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

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原文

支诺皋中

上都浑〈卓戈〉宅,戟门内一小槐树,树有穴,大如钱。每夜月霁后,有蚓如巨臂,长二尺余,白颈红斑,领数百条如索,缘树枝条。及晓,悉入穴。或时众鸣,往往成曲。学士张乘言,浑令公时堂前,忽有一树从地踊出,蚯蚓遍挂其上。已有出处,忘其书名目。

东都尊贤坊田令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朵。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余,游于上。如此七八年。人将掩之,辄失所在。

太和七年,上都青龙寺僧契宗,俗家在樊州(一作川)。其兄樊竟,因病热,乃狂言虚笑。契宗精神总持,遂焚香敕勒。兄忽诟骂曰:“汝是僧,第归寺住持,何横于事?我止居在南柯,爱汝苗硕多获,故暂来耳。”契宗疑其狐魅,复禁桃枝击之。其兄但笑曰:“汝打兄不顺,神当殛汝,可加力勿止。”契宗知其无奈何乃已。病者欻起牵其母,母遂中恶;援其妻,妻亦卒;乃摹其弟妇,回面失明,经日悉复旧。乃语契宗曰:“尔不去,当唤我眷属来。”言已,有鼠数百,穀穀作声,大于常鼠,与人相触,驱逐不去。及明,失所在。契宗恐怖加切,其兄又曰:“慎尔声气,吾不惧尔。今须我大兄弟自来。”因长呼曰:“寒月,寒月,可来此。”至三呼,有物大如狸,赤如火,从病者脚起,缘衾止于腹上,目光四射。契宗持刀就击之,中物一足,遂跳出户。烛其穴踪,至一房,见其物潜走瓮中。契宗举巨盆覆之,泥固其隙。经三日发视,其物如铁,不得动。因以油煎杀之,臭达数里,其兄遂愈。月余,村有一家,父子六七人暴卒,众意其兴蛊。

贞元中,望苑驿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于路傍成林,构茅屋数椽,夏月常馈浆水于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儿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余里,夫死无儿,今服〈衤覃〉矣,将适马嵬访亲情,丐衣食。”言语明悟,举止可爱。王申乃留饭之,谓曰:“今日暮夜可宿此,达明去也。”女亦欣然从之。其妻遂纳之后堂,呼之为妹。倩其成衣数事,自午至戌悉办。针缀细密,殆非人工。王申大惊异,妻犹爱之,乃戏曰:“妹既无极亲,能为我家作新妇子乎?”女笑曰:“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其夕暑热,戒其夫:“近多盗,不可辟门。”即举巨椽捍而寝。及夜半,王申妻梦其子披发诉曰:“被食将尽矣。”惊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妇,喜极呓言耶!”妻还睡,复梦如初。申与妻秉烛呼其子及新妇,悉不复应。启其户,户牢如鍵,乃坏门。阖才开,有物圆目凿齿,体如蓝色,冲人而去。其子唯余脑骨及发而已。

枝江县令张汀子名省躬,汀亡,因住枝江。有张垂者,举秀才下第,客于蜀,与省躬素未相识。太和八年,省躬昼寝,忽梦一人自言姓张名垂,因与之接,欢狎弥日。将去,留赠诗一首曰:“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惊觉,遽录其诗。数日卒。

江淮有何亚秦,弯弓三百斤,常解斗牛,脱其一角。又过蕲州,遇一人,长六尺余,髯而甚口,呼亚秦:“可负我过桥。”亚秦知其非人,因为背,觉脑冷如冰,即急投至交牛柱,乃击之,化为杉木,沥血升余。

长庆初,洛阳利俗坊有百姓行车数辆,出长夏门。有一人负布囊,求寄囊于车中,且戒勿妄开,因返入利俗坊。才入坊,内有哭声起。受寄者发囊视之,其口结以生绠,内有一物,状如牛胞,及黑绳长数尺,百姓惊,遽敛结之。有顷,其人亦至,复曰:“我足痛,欲憩君车中数里,可乎?”百姓知其异,许之。其人登车,览其囊不悦,顾曰:“何无信?”百姓谢之。又曰:“我非人,冥司俾予录五百人,明历陕、虢、晋、绛,及至此,人多虫,唯得二十五人耳。今须往徐、泗。”又曰:“君晓予言虫乎?患赤疮即虫耳。”车行二里,遂辞:“有程,不可久留。君有寿者,不复忧矣。”忽负囊下车,失所在。其年夏,天下多患赤疮,少有死者。

元和中,光宅坊百姓失名氏,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一夕,众仿佛见一人入户,众遂惊逐,乃投于瓮间。其家以汤沃之,得一袋,盖鬼间所谓搐气袋也。忽听空中有声求其袋,甚哀切,且言:“我将别取人以代病者。”其家因掷还之,病者即愈。

相传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者虱于床前,可以卜病。将差,虱行向病者,背则死。

兴州有一处名雷穴,水常半穴。每雷声,水塞穴流,鱼随流而出。百姓每候雷声,绕树布网,获鱼无限。非雷声,渔子聚鼓于穴口,鱼亦辄出,所获半于雷时。韦行规为兴州刺史时,与亲故书说其事。

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

于季友为和州刺史,时临江有一寺,寺前渔钓所聚。有渔子下网,举之重,坏网,视之,乃一石如拳。因乞寺僧置于佛殿中,石遂长不已,经年重四十斤。张周封员外入蜀,亲睹其事。

进士王恽,才藻雅丽,犹长体物,著《送君南浦赋》,为词人所称。会昌二年,其友人陆休

符,忽梦被录至一处,有驺卒止之屏外,见若胥靡数十,王恽在其中。陆欲就之,恽面若愧色。陆强牵与语,恽垂泣曰:“近受一职司,厌人闻。”指其类:“此悉同职也。”休符恍惚而觉。时恽往扬州,有妻子居住太平侧。休符异所梦,迟明访其家信,得王至洛书。又七日,其讣至。计其卒日,乃陆之梦夕也。

