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原文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译文

雷声从地面震动而出,象征着豫卦;古代的先王因此创作音乐来推崇德行,隆重地祭祀上帝,以配合对祖先的祭祀。

初六爻象征着鸣叫的豫卦,意味着志向穷尽而凶险。

不整天坚持正道则吉利,因为处于中正的位置。

盱豫(指过度享乐)会有悔恨,因为位置不当。

由豫(指适度的享乐)会有大的收获,因为志向得以大行其道。

六五爻象征着坚持正道而生病,因为乘刚(指过于刚强)。

恒久不死,因为中正之道未亡。

冥豫(指沉迷于享乐)在上位,怎么可能长久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注解

雷出地奋:雷声从地下震动而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

豫:《易经》中的一卦,象征喜悦和准备。

先王:指古代贤明的君主。

作乐崇德:创作音乐以崇尚德行。

殷荐之上帝:隆重地向上帝献祭。

配祖考:与祖先一同祭祀。

初六:《易经》卦象中的第一爻,象征事物的初始阶段。

鸣豫:因喜悦而发出声音。

志穷凶:志向穷尽,凶险。

不终日贞吉:不整天坚持正道,吉祥。

中正:中庸正直。

盱豫有悔:过度喜悦会有悔恨。

位不当:位置不适当。

由豫大有得:因喜悦而大有收获。

志大行:志向得以实现。

六五:《易经》卦象中的第五爻,象征事物的中期阶段。

贞疾:坚持正道会有疾病。

乘刚:乘刚强之势。

恒不死:长久不死。

中未亡:中庸之道未亡。

冥豫在上:在上的位置有隐晦的喜悦。

何可长:怎么可能长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豫卦,豫卦象征着喜悦和准备。雷出地奋,描述了雷声从地下震动而出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表达了古代贤明君主通过创作音乐来崇尚德行,并隆重地向上帝献祭,与祖先一同祭祀的仪式。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盱豫有悔,位不当也。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冥豫在上,何可长也?这些爻辞分别描述了豫卦中不同爻位的象征意义。初六爻象征事物的初始阶段,因喜悦而发出声音,但志向穷尽则凶险,不整天坚持正道则吉祥,因为中庸正直。盱豫有悔,表示过度喜悦会有悔恨,因为位置不适当。由豫大有得,表示因喜悦而大有收获,志向得以实现。六五爻象征事物的中期阶段,坚持正道会有疾病,因为乘刚强之势,但长久不死,因为中庸之道未亡。冥豫在上,表示在上的位置有隐晦的喜悦,但怎么可能长久。

这段文字通过豫卦的爻辞,揭示了喜悦和准备的不同阶段和状态,强调了中庸正直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行、祭祀和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爻辞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经》中的智慧和古代先贤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