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物利害-原文
盖食物有利害者,可知而避之。
面有?气,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食。浆老而饭馊,不可食。煮肉不变色,不可食。
诸肉非宰杀者,勿食。诸肉臭败者,不可食。诸脑,不可食。凡祭肉自动者,不可食。
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马肝、牛肝,皆不可食。兔合眼,不可食。烧肉,不可用桑柴火。獐、鹿、麋,四月至七月勿食。二月内,勿食兔肉。诸肉脯,忌米中贮之,有毒。
鱼馁者,不可食。羊肝有孔者,不可食。诸鸟自闭口者,勿食。蟹八月后可食,余月勿食。虾不可多食,无须及腹下丹,煮之白者,皆不可食。腊月脯腊之属,或经雨漏所渍、虫鼠啮残者,勿食。海味糟藏之属,或经湿热变损,日月过久者,勿食。
六月、七月,勿食雁。鲤鱼头,不可食,毒在脑中。诸肝青者,不可食。五月勿食鹿,伤神。九月勿食犬肉,伤神。十月勿食熊肉,伤神。不时者,不可食。
诸果核未成者,不可食。诸果落地者,不可食。诸果虫伤者,不可食。桃杏双仁者,不可食。莲子不去心,食之成霍乱。甜瓜双蒂者,不可食。诸瓜沉水者,不可食。
蘑菇勿多食,发病。榆仁不可多食,令人瞑。菜着霜者,不可食。樱桃勿多食,令人发风。葱不可多食,令人虚。芫荽勿多食,令人多忘。竹笋勿多食,发病。木耳色赤者,不可食。
三月勿食蒜,昏人目。二月勿食蓼,发病。九月勿食着霜瓜。四月勿食胡荽,生狐臭。十月勿食椒,伤人心。五月勿食韭,昏人五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物利害-译文
食物有好处和坏处,可以知道并避免。
面有异味,不能吃。生的食材颜色和气味不好,不能吃。浆水变老,饭变馊,不能吃。煮肉不变色,不能吃。
不是宰杀的肉,不要吃。肉有臭味,不能吃。各种动物的脑,不能吃。祭祀用的肉自己动了的,不能吃。
猪羊因疫病死的,不能吃。晒的肉不干,不能吃。马肝、牛肝,都不能吃。兔子合上眼睛的,不能吃。烧肉不能用桑柴火。獐、鹿、麋,四月到七月不要吃。二月内,不要吃兔肉。各种肉脯,忌讳放在米中储存,有毒。
鱼变质的,不能吃。羊肝有孔的,不能吃。各种鸟自己闭口的,不要吃。蟹八月后可以吃,其他月份不要吃。虾不能多吃,没有须和腹下红色的,煮了变白的,都不能吃。腊月的脯腊类,如果被雨淋湿、虫鼠咬过的,不要吃。海味糟藏类,如果因湿热变质,时间过久的,不要吃。
六月、七月,不要吃雁。鲤鱼头,不能吃,毒在脑中。各种肝发青的,不能吃。五月不要吃鹿肉,伤神。九月不要吃狗肉,伤神。十月不要吃熊肉,伤神。不合时令的,不能吃。
各种果核未成熟的,不能吃。各种果实掉在地上的,不能吃。各种果实被虫咬的,不能吃。桃杏有双仁的,不能吃。莲子不去心,吃了会得霍乱。甜瓜有双蒂的,不能吃。各种瓜沉水的,不能吃。
蘑菇不要多吃,会发病。榆仁不要多吃,会让人昏睡。菜上有霜的,不能吃。樱桃不要多吃,会让人发风。葱不要多吃,会让人虚弱。芫荽不要多吃,会让人健忘。竹笋不要多吃,会发病。木耳颜色发红的,不能吃。
三月不要吃蒜,会让人眼睛昏花。二月不要吃蓼,会发病。九月不要吃有霜的瓜。四月不要吃胡荽,会生狐臭。十月不要吃椒,会伤人心。五月不要吃韭菜,会让人五脏昏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物利害-注解
面有?气:指食物表面出现异常气味,可能已经变质。
生料色臭:指未经处理的食材颜色和气味异常,不宜食用。
浆老而饭馊:指发酵过度的浆或变质的米饭。
煮肉不变色:指煮肉时肉色未变,可能未熟或变质。
诸肉非宰杀者:指未经正规宰杀的肉类,可能含有病菌。
诸肉臭败者:指已经腐烂变质的肉类。
诸脑:指动物的脑部,可能含有毒素。
祭肉自动者:指祭祀用的肉自动移动,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
猪羊疫死者:指因疫病死亡的猪羊,可能携带病原体。
曝肉不干者:指晒干的肉未完全干燥,可能滋生细菌。
马肝、牛肝:指马和牛的肝脏,可能含有毒素。
兔合眼:指兔子死后眼睛闭合,可能被视为不祥。
桑柴火:指用桑木烧火,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獐、鹿、麋:指獐、鹿、麋等野生动物,特定季节不宜食用。
鱼馁者:指已经腐烂的鱼。
羊肝有孔者:指羊肝上有孔洞,可能含有寄生虫。
诸鸟自闭口者:指鸟类死后嘴巴紧闭,可能被视为不祥。