武宗元年,金州军事典邓俨先死数年,其案下书手蒋古者,忽心痛暴卒。如有人捉至一曹司,见邓俨,喜曰:“我主张甚重,籍尔录数百幅书也。”蒋见堆案绕壁,皆涅楮朱书,乃绐曰:“近损右臂,不能搦管。”有一人谓邓:“既不能书,令可还。”蒋草草被遣还,陨一坑中而觉。因病,右手遂废。

姚司马者,寄居汾州,宅枕一溪。有二小女常戏钓溪中,未常有获。忽挠竿各得一物,若鱣者而毛,若鳖者而鳃。其家异之,养以盆池。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锉针,染蓝涅皂,未常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时杨元卿在邠州,与姚有旧,姚因从事邠州。又历半年,女病弥甚。其家张灯戏钱,忽见二小手出灯下,大言曰:“乞一钱。”家人或唾之,又曰:“我是汝家女婿,何敢无礼。”一称乌郎,一称黄郎,后常与人家狎熟。杨元卿知之,因为求上都僧瞻,瞻善鬼神部,持念治魅,病者多著效。瞻至其家,摽红界绳,印手敕剑召之。后设血食盆酒于界外。中夜,有物如牛,鼻于酒上。瞻乃匿剑,躧步大言,极力剌之。其物匣刃而走,血流如注。瞻率左右明炬索之,迹其血至后宇角中,见若乌革囊,大可合篑,喘若鞴囊,盖乌郎也。遂毁薪焚杀之,臭闻十余里。一女即愈。自是风雨夜,门庭闻啾啾。次女犹病,瞻因立于前,举伐折罗叱之,女恐怖泚额。瞻偶见其衣带上有皂袋子,因令侍婢解视之,乃小籥也。遂搜其服玩,籥得一篑,篑中悉是丧家搭帐衣,衣色唯黄与皂耳。瞻假将满,不能已其魅,因归京。逾年,姚罢职入京,先诣瞻,为加功治之。浃旬,其女臂上肿起如沤,大如瓜。瞻针刺之,出血数合,竟差。

东都龙门有一处,相传广成子所居也。天宝中,北宗雅禅师者,于此处建兰若。庭中多古桐,枝干拂地。一年中,桐始华,有异蜂,声如人吟咏。禅师谛视之,具体人也,但有翅长寸余。禅师异之,乃以卷竹幕巾网获一焉,置于纱笼中。意嗜桐花,采华致其傍。经日集于一隅,微聆吁嗟声。忽有数人翔集笼者,若相慰状。又一日,其类数百,有乘车舆者,其大小相称,积于笼外,语声甚细,亦不惧人。禅师隐于柱听之,有曰:“孔升翁为君筮不祥,君颇记无?”有曰:“君已除死籍,又何惧焉。”有曰:“叱叱,予与青桐君弈,胜获琅玕纸十幅,君出可为礼星子词,当为料理。”语皆非世人事。终日而去。禅师举笼放之,因祝谢之。经次日,有人长三尺,黄罗衣,步虚止禅师屠苏前,状如天女:“我三清使者,上仙伯致意多谢。”指顾间失所在。自是遂绝。

倭国僧金刚三昧,蜀僧广升,峨眉县,与邑人约游峨眉,同雇一夫,负笈荷糗药。山南顶径狭,俄转而待,负笈忽入石罅。僧广升先览,即牵之,力不胜。视石罅甚细,若随笈而开也。众因组衣断蔓,厉其腰肋出之。笈才出,罅亦随合。众诘之,曰:“我常薪于此,有道士住此隙内,每假我舂药。适亦招我,我不觉入。”时元和十三年。

上都僧太琼者,能讲《仁王经》。开元初,讲于奉化县京遥村,遂止村寺。经两夏,于一日,持钵将上堂,阖门之次,有物坠檐前。时天才辨色,僧就视之,乃一初生儿,其襁裼甚新。僧惊异,遂袖之,将乞村人。行五六里,觉袖中轻,探之,乃一弊帚也。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人田氏,常穿井得一根,大如臂,节中粗,皮若茯苓,气似术。其家奉释,有像设数十,遂置于像前。田氏名登娘,年十六七,有容质,父常令供香火焉。经岁余,女常见一少年出入佛堂中,白衣蹑履,女遂私之,精神举止有异于常矣。其物根每岁至春擢芽,其女有娠,乃以其事白于母。母疑其怪,常有衲僧过门,其家因留之供养。僧将入佛宇,辄为物拒之。一日,女随母他出,僧入佛堂,门才启,有鸽一只,拂僧飞去。其夕,女不复见其怪。视其根,顿成朽蠹。女娠才七月,产物三节,其形如像前根也。田氏并火焚之,其怪亦绝。成式常见道者论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田氏五分,见怪而去,宜乎。

宝历二年,明经范璋居梁山读书。夏中深夜,忽听厨中有拉物声,范慵省之。至明,见束薪长五寸余,齐整可爱,积于灶上,地上危累蒸饼五枚。又一夜,有物叩门,因转堂上,笑声如婴儿。如此经二夕。璋素有胆气,乃乘其笑。曳巨薪逐之。其物状如小犬。璋欲击之,变成火满川,久而乃灭。

建中初,有人牵马访马医,称马患脚,以二十鐶求治。其马毛色骨相,马医未常见,笑曰:“君马大似韩幹所画者,真马中固无也。”因请马主绕市门一匝,马医随之。忽值韩幹,幹亦惊曰:“真是吾设色者。”乃知随意所匠,必冥会所肖也。遂摩挲,马若蹶,因损前足,幹心异之。至舍,视其所画马本,脚有一点黑缺,方知是画通灵矣。马医所获钱,用历数主,乃成泥钱。

