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原文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其趾,未失正也。

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艮其限,危熏心也。

艮其身,止诸躬也。

艮其辅,以中正也。

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译文

两山重叠,象征艮卦;君子因此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艮卦的初爻象征脚趾,表示没有失去正道。

不拯救那些跟随自己的人,表示没有退却听从。

艮卦的第二爻象征腰部,表示危险熏染内心。

艮卦的第三爻象征身体,表示停止在自己的身体上。

艮卦的第四爻象征面部,表示以中正之道行事。

敦厚的艮卦带来吉祥,表示以厚道结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注解

兼山:指两山重叠,象征稳重、静止。在《易经》中,艮卦象征山,代表静止、止步。

艮:《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征山,代表静止、止步。艮卦的卦象为两山重叠,寓意稳重、静止。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思考问题时不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强调守本分、不越界。

艮其趾:指停止在脚趾,象征在行动之初就停止,避免错误。

未失正也:没有失去正道,表示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不拯其随:不拯救那些跟随自己的人,表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未退听也:没有退让或听从他人,表示坚持自己的原则。

艮其限:停止在界限处,象征在关键时刻停止,避免危险。

危熏心也:危险熏染心灵,表示在危险面前保持警惕。

艮其身:停止在身体,象征在行动中自我约束。

止诸躬也:停止在自己的身体,表示自我约束和控制。

艮其辅:停止在辅助的位置,象征在辅助他人时保持中正。

以中正也:以中正的态度行事,表示公正、不偏不倚。

敦艮之吉:敦厚的停止带来吉祥,表示稳重、厚道的态度带来好运。

以厚终也:以厚道结束,表示以厚道的态度结束事情,带来好的结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艮卦,艮卦象征山,代表静止、止步。艮卦的卦象为两山重叠,寓意稳重、静止。这段文字通过艮卦的各个爻辞,阐述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保持静止、止步,以及这种静止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强调了君子在思考问题时不应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是对君子行为的一种规范,要求君子守本分、不越界。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

接下来,’艮其趾,未失正也’表示在行动之初就停止,避免错误,这是对行动的一种谨慎态度。’不拯其随,未退听也’则强调了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改变立场。这种坚持原则的态度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一种美德。

‘艮其限,危熏心也’则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停止,避免危险。这种在危险面前保持警惕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即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警惕,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艮其身,止诸躬也’则强调了在行动中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的态度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艮其辅,以中正也’则强调了在辅助他人时保持中正,这种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

最后,’敦艮之吉,以厚终也’则强调了以厚道的态度结束事情,带来好的结果。这种以厚道结束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即以厚道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物,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艮卦的各个爻辞,阐述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保持静止、止步,以及这种静止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义’、’慎独’、’厚德载物’等重要观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7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