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黄帝所著,或为战国时期隐士所作。它是道家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阴符经》共300余字,内容深奥,主要论述天道、人道的相互关系,强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书中提出了“阴阳”“五行”等概念,对后世道家思想和兵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古代哲学和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

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译文

天生万物,天也杀万物,这是道的规律。

天地是万物的掠夺者。

万物是人类的掠夺者。

人类是万物的掠夺者。

这三种掠夺关系如果得当,天地人三才就会安定。

所以说:“按时进食,身体就会健康。掌握时机,万物变化就会安定。”

人们知道神的神奇,却不知道不神之所以神奇的原因。

日月运行有规律,大小事物都有定数。

圣人的功业由此产生,神明的力量由此显现。

这种掠夺的机制,天下没有人能看见,也没有人能理解。

君子得到这种机制会谨慎行事,小人得到这种机制会轻视生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注解

天生天杀:指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死循环,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道之理:指道家哲学中的‘道’,即宇宙的根本规律和原则。

天地,万物之盗:意指天地自然环境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关系。

三盗:指天地、万物、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利用。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宇宙的三个基本要素。

食其时:指按照自然规律和时机行事。

百骸理:意指身体各部位和谐运作,健康有序。

动其机:指把握时机,行动得当。

万化安:意指万物变化和谐,世界安宁。

神之神:指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神秘力量或神灵。

不神所以神:指那些不为人所知、不被人们视为神秘的自然规律和力量。

日月有数:指日月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周期。

小大有定:意指无论大小事物,都有其固定的规律和秩序。

圣功:指圣人的功绩或圣人的智慧。

神明:指神灵或神秘的力量。

盗机:指自然界中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机制。

固躬:意指君子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轻命:意指小人为了私利而不顾生命安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道家经典,深刻阐述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首先,文中提到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死循环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强调了‘道’作为宇宙根本规律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主张人类应顺应自然,遵循‘道’的规律。

其次,文中提到的‘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进一步阐述了天地、万物、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利用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道家认为,只有在这种相互依存和利用的关系中,天地、万物、人三者才能和谐共存,达到‘三才既安’的境界。

文中还提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强调了按照自然规律和时机行事的重要性。道家认为,只有把握时机,行动得当,才能使身体各部位和谐运作,健康有序,进而使万物变化和谐,世界安宁。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对时机和行动的重视,主张人类应顺应自然,把握时机,以达到和谐与安宁。

最后,文中提到的‘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揭示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误解。道家认为,真正的神秘力量并不是那些被人们视为神灵的力量,而是那些不为人所知、不被人们视为神秘的自然规律和力量。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主张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以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安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深刻阐述了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强调了顺应自然、遵循‘道’的规律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把握时机,以达到和谐与安宁。这种观点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中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