莱州即墨县有百姓王丰兄弟三人。丰

不信方位所忌,常于太岁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出,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虢州五城县黑鱼谷,贞元中,百姓王用业炭于谷中。中有水,方数步,常见二黑鱼,长尺余,游于水上。用伐木饥困,遂食一鱼。其弟惊曰:“此鱼或谷中灵物,兄奈何杀此!”有顷,其妻饷之。用运斤不已,久乃转面。妻觉状貌有异,呼其弟视之。忽褫衣号跃,变为虎焉,径入山。时时杀獐鹿,夜掷庭中。如此二年。一日日昏,叩门自名曰:“我用也。”弟应曰:“我兄变为虎三年矣,何鬼假吾兄姓名?”又曰:“我往年杀黑鱼,冥谪为虎。比因杀人,冥官笞余一百。今免放,杖伤遍体。汝第视予无疑也。”弟喜,遽开门,见一人,头犹是虎,因怖死。举家叫呼奔避,竟为村人格杀之。验其身有黑子,信王用也,但首未变。元和中,处士赵齐约常至谷中,见村人说。

元和初,上都义宁坊有妇人风狂,俗呼为五娘,常止宿于永穆墙垣下。时中使茹大夫使于金陵,有狂者,众名之信夫,或歌或哭,往往验未来事,盛暑拥絮未常沾汗,冱寒袒露体无拘折,中使将返,信夫忽叫阑马曰:“我有妹五娘在城中,今有少信,必为我达也。”中使素知其异,欣然许之。乃探怀出一袱,内中使靴中,仍曰:“为语五娘,无事速归也。”中使至长乐坡,五娘已至,阑马笑曰:“我兄有信,大夫可见还。”中使久而方悟,遽令取信授之。五娘因发袱,有衣三事,乃衣之而舞,大笑而归,复至墙下,一夕而死,其坊率钱葬之。经年有人自江南来,言信夫与五娘同日死矣。

元和中,有淮西道军将使于汴州,止驿。夜久,眠将熟,忽觉一物压己。军将素健,惊起,与之角力。其物遂退,因夺手中革囊,鬼暗中哀祈甚苦。军将谓曰:“汝语我物名,我当相还。”良久曰:“此搐气袋耳。”军将乃举甓击之,语遂绝。其囊可盛数升,无缝,色如藕丝,携于日中无影。

建中末,书生何讽常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哭伏。

华阴县东七级赵村,村路因水啮成谷,梁之。村人日行车过桥,桥根坏,坠车焉,村人不复收。积三年,村正尝夜度桥,见群小儿聚火为戏。村正知其魅,射之,若中木声。火即灭,啾啾曰:“射著我阿连头。”村正上县回,寻之,见败车轮六七片,有血,正衔其箭。

相国李公固言,元和六年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蜀土。某此时不复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二十年,李公登庸,其姥来谒。李公忘之,姥通曰:“蜀民老姥尝嘱季女者。“李公省前事,具公服谢之,延入中堂见其妻女。坐定,又曰:“出将入相定矣。”李公为设盛馔,不食,唯饮酒数杯。即请别,李固留不得,但言乞庇我女。赠金皂襦帼,并不受,唯取其妻牙梳一枚,题字记之。李公从至门,不复见。及李公镇蜀日,卢氏外孙子九龄不语,忽弄笔砚,李戏曰:“尔竟不语,何用笔砚为?”忽曰:“但庇成都老姥爱女,何愁笔砚无用也。”李公惊悟,即遣使分诣诸巫,巫有董氏者,事金天神,即姥之女,言能语此儿。请祈华岳三郎,如其言。诘旦,儿忽能言。因是蜀人敬董如神,祈无不应,富积数百金,恃势用事,莫敢言者。洎相国崔郸来镇蜀,遽毁其庙,投土偶于江,仍判责事金天王董氏杖背,递出西界。今在贝州,李公婿卢生舍之于家,其灵歇矣。

登封尝有士人,客游十余年归庄,庄在登封县。夜久,士人睡未著,忽有星火发于墙堵下,初为萤,稍稍芒起,大如弹丸,飞烛四隅,渐低,轮转来往,去士人面才尺余。细视光中,有一女子,贯钗,红衫碧裙,摇首摆尾,具体可爱。士人因张手掩获,烛之,乃鼠粪也,大如鸡栖子。破视,有虫,首赤身青,杀之。

融州河水有泉半岩,将注其下,相次九磴,每磴下一白石浴斛承之,如似镌造。尝有人携一婢,取下浴斛中浣巾。须臾风雨忽至,其婢震死,所浣巾斛碎于山下。自别安一斛,新于向者。

有人游终南山一乳洞,洞深数里,乳旋滴沥成飞仙状,洞中已有数十,眉目衣服,形制精巧。一处滴至腰已上,其人因手承漱之。经年再往,见其所承滴像已成矣,乳不复滴,当手承处,衣缺二寸不就。

《滕王图》,一日,紫极宫会,秀才刘鲁封云:“尝见《滕王蛱蝶图》,有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译文

支诺皋中

上都浑卓戈的住宅,戟门内有一棵小槐树,树上有一个像铜钱大小的洞。每当月夜晴朗之后,有一条像巨臂一样的蚯蚓,长约二尺多,白颈红斑,带领着数百条蚯蚓像绳索一样,沿着树枝爬行。到了天亮,它们全部回到洞里。有时它们一起鸣叫,常常形成曲调。学士张乘说,浑令公的堂前,忽然有一棵树从地里冒出来,蚯蚓遍布其上。已经有出处,但忘记了书名。

东都尊贤坊田令的住宅,中门内有一棵紫牡丹树,开花千朵。花开得最盛时,每月夜里有五六个小人,长约一尺多,在树上游玩。这样持续了七八年。人们想要捕捉他们,他们就会消失不见。

