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三-原文
支诺皋下
开元末,蔡州上蔡县南李村百姓李简痫疾卒。瘗后十余日,有汝阳县百姓张弘义素不与李简相识,所居相去十余舍,亦因病死,经宿却活,不复认父母妻子,且言:“我是李简,家住上蔡县南李村,父名亮。”
惊问其故,言方病时,梦有二人著黄,赍帖见追。行数里,至一大城,署曰王城。引入一处,如人间六司院。留居数日,所勘责事悉不能对。
忽有一人自外来,称:“错追李简,可即放还。”一吏曰:“李简身坏,须令别托生。”时忆念父母亲族,不欲别处受生,因请却复本身。
少顷,见领一人至,通曰:“追到杂职汝阳张弘义。”吏又曰:“弘义身幸未坏,速令李简托其身,以尽余年。”遂被两吏扶持却出城,但行甚速,渐无所知。
忽若梦觉,见人环泣及屋宇都不复认。亮访其亲族名氏及平生细事,无不知也。先解竹作,因自入房索刀具,破蔑成器。语音举止,信李简也,竟不返汝阳。
时成式三从叔父摄蔡州司户,亲验其事。昔扁鹊易鲁公扈、赵齐婴之心,及寤,互返其室,二室相谘。以是稽之,非寓言矣。
武宗六年,扬州海陵县还俗僧义本且死,托其弟言:“我死,必为我剃须发,衣僧衣三事。”弟如其言。义本经宿却活,言见二黄衣吏追至冥司,有若王者问曰:“此何州县?“吏言:“扬州海陵县僧。”王言:“奉天符沙汰僧尼,海陵无僧,因何作僧领来?”令回还俗了领来。僧遽索俗衣衣之而卒。
汴州百姓赵怀正,住光德坊。太和三年,妻阿贺常以女工致利。一日,有人携石枕求售,贺一环获焉。赵夜枕之,觉枕中如风雨声。因令妻子各枕一夕,无所觉。赵枕辄复如旧,或喧悸不得眠。其侄请碎视之,赵言:“脱碎之无所见,弃一百之利也。待我死后,尔必破之。”经月余,赵病死。妻令侄毁视之,中有金银各一铤,如模铸者。所函铤处无丝隙,不知从何而入也。铤各长三寸余,阔如巨臂。遂货之,办其殓及偿债,不余一钱。阿贺今住洛阳会节坊,成式家雇其纫针,亲见其说。
成式(一作段文昌)三从房叔父某者,贞元末,自信安至洛,暮达瓜洲,宿于舟中。夜久,弹琴,觉舟外有嗟叹声,止息即无。如此数四,乃缓轸还寝。梦一女子,年二十余,形悴衣败,前拜曰:“妾姓郑名琼罗,本居丹徒。父母早亡,依于孀嫂。嫂不幸又殁,遂来扬子寻姨。夜至逆旅,市吏子王惟举,乘醉将逼辱。妾知不免,因以领巾绞项自杀,市吏子乃潜埋妾于鱼行西渠中。其夕,再见梦扬子令石义留,竟不为理。复见冤气于江石上,谓非烟之祥,图而表奏。抱恨四十年,无人为雪。妾父母俱善琴,适听郎君琴声,奇音翕响,心感怀叹,不觉来此。”寻至洛北河清县温谷,访内弟樊元则。元则自少有异术,居数日,忽曰:“兄安得此一女鬼相随,请为遣之。”乃张灯焚香作法,顷之,灯后窣窣有声。元则曰:“是请纸笔也。”即投纸笔于灯影中。少顷,旋纸疾落灯前。视之,书盈于幅,书杂言七字,辞甚凄恨。元则遽令录之,言鬼书不久辄漫灭。及晓,纸上若煤污,无复字也。元则复令具酒脯纸钱,乘昏焚于道。有风旋灰,直上数丈,及聆悲泣声。诗凡二百六十二字,率叙幽冤之意,语不甚晓,词故不载。其中二十八字曰:“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魂香不相遇。”
庐州舒城县蚓,成式三从房伯父,太和三年庐州某官,庭前忽有蚓出,大如食指,长三尺,白项下有两足。足正如雀脚,步于垣下。经数日方死。
荆州百姓孔谦蚓,成式侄女乳母阿史,本荆州人,尝言小儿时,见邻居百姓孔谦篱下有蚓,口露双齿,肚下足如蚿,长尺五,行疾于常蚓。谦恶,遽杀之。其年谦丧母及兄,谦亦不得活。
越州有卢冉者,时举秀才,家贫,未及入京,因之顾头堰,堰在山阴县顾头村,与表兄韩确同居。自幼嗜鲙,在堰尝凭吏求鱼。韩方寝,梦身为鱼在潭,有相忘之乐。见二渔人乘艇张网,不觉入网中,被掷桶中,覆之以苇。复睹所凭吏就潭商价,吏即擢鳃贯鲠,楚痛殆不可忍。及至舍,历认妻子婢仆。有顷,置砧斮之,苦若脱肤。首落方觉,神痴良久,卢惊问之,具述所梦。遽呼吏访所市鱼处洎渔子形状,与梦不差。韩后入释,住祗园寺。时开元二年,成式书吏沈郅家在越州,与堰相近,目睹其事。
曹州南华县端相寺,时尉李蕴至寺巡捡,偶见尼房中地方丈余独高,疑其藏物,掘之数尺,得一瓦瓶,覆以木槃。视之,有颅骨、大方隅颧下属骨两片,长八寸,开罅彻上,容钗股若合筒瓦,下齐如截,莹如白牙。蕴意尼所产,因毁之。
中书舍人崔嘏,弟崔暇,娶李氏,为曹州刺史。令兵马使国邵南勾当障车,后邵南因睡忽梦崔女在一厅中。女立于床西,崔暇在床东,执红笺题诗一首,笑授暇。暇因朗吟之,诗言:“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梦后才一岁,崔暇妻卒。
李正己本名怀玉,侯希逸之内弟也。侯镇淄青,署怀玉为兵马使。寻构飞语,侯怒,囚之,将置于法。怀玉抱冤无诉,于狱中累石象佛,默期冥报。时近腊日,心慕同侪,叹吒而睡。觉有人在头上语曰:“李怀玉,汝富贵时至。”即惊觉,顾不见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复睡,又听人谓曰:“汝看墙上有青乌子噪,即是富贵时。
