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原文

得乳糜,往尼连禅河浴,浴竟,於水边啖糜,啖糜竟,掷钵水中,逆流可百步许,然后钵复流河中,架梨那龙王接取钵,在宫中供养。

法显记曰:弗楼沙国,有佛钵,昔月氏王大兴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钵,既服此国已,月氏王笃信佛法,欲持钵去去,乃校饰大象,置钵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能进,王知与钵无缘,深自愧叹,即於此处起塔,及僧伽蓝。

【启】齐王融谢安陆王赐银钵启曰:素人之贵,有访仙经,镌刻可奇,见符神鼎,撤膳器於珍羞之席,降宝玩於箪瓢之门。

梁刘孝仪谢鄱阳王赐银钵启曰:珍穷货贡,制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雕镂海籍,图载山经,阅众灵於器中,弄神奸於掌里,足令任后所欲,远惭汉世,少君有觌,遥羌齐寝。

◇塸

《抱朴子》曰:取金液及水银,以黄土塸盛,置之猛火上,皆化为丹,以此丹金为盘碗,食其中,令人长生,袁彦伯罗山疏曰:善道门[《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善道开,按当作单道开。]尸,在石室北壁下,形骸朽坏,止有白骨在,昔成都识此道士,闻之使人慨然,其业行殊异,冀当蝉蜕解骨耳,石室中先有塸盛香,得便扫除烧香。

【启】梁皇太子谢敕赉广门塸等启曰:淮南承月之杯,岂均符采,西国浮云之碗,非谓瑰奇,臣南珍靡究,未读奏曹之表,方物罕逢,不识议郎之画。

◇盘

《周官》曰:玉府,掌王之金玉,若合诸侯,则供珠盘玉敦。

《礼记》曰:汤之盘铭,德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盘铭,刻戒於盘,极犹尽也,君子新其德,尽其心力,不有馀也。]

《左传》曰: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锺,以为公盘。

《史记》曰:毛遂谓楚王之左右,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血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唼盟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定从於殿上,遂右手持盘,而左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唼此血於堂下,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孙卿子》曰:君者盘也,水者民也,盘圆则水圆,盘方则水方。

《神异经》曰:西北有金楼,上有银盘,广五十丈。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帝宫,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桃七枚,大如鸭卵,形圆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枚矣。

应劭《汉官仪》曰:封禅坛南有玉盘,盘中有玉龟。

《风土记》曰:越俗,饮宴即鼓盘以为乐,取大素圜盘,以广尺六者,抱以着腹,以右手五指更弹之,以为节,舞者应节而举。

【诗】梁沈约咏竹槟榔盘诗曰:梢风有劲质,景用道非一,平织方以文,穿成圆且密。

【赋】魏毌丘俭承露盘赋曰:树根芳林,濯景天池,嘉木灵草,绿叶素枝,飞阁鳞接而从连,层台偃蹇以横施,龟龙怪兽,嬉游乎其中,诡类壮观,杂遝众多,若乃肇制模镕,应变入神,穷数极理,究尽物伦,命班尔,召淳均,撰兰藉,简良辰,采名金於昆丘,斩扶桑以为薪,诏烛龙使吐火,运混元以陶甄,殴阴阳而役神物,岂取力於烝民,用能弗营,不日而成,匪雕匪斫,天挺之灵,雄幹碣以高立,干云雾而上征,盖取象於蓬莱,实神明之所凭,峻极过於阆风,凤高翔而弗升,远而望之,若紫霓下邻,双鹍集焉,即而视之,若璆琳之柱,华盖在端,上际辰极,下通九原,仙掌仙掌,既平且安,越古今而无匹,信奇异之可观。又能致休徵以辅性,岂徒虚设於芳园,采和气之精液,承清露於飞云。

【铭】后汉李尤盘铭曰:或以承觞,或以受物,既举清觞。又成口实。

魏毌丘俭承露盘铭曰:赫赫圣魏,绍天惟则,承露瑰生,爰诏懿德,下有蛟龙,偃蹇虬纷,上有层盘,厉彼青云,脩茎擢擢,高弗可及,仙掌岧岧,零露是集,有直其体,有固斯基,休徵攸降,神明攸持,少昊惟好,我后斯同,以近眉寿,以保万邦。

魏陈王曹植承露盘铭曰:岧岧承露,峻极大清,神石蛇畾蛇鬼,洪基岳停,下潜醴泉,上受云英,和气四充,翔凤所经,匪我明后,孰能经营,近历阐度,三光朗明,殊俗归义,祥瑞混并,鸾凤晨栖,甘露宵零,神明攸挟,高而不倾,奉戴巍巍,恭统神器,固若露盘,长存永贵,贤圣继迹,弈世明德,不忝先功,保兹皇极,垂祚亿兆,永荷天秩。

