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译文

《易经》与天地相符合,因此能够涵盖天地的规律。

抬头观察天文,低头察看地理,因此能够明白幽暗与光明的道理;

追溯事物的起源与终结,因此能够理解生死的道理;

精气凝聚成物,游魂变化无常,因此能够知晓鬼神的形态。

《易经》与天地相似,因此不会违背天地的规律;

智慧遍及万物,而道义能够救济天下,因此不会有过错;

行为广泛而不偏离正道,乐天知命,因此不会忧虑;

安于土地,敦厚于仁德,因此能够爱人。

涵盖天地的变化而不超越其范围,曲折成就万物而不遗漏,通晓昼夜的道理而知晓一切,因此神妙无方而《易经》没有固定的形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注解

易:《易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

天地准:指《易经》能够准确反映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弥纶:广泛涵盖,全面覆盖。

天文:指天上的星象及其变化,古人用以预测人事。

地理:指地面的山川形势及其变化,古人用以指导生活。

幽明:指事物的隐显、阴阳两面。

原始反终:探究事物的起源和终结。

精气:指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和能量。

游魂:指灵魂或精神的变化状态。

鬼神:古人认为的超自然存在,掌管自然现象和人事。

旁行而不流:指行为不偏离正道,不随波逐流。

乐天知命:乐观地接受天命,知足常乐。

安土敦乎仁:安心于本土,厚道仁爱。

范围天地之化:指《易经》能够涵盖天地间的一切变化。

曲成万物而不遗:指《易经》能够细致地解释万物的生成而不遗漏任何细节。

通乎昼夜之道:指《易经》能够理解昼夜交替的道理。

神无方而《易》无体:指神灵没有固定的形态,《易经》也没有固定的体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评注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其核心思想是阐述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本文通过‘与天地准’的描述,强调了《易经》能够准确反映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文中提到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反映了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和地理来指导生活和决策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也展示了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来理解人事的智慧。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一句,揭示了《易经》对生命起源和终结的探讨,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限于哲学层面,也影响了古代医学、养生等领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一句,展示了古人对精神与物质关系的理解。他们认为,精气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而游魂则是精神的变化状态。这种理解不仅影响了古代的宗教观念,也影响了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这一句,强调了《易经》与天地规律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不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体现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遵循《易经》的指导,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一句,展示了《易经》对万物的全面理解和其对人类社会的指导作用。这种理解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全面认识,也展示了他们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关怀。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这一句,强调了古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性。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一句,强调了古人对本土的深厚感情和对仁爱精神的推崇。这种感情和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一句,总结了《易经》对宇宙规律的全面理解和其对人类社会的指导作用。这种理解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他们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关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4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