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原文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求小得,未出中也。

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译文

水不断涌来,象征着重重险阻;君子应当保持恒常的德行,反复练习教导之事。

陷入重重险阻之中,是因为失去了正道,所以凶险。

虽然追求小的收获,但还未脱离险境。

面对接连不断的险阻,最终难以取得成功。

用一樽酒和两簋食物来祭祀,象征着刚柔相济。

险阻尚未填满,意味着中正之道还未发扬光大。

上六爻失去正道,将会有三年的凶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注解

水洊至:水不断涌来,象征着坎卦的特性,即险阻重重。

习坎:坎卦的重复,表示险阻的持续和加深。

常德行:恒常的道德行为,指君子应保持一贯的道德操守。

习教事:不断学习和实践教育事务,指君子应持续学习和教导他人。

失道凶:失去正道将导致凶险。

求小得:追求小的收获,指在困境中寻求小的进展。

未出中:尚未脱离困境,指仍处于险阻之中。

来之坎坎:险阻接连不断,表示困境的持续。

终无功:最终没有成功,指在困境中难以取得成果。

樽酒簋贰:樽酒和簋食,象征礼仪和节制。

刚柔际:刚强与柔弱的交界,指在困境中需要刚柔并济。

坎不盈:坎卦不盈满,表示险阻尚未达到顶点。

中未大:中正之道尚未光大,指正道尚未得到充分发扬。

上六失道:上六爻失去正道,表示在困境中失去方向。

凶三岁:凶险将持续三年,表示困境的长期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中的坎卦,坎卦象征着水,代表着险阻和困境。坎卦的特性是险阻重重,水不断涌来,象征着困境的持续和加深。君子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应保持恒常的道德行为,不断学习和实践教育事务,以应对险阻。

文中提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意味着在困境中失去正道将导致凶险。君子在困境中应追求小的收获,尽管尚未脱离困境,但仍需坚持不懈。‘来之坎坎,终无功也’表明险阻接连不断,最终可能难以取得成果,但君子仍需保持礼仪和节制,刚柔并济,以应对困境。

‘坎不盈,中未大也’指出坎卦不盈满,表示险阻尚未达到顶点,中正之道尚未光大。君子在困境中应坚守正道,尽管正道尚未得到充分发扬,但仍需坚持。‘上六失道,凶三岁也’表示在困境中失去方向,凶险将持续三年,意味着困境的长期性。

这段文字通过坎卦的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君子在困境中的应对之道。君子应保持恒常的道德行为,不断学习和实践教育事务,刚柔并济,坚守正道,以应对险阻。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对坎卦的深入理解,君子可以在困境中找到方向,最终克服险阻,取得成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5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