晋殷仲堪酒盘铭曰。

节 有 宜 药 惑 最

\│/ \│/

礼─┼─体 狂─┼─觞

/│\ /│\

为 酒 悦 醉 德 恶

◇樽

《尔雅》曰:彝卣罍,器也,小罍谓之坎,卣,中樽也。

《礼记》曰:庙堂之上,罍樽在阼,牺樽在西。

又曰:泰有虞氏之樽也,山罍夏后氏之樽,著殷樽,牺象周樽。

《庄子》曰: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以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於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闻[《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一作间。]矣,其於失性,一也。

《淮南子》曰: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事具人部圣篇。]

又曰:夫奉一爵酒,不知於邑,[言其轻也。]挈万石樽,则曰汗交,[言其重也。]又况羸[淮南子脩务篇作赢。]天下之忧,而任海内之事者乎,二者重於樽亦远矣,[远犹多也。]

《汉书》曰:成都侯商子邑,为大司空,贵重,商故人皆敬之,事邑,唯楼护

自安旧节,邑亦事之,不敢有阙,时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坐百数,皆离席伏,护独东向正坐。

《东观汉记》曰:刘文及苏茂易[东观汉记作臣於二字。]永,上遣王霸讨之,霸至,遂闭门坚守,劳赐吏士,作冒[《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一作倡。]乐,赋[赋字御览无,疑衍。]贼懽呼,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

孔融别传曰:融常叹曰: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事具人部叙志篇。]

【诗】魏文帝诗曰:良辰启初节,高会构懽娱,明爵浮象樽,珍膳盈豆区。

【铭】后汉崔骃樽铭曰:惟岁之元,朝贺奉樽,金罍牺象,嘉礼具存,献酬交错,万国咸欢。

后汉蔡邕酒樽铭曰:酒以成礼,弗继以淫,德将无荒,过则荒沉,盈而不冲,古人所箴,尚鉴兹器,茂勖厥心。

后汉李尤樽铭曰:樽设在堂,以俟俊乂,三山共承,雕瑑错带。

晋孙绰樽铭曰:大匠体物,妙思入神,仪彼灵禽,制器为人,虚以含有,文以饰身,湛此玄醴,延我嘉宾,兴怀寄咏,聊以摽设,详观兹器,妙巧奇绝,酌焉则注,受满则侧,吐写適会,未见其竭,与之无若,施而有节,玄应忘知,切存不伐,王公拟之,德齐上哲。

宋何偃常满樽铭曰:贞明丽象,昃食中望,唯兹奇器,神绝莫尚,斟酌赋受,不逾其量,凫鹥之诗,岂伊异况。

◇卮

《韩子》曰:棠谿空见昭侯曰:今有白玉卮而无当,瓦器有当,君渴,将何以饮,曰:以瓦器,空曰:白玉卮美而君不[《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一不下有以饮者三字。]以其无当耶,曰:然,空曰:为人君漏泄群臣语,犹玉卮无当也,空每见出,昭侯必独卧,唯恐梦言泄妻妾。

《战国策》曰: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师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谢,贺战胜,起而曰:臣窃譬,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酒,[具游说篇。]

《盐铁论》曰:川源不能实漏卮。

《汉书》曰:高祖奉玉卮,为太上皇寿。

又曰:初何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为杨州刺史,奏事在邸,春寿兄子適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杨州长史,材能驽下,未曾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以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以所私问,显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

【赋】晋傅咸汙卮赋曰:人有遗余琉璃卮者,小儿窃弄,堕之不絜,意既惜之。又感物之汙辱,乃丧其所以为宝,况君子行身,而可以有玷乎,有金商之玮宝,禀乾刚之淳精,叹春晖之定色,越冬冰之至清,爰甄陶以成器,逞异域之殊形,猥陷身於丑秽,岂厥美之不惜,与觞杓之长辞,曾瓦匜之不若。

【颂】后汉崔骃汉明帝颂曰:帝乃负扆,执冒覆珪,运斗杓以酬酢,酌酒旗之玉卮。

◇杯

《山海经》曰:犬戎国有一女子,方跪进玉杯食。

《礼记》曰:父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孝子见亲之器物哀,则不忍用也,圈,屈木所为也,卮,匜之属也。]

《管子》曰: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四人饮,公曰:盍不为寡人寿,叔牙奉杯而起。

《文子》曰: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言闇,河水不见太山。

《韩子》曰: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以为象著必不加於土[原讹上,据冯校本改。]形,[《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钅刑。]必将犀玉之杯,象著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荐豹胎。

又曰:乐羊为魏文侯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乐羊坐於幕下而飨之,尽一杯。

《淮南子》曰:夫江河之腐胔,不可胜数也,然祭者用,大也,一杯酒,甘蠋溃其中,匹夫不尝,小也。

《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杯容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彻,夜以杯於庭中以向天,比旦而水汁满中,汁甘而香美,斯实灵器。

《汉书》曰: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吾属廷尉者,欲致族之,而君以法奏之,非所以奉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矣,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不欲指言,故以取土喻之。]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之。

