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七章-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七章-译文
《易经》的兴起,大概是在中古时期吧?创作《易经》的人,是不是有忧患意识呢?
因此,履卦是道德的基础;谦卦是道德的把手;复卦是道德的根本;恒卦是道德的稳固;损卦是道德的修养;益卦是道德的充裕;困卦是道德的辨别;井卦是道德的根基;巽卦是道德的制约。
履卦,和谐而达到目的。谦卦,尊贵而光辉;复卦,微小而能辨别事物;恒卦,复杂而不厌倦;损卦,先难后易;益卦,长久充裕而不自满;困卦,困境中能通达;井卦,安居其位而能迁移;巽卦,称颂而隐藏。
履卦用来和谐行动,谦卦用来制约礼仪,复卦用来自我认知,恒卦用来坚持一种道德,损卦用来远离祸害,益卦用来兴办利益,困卦用来减少怨恨,井卦用来辨别正义,巽卦用来行使权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七章-注解
履:在《易经》中,履卦象征着行走、实践,是道德的基础。履卦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巩固德行。
谦:谦卦代表谦虚、谦逊,是道德的柄,即掌握和运用道德的关键。谦逊使人尊贵并光彩照人。
复:复卦意味着回归、反省,是道德的根本。通过反省自我,可以辨别事物的本质。
恒:恒卦表示持久、恒常,是道德的坚固。恒常不变,即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也不感到厌倦。
损:损卦象征着减少、损失,是道德的修炼。通过经历困难和损失,可以修炼和提升道德。
益:益卦代表增加、利益,是道德的丰富。通过增加利益,可以丰富和扩展道德。
困:困卦意味着困境、困苦,是道德的辨别。在困境中可以辨别和考验一个人的道德。
井:井卦象征着水源、滋养,是道德的基地。井卦强调在固定的位置上滋养和迁移道德。
巽:巽卦代表顺从、适应,是道德的制约。通过顺从和适应,可以制约和行使权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下-第七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是对《易经》中几个卦象的深刻解读和哲学思考。《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不仅是占卜之书,更是哲学、道德和宇宙观的集大成者。
文中提到的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卦象,每一个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哲学意义。这些卦象不仅仅是符号,它们代表了人生和宇宙中的各种状态和变化,通过这些卦象,人们可以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例如,履卦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巩固德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视实践和行动的思想。谦卦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谦虚、谦逊的美德,认为这是掌握和运用道德的关键。复卦强调反省自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修养的重要方面。
恒卦、损卦、益卦、困卦、井卦和巽卦,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道德和哲学意义。这些卦象不仅指导人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道德的坚固,还教导人们如何通过经历困难和损失来修炼和提升道德,如何通过增加利益来丰富和扩展道德,如何在困境中辨别和考验道德,如何在固定的位置上滋养和迁移道德,以及如何通过顺从和适应来制约和行使权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易经》中几个卦象的解读,更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和道德思想的深刻阐述。它展示了《易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如何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达深奥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