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周史官所记,后经战国时期学者整理。它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逸周书》共71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军事、礼仪等内容,包括周公辅政、武王伐纣等重要历史事件。书中部分内容与《尚书》相似,但更具史料价值。它是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原文

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

大驯锺绝,服美义淫。

阜畜约制,余子务艺。

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古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

乐唯锺鼓,不服美。

三牧五库补摄,凡美不修,余子务穑,于是糺秩。

民饥则勤而不宾,举祭以薄。

乐无锺鼓 。

凡美禁,畜不阜群。

车不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淫。

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问随乡,不鬻熟。

分助有匡,以绥无者。

于是救困大荒,有祷无祭。

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法不修,舍用振穹,君亲迅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同食,民不藏粮,日有匡。

俾民畜,唯牛羊,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

男守疆,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处无度,察以薄资。

礼无乐,宫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位有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译文

在丰收的年份,粮食充足,宾客祭祀时使用丰盛的祭品。

大钟停止敲击,服饰华丽但行为放纵。

牲畜繁盛,但受到限制,其他子弟专注于技艺。

宫室和城墙修建完备,供应有美味的菜肴,因此日子过得充实。

在古代,粮食不足的年份,宾客祭祀时使用中等丰盛的祭品。

音乐只有钟鼓,不穿华丽的服饰。

三牧五库进行补充和管理,所有华丽的事物都不修整,其他子弟专注于农事,因此秩序井然。

民众饥饿时勤劳但不接待宾客,祭祀时使用薄祭。

音乐没有钟鼓。

所有华丽的事物都被禁止,牲畜不繁盛。

车辆不进行雕饰,兵器装备不制作,民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征收商旅的税收,以救助贫困,询问随乡的情况,不卖熟食。

分配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安抚无助者。

于是救助困苦和饥荒,有祈祷但没有祭祀。

国家不举行音乐活动,期望不填满沟壑,刑法不修整,舍弃使用振穹,君主亲自迅速行动,卿士参与告籴,其他子弟协助运输,开放□同食,民众不藏粮食,每天都有帮助。

让民众饲养,只有牛羊,与民众一起面对大疾病和困惑,杀一人不赦免。

男子守卫边疆,战争禁止外出,五库不供应膳食,丧葬没有规矩,审查以薄资。

礼仪没有音乐,宫室不挂帷幕,嫁娶不按时进行,宾客和旅人设位有赏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注解

成年:指丰收之年,谷物充足。

宾祭:古代祭祀的一种,用于招待宾客的祭祀活动。

大驯锺绝:指音乐停止,不再演奏。

服美义淫:指服饰华丽,但可能过度奢华。

阜畜约制:指牲畜的饲养受到限制。

余子务艺:指其他子弟从事技艺工作。

宫室城廓修为备:指宫殿和城墙的修建和维护。

供有嘉菜:指供奉有美味的菜肴。

年俭谷不足:指收成不好,谷物不足。

乐唯锺鼓:指音乐仅限于钟鼓。

三牧五库补摄:指三个牧区和五个仓库的管理和补充。

余子务穑:指其他子弟从事农业劳动。

民饥则勤而不宾:指民众饥饿时努力工作而不招待宾客。

举祭以薄:指祭祀活动简朴。

乐无锺鼓:指没有音乐演奏。

凡美禁:指所有奢华的事物都被禁止。

畜不阜群:指牲畜不繁盛。

车不雕攻:指车辆不进行装饰。

兵备不制:指兵器装备不进行制造。

民利不淫:指民众的利益不被过度追求。

征当商旅:指向商旅征税。

救穷乏:指救助贫困的人。

问随乡:指向乡里询问情况。

不鬻熟:指不卖熟食。

分助有匡:指分配帮助有困难的人。

绥无者:指安抚无助的人。

救困大荒:指救助大灾荒中的困难。

有祷无祭:指只有祈祷没有祭祀。

国不称乐:指国家不举行音乐活动。

企不满壑:指国家不满足于现状。

刑法不修:指刑法不进行修订。

舍用振穹:指舍弃使用豪华的房屋。

君亲迅方:指君主亲自迅速行动。

卿参告籴:指卿士参与告籴(购买粮食)。

余子倅运:指其他子弟协助运输。

开□同食:指开放粮仓共同食用。

民不藏粮:指民众不私藏粮食。

俾民畜:指让民众饲养牲畜。

唯牛羊:指只饲养牛羊。

与民大疾惑:指与民众共同面对大灾难。

杀一人无赦:指杀死一个人也不赦免。

男守疆:指男子守卫边疆。

戎禁不出:指禁止出兵。

五库不膳:指五个仓库不提供膳食。

丧处无度:指丧葬没有规定。

察以薄资:指以微薄的资金进行考察。

礼无乐:指礼仪中没有音乐。

宫不帏:指宫殿没有帷幕。

嫁娶不以时:指嫁娶不按时进行。

宾旅设位有赐:指为宾客和旅人设座位并赐予礼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古代社会在不同年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管理方式。在丰收之年,谷物充足,祭祀活动盛大,音乐演奏,服饰华丽,牲畜饲养良好,宫殿和城墙得到维护,供奉有美味的菜肴。而在收成不好的年份,谷物不足,祭祀活动简朴,音乐仅限于钟鼓,奢华的事物被禁止,牲畜不繁盛,车辆不进行装饰,兵器装备不进行制造,民众的利益不被过度追求。

在民众饥饿时,努力工作而不招待宾客,祭祀活动简朴,没有音乐演奏,所有奢华的事物都被禁止,牲畜不繁盛,车辆不进行装饰,兵器装备不进行制造,民众的利益不被过度追求。国家向商旅征税,救助贫困的人,向乡里询问情况,不卖熟食,分配帮助有困难的人,安抚无助的人。

在大灾荒中,国家救助困难,只有祈祷没有祭祀,国家不举行音乐活动,不满足于现状,刑法不进行修订,舍弃使用豪华的房屋,君主亲自迅速行动,卿士参与告籴,其他子弟协助运输,开放粮仓共同食用,民众不私藏粮食,让民众饲养牲畜,只饲养牛羊,与民众共同面对大灾难,杀死一个人也不赦免,男子守卫边疆,禁止出兵,五个仓库不提供膳食,丧葬没有规定,以微薄的资金进行考察,礼仪中没有音乐,宫殿没有帷幕,嫁娶不按时进行,为宾客和旅人设座位并赐予礼物。

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应对策略,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管理智慧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通过对不同年景下社会状态的对比,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秩序和民众福祉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籴匡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