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原文

玉泉水

甘平,无毒。治消渴,反胃,热痢。今西山有玉泉水,甘美味胜诸泉。

井华水

甘平,无毒。主人九窍大惊出血,以水 面即住。及洗人目翳。投酒醋中,令人损败,平旦汲者是也。今内府御用之水,常于邹店取之。缘自至大初武宗皇帝幸柳林飞放,请皇太后同往观焉。由是道经邹店,因渴思茶,遂命普兰奚国公金界奴朵儿只煎造。公亲诣诸井选水,唯一井水,味颇清甘。汲取煎茶以进,上称其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两绝。乃命国公于井所建观音堂,盖亭井上,以栏翼之,刻石纪其事。自后御用之水,日必取焉。所造汤茶,比诸水殊胜,邻左有井,皆不及也。此水煎熬过,澄莹如一。常较其分两与别水增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译文

玉泉水

味道甘甜平和,没有毒性。可以治疗消渴症、反胃和热痢。现在西山有玉泉水,味道甘美,胜过其他泉水。

井华水

味道甘甜平和,没有毒性。主要用于治疗九窍出血,用水敷在出血处即可止血。还可以用来洗眼睛,去除眼翳。如果将井华水加入酒或醋中,会使人身体受损,早晨汲取的水效果最好。现在皇宫中使用的御用水,通常从邹店取来。这是因为至大初年,武宗皇帝到柳林飞放,邀请皇太后一同前往观看。途中经过邹店,因为口渴想喝茶,便命令普兰奚国公金界奴朵儿只煎茶。国公亲自到各个井中挑选水,只有一口井的水味道特别清甜。取水煎茶后进献给皇帝,皇帝称赞这茶的味道非常特别。皇宫中常进的茶,味道和色泽都非常出众。于是皇帝命令国公在那口井旁建造观音堂,并在井上盖亭子,用栏杆围护,刻石记录此事。从此以后,皇宫中使用的御用水每天都从这口井中取用。用这水煎的茶,比其他水煎的茶更胜一筹,附近的井水都比不上。这水煎熬过后,清澈透明如镜。常常比较其重量,比其他水更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注解

玉泉水:指位于西山的泉水,因其水质甘美,被认为具有治疗消渴、反胃、热痢等疾病的功效。

井华水:指特定井中的水,具有治疗九窍出血和目翳的功效。此水在特定时间(平旦)汲取,用于内府御用,因其水质清甘,被用于煎茶,茶味特异。

消渴:中医病名,指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

反胃:中医病名,指胃气上逆,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热痢:中医病名,指因热邪引起的痢疾,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

九窍:指人体的九个孔窍,包括眼、耳、鼻、口、前阴、后阴等。

目翳:中医病名,指眼睛出现翳障,视力模糊。

普兰奚国公:指元代的一位国公,具体身份不详,可能与皇室有密切关系。

金界奴朵儿只:元代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与皇室或贵族有关。

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堂,此处指为保护井水而建的建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评注

《玉泉水》与《井华水》两段文字,分别描述了两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水源。玉泉水以其甘美的口感和治疗消渴、反胃、热痢的功效而闻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对水质的细致观察。井华水则因其治疗九窍出血和目翳的功效,以及在内府御用中的特殊地位,展现了古代宫廷对水质的高度重视。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两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水的崇拜和利用。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被赋予了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玉泉水和井华水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追求。同时,井华水的使用与皇室密切相关,显示了宫廷生活的精致与考究。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两段文字记录了元代宫廷对水质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井华水的发现和使用,不仅体现了宫廷对茶文化的重视,还反映了元代皇室对自然资源的精细管理。井华水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水质的高度重视,以及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两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无华,却通过具体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玉泉水和井华水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井华水的描述,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水源以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总的来说,这两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古代对水的利用和崇拜,还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精致与考究。它们不仅是古代医学和茶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宫廷文化的重要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诸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