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以编撰《世说新语》闻名。《幽明录》是其另一部志怪小说集。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时期(5世纪)。
内容简要:《幽明录》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内容多为鬼神、灵异、因果报应等故事。书中通过奇幻的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民间信仰,兼具文学性和史料价值。它是研究六朝志怪小说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幽明录-卷六-原文
徐羡之为王雄少傅主簿,梦父作谓曰:“汝从今已后,勿渡朱雀桁。当贵。”羡之后行半桁,忆先人梦,回马而桁折,以此除主簿,后果为宰相。
元嘉九年,征北参军明歒值,从者夜眠,大魇,歒之自往唤之,顷间不能应,又失其头髻,三日乃寤。说云,被三人捉足,一人髻之,忽梦见一道人以丸药与之,如桐子,令以水服之。及悟,手中有药,服之遂差。
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公府辟不就,精进典籍,乡党称名。年三十五,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夜半,卒心痛而死。心上微暖,身体屈伸。停尸十日,气从咽喉如雷鸣,眼开,索求饮食,便起。说初死时,有二人乘黄马,从兵二人,但言捉将去。人扶两腋,东行不知几里,便见大城如锡铁崔嵬,从城西门入,见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于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主吏著皂单衣,将泰名在第三十。须臾将入,府君西坐,断勘姓名,复将南入黑门,一人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问生时所行事,有何罪过,行何功德,作何善行。言者名各不同,主者言,许汝等辞恒,遣六部督录使者常在人间,疏记所作善恶,以相检校。人死有五恶,道杀生祷祠,最重奉佛,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生在福舍,安隐无为。泰答,一无所为。断问都竟,使为水官临作吏将千余人接沙著岸上,昼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时不作善,今堕在此处。”后转令官都督,总知诸狱事。给马,东到地狱按行,复到泥犁地狱,男女六千人,有大树纵广五十余步,高大,四边皆有剑,树上然火,其下十十五五,堕大剑,下贯其身体,云:“此人咒诅骂詈,夺人财物,假伤良善。”见泰父母及一弟在此狱中涕泣,见二人赍文书来,敕狱吏,言有三人,其家事佛,为有寺中县幡盖,烧香转法华经咒,救解生时罪过,出就福舍,已见自然衣服往诣一门,云开光大舍,有三重黑门,皆白壁赤柱。此三人即入门,见大殿,珍宝辉日,堂前有二师子。并伏象,一金玉床,云名师子之坐。见一人身可长丈六,姿颜金色,顶有日光,坐此床上,沙门立侍甚众,四坐名真人菩萨。见泰山府君来,作礼。泰问吏:“何人?”吏曰:“此名佛。天上天下度人之师,便闻佛言。今欲度此恶道中及诸地狱人,皆令出,应时云有万九千人,一时得出地狱。”即时见呼十人,当上生天,有车马迎之,升虚空而去。复见三城,纵广二百余里,名为更变形城,云生来不问道,死而地狱考治已毕者,当於此城受更变报。入北门,见数千百土屋,中央有大瓦屋,当五十余步,下有五百余吏,对录人名作善恶事床,是受变身形之路。从共所趣,去杀者云,当作蜉蝣虫,朝生夕死,若为人常短命。偷盗者,作猪羊身,屠肉偿人。淫逸者,作鹄鸳蛇身。恶舌者,作鸱鸺留恶声,人闻皆咒。令死抵债者,为驴牛鱼鳖之属。大屋下有地房,一户北向,一户南向,呼从北户,又出南户者,皆变身形作鸟兽。又见一城,纵广十里,其瓦房安居快乐,云生时不作恶,亦不为善,当在鬼趣千岁得出为人。又见一城,广五千余步,名为地中,罚谪者不堪苦痛。男女五六万指,裸形无服,饥困相扶。见泰,叩头啼哭。泰按行毕,还。主者问:“地狱如法否?卿无罪过,相仆为水官都督,不尔与狱中人无异。”泰问:“人生以何为乐?”主者言:“惟奉佛弟子,精进不犯禁戒为乐耳。”又问:“未奉佛时,罪过山积。今奉佛法,其过得除否?”曰:“皆除。”主者又召都录使者,问赵文和何故死,来使开滕检年犯之籍,云有算三十年,横为恶鬼所取。今遣还家。由是大小发意奉佛,为祖父母及一弟县幡盖,诵法华经,作福也。