及觉,不复见人。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俄闻三军叫唤逐出,希逸坏练取怀玉,扶知留后。成式见台州乔庶说,乔之先官于东平,目击其事。
河南少尹韦绚,少时,常于夔州江岸见一异虫。初疑棘针一枝,从者惊曰:“此虫有灵,不可犯之。或致风雷。”韦试令踏地惊之,虫伏地如灭,细视地上若石脉焉。良久,渐起如旧。每刺上有一爪。忽人草疾走如箭,竟不知是何物。
永宁王相王涯三怪:淅米匠人苏润,本是王家炊人,至荆州方知,因问王家咎徵,言宅南有一井,每夜常沸涌有声,昼窥之,或见铜(一作叵)厮罗,或见银熨斗者,水腐不可饮。又王相内斋有禅床,柘材丝绳,工极精巧,无故解散,各聚一处,王甚恶之,命焚于灶下。又长子孟博,晨兴,见堂地上有凝血数滴,踪至大门方绝,孟博遽令铲去,王相初不知也,未数月及难。
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已后,每寐熟即喉声如鼓簧,若成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声,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僧觉,亦不自知。二十余年如此。
荆有魏溪,好食白鱼,日命仆市之,或不获,辄笞责。一日,仆不得鱼,访之于猎者可渔之处,猎者绐之曰:“某向打鱼,网得一麝,因渔而获,不亦异乎?”仆依其所售,具事于溪。溪喜曰:“审如是,或有灵矣。”因置诸榻,日夕荐香火。历数年不坏,颇有吉凶之验。溪友人恶溪所为,伺其出,烹而食之,亦无其灵。
成都坊正张和。蜀郡有豪家子,富拟卓、郑,蜀之名姝,无不毕致。每按图求丽,媒盈其门,常恨无可意者。或言:“坊正张和,大侠也。幽房闺稚,无不知之,盍以诚投乎?”豪家子乃具籯金箧锦,夜诣其居,具告所欲,张欣然许之。异日,谒豪家子,偕出西郭一舍,入废兰若。有大像岿然,与豪家子升像之座。坊正引手扪拂乳,揭之,乳坏成穴如碗,即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觉同在穴中。道行十数步,忽睹高门崇墉,状如州县。坊正叩门五六,有九髻婉童启迎,拜曰:“主人望翁来久矣。”有顷,主人出,紫衣贝带,侍者十余,见坊正甚谨。坊正指豪家子曰:“此少君子也,汝可善待之,予有切事须返。”不坐而去,言已,失坊正所在。豪家子心异之,不敢问。主人延于堂中,珠玑缇绣,罗列满目。又有琼杯,陆海备陈。饮彻,命引进妓数四,支鬟撩鬓,缥若神仙。其舞杯闪球之令,悉新而多思。有金器容数升,云擎鲸口,钿以珠粒。豪家子不识,问之,主人笑曰:“此次皿也,本拟伯雅。“豪家子竟不解。至三更,主人忽顾妓曰:“无废欢笑,予暂有所适。”揖客而退,骑从如州牧,列烛而出。豪家子因私于墙隅妓中,年差暮者遽就,谓曰:“嗟乎,君何以至是?我辈早为所掠,醉其幻术,归路永绝。君若要归,第取我教。”授以七尺白练,戒曰:“可执此,候主人归,诈祈事设拜,主人必答拜,因以练蒙其头。”将曙,主人还,豪家子如其教。主人投地乞命,曰:“死妪负心,终败吾事。今不复居此。”乃驰去。所教妓即共豪家子居。二年,忽思归,妓亦不留,大设酒乐饯之。饮既阑,妓自持锸开东墙一穴,亦如佛乳,推豪家子于墙外,乃长安东墙堵下。遂乞食,方达蜀,其家失已多年,意其异物,道其初始信。贞元初事。
兴元城固县有韦氏女,两岁能语,自然识字,好读佛经。至五岁,一县所有经悉读遍。至八岁,忽清晨薰衣靓妆,默存牖下。父母讶移时不出,视之,已蜕衣而失,竟不知何之。荆州处士许卑得于韦氏邻人张弘郢。
忠州垫江县县吏冉端,开成初,父死。有严师者,善山冈,为卜地,云合有生气群聚之物。掘深丈余,遇蚁城,方数丈,外重雉堞皆具,子城谯橹工若雕刻。城内分径街,小垤相次。每垤有蚁数千,憧憧不绝。径甚净滑。楼中有二蚁,一紫色,长寸余,足作金色;一有羽,细腰,稍小,白翅,翅有经脉,疑是雌者。众蚁约有数斛。城隅小坏,上以坚土为盖,故中楼不损。既掘露,蚁大扰,若求救状。县吏遽白县令李玄之,既睹,劝吏改卜。严师代其卜验,为其地吉。县吏请迁蚁于岩侧,状其所为,仍布石,覆之以板。经旬,严师忽得病若狂,或自批触,秽詈叫呼,数日不已。玄之素厚严师,因为祝祷,疗以雄黄丸方愈。
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于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朱道士又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尝见,不知年代,其或炼形濯魄之士乎?
