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离-原文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离-译文
光明两次出现,象征着离卦;伟大的人物以持续的光明照耀四方。
谨慎地行走,以避免灾祸。
黄色的离卦象征着大吉,因为它符合中庸之道。
太阳西斜时的离卦,怎么可能长久呢?
突然而来的变化,让人无处容身。
六五爻的吉祥,是因为它离开了王公之位。
君王出征,是为了纠正国家的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离-注解
明两作:指日月交替,光明不断。
离:《易经》中的卦名,象征火、光明、依附。
大人:指有德行、有地位的人。
继明照于四方:继续光明照耀四方,比喻德行广被。
履错之敬:履错,指行走时脚步交错;敬,谨慎。意指谨慎行事。
辟咎:避免灾祸。
黄离:黄色象征中正,离卦中的黄色代表吉祥。
元吉:大吉。
得中道:得到中庸之道,即恰到好处。
日昃之离:日昃,太阳偏西;离,光明。意指光明将尽。
突如其来如:突然而来,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
无所容:无处容身,形容处境艰难。
六五之吉:指离卦的第五爻,象征吉祥。
离王公:依附于王公,得到庇护。
王用出征:王出征,指君主亲自出征。
以正邦:以正道治理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离-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象征火、光明、依附。文中通过日月交替、光明不断的意象,表达了德行广被、光明照耀四方的思想。
首先,’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这句话通过日月交替的意象,比喻有德行的人能够继续光明照耀四方,体现了德行广被的思想。这里的’大人’指的是有德行、有地位的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德行影响四方,使光明普照。
其次,’履错之敬,以辟咎也’,这句话强调了谨慎行事的重要性。履错指的是行走时脚步交错,敬则是指谨慎。通过谨慎行事,可以避免灾祸,体现了古人对于谨慎行事的重视。
接着,’黄离元吉,得中道也’,黄色象征中正,离卦中的黄色代表吉祥。得中道则是指得到中庸之道,即恰到好处。这句话表达了通过中庸之道可以获得吉祥的思想。
然后,’日昃之离,何可久也?’,日昃指的是太阳偏西,离则是指光明。这句话通过太阳偏西的意象,表达了光明将尽的思想,暗示了事物的无常和变化。
再接着,’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这句话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无处容身,体现了古人对于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
最后,’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王用出征,以正邦也’,六五指的是离卦的第五爻,象征吉祥。离王公则是指依附于王公,得到庇护。王用出征则是指君主亲自出征,以正道治理国家。这句话表达了通过依附于有德行的人,可以得到庇护,并通过正道治理国家,获得吉祥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日月交替、光明不断的意象,表达了德行广被、光明照耀四方的思想,强调了谨慎行事、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体现了古人对于事物无常和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依附于有德行的人,可以得到庇护,并通过正道治理国家,获得吉祥的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德行和正道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