临淮朱综遭母难,恒外处住。内有病,因前见,妇曰:“丧礼之重,不烦数还。”综曰:“自荼毒已来,何时至内?”妇曰:“君来多矣。”综知是魅,敕妇婢,候来便即闭户执之。及来登床往赴视,此物不得去,遽变老白雄鸡,推问是家鸡,杀之遂绝。
代郡界中一亭,作怪不可止。有诸生壮勇者,暮行欲止亭宿,亭吏止之,诸生曰:“我自能消此。”乃住宿食,夜,诸生前坐,出一手吹五孔笛,诸生笑谓鬼曰:“汝止一手,那得遍笛。我为汝吹来。”鬼云:“卿谓我少指耶?”乃复引手,即有数十指出。诸生知其可击,因拔剑斫之,得老雄鸡,杀之遂绝。
晋建武中,剡县冯法作贾,夕宿荻塘,见一女子,著服,白皙,形状短小,求寄载。明旦,船欲发,云暂上取行资。既去,法失绢一匹,女抱二束刍填船中。如此十上,失十绢。法疑非人,乃缚两足,女云:“君绢在前草中。”化形作大鹭,烹食之,肉味甚美。
宋永兴县吏锺道得重病,初差,情欲倍常,先乐白鹤墟中女子,至是犹存想焉。忽见此女子振衣而来,即与燕好。是数至,道曰:“吾甚欲鸡舌香。”女曰:“何难!”乃掬香满手以授道,道邀女同含之,女曰:“我气素芳,不假此。”女子出户,狗忽见,随咋杀之,乃是老獭,口香即獭粪,顿觉臭秽。
晋陵民蔡兴忽得狂疾,歌吟不恒,常空中与数人言笑,或云:“当载谁女?”复一人云:“家已多。”后夜忽闻,十余人将物入里人刘余之家。余之拔刀出后户,见一人黑色,大骂曰:“我湖长,来诣汝,而欲杀我!”即唤群伴:“何不助余乎!”余之即奋刀
乱斫,得一大鼍及狸,杀之。
庾宏为竟陵王府,家在江陵,宏令奴无患者载米饷家,未达三里,遭劫被杀,尸流泊查口村。
时岸傍有文欣者,母病,医云:“须得髑髅屑,服之即差。”
欣重赏募索,有邻妇杨氏,见无患尸,因断头与欣,欣烧之,欲去皮肉。
经三日夜不焦,眼角张转。
欣虽异之,犹惜不弃,因刮耳颊骨与母服之,即觉骨停在喉中,经七日而卒。
寻而杨氏得疾,通身红肿,形如牛马,见无患头来,骂云:“善恶之报,其能免乎!”
杨氏以语儿,言终而卒。
汉武帝宴未央殿,方啖黍,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诉。”不见其形。
寻觅良久,梁上见一老翁,长八九寸,面目皱,皓白,拄杖偻步,笃老之极,帝问曰:“客姓字何?居在何处?何所病苦而来诉朕?”
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
仰头视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帝骇愕不知何等,乃曰:“东方朔必识之。”
于是召方朔以告,朔曰:“其名为藻,水水之精。夏巢幽林,冬潜深河。陛下顷日频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尔。仰头看梁,而复俯指下脚,脚者足也,愿陛下宫室足于此。”
帝感之,既而息。
后幸瓠子河,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前梁上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甚鲜,皆长八九寸。
有一人长尺余,凌波而出,衣下沾濡,或有挟乐器者,帝方食,为之辍膳,命列坐于食前。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为是君耶!”
老翁对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欢喜,故相庆乐耳。”
帝曰:“可得奏乐否?”
曰:“故赍乐来,安敢不奏。”
其最长人便弦而歌,歌曰:“天地德兮垂至仁,愍幽魄兮停斧斤,保窟宅兮庇微身,愿天子兮寿万春。”
歌声小大无异于人,清彻绕越梁栋。
又二人鸣管扶节,调契声谐。
帝欢悦,举觞并劝曰:“不足当雅贶。”
老翁等并起拜,受爵各饮数升不辞,献帝一紫螺谷,中有物状如牛脂,帝问曰:“朕暗,无以识此物。”
曰:“东方生知之耳。可更以珍异见贻。”
老翁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受命,下没渊底,倏忽还到,得一大珠,径数寸,明曜绝世。
帝甚弄玩,翁等忽然而隐。
帝问朔:“紫螺谷中何物?”
朔曰:“是蛟龙髓。以傅面,令人好颜色。又女子在孕,产之必易。”
会后宫产难者,试之,殊有神效。
帝以脂涂面,便悦泽。
又曰:“何以此珠名洞穴珠?”
