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原文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

发挥於刚柔,而生爻;

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

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译文

从前,圣人创作《易经》时,暗中赞颂神明而产生了蓍草。

通过观察天地的变化,依靠数字,观察阴阳的变化,从而建立了卦;

通过发挥刚柔的特性,产生了爻;

顺应道德,理顺义理;

穷尽道理,尽性知命,最终达到天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注解

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通常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物,如孔子、老子等,他们被尊为道德和智慧的典范。

易: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和哲学书籍,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幽赞神明:指通过深奥的智慧和虔诚的态度来赞美和沟通神明,反映了古人对神明的敬畏和信仰。

蓍:蓍草,古代用于占卜的植物,象征着与神明的沟通和预知未来。

参天两地:这是古代对天地的一种描述,参天指高远的天,两地指广袤的地,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阴阳代表了宇宙间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是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框架。

卦:《易经》中的基本符号,由阴阳爻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解释。

刚柔:指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刚代表强硬、坚定,柔代表温和、顺从,是《易经》中分析事物变化的重要概念。

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指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基础。

义:指正义、道义,是社会和个人行为应遵循的原则。

穷理尽性:指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人的本性和潜能,是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

命:在中国哲学中,命通常指命运或天命,是超越人力控制的力量或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的开篇,阐述了圣人创作《易经》的过程和目的。首先,圣人通过幽深的智慧和虔诚的态度来沟通神明,使用蓍草进行占卜,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神明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探索。通过观察天地的变化,圣人建立了卦象,这是对宇宙规律的一种抽象和总结。

《易经》中的卦象由阴阳爻组成,阴阳代表了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解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础。圣人通过分析刚柔的变化,生成了爻,这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进一步阐述。

此外,圣人还强调了道德和义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基础。通过穷理尽性,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对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易经》的创作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规律,来指导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一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53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