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周史官所记,后经战国时期学者整理。它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献。

年代:成书于西周至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逸周书》共71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军事、礼仪等内容,包括周公辅政、武王伐纣等重要历史事件。书中部分内容与《尚书》相似,但更具史料价值。它是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原文

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福,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

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禄,福禄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

夫或司不义而降之祸,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丑不明,无以明之,能无丑乎?若有丑而竞行不丑,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乐生,无以谷之,能无劝乎?若劝之以忠,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恶死,无以畏之,能无恐乎?若恐而承教,则度至于极。

六极既通,六闲具塞,通道通天以正人,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

道天有极则不威,不威则不昭,正人无极则不信,不信则不行。

明王昭天信人以度功,地以利之,使信人畏天,则度至于极。

夫天道三,人道三,天有命有祸有福,人有丑有绋絻有斧钺,以人之丑当天之命,以绋絻当天之福,以斧钺当天之祸,六方三述,其极一也,不知则不行。

极命则民墯,民墯则旷命,旷命以诫其上,则殆于乱;极福则民禄,民禄则干善,干善则不行;极祸则民鬼,民鬼则淫祭,淫祭则罢家;极丑则民叛,民叛则伤人,伤人则不义;极赏则民贾其上,贾其上则民无让,无让则不顺;极罚则民多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

凡此六者,政之殆也。明王是故昭命以命之,曰:大命世,小命身。

福莫大于行义,祸莫大于淫祭,丑莫大于伤人,赏莫大于信义,让莫大于贾上,罚莫大于贪诈。

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抚之以惠,和之以均,敛之以哀,娱之以乐,慎之以礼,教之以艺,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劝之以赏,畏之以罚,临之以忠,行之以权。

权不法,忠不忠,罚不服,赏不从劳,事不震,政不成,艺不淫,礼有时,乐不满,哀不至,均不壹,惠不不忍人,凡此物权之属也。

惠而不忍人,人不胜害,害不如死,均一则不和,哀至则匮,乐满则荒,礼无时则不贵,艺淫则害于才,政成则不长,事震则寡功,以赏从劳,劳而不至,以法从中则赏,赏不必中,以权从法则行,行不必以知权,权以知微,微以知始,始以知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译文

上天创造了人民并赋予他们伟大的命运,命运由德行来管理,通过祸福来纠正,设立明智的君王来顺应天命,说:伟大的命运是恒常的,小的命运每天都在形成,形成后要敬畏,恒常的要广泛,广泛地敬畏命运,就能达到极致。

那些管理德行和正义的人赐予福禄,福禄在人身上,能不受惩罚吗?如果受到惩罚而悔过,就能达到极致。

那些管理不义的人降下灾祸,在人身上,能不受惩罚吗?如果受到惩罚而悔过,就能达到极致。

人民生来就有丑恶而不明,没有方法来明示,能不丑恶吗?如果有丑恶而竞相行善,就能达到极致。

人民生来就喜欢生存,没有方法来鼓励,能不劝勉吗?如果用忠诚来劝勉,就能达到极致。

人民生来就厌恶死亡,没有方法来畏惧,能不恐惧吗?如果恐惧而接受教导,就能达到极致。

六种极致已经通达,六种障碍已经堵塞,通过通天之道来纠正人,纠正人没有比有极致更好的,道天没有比无极更好的。

道天有极致就不威严,不威严就不显明,纠正人没有极致就不信服,不信服就不行动。

明智的君王显明天命,信任人民来度量功绩,土地来利益他们,使人民信任并畏惧天命,就能达到极致。

天道有三,人道有三,天有命、有祸、有福,人有丑、有绋絻、有斧钺,用人的丑恶来对应天命,用绋絻来对应天福,用斧钺来对应天祸,六方三述,其极致是一样的,不知道就不行动。

极致的命运使人民堕落,人民堕落就荒废命运,荒废命运来告诫上级,就会导致混乱;极致的福禄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追求善行,追求善行就不行动;极致的灾祸使人民迷信,人民迷信就过度祭祀,过度祭祀就毁家;极致的丑恶使人民反叛,人民反叛就伤害他人,伤害他人就不义;极致的赏赐使人民贿赂上级,贿赂上级就人民无礼让,无礼让就不顺从;极致的惩罚使人民多诈,多诈就不忠诚,不忠诚就无回报。