朔曰:“河底有一穴,深数百丈,中有赤蚌,蚌生珠,故以名焉。”
帝既深欢此事,又服朔之奇识。
上虞魏虔祖,婢名皮纳,有色,徐密乐之。
鼠乃托为其形,而就密宿。
密心疑之,以手摹其四体,便觉缩小,因化为鼠而走。
渭河郡太守至,前后辄死。
新太守到,如厕,有人长三尺,冠帻皂服,示府君于某日死。
太守不应,意甚不乐,催使吏为作主人。
外颇怪。
至其日,日中如厕,复见前怪,言会君今日日中当死。
三言亦不应。
乃言府君当道而不道,鼠为死,乃顿仆地,大如豚,郡内遂安。
魏齐王芳时,中山有王周南者,为襄邑长。
忽有鼠从穴出,语曰:“周南,尔以某日死。”
周南不应。
至期,更冠帻皂衣而出,曰:“周南,尔以日中死。”
亦不应。
鼠后钻入穴。
日适中,鼠又冠帻而出,曰:“周南,汝不应我,我何道。”
言绝,颠蹶而死,即失衣冠所在,就视之,与常鼠无异。
晋秘书监太原温敬林,亡一年,妇桓氏忽见林还共寝处,不肯见子弟。
兄子来见林,林小开窗出面见之,后饮酒醉,形露,是邻家老黄狗,乃打死之。
晋太兴二年,吴人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固身,犬遂咬蛇死焉,而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傍徨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
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同于亲戚焉。
又豫章有然石,以水灌之,便热,用以烹煮,可使食成。
势尽下,可以冷水灌之,更热。
如此无穷。
世人贵其异,不能识其名。
雷焕,元康中入洛,乃赍以示华,华云:洛下有一洞穴,深不可测。
有一妇人欲杀夫,谓夫曰:“未曾见此穴,夫自送视之。”
至穴,妇推夫坠穴至底,妇掷饭物如欲祭之。
此人当时颠坠恍惚,良久乃苏,得饭食之,气力稍强。
周惶觅路,乃得一穴,匍匐从就,崎岖反侧,行数十里,穴小宽,亦有微明,遂得宽平广远之地,步行百余里,觉所践如尘,而闻粳米香,啖之芬美过之,于以充饥,即裹以为粮,缘穴而行。
食此物既尽,复遇如泥者,味似向尘,又赍以去。
所历幽远,里数难测,就明广而食所赍尽,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宫馆,壮丽台榭,房宇悉以金瑰为饰,虽无日月,明逾三光,人皆长三丈,被羽衣,奏奇乐,非世所闻也。
便告请求哀,长人语令前去。
从命前进。
凡遇如此者九处,最后所至,苦告饥馁。
长人入,指中庭一大柏树,近百围,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须。
初得一珠,长人取之,次捋亦取。
后捋令啖食,即得疗饥。
请问九处之名,求停不去。
答曰,君命不得停,还问张华当悉。
此人便复随穴而行,遂得出交郡。
往还六七年间,即归洛。
问华,以所得二物示之,华云,如尘者,是黄河龙涎;似泥者,是昆山下泥。
九处地仙名九馆,羊为痴龙。
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止饥而已。
永嘉之乱,郡县无定主,强弱相暴。
宜阳县有女子,姓彭名娥,父母昆弟十余口,为长沙贼所杀。
时娥负器出汲于,闻贼至,走还,正见墙壁已破,不胜其哀。
与贼相格,贼缚娥,驱出边,将杀之,际有大山,石壁高数十丈,仰呼曰:“皇天宁有神否?我为何罪而当如此!”