又曰:元帝徵贡禹为谏议大夫,禹奏,臣当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金银饰,非当所以食臣下也。

又曰:王嘉为丞相,数上事,言不宜封董贤,上怒,有诏收[汉书八十六王嘉传作假。]谒者即,[汉书作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掾吏涕泣,共和药进嘉曰:将相不对强吏陈冤,君侯宜引决,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伏刑都市,以示万众,岂儿女子耶,何谓咀药而死。

又曰:朱博为御史大夫,为人廉俭,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子希见其面。

谢承《后汉书》曰:豫章宋叔平,为定陵令,素杯,食麦饭。

《论衡》曰:河东须[《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项。]曼都好

道,去家三年而反,曰:去时有数仙人将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甚寒凄怆,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数月不饥。

《王逸子》曰:颜渊之箪瓢,则胜庆封玉杯,何者,德行高远,能绝殊也。

陶侃《故事》曰:侃上成帝螺杯一枚。

《南州异物志》曰:鹦鹉螺,状似霞,杯形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

《南越志》曰:南海以虾头为杯,须长数尺,金银镂,晋康[《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广。]州刺史,常以杯献,简文用以盛药,未及饮,无故酒跃於外,时庐江太守曲安远,颇解术数,即令筮之,安远曰:即三旬,后庭将有喜庆者。

【铭】后汉冯敬通杯铭曰:乐则思旧,燕则思懽,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后汉李尤杯铭曰:小之为杯,大之为闻,杯闻之用,无施不可,以饮以享,慎其得正,用公之美,骄吝为病。

梁陆倕蠡杯铭曰:用迈羽杯,珍愈渠碗,实同蠡测,形均朴满,伊我疲病,独居无伴,所不此挹,谁诮谁缓。

《方言》曰:楚魏宋之间,碗谓之盂。

《说文》曰:碗,小盂也。

《吴志》曰:曹公出濡须,甘宁为前部督,受敕斫敌前营,孙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督伏,不肯时持,宁引自削置膝上,呵之曰:卿见知於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却起拜,持酒通次酌,共各一银碗,至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

咸康起居注曰:诏使辽东使叚辽等琉璃碗。

【赋】魏陈王曹植车渠碗赋曰:惟斯碗之所生,于凉风之峻湄,采金光以定色,拟朝阳而发煇,丰玄素之暐晔,带朱荣之葳蕤,缊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翩飘飖而浮景,若惊鹄之双飞,隐神璞於西野,弥百叶而莫希,于时乃有明笃神后,广彼仁声,夷慕义而重使,献兹宝於斯庭,命公输使制匠,穷而丽之殊形,华色灿烂,文若点成,郁蓊云蒸,蜿蜒龙征,光如激电,影若浮星,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九敬,虽离朱之聪目,由炫燿而失精,何明丽之可悦,超群宝而特章,俟君子之闲宴,酌甘醴於斯觞,既娱情而可贵,故求御而不忘。

魏应玚车渠碗赋曰:惟兹碗之珍玮,诞灵岳而奇生,扇不周之芳烈,浸琼露以润形,荫碧条以纳曜,吸朝霞而发荣,纷玄黄以肜裔,晔豹变而龙华,象蜿虹之辅体,中含曜乎云波,若其众色鳞聚,卓度诡常,絪缊杂错,乍圆乍方,蔚术繁兴,散列成章,杨丹流缥,碧玉飞黄,华气承朗,内外齐光。

魏徐幹车渠碗赋曰:圜德应规,巽从易安,大小得宜,客如可观,盛彼清醴,承以琱盘,因欢接口,媚于君颜。

晋潘尼琉璃碗赋曰: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也阻远,其所讬也幽深,据重峦之亿仞,临洪溪之万寻,接玉树与琼瑶,邻沙棠与碧林,瞻阆风之崔嵬,顾玄圃之萧参,光映日曜,圆成月盈,纤瑕罔丽,飞尘靡停,灼烁旁烛,表里相形,举兹碗以酬宾,荣密坐之曲宴,流景蜅晃以内澈,清醴瑶琰而外见。

隋江总马脑碗赋曰:翠羽流霞之杯,谅无闻於玮丽,岂匹此之奇朅,爰睹殊特,臻自西国,状惊鹤之点溃,似游龙之割刻,士衡譬之云采,中郎羞其马勒,于时北园清夏,东阁浮凉,山交枝而影杂,水沉叶而流香,蝉无风而吲短,鹭出迥而飞长,副君海渟岳峙,纸落金锵,获阿[疑当作河。]宗之美宝,命河朔之名觞,宝出昆仑之仙阜,觞即玄洲之玉酒,酒既醉而还年,碗稍酌而延寿,仰天纵之体物,铭欹器兮何有。

【书】秦嘉妻与嘉书曰:分奉金错碗一枚,可以盛书水,琉璃碗一枚,可以服药酒。

【表】梁诸葛恢表曰:诏云,行当别离,以为怅罔,分致氍〈叟毛〉一,剑一,琉璃碗一,贵达心领录之,天恩望极天地,施钧不异远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译文