太和七年,上都青龙寺的僧人契宗,俗家在樊州(一说川)。他的哥哥樊竟,因为发烧,开始胡言乱语,虚笑不止。契宗精神集中,于是焚香念咒。他的哥哥突然骂道:“你是僧人,只管回寺里住持,何必插手我的事?我住在南柯,喜欢你的庄稼丰收,所以暂时来此。”契宗怀疑他是狐魅,于是用桃枝打他。他的哥哥只是笑着说:“你打哥哥不孝顺,神灵会惩罚你,你可以继续用力打。”契宗知道无法奈何他,只好作罢。病人突然起身拉住他的母亲,母亲随即中邪;拉住他的妻子,妻子也去世了;接着拉住他的弟媳,弟媳的脸转过去失明,过了一天又恢复了。于是他对契宗说:“你不走,我就叫我的眷属来。”说完,有数百只老鼠,发出穀穀的声音,比普通老鼠大,与人接触,赶也赶不走。到了天亮,老鼠消失了。契宗更加恐惧,他的哥哥又说:“小心你的声音,我不怕你。现在需要我的大兄弟亲自来。”于是长呼道:“寒月,寒月,可以来这里。”呼到第三次,有一个像狸猫一样大的东西,红得像火,从病人的脚上爬起,沿着被子爬到腹部,目光四射。契宗拿刀去砍它,砍中了它的一只脚,它随即跳出窗外。契宗追踪它的踪迹,到了一个房间,发现它藏在瓮中。契宗用大盆盖住它,用泥封住缝隙。过了三天打开看,那东西像铁一样坚硬,无法动弹。于是用油煎杀它,臭味传遍数里,他的哥哥随即痊愈。一个月后,村里有一家人,父子六七人突然去世,大家都认为是他们中了蛊毒。

贞元年间,望苑驿西有一个百姓王申,在路边种了一片榆树林,建了几间茅屋,夏天常常给行人送浆水,官员们也会在这里休息喝茶。他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常常让他招待客人。有一天,儿子突然对父亲说:“路上有一个女子要水喝。”于是父亲让她进来。女子年轻,穿着碧绿色的短衣,戴着白色的头巾,自称:“家在南边十多里,丈夫去世没有孩子,现在服丧,准备去马嵬探亲,乞讨衣食。”她说话明白,举止可爱。王申于是留她吃饭,对她说:“今晚可以在这里过夜,明天再走。”女子也欣然同意。他的妻子把她带到后堂,称她为妹妹。请她帮忙做几件衣服,从中午到晚上都完成了。针线细密,几乎不是人工能做到的。王申非常惊讶,妻子也很喜欢她,于是开玩笑说:“妹妹既然没有亲人,能不能做我们家的媳妇?”女子笑着说:“我既然没有依靠,愿意做粗活。”王申当天就为她准备了婚礼。那天晚上天气炎热,她告诫丈夫:“最近有很多盗贼,不要开门。”于是用大木棍顶住门睡觉。到了半夜,王申的妻子梦见儿子披头散发地说:“我被吃光了。”惊醒后想去看看儿子。王申生气地说:“老人有了好媳妇,高兴得说梦话!”妻子又睡下,又做了同样的梦。王申和妻子拿着蜡烛叫儿子和新妇,都没有回应。打开门,门像锁住一样,于是破门而入。门一开,有一个圆眼睛、凿齿、身体蓝色的怪物冲了出去。他的儿子只剩下脑骨和头发。

枝江县令张汀的儿子名叫省躬,张汀去世后,省躬住在枝江。有一个叫张垂的人,考秀才落第,客居在蜀地,与省躬素不相识。太和八年,省躬白天睡觉,忽然梦见一个人自称姓张名垂,于是与他交往,欢乐了一整天。临走时,留下一首诗:“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省躬惊醒后,立刻记下了这首诗。几天后他去世了。

江淮有一个叫何亚秦的人,能拉三百斤的弓,常常解开斗牛,脱掉它的一只角。有一次经过蕲州,遇到一个人,身高六尺多,胡须浓密,嘴巴很大,叫何亚秦:“可以背我过桥吗?”何亚秦知道他不是人,于是背他,感觉脑袋冷得像冰,急忙把他扔到交牛柱上,然后打他,他变成了一根杉木,流了一升多的血。

长庆初年,洛阳利俗坊有百姓驾车出长夏门。有一个人背着布囊,请求把囊寄放在车里,并告诫不要随便打开,然后返回利俗坊。刚进坊,就听到里面有哭声。受托的人打开囊看,囊口用生绳系着,里面有一个东西,形状像牛胞,还有几尺长的黑绳,百姓大惊,赶紧把囊系好。过了一会儿,那个人也来了,又说:“我脚痛,想在车里休息几里路,可以吗?”百姓知道他不同寻常,同意了。那人上车后,看了看囊,不高兴地说:“怎么没有信用?”百姓道歉。他又说:“我不是人,冥司让我记录五百人,明历陕、虢、晋、绛,到了这里,人多虫,只得了二十五人。现在要去徐、泗。”又说:“你明白我说的虫吗?患赤疮就是虫。”车行了两里,他告辞:“有任务,不能久留。你有寿,不用担心了。”突然背着囊下车,消失了。那年夏天,天下很多人患赤疮,但很少有人死亡。

元和年间,光宅坊有一个百姓家中有病人快要不行了,请僧人念经,妻儿围着他守夜。一天晚上,大家仿佛看到一个人进门,大家惊慌追赶,那人躲进了瓮里。家人用热水浇他,得到一个袋子,是鬼间的搐气袋。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求还袋子,声音非常哀切,还说:“我要找别人代替病人。”家人于是把袋子扔回去,病人随即痊愈。

相传人快要死时,虱子会离开身体。有人说把病人的虱子放在床前,可以占卜病情。如果虱子向病人爬去,病会好转;如果背向病人,病人会死。

兴州有一个地方叫雷穴,水常常只有一半。每当打雷时,水会堵塞洞穴流出,鱼随水流出来。百姓们常常在打雷时,绕着树布网,捕获无数鱼。不打雷时,渔夫们在洞口敲鼓,鱼也会出来,捕获的鱼是打雷时的一半。韦行规任兴州刺史时,给亲友写信讲述了这件事。

上都务本坊,贞元年间有一户人家,因为打墙挖地,发现了一个石函。打开后,看到里面满是像丝一样的东西,飞了出来。正在惊讶时,忽然有一个人从函中站起来,披着白发,长一丈多,抖了抖衣服,出门消失了。这家人也没有其他事情。前面的记载中多次提到这件事,大概是道门的太阴炼形,日子快满时,人必须暴露出来。