因奔走向山,山立间广数丈,平路如砥,群贼亦逐娥入山,山遂崩合,泯然如初,贼皆压死,娥遂隐不复出。
娥所拾汲器化为石,形似鸡,土人因号曰石鸡山、女娥潭。
有一国,与罗刹相邻人。
罗刹数入境,食人无度,王与罗刹约言:“自今已后,国中人家,各专一日,当分送往,勿复枉杀。”
自奉佛家,惟有一子,始年十岁,次当充行。
舍别之际,父母哀号,便至心念佛,以佛威神力,故大鬼不得近。
明日,见子尚在,欢喜同归,于兹遂绝,国人赖焉(案:此条原抄本阙字甚多,今依《太平广记》一百十二卷校补)。
京兆董奇,庭前有大树,阴映甚佳。
后霖雨,独在庭,忽有一小吏,云:“承云府君来。”
乃见承云著通天冠,长八尺余,自叙为方伯某弟三子,有隽才,方当与君周旋,
明日觉树下有异,每晡后无人,辄有一少年就奇语戏,或命取饮食,如是半年,奇气强壮,一门无疾。
奇后适别墅,其仆客三人送护,言树材可用,欲货之,郎常不听,令试其斩斫之,奇还快之,神亦自尔绝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幽明录-卷六-译文
徐羡之担任王雄的少傅主簿时,梦见父亲对他说:“从今以后,你不要过朱雀桁。你会富贵。”后来徐羡之走到一半,想起父亲的梦,便调转马头,结果桥断了,因此他被免去了主簿的职务,后来果然成为宰相。
元嘉九年,征北参军明歒值夜班时,随从的人夜里做了噩梦,明歒亲自去叫醒他,但那人一时无法回应,还丢了头髻,三天后才醒来。那人说,他被三个人抓住脚,一个人抓住他的头髻,忽然梦见一个道士给他一颗药丸,像桐子大小,让他用水服下。醒来后,手中果然有药,服下后病就好了。
赵泰,字文和,是清河贝丘人,公府征召他,他不去,专心研究典籍,乡里人都称赞他。三十五岁时,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半夜,他突然心痛而死。死后心口微暖,身体还能屈伸。停尸十天后,气从咽喉发出如雷鸣般的声音,眼睛睁开,要吃喝,随后便复活了。他说刚死时,有两个人骑着黄马,带着两个士兵,只说带他走。他被扶着腋下,向东走了不知多远,看到一座大城,像锡铁一样高耸,从西门进去,看到官府有两重黑门,梁上有很多瓦屋,男女大约五六十人。主吏穿着黑色单衣,把赵泰的名字排在第三十位。不久他被带进去,府君坐在西边,审问他的姓名,然后又带他进入南边的黑门,一个穿红衣的人坐在大屋下,依次叫名字,问他们生前做过什么,有什么罪过,做过什么功德和善行。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主吏说,允许你们辩解,派六部督录使者常在人间,记录你们所做的善恶,以便检查。人死后有五恶,杀生祭祀是最重的罪,最重的是奉佛,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生在福舍,安隐无为。赵泰回答,他什么都没做。审问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水官,带领一千多人接沙上岸,昼夜辛苦,哭泣悔恨:“生前没做善事,现在堕落到这里。”后来他被调任都督,掌管所有监狱事务。给他马匹,向东到地狱巡视,又到泥犁地狱,男女六千人,有一棵大树,宽五十多步,高大,四边都有剑,树上燃着火,树下十十五五的人被大剑刺穿身体,说:“这些人诅咒骂人,抢夺财物,伤害善良的人。”赵泰看到他的父母和一个弟弟在这个地狱中哭泣,看到两个人带着文书来,命令狱吏,说有三个人,他们家信佛,寺中有幡盖,烧香念法华经咒,解救生前的罪过,出狱到福舍,已经看到他们穿着自然衣服走向一扇门,门上有三重黑门,都是白墙红柱。这三个人进门后,看到大殿,珍宝闪耀,堂前有两只狮子。还有一只伏象,一张金玉床,说是狮子座。看到一个人身高约一丈六,容貌金色,头顶有日光,坐在床上,沙门侍立众多,四周坐着真人和菩萨。看到泰山府君来,行礼。赵泰问吏:“这是谁?”吏说:“这是佛。天上天下度人的老师,便听到佛说。现在要度化这些恶道和地狱中的人,让他们都出来,当时有一万九千人,一时都出了地狱。”立刻看到十个人被叫出来,要升天,有车马迎接,升上虚空而去。又看到三座城,宽二百多里,名叫更变形城,说生前不问道,死后地狱考治完毕的人,要在这里受更变报应。