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原文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之孚,有喜也。

升虚邑,无所疑也。

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译文

地中生长出树木,象征着上升;君子应当顺应德行,通过积累小的进步来达到大的成就。

如果能够顺利上升,就会大吉大利,因为这与上天的意志相合。

九二的诚信,会带来喜悦。

上升到空虚的城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王在岐山举行祭祀,这是顺应天时的事情。

坚守正道,吉祥地上升台阶,意味着大志得以实现。

在上升的过程中,如果过于沉迷于高位,反而会失去财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注解

地中生木:象征生命力和成长,比喻事物从低处向高处发展。

升:上升、提升,指事物或人的地位、境界的提升。

君子以顺德:君子应顺应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积累小的进步以达到大的成就。

积小以高大:通过积累小的进步,最终达到大的成就。

允升大吉:顺利上升,大吉大利。

上合志也:与上天的意志相合。

九二之孚:指《易经》中的九二爻,象征诚信和信任。

有喜也:有喜庆之事。

升虚邑:上升到空虚的城邑,比喻无阻碍地上升。

无所疑也:没有任何疑虑。

王用亨于岐山:王在岐山举行祭祀,象征顺应天命。

顺事也:顺应天命和时势。

贞吉升阶:坚守正道,吉祥地上升。

大得志也:大展宏图,实现志向。

冥升在上:暗中上升,达到高位。

消不富也:消除不富裕的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易经》中的《升卦》,主要讲述了上升、提升的道理。通过‘地中生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从低处向高处发展的过程,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君子应从小事做起,积累小的进步,最终达到大的成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指导。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和‘九二之孚,有喜也’进一步强调了顺应天命和诚信的重要性。只有顺应天命,才能顺利上升,大吉大利;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喜庆之事。

‘升虚邑,无所疑也’和‘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则通过具体的比喻,说明了无阻碍地上升和顺应天命的重要性。上升到空虚的城邑,没有任何疑虑;王在岐山举行祭祀,象征顺应天命。

‘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和‘冥升在上,消不富也’则强调了坚守正道和暗中上升的重要性。只有坚守正道,才能吉祥地上升,大展宏图;只有暗中上升,才能消除不富裕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阐述了上升、提升的道理,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道德准则和天命的重要性,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