武宗之元年,戎州水涨,浮木塞江。刺史赵士宗召水军接水,约获百余段。公署卑小,地窄不复用,因并修开元寺。后月余日,有夷人逢一人如猴,着故青衣,亦不辩何制,云:“关将军差来采木,今被此州接去,不知为计,要须明年却来取。”夷人说于州人。至二年七月,天欲曙,忽暴水至。州城临江枕山,每大水犹去州五十余丈。其时水高百丈,水头漂二千余人。州基地有陷深十丈处,大石如三间屋者,堆积于州基。水黑而腥,至晚方落,知州官虞藏玘及官吏才及船投岸。旬月后,旧州寺方干,除大石外,更无一物。惟开元寺玄宗真容阁去本处十余步,卓立沙上,其他铁石像,无一存者。
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于此也。
玄微又出见封氏,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遂揖入坐,色皆殊绝,满座芬芳,馥馥袭人。
命酒,各歌以送之,玄微志其一二焉。
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青年对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
至十八姨持盏,情颇轻佻,翻酒污阿措衣,阿措作色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畏也。”拂衣而起。
十八姨曰:“小女弄酒。“皆起至门外别,十八姨南去,诸人西入苑中而别。
玄微亦不至异。
明夜又来,欲往十八姨处。
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妪舍,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乎?”诸女皆曰:“可。”
阿措来言曰:“诸女伴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挠,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回,应难取力。处士倘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
玄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诸女?”
阿措曰:“但求处士每岁岁日与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则免难矣。今岁已过,但请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即立之,庶可免也。”
玄微许之,乃齐声谢曰:“不敢忘德。”各拜而去。
玄微于月中随而送之,逾苑墙乃入苑中,各失所在。
乃依其言,至此日立幡。
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
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
封十八姨,乃风神也。
后数夜,杨氏辈复至愧谢,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之,可延年却老。愿长如此住护卫,某等亦可至长生。”
至元和初,玄微犹在,可称年三十许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三-译文
支诺皋下
开元末年,蔡州上蔡县南李村的百姓李简因癫痫病去世。埋葬后十多天,汝阳县的百姓张弘义,原本与李简并不相识,住的地方相隔十多里,也因病去世,但过了一夜又复活了,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妻子,并且说:“我是李简,家住上蔡县南李村,父亲名叫亮。”
人们惊讶地问他原因,他说自己在病中时,梦见有两个穿黄衣的人拿着帖子来追他。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座大城,城门上写着“王城”。被带到一个地方,像是人间的六司院。在那里住了几天,被审问的事情都无法回答。
突然有一个人从外面进来,说:“错抓了李简,应该立即放他回去。”一个官吏说:“李简的身体已经坏了,必须让他托生到别处。”李简当时想念父母亲人,不想在别处托生,于是请求回到原来的身体。
过了一会儿,看到有人带了一个人来,通报说:“抓到了杂职汝阳的张弘义。”官吏又说:“张弘义的身体还好,赶紧让李简托生到他的身体里,以度过余生。”于是李简被两个官吏扶着出了城,走得很快,渐渐失去了知觉。
忽然像是从梦中醒来,看到周围的人哭泣,房屋也不再认识。李简的父亲亮询问他亲族的名字和平生的事情,他无一不知。他以前会做竹器,于是自己进房找刀具,破竹做成器具。他的言语举止,确实是李简,最终没有回到汝阳。