进北门,看到几千百间土屋,中央有一间大瓦屋,宽五十多步,下面有五百多吏,记录人名和善恶事,是受变身形的地方。根据他们的行为,杀生的人要变成蜉蝣虫,朝生夕死,如果为人则短命。偷盗的人,变成猪羊,屠肉偿还。淫逸的人,变成鹄鸳蛇身。恶舌的人,变成鸱鸺,发出恶声,人听到都诅咒。欠债的人,变成驴牛鱼鳖之类。大屋下有地房,一户朝北,一户朝南,从北户叫出来,又从南户出去的人,都变成鸟兽。又看到一座城,宽十里,瓦房里的人安居快乐,说生前不做恶,也不做善,要在鬼道中待一千年才能转世为人。又看到一座城,宽五千多步,名叫地中,受罚的人痛苦不堪。男女五六万人,裸体无衣,饥饿困苦,互相扶持。看到赵泰,叩头哭泣。赵泰巡视完毕,回去。主者问:“地狱是否如法?你没有罪过,被任命为水官都督,否则和狱中人没有区别。”赵泰问:“人生以什么为乐?”主者说:“只有奉佛弟子,精进不犯禁戒为乐。”又问:“未奉佛时,罪过如山。现在奉佛,罪过能消除吗?”说:“都能消除。”主者又叫来都录使者,问赵文和为什么死,使者打开卷宗检查,说他有三十年寿命,被恶鬼夺走。现在让他回家。从此全家都发愿奉佛,为祖父母和弟弟挂幡盖,念法华经,做功德。
临淮的朱综遭遇母亲去世,常在外面住。家里有人生病,他前去探望,妻子说:“丧礼很重,不用频繁回来。”朱综说:“自从母亲去世以来,我什么时候回来过?”妻子说:“你回来很多次了。”朱综知道是鬼怪,命令妻子和婢女,等它来就关门抓住它。等它来后,朱综上床去看,这东西无法离开,突然变成一只老白雄鸡,查问是家鸡,杀了它就消失了。
代郡边界有一座亭子,闹鬼无法制止。有一个勇敢的书生,傍晚想在那里住宿,亭吏阻止他,书生说:“我自己能解决。”于是住下吃饭,夜里,书生坐在前面,拿出一只手吹五孔笛,书生笑着对鬼说:“你只有一只手,怎么能吹笛子?我来帮你吹。”鬼说:“你以为我手指少吗?”于是又伸出手,立刻有几十根手指。书生知道可以攻击,便拔剑砍它,得到一只老雄鸡,杀了它就消失了。
晋建武年间,剡县的冯法做生意,晚上住在荻塘,看到一个女子,穿着服,皮肤白皙,身材矮小,请求搭船。第二天早上,船要出发时,她说去拿行李。离开后,冯法丢了一匹绢,女子抱着两束草填在船里。这样十次,丢了十匹绢。冯法怀疑她不是人,便绑住她的双脚,女子说:“你的绢在前面的草里。”她变成一只大鹭,冯法煮了它,肉味很美。
宋永兴县吏锺道得了重病,刚痊愈时,情欲倍增,以前喜欢白鹤墟中的女子,现在还想念她。忽然看到这女子振衣而来,便与她亲热。她来了几次,锺道说:“我很想要鸡舌香。”女子说:“这有什么难的!”便捧了满手的香给锺道,锺道邀请她一起含香,女子说:“我本来就有香气,不需要这个。”女子出门时,狗突然看到她,追上去咬死了她,原来是一只老獭,口中的香其实是獭粪,锺道顿时觉得臭秽。
晋陵的蔡兴突然得了疯病,唱歌吟诗不正常,常常在空中与几个人说笑,有时说:“要载谁的女儿?”另一个人说:“家里已经很多了。”后来夜里突然听到,十几个人带着东西进了里人刘余的家。刘余拔刀从后门出去,看到一个黑人,大骂道:“我是湖长,来找你,你却想杀我!”便叫同伴:“为什么不帮我!”刘余便挥刀
乱砍乱伐,捕获了一只大鳄鱼和一只狸猫,并将它们杀死。
庾宏是竟陵王府的人,家在江陵,庾宏命令奴仆无患运送米粮回家,还未走三里路,就遭遇抢劫被杀,尸体漂流到查口村。
当时岸边有个叫文欣的人,母亲生病,医生说:“需要髑髅的碎屑,服用后就能痊愈。”
文欣重金悬赏寻找,邻居杨氏看到无患的尸体,便砍下头给文欣,文欣烧了头,想去除皮肉。
经过三天三夜,头没有烧焦,眼角还在转动。
文欣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舍不得丢弃,于是刮下耳颊骨给母亲服用,母亲立刻觉得骨头卡在喉咙里,七天后去世。
不久杨氏得了病,全身红肿,形状像牛马,看到无患的头来,骂道:“善恶有报,怎能逃脱!”
杨氏把这件事告诉儿子,说完就去世了。
汉武帝在未央殿设宴,正在吃黍米,忽然听到有人说话:“老臣冒死自诉。”但看不到人。
找了很久,在梁上看到一个老翁,身高八九寸,满脸皱纹,头发雪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非常衰老,皇帝问:“客人姓甚名谁?住在哪里?有什么病苦来向我诉苦?”
