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原文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译文

地中有水,象征着军队;君子应当包容民众,蓄养众人。

军队出征必须遵循纪律,失去纪律则会有凶险。

在军队中保持中正,就能得到上天的宠爱。

君王多次赐予命令,是为了怀柔万邦。

军队中有时会载着尸体,这是大无功的表现。

在左边驻扎没有过错,因为并未失去常规。

长子率领军队,是因为他能够行中正之道。

弟子载着尸体,是因为用人不当。

君主有命令,是为了纠正功过。

不要任用小人,否则必定会扰乱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注解

师:在《易经》中,’师’卦象征着军队和战争,也代表着领导和组织。这里的’师’指的是军队或集体行动。

君子以容民畜众:君子应该包容民众,养育众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师出以律:军队出征必须遵循纪律,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

失律凶也:如果失去纪律,将会带来凶险。

在师中吉:在军队中保持中正之道,会得到吉祥。

承天宠也:顺应天命,得到上天的眷顾。

王三锡命:君王多次赐予命令,表示君王的重视和信任。

怀万邦也:心怀天下,关心万国的福祉。

师或舆尸:军队中有时会载着尸体,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牺牲。

大无功也:即使有大的行动,也可能无功而返。

左次无咎:在左边驻扎没有过错,表示策略的正确。

未失常也:没有失去常规,保持正常秩序。

长子帅师:长子领导军队,象征着继承和责任。

以中行也:以中正之道行事,保持公正和平衡。

弟子舆尸:弟子载着尸体,可能象征着年轻一代的牺牲。

使不当也: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大君有命:伟大的君主有命令,象征着权威和决策。

以正功也:以正道来评定功绩,保持公正。

小人勿用:不要使用小人,小人会带来混乱。

必乱邦也:必定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师’卦,主要讲述了军队出征、领导和管理的重要性。’师’卦象征着战争和集体行动,强调了纪律、中正之道和领导责任。

首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强调了纪律在军队中的重要性。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失去纪律将导致凶险。这一点在现代管理中同样适用,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纪律都是成功的关键。

其次,’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和’王三锡命,怀万邦也’体现了顺应天命和心怀天下的思想。领导者应该顺应天命,关心万国的福祉,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和民众的支持。

再次,’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和’弟子舆尸,使不当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即使有大的行动,也可能无功而返,年轻一代的牺牲更是令人痛心。这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慎重考虑,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最后,’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和’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强调了领导者的权威和公正。领导者应该以正道来评定功绩,保持公正,同时避免使用小人,因为小人会带来混乱。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也蕴含了深刻的管理哲学和伦理道德。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纪律、中正之道和领导责任都是成功的关键。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慎重决策,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持公正和权威,避免使用小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6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