当时成式的三从叔父担任蔡州司户,亲自验证了这件事。从前扁鹊交换了鲁公扈和赵齐婴的心脏,醒来后,两人互换了家室,两家人互相咨询。由此看来,这并非寓言。
武宗六年,扬州海陵县的还俗僧人义本快要死了,托付他的弟弟说:“我死后,一定要为我剃须发,穿上僧衣三件事。”弟弟照做了。义本过了一夜又复活了,说见到两个黄衣官吏追他到冥司,有个像王者的人问:“这是哪个州县?”官吏回答:“扬州海陵县的僧人。”王者说:“奉天符沙汰僧尼,海陵没有僧人,为什么还带僧人来?”命令他回去还俗后再带来。僧人急忙找俗衣穿上后去世。
汴州百姓赵怀正,住在光德坊。太和三年,他的妻子阿贺常以女工赚钱。一天,有人带着石枕来卖,阿贺买了一个。赵怀正晚上枕着它,感觉枕中有风雨声。于是让妻子和孩子各枕一晚,都没有感觉。赵怀正枕着时又像以前一样,有时喧闹得睡不着。他的侄子请求砸开看看,赵怀正说:“如果砸开什么也看不到,就损失了一百钱。等我死后,你一定要砸开它。”过了一个多月,赵怀正病死了。妻子让侄子砸开石枕,里面有金银各一锭,像是模铸的。装锭的地方没有一丝缝隙,不知道是怎么放进去的。锭各长三寸多,宽如巨臂。于是卖掉它,办理了丧事并偿还了债务,没有剩下一文钱。阿贺现在住在洛阳会节坊,成式家雇她做针线活,亲自听她讲述这件事。
成式(一说段文昌)的三从房叔父,贞元末年,从信安到洛阳,傍晚到达瓜洲,住在船中。夜深时,弹琴,感觉船外有叹息声,停下琴声就没有了。这样反复几次,于是慢慢放下琴睡觉。梦见一个女子,二十多岁,形容憔悴,衣服破旧,上前拜见说:“我姓郑名琼罗,原本住在丹徒。父母早亡,依靠寡嫂。嫂子不幸又去世了,于是来扬子找姨妈。晚上到旅店,市吏的儿子王惟举,乘醉要逼辱我。我知道无法逃脱,于是用领巾绞颈自杀,市吏的儿子偷偷把我埋在鱼行西边的渠中。那晚,我又梦见扬子令石义留,竟然不为我伸冤。又见到冤气在江石上,说是非烟的祥瑞,画下来上奏。抱恨四十年,没有人替我伸冤。我父母都擅长琴艺,刚才听到郎君的琴声,奇音共鸣,心中感慨叹息,不知不觉来到这里。”不久到了洛北河清县温谷,拜访内弟樊元则。元则从小有异术,住了几天,忽然说:“兄长怎么会有这个女鬼跟随,请让我送走她。”于是点灯焚香作法,过了一会儿,灯后有窸窣声。元则说:“这是要纸笔。”于是把纸笔投到灯影中。过了一会儿,纸迅速落在灯前。看上面,写满了字,杂乱地写了七个字,言辞非常凄恨。元则赶紧让人抄录下来,说鬼书不久就会消失。到了天亮,纸上像是煤污,没有字了。元则又让人准备酒肉纸钱,趁天黑在路边焚烧。有风旋起灰烬,直上数丈,还听到悲泣声。诗共二百六十二字,大致叙述了幽冤之意,语言不太明白,所以没有记载。其中二十八字是:“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魂香不相遇。”
庐州舒城县的蚯蚓,成式的三从房伯父,太和三年在庐州某官,庭前忽然出现一条蚯蚓,大如食指,长三尺,白项下有两足。足像雀脚,在墙下爬行。过了几天才死。
荆州百姓孔谦的蚯蚓,成式侄女的乳母阿史,本是荆州人,曾说小时候见到邻居百姓孔谦的篱笆下有蚯蚓,口露双齿,肚下有足像蚿,长一尺五,爬行比普通蚯蚓快。孔谦厌恶,急忙杀了它。那年孔谦丧母及兄,孔谦也活不成了。
越州有个叫卢冉的人,当时考中了秀才,家里贫穷,还没进京,于是去了顾头堰,堰在山阴县顾头村,与表兄韩确同住。从小喜欢吃鱼,在堰上常托官吏求鱼。韩确正在睡觉,梦见自己变成鱼在潭中,有相忘之乐。看到两个渔人乘船张网,不知不觉入了网中,被扔进桶里,盖上芦苇。又看到托的官吏到潭边谈价钱,官吏抓住鱼鳃穿绳,痛苦难忍。到了家,认出妻子婢仆。过了一会儿,被放在砧板上砍,痛苦如脱皮。头掉下来才醒,神志恍惚了很久,卢冉惊讶地问他,他详细讲述了梦中的情景。急忙叫官吏去查问买鱼的地方和渔人的样子,与梦中丝毫不差。韩确后来出家,住在祗园寺。当时是开元二年,成式的书吏沈郅家在越州,与堰相近,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曹州南华县的端相寺,当时尉李蕴到寺里巡查,偶然看到尼姑房中有一块地方高出地面一丈多,怀疑藏有东西,挖了几尺,找到一个瓦瓶,盖着木盘。打开一看,里面有颅骨、大方隅颧下属骨两片,长八寸,裂口通到上面,能容下钗股像合筒瓦,下面整齐如截断,晶莹如白牙。李蕴认为是尼姑所产,于是毁掉了它。
中书舍人崔嘏的弟弟崔暇,娶了李氏,担任曹州刺史。让兵马使国邵南负责障车,后来邵南因睡觉忽然梦见崔女在一个厅中。崔女站在床西,崔暇站在床东,拿着红笺题了一首诗,笑着递给崔暇。崔暇于是朗诵起来,诗中说:“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梦后才一年,崔暇的妻子去世了。
李正己本名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任命怀玉为兵马使。不久有人散布谣言,侯希逸大怒,囚禁了他,准备处死。怀玉抱冤无处申诉,在狱中堆石像佛,默默祈求冥报。当时临近腊日,心中羡慕同僚,叹息着睡着了。感觉有人在头上说:“李怀玉,你的富贵到了。”立即惊醒,看不到人。天还黑着,心里很奇怪。又睡着,又听到有人说:“你看墙上有青乌子叫,就是富贵时。”