老翁顺着柱子下来,放下拐杖叩头,沉默不语。
他抬头看屋顶,低头指着皇帝的脚,忽然不见了。
皇帝非常惊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便说:“东方朔一定知道。”
于是召来东方朔告诉他,东方朔说:“他名叫藻,是水中的精灵。夏天住在幽深的树林,冬天潜入深河。陛下最近频繁修建宫室,砍伐了他的居所,所以来诉苦。抬头看梁,低头指脚,脚就是足,希望陛下宫室到此为止。”
皇帝感动,随后停止了修建。
后来皇帝到瓠子河,听到水底有弦乐声,之前梁上的老翁和几个年轻人穿着红衣白带,佩饰鲜艳,都只有八九寸高。
有一个人身高一尺多,从水中出来,衣服湿透,有人拿着乐器,皇帝正在吃饭,为此停下,命令他们坐在饭前。
皇帝问:“听到水底奏乐,是你们吗?”
老翁回答说:“老臣之前冒死来诉苦,幸得陛下恩典,停止了砍伐,保全了我们的居所,非常高兴,所以来庆祝。”
皇帝说:“可以奏乐吗?”
老翁说:“特意带了乐器来,怎敢不奏。”
最高的那个人弹琴唱歌,歌词是:“天地德兮垂至仁,愍幽魄兮停斧斤,保窟宅兮庇微身,愿天子兮寿万春。”
歌声大小和人一样,清澈绕梁。
又有两个人吹管打节拍,声音和谐。
皇帝很高兴,举杯劝酒说:“不足以表达我的感谢。”
老翁等人起身拜谢,各自喝了几升酒,献给皇帝一个紫螺谷,里面有东西像牛脂,皇帝问:“我愚昧,不认识这是什么。”
老翁说:“东方朔知道。可以再送些珍奇异宝。”
老翁命令,取来洞穴的宝物,一个人奉命潜入水底,很快回来,得到一颗大珠,直径几寸,光芒耀眼。
皇帝非常喜欢,老翁等人忽然消失。
皇帝问东方朔:“紫螺谷里是什么?”
东方朔说:“是蛟龙的髓。涂在脸上,能让人容颜美丽。孕妇服用,分娩会更容易。”
后来后宫有难产的,试了试,效果神奇。
皇帝用脂涂脸,立刻变得光泽。
皇帝又问:“为什么这颗珠叫洞穴珠?”
东方朔说:“河底有一个洞穴,深几百丈,里面有赤蚌,蚌生珠,所以叫这个名字。”
皇帝非常喜欢这件事,又佩服东方朔的博学。
上虞的魏虔祖,有个婢女叫皮纳,长得漂亮,徐密喜欢她。
老鼠变成她的样子,和徐密同住。
徐密怀疑,用手摸她的四肢,感觉变小了,于是变成老鼠逃走。
渭河郡的太守到任,前后都死了。
新太守上任,上厕所时,看到一个三尺高的人,戴着帽子穿着黑衣,告诉太守某日会死。
太守不理睬,心里很不高兴,催促手下准备后事。
外面的人觉得很奇怪。
到了那天,中午上厕所,又看到之前的怪人,说太守今天中午会死。
太守三次都不理睬。
怪人说太守该说而不说,老鼠死了,于是倒地,像猪一样大,郡内于是安定。
魏齐王芳时,中山有个叫王周南的人,是襄邑的长官。
忽然有老鼠从洞里出来,说:“周南,你某日会死。”
周南不理睬。
到了那天,老鼠又戴着帽子穿着黑衣出来,说:“周南,你中午会死。”
周南还是不理睬。
老鼠钻回洞里。
中午,老鼠又戴着帽子出来,说:“周南,你不理我,我怎么办。”
说完,倒地而死,衣服帽子都不见了,看起来和普通老鼠一样。
晋朝秘书监太原的温敬林,去世一年后,妻子桓氏忽然看到温敬林回来和她同住,不肯见子女。
侄子来看温敬林,温敬林开窗露脸见他,后来喝醉,现出原形,是邻居家的老黄狗,于是被打死。
晋太兴二年,吴人华隆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经常带在身边。
华隆后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缠住,狗咬死了蛇,华隆昏迷不醒。
狗在路边徘徊吠叫。
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去,发现华隆倒在地上。
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
华隆昏迷期间,狗一直不吃东西。
从此华隆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护狗。
豫章有一种石头,用水浇它,就会变热,可以用来煮饭。
热量耗尽后,再用冷水浇,又会变热。
这样循环无穷。
世人觉得它很神奇,但不知道它的名字。
雷焕在元康年间到洛阳,带着这种石头给张华看,张华说:洛阳有一个洞穴,深不可测。
有个妇人想杀丈夫,对丈夫说:“没见过这个洞穴,你自己去看看。”
到了洞穴,妇人把丈夫推下去,扔下食物像是祭祀。
丈夫当时摔得昏昏沉沉,很久才苏醒,吃了食物,体力恢复了一些。
他慌乱地找路,找到一个洞穴,爬进去,曲折前行几十里,洞穴变宽,有微弱的光,来到一个宽阔的地方,走了一百多里,感觉脚下像尘土,闻到粳米香,吃起来非常美味,用来充饥,便带着当干粮,沿着洞穴走。
吃完这些,又遇到像泥的东西,味道像之前的尘土,又带着走。
经过的地方幽深遥远,距离难以测量,走到明亮宽阔的地方,干粮吃完了,进入一个都城,宫殿壮丽,房宇都用金玉装饰,虽然没有日月,但比三光还亮,人都高三丈,穿着羽衣,奏着奇妙的音乐,不是世间能听到的。
他请求帮助,长人让他继续前进。
他听从命令前进。
一共经过九个这样的地方,最后到达时,他请求停止,因为饥饿。
长人进去,指着庭院里一棵大柏树,树下有一只羊,让他跪下捋羊须。
第一次得到一颗珠子,长人取走,第二次又取走。
第三次让他吃,立刻解除了饥饿。
他问九个地方的名字,请求留下。
长人说:“你的命运不能停留,回去问张华就知道了。”
他于是沿着洞穴走,最终回到交郡。
往返六七年,回到洛阳。
他问张华,把得到的两样东西给张华看,张华说:“像尘土的是黄河龙涎;像泥的是昆山下泥。九个地方是九馆地仙,羊是痴龙。第一颗珠子,吃了能与天地同寿,第二颗延年益寿,第三颗只能止饥。”
