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原文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译文

山下有风吹拂,象征着蛊惑;君子应当振奋民心,培养德行。

处理父亲的蛊惑,意味着继承先辈的遗志。

处理母亲的蛊惑,意味着遵循中庸之道。

处理父亲的蛊惑,最终不会有灾祸。

宽裕地处理父亲的蛊惑,意味着前往但尚未得到结果。

处理父亲的蛊惑并得到赞誉,意味着以德行来继承。

不侍奉王侯,志向可以作为准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注解

蛊:在《周易》中,蛊卦象征着事物内部的腐败和混乱,需要整顿和治理。

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应当通过整顿混乱来振兴民众,培养德行。

干父之蛊:指整顿父亲的混乱,意味着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优良传统。

意承考也:意味着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优良传统。

得中道也:指在处理母亲的混乱时,能够遵循中庸之道。

终无咎也:最终不会有灾祸。

裕父之蛊:指整顿父亲的混乱,但尚未完全成功。

往未得也:指整顿父亲的混乱,但尚未完全成功。

干父用誉:指通过整顿父亲的混乱来获得声誉。

承以德也:指通过德行来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

不事王侯:指不依附于权贵,保持独立。

志可则也:指志向可以作为准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周易》中的蛊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整顿混乱来振兴民众和培养德行。蛊卦象征着事物内部的腐败和混乱,需要整顿和治理。君子应当通过整顿混乱来振兴民众,培养德行。

文中提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意味着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优良传统。‘干母之蛊,得中道也’则指在处理母亲的混乱时,能够遵循中庸之道。‘干父之蛊,终无咎也’表明最终不会有灾祸。

‘裕父之蛊,往未得也’指整顿父亲的混乱,但尚未完全成功。‘干父用誉,承以德也’则指通过整顿父亲的混乱来获得声誉,并通过德行来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

最后,‘不事王侯,志可则也’强调了不依附于权贵,保持独立的重要性,并指出志向可以作为准则。

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周易》中的哲学思想,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和道德修养的重视。通过整顿混乱,振兴民众,培养德行,君子能够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志向。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