等到醒来,已经看不到人了。过了一会儿,天亮了,忽然有几十只青色的乌鸦,像麻雀一样飞集在墙上。不久听到三军叫喊着追赶出去,希逸破坏了练取怀玉,扶知留后。成式听台州的乔庶说,乔庶的先辈在东平做官,亲眼目睹了这件事。
河南少尹韦绚,年轻时,曾在夔州的江岸上看到一只奇怪的虫子。起初以为是棘针的一枝,随从的人惊讶地说:“这虫子有灵性,不能冒犯它。否则可能会招来风雷。”韦绚试着让人踩地惊动它,虫子伏在地上像消失了一样,仔细看地上像石脉一样。过了很久,虫子渐渐恢复原状。每根刺上有一只爪子。忽然钻进草丛,像箭一样疾走,最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永宁王相王涯有三个怪事:淅米匠人苏润,本来是王家的炊事人员,到了荆州才知道,于是询问王家的凶兆,说宅子南边有一口井,每天晚上都会沸腾发出声音,白天去看,有时看到铜厮罗,有时看到银熨斗,水已经腐臭不能饮用。另外,王相的内斋有一张禅床,用柘木和丝绳制成,工艺极其精巧,无缘无故地散开,各自聚在一处,王相非常厌恶,命令把它烧掉。还有,长子孟博,早晨起来,看到堂屋地上有几滴凝血,追踪到大门口才消失,孟博急忙让人铲掉,王相最初并不知道,没过几个月就遭遇了灾难。
许州有一个老和尚,自从四十岁以后,每次熟睡时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像鼓簧一样,仿佛有韵律节奏。许州的乐师们,趁他睡觉时,就把他的声音谱成曲子,用丝竹乐器演奏,竟然与古代的乐曲相合。和尚醒来后,自己也不知道。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荆州有个叫魏溪的人,喜欢吃白鱼,每天让仆人去市场上买,如果买不到,就会责打仆人。有一天,仆人没有买到鱼,去问猎人哪里有鱼可捕,猎人骗他说:“我前几天打鱼,网到了一只麝,因为捕鱼而得到了它,这不是很奇怪吗?”仆人按照猎人的说法,把事情告诉了魏溪。魏溪高兴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或许有灵性。”于是把麝放在床上,日夜供奉香火。几年过去了,麝一直没有腐烂,而且颇有吉凶的预兆。魏溪的朋友讨厌他的行为,趁他不在,把麝煮了吃掉,结果也没有什么灵验。
成都的坊正张和。蜀郡有个富家子弟,财富堪比卓氏和郑氏,蜀地的美女,没有不被他招致的。每次按图索骥寻找美女,媒人挤满了他的家门,但他总是觉得没有满意的。有人说:“坊正张和,是个大侠。幽深的闺房和年幼的女子,没有他不知道的,何不诚心去求他呢?”富家子弟于是准备了金银和锦缎,夜里去拜访张和,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愿望,张和欣然答应了他。第二天,张和去拜访富家子弟,一起出了西城一里,进入一座废弃的寺庙。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张和与富家子弟一起登上佛像的座位。张和伸手抚摸佛像的乳房,揭开后,乳房变成了一个碗大的洞,张和随即钻了进去,并拉着富家子弟的手臂,不知不觉中两人都进入了洞中。走了十几步,忽然看到一座高大的城门,像州县一样。张和敲了五六下门,有一个梳着九髻的婉童开门迎接,拜道:“主人盼望您来已经很久了。”过了一会儿,主人出来了,穿着紫衣,系着贝带,有十几个侍者,对张和非常恭敬。张和指着富家子弟说:“这位是少君子,你们要好好对待他,我有急事要回去。”说完就离开了,张和随即消失不见。富家子弟心里感到奇怪,但不敢问。主人把他请到堂中,珠玑缇绣,满目琳琅。还有琼杯,陆海珍馐,应有尽有。喝完酒,主人命令叫来几个妓女,她们梳着发髻,撩着鬓发,宛如神仙。她们的舞杯闪球的技艺,新颖而富有创意。有一个金器,容量有几升,形状像鲸口,镶嵌着珍珠。富家子弟不认识,问主人,主人笑着说:“这是次皿,本来是给伯雅准备的。”富家子弟还是不明白。到了三更天,主人忽然对妓女们说:“不要停止欢笑,我暂时有事要离开。”向客人行礼后离开,骑马随从像州牧一样,列着烛火出去。富家子弟私下与墙角的妓女中年纪稍大的那个亲近,她突然靠近他说:“唉,你怎么会到这里来?我们早就被他们掳掠,醉心于他们的幻术,归路已经断绝。你如果想回去,就按我说的做。”她给了他一条七尺长的白练,告诫他说:“拿着这个,等主人回来,假装有事要拜见,主人一定会回拜,你就用白练蒙住他的头。”天快亮时,主人回来了,富家子弟按照妓女的教导做了。主人倒在地上乞求饶命,说:“死老太婆负心,终究坏了我的事。现在我不再住在这里了。”于是骑马离去。那个教他的妓女就和富家子弟住在一起。两年后,富家子弟忽然想回家,妓女也不挽留,大摆酒宴为他饯行。喝完酒后,妓女自己拿着锸在东墙上挖了一个洞,也像佛像的乳房一样,把富家子弟推到墙外,竟然是长安东墙下。于是他乞讨着回到了蜀地,他的家人已经失去他多年,以为他是异物,直到他说出事情的经过才相信。这是贞元初年的事。
