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原文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子克家,刚柔接也。

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译文

山脚下涌出泉水,象征着启蒙;君子应当以果断的行动来培养德行。

利用刑罚来纠正人,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

儿子能够承担家庭责任,是因为刚强与柔顺相结合。

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因为她的行为不顺从。

处于困境中的蒙昧之人会感到悔恨,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实际。

年幼的蒙昧之人之所以吉祥,是因为他们顺从且谦逊。

利用防御来抵御敌人,是因为上下都顺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注解

山下出泉:指山脚下涌出的泉水,象征着初生和开始,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

蒙:《易经》中的卦名,象征启蒙、教育和成长。

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应当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和展现自己的德行。

利用刑人:指通过惩罚来纠正错误,维护法律的正义。

正法:正确的法律和规则,用以维护社会秩序。

子克家:指子女能够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传统和美德。

刚柔接也:指刚强与柔和相结合,达到和谐的状态。

勿用取女:在特定情况下不宜娶妻,可能因为时机或条件不成熟。

行不顺也:行动不顺利,可能因为外部条件或内部准备不足。

困蒙之吝:在困境中启蒙的艰难,象征着在困难中学习和成长的挑战。

独远实也:独自远离实际,可能指脱离实际或孤立无援。

童蒙之吉:儿童启蒙的吉祥,象征着纯真和潜力的开发。

顺以巽也:顺应和柔顺的态度,象征着适应和灵活。

利用御寇:利用防御来抵御外敌,象征着保护和防御的重要性。

上下顺也:上下和谐,象征着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协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蒙卦,主要讲述了启蒙、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山脚下涌出的泉水这一自然景象,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和成长过程。君子应当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和展现自己的德行,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文中提到的‘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强调了通过惩罚来纠正错误,维护法律的正义。这是古代社会维护秩序的重要手段,也反映了古代法律文化的特点。‘子克家,刚柔接也’则强调了家族传统和美德的继承,以及刚强与柔和的结合,达到和谐的状态。

‘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和‘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则分别指出了在特定情况下不宜娶妻和在困境中启蒙的艰难。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时机和条件的重视,以及在困难中学习和成长的挑战。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和‘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则分别强调了儿童启蒙的吉祥和顺应、柔顺的态度,以及利用防御来抵御外敌的重要性。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防御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和谐与协调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深入探讨了启蒙、教育、成长、法律、家族、时机、困境、儿童、防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