蟹八月后可食:指螃蟹在八月后食用较为安全。
虾不可多食:指虾类不宜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适。
腊月脯腊之属:指腊月腌制的肉类,可能因保存不当变质。
海味糟藏之属:指腌制或发酵的海产品,可能因保存不当变质。
六月、七月,勿食雁:指六月和七月不宜食用雁肉,可能影响健康。
鲤鱼头:指鲤鱼头部,可能含有毒素。
诸肝青者:指肝脏颜色发青,可能含有毒素。
五月勿食鹿:指五月不宜食用鹿肉,可能影响精神。
九月勿食犬肉:指九月不宜食用狗肉,可能影响精神。
十月勿食熊肉:指十月不宜食用熊肉,可能影响精神。
不时者:指不符合时令的食物,可能影响健康。
诸果核未成者:指果实未成熟,可能含有毒素。
诸果落地者:指果实落地后可能受到污染。
诸果虫伤者:指被虫蛀的果实,可能含有毒素。
桃杏双仁者:指桃子和杏子中有双仁,可能含有毒素。
莲子不去心:指莲子未去除莲心,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甜瓜双蒂者:指甜瓜有双蒂,可能含有毒素。
诸瓜沉水者:指瓜类沉入水中,可能已经变质。
蘑菇勿多食:指蘑菇不宜过量食用,可能引起疾病。
榆仁:指榆树的果实,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适。
菜着霜者:指蔬菜上结霜,可能影响口感和营养。
樱桃勿多食:指樱桃不宜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不适。
葱不可多食:指葱不宜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虚弱。
芫荽:指香菜,过量食用可能影响记忆力。
竹笋:指竹笋,过量食用可能引起疾病。
木耳色赤者:指木耳颜色发红,可能含有毒素。
三月勿食蒜:指三月不宜食用大蒜,可能影响视力。
二月勿食蓼:指二月不宜食用蓼草,可能引起疾病。
九月勿食着霜瓜:指九月不宜食用结霜的瓜类,可能影响健康。
四月勿食胡荽:指四月不宜食用胡荽,可能引起狐臭。
十月勿食椒:指十月不宜食用辣椒,可能影响心脏。
五月勿食韭:指五月不宜食用韭菜,可能影响五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物利害-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列举了各种不宜食用的食物及其原因,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些禁忌不仅基于实践经验,还融入了中医理论和阴阳五行的思想。例如,某些食物在特定季节不宜食用,这与中医的‘四时养生’理论相契合,认为人体应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相适应,以保持健康。
文中提到的许多禁忌与现代食品安全观念不谋而合。例如,‘诸肉非宰杀者,勿食’强调了肉类来源的重要性,避免食用未经正规宰杀的肉类,以防止疾病传播。‘诸肉臭败者,不可食’则直接指出了变质食物的危险性。这些观点在现代食品安全标准中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文化禁忌和迷信观念。例如,‘祭肉自动者,不可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祭祀仪式的重视,认为祭祀用的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可能是不祥之兆。这种观念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采用了列举的方式,便于记忆和传播。这种写作风格在古代医学和养生文献中较为常见,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生活指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医理论。通过对这些禁忌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和养生观念,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有益的健康知识,应用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