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原文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译文

孔子说:“《易经》是做什么的呢?《易经》是揭示事物本质、成就事业,涵盖天下所有道理的书,仅此而已。”

因此,圣人通过《易经》来理解天下人的志向,确定天下的事业,解决天下的疑惑。

因此,蓍草的德行圆润而神秘,卦的德行方正而智慧,六爻的意义变化无穷。圣人用这些来净化心灵,退隐于深密之处,与民众共同面对吉凶。神秘地预知未来,智慧地保存过去,谁能做到这样呢!古代的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戮的人啊。

因此,圣人明白天道的规律,洞察民众的情况,用神秘的事物来引导民众。圣人通过斋戒来净化心灵,以神明的德行来引导。

因此,关闭门户称为坤,打开门户称为乾,一开一合称为变化,往来无穷称为通达,显现出来的称为象,具体形态的称为器,制定并使用的称为法,利用出入,民众都使用的称为神。

因此,《易经》有太极,太极生出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八卦确定吉凶,吉凶产生大业。

因此,法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变通没有比四时更大的;显现的象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崇高没有比富贵更大的;准备物品以供使用,制造器具以利天下,没有比圣人更大的。探索深奥,钩取深远,以确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的伟业,没有比蓍草和龟甲更大的。

因此,天生出神秘的事物,圣人效法它;天地变化,圣人效仿它;天显现象,预示吉凶,圣人模仿它;黄河出现图,洛水出现书,圣人效法它。

《易经》有四象,用来展示。系辞,用来告知;确定吉凶,用来决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注解

《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哲理。

开物成务:指《易经》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指导人们完成各种事务。

冒天下之道:涵盖天地间的一切道理。

蓍之德圆而神:蓍草占卜的德行圆满而神秘。

卦之德方以知:卦象的德行方正而智慧。

六爻之义易以贡:六爻的含义变化多端,用以预测未来。

太极:宇宙的本源,阴阳未分的状态。

两仪:阴阳两气,代表宇宙的两种基本力量。

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代表四季和四方。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和人生状态。

吉凶:吉祥和凶险,指事物的好坏结果。

大业:伟大的事业,指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法象:模仿自然现象,制定法则。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日月:太阳和月亮,代表光明和黑暗。

富贵:财富和地位,代表人生的成功。

圣人: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能够指导国家和人民。

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代占卜的工具。

河出图,洛出书:传说中黄河出现龙马负图,洛水出现神龟负书,是《易经》的起源。

系辞:《易经》中的解释和说明文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评注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揭示宇宙和人生的规律。本文通过孔子的论述,阐述了《易经》的深远意义和实际应用。

首先,孔子指出《易经》的作用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即揭示事物的本质,指导人们完成各种事务,涵盖天地间的一切道理。这表明《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实用的生活指南。

其次,孔子强调了《易经》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圣人通过《易经》‘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即通过理解《易经》来统一人民的意志,确立国家的事业,解决人民的疑惑。这体现了《易经》在政治和社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接着,孔子详细解释了《易经》中的各种概念和符号,如蓍草、卦象、六爻、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这些概念和符号不仅是《易经》的基本构成元素,也是理解宇宙和人生规律的关键。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符号,人们可以预测未来,指导行动。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易经》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圣人通过《易经》‘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即通过《易经》来净化心灵,隐藏智慧,与人民同甘共苦。这体现了《易经》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孔子总结了《易经》的四大功能:示、告、断、成。即通过四象来展示事物的变化,通过系辞来解释事物的含义,通过吉凶来判断事物的结果,通过大业来成就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四大功能全面概括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孔子的论述,全面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实际应用和道德价值,揭示了《易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4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