所有这些,都是政治的危机。明智的君王因此显明命运来命令,说:伟大的命运是世代的,小的命运是个人的。

福禄没有比行义更大的,灾祸没有比过度祭祀更大的,丑恶没有比伤害他人更大的,赏赐没有比信义更大的,礼让没有比贿赂上级更大的,惩罚没有比贪婪欺诈更大的。

古代的明智君王,奉行这六点,来治理万民,人民使用而不失。

用恩惠来安抚,用均等来和谐,用哀伤来收敛,用快乐来娱乐,用礼仪来谨慎,用技艺来教导,用政治来震动,用事务来行动,用赏赐来劝勉,用惩罚来畏惧,用忠诚来面对,用权力来行动。

权力不合法,忠诚不忠诚,惩罚不服,赏赐不从劳,事务不震动,政治不成就,技艺不淫乱,礼仪有时,快乐不满,哀伤不至,均等不一,恩惠不忍人,所有这些都属于权力。

恩惠而不忍人,人民不能承受伤害,伤害不如死亡,均等一就不和谐,哀伤至极就匮乏,快乐满就荒废,礼仪无时就不贵重,技艺淫乱就伤害才能,政治成就就不长久,事务震动就少功绩,用赏赐从劳,劳而不至,用法从中则赏,赏不必中,用权从法则行,行不必以知权,权以知微,微以知始,始以知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注解

大命:指天命,即上天的旨意或安排,常用来指国家的命运或君主的命运。

小命:指个人的命运或生命。

司德:指掌管道德或德行的人或机构,负责引导人们的行为。

祸福:祸指灾难或不幸,福指幸福或好运,常用来指人生的吉凶祸福。

明王:指贤明的君主,能够顺应天命,治理国家。

六极:指六种极端的状态或情况,通常与政治、社会秩序相关。

六闲:指六种阻碍或障碍,与六极相对,常用来指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天道:指自然规律或上天的法则,常用来指宇宙的运行规律。

人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绋絻:指古代的一种服饰,象征福气或吉祥。

斧钺:古代的一种刑具,象征惩罚或祸患。

淫祭:指过度或不正当的祭祀行为,常用来指迷信或浪费。

贾上:指贿赂或讨好上级的行为,常用来指腐败或不公正。

贪诈:指贪婪和欺诈的行为,常用来指不道德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尚书·洪范》,主要探讨了天命、道德、祸福与政治的关系。文章通过天命与人事的对比,强调了明王应当顺应天命,以德治国,引导人民走向正道。文中提到的‘大命’与‘小命’分别代表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与人事的深刻思考。

文章通过‘六极’与‘六闲’的对比,揭示了政治中的极端状态及其后果。‘六极’包括极命、极福、极祸、极丑、极赏、极罚,每一种极端状态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或道德的败坏。例如,极命会导致民众懈怠,极福会导致民众贪婪,极祸会导致民众迷信,极丑会导致民众背叛,极赏会导致民众贿赂,极罚会导致民众欺诈。这些极端状态都是政治中的危险信号,明王必须通过正确的治理手段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文章还强调了‘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互对应的。天道有命、祸、福,人道有丑、绋絻、斧钺,通过将人道的丑、绋絻、斧钺与天道的命、祸、福相对应,文章揭示了人类行为与天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应当顺应天命,才能获得福报,避免灾祸。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明王应当通过‘抚之以惠,和之以均,敛之以哀,娱之以乐,慎之以礼,教之以艺,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劝之以赏,畏之以罚,临之以忠,行之以权’等手段来引导民众。这些手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全面治理的重视。文章还特别强调了‘权’与‘忠’的关系,认为权力应当以忠诚为基础,否则会导致政治的失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天命、道德、祸福与政治的探讨,揭示了古代中国对政治治理的深刻思考。文章不仅强调了明王应当顺应天命、以德治国,还指出了政治中的极端状态及其后果,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人合一、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逸周书-卷一-命训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