于季友任和州刺史时,临江有一座寺庙,寺前是渔夫们聚集的地方。有一个渔夫下网,网很重,网破了,一看,原来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于是请求寺僧把它放在佛殿中,石头不断长大,一年后重达四十斤。张周封员外入蜀时,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进士王恽,才华横溢,尤其擅长描写事物,著有《送君南浦赋》,被词人们称赞。会昌二年,他的朋友陆休

符,忽然梦见自己被带到一处地方,有驺卒(古代官员的随从)在屏风外拦住他,看到几十个像胥靡(古代的一种奴隶)的人,王恽也在其中。陆休符想要靠近他,王恽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陆休符强行拉着他说话,王恽流泪说:“最近接受了一个职位,不想让人知道。”他指着那些人说:“这些都是同职的人。”陆休符恍惚中醒来。当时王恽去了扬州,有妻子住在太平附近。陆休符对梦感到奇怪,天亮后去打听王恽的家信,得知王恽已经到了洛阳。七天后,王恽的讣告传来。计算他去世的日子,正是陆休符做梦的那天晚上。

武宗元年,金州军事典邓俨已经去世几年了,他的案下书手蒋古突然心痛暴毙。好像有人把他抓到一个官署,见到邓俨,邓俨高兴地说:“我主管的事务很重,需要你帮我抄录几百幅书。”蒋古看到案上堆满了用黑色和红色书写的文书,便撒谎说:“最近右手受伤,不能写字。”有一个人对邓俨说:“既然不能写字,就让他回去吧。”蒋古被匆匆遣返,掉进一个坑中醒来。后来因为生病,右手废了。

姚司马,寄居在汾州,住宅靠近一条溪流。他有两个小女儿,经常在溪边钓鱼,但从未钓到过鱼。有一天,她们突然钓到了两个奇怪的东西,一个像鳝鱼但有毛,一个像鳖但有鳃。家里人觉得奇怪,把它们养在盆池里。过了一年,两个女儿精神恍惚,晚上常常点灯磨针,染蓝染黑,从未停歇,但没人知道她们在做什么。当时杨元卿在邠州,与姚司马有旧交,姚司马因此去了邠州任职。又过了半年,女儿的病更加严重。家里人在灯下玩钱,忽然看到两只小手从灯下伸出来,大声说:“给我一文钱。”家人有的唾弃它们,它们又说:“我是你们家的女婿,怎么敢无礼。”一个自称乌郎,一个自称黄郎,后来经常与家人亲近。杨元卿知道后,便请来了上都的僧人瞻,瞻擅长驱鬼,治好了很多病人。瞻来到姚家,用红绳划界,手持剑召唤鬼怪。后来在界外设了血食和酒。半夜,有一个像牛一样的怪物,鼻子伸到酒上。瞻藏起剑,大步走过去,用力刺它。那怪物带着剑逃走,血流如注。瞻带着人举着火把追踪,顺着血迹找到后院的角落,看到一个像黑色皮囊的东西,大小可以装进一个篓子,喘气像风箱,原来是乌郎。于是用柴火烧死了它,臭味传了十几里。一个女儿立刻好了。从此每到风雨夜,门庭里都能听到啾啾的声音。另一个女儿还在生病,瞻站在她面前,举起伐折罗(一种法器)叱责她,女儿吓得额头冒汗。瞻偶然看到她衣带上有个黑色袋子,便让侍女解开看,原来是个小盒子。于是搜查她的衣服和玩具,盒子里装满了丧家的搭帐衣,衣服只有黄色和黑色。瞻的假期快满了,无法彻底驱除鬼怪,便回了京城。过了一年,姚司马罢职回京,先去拜访瞻,请他再帮忙治疗。过了十天,女儿的手臂上肿起一个像水泡一样的东西,大如瓜。瞻用针刺它,流出了几合血,终于痊愈。

东都龙门有一处地方,相传是广成子居住的地方。天宝年间,北宗雅禅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庭院里有很多古桐树,枝干垂到地上。一年中,桐树开花时,有一种奇怪的蜜蜂,声音像人在吟诗。禅师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像人一样,但有翅膀,长约一寸多。禅师觉得奇怪,便用竹帘和网捉住了一只,放在纱笼里。它似乎喜欢桐花,禅师采来桐花放在它旁边。过了几天,它聚集在一个角落,微微发出叹息声。忽然有几个人飞来聚集在笼子旁,好像在安慰它。又有一天,来了几百只,有的还乘着车,大小相称,聚集在笼子外,声音很细,也不怕人。禅师躲在柱子后听它们说话,有的说:“孔升翁为你占卜不祥,你还记得吗?”有的说:“你已经从死籍中除名,还怕什么?”有的说:“叱叱,我和青桐君下棋,赢了十幅琅玕纸,你出去可以写礼星子的词,我会帮你处理。”这些话都不是人间的事。它们一整天后才离开。禅师打开笼子放了它,并祝谢它。第二天,有一个三尺高的人,穿着黄罗衣,像天女一样走到禅师的屠苏前,说:“我是三清使者,上仙伯向你致谢。”说完就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倭国僧人金刚三昧,蜀地僧人广升,在峨眉县与当地人约好一起游峨眉山,雇了一个人背着书箱和干粮。走到山南顶时,路很窄,突然转弯等待,背书箱的人突然掉进了石缝里。僧人广升先看到,便去拉他,但拉不动。石缝很细,好像随着书箱的进入而打开。大家于是用衣服和藤蔓绑住他的腰和肋骨,终于把他拉了出来。书箱一出来,石缝也随之合上。大家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经常在这里砍柴,有个道士住在这个缝隙里,经常让我帮他舂药。刚才他也叫我,我不自觉地就进去了。”这是元和十三年的事。