得到乳糜后,前往尼连禅河沐浴,沐浴完毕后,在水边吃乳糜,吃完后,将钵扔入水中,钵逆流而上约百步,然后钵又顺流而下,架梨那龙王接取了钵,在宫中供养。

法显记载说:弗楼沙国有一个佛钵,从前月氏王率领大军来攻打这个国家,想要夺取佛钵,征服了这个国家后,月氏王非常信仰佛法,想要带走佛钵,于是装饰了一头大象,将钵放在象背上,象却伏地不动,无法前进,又用四轮车装载钵,八头大象一起拉车,仍然无法前进,月氏王知道自己与钵无缘,深感惭愧,于是就在此处建塔和寺庙。

【启】齐王融感谢安陆王赐予银钵的启文说:普通人的尊贵,有时会去探访仙经,雕刻的技艺非常奇妙,符合神鼎的象征,撤去珍馐席上的餐具,将宝物赐予贫寒之家。

梁刘孝仪感谢鄱阳王赐予银钵的启文说:珍宝穷尽了贡品,制作工艺达到了极致,使用了贵重的宝樽,纹饰包含了龙鼎的图案,雕刻了海中的典籍,描绘了山中的经书,在器皿中观赏众神,在掌中玩弄神奸,足以让任后羡慕,远胜汉代的少君,遥望齐国的寝宫。

◇塸

《抱朴子》说:取金液和水银,用黄土制成的塸盛放,放在猛火上烧,都会化为丹药,用这种丹药制成的金盘碗,食用其中的食物,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袁彦伯在罗山疏中说:善道门的尸体,在石室北壁下,形骸已经朽坏,只剩下白骨,从前成都有人认识这个道士,听说后让人感慨,他的修行非常特别,希望他能蝉蜕解骨。石室中原本有塸盛放香,得到后便扫除烧香。

【启】梁皇太子感谢皇帝赐予广门塸等的启文说:淮南的承月杯,怎能与符采相比,西国的浮云碗,也不算是瑰奇,臣下对南方的珍宝了解不多,还未读过奏曹的表章,对异国的物品也很少见到,不认识议郎的画作。

◇盘

《周官》说:玉府掌管王的金玉,如果与诸侯会盟,就提供珠盘和玉敦。

《礼记》说:汤的盘铭,德行日日更新。又说日日更新。

康诰说:要作新民,诗中说,周虽然是旧邦,但它的使命是更新,所以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盘铭,是在盘上刻下戒律,极就是尽的意思,君子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尽自己的心力,不留余力。]

《左传》说:莒人攻打我国的东部边境,包围了台,季武子去救援台,于是进入郓,夺取了钟,作为公盘。

《史记》说:毛遂对楚王的左右说,取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中的血跪着献给楚王说:王应当歃血为盟,定下盟约,其次是我们的君主,再次是我,定下盟约后,毛遂右手持盘,左手招十九人说:大家一起在堂下歃血,你们这些人碌碌无为,不过是靠别人成事的人。

《孙卿子》说:君主是盘,百姓是水,盘圆则水圆,盘方则水方。

《神异经》说:西北有金楼,上面有银盘,宽五十丈。

《汉武内传》说:西王母在七月七日降临帝宫,命侍女取桃,不一会儿,用玉盘盛了七枚桃,大小如鸭蛋,形状圆润,颜色青翠,呈给王母,王母将四枚给武帝,自己吃了三枚。

应劭《汉官仪》说:封禅坛南有玉盘,盘中有玉龟。

《风土记》说:越地的风俗,饮宴时敲打盘子作为娱乐,取大素圆盘,宽一尺六寸,抱在腹前,用右手五指轮流弹击,作为节拍,舞者随着节拍起舞。

【诗】梁沈约咏竹槟榔盘诗说:竹梢有劲质,用途多样,平织成方形纹路,穿成圆形且紧密。

【赋】魏毌丘俭承露盘赋说:树根在芳林中,沐浴在天池的光景中,嘉木灵草,绿叶素枝,飞阁鳞次栉比,层台横亘,龟龙怪兽在其中嬉戏,诡类壮观,杂沓众多,若是开始制作模具,应变入神,穷尽数理,究尽物伦,命班尔,召淳均,撰写兰藉,选择良辰,采名金于昆丘,斩扶桑为薪,诏烛龙吐火,运混元以陶甄,驱使阴阳役使神物,岂是依靠百姓的力量,能够不费力,不日而成,不雕不琢,天生灵性,雄幹高立,直冲云霄,取象于蓬莱,实为神明所凭,峻极超过阆风,凤凰高翔而不升,远望如紫霓下邻,双鹍聚集,近看如璆琳之柱,华盖在顶端,上接星辰,下通九原,仙掌仙掌,既平且安,超越古今,无可匹敌,确实是奇异的景观。又能带来吉祥以辅助性情,岂是虚设于芳园,采和气的精液,承接清露于飞云。

