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六-原文
广动植之一
(并序)
成式以天地间所化所产,突而旋成形者樊然矣,故《山海经》、《尔雅》所不能究。因拾前儒所著,有草木禽鱼未列经史,已载事未悉者,或接诸耳目,简编所无者,作《广动植》,冀掊土培丘陵之学也。昔曹丕著论于火布,滕循献疑于虾须,蔡谟不识彭蜞,刘绦误呼荔挺,至今可笑,学者岂容略乎?
总叙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凤生鸾,鸾生庶鸟。应龙生建鸟,建鸟生麒麟,骐麟生庶兽。分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鲲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分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魧,玄魧生灵龟,灵龟生庶龟。日冯生玄阳阏,玄阳阏生鳞胎,鳞胎生干木,干木生庶木。招摇生程君(一曰若),程君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应黄,应黄生黄华,黄华生庶草。海间生屈龙,屈(一曰尾)龙生容华,容华生{艹栗},{艹栗}生藻,藻生浮草。甲虫影伏,羽虫体伏。食草者多力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齕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嚼者九窍而胎生。无角者膏而先前,有角者脂而先后。食叶者有丝,食土者不息。食而不饮者蚕,饮而不食者蝉,不饮不食者蜉蝣。蛚(一曰蚓)属却行,蛇属〈糹亏〉行,蜻蛚属往鸣,蜩属旁鸣,发皇翼鸣,蚣婿股鸣,荣原胃鸣。蜩三十日而死。鱣鱼三月上官于孟津。鹧鸪向日飞。鳊与鲫鱼,车螯与移角,并相似。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袟。麒麟牡鸣曰逝(一曰游)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助,夏鸣曰养绥。鳖无耳为守神。虎五指为貙。鱼满三百六十年,则为蛟龙,引飞去水。鱼二千斤为蛟。武阳小鱼,一斤千头。东海大鱼,瞳子大如三斗盎。桃文竹以四寸为一节,木瓜一尺一百二十一节。木兰去皮不死。荆木心方。蛇有水、草、木、土四种。孔雀尾端一寸名珠毛。鹤左右脚里第一指名兵爪。蜀郡无兔鸽。江南(一曰来)无狼马。朱提以南无鸠鹊。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鸮,楚鸠所生(骡不滋乳)。蔡中郎以反舌为虾蟆,《淮南子》以蛩为蠛蠓,《诗义》以蟊为蝼蛄,高诱以乾鹊为蟋蟀。兔吐子。鸬鹚吐雏。瓜瓠子曰犀,胡桃人曰虾蟆。虾蟆无肠。龟(一曰鼋)肠属于头。科斗尾脱则足生。鸟未孕者为禽,鸟养子曰乳。蛇蟠向王,鹊巢背太岁,燕伏戊巳,虎奋冲破,乾鹊知来,猩猩知往。鹳影抱,虾蟆声抱。蝉化齐后,鸟生杜宇。椰子为越王头,壶楼为杜宇项。一鹧鸪鸣曰”向南不北”,逃闾鸣”玄壶卢系项”(一曰颈)。豆以二七为族,粟累十二为寸。
人参处处生,兰长生为瑞。有实曰果。又在木曰果。小麦忌戌,大麦忌子。荠、葶苈、菥莫为三叶,孟夏煞之。乌头壳外有毛,石劫应节生花。木再花,夏有雹。李再花,秋大霜。木无故丛生,枝尽向下,又生及一尺至一丈自死,皆凶。邑中终岁无鸟,有寇。郡中忽无鸟者,日乌亡。鸡无故自飞去,家有蛊。鸡日中不下树,妻妾奸谋。见蛇交,三年死。蛇冬见寝室,主兵急。人夜卧无故失髻者,鼠妖也。屋柱木无故生芝者,白为丧,赤为血,黑为贼,黄为喜。其形如人面者亡财,如牛马者远役,如龟蛇者田蚕耗。德及幽隐,则比目鱼至(一曰生)。妾媵有制,则白燕来巢。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
葛稚川尝就上林令鱼泉,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十余种。邻人石琼,就之求借,一皆遗弃。语曰:”买鱼得鱮,不如食茹。””宁去累世宅,不去{制魚}鱼额。””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得合澜蠾,虽不足豪,亦足以高。””槟榔扶留,可以忘忧。””白马甜榴,一实直牛。””草木晖晖,苍黄乱飞。”
羽篇
凤,骨黑,雄雌夕旦鸣各异。黄帝使伶伦制十二籥写之,其雄声,其雌音。乐有凤凰台,此凤脚,下物如白石者。凤有时来仪,候其所止处,掘深三尺,有圆石如卵,正白,服之安心神。
孔雀,释氏书言,孔雀因雷声而孕。
鹳,江淮谓群鹳旋飞为鹳井。鹤亦好旋飞,必有风雨。人探巢取鹳子,六十里早。能群飞薄霄激雨,雨为之散。
乌鸣地上无好声。人临行,乌鸣而前引,多喜,此旧占所不载。贞元四年,郑、汴二州,群鸟飞入田李纳绪境内,衔木为城,高至二三尺,方十余里。纳绪恶而命焚之,信宿如旧,乌口皆流血。俗候乌飞翅重,天将雨。
鹊巢中必有梁。崔圆相公妻在家时,与姊妹戏于后园。见二鹊构巢,共衔一木,如笔管,长尺余,安巢中,众悉不见。俗言见鹊上梁必贵。大历八年,乾陵上仙观天尊殿有双鹊,衔柴及泥补葺隙,坏一十五处,宰臣上表贺。
贞元三年,中书省梧桐树上有鹊,以泥为巢。焚其巢,可禳狐魅。
燕,凡狐白貉鼠之类,燕见之则毛脱。或言燕蛰于水(一曰月)底。旧说燕不入室,是井之虚也。取桐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来。胸班黑,声大,名胡燕。其巢有容匹素练者。
雀,释氏书言,雀沙生,因浴沙尘受卵。蜀吊乌山,至雉雀来吊最悲,百姓夜燃火伺取之。无嗉不食,似持(一曰特)悲者,以为义,则不杀。
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
鹦鹉,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鹦鹉四趾齐分。凡鸟下睑眨上,独此鸟两睑俱动,如人目。玄宗时,有五色