兴元城固县有个韦氏的女儿,两岁就能说话,天生识字,喜欢读佛经。到了五岁,全县所有的佛经都读遍了。到了八岁,忽然有一天清晨薰衣靓妆,默默地坐在窗下。父母惊讶她很久不出来,去看她时,她已经脱掉衣服消失了,最终不知道去了哪里。荆州处士许卑从韦氏的邻居张弘郢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忠州垫江县的县吏冉端,开成初年,父亲去世。有个叫严师的人,擅长看风水,为他选了一块墓地,说那里应该有生气聚集的东西。挖了一丈多深,遇到了一个蚂蚁城,方圆几丈,外层的城墙和瞭望塔都具备,子城的谯楼和瞭望台像雕刻的一样精致。城内分有街道,小土堆依次排列。每个土堆上有几千只蚂蚁,熙熙攘攘不停。街道非常干净光滑。楼中有两只蚂蚁,一只是紫色的,长一寸多,脚是金色的;另一只有翅膀,细腰,稍小一些,白翅膀,翅膀上有经脉,怀疑是雌性的。蚂蚁总数大约有几斛。城墙的一角有些损坏,上面用坚硬的土盖着,所以中间的楼没有损坏。挖开后,蚂蚁们非常慌乱,好像在求救。县吏急忙报告县令李玄之,李玄之看到后,劝县吏另选墓地。严师替他重新占卜,认为这块地是吉地。县吏请求把蚂蚁迁到岩石旁边,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布置,再用石头覆盖,用木板盖上。过了十天,严师忽然得了疯病,有时自己打自己,骂人叫喊,几天都不停止。李玄之平时很看重严师,于是为他祈祷,用雄黄丸治疗,才痊愈。
朱道士,太和八年,经常游历庐山,在涧石上休息。忽然看到一条蟠蛇,像堆叠的丝绸锦绣,不久变成了一只巨大的乌龟。询问山中的老人,说是玄武。
朱道士又曾经游历青城山的丈人观,到了龙桥,看到岩下有一具枯骨,背靠石头平坐着,手按在膝盖上,形状像钩锁,附着苔藓和藤蔓,颜色白得像雪。据说他的祖父曾经见过,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或许是炼形濯魄的修士吧?
武宗元年,戎州发大水,浮木堵塞了江面。刺史赵士宗召集水军去接水,大约捞到了一百多段木头。公署太小,地方狭窄无法使用,于是顺便修缮了开元寺。过了一个多月,有个夷人遇到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人,穿着旧青衣,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说:“关将军派我来采木,现在被这个州接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明年再来取。”夷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州里的人。到了第二年七月,天快亮时,忽然暴水来了。州城临江靠山,每次大水都会离州城五十多丈远。这次水高百丈,水头冲走了两千多人。州基地有陷下去十丈的地方,大石头像三间屋子那么大,堆积在州基上。水又黑又腥,到了晚上才退去,知州官虞藏玘和官吏们才得以乘船靠岸。一个月后,旧州寺才干了,除了大石头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开元寺的玄宗真容阁离原来的地方十几步远,卓立在沙上,其他的铁石像,没有一个存留的。
这里的环境从容不恶,其他地方也没有比这里更好的了。
玄微又出去见了封氏,言谈清冷,有林下风气。
于是请她入座,她的容貌非常出众,满座芬芳,香气袭人。
命人上酒,各自唱歌送行,玄微记住了其中一两首。
有穿红衣服的人和穿白衣服的人送酒,唱道:“皎洁的玉颜胜过白雪,何况是青年对着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颜暗消歇。”
又有穿白衣服的人送酒,唱道:“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
到了十八姨持盏时,态度颇为轻佻,翻酒弄脏了阿措的衣服,阿措生气地说:“你们既然奉求,我就不奉畏了。”拂衣而起。
十八姨说:“小女弄酒。”大家都起身到门外告别,十八姨向南去,其他人向西进入苑中告别。
玄微也不觉得奇怪。
第二天晚上她们又来了,想去十八姨那里。
阿措生气地说:“何必再去封妪的住处,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以吗?”其他女子都说:“可以。”
阿措来说:“我们这些女伴都住在苑中,每年多被恶风所扰,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庇护。昨天阿措不能依回,应难取力。处士如果不阻止庇护,也有微薄的回报。”
玄微说:“我有什么能力能帮助你们?”