【铭】后汉李尤盘铭说:或用来承酒,或用来盛物,既举起清酒,又成为口实。

魏毌丘俭承露盘铭说:赫赫圣魏,继承天意,承露瑰宝,诏示美德,下有蛟龙,盘曲纷纭,上有层盘,高耸青云,修长的茎干,高不可及,仙掌高耸,零露聚集,有直立的体态,有坚固的基座,吉祥降临,神明护持,少昊喜爱,我后相同,以近长寿,以保万邦。

魏陈王曹植承露盘铭说:高耸的承露盘,峻极于天,神石蛇鬼,洪基如山,下潜醴泉,上受云英,和气四溢,翔凤经过,若非我明后,谁能经营,近历阐度,三光明朗,殊俗归义,祥瑞并至,鸾凤晨栖,甘露夜降,神明护持,高而不倾,奉戴巍巍,恭统神器,坚固如露盘,长存永贵,贤圣继迹,世代明德,不辱先功,保此皇极,垂祚亿兆,永荷天秩。

晋殷仲堪酒盘铭说。

节 有 宜 药 惑 最

\│/ \│/

礼─┼─体 狂─┼─觞

/│\ /│\

为 酒 悦 醉 德 恶

◇樽

《尔雅》说:彝卣罍,是器皿,小罍称为坎,卣是中樽。

《礼记》说:庙堂之上,罍樽在东,牺樽在西。

又说:泰有虞氏的樽,山罍是夏后氏的樽,著是殷樽,牺象是周樽。

《庄子》说: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以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淮南子》说:圣人之道,犹如在十字路口设樽,过者斟酌,各得其宜,[事具人部圣篇。]

又说:奉一爵酒,不觉沉重,挈万石樽,则汗流浃背,[言其重也。]又何况承担天下的忧虑,而任海内之事者乎,二者重于樽亦远矣,[远犹多也。]

《汉书》说:成都侯商子邑,为大司空,地位显贵,商故人都敬重他,事邑,唯楼护

自安旧节,邑亦事之,不敢有阙,时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坐百数,皆离席伏,护独东向正坐。

《东观汉记》记载:刘文和苏茂易(《东观汉记》中写作“臣於”)永,皇帝派遣王霸讨伐他们,王霸到达后,便闭门坚守,慰劳赏赐将士,演奏音乐(《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一作“倡”),赋诗(《太平御览》无“赋”字,疑为衍文),贼人欢呼,雨点般的箭射入营中,射中了王霸面前的酒樽。

孔融的别传记载:孔融常常感叹说:“座上宾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此事详见《人部叙志篇》)

【诗】魏文帝的诗写道:“良辰启初节,高会构懽娱,明爵浮象樽,珍膳盈豆区。”

【铭】后汉崔骃的樽铭写道:“惟岁之元,朝贺奉樽,金罍牺象,嘉礼具存,献酬交错,万国咸欢。”

后汉蔡邕的酒樽铭写道:“酒以成礼,弗继以淫,德将无荒,过则荒沉,盈而不冲,古人所箴,尚鉴兹器,茂勖厥心。”

后汉李尤的樽铭写道:“樽设在堂,以俟俊乂,三山共承,雕瑑错带。”

晋孙绰的樽铭写道:“大匠体物,妙思入神,仪彼灵禽,制器为人,虚以含有,文以饰身,湛此玄醴,延我嘉宾,兴怀寄咏,聊以摽设,详观兹器,妙巧奇绝,酌焉则注,受满则侧,吐写適会,未见其竭,与之无若,施而有节,玄应忘知,切存不伐,王公拟之,德齐上哲。”

宋何偃的常满樽铭写道:“贞明丽象,昃食中望,唯兹奇器,神绝莫尚,斟酌赋受,不逾其量,凫鹥之诗,岂伊异况。”

◇卮

《韩子》记载:棠谿空见到昭侯说:“现在有白玉卮却没有底,瓦器有底,您渴了,将用什么来喝?”昭侯说:“用瓦器。”棠谿空说:“白玉卮很美,但您不用它来喝,是因为它没有底吗?”昭侯说:“是的。”棠谿空说:“作为君主,泄露群臣的话,就像玉卮没有底一样。”棠谿空每次见昭侯出来,昭侯必定独自睡觉,唯恐梦中说话泄露给妻妾。

《战国策》记载:昭阳为楚国攻打魏国,覆灭了军队,杀死了将领,夺取了八座城池,然后移师攻打齐国。陈轸作为齐王的使者,见到昭阳,再拜谢,祝贺战胜,起身说:“我私下打个比方,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赐给他的舍人一卮酒,舍人们互相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有余,请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画成了蛇,拿起酒准备喝,左手拿着卮,右手画蛇,说:‘我能给它画上脚。’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画成了蛇,夺过他的卮,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于是喝了酒。(详见《游说篇》)

