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原文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井泥不食,下也。

旧井无禽,时舍也。

井谷射鲋,无与也。

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井甃无咎,修井也。

寒泉之食,中正也。

元吉在上,大成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译文

木上有水,象征着井;君子应当勤劳地为民服务,并劝勉他们互相帮助。

井底的泥不能食用,是因为它位于最下方。

旧井中没有禽鸟,是因为它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在井谷中射鲋鱼,是没有意义的。

井水清澈却无人饮用,是因为人们的行为令人悲伤。

祈求君王明智,是为了接受福祉。

井壁修整没有过错,是为了修整井。

寒凉的泉水可以饮用,是因为它中正无私。

最大的吉祥在上方,是因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注解

井:在《易经》中,井卦象征着水源,代表滋养与供给。井不仅是物理上的水源,也比喻为道德和精神上的滋养。

劳民劝相:指君子应勤劳为民,劝勉相助,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井泥不食:井底的泥水不能饮用,象征环境恶劣,无法提供滋养。

旧井无禽:旧井无水,连禽鸟也不来,象征废弃无用。

井谷射鲋:在井谷中射鲋鱼,象征无益的努力。

井渫不食:井水清澈但不被饮用,象征资源未被利用。

求王明:祈求君王明智,象征对明君的渴望。

井甃无咎:修井无咎,象征通过努力改善环境。

寒泉之食:寒泉的水可饮用,象征中正无私。

元吉在上:大吉在上,象征最终的成功和圆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评注

《井卦》在《易经》中象征着水源,代表着滋养与供给。井不仅是物理上的水源,更是道德和精神上的滋养。本文通过井的不同状态,揭示了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努力改善环境,达到最终的和谐与成功。

首先,’井泥不食,下也’描述了井底的泥水不能饮用,象征环境恶劣,无法提供滋养。这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们难以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接着,’旧井无禽,时舍也’进一步强调了废弃无用的状态,连禽鸟也不来,象征环境的彻底荒废。

然而,’井谷射鲋,无与也’则揭示了无益的努力。在井谷中射鲋鱼,虽然看似努力,但实际上并无收获。这提醒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井渫不食,行恻也’则描述了井水清澈但不被饮用,象征资源未被利用。这反映了社会中资源的浪费和未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呼吁人们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在困境中,’求王明,受福也’表达了对明君的渴望。只有明智的领导者才能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获得幸福。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政和明君的推崇。

通过’井甃无咎,修井也’,我们看到了通过努力改善环境的可能性。修井无咎,象征通过努力可以改善环境,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鼓励人们积极行动,改变现状。

最后,’寒泉之食,中正也’和’元吉在上,大成也’描绘了最终的成功和圆满。寒泉的水可饮用,象征中正无私;大吉在上,象征最终的成功和圆满。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正之道,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和幸福。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井的不同状态,揭示了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努力改善环境,达到最终的和谐与成功。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启示,也是对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