上都僧人太琼,能讲《仁王经》。开元初年,他在奉化县京遥村讲经,便住在村寺里。过了两个夏天,有一天,他拿着钵准备上堂,关门的时候,有东西从屋檐上掉下来。当时天刚亮,僧人去看,发现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襁褓很新。僧人感到奇怪,便把它藏在袖子里,准备送给村里人。走了五六里路,感觉袖子里轻了,伸手一摸,原来是一把破扫帚。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有个姓田的人家,挖井时挖到一根像手臂粗的根,节中粗,皮像茯苓,气味像术。他们家信奉佛教,家里有几十尊佛像,便把根放在佛像前。田家有个女儿叫登娘,十六七岁,容貌美丽,父亲常让她供奉香火。过了一年多,女儿经常看到一个少年出入佛堂,穿着白衣,踩着鞋,女儿便与他私通,精神举止变得异常。那根每到春天就会发芽,女儿怀孕了,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觉得奇怪,经常有僧人路过,家里便留他们供养。僧人每次要进佛堂,都会被那根拦住。有一天,女儿和母亲外出,僧人进了佛堂,门刚打开,一只鸽子从僧人身边飞过。那天晚上,女儿再也没有看到那个怪人。看那根,已经腐朽了。女儿怀孕七个月,生下了三节东西,形状像佛像前的那根。田家把根烧了,怪事也就消失了。成式(作者)常听道士说枸杞、茯苓、人参、术的形状有异,服用可以长寿。如果不吃荤血、不近色欲,遇到它们,一定能成为地仙。田家五分之三的人看到怪事后离开了,这是应该的。

宝历二年,明经范璋在梁山读书。夏天的一个深夜,忽然听到厨房里有拉东西的声音,范璋懒得理会。天亮后,看到一捆五寸多长的柴火,整齐可爱,堆在灶上,地上还堆着五个蒸饼。又一天晚上,有东西敲门,随后转到堂上,笑声像婴儿。这样持续了两晚。范璋一向胆大,便趁着笑声,拖着大柴火去追它。那东西像小狗一样。范璋想打它,它却变成满川的火,很久才熄灭。

建中初年,有人牵着一匹马去找马医,说马脚有病,愿意出二十鐶(古代货币单位)请马医治。那马的毛色和骨相,马医从未见过,笑着说:“你的马很像韩幹画的马,真马中可没有这样的。”于是请马主绕市门走一圈,马医跟在后面。忽然遇到韩幹,韩幹也惊讶地说:“这真是我画的马。”这才知道随意所画的东西,必定会与实物相合。于是韩幹抚摸那马,马突然跌倒,前脚受伤,韩幹心里觉得奇怪。回到家,看他画的马本,脚上有一点黑缺,这才知道画中的马通灵了。马医得到的钱,经过几个主人后,变成了泥钱。

莱州即墨县有个百姓叫王丰,兄弟三人。丰

不相信方位所忌讳的事情,经常在太岁方位上挖坑,发现一块肉,像斗一样大,蠕动着,于是填平了坑。那块肉随着填土又冒了出来,丰感到害怕,把它扔掉了。过了一夜,肉块长满了庭院。丰的兄弟和奴婢几天内都突然死亡,只有一个女儿幸存。

虢州五城县的黑鱼谷,在贞元年间,百姓王用在那里烧炭。谷中有一片水,方圆几步,经常看到两条黑鱼,长一尺多,在水上游动。王用因为砍柴饥饿,就吃了一条鱼。他的弟弟惊讶地说:“这鱼可能是谷中的灵物,哥哥为什么要杀它!”过了一会儿,他的妻子给他送饭。王用不停地砍柴,很久才转过头来。妻子觉得他的样子有些奇怪,叫他的弟弟来看。王用突然脱掉衣服,大声喊叫,变成了一只老虎,直接跑进了山里。他经常杀死獐鹿,晚上扔到院子里。这样过了两年。一天黄昏,他敲门自称:“我是王用。”弟弟回答说:“我哥哥变成老虎已经三年了,什么鬼魂冒充我哥哥的名字?”他又说:“我往年杀了黑鱼,被冥界惩罚变成老虎。最近因为杀人,冥官打了我一百下。现在被释放了,身上全是杖伤。你尽管看,不要怀疑。”弟弟高兴地开了门,看到一个人,头还是老虎的样子,因此被吓死了。全家叫喊着逃跑躲避,最终被村里人杀死。检查他的身体有黑痣,确实是王用,只是头没有变回来。元和年间,隐士赵齐约经常到谷中,听村里人讲述。

元和初年,上都义宁坊有一个疯女人,俗称五娘,经常住在永穆墙下。当时中使茹大夫出使金陵,有一个疯子,大家叫他信夫,有时唱歌有时哭泣,常常能预言未来的事情,盛夏裹着棉絮也不出汗,寒冬裸露身体也不觉得冷。中使即将返回时,信夫突然拦住马说:“我有个妹妹五娘在城里,现在有一封信,一定要帮我送到。”中使一向知道他的奇异,欣然答应了。信夫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袱,放进中使的靴子里,还说:“告诉五娘,没事就快点回来。”中使到了长乐坡,五娘已经在那里,拦住马笑着说:“我哥哥有信,大夫可以还给我了。”中使很久才明白过来,赶紧让人取信交给她。五娘打开包袱,里面有三件衣服,穿上后跳舞,大笑着回去了,又回到墙下,一夜之间就死了,坊里人凑钱埋葬了她。过了一年,有人从江南来,说信夫和五娘是同一天死的。

元和年间,有一个淮西道的军将出使汴州,住在驿站。夜深了,他快要睡着时,突然感觉有东西压在身上。军将一向强壮,惊醒了,与那东西搏斗。那东西退后,军将夺下了它手中的皮袋,鬼在黑暗中苦苦哀求。军将说:“你告诉我这东西的名字,我就还给你。”过了很久,鬼说:“这是搐气袋。”军将举起砖头打它,声音就消失了。那个袋子能装几升东西,没有缝,颜色像藕丝,拿到阳光下没有影子。