阿措说:“只求处士每年岁日做一面朱幡,上面画上日月五星的图案,在苑东立起来,就可以免难了。今年已经过了,但请到这个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时立起来,或许可以免难。”
玄微答应了,于是她们齐声感谢说:“不敢忘德。”各自拜别而去。
玄微在月光下送她们,越过苑墙进入苑中,各自消失不见。
于是按照她们的话,到了这一天立幡。
这一天东风振地,从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的繁花不动。
玄微这才明白这些女子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的不同,都是众花的精灵。
穿绯衣的名叫阿措,就是安石榴。
封十八姨,就是风神。
过了几夜,杨氏等人又来惭愧地感谢,各自裹了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用这些花,可以延年益寿。愿长如此住护卫,我们也可以长生。”
到了元和初年,玄微还在,看起来像三十岁左右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注解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蔡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
汝阳县:古代县名,位于今河南省汝阳县一带。
王城:指冥界的都城,传说中阴间的行政中心。
六司院:指冥界的官府机构,类似于人间的六部。
托生:佛教用语,指灵魂转世投胎。
扁鹊:古代名医,传说中能够换心治病的神医。
武宗:唐武宗(840-846年在位)。
扬州海陵县:古代县名,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一带。
汴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太和:唐文宗的年号(827-835年)。
贞元:唐德宗的年号(785-805年)。
丹徒:古代县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扬子:古代地名,指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庐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荆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荆州市。
越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曹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
中书舍人:唐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文书等。
兵马使:唐代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青乌: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三军:古代军队的统称,通常指前军、中军、后军。
练:古代的一种丝织品,此处指用练制成的衣物。
怀玉:怀中的玉器,象征珍贵之物。
留后:古代官职,指留守后方的官员。
台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省台州市。
东平:古代地名,今山东省东平县。
河南少尹:唐代官职,河南府的副职官员。
夔州:古代地名,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棘针:荆棘的刺,比喻尖锐之物。
风雷:古代认为风雷是神灵的象征,具有强大的力量。
石脉:石头上的纹理,比喻地面的痕迹。
永宁王:唐代的封号,指被封为永宁王的贵族。
王涯:唐代官员,曾任宰相。
淅米匠人:古代从事米粮加工的手工业者。
铜厮罗:古代的一种铜制器具,具体用途不详。
银熨斗:古代用于熨烫衣物的银制工具。
禅床:僧人坐禅用的床。
柘材:柘木,古代常用于制作家具。
丝绳:用丝制成的绳子,常用于装饰或捆绑。
孟博:王涯的长子。
凝血:凝固的血,象征不祥之兆。
许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
老僧:年长的僧人。
喉声如鼓簧:形容声音如鼓簧般有节奏。
伶人:古代从事音乐、舞蹈表演的艺人。
丝竹:古代乐器的统称,泛指音乐。
荆:古代地名,今湖北省一带。
魏溪: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白鱼:一种白色的鱼,古代被视为美味。
麝:一种动物,古代认为其具有灵性。
吉凶之验:指灵验的吉凶预兆。
成都:古代地名,今四川省成都市。
坊正:古代管理街坊的小吏。
张和: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豪家子:富家子弟。
卓、郑:指古代富豪卓氏和郑氏。
名姝:有名的美女。
籯金箧锦:形容携带大量金银财宝。
兰若:佛教寺庙的别称。
大像:指佛像。
九髻婉童:形容童子的发髻精致。
紫衣贝带:形容穿着华丽的服饰。
琼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
陆海:形容珍馐美味。
妓:古代从事歌舞表演的女子。
金器:用黄金制成的器皿。
伯雅:古代传说中的名器。
白练:白色的丝织品。
兴元:古代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
城固县: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城固县。
韦氏女:姓韦的女子。
佛经:佛教的经典著作。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文人。
许卑: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张弘郢: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忠州:古代地名,今重庆市忠县。
垫江县:古代地名,今重庆市垫江县。
冉端: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严师:指精通风水的地理师。
蚁城:蚂蚁筑成的巢穴,形状如城。
雉堞:城墙上的矮墙,用于防御。
谯橹:城楼上的瞭望台。
紫色蚁:紫色的蚂蚁,象征奇异之物。
金色足:形容蚂蚁的足部呈金色。
白翅:白色的翅膀,象征纯洁。
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约等于十斗。
雄黄丸:古代用于驱邪的药物。
朱道士:姓朱的道士。
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名山。
蟠蛇:盘曲的蛇,象征神秘。
缯锦:丝织品,形容蛇的花纹。
巨龟:巨大的龟,象征长寿和灵性。
玄武:古代四象之一,象征北方和水。
青城山: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名山。
丈人观:青城山上的道观。
龙桥:青城山上的一座桥。
枯骨:干枯的骨头,象征死亡。
钩锁:形容骨头的形状如钩锁。
炼形濯魄:道教修炼的一种境界,指通过修炼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净化。
戎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宜宾市。
水涨:水位上涨。
浮木: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头。
刺史:古代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赵士宗: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水军:古代的水上军队。
开元寺: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
夷人: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关将军:指三国时期的关羽。
暴水:突然暴涨的洪水。
州城:州府的城池。
大石:巨大的石头。
水黑而腥:形容水的颜色和气味异常。
虞藏玘: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玄宗真容阁:供奉唐玄宗画像的阁楼。
铁石像:用铁或石头制成的雕像。
严七师:成都乞儿,虽身份卑微,但言语中常预示未来,具有神秘色彩。
郝惟谅:荆州百姓,性格粗犷,勇于私斗,后因帮助鬼魂而闻名。
悟空:长庆年间的头陀,勇敢无畏,常夜入山林探险。
严绶:太原镇守,市中小儿戏水时发现神秘瓦瓶,内有婴儿,后被杀。
王哲:虔州刺史,家中掘地得石子,上有朱书“修此不吉”,后卒。
田瞫:秀才,记录凉州西县百姓妻产异子之事。
韦斌:出身贵门,性格厚质,立朝侃侃,有大臣之体。
崔玄微:天宝年间的处士,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后入嵩山采芝。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流水声。
林下风气:指隐士或山林中的高雅气质。
殊绝:非常特别,与众不同。
馥馥:形容香气浓郁。
绛衣:深红色的衣服,常指仙女的服饰。
十八姨: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常指风神。
朱幡:红色的旗帜,常用于宗教仪式或驱邪。
日月五星:指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常用于道教或民间信仰中。