《盐铁论》记载:“川源不能实漏卮。”

《汉书》记载:高祖捧着玉卮,为太上皇祝寿。

又记载:当初何武做郡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所以厚待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的侄子做了庐江长史,当时何武做扬州刺史,奏事在邸,何寿的侄子正好去长安,何寿为他准备了酒席,召来何武的弟弟显和故人,酒酣时,见到他的侄子说:“这个人是扬州长史,才能低下,从未见过。”显等人很惭愧,退下后告诉何武,何武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皇上委任的,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善退恶,吏治有茂异,民有隐逸,才应当召见,不能因为私情而问。”显勉强他,不得已召见,赐给他一卮酒。

【赋】晋傅咸的《汙卮赋》写道:“有人送给我一个琉璃卮,小孩偷偷玩弄,摔在地上弄脏了,我心里既惋惜,又感到物品被污辱,失去了它的宝贵,何况君子修身,怎么能有污点呢?有金商的玮宝,禀乾刚的淳精,叹春晖的定色,越冬冰的至清,经过甄陶成为器物,展现出异域的殊形,却陷身于丑秽,难道它的美不值得珍惜吗?与觞杓长辞,连瓦匜都不如。”

【颂】后汉崔骃的《汉明帝颂》写道:“帝乃负扆,执冒覆珪,运斗杓以酬酢,酌酒旗之玉卮。”

◇杯

《山海经》记载:犬戎国有一个女子,正跪着进献玉杯和食物。

《礼记》记载:“父母去世后,杯圈不能用来喝水,因为口泽之气还留在上面。(孝子见到亲人的器物感到哀伤,就不忍心使用。圈,是用弯曲的木头做的,卮,是匜之类的器物。)

《管子》记载: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四人一起喝酒,桓公说:“为什么不给我祝寿?”鲍叔牙捧着杯子站起来。

《文子》记载:“清则明,杯水能看见眼睛;浊则暗,河水看不见太山。”

《韩子》记载:纣王用象牙筷子,箕子感到恐惧,认为象牙筷子必定不会用在土制的器皿上(原讹为“上”,据冯校本改为“土”),必定会用犀玉之杯,象牙筷子和玉杯,必定不会用来盛豆羹,而是用来盛豹胎。

又记载:乐羊为魏文侯攻打中山,他的儿子在中山,中山的君主烹煮了他的儿子送给他,乐羊坐在幕下吃完了,喝了一杯酒。

《淮南子》记载:“江河中的腐肉,不可胜数,但祭祀时用,是因为它大;一杯酒,甘蠋溃在其中,匹夫不尝,是因为它小。”

《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西域献上夜光常满杯,杯容量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彻,夜晚把杯子放在庭院中朝向天空,到天亮时杯中水汁满溢,汁甘而香美,这确实是灵器。

《汉书》记载:有人偷了高庙座前的玉环,抓到盗贼后,文帝大怒,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按盗取宗庙服御物的罪名上奏,应当弃市。文帝大怒说:“我交给廷尉,是想灭他的族,而你按法律上奏,这不是奉宗庙的意思。”释之免冠顿首谢罪说:“法律如此就够了,假使愚民取长陵一杯土(不想明说,所以用取土来比喻),陛下怎么加重他的刑罚呢?”文帝和太后说了,才同意。

又记载:元帝徵召贡禹为谏议大夫,贡禹上奏说:“臣应当从东宫出发,见到赐予的杯案,全是金银装饰,这不是应当用来给臣下使用的。”

又记载:王嘉做丞相,多次上奏,说不应当封董贤,皇帝大怒,下诏收(《汉书》八十六《王嘉传》作“假”)谒者即(《汉书》作“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掾吏哭泣,一起配药给王嘉说:“将相不对强吏陈冤,君侯应当引决。”王嘉拿起药杯摔在地上,对官属说:“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伏刑都市,以示万众,岂是儿女子耶,怎么能吃药而死。”

又记载:朱博做御史大夫,为人廉洁节俭,饮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子很少见到他的面。

谢承《后汉书》记载:豫章宋叔平,做定陵令,用素杯,吃麦饭。

《论衡》记载:河东须(《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项”)曼都好。

道,离开家三年后回来,说:离开时有几位仙人要上天,离月亮几里就停下了,月亮旁边非常寒冷凄凉,饿了想吃东西,就给我喝一杯流霞,每次喝后几个月都不饿。

《王逸子》说:颜渊的箪瓢,胜过庆封的玉杯,为什么呢,因为德行高远,能超越常人。

陶侃《故事》说:陶侃献给成帝一枚螺杯。

《南州异物志》说:鹦鹉螺,形状像霞,杯子形状像鸟,头朝向它的腹部,看起来像鹦鹉,所以以此为名。

《南越志》说:南海用虾头做杯子,须长几尺,用金银镂刻,晋康(《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九作广)州刺史,常用杯子献上,简文用来盛药,还没喝,酒无故跳出来,当时庐江太守曲安远,很懂术数,就让他占卜,安远说:三十天后,后庭将有喜庆之事。