鹦鹉能言,上令左右试牵帝衣,鸟辄瞋目叱吒。
岐府文学能延京献《鹦鹉篇》,以赞其事。
张燕公有表贺,称为时乐鸟。
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
尝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
初鸣先听其声者,主离别。
厕上听其声,不祥。
厌之法,当为大声应之。
雏鹆,旧言可使取火,效人言,胜鹦鹉。
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见烟霄外物也。
鹅,济南郡张公城西北有鹅浦。
南燕世,有渔人居水侧,常听鹅之声。
众中有铃声甚清亮,候之,见一鹅咽颈极长,罗得之,项上有铜铃,缀以银锁,隐起’元鼎元年’字。
晋时,营道县令何潜之,于县界得鸟,大如白鹭,膝上髀下自然有铜鐶贯之。
〈交鳥〉鶄,旧言辟火灾。
巢于高树,生子穴中,衔其母翅飞下养之。
〈玄鳥〉(即鸱字),相传鹘生三子,一为〈玄鳥〉。
肃宗张皇后专权,每进酒,常置〈玄鳥〉脑酒。
〈玄鳥〉脑酒令人久醉健忘。
异鸟,天宝二年,平卢有紫虫食禾苗。
时东北有赤头鸟,群飞食之。
开元二十三年,榆关有〈虫予〉[四庫本為’虸’]蚄虫,延入平州界,亦有群雀食之。
又开元中,具州蝗虫食禾,有大白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
大历八年,大鸟见武功,群鸟随噪之。
行营将张日芬射获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广四尺三寸,状类蝙蝠。
又邠州有白头鸟,乳鸲鹆。
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鸟,足青,觜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
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
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
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
吐绶鸟,鱼复县南山有鸟,大如鸲鹆,羽色(一曰毛)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彩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
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
鹳鹁,一名堕羿,形似鹊。
人射之,则衔矢反射人。
鸏雕,喙大而勾,长一尺,赤黄色,受二升,南人以为酒杯也。
菘节鸟,四脚,尾似鼠,形如雀,终南深谷中有之。
老〈羞鳥〉,秦中山谷间有鸟如枭,色青黄,肉翅,好食烟。
见人辄惊落,隐首草穴中,常露身。
其声如婴儿啼,名老〈羞鳥〉。
柴蒿,京之近山有柴蒿,鸟头,有冠如戴胜,大若野鸡。
兜兜鸟,其声自号,正月以后作声,至五月节不知所在。
其形似鸲鹆。
虾蟆护,南山下有鸟名虾蟆护,多在田中,头有冠,色苍,足赤,形似鹭。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钓星。
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
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当为鸟祟。
或以血点其衣为志。
或言产死者所化。
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白泽图》谓之苍鸆,《帝喾书》谓之逆鶬,夫子、子夏所见。
宝历中,国子四门助教史迥语成式,尝见裴瑜所注《尔雅》,言鶬糜鸹是九头鸟也。
细鸟,汉武时,毕勒国献细鸟,以方尺玉为笼,数百头,状如蝇,声如鸿鹄。
此国以候日,因名候日虫。
集宫人衣,辄蒙爱幸。
嗽金鸟,出昆明国。
形如雀,色黄,常翱翔于海上。
魏明帝时,其国来献此鸟。
饴以真珠及龟脑,常吐金屑如粟,铸之乃为器服。
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钗珥,谓之辟寒金,以鸟不畏寒也。
宫人相嘲弄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帝王怜。’
背明鸟,吴时,越隽之南献背明鸟。
形如鹤,止不向明,巢必对北,其声百变。
岢岚鸟,出河西赤坞镇。
状似乌而大,飞翔于阵上,多不利。
鷫鸘,状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
未尝见下地,常止林中。
偶失势控地,不能自振。
及举,上凌青霄。
出凉州。
鵴鸟,武州县合火山,山上有鵴鸟。
形类鸟,觜赤如丹。
一名赤觜鸟,亦曰阿鵴鸟。
训胡,恶鸟也。
鸣则后窍应之。
百劳,博劳也。
相传伯奇所化。
取其所踏枝鞭小儿,能令速语。
南人继母有娠,乳儿病如虐,唯鵙毛治之。
毛篇
师子,释氏书言,师子筋为弦,鼓之众弦皆绝。
西域有黑师子、捧师子。
集贤校理张希复言,旧有师子尾拂,夏月,蝇蚋不敢集其上。
旧说苏合香,师子粪也。
象,旧说象性久识,见其子皮必泣。
一枚重千斤。
释氏书言,象七九柱地六牙。
牙生理,必因雷声。
又言,龙象六十岁,骨方足。
今荆地象色黑,两牙,江猪也。
咸亨二年,周澄国遣使上表,言:“诃伽国有白象,首垂四牙,身运五足,象之所在,其土必丰。以水洗牙,饮之愈疾。请发兵迎取。”
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
鼻端有爪,可拾针。
肉有十二般,唯鼻是其本肉。
