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原文

凡生子择于诸母,必求其年壮,无疾病,慈善,性质宽裕,温良详雅,寡言者,使为乳母。

子在于母资乳以养,亦大人之饮食也。

善恶相习,况乳食不遂母性。

若子有病无病,亦在乳母之慎口。

如饮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贪爽口而忘身适性致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

乳母杂忌∶夏勿热暑乳,则子偏阳而多呕逆。

冬勿寒冷乳,则子偏阴而多咳痢。

母不欲多怒,怒则气逆,乳之令子癫狂。

母不欲醉,醉则发阳,乳之令子身热腹满。

母若吐时,则中虚,乳之令子虚羸。

母有积热,盖赤黄为热,乳之令子变黄不食。

新房事劳伤,乳之令子瘦痒,交胫不能行。

母勿太饱乳之,母勿太饥乳之,母勿太寒乳之,母勿太热乳之。

子有泻痢、腹痛、夜啼疾,乳母忌食寒凉发病之物。

子有积热、惊风、疮疡,乳母忌食湿热、动风之物。

子有疥癣、疮疾,乳母忌食鱼、虾、鸡、马肉、发疮之物。

子有癖、疳、瘦疾,乳母忌食生茄、黄瓜等物。

凡初生儿时,以未啼之前,用黄连浸汁,调朱砂少许,微抹口内,去胎热邪气,令疮疹稀少。

凡初生儿时,用荆芥、黄连熬水,入野牙猪胆汁少许,洗儿。在后虽生斑疹、恶疮,终当稀少。

凡小儿未生疮疹时,用腊月兔头并毛骨,同水煎汤,洗儿,除热去毒,能令斑疹、诸疮不生,虽有亦稀少。

凡小儿未生斑疹时,以黑子母驴乳令饮之,及长不生疮疹、诸毒。如生者,亦稀少。仍治小儿心热、风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译文

选择乳母时,必须选择那些年纪较轻、身体健康、性格善良、性情宽厚、温和文雅、少言寡语的人。

孩子依靠母亲的乳汁来成长,就像大人依靠饮食一样。

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会受到乳母的影响,更何况乳汁的质量也会受到乳母性情的影响。

孩子是否有病,也与乳母的饮食是否谨慎有关。

如果乳母在饮食上不注意禁忌,贪图口腹之欲而忽视身体健康,导致孩子生病,那就是乳母让孩子生病了。

乳母的禁忌:夏天不要让孩子喝太热的乳汁,否则孩子会偏阳而容易呕吐。

冬天不要让孩子喝太冷的乳汁,否则孩子会偏阴而容易咳嗽和腹泻。

乳母不要经常发怒,发怒会导致气逆,乳汁会让孩子变得癫狂。

乳母不要醉酒,醉酒会导致阳气发散,乳汁会让孩子身体发热、腹部胀满。

如果乳母呕吐,说明她体内虚弱,乳汁会让孩子变得虚弱。

如果乳母体内有积热,表现为面色赤黄,乳汁会让孩子变黄且食欲不振。

乳母在新房事之后身体劳损,乳汁会让孩子变得瘦弱、皮肤瘙痒,甚至双腿无力无法行走。

乳母不要吃得过饱或过饿,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冷或太热的乳汁。

如果孩子有腹泻、腹痛、夜啼等症状,乳母应避免吃寒凉和容易引发疾病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积热、惊风、疮疡等症状,乳母应避免吃湿热和容易引发风邪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疥癣、疮疾等症状,乳母应避免吃鱼、虾、鸡、马肉等容易引发疮疾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癖、疳、瘦疾等症状,乳母应避免吃生茄、黄瓜等食物。

在孩子刚出生还未啼哭之前,可以用黄连浸泡的汁液,加入少许朱砂,轻轻涂抹在孩子的口腔内,以去除胎热邪气,减少疮疹的发生。

在孩子刚出生时,可以用荆芥和黄连熬水,加入少许野猪胆汁,给孩子洗澡。这样即使以后出现斑疹或恶疮,也会比较少。

在孩子还未生疮疹时,可以用腊月兔头和毛骨一起煮水,给孩子洗澡,以去除热毒,减少斑疹和其他疮疾的发生。

在孩子还未生斑疹时,可以让孩子喝黑母驴的乳汁,这样孩子长大后不容易生疮疹和其他毒疮。即使生了,也会比较少。这种方法还可以治疗孩子的心热和风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注解

乳母:古代指专门为婴儿哺乳的女性,通常选择身体健康、性格温和的妇女担任。

黄连: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疮疡等。

朱砂:一种矿物质,中医认为其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神不宁等症状。

荆芥: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风疹等。

野牙猪胆汁:野猪的胆汁,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

腊月兔头:指农历十二月(腊月)的兔子头,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

黑子母驴乳:指黑色毛发的母驴的乳汁,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热病、疮疹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古代关于乳母选择和婴儿护理的详细规范,反映了古人对婴儿健康和成长的重视。文中首先强调了乳母的选择标准,要求乳母必须身体健康、性格温和、慈善宽厚,这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乳母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对婴儿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乳母的饮食和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哺乳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文中详细列举了乳母在哺乳期间应避免的行为和饮食禁忌。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婴儿护理的具体方法,如用黄连浸汁调朱砂涂抹婴儿口内,以去除胎热邪气,减少疮疹的发生。这些方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婴儿健康的细致关注。此外,文中还提到用荆芥、黄连熬水加入野猪胆汁洗婴儿,以及用腊月兔头煎汤洗婴儿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现代医学未必认可,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体现了古人对婴儿健康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婴儿健康和成长的重视,尤其是对乳母的选择和护理方法的细致规范,体现了古代中国家庭对下一代的关爱和期望。同时,文中提到的许多护理方法和禁忌,虽然有些在现代医学看来未必科学,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方法代表了古人对婴儿健康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体现了古代中国医学文献的写作风格。文中通过列举具体的方法和禁忌,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并遵循这些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文中对乳母和婴儿护理的细致描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医学文献的细致入微和严谨态度。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婴儿健康和成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医学文献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育儿文化和医学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乳母食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1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