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原文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姤其角,上穷吝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译文

天下有风,象征着相遇;君主因此发布命令,通告四方。

被系在金制的车轭上,是因为柔顺之道被牵引。

包裹中有鱼,意味着道义不能及于宾客。

行动犹豫不决,是因为行动没有被牵引。

没有鱼的凶险,是因为远离了民众。

九五爻含有文采,是因为中正之道。

有陨石从天而降,意味着志向不放弃天命。

相遇在角上,是因为处于上位而陷入困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注解

姤:《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象征相遇、邂逅。

施命诰四方:发布命令,告知四方。

金柅:金属制成的车闸,比喻控制、约束。

柔道牵:以柔顺之道牵引,比喻以温和的方式引导。

包有鱼:包裹中有鱼,比喻有所收获。

义不及宾:道义上不能涉及宾客,比喻不能分享给外人。

次且:犹豫不决,行动迟缓。

无鱼之凶:没有鱼的凶险,比喻失去收获的危险。

远民:远离民众,比喻失去民心。

含章:内含文采,比喻内在的美德。

中正:中正之道,比喻公正无私。

有陨自天:有陨石从天而降,比喻天意不可违。

志不舍命:志向不放弃天命,比喻坚持信念。

姤其角:遇到角,比喻遇到阻碍。

上穷吝:上位者陷入困境,比喻高位者的困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评注

《姤》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象征相遇、邂逅。卦辞‘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描绘了风遍及天下的景象,象征着相遇的普遍性。这里的‘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影响力、传播力和变化。‘施命诰四方’则进一步强调了相遇后的行动,即发布命令,告知四方,体现了相遇后的责任和行动力。

爻辞中的‘系于金柅,柔道牵也’以金属车闸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以柔顺之道进行控制和引导的思想。‘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则通过包裹中的鱼这一形象,比喻有所收获但不能分享给外人,强调了收获的私密性和排他性。‘其行次且,行未牵也’描绘了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状态,暗示了在相遇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无鱼之凶,远民也’进一步深化了失去收获的危险,比喻失去民心的严重后果。‘九五含章,中正也’则强调了内在美德和公正无私的重要性,体现了在相遇后应保持的内在品质。‘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通过陨石从天而降的形象,比喻天意不可违,强调了坚持信念的重要性。‘姤其角,上穷吝也’则以遇到角为喻,形象地表达了遇到阻碍和高位者陷入困境的情景。

整体来看,《姤》卦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深入探讨了相遇后的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它不仅揭示了相遇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还强调了在相遇后应保持的内在品质和行动力。同时,卦辞和爻辞中的各种形象和比喻,也体现了《周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