陶贞白言,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药旁。
南人言象妒,恶犬声。
猎者裹粮登高树,构熊巢伺之。
有群象过,则为犬声,悉举鼻吼叫,循守不复去。
或经五六日,困倒其下,因潜杀之。
耳后有穴,薄如鼓皮,一刺而毙。
胸前小横骨灰之酒,服令人能浮水出没。
食其肉,令人体重。
古训言,象孕五岁始生。
虎交而月晕。
仙人郑思远常骑虎,故人许隐齿痛求治,郑曰:’唯得虎须,及热插齿间即愈。’
郑为拔数茎与之,因知虎须治齿也。
虎杀人,能令尸起自解衣,方食之。
虎威如乙
字,长一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猎人候而射之,光坠入地成白石,主小儿惊。
马,虏中护兰马,玉白马也,亦曰玉面谙真马,十三岁马也。以十三岁已下,可以留种。旧种马,戎马八尺,田马七尺,怒马六尺。瓜州饲马以薲草,沙州以茨萁,凉州以勃突浑,蜀以稗草。以萝卜根饲马,马肥。安比饲马以沙蓬根针。大食国马解人语。悉怛国、怛幹国出好马。马四岁,两齿。至二十岁,齿尽平。体名有输鼠、外凫、乌头、龙翅、虎口。猪槽饲马,石灰泥槽,汗而系门,三事落驹。回毛在颈,白马。黑马鞍下腋下回毛,右胁白毛,左右后足白。马四足黑,目下横毛;黄马白喙,旋毛在吻后,汗沟上通尾本,目赤睫乱及反睫;白马黑目,目白却视,并不可骑。夜眼名附蝉,尸肝名悬熢,亦曰鸡舌、绿袟。方言以地黄、甘草啖五十岁,生三驹。
牛,北人牛瘦者,多以蛇灌鼻口,则为独肝。水牛有独肝者杀人,逆贼李希烈食之而死。相牛法,岐胡有寿,膺匡欲广,毫筋欲横,啼后筋也。常有声,有黄也。角冷有病。旋毛在珠泉无寿。睫乱触人。衔乌角偏妨主。毛少骨多有力。溺射前,良半也。疏肋难养。三岁二齿,四岁四齿,五岁六齿。六岁以后,每一年接脊骨一节。
宁公所饭牛,阴虹属颈。阴虹,双筋自尾属颈也。
北虏之先索国有泥师都,二妻生四子。一子化为鸿,遂委三子,谓曰:“尔可从古旃。”古旃,牛也。三子因随牛,牛所粪,悉成肉酪。太原县北有银牛山,汉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诃诘之,乃曰:“吾北海使,将看天子登封。”遂乘牛上山。田父寻至山上,唯见牛迹,遗粪皆为银也。明年,世祖封禅。
鹿,虞部郎中陆绍弟,为卢氏县尉。尝观猎人猎,忽遇鹿五六头临涧,见人不惊,毛班如画。陆怪猎人不射,问之,猎者言:“此仙鹿也,射之不能伤,且复不利。”陆不信,强之。猎者不得已,一发矢,鹿带箭而去。及返,射者坠崖,折左足。
《南康记》云:“合浦有鹿,额上戴科藤一枝,四条直上,各一丈。”
犀之通天者必恶影,常饮浊水。当其溺时,人趁不复移足。角之理,形似百物。或云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断不通。故波斯谓牙为白暗,犀为黑暗。成式门下医人吴士皋,尝职于南海郡,见舶主说本国取犀,先于山路多植木,如狙栻,云犀前脚直,常倚木而息,木栏折则不能起。犀牛一名奴角,有鸩处必有犀也。犀,三毛一孔。刘孝标言,犀堕角埋之,以假角易之。
驼,性羞。《木兰篇》”明驼千里脚”,多误作”鸣”字。驼卧,腹不帖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
天铁熊,高宗时,加(一曰伽)毗叶国献天铁熊,擒白象、师子。
狼,大如狗,苍色,作声诸窍皆沸。〈月坒〉中筋大如鸭卵,有犯盗者,薰之,当令手挛缩。或言狼筋如织络,小囊虫所作也。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于狼腿上,狈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临济郡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独行于野,遇狼数十头,其人窘急,遂登草积上。有两狼乃入穴中,负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数茎草,群狼遂竞拔之。积将崩,遇猎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得狼百余头杀之,疑老狼即狈也。
貊泽,大如犬,其膏宣利,以手所承及于铜铁瓦器中,贮悉透,以骨盛则不漏。
狤〈犭屈〉,徼外勃樊州重陆香所出也,如枫脂,狤〈犭屈〉好啖之。大者重十斤,状似獭。其头身四支了无毛,唯从鼻上竟脊至尾有青毛,广一寸,长三四分。猎得者斫刺不伤,积薪焚之不死,乃大杖击之,骨碎乃死。
黄{要月},一名唐已,人见之不祥,俗相传食虎。
香狸,取其水道连囊,以酒浇乾之,其气如真麝。
耶希,有鹿两头,食毒草,是其胎矢也。夷谓鹿为耶,矢为希。
螝,似黄狗,圊有常处。若行远不及其家(一云处),则以草塞其尻。
猳〈犭國〉,蜀西南高山上有物如猴状,长七尺,名猳〈犭國〉,一曰马化。好窃人妻,多时形皆类之,尽姓杨,蜀中姓杨者往往玃爪。
狒狒,饮其血可以见鬼。力负千斤,笑辄上吻掩额,状如猕猴,作人言,如鸟声,能知生死。血可染绯,发可为髲。旧说反踵,猎者言无膝,睡常倚物。宋建武高城郡进雌雄二头。
在子者,鳖身人首,灸之以藿,则鸣曰在子。
大尾羊,康居出大尾羊,尾上旁广,重十斤。又僧玄奘至西域,大雪山高岭下有一村养羊,大如驴。罽宾国出野青羊,尾如翠色,土人食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六-译文
广动植之一
(并序)
成式认为天地间所化生的万物,突然之间就形成了各种形态,纷繁复杂,因此《山海经》、《尔雅》等经典也无法完全涵盖。于是,他收集了前代学者所著的书籍,发现其中有许多草木禽鱼未被经史记载,或者虽有记载但不够详尽,还有一些是他亲眼所见但书籍中未提及的。因此,他撰写了《广动植》,希望能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过去,曹丕曾写过关于火布的文章,滕循对虾须提出疑问,蔡谟不认识彭蜞,刘绦误称荔挺,这些错误至今仍让人发笑,学者们怎能忽视这些细节呢?