【铭】后汉冯敬通杯铭说:快乐时思念旧事,宴饮时思念欢乐,民众失去德行,因为干粮而有过错。

后汉李尤杯铭说:小的是杯子,大的是名声,杯子的用途,无所不可,用来饮酒和享乐,谨慎其得正,用公的美德,骄傲和吝啬是病。

梁陆倕蠡杯铭说:用迈羽杯,珍愈渠碗,实同蠡测,形均朴满,我疲惫病弱,独居无伴,不这样挹取,谁会责备谁会缓慢。

《方言》说:楚魏宋之间,碗叫做盂。

《说文》说:碗,小盂。

《吴志》说:曹公出濡须,甘宁为前部督,受命砍敌前营,孙权特赐米酒和菜肴,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喝了两碗,然后斟给都督,都督伏地,不肯马上拿,甘宁自己削了放在膝上,呵斥他说:你被至尊所知,与甘宁相比如何,甘宁尚且不惜死,你为什么独惜死呢,都督起身拜谢,持酒依次斟,每人一银碗,到更时,衔枚出击,敌人惊动,于是撤退,甘宁更加贵重。

咸康起居注说:诏使辽东使叚辽等琉璃碗。

【赋】魏陈王曹植车渠碗赋说:这碗生于凉风之峻湄,采金光以定色,拟朝阳而发辉,丰玄素之暐晔,带朱荣之葳蕤,缊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翩飘飖而浮景,若惊鹄之双飞,隐神璞於西野,弥百叶而莫希,于时乃有明笃神后,广彼仁声,夷慕义而重使,献兹宝於斯庭,命公输使制匠,穷而丽之殊形,华色灿烂,文若点成,郁蓊云蒸,蜿蜒龙征,光如激电,影若浮星,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九敬,虽离朱之聪目,由炫燿而失精,何明丽之可悦,超群宝而特章,俟君子之闲宴,酌甘醴於斯觞,既娱情而可贵,故求御而不忘。

魏应玚车渠碗赋说:这碗珍玮,诞灵岳而奇生,扇不周之芳烈,浸琼露以润形,荫碧条以纳曜,吸朝霞而发荣,纷玄黄以肜裔,晔豹变而龙华,象蜿虹之辅体,中含曜乎云波,若其众色鳞聚,卓度诡常,絪缊杂错,乍圆乍方,蔚术繁兴,散列成章,杨丹流缥,碧玉飞黄,华气承朗,内外齐光。

魏徐幹车渠碗赋说:圜德应规,巽从易安,大小得宜,客如可观,盛彼清醴,承以琱盘,因欢接口,媚于君颜。

晋潘尼琉璃碗赋说:览方贡之彼珍,玮兹碗之独奇,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其由来也阻远,其所讬也幽深,据重峦之亿仞,临洪溪之万寻,接玉树与琼瑶,邻沙棠与碧林,瞻阆风之崔嵬,顾玄圃之萧参,光映日曜,圆成月盈,纤瑕罔丽,飞尘靡停,灼烁旁烛,表里相形,举兹碗以酬宾,荣密坐之曲宴,流景蜅晃以内澈,清醴瑶琰而外见。

隋江总马脑碗赋说:翠羽流霞之杯,谅无闻於玮丽,岂匹此之奇朅,爰睹殊特,臻自西国,状惊鹤之点溃,似游龙之割刻,士衡譬之云采,中郎羞其马勒,于时北园清夏,东阁浮凉,山交枝而影杂,水沉叶而流香,蝉无风而吲短,鹭出迥而飞长,副君海渟岳峙,纸落金锵,获阿[疑当作河。]宗之美宝,命河朔之名觞,宝出昆仑之仙阜,觞即玄洲之玉酒,酒既醉而还年,碗稍酌而延寿,仰天纵之体物,铭欹器兮何有。

【书】秦嘉妻与嘉书说:分奉金错碗一枚,可以盛书水,琉璃碗一枚,可以服药酒。

【表】梁诸葛恢表说:诏云,行当别离,以为怅罔,分致氍〈叟毛〉一,剑一,琉璃碗一,贵达心领录之,天恩望极天地,施钧不异远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注解

鼎: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器,通常有三足两耳,用于烹饪和祭祀。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国家的稳定,常用于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仪式。

鎗:古代的一种武器,类似于长矛,用于战斗。在某些文献中,鎗也指代一种装饰性的物品,如铜鎗,用于皇室的仪式。

钵:佛教僧侣用来盛食物的容器,通常为圆形,材质多样。

塸:一种用黄土制成的容器,常用于炼丹或盛放香料。

盘:一种盛放食物或物品的容器,材质多样,常用于宗教仪式或日常生活。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常用于宴会和祭祀场合,象征着礼仪和尊贵。

