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黄帝所著,或为战国时期隐士所作。它是道家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阴符经》共300余字,内容深奥,主要论述天道、人道的相互关系,强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书中提出了“阴阳”“五行”等概念,对后世道家思想和兵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古代哲学和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上篇-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
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移星易宿”、“地发杀机”这八个字,底本无。兹据唐初褚遂良奉手写的《阴符经》影印帖本、道藏本《黄帝阴符经注解》增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上篇-译文
观察天道的规律,掌握天道的运行,就足够了。
天有五种破坏性的力量,能够发现并利用它们的人会昌盛。
这五种力量存在于心中,通过天道来施行。
宇宙的奥秘掌握在手中,万物的变化源于自身。
天性是人的本质。
人心是机巧的。
确立天道的规律,是为了安定人心。
天道发动杀机时,星辰会改变位置;
地道发动杀机时,龙蛇会从地下升起;
人道发动杀机时,天地会颠倒。
天道和人道共同作用,万物的变化就有了基础。
人的本性有巧有拙,可以隐藏起来。
九窍的邪气,关键在于三要,可以控制动静。
火生于木,祸患一旦发生必然会被克制。
奸邪生于国家,时机一到必然崩溃。
懂得修炼这些道理的人,被称为圣人。
(“移星易宿”、“地发杀机”这八个字,原本的版本中没有。这里根据唐初褚遂良手写的《阴符经》影印帖本、道藏本《黄帝阴符经注解》增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上篇-注解
观天之道:观察天道的运行规律,理解宇宙的根本法则。
执天之行:掌握并遵循天道的运行方式。
五贼: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克关系,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变化和矛盾。
宇宙在乎手:形容掌握了宇宙的规律,便能掌控一切。
万化生乎身:万物的变化都源于自身的掌握和理解。
天性:指自然的本性,即人的本性。
人心:指人的思想和意识。
机:指事物的关键或枢纽。
立天之道:确立天道的法则。
天发杀机:指天道中的毁灭力量,如自然灾害等。
移星易宿:指天体运行的变化,象征着天道的无常。
地发杀机:指地道的毁灭力量,如地震、洪水等。
龙蛇起陆:指地下的生物或力量显现,象征着地道的动荡。
人发杀机:指人类的破坏力量,如战争、杀戮等。
天地反覆:指天地秩序的混乱和颠倒。
天人合发:指天道和人道的相互作用。
万变定基:万物的变化都有其根本的规律。
性有巧拙:人的本性有聪明和愚笨之分。
伏藏:隐藏、潜伏。
九窍:指人体的九个孔窍,象征人体的感官和欲望。
三要:指眼、耳、口三个重要的感官。
火生于木:火由木而生,象征事物之间的相生关系。
祸发必克:祸患一旦发生,必然会被克服。
奸生于国:奸邪之事往往产生于国家内部。
时动必溃:时机一到,必然会导致崩溃。
知之修炼:通过修炼和理解,达到圣人的境界。
圣人: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阴符经-上篇-评注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内容深邃,充满了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本文通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开篇,强调了观察和掌握天道的重要性。天道不仅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通过理解天道,人可以掌握宇宙的奥秘,进而掌控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文中提到的‘五贼’象征着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矛盾和变化。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宇宙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理解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人可以预测和应对自然界的变化。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一句,表达了人通过掌握天道,可以掌控宇宙的变化。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可以通过修炼和理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文中还提到了‘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这些句子描绘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中的毁灭力量。天道中的毁灭力量表现为自然灾害,地道中的毁灭力量表现为地震、洪水等,而人道中的毁灭力量则表现为战争和杀戮。这些毁灭力量的存在,提醒人们要遵循天道,避免破坏自然和社会的平衡。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一句,强调了天道和人道的相互作用。万物的变化都有其根本的规律,人只有通过理解和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在变化中保持稳定。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认为人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安宁。
最后,文中提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强调了通过修炼和理解,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圣人不仅具有极高的智慧,还具有高尚的道德,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引领社会走向和平与繁荣。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