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原文

但服药不可多食生芫荽及蒜,杂生菜、诸滑物、肥猪肉、犬肉、油腻物,鱼脍腥膻等物。

及忌见丧尸、产妇、淹秽之事。

又不可食陈臭之物。

有术勿食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等物。

有黎芦勿食猩肉。

有巴豆勿食芦笋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

有地黄勿食芜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

有细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血。

凡服药通忌食血。

有茯苓勿食醋。

有鳖甲勿食苋菜。

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凡久服药通忌∶未不服药,又忌满日。

正、五、九月忌巳日。

二、六、十月忌寅日。

三、七、十一月忌亥日。

四、八、十二月忌申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译文

但服药时不可多吃生芫荽及蒜,以及各种生菜、滑腻的食物、肥猪肉、狗肉、油腻食物、鱼脍等腥膻食物。

还要避免见到尸体、产妇、污秽的事物。

也不可食用陈旧发臭的食物。

服用术时,不要吃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鱼等食物。

服用黎芦时,不要吃猩肉。

服用巴豆时,不要吃芦笋和野猪肉。

服用黄连、桔梗时,不要吃猪肉。

服用地黄时,不要吃芜荑。

服用半夏、菖蒲时,不要吃饴糖和羊肉。

服用细辛时,不要吃生菜。

服用甘草时,不要吃菘菜和海藻。

服用牡丹时,不要吃生胡荽。

服用商陆时,不要吃狗肉。

服用常山时,不要吃生葱和生菜。

服用空青、朱砂时,不要吃血。

凡是服药时,普遍忌讳吃血。

服用茯苓时,不要吃醋。

服用鳖甲时,不要吃苋菜。

服用天门冬时,不要吃鲤鱼。

凡是长期服药的人,普遍忌讳:未服药时,又忌讳满日。

正月、五月、九月忌讳巳日。

二月、六月、十月忌讳寅日。

三月、七月、十一月忌讳亥日。

四月、八月、十二月忌讳申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注解

生芫荽:即香菜,古代认为其性寒,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蒜:古代认为蒜性热,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杂生菜:指未经烹饪的蔬菜,古代认为其性寒,可能影响药效。

滑物:指滑腻的食物,如肥肉、油腻食物等,古代认为其可能影响药效。

鱼脍:指生鱼片或鱼腥味重的食物,古代认为其可能影响药效。

丧尸:指尸体,古代认为接触尸体可能带来不洁之气,影响药效。

产妇:指刚分娩的妇女,古代认为其身体状态特殊,可能影响药效。

淹秽:指污秽之物,古代认为其可能带来不洁之气,影响药效。

陈臭之物:指腐败变质的食物,古代认为其可能影响药效。

桃、李:古代认为桃李性寒,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雀肉:指麻雀肉,古代认为其性热,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胡荽:即香菜,古代认为其性寒,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青鱼:古代认为青鱼性寒,与某些药物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黎芦:一种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猩肉同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巴豆:一种中药,古代认为其与芦笋及野猪肉同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黄连、桔梗: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猪肉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地黄:中药,古代认为其与芜荑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半夏、菖蒲:中药,古代认为其与饴糖及羊肉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细辛: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生菜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甘草:中药,古代认为其与菘菜、海藻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牡丹: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生胡荽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商陆: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犬肉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常山:中药,古代认为其与生葱、生菜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空青、朱砂:中药,古代认为其与血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茯苓:中药,古代认为其与醋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鳖甲:中药,古代认为其与苋菜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天门冬:中药,古代认为其与鲤鱼同服可能影响药效。

满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古代认为此日不宜服药。

巳日、寅日、亥日、申日:指农历每月的特定日子,古代认为这些日子不宜服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医药文献,详细列举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和注意事项。这些禁忌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古代医家认为,某些食物与药物同服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服药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饮食。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些禁忌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医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例如,忌见丧尸、产妇、淹秽之事,反映了古代对不洁之气的忌讳,认为这些事物可能带来邪气,影响药效。这种观念与古代道教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禁忌是古代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研究古代医药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禁忌,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医家对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的观察和总结,以及他们对人体健康的关注和呵护。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列举了各种药物与食物的禁忌关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这种列举式的表达方式,既便于记忆,又便于实际操作,体现了古代医药文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医药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禁忌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以及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服药食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