总叙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凤生鸾,鸾生庶鸟。应龙生建鸟,建鸟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分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鲲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分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魧,玄魧生灵龟,灵龟生庶龟。日冯生玄阳阏,玄阳阏生鳞胎,鳞胎生干木,干木生庶木。招摇生程君(一说若),程君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应黄,应黄生黄华,黄华生庶草。海间生屈龙,屈(一说尾)龙生容华,容华生栗,栗生藻,藻生浮草。甲虫的影子潜伏,羽虫的身体潜伏。食草的动物力气大但愚笨,食肉的动物勇敢但凶猛。吞食的动物有八窍且卵生,咀嚼的动物有九窍且胎生。没有角的动物脂肪多且行动迅速,有角的动物脂肪少且行动迟缓。吃叶子的动物有丝,吃土的动物不休息。只吃不喝的动物是蚕,只喝不吃的动物是蝉,既不喝也不吃的动物是蜉蝣。蚯蚓倒退行走,蛇弯曲行走,蜻蜓飞行时鸣叫,蝉在旁鸣叫,发皇翼鸣,蚣婿股鸣,荣原胃鸣。蝉三十天后死亡。鱣鱼三月时上溯到孟津。鹧鸪向太阳飞。鳊鱼与鲫鱼,车螯与移角,形状相似。雄凤鸣叫时声音节节,雌凤鸣叫时声音足足,行走时鸣叫称为归嬉,停止时鸣叫称为提袟。雄麒麟鸣叫称为逝(一说游)圣,雌麒麟鸣叫称为归和,春天鸣叫称为扶助,夏天鸣叫称为养绥。鳖没有耳朵,被称为守神。虎有五指,被称为貙。鱼活满三百六十年,就会变成蛟龙,飞离水面。鱼重达二千斤,就会变成蛟。武阳的小鱼,一斤有千头。东海的大鱼,眼睛大如三斗的盎。桃文竹每四寸为一节,木瓜每尺有一百二十一节。木兰去皮后不会死。荆木的心是方的。蛇有水、草、木、土四种。孔雀尾端一寸称为珠毛。鹤左右脚的第一指称为兵爪。蜀郡没有兔鸽。江南(一说来)没有狼马。朱提以南没有鸠鹊。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鸮是楚鸠所生(骡不繁殖)。蔡中郎将反舌称为虾蟆,《淮南子》将蛩称为蠛蠓,《诗义》将蟊称为蝼蛄,高诱将乾鹊称为蟋蟀。兔吐出幼崽。鸬鹚吐出雏鸟。瓜瓠子称为犀,胡桃人称为虾蟆。虾蟆没有肠子。龟(一说鼋)的肠子连接头部。蝌蚪尾巴脱落后长出脚。未怀孕的鸟称为禽,鸟养育幼崽称为乳。蛇盘绕向王,鹊巢背对太岁,燕伏于戊巳,虎奋冲破,乾鹊知道未来,猩猩知道过去。鹳影抱,虾蟆声抱。蝉化为齐后,鸟生杜宇。椰子称为越王头,壶楼称为杜宇项。一只鹧鸪鸣叫时说”向南不北”,逃闾鸣叫时说”玄壶卢系项”(一说颈)。豆以二七为族,粟以十二为寸。
人参到处生长,兰长生被视为祥瑞。有果实的称为果。长在树上的也称为果。小麦忌讳戌日,大麦忌讳子日。荠、葶苈、菥莫是三叶草,孟夏时收割。乌头壳外有毛,石劫应节开花。树木再次开花,夏天会有冰雹。李树再次开花,秋天会有大霜。树木无故丛生,枝条全部向下,长到一尺至一丈时自行死亡,都是凶兆。城中终年无鸟,预示有寇贼。郡中突然无鸟,称为乌亡。鸡无故飞走,家中有蛊。鸡在中午不下树,预示妻妾有奸谋。见到蛇交配,三年内会死亡。蛇冬天出现在寝室,预示有紧急兵事。人夜间睡觉时无故失去发髻,是鼠妖作祟。屋柱木无故长出芝草,白色预示丧事,红色预示血光,黑色预示贼患,黄色预示喜事。芝草形状如人面预示失财,如牛马预示远行,如龟蛇预示田蚕受损。德行及于幽隐,比目鱼会到来(一说生出)。妾媵有节制,白燕会来筑巢。山上有葱,山下有银。山上有薤,山下有金。山上有姜,山下有铜锡。山上有宝玉,树木的旁枝都会下垂。
葛稚川曾在上林令鱼泉处,得到朝臣所献的草木名二十余种。邻居石琼向他借阅,结果全部遗失了。他说:”买鱼得到鱮,不如吃蔬菜。””宁可舍弃世代相传的宅院,也不舍弃鱼额。””洛鲤伊鲂,比牛羊更珍贵。””得到合澜蠾,虽然不足以炫耀,但也足以自豪。””槟榔扶留,可以忘忧。””白马甜榴,一颗果实价值一头牛。””草木茂盛,苍黄乱飞。”
羽篇
凤,骨头是黑色的,雄凤和雌凤在早晚鸣叫时声音不同。黄帝让伶伦制作十二根籥来模仿它们的叫声,雄凤的声音,雌凤的音调。音乐中有凤凰台,这是凤的脚,下面的东西像白石。凤有时会来,观察它停留的地方,挖深三尺,会发现一个像卵的圆石,纯白色,服用后可以安心神。
孔雀,佛教书籍中说,孔雀因雷声而怀孕。
鹳,江淮地区称群鹳旋飞为鹳井。鹤也喜欢旋飞,旋飞时必有风雨。人若探巢取鹳子,六十里内会早。鹳能群飞薄霄激雨,雨会因此散去。
乌鸦在地上鸣叫没有好声音。人临行时,乌鸦鸣叫并前引,多预示喜事,这是旧占卜书中所未记载的。贞元四年,郑、汴二州,群鸟飞入田李纳绪境内,衔木为城,高达二三尺,方圆十余里。纳绪厌恶并命人焚烧,结果第二天依旧如故,乌鸦的嘴都流血了。俗语说乌鸦飞翅重,天将下雨。
鹊巢中必有梁。崔圆相公的妻子在家时,与姊妹在后园玩耍。看见两只鹊筑巢,共同衔着一根像笔管的木头,长尺余,安放在巢中,众人却看不见。俗语说看见鹊上梁必贵。大历八年,乾陵上仙观天尊殿有双鹊,衔柴及泥修补缝隙,修补了十五处,宰臣上表祝贺。
贞元三年,中书省梧桐树上有鹊,用泥筑巢。焚烧其巢,可以驱除狐魅。
燕,凡是狐、白貉、鼠之类,燕见到它们就会脱毛。有人说燕蛰伏在水(一说月)底。旧说燕不入室,是因为井空虚。取桐木做成男女各一,投入井中,燕必会来。胸斑黑,声音大,称为胡燕。其巢可以容纳一匹素练。
雀,佛教书籍中说,雀因浴沙尘而受卵。蜀地的吊乌山,雉雀来吊最悲,百姓夜间燃火伺机捕捉。无嗉不食,似持(一说特)悲者,认为它有义气,所以不杀。
鸽,大理丞郑复礼说,波斯船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放一只回家,作为平安信。
鹦鹉,能飞。众鸟的趾前三后一,只有鹦鹉四趾齐分。凡鸟下睑眨上,只有此鸟两睑俱动,像人的眼睛。玄宗时,有五色
鹦鹉能够说话,皇帝命令左右的人试着拉他的衣服,鹦鹉就会瞪眼斥责。
岐府的文学能延京献上《鹦鹉篇》,以赞美这件事。
张燕公上表祝贺,称鹦鹉为时乐鸟。
杜鹃,在初春时相互催促而鸣叫,先鸣叫的会吐血而死。
曾经有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一群杜鹃安静无声,便模仿它们的叫声,结果立即死去。
初次听到杜鹃叫声的人,预示着离别。
在厕所上听到杜鹃的叫声,是不祥之兆。
消除不祥的方法,应该是大声回应它。
雏鹆,旧时说它可以用来取火,模仿人说话,胜过鹦鹉。
取它的眼睛,和人乳一起研磨,滴入眼中,可以看到云霄之外的东西。
鹅,济南郡张公城西北有一个叫鹅浦的地方。
南燕时期,有一个渔人住在水边,经常听到鹅的叫声。
在鹅群中有一只鹅的铃声非常清亮,等待它出现时,发现这只鹅的脖子非常长,捕捉到它后,发现它的脖子上有一个铜铃,上面有银锁,隐约刻有’元鼎元年’的字样。
晋朝时,营道县令何潜之在县界内发现一只鸟,大小如白鹭,膝盖和大腿之间自然有铜环贯穿。
〈交鳥〉鶄,旧时说它可以辟火灾。
它在高树上筑巢,在洞穴中生子,衔着母亲的翅膀飞下来喂养它。
〈玄鳥〉(即鸱字),相传鹘生三子,其中一个是〈玄鳥〉。
肃宗张皇后专权时,每次进酒,常常放入〈玄鳥〉脑酒。
〈玄鳥〉脑酒会让人久醉健忘。
异鸟,天宝二年,平卢有紫虫吃禾苗。
当时东北有赤头鸟,成群飞来吃掉它们。
开元二十三年,榆关有〈虫予〉[四庫本為’虸’]蚄虫,蔓延到平州界内,也有群雀来吃掉它们。
开元年间,具州有蝗虫吃禾苗,有大白鸟数千只,小白鸟数万只,全部吃掉了这些虫子。
大历八年,大鸟出现在武功,群鸟跟随它吵闹。
行营将张日芬射中了它,它有肉翅,狐狸的头,四只脚,脚上有爪,宽四尺三寸,形状像蝙蝠。
邠州有白头鸟,喂养鸲鹆。
王母使者,齐郡函山有一种鸟,脚是青色的,嘴是红色的,翅膀是黄色的,额头是红色的,名叫王母使者。
从前汉武帝登上这座山,得到一个玉函,长五寸。
皇帝下山时,玉函突然变成白鸟飞走了。
世人传说山上有王母的药函,常常让鸟守护它。
吐绶鸟,鱼复县南山有一种鸟,大小如鸲鹆,羽毛多为黑色,夹杂着黄白色,头和脸颊像雉鸡,有时会吐出东西,长数寸,色彩鲜艳,形状和颜色像绶带,因此得名吐绶鸟。
它吃东西时一定会储存嗉囊,胸前大如斗,担心碰到嗉囊,行走时总是远离草木,因此又叫避株鸟。
鹳鹁,又叫堕羿,形状像鹊。
人射它时,它会衔着箭反射人。
鸏雕,喙大而勾,长一尺,赤黄色,能装二升,南方人用它做酒杯。
菘节鸟,有四只脚,尾巴像老鼠,形状像雀,终南深谷中有这种鸟。
老〈羞鳥〉,秦中山谷间有一种鸟像枭,颜色青黄,有肉翅,喜欢吃烟。
见到人就会惊落,把头藏在草穴中,常常露出身体。
它的叫声像婴儿啼哭,名叫老〈羞鳥〉。
柴蒿,京城附近的山上有柴蒿,鸟头,有冠像戴胜,大小如野鸡。
兜兜鸟,它的叫声自号,正月以后开始叫,到五月节时不知去向。
它的形状像鸲鹆。
虾蟆护,南山下有一种鸟叫虾蟆护,多在田中,头上有冠,颜色苍,脚赤,形状像鹭。
夜行游女,又叫天帝女,又叫钓星。
夜晚飞行,白天隐藏如鬼神,穿着羽毛变成飞鸟,脱下羽毛变成妇人。
没有孩子,喜欢偷别人的孩子,胸前有乳房。
凡人喂小孩时不可露在外面,小孩的衣服也不可露晒,羽毛落在衣服中,会成为鸟祟。