建中末年,书生何讽买了一卷黄纸古书。读的时候,在书中发现了一卷头发,四寸长,像环一样没有尽头,何讽把它剪断了。断处两头滴出水来,烧了会发出头发的气味。何讽曾经对道士说,道士叹息道:“你本是俗骨,遇到这个也不能羽化,这是命啊。根据《仙经》说:蠹鱼三次吃神仙字,就会变成这种东西,名叫脉望。晚上用它对着天上的星星,星星就会降下来,可以求取还丹。用这水调和服下,立刻就能换骨成仙。”于是何讽拿出古书查看,发现几处被虫蛀的地方,按意思读出来,都是神仙字,何讽于是痛哭流涕。

华阴县东七级赵村,村路因为水侵蚀成了山谷,架了桥。村里人每天驾车过桥,桥根坏了,车掉下去了,村里人不再收拾。过了三年,村正晚上过桥,看到一群小孩聚在一起玩火。村正知道他们是鬼怪,射了一箭,听到像射中木头的声音。火立刻灭了,小孩们啾啾地说:“射中了我的阿连头。”村正回到县里,回来寻找,看到六七片破车轮,有血迹,箭正插在上面。

相国李公固言,元和六年落第后游历蜀地,遇到一个老妇人,说:“郎君明年会在芙蓉镜下及第,二十年后会当上宰相,镇守蜀地。我那时就看不到郎君出将入相的荣耀了。”第二年,李公果然以状头及第,诗赋题目有“人镜芙蓉”的字样。二十年后,李公当上宰相,老妇人来拜访。李公忘了她,老妇人说:“蜀地的老妇人曾经嘱咐过你的小女儿。”李公想起以前的事,穿上公服向她道谢,请她到中堂见他的妻子和女儿。坐定后,老妇人又说:“出将入相是定了的。”李公为她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她不吃,只喝了几杯酒。然后请求告辞,李公留不住她,只说要庇护她的女儿。李公赠送她金皂襦帼,她都不接受,只拿了他妻子的一把牙梳,题字记下。李公送她到门口,她就不见了。等到李公镇守蜀地时,卢氏的外孙九岁还不会说话,突然玩起笔砚,李公开玩笑说:“你既然不说话,要笔砚干什么?”孩子突然说:“只要庇护成都老妇人的爱女,还愁笔砚没用吗?”李公恍然大悟,立刻派人去请各位巫师,其中有一个姓董的巫师,侍奉金天神,就是老妇人的女儿,说能让这孩子说话。请她祈求华岳三郎,按照她的话做了。第二天早上,孩子突然能说话了。因此蜀地人敬董氏如神,祈求没有不灵验的,她积累了数百金,仗势行事,没人敢说什么。等到相国崔郸来镇守蜀地,立刻毁了她的庙,把土偶扔进江里,还判董氏杖背,驱逐出西界。现在在贝州,李公的女婿卢生收留她在家,她的灵验就消失了。

登封曾经有一个士人,在外游历十多年后回到家乡,家乡在登封县。夜深了,士人还没睡着,突然看到墙下有星火,起初像萤火虫,渐渐光芒变大,像弹丸一样,飞到四个角落,渐渐降低,来回旋转,离士人的脸只有一尺多。仔细看光中,有一个女子,戴着钗,穿着红衫碧裙,摇头摆尾,非常可爱。士人伸手去抓,用烛光照亮,发现是老鼠粪,像鸡栖子一样大。剖开看,里面有一条虫,头红身青,杀死了它。

融州河水有一处泉水在半山腰,水流下来,有九级台阶,每级台阶下有一个白石浴盆接水,像是雕刻出来的。曾经有人带着一个婢女,取下浴盆中的毛巾洗。不一会儿风雨突然来了,婢女被雷劈死,洗的毛巾和浴盆碎在山下。后来另外安了一个浴盆,比原来的新。

有人游览终南山的一个乳洞,洞深几里,钟乳石滴下的水形成了飞仙的形状,洞中已经有几十个,眉目衣服,形状精巧。有一处水滴到腰部以上,那人用手接住漱口。过了一年再去,看到他接住的地方的像已经形成了,钟乳石不再滴水,他用手接住的地方,衣服缺了两寸没有完成。

《滕王图》,一天,紫极宫聚会,秀才刘鲁封说:“曾经见过《滕王蛱蝶图》,有名字叫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注解

支诺皋: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虚构或已消失的地名。

戟门:古代官署或贵族府邸的大门,因门前立有戟而得名,象征权力和威严。

月霁:指月亮明亮,天空晴朗无云。

蚓:蚯蚓,古代常被视为神秘生物,与地气、阴气相关。

浑令公:指唐代名将浑瑊,因其功勋卓著,被封为令公。

紫牡丹:牡丹中的珍稀品种,紫色象征高贵和神秘。

青龙寺: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长安城,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场所。

契宗:唐代僧人,以持戒精严、法力高强著称。

樊州:古代地名,今属重庆市一带。

南柯:出自《南柯太守传》,比喻虚幻的梦境或人生短暂。

狐魅:古代传说中狐狸精的化身,常以美色迷惑人类。

桃枝:古代认为桃木有驱邪避鬼的作用,常用于驱邪仪式。

寒月:可能指某种神秘生物或灵体的名字,具体不详。

望苑驿:唐代驿站名,位于长安附近,是交通要道。

马嵬:地名,今陕西兴平市马嵬镇,因杨贵妃在此自缢而闻名。

冥司:指阴间的官府,掌管生死轮回。

搐气袋:传说中的鬼怪用具,用于吸取人的精气。

雷穴:传说中与雷声相关的神秘洞穴,常与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相联系。

石函:石制的匣子,常用于存放贵重物品或神秘之物。

太阴炼形:道教术语,指通过修炼使灵魂脱离肉体,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符: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通过梦境或异象来预示吉凶。

