和对民生的关怀。臧洪的忠义,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忠诚和正义的推崇。鲁肃与周瑜的交往,则体现了古代政治家之间的友谊和对国家大事的共同关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以及酒文化的重要性。首先,文中提到周瑜与某人结义,体现了古代结义文化的深厚传统。结义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纽带,更是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通过结义,人们在社会中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互助互利的网络。
其次,文中提到全琮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道德和责任的重视。全琮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米散给有需要的人,虽然违背了父亲的命令,但却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的品德,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价值。
文中还多次提到酒的文化意义。酒在古代不仅是饮品,更是礼仪、社交和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礼记》中的‘一献之礼’到《楚辞》中的‘奠桂酒兮椒浆’,酒在祭祀和宴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酒还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如‘春酒以介眉寿’,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和幸福的祈愿。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饮酒故事,如东方朔、刘灵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豪放性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酒的独特情感。酒在这些故事中不仅是饮品,更是文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媒介。通过饮酒,文人们得以在世俗的束缚中寻找自由和灵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典故和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道德、以及酒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酒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庾信的《报赵王赐酒诗》以桃花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理想世界。诗中通过‘稚子还羞出,惊妻到闭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中‘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则以新年为背景,通过‘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的描写,展现了新年的喜庆气氛。诗中‘流星向碗落,浮蚁对春开’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酒的美味,同时也暗示了新年的美好祝愿。
《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则以秋叶和春蚁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秋叶几回落,春蚁未曾开’的描写,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酒的期待。
《就蒲州刺史乞酒诗》则以萧瑟的风声和苍茫的云貌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鸟寒栖不定,池凝聚未流’的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答王襃饷酒诗》则以小园中的桃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杨雄的《酒赋》以瓶和鸱夷为象征,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赋中通过‘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的描写,表现了瓶的脆弱和危险,而‘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酤’的描写,则表现了鸱夷的实用和受欢迎。赋中‘由是言之,酒何过乎’的结论,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
曹植的《酒赋》则以杨雄的《酒赋》为基础,进一步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赋中通过‘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的描写,表现了对酒的赞美,而‘若耽于觞酌,流情纵佚,先王所禁,君子所失’的描写,则表现了对世俗的批判。
张载的《酃酒赋》则以圣贤的兴作为背景,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赋中通过‘惟圣贤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的描写,表现了对酒的赞美,而‘贼功业而败事,毁名行以取诬’的描写,则表现了对世俗的批判。
刘伶的《酒德颂》则以大人先生为象征,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颂中通过‘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牖户,八荒为庭衢’的描写,表现了大人先生的超然和豁达,而‘陈说礼法,是非锋起’的描写,则表现了对世俗的批判。
朱异的《田饮引》则以田饮为背景,表达了对酒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引中通过‘酒沉兮俱发,云沸兮波扬’的描写,表现了酒的美味和友情的深厚,而‘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的描写,则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庾阐的《断酒戒》则以断酒为背景,表达了对酒的批判和对节制的赞美。戒中通过‘椎金罍,碎玉碗,破兕觥,捐觚瓒’的描写,表现了对酒的批判,而‘心静则乐非外唱,乐足则欲无所淫’的描写,则表现了对节制的赞美。
这段古文通过对酒的描述和比喻,展现了酒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多重象征意义。首先,文中提到‘五齐’和‘九酝’,这两种酿酒方法代表了古代酿酒工艺的复杂和精湛,反映了古人对酒的重视和追求。其次,文中通过‘属车未曾载,油囊不得酤’的描述,暗示了酒的珍贵和稀有,进一步突出了酒的特殊地位。
文中还通过‘葛玄泥首,才比蒲桃,孟他衔璧’等比喻,将酒与仙人、葡萄等美好事物相提并论,赋予了酒以仙气和品质的象征意义。这些比喻不仅丰富了酒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人对酒的美好想象和追求。
在后汉孔融难魏武帝禁酒书中,孔融通过列举历史上众多与酒相关的典故,如‘樊哙解厄鸿门’、‘高祖非醉斩白蛇’、‘袁盎非醇醪之力’等,论证了酒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酒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也反映了酒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功能。
孔融还通过‘酒何负於治者哉’的反问,强调了酒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他认为,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能够激发人的勇气、智慧和决断力。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孔融对酒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酒的复杂情感和多重认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酒的描述和典故的引用,展现了酒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多重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反映了古人对酒的美好想象和追求,以及酒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对酒的深刻理解和多重认知,不仅丰富了酒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