或者用血点在衣服上作为标记。
有人说它是产死者所化。
鬼车鸟,相传这种鸟曾经有十个头,能收人魂魄,其中一个头被狗咬掉了。
秦中天阴时,有时会听到它的声音,声音像力车鸣叫,有人说这是水鸡经过。
《白泽图》称它为苍鸆,《帝喾书》称它为逆鶬,孔子和子夏都见过。
宝历年间,国子四门助教史迥告诉成式,曾经见过裴瑜所注的《尔雅》,说鶬糜鸹是九头鸟。
细鸟,汉武帝时,毕勒国献上细鸟,用方尺玉做成笼子,装了几百只,形状像苍蝇,声音像鸿鹄。
这个国家用它来候日,因此叫候日虫。
它们聚集在宫人的衣服上,宫人就会受到宠爱。
嗽金鸟,出自昆明国。
形状像雀,颜色黄,常常在海上翱翔。
魏明帝时,这个国家来献上这种鸟。
用真珠和龟脑喂养它,它常常吐出金屑如粟,铸成器皿和服饰。
宫人争相用鸟吐出的金做钗珥,称之为辟寒金,因为这种鸟不怕寒冷。
宫人相互嘲弄说:’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帝王怜。’
背明鸟,吴国时,越隽之南献上背明鸟。
形状像鹤,停歇时不面向光明,巢穴必定对着北方,它的叫声百变。
岢岚鸟,出自河西赤坞镇。
形状像乌鸦但更大,飞翔在阵地上,多不利。
鷫鸘,形状像燕子稍大,脚短,趾像老鼠。
从未见过它下地,常常停在林中。
偶尔失势落地,不能自己振翅。
等到飞起,直上云霄。
出自凉州。
鵴鸟,武州县合火山,山上有鵴鸟。
形状像鸟,嘴红如丹。
又叫赤嘴鸟,也叫阿鵴鸟。
训胡,是一种恶鸟。
它一叫,后窍就会回应。
百劳,又叫博劳。
相传是伯奇所化。
取它踏过的树枝鞭打小孩,能让小孩快速说话。
南方人继母怀孕时,乳儿生病如虐,只有鵙毛能治。
毛篇
师子,释氏书中说,师子的筋做弦,弹奏时其他弦都会断。
西域有黑师子、捧师子。
集贤校理张希复说,以前有师子尾拂,夏天时,苍蝇和蚊子不敢落在上面。
旧说苏合香是师子的粪便。
象,旧说象性久识,见到它孩子的皮一定会哭泣。
一枚重千斤。
释氏书中说,象七九柱地六牙。
牙的生长,必定因为雷声。
又说,龙象六十岁,骨头才足够。
现在荆地的象颜色黑,有两颗牙,是江猪。
咸亨二年,周澄国派使者上表,说:“诃伽国有白象,头垂四牙,身运五足,象所在的地方,土地必定丰饶。用水洗牙,喝下可以治病。请发兵迎取。”
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像龟一样没有固定位置。
鼻端有爪,可以拾针。
肉有十二种,只有鼻子是它的本肉。
陶贞白说,夏天合药时,应该把象牙放在药旁边。
南方人说象妒忌,讨厌狗的声音。
猎人带着干粮爬上高树,搭建熊巢等待。
有群象经过时,就发出狗的声音,象群都会举起鼻子吼叫,守在那里不再离开。
或者经过五六天,困倒在树下,趁机偷偷杀死它。
耳后有穴,薄如鼓皮,一刺就死。
胸前的小横骨烧成灰,用酒服下,能让人浮水出没。
吃它的肉,会让人体重增加。
古训说,象怀孕五年才生。
虎交配时会有月晕。
仙人郑思远常常骑虎,故人许隐齿痛求治,郑说:’只有得到虎须,趁热插在齿间就能治好。’
郑拔了几根虎须给他,因此知道虎须能治齿痛。
虎杀人时,能让尸体自己解开衣服,然后吃掉。
虎的威势如乙
字,长一寸,位于胁两旁的皮内,尾端也有。佩戴它做官很好,没有官职的人会嫉妒。老虎在夜晚看东西,一只眼睛放光,一只眼睛看东西。猎人等待时机射它,光坠入地面变成白石,主治小儿惊风。
马,虏中的护兰马,是玉白色的马,也叫玉面谙真马,是十三岁的马。十三岁以下的马,可以留种。旧种马,戎马八尺高,田马七尺高,怒马六尺高。瓜州用薲草喂马,沙州用茨萁喂马,凉州用勃突浑喂马,蜀地用稗草喂马。用萝卜根喂马,马会肥壮。安比用沙蓬根针喂马。大食国的马能听懂人话。悉怛国、怛幹国出产好马。马四岁时,有两颗牙齿。到二十岁时,牙齿全部磨平。马的体名有输鼠、外凫、乌头、龙翅、虎口。用猪槽喂马,用石灰泥槽,出汗时系在门上,三件事会导致马驹掉落。回毛在颈部的,是白马。黑马鞍下腋下有回毛,右胁有白毛,左右后足有白毛。马四足黑色,目下有横毛;黄马白喙,旋毛在吻后,汗沟上通尾本,目赤睫乱及反睫;白马黑目,目白却视,这些马都不可骑。夜眼叫附蝉,尸肝叫悬熢,也叫鸡舌、绿袟。方言中用地黄、甘草喂五十岁的马,能生三匹驹。
牛,北方人养的瘦牛,多用蛇灌鼻口,这样牛就会变成独肝。水牛有独肝的会杀人,逆贼李希烈吃了这种牛而死。相牛的方法,岐胡有寿,膺匡要宽,毫筋要横,啼后筋也要横。牛常常有声音,有黄。角冷表示有病。旋毛在珠泉的牛没有寿。睫乱会触人。衔乌角偏会妨主。毛少骨多的牛有力。尿射前,是良牛的一半。疏肋的牛难养。三岁有两颗牙齿,四岁有四颗牙齿,五岁有六颗牙齿。六岁以后,每一年接脊骨一节。
宁公所养的牛,阴虹连接颈部。阴虹,是双筋从尾部连接到颈部。
北虏的先祖索国有泥师都,两个妻子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儿子变成了鸿雁,于是把三个儿子托付给古旃。古旃是牛。三个儿子跟随牛,牛所拉的粪便,都变成了肉和奶酪。太原县北有银牛山,汉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骑着白牛踩踏农田,田父责问他,他说:“我是北海使者,要去看天子登封。”于是骑着牛上山。田父追到山上,只看到牛的足迹,留下的粪便都变成了银。第二年,世祖封禅。
鹿,虞部郎中陆绍的弟弟,是卢氏县尉。曾经观看猎人打猎,忽然遇到五六头鹿在涧边,见到人也不惊慌,毛色斑斓如画。陆奇怪猎人不射,问他们,猎人说:“这是仙鹿,射它不能伤,而且还不利。”陆不信,强迫他们射。猎人不得已,射了一箭,鹿带着箭跑了。等到返回时,射箭的人坠崖,折断了左足。
《南康记》说:“合浦有鹿,额上戴着一枝科藤,四条直上,各一丈长。”
犀牛中通天的犀牛一定讨厌影子,常常喝浊水。当它溺尿时,人趁机不再移动脚步。犀角的纹理,形状像百物。有人说犀角通的是它的病,但它的纹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插的,一半以下通。正插的,一半以上通。腰鼓插的,中间断开不通。所以波斯人称牙为白暗,犀为黑暗。成式门下的医人吴士皋,曾在南海郡任职,听舶主说本国取犀牛,先在山路上多种树,像狙栻,说犀牛前脚直,常常倚树休息,木栏断了就不能起来。犀牛又叫奴角,有鸩的地方一定有犀牛。犀牛,三毛一孔。刘孝标说,犀牛掉角埋起来,用假角替换。
骆驼,性格害羞。《木兰篇》中的“明驼千里脚”,常常误作“鸣”字。骆驼卧下时,腹部不贴地,屈足漏光,就能行千里。
天铁熊,高宗时,加(一说是伽)毗叶国献上天铁熊,能擒白象、狮子。
狼,大小如狗,苍色,发出声音时各个孔窍都沸腾。〈月坒〉中的筋大如鸭卵,有犯盗的人,用狼筋熏他,会使他的手挛缩。有人说狼筋像织络,是小囊虫做的。狼粪烟直上,烽火用它。有人说狼狈是两种动物,狈前足极短,每次行走常常驾在狼腿上,狈失去狼就不能动,所以世人说事情不顺时称狼狈。临济郡西有狼冢。近代曾有人独自在野外行走,遇到几十头狼,那人窘急,于是爬上草堆。有两头狼进入洞穴,背出一头老狼。老狼到来,用口拔几根草,群狼于是竞相拔草。草堆快要崩塌时,遇到猎人救了他。那人带领人挖掘这个冢,得到一百多头狼杀了,怀疑老狼就是狈。
貊泽,大小如犬,它的膏油很滑利,用手接住放在铜铁瓦器中,都会渗透,用骨器盛则不会漏。
狤〈犭屈〉,在徼外的勃樊州出产重陆香,像枫脂,狤〈犭屈〉喜欢吃。大的重十斤,形状像獭。它的头身四肢完全没有毛,只有从鼻上到脊背到尾有青毛,宽一寸,长三四分。猎到的人砍刺不伤,堆积柴火烧不死,只有用大杖击打,骨头碎了才死。
黄{要月},又叫唐已,人见到它不祥,俗传它能吃虎。
香狸,取它的水道连囊,用酒浇干,它的气味像真麝香。
耶希,有鹿两头,吃毒草,是它的胎矢。夷人称鹿为耶,矢为希。
螝,像黄狗,有固定的住处。如果走远不及回家(一说住处),就用草塞住它的肛门。
猳〈犭國〉,蜀西南高山上有一种动物像猴子,长七尺,名叫猳〈犭國〉,又叫马化。喜欢偷人的妻子,时间久了形状都像人,都姓杨,蜀中姓杨的人常常有玃爪。
狒狒,喝它的血可以见到鬼。力气能负千斤,笑时上唇掩住额头,形状像猕猴,能说人话,声音像鸟,能知道生死。血可以染绯色,毛发可以做假发。旧说反踵,猎人说没有膝盖,睡觉时常常倚靠东西。宋建武高城郡进献雌雄两头。
在子者,鳖身人首,用藿灸它,就会鸣叫说在子。
大尾羊,康居出产大尾羊,尾巴旁边宽,重十斤。又有僧玄奘到西域,大雪山高岭下有一个村子养羊,大如驴。罽宾国出产野青羊,尾巴像翠色,当地人吃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六-注解
山海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和神话著作,记载了大量的山川、河流、动植物及神话传说。
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主要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包括动植物、器物等。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著有《典论》等。
滕循:不详,可能为古代学者或官员。
