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兑-原文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孚兑之吉,信志也。
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之喜,有庆也。
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未光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兑-译文
丽泽象征着兑卦,君子应该与朋友一起讨论学习。
和谐兑卦的吉祥,是因为行动没有疑虑。
诚信兑卦的吉祥,是因为信念坚定。
来兑卦的凶险,是因为位置不当。
九四爻的喜悦,是因为有值得庆祝的事情。
诚信在剥卦中,是因为位置正当。
上六爻引导兑卦,但尚未达到光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兑-注解
丽泽:指美丽的泽地,象征着和谐与美好。在《易经》中,泽代表兑卦,象征着喜悦和开放。
兑:《易经》中的兑卦,象征泽、喜悦、开放和交流。兑卦的卦象为泽上泽下,表示内外皆悦,和谐相处。
君子:指有德行、有修养的人,常用来指代理想的人格。在《易经》中,君子常被用来象征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朋友讲习:指朋友之间互相讨论、学习和交流。这里强调了通过交流和学习来增进友谊和智慧。
和兑之吉:指在和谐的状态下,兑卦带来的吉祥。和兑表示内外和谐,行为没有疑虑。
孚兑之吉:孚指诚信,孚兑之吉表示在诚信的基础上,兑卦带来的吉祥。信志表示内心的信念和志向。
来兑之凶:指在不适当的情况下,兑卦可能带来的凶险。位不当表示位置或时机不合适。
九四之喜:指兑卦的九四爻带来的喜悦。有庆表示有值得庆祝的事情。
孚于剥:指在剥卦(象征剥落、衰落)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诚信。位正当表示位置或时机正当。
上六引兑:指兑卦的上六爻引导兑卦的力量。未光表示尚未完全显现或发挥出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兑-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兑卦,兑卦象征着喜悦、开放和交流。兑卦的卦象为泽上泽下,表示内外皆悦,和谐相处。这段文字通过对兑卦各爻的解释,阐述了在不同情况下兑卦的吉凶变化。
首先,兑卦的总体象征是和谐与喜悦,君子通过朋友之间的讲习来增进友谊和智慧。这种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重视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的理念。
其次,兑卦的吉凶变化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位置。和兑之吉强调了在和谐状态下的吉祥,行为没有疑虑;孚兑之吉则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吉祥。而来兑之凶则警示我们,在不适当的情况下,喜悦和开放可能带来凶险。
九四之喜和孚于剥则进一步说明了在不同位置和时机下,兑卦的不同表现。九四之喜表示在适当的位置上,兑卦带来的喜悦和庆祝;孚于剥则强调了即使在剥落和衰落的情况下,保持诚信的重要性。
最后,上六引兑未光则暗示了兑卦的力量尚未完全显现,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发挥。这反映了《易经》中强调的时机和位置的重要性,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和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卦象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兑卦各爻的解释,深入探讨了喜悦、开放和交流在不同情境下的吉凶变化,体现了《易经》中强调的时机、位置和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重视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的理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