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坤-原文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坤-译文
大地的气势是柔顺的;君子应该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踩在霜上,坚硬的冰开始形成,阴气开始凝结。顺着这个趋势发展,最终会形成坚冰。
六二爻的变动,是正直而方正的。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因为地道的光辉已经显现。
内含着美好的品质,可以坚守正道,等待时机再行动。有时参与国家大事,是因为知道光明的道理。
谨慎地收束口袋,不会有灾祸,因为小心谨慎不会带来伤害。
黄色的下裳象征着大吉,因为文采在内心。
龙在野外战斗,意味着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用六爻永远坚守正道,最终会有一个伟大的结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坤-注解
坤:在《易经》中,坤卦代表地,象征着柔顺、包容和承载。坤卦强调顺应自然、厚德载物的精神。
履霜坚冰:指在寒冷的季节,霜降之后,地面开始结冰,象征着阴气的逐渐凝聚和积累。
六二:《易经》中的爻位,六二爻通常代表柔顺、中正,象征着地道的柔和与包容。
含章可贞:含章指内在的美德和才华,可贞表示能够坚守正道。这句话强调内在的美德和才华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来。
黄裳元吉:黄裳是古代贵族的服饰,象征着尊贵和吉祥。元吉表示大吉大利,意味着内在的美德和才华得到认可和尊重。
龙战于野:龙是《易经》中的象征,代表着阳刚之气。龙战于野象征着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的冲突,意味着某种力量的极限或终结。
用六永贞:用六指《易经》中的阴爻,永贞表示永远坚守正道。这句话强调阴柔之气的持久和稳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坤-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坤卦,坤卦象征着地,代表着柔顺、包容和承载的精神。坤卦的核心思想是‘厚德载物’,即通过积累德行来承载万物。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应当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道德的完善,进而影响社会。
文中提到的‘履霜坚冰’象征着阴气的逐渐凝聚和积累,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古人总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如‘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强调了柔顺和中正的重要性。
‘含章可贞’和‘黄裳元吉’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在美德和才华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在的美德往往比外在的成就更为重要。这种思想在儒家经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个人应当注重内在的修养。
‘龙战于野’象征着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的冲突,意味着某种力量的极限或终结。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通过这种冲突,古人认识到力量的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最后,‘用六永贞’强调了阴柔之气的持久和稳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柔之气往往被视为一种持久的力量,能够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稳定。这种思想在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道德经》中提到的‘柔弱胜刚强’,强调柔顺和包容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自然现象和象征手法,深刻阐述了坤卦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积累德行来承载万物。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