蔡谟:东晋时期的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
刘绦:不详,可能为古代学者或官员。
羽嘉: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应龙:神话中的龙,能呼风唤雨,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麒麟: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象征着吉祥和和平。
鲲鲠: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巨大和力量。
玄魧:传说中的神龟,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日冯:传说中的神木,象征着生命和繁荣。
招摇:传说中的神木,象征着指引和方向。
程君:传说中的神玉,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醴泉:传说中的神泉,象征着甘甜和滋养。
应黄:传说中的神草,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黄华:传说中的神草,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屈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着变化和神秘。
容华:传说中的神草,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艹栗}:传说中的神草,象征着坚韧和顽强。
藻:水中的植物,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浮草:水中的植物,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甲虫:昆虫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羽虫:昆虫的一种,象征着轻盈和自由。
蚕:昆虫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奉献。
蝉: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短暂和永恒。
蜉蝣: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短暂和脆弱。
蛚: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灵活和机敏。
蛇:爬行动物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蜻蛚:昆虫的一种,象征着轻盈和自由。
蜩: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短暂和永恒。
发皇:昆虫的一种,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蚣婿:昆虫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荣原: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繁荣和富饶。
鱣鱼:鱼类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鹧鸪: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鳊:鱼类的一种,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鲫鱼:鱼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车螯:昆虫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移角: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灵活和机敏。
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鳖:爬行动物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虎: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鱼:水生动物的一种,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武阳小鱼:传说中的小鱼,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东海大鱼: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巨大和力量。
桃文竹: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坚韧和顽强。
木瓜: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木兰:植物的一种,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荆木: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坚韧和顽强。
孔雀:鸟类的一种,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鹤:鸟类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蜀郡: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江南:古代地名,位于今长江以南地区。
朱提: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
鸮:鸟类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楚鸠: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蔡中郎:东晋时期的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
淮南子: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记载了道家的思想。
诗义:古代解释《诗经》的著作。
高诱:东汉时期的学者,著有《淮南子注》等。
兔: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敏捷和机敏。
鸬鹚: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瓜瓠子: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胡桃人:传说中的神物,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虾蟆:两栖动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龟:爬行动物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科斗:昆虫的一种,象征着灵活和机敏。
鸟:鸟类的一种,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鹊: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燕: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乾鹊:鸟类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猩猩: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鹳:鸟类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椰子: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壶楼:传说中的神物,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豆: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粟: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人参:植物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兰:植物的一种,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小麦: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大麦: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荠: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葶苈: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菥莫: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乌头:植物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石劫: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坚韧和顽强。