安石榴:石榴的一种,常象征多子多福。
风神:掌管风的神灵,在中国神话中常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续集卷三-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奇异的故事,涉及灵魂转世、冥界审判、鬼魂显灵等神秘现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生死、灵魂、冥界等问题的信仰和想象。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
首先,李简和张弘义的故事展示了灵魂转世的观念。李简死后,灵魂被误追至冥界,后因张弘义的身体尚未损坏,得以托生在其身上。这一情节反映了佛教的轮回思想,即灵魂在死后会转世投胎,继续生命的循环。同时,故事中的冥界审判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认为冥界有类似于人间的官府机构,负责审判亡魂。
其次,义本和尚的故事揭示了唐代政府对佛教的压制政策。义本在冥界被质问为何在无僧的海陵县作僧,反映了唐武宗时期的“会昌灭佛”政策,即大规模削减佛教寺院和僧尼数量。这一历史背景使得故事更具现实意义,揭示了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赵怀正的石枕故事则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石枕中的金银铤象征着财富与神秘,赵怀正的死亡与石枕的破碎形成了因果联系,暗示了财富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故事不仅具有神秘色彩,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财富和命运的思考。
郑琼罗的鬼魂故事则充满了悲剧色彩。郑琼罗因受辱自杀,死后冤魂不散,最终通过琴声与生者沟通,表达了她的冤屈和怨恨。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鬼魂显灵的现象,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冤屈的伸张。
最后,李怀玉的故事则带有强烈的宿命论色彩。李怀玉在狱中通过默念佛号祈求冥报,最终在梦中得到富贵将至的预示。这一情节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故事中的青乌子噪也象征着吉祥和富贵的到来。
总体而言,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生死、命运、因果报应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奇异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民间传说以及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复杂态度。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奇异的故事,涉及神怪、灵异、风水、道教修炼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神秘现象的浓厚兴趣和广泛信仰。
首先,文中提到的青乌、异虫、铜厮罗、银熨斗等奇异现象,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中不可解释现象的敬畏和崇拜。这些现象往往被视为神灵的显现或吉凶的预兆,反映了古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其次,文中提到的禅床无故解散、凝血数滴等不祥之兆,反映了古人对命运和预兆的敏感。这些现象往往被视为某种灾难或不幸的预兆,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担忧。
再次,文中提到的老僧喉声如鼓簧、魏溪供奉麝等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灵异现象的崇拜和追求。这些现象往往被视为某种灵验的表现,体现了古人对灵性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最后,文中提到的蚁城、巨龟、枯骨等奇异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中奇异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往往被视为某种神秘力量的显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奇异的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神秘现象的广泛信仰和浓厚兴趣,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的信仰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小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严七师的故事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尽管他身份卑微,但他的预言能力使他成为人们争相施与的对象。
郝惟谅的故事则体现了唐代民间对鬼魂的敬畏和同情,郝惟谅帮助鬼魂完成遗愿,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阴德的重要性。
悟空的故事展示了唐代僧人的勇敢和探险精神,他不畏艰险,深入山林,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无畏精神。
严绶的故事揭示了唐代社会对神秘现象的恐惧和好奇,瓦瓶中的婴儿和旋风起的情节充满了神秘色彩。
王哲的故事反映了唐代人对预兆和命运的迷信,石子上的朱书预示了不吉,最终王哲的死亡验证了这一预兆。
田瞫的记录展示了唐代社会对奇异现象的记录和传播,四手四足的异子形象奇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惊奇和不解。
韦斌的故事则展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虽出身贵门,但性格厚质,立朝侃侃,体现了唐代贵族的风范和责任感。
崔玄微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处士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他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体现了唐代士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小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信仰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其中玄微与封氏及众花精的互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神灵的崇拜与敬畏。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如“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和“满座芬芳,馥馥袭人”,不仅传达了人物的高雅气质,也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文本中的歌谣,如“皎洁玉颜胜白雪”和“自恨红颜留不住”,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青春易逝、美貌难留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与哀愁。这些歌谣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即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界的永恒。
十八姨的形象和行为,如“情颇轻佻,翻酒污阿措衣”,则揭示了风神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这与自然界中风的特性相呼应。阿措的反应和请求,如“但求处士每岁岁日与作一朱幡”,则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寻求庇护的心理。
最后,玄微的觉悟和行动,如“乃悟诸女曰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不仅揭示了故事的超自然元素,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这种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重与依赖。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神灵和人生的理解与态度。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文本成功地传达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