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原文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

阳卦奇,阴卦偶。

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译文

阳卦中阴爻多,阴卦中阳爻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阳卦的爻数是奇数,阴卦的爻数是偶数。

它们的德行又是怎样的呢?

阳卦象征一个君主和两个臣民,这是君子的道理。

阴卦象征两个君主和一个臣民,这是小人的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注解

阳卦:在《易经》中,阳卦指的是由奇数个阳爻组成的卦象,通常代表积极、主动、刚强的力量。

阴卦:阴卦指的是由偶数个阴爻组成的卦象,通常代表消极、被动、柔顺的力量。

奇:在《易经》中,奇指的是阳爻,代表阳刚之气。

偶:偶指的是阴爻,代表阴柔之气。

德行:德行在这里指的是卦象所代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一君而二民:这是指阳卦的特性,即一个阳爻(君)主导两个阴爻(民),象征着君子之道,即领导者以德服人,民众服从。

二君而一民:这是指阴卦的特性,即两个阳爻(君)主导一个阴爻(民),象征着小人之道,即领导者之间争斗,民众受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理解。通过对阳卦和阴卦的描述,作者揭示了阴阳两种基本力量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和影响。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一现象反映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阳卦虽然以阳爻为主,但其中包含阴爻,象征着阳中有阴,刚中有柔;阴卦虽然以阴爻为主,但其中包含阳爻,象征着阴中有阳,柔中有刚。这种阴阳的交融和平衡,是《易经》哲学的核心之一。

在德行方面,阳卦代表君子之道,强调领导者应以德服人,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而阴卦代表小人之道,揭示了领导者之间的争斗和民众的苦难,反映了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道德观念,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阴阳卦象的分析,古人试图揭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根源,为后人提供了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阳卦和阴卦的描述,深刻揭示了阴阳哲学的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智慧和深邃思想。它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伦理的深刻反思,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5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