永嘉年间发生动乱,郡县没有固定的统治者,强弱之间互相欺凌。
宜阳县有一个女子,姓彭名娥,她的父母和兄弟等十多人被长沙的贼寇杀害。
当时彭娥背着水器出去汲水,听到贼寇来了,急忙跑回家,正好看到墙壁已经被破坏,她非常悲伤。
与贼寇搏斗,贼寇绑住了彭娥,把她驱赶到水边,准备杀害她。水边有一座大山,石壁高达数十丈,彭娥仰天呼喊:“皇天啊,真的有神明吗?我犯了什么罪要遭受这样的命运!”
于是她跑向山,山间突然出现一条几丈宽的路,平坦如砥,贼寇们也追赶彭娥进入山中,山随即崩塌合拢,恢复原状,贼寇们都被压死,彭娥从此隐居不再出现。
彭娥所拾的水器变成了石头,形状像鸡,当地人因此称之为石鸡山、女娥潭。
有一个国家,与罗刹相邻。
罗刹多次入侵,吃人无度,国王与罗刹约定:“从今以后,国中每家每户,各自负责一天,轮流送人过去,不要再滥杀无辜。”
有一户信奉佛教的家庭,只有一个十岁的儿子,轮到他们家送人。
分别的时候,父母悲痛欲绝,便全心全意念佛,依靠佛的威力和神力,大鬼无法接近。
第二天,发现儿子还在,欢喜地一起回家,从此罗刹不再来犯,国人因此得以安宁(注:此条原文抄本缺失较多,现根据《太平广记》第一百一十二卷校补)。
京兆的董奇,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树荫非常茂盛。
后来连续下雨,董奇独自在庭院中,忽然有一个小吏来说:“承云府君来访。”
于是看到承云戴着通天冠,身高八尺多,自称是方伯的第三个儿子,才华出众,将与董奇交往。
第二天发现树下有异样,每天傍晚后无人时,总有一个少年来与董奇交谈嬉戏,或让他取来饮食,这样持续了半年,董奇精神旺盛,全家无病无灾。
后来董奇去别墅,他的三个仆人和客人护送他,说这棵树的木材很好,想卖掉它,董奇一直不同意,让他们试着砍伐,董奇回来后很高兴,神灵也因此消失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幽明录-卷六-注解
朱雀桁:古代桥梁名,位于南京,是六朝时期的重要交通枢纽。
元嘉九年: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公元432年。
太始五年:南朝宋孝武帝的年号,公元469年。
泥犁地狱:佛教中的地狱之一,意为“无间地狱”,是恶人受极刑的地方。
法华经:佛教经典之一,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
泰山府君:道教中的神祇,掌管生死簿,负责审判亡魂。
五戒:佛教中的基本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佛教中的十种善行,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县幡盖:佛教中的一种仪式用品,用于悬挂在寺庙或法会上,象征佛法的庄严。
白鹤墟: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传说中的仙境或灵异之地。
鸡舌香:古代的一种香料,常用于口含或焚烧,具有清新口气的作用。
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形似鳄鱼,常被视为水神的化身。
狸:指狸猫,古代常被视为灵异动物,有时与妖邪相关。
髑髅屑:指头骨的碎片,古代医学中认为其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藻:水中的植物,此处指水精,象征水中的神灵。
蛟龙髓:传说中的蛟龙体内的精华,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
洞穴珠:指河底洞穴中由赤蚌所生的珍珠,象征珍贵与神秘。
痴龙:传说中的一种龙,象征愚钝或痴迷,此处指羊为痴龙的化身。
九馆:指九处地仙的居所,象征仙境或神秘之地。
永嘉之乱:指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发生的一系列战乱,导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
宜阳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彭娥:传说中的女子,因反抗贼寇而被神化。
石鸡山:因彭娥的汲器化为石而得名,象征其不屈的精神。
女娥潭:与彭娥传说相关的水潭,象征其悲剧与神化。
罗刹:佛教中的恶鬼,常以食人为恶。
京兆董奇:京兆为古代地名,董奇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与神异事件相关。
承云府君:传说中的神灵,与董奇的故事相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幽明录-卷六-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梦境、鬼神、地狱等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想象。徐羡之的梦境预示了他未来的命运,反映了古人相信梦境具有预兆作用。赵泰的故事则详细描述了地狱的景象,体现了佛教对地狱的描绘,强调了善恶报应的观念。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宗教色彩,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对生死、善恶的思考。
