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原文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译文

山下有雷,象征颐养;君子因此谨慎言语,节制饮食。

观察我的颐养之道,也不足以显得尊贵。

六二爻象征出征凶险,因为行为失去了同类。

十年内不要有所作为,因为道路大大违背了正道。

颠倒颐养之道而获得吉祥,是因为在上位者施予了光明。

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是因为顺从了上位者。

通过颐养之道而经历艰难后获得吉祥,是因为大有喜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注解

颐:在《易经》中,颐卦象征着养育和修养。这里的‘颐’指的是通过言语和饮食来修养身心。

慎言语:意味着在言语上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这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身方式。

节饮食:指在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过度,这是古代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朵颐:原指咀嚼食物,这里比喻为贪图享受,过度追求物质满足。

六二征凶:这是《易经》中的爻辞,表示在某种情况下行动会带来凶险。

行失类:指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不良后果。

十年勿用: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宜采取行动,需要等待时机。

道大悖:指行为与道义严重违背,导致不利的结果。

颠颐之吉:指在困境中通过修养身心而获得吉祥。

上施光:指在上位者施以光明和恩惠,使得下属受益。

居贞之吉:指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

顺以从上:指顺应上位的指导和规范,以获得成功。

由颐厉吉:指通过修养身心,即使面临困难也能获得吉祥。

大有庆:指大有所成,值得庆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的颐卦,主要讲述了通过言语和饮食的节制来修养身心的重要性。颐卦的核心思想是‘养’,即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节制来达到身心的和谐。

首先,‘慎言语,节饮食’是颐卦的基本要求。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不慎的言语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在言语上要谨慎。饮食则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但过度饮食会损害健康,因此在饮食上要有节制。这两点都是儒家修身的重要内容。

其次,‘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提醒人们不要贪图享受,过度追求物质满足。贪图享受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堕落。因此,颐卦强调要通过节制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再次,‘六二征凶,行失类也’和‘十年勿用,道大悖也’警示人们在行动时要谨慎,避免行为失范和违背道义。行为失范会导致不良后果,而违背道义则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颐卦强调要坚守正道,顺应上位的指导和规范。

最后,‘颠颐之吉,上施光也’和‘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以及‘由颐厉吉,大有庆也’则展示了通过修养身心和坚守正道,即使在困境中也能获得吉祥和成功。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肯定,也是对坚守正道和顺应上位指导的赞扬。

总的来说,颐卦通过言语和饮食的节制,提醒人们要修养身心,避免贪图享受和行为失范,坚守正道,顺应上位的指导和规范,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和成功。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