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原文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丰其沛,不可大事也。

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丰其蔀,位不当也。

日中见斗,幽不明也。

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之吉,有庆也。

丰其屋,天际翔也。

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译文

雷电同时到来,象征着丰盛;君子因此要明断案件,执行刑罚。

虽然十天内没有灾祸,但过了十天就会有灾难。

有诚信就能发挥出来,诚信能够激发志向。

丰盛到了极点,就不能做大事了。

折断右臂,最终无法使用。

丰盛到了极点,位置却不恰当。

中午看到北斗星,意味着幽暗不明。

遇到平易近人的主人,是吉祥的行动。

六五的吉祥,是因为有喜庆之事。

丰盛的房屋,像在天际飞翔。

窥视门户,寂静无人,是因为自己隐藏起来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注解

雷电皆至:雷电同时出现,象征天威与地怒的结合,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突然的变故。

丰:在《易经》中,丰卦象征着盛大、繁荣,但也暗示着过度和可能的衰败。

折狱致刑:指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正义,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旬:古代时间单位,指十天。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短暂。

有孚发若:孚指诚信,发若指发展、展开。整体意味着诚信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丰其沛:沛指盛大、充沛。这里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盛状态。

折其右肱:肱指手臂,这里比喻失去重要的支持或力量。

丰其蔀:蔀指遮蔽、覆盖。这里形容事物被过度遮蔽,导致无法看清真相。

日中见斗:斗指北斗星。这里比喻在光明中看到黑暗,或在显赫中发现隐忧。

遇其夷主:夷主指外来的主人或力量。这里表示遇到外来的帮助或机遇。

六五之吉:六五指《易经》中的爻位,这里表示在特定的位置或时机下获得的吉祥。

丰其屋:屋指居所或庇护所。这里形容事物发展到极致,如同房屋高耸入云。

窥其户阒其无人:窥指窥视,户指门户,阒指寂静。这里形容事物发展到极致后,反而显得空虚和寂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丰卦,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比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首先,雷电皆至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突然的变故,提醒人们在繁荣时期要保持警惕,防止过度和衰败。君子以折狱致刑,强调了法律和正义的重要性,通过维护社会秩序来确保繁荣的持续。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提醒人们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无常。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强调了诚信在事物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诚信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揭示了事物发展到极盛状态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醒人们在繁荣时期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六五之吉,有庆也,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这些句子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比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丰其蔀,位不当也,提醒人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过度遮蔽和迷失方向。日中见斗,幽不明也,揭示了在光明中看到黑暗,或在显赫中发现隐忧的道理。遇其夷主,吉行也,六五之吉,有庆也,强调了在特定的位置或时机下获得的吉祥和机遇。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揭示了事物发展到极致后可能面临的空虚和寂静,提醒人们在繁荣时期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比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在繁荣时期要保持警惕和谦逊,通过诚信和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确保繁荣的持续。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下-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