文本中的地狱描写充满了象征意义,如“泥犁地狱”中的剑树、火海等,象征着恶人因罪受罚的痛苦。泰山府君的审判则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结合,展示了古代中国宗教的多元性。赵泰的经历也反映了佛教的救赎观念,通过奉佛、持戒、诵经等方式可以消除罪过,获得解脱。
此外,文本中的其他故事如朱综、冯法、锺道等人的遭遇,展现了古代民间对鬼怪、灵异现象的恐惧与应对方式。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以及人们对生死、善恶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灵异、神秘现象的想象与信仰。首先,故事中的鼍、狸、髑髅屑等元素,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崇拜。鼍作为水神的化身,象征着水中的神灵力量,而狸则常与妖邪相关,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灵性的复杂认知。髑髅屑的药用价值则反映了古代医学中对神秘物质的追求与信仰。
其次,故事中的藻、蛟龙髓、洞穴珠等元素,进一步展现了古人对水精、龙等神话生物的崇拜。藻作为水精,象征着水中的神灵,而蛟龙髓则被视为具有神奇功效的物质,反映了古人对龙这一神话生物的敬畏与信仰。洞穴珠作为河底赤蚌所生的珍珠,象征珍贵与神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奇观的向往与崇拜。
最后,故事中的痴龙、九馆等元素,展现了古人对仙境、地仙的想象与追求。痴龙象征愚钝或痴迷,而九馆则指九处地仙的居所,象征仙境或神秘之地。这些元素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仙境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神秘世界的丰富想象与信仰。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灵异、神秘现象的丰富想象与信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神话生物、仙境的敬畏与崇拜。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学的独特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永嘉之乱》中的彭娥故事,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战乱中的悲剧命运与不屈精神。彭娥面对贼寇的暴行,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最终因神迹而得救,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正义与神力的信仰。彭娥的传说在后世被神化,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石鸡山与女娥潭的命名更是将她的故事与地理景观相结合,赋予了其更深的文化内涵。
罗刹与佛家的故事,反映了佛教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故事中的国王与罗刹达成协议,通过供奉佛家来保护人民,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护佑功能。佛威神力在此被描绘为能够抵御恶鬼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了佛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这一故事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与和平的渴望。
京兆董奇的故事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展现了古代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庭前的大树成为神灵显现的媒介,承云府君的出现与消失,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微妙关系。董奇与神灵的互动,不仅使他个人受益,也为其家族带来了福祉。这一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以及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
总体而言,这些故事通过神话与传说的形式,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与价值观。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正义、信仰与自然的深刻理解。这些故事在后世被不断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