木:植物的一种,象征着生命和繁荣。
李: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邑: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县。
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
鸡: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屋柱木:植物的一种,象征着生命和繁荣。
芝:植物的一种,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比目鱼:鱼类的一种,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白燕: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葱: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银:金属的一种,象征着财富和繁荣。
薤: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金:金属的一种,象征着财富和繁荣。
姜: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铜锡:金属的一种,象征着财富和繁荣。
宝玉:宝石的一种,象征着财富和繁荣。
葛稚川:东晋时期的道士,著有《抱朴子》等。
上林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家园林。
鱼泉:传说中的神泉,象征着甘甜和滋养。
石琼:不详,可能为古代学者或官员。
鱮:鱼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茹: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洛鲤:鱼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伊鲂:鱼类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合澜蠾:传说中的神物,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槟榔: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扶留: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白马甜榴:植物的一种,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草木晖晖:形容植物繁茂的景象。
苍黄乱飞:形容鸟类飞翔的景象。
黄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伶伦:传说中的音乐家,黄帝的乐官。
凤凰台:传说中的神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释氏书:佛教的经典著作。
乌:鸟类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贞元四年:唐朝的年号,公元788年。
郑: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李纳绪:不详,可能为古代官员。
崔圆:唐朝的官员。
大历八年:唐朝的年号,公元773年。
乾陵:唐朝皇帝唐高宗的陵墓。
上仙观:道教的道观。
天尊殿:道教的神殿。
贞元三年:唐朝的年号,公元787年。
中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机构,负责起草诏令。
梧桐树:植物的一种,象征着坚韧和顽强。
狐: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白貉: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鼠:哺乳动物的一种,象征着勤劳和坚韧。
雀:鸟类的一种,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蜀: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吊乌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鸽:鸟类的一种,象征着忠诚和坚定。
大理丞: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大理寺。
郑复礼:唐朝的官员。
波斯:古代国家,位于今伊朗。
鹦鹉:鹦鹉是一种能模仿人言的鸟类,常被视为聪明和吉祥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鹦鹉常被用来象征忠诚和智慧。
玄宗:唐朝皇帝唐玄宗的简称。
杜鹃: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离别和哀伤联系在一起。传说中,杜鹃的鸣叫预示着离别,甚至有人认为听到杜鹃鸣叫是不祥之兆。
雏鹆:雏鹆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据说能够模仿人言,甚至比鹦鹉更胜一筹。传说中,雏鹆的眼睛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看到常人无法看到的事物。
鹅:鹅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民间传说中,鹅常与长寿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玄鳥〉:玄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常与皇权和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传说中,玄鸟的脑酒具有使人久醉和健忘的神奇效果。
吐绶鸟:吐绶鸟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据说能够吐出彩色的丝带,象征着吉祥和富贵。
鬼车鸟:鬼车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鸟类,据说能够吸收人的魂魄,常与不祥和恐怖联系在一起。
嗽金鸟:嗽金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据说能够吐出金屑,象征着财富和吉祥。
背明鸟:背明鸟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据说它不喜欢光明,常与神秘和不可知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师子:师子即狮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佛教中,狮子常被用来象征佛法的威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象:象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尤其是在佛教中,象常被用来象征智慧和慈悲。
佩之临官佳:佩戴此物在官场上会有好运。
虎夜视:老虎在夜间视力极佳。
白石:指虎眼放光坠地后形成的石头,传说有镇惊之效。
