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原文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食旧德,从上吉也。

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讼元吉,以中正也。

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译文

天与水相违背而行,象征诉讼;君子因此做事要谋定而后动。

不长久地纠缠于诉讼,因为诉讼不能长久持续。

即使有小的争执,也要通过辩论来明确是非。

如果不能胜诉,就应归隐逃避。

从下位向上位诉讼,灾祸会随之而来。

依靠旧有的德行,顺从上级是吉利的。

即使命运有所改变,也要保持安定和贞正,不失去自己的原则。

诉讼若能以中正之道进行,最终会大吉。

通过诉讼获得的地位或荣誉,也不足以令人尊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注解

讼:在《易经》中,讼卦象征着争讼、争议。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通过智慧和正义来解决这些冲突。

君子以作事谋始:这句话强调君子在开始任何行动之前,应该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以避免未来的争议和冲突。

不永所事:意味着不应该让争议和冲突持续太久,应该尽快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问题。

自下讼上:指下级对上级的诉讼或争议,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麻烦和风险。

食旧德:指依靠过去的德行和积累的善行来维持现状,这是一种保守但稳定的策略。

复即命渝:意味着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命令,保持稳定和不变,以避免新的争议。

讼元吉:在争议中保持中庸和正直,可以带来吉祥的结果。

以讼受服:通过争议和诉讼来获得服从或尊重,这种方式虽然可能有效,但不足以赢得真正的尊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讼卦,主要讲述了如何处理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议和冲突。讼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智慧和正义来解决矛盾,避免冲突的持续和扩大。

首先,文中提到‘君子以作事谋始’,这强调了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领导者的要求,即在决策和行动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影响,以避免未来的争议。

其次,‘不永所事’和‘自下讼上’指出了争议的持续和下级对上级的诉讼可能带来的风险。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等级秩序的重视,以及在这种秩序下处理争议的复杂性。

再次,‘食旧德’和‘复即命渝’提供了一种保守但稳定的解决争议的策略,即依靠过去的善行和恢复原有的状态来维持稳定。这种策略虽然可能缺乏创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

最后,‘讼元吉’和‘以讼受服’强调了在争议中保持中庸和正直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争议获得的服从和尊重的局限性。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强调,也是对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提供了处理争议的具体策略,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和谐、稳定和正义的重视。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争议,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4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