卮: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杯子,常用于宴会和祭祀,象征着礼仪和尊贵。

杯:古代的一种饮器,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杯子,常用于日常饮用和宴会,象征着礼仪和尊贵。

碗:一种常见的食器,用于盛放食物。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代表家庭和团聚。

乳糜:一种用牛奶或羊奶煮成的粥,常作为佛教僧侣的食物。

尼连禅河:位于印度的一条河流,佛陀在成道前曾在此河中沐浴。

弗楼沙国:古代印度的一个国家,佛教文化盛行。

月氏王:古代中亚的一个强大王国,曾征服印度部分地区。

校饰大象:装饰大象,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重要场合。

僧伽蓝:佛教寺院的总称,供僧侣修行和居住。

银钵:用银制成的钵,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作为贵重的礼物。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以纪念或警示,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

赋: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铺陈描写为主,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颂: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赞美和歌颂为主,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和赞美。

诗: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抒情和叙事为主,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流霞:传说中的仙酒,饮之可数月不饥。

颜渊之箪瓢: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以简朴著称,箪瓢指其简陋的饮食器具。

庆封玉杯:庆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玉杯象征奢华。

螺杯:用螺壳制成的酒杯,形状独特。

鹦鹉螺:一种形状似鹦鹉的螺壳,常被用来制作酒杯。

虾头杯:用虾头制成的酒杯,工艺复杂,常作为贡品。

流霞杯:一种酒杯,形状似流霞,常用于宴会。

车渠碗:一种珍贵的碗,常用来盛放美酒或药物。

琉璃碗:用琉璃制成的碗,透明且色彩斑斓,常作为贡品或礼物。

马脑碗:用玛瑙制成的碗,质地坚硬,色泽美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评注

本文通过对古代器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鼎作为权力和稳定的象征,在政治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鎗和钵则分别代表了战争与和平、世俗与宗教的对立与融合。这些器物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文化符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例如,鼎的铸造工艺和装饰图案,鎗的精美雕刻,钵的简约设计,都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历史价值方面,这些器物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日常生活。通过研究这些器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思想。例如,鼎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制和政治制度,钵的使用则揭示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古代器物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艺术和思想的重要线索。这些器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这段文本涉及多个与佛教和古代文化相关的典故和器物,展现了古代宗教、文化和艺术的丰富内涵。首先,文本提到佛陀在尼连禅河沐浴后食用乳糜,并将钵掷入水中,钵逆流而上,最终被龙王接取供养。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佛陀的神圣性,还反映了佛教中钵作为僧侣重要法器的象征意义。钵的逆流而上象征着佛法的不可思议和超越自然的力量,而龙王的供养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教与自然神灵之间的联系。

其次,文本提到弗楼沙国的佛钵故事,月氏王试图夺取佛钵但未能成功,最终在此地建塔和僧伽蓝。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影响力,还揭示了佛教器物在宗教和政治中的重要性。佛钵作为佛教圣物,象征着佛法的权威和神圣性,月氏王的失败则暗示了佛教信仰的不可侵犯性。

此外,文本还提到银钵、塸、盘和樽等器物,这些器物在古代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银钵作为贵重的礼物,象征着尊贵和虔诚;塸作为炼丹和盛香的容器,反映了古代道教和佛教中的炼丹术和香文化;盘和樽则分别用于盛放食物和酒,体现了古代饮食文化和祭祀仪式的重要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古代器物的精美和宗教仪式的庄严。例如,银钵的雕刻和装饰、塸的制作和使用、盘的铭文和樽的形制,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器物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艺术品和宗教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典故和器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佛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影响,还揭示了古代器物的宗教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器物和典故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宗教、文化和艺术的丰富内涵,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段古文通过描述古代酒器的使用和相关的文化背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尊卑观念。文中提到的樽、卮、杯等酒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具,更是礼仪和尊贵的象征。通过这些酒器的使用,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尊卑秩序的严格遵守。

文中还提到了铭、赋、颂、诗等文学体裁,这些文学形式不仅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更是传承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文学形式,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刘文、苏茂、王霸、孔融、魏文帝、崔骃、蔡邕、李尤、孙绰、何偃等,这些人物和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这些因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酒器、文学体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段古文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及这些因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这段文本通过描述各种酒杯和碗的材质、形状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仙酒“流霞”到颜渊的简朴“箪瓢”,再到庆封的奢华“玉杯”,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不同追求。螺杯、鹦鹉螺杯、虾头杯等器物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

文本中提到的“车渠碗”、“琉璃碗”和“马脑碗”等珍贵器物,往往与宫廷、贵族生活紧密相关。这些器物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车渠碗的赋文中提到其“华色灿烂,文若点成”,琉璃碗则“光映日曜,圆成月盈”,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器物的外在美,也反映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文本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典故,如甘宁用银碗酌酒激励将士、秦嘉妻赠送琉璃碗等,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礼仪文化。通过这些器物和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追求以及文化传承的方方面面。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对各种酒杯和碗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器物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工艺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七十三-杂器物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7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