护兰马:一种珍贵的马匹,毛色如玉。
玉面谙真马:指马的面部如玉般洁白,品质优良。
戎马:战马,通常体型较大。
田马:用于农耕的马匹。
怒马:性格暴躁的马匹。
薲草:一种牧草,常用于喂养马匹。
勃突浑:凉州地区的一种牧草。
稗草:蜀地的一种牧草。
沙蓬根针:安比地区用于喂养马匹的植物。
大食国马:指阿拉伯地区的马匹,传说能听懂人语。
输鼠、外凫、乌头、龙翅、虎口:马体各部位的名称。
回毛:马匹身上特殊的毛色分布。
夜眼:马匹眼睛下方的特殊结构,传说能助其在夜间视物。
附蝉:夜眼的别称。
悬熢:马匹肝脏的别称。
地黄、甘草:中药,传说喂养马匹可使其长寿。
独肝:指牛的特殊肝脏结构,传说有剧毒。
岐胡:牛角的一种形态,传说与寿命有关。
膺匡:牛的胸部结构,传说与健康有关。
毫筋:牛身上的筋脉,传说与力量有关。
珠泉:牛角上的旋毛位置,传说与寿命有关。
衔乌角:牛角的一种特殊形态,传说对主人不利。
阴虹:牛颈部的特殊筋脉,传说与吉祥有关。
泥师都:北虏传说中的祖先。
古旃:传说中的神牛。
银牛山:传说中出产银牛的山。
仙鹿:传说中的神鹿,具有灵性。
科藤:鹿角上的特殊装饰,传说与灵性有关。
通天犀:传说中的神犀,角有特殊纹理。
白暗、黑暗:波斯语中对象牙和犀角的称呼。
奴角:犀牛的别称。
明驼:传说中的神驼,能日行千里。
天铁熊:传说中的神兽,力大无穷。
狼筋:传说中的狼的特殊筋脉,具有神秘力量。
狼狈:传说中的两种动物,常被用来形容困境。
貊泽:传说中的神兽,油脂具有特殊功效。
狤〈犭屈〉:传说中的神兽,形态奇特。
黄{要月}:传说中的神兽,形态似虎。
香狸:传说中的神兽,具有特殊香气。
耶希:传说中的双头鹿,具有灵性。
螝:传说中的神兽,形态似狗。
猳〈犭國〉:传说中的神兽,形态似猴。
狒狒:传说中的神兽,具有预知能力。
在子:传说中的神兽,形态似鳖。
大尾羊:传说中的神羊,尾部巨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六-评注
《广动植之一》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一部关于动植物的著作,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动植物知识,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神鸟,以及现实中的动植物。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名称和特征,还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
从文化内涵来看,《广动植之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文中提到的许多动植物都具有象征意义,如凤、麒麟、龙等神兽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而蛇、虎等动物则象征着智慧和力量。这些动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艺术特色来看,《广动植之一》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文本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例如,文中提到“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凤的神秘和美丽。又如“麒麟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通过鸣叫的不同,表达了麒麟的祥瑞和和平。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历史价值来看,《广动植之一》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动植物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中提到的许多动植物名称和特征,虽然在现代科学中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但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此外,文中还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信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的来说,《广动植之一》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知识,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每一种鸟类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例如,鹦鹉象征着智慧和忠诚,杜鹃则与离别和哀伤联系在一起。这些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文中提到的许多鸟类都具有神奇的特性,如雏鹆能够模仿人言,吐绶鸟能够吐出彩色的丝带,嗽金鸟能够吐出金屑等。这些神奇的特性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想象和创造,也体现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与鸟类相关的传说和习俗,如听到杜鹃鸣叫是不祥之兆,玄鸟的脑酒具有使人久醉和健忘的效果等。这些传说和习俗不仅丰富了古人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鸟类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动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神秘崇拜和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提到的虎、马、牛、鹿、犀、驼、狼等动物,不仅具有实际的生活用途,还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例如,虎的眼睛放光坠地成白石,象征着神秘的力量;马的不同品种和喂养方式,反映了古代对马匹的重视和驯养技术的发达;牛的独肝和特殊筋脉,象征着健康和力量;鹿的仙性和灵性,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传说中的神兽,如通天犀、明驼、天铁熊等,这些神兽不仅具有奇特的外形和强大的力量,还被赋予了预知未来、驱邪避灾等神秘功能。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未知和神秘力量的探索与想象。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动物的描述,更是对古代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通过对动物的神话化和象征化,古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这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宗教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动物特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例如,对马匹毛色、体态的描述,对牛角、筋脉的刻画,都体现了古代文学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形象的精准把握。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利用,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例如,对不同地区喂养马匹的牧草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对牛的特殊筋脉和角形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相牛术的发达。这些内容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动物的神话化和象征化,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