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原文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译文

山依附于地,象征剥落;上层应厚待下层以安定家园。

剥落床脚,意味着根基被削弱。

剥落床板,表示没有支持。

剥落没有过错,是因为失去了上下联系。

剥落到床的表面,预示着灾难临近。

以宫中的宠幸来对待,最终不会有怨尤。

君子得到车舆,是民众所承载的。

小人剥落房屋,最终不可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注解

山附于地:山依附于地,象征着稳定和依附。

剥:剥落,指事物的逐渐衰败或剥离。

上以厚下安宅:上层建筑稳固,下层基础安定,比喻社会或组织的稳定。

剥床以足:床脚被剥落,象征基础的动摇。

以灭下也:导致下层的毁灭。

剥床以辨:床的辨别部分被剥落,象征判断力的丧失。

未有与也:没有支持或帮助。

剥之无咎:剥落没有过错,指自然过程。

失上下也:失去上下联系,象征社会或组织的分裂。

剥床以肤:床的表面被剥落,象征表面的破坏。

切近灾也:接近灾难。

以宫人宠:以宫中的宠幸,象征权力的滥用。

终无尤也:最终没有过错,指结果尚可接受。

君子得舆:君子得到车舆,象征得到支持或资源。

民所载也:民众所承载,象征民众的支持。

小人剥庐:小人剥落房屋,象征小人的破坏行为。

终不可用也:最终不可用,指小人的行为无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比喻和象征,描绘了一个社会或组织从稳定到衰败的过程。’山附于地,剥’象征着稳定基础的动摇,而’上以厚下安宅’则描绘了上层建筑的稳固与下层基础的安定。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或组织稳定性的重要性。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和’剥床以辨,未有与也’进一步通过床的剥落来象征基础的动摇和判断力的丧失,暗示了社会或组织内部的裂痕和缺乏支持。’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则指出这种剥落是自然过程,但会导致上下联系的丧失,进一步加剧分裂。

‘剥床以肤,切近灾也’和’以宫人宠,终无尤也’通过床的表面剥落和宫中的宠幸,象征表面的破坏和权力的滥用,但最终结果尚可接受。这反映了即使在衰败过程中,仍有可能通过调整和修正来避免灾难。

最后,’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和’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通过君子得到车舆和小人剥落房屋的对比,强调了君子得到支持和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小人破坏行为的无益。这进一步强调了在社会或组织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对稳定性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深入探讨了社会或组织从稳定到衰败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君子和小人行为的影响。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提供了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象传上-剥》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5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