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原文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据于蒺藜,乘刚也。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劓刖,志未得也。

乃徐有说,以中直也。

利用祭祀,受福也。

困于葛藟,未当也。

动悔有悔,吉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译文

泽中没有水,象征着困境;君子应当以坚定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进入幽深的山谷,意味着环境幽暗不明。

在酒食中陷入困境,但其中也有值得庆祝的事情。

站在蒺藜上,象征着依靠刚强的力量。

进入自己的宫殿却看不到妻子,这是不祥的征兆。

慢慢地到来,意味着志向在下层。

虽然位置不恰当,但仍有支持者。

受到劓刑和刖刑,意味着志向未能实现。

慢慢地有了转机,因为坚持了正直的原则。

通过祭祀来获得利益,意味着接受福报。

被困在葛藟中,意味着时机未到。

行动中虽有悔恨,但最终是吉利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注解

泽无水:泽中无水,象征困境和艰难。

困:困境,指处于不利的境地。

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幽谷:幽深的山谷,象征困境和不明朗的境地。

酒食:指物质享受,困于酒食意味着被物质所困。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象征困难和阻碍。

乘刚:指面对刚强的对手或困难。

宫:指居所或地位。

不祥:不吉利,预示不好的事情。

徐徐:缓慢,表示谨慎和耐心。

志在下:志向在低处,表示谦逊和低调。

不当位:不在适当的位置,表示处境不利。

有与:有支持和帮助。

劓刖:古代刑罚,象征痛苦和挫折。

中直:正直和公正。

祭祀:古代宗教仪式,象征虔诚和祈福。

葛藟:一种蔓生植物,象征纠缠和困扰。

动悔有悔:行动中会有悔恨,但最终是吉利的。

吉行:吉利的行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易经》中的《困卦》,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描述了困境中的各种情境和应对之道。文本以‘泽无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困境的象征,泽中无水,意味着资源匮乏,处境艰难。君子在这种困境中,应当坚持自己的志向,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舍生取义’的精神。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不同的象征物,如‘幽谷’、‘酒食’、‘蒺藜’等,进一步描绘了困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幽谷’象征不明朗的境地,‘酒食’象征物质享受的困扰,‘蒺藜’则象征困难和阻碍。这些象征物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意象,也深化了困境的内涵。

文本中还提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这句话通过家庭关系的缺失,暗示了困境中的孤独和不祥。然而,尽管处境不利,君子仍然应当保持谨慎和耐心,‘徐徐’而行,志向在低处,表示谦逊和低调。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困境中保持平衡和节制。

最后,文本提到‘利用祭祀,受福也’,这表明在困境中,通过虔诚的祭祀和祈福,可以获得上天的庇佑和福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宗教和神灵的信仰,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困境中的各种情境和应对之道。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勇气。文本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象征性和哲理性的结合,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意象的美感,又能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历史价值方面,这段古文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