驺卒:古代官府的差役,负责传递文书、押送犯人等。

胥靡:古代对囚犯的称呼。

王恽: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官员或文人。

扬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江苏省,历史上是经济、文化中心。

太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地方。

洛书:古代的一种神秘文献,相传为洛水神龟所献,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等。

武宗:唐朝皇帝李炎的年号,时间为841年至846年。

金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一带。

邓俨: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官员或文人。

蒋古: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书手或文人。

涅楮朱书:用红色颜料书写的文书,常用于官方文件或重要文献。

汾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市一带。

鱣:一种鱼类,形状似蛇,有鳞无鳍。

鳖:一种水生爬行动物,形状似龟,有硬壳。

杨元卿: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官员或文人。

邠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彬县一带。

上都:古代对京城的称呼,此处指唐朝的都城长安(今西安)。

僧瞻: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僧人。

鬼神部:佛教中对鬼神的管理部门,负责驱邪、治病等。

血食盆酒:古代祭祀鬼神时使用的祭品,包括血、食物、酒等。

乌郎:故事中的鬼神之一,形象为黑色。

黄郎:故事中的鬼神之一,形象为黄色。

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以龙门石窟闻名。

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黄帝的老师。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时间为742年至756年。

雅禅师: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僧人。

兰若:佛教寺院的一种,通常位于山林中,环境清幽。

桐:一种树木,古代常用于制作乐器或家具。

异蜂:故事中的一种神秘生物,形象为蜂,但具有人的特征。

孔升翁: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占卜师或仙人。

青桐君:故事中的一位仙人,形象与桐树有关。

琅玕纸:一种珍贵的纸张,常用于书写重要文献或诗词。

三清使者:道教中的神灵,负责传达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旨意。

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金刚三昧:佛教术语,指一种深奥的禅定境界。

蜀僧:来自蜀地(今四川)的僧人。

峨眉:山名,位于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以佛教圣地闻名。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时间为806年至820年。

上都僧太琼: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僧人。

仁王经: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护国、祈福等。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时间为713年至741年。

奉化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一带。

京遥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村庄。

陕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

白径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山岭。

逻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村庄。

田氏:姓氏,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个家族。

登娘: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女子。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安神等功效。

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利湿等功效。

枸杞: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

人参: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等功效。

地仙:道教中的仙人,通常指修炼有成但未升天的仙人。

宝历:唐敬宗李湛的年号,时间为825年至827年。

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主要考察儒家经典。

范璋: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文人。

梁山:山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韩幹:唐代著名画家,以画马闻名。

莱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莱州市一带。

即墨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一带。

王丰: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故事中的一位百姓。

太岁: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体,古人认为太岁所在的方向不宜动土,否则会招致灾祸。

黑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鱼常被视为灵物或神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脉望: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物质,据《仙经》记载,蠹鱼三食神仙字后所化之物,具有神奇的功效。

芙蓉镜: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镜子,能够预示人的命运和未来。

金天神:道教中的一位神祇,掌管财富和命运。

滕王蛱蝶图:唐代著名画家滕昌祐所绘的蝴蝶图,以其精细的描绘和生动的形态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评注

《支诺皋中》是一篇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志怪小说,通过多个奇异的故事片段,展现了唐代社会对鬼神、灵异现象的想象与信仰。文本中的故事多与自然现象、动植物、鬼神精怪相关,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探索。

首先,文本中的蚯蚓、紫牡丹、小人等形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中奇异现象的关注与解释。蚯蚓在月夜成群结队地爬上槐树,紫牡丹花开时出现的小人,这些描写不仅具有神秘色彩,还暗示了自然界中隐藏的灵性与力量。古人常将自然现象与鬼神相联系,认为这些现象是鬼神活动的表现。

其次,文本中的契宗与兄长的故事,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与道教信仰的融合。契宗作为僧人,试图通过焚香、持咒等方式驱邪,而其兄长则表现出对道教灵体的认同。这种宗教融合的现象在唐代十分普遍,佛教与道教的信仰在民间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再次,王申与神秘女子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鬼神与人类关系的复杂态度。女子虽为鬼神,却表现出人类的温情与智慧,甚至与王申一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还反映了古人对鬼神既敬畏又亲近的矛盾心理。

最后,文本中的冥司使者、搐气袋、雷穴等元素,进一步深化了鬼神世界的描写。冥司使者负责记录生死,搐气袋用于吸取人的精气,雷穴则与自然现象紧密相关。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还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命运、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支诺皋中》通过一系列奇异的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对鬼神世界的丰富想象与信仰。文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研究唐代宗教、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艺术特色在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对话,将鬼神世界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真实的氛围。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神秘现象和宗教信仰。故事中涉及梦境、鬼神、仙人等元素,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

首先,故事中的梦境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如王恽的梦境预示了他的死亡,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人对梦的重视,认为梦是神灵或祖先的启示。

其次,故事中的鬼神形象丰富多样,如乌郎、黄郎等,这些鬼神不仅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还能与人互动,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与命运。这种鬼神观念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恐惧。

再次,故事中的仙人形象如广成子、青桐君等,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仙信仰。仙人不仅具有超凡的能力,还能通过占卜、赐福等方式干预人间事务,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追求。

此外,故事中还涉及佛教元素,如僧瞻的驱邪治病、雅禅师的异蜂奇遇等,反映了佛教在唐代的广泛传播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最后,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如韩幹画马通灵、田氏根生怪胎等,展现了古人对艺术与自然的敬畏,认为艺术与自然中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神秘现象与宗教信仰,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包含了多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想象。

首先,故事中的太岁和黑鱼都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太岁象征着不可侵犯的自然力量,而黑鱼则被视为灵物,其被杀后引发的连锁反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破坏自然平衡后果的恐惧。

其次,故事中的脉望和芙蓉镜等元素,展示了道教文化对古人生活的深远影响。脉望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追求,而芙蓉镜则象征着命运和预知,这些都是道教文化中常见的主题。

再次,故事中的金天神和滕王蛱蝶图等元素,展示了古代艺术和宗教信仰的融合。金天神的信仰体现了人们对神祇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依赖,而滕王蛱蝶图则展示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精湛的技艺。

最后,这些故事中的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事件,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容,也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他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1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