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九章-原文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九章-译文
《易经》这本书,探究事物的起始和终结,以此作为其本质。
六个爻相互交错,只是反映了当时的事物情况。
初爻难以理解,上爻容易理解,这是本末的关系。
初爻的辞句是拟定的,最终形成了终结。
至于混杂的事物和撰写的德行,辨别是非,没有中爻就不完备。
唉!要了解存亡吉凶,居住的地方就可以知道了。
有智慧的人看其彖辞,就能思考到大部分内容。
第二爻和第四爻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它们的优点也不同;第二爻多受赞誉,第四爻多受恐惧,这是因为它们的位置接近。
柔顺的道理,不利于远行;其要点在于没有过错。其应用在于柔和中庸。
第三爻和第五爻功能相同但位置不同,第三爻多凶险,第五爻多成功,这是贵贱的等级。
柔顺有危险,刚强能胜利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九章-注解
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
六爻:《易经》中的六条线,每卦由六爻组成,代表不同的状态和变化。
彖辞:《易经》中对卦象的解释和阐述,帮助理解卦的意义。
柔:在《易经》中,柔代表阴性的、被动的、顺从的特性。
刚:在《易经》中,刚代表阳性的、主动的、坚强的特性。
无咎:在《易经》中,指没有灾祸,平安无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九章-评注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其核心在于探讨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本文通过六爻的变化,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初终、本末,以及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表现和结果。
文中提到的‘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强调了时间和环境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六爻的不同组合,反映了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初态难以预测,但最终的结果却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推测。这体现了《易经》中‘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的智慧,即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文中还提到了‘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强调了柔的特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柔的特性虽然不利于远行,但在适当的位置上,可以避免灾祸,保持平安。
最后,文中通过‘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的对比,说明了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表现和结果。三爻多凶,五爻多功,反映了贵贱之等的差异。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易经》中六爻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体现了《易经》作为一部哲学著作的深刻智慧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