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八-原文
广动植之三
木篇
松,今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成式修竹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根,大财如碗,甲子年结实,味如新罗、南诏者不别。五鬣松皮不鳞,中使仇士良水磑亭子在城东,有两鬣皮不鳞者。又有七鬣者,不知自何而得。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松命根遇石则偃,盖不必千年也。
竹,竹花曰获(一曰覆)。死曰荮。六十年一易根,则结实枯死。
菡堕竹,大如脚指,腹中白幕兰(一曰阑)隔,状如湿面。将成竹而筒皮未落,辄有细虫啮之陨箨,后虫啮处成赤迹,似绣画可爱。
棘竹,一名芭竹,节皆有刺,数十茎为丛。南夷种以为城,卒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纵横相承,状如缲车,食之落人齿。
筋竹,南方以为矛。笋未成时,堪为弩弦。
百叶竹,一枝百叶,有毒。
《竹谱》:竹类有三十九。
慈竹,夏月经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已痢也。
异木,大历中,成都百姓郭远,因樵获瑞木一茎,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诏藏于秘阁。
京西持国寺,寺前有槐树数株,金监买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回,工言木无他异,金大嗟惋,令胶之,曰:“此不堪矣,但使尔知予工也。”乃别理解之,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都官陈修古员外言,西川一县,不记名,吏因换狱卒木薪之,天尊形像存焉。
异树,娄约居常山,据禅座。有一野妪,手持一树,植之于庭,言此是蜻蜓树。岁久,芬芳郁茂,有一鸟身赤尾长,常止息其上。
异果,赡披国有人牧羊千百余头,有一羊离群,忽失所在。至暮方归,形色鸣吼异常,群羊异(一曰长)。之。明日,遂独行,主因随之,入一穴。行五六里,豁然明朗,花木皆非人间所有。羊于一处食草,草不可识。有果作黄金色,牧羊人切一将还,为鬼所夺。又一日,复往取此果,至穴,鬼复欲夺,其人急吞之,身遂暴长,头才出,身塞于穴,数日化为石也。
甘子,天宝十年,上谓宰臣曰:“近日于宫内种甘子数株,今秋结实一百五十颗,与江南蜀道所进不异。”宰臣贺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区而齐被;草木有性,凭地气而潜通。故得资江外之珍果,为禁中之华实。”相传玄宗幸蜀年,罗浮甘子不实。岭南有蚁,大于秦中马蚁,结窠于甘树。甘实时,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实在其窠中,冬深取之,味数倍于常者。
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
石榴,一名丹若。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石榴甜者谓之天浆,能已乳石毒。
柿,俗谓柿树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汉帝杏,济南郡之东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黄如橘,土人谓之汉帝杏,亦曰金杏。
脂衣柰,汉时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着衣,不可浣也。
仙人枣,晋时大仓南有翟泉,泉西有华林园,园有仙人枣,长五寸,核细如针。
楷,孔子墓上特多楷木。
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瞻卜花也。
仙桃,出郴州苏耽仙坛。有人至,心祈之辄落坛上,或至五六颗。形似石块,赤黄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饮之,愈众疾,尤治邪气。
娑罗,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伐随长。外国僧见曰:“此娑罗也。”元嘉初,出一花如莲。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枝,状言:“臣所管四镇,有拔汗那最为密近,木有娑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阴不愧于桃李。近差官拔汗那使,令采得前件树枝二百茎。如得托根长乐,擢颖建章。布叶垂阴,邻月中之丹桂;连枝接影,对天上之白榆。”
赤白柽,出凉州。大者为炭,复(一曰伤)入以灰汁,可以煮铜为银。
仙树,祁连山上有仙树实,行旅得之止饥渴。一名四味木。其实如枣,以竹刀剖则甘,铁刀剖则苦,木刀剖则酸,芦刀剖则辛。
木五香:根栴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
椒,可以来水银。茱萸气好上,椒气好下。
构,幹田久废,必生构。叶有办曰楮,五曰构。
黄杨木,性难长,世重黄杨以无火。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则伐之,为枕不裂。
蒲萄,俗言蒲萄蔓好引于西南。庾信谓魏使尉瑾曰:“我在邺,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陈昭曰:“作何形状?”徐君房曰:“有类软枣。”信曰:“君殊不体物,可得言似生荔枝。”魏肇师曰:“魏武有言,末夏涉秋,尚有余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道之固以流味称奇,况亲食之者。”瑾曰:“此物实出于大宛,张骞所致。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西域多酿以为酒,每来岁贡。在汉西京,似亦不少。杜陵田五十亩,中有蒲萄百树。今在京兆,非直止禁林也。”信曰:“乃园种户植,接荫连架。”昭曰:“其味何如橘柚?”信曰:“津液奇胜,芬芳减之。”瑾曰:“金衣素裹,见苞作贡。向齿自消,良应不及。”
贝丘之南有蒲萄谷,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或有取归者即失道,世言王母蒲萄也。天宝中,沙门昙霄因游诸岳,至此谷,得蒲萄食之。又见枯蔓堪为杖
大如指,五尺余,持还本寺植之遂活。
长高数仞,荫地幅员十丈,仰观若帷盖焉。
其房实磊落,紫莹如坠,时人号为草龙珠帐。
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
松桢,即钟藤也。叶大,晋安人以为盘。
侯骚,蔓生,子如鸡卵,既甘且冷,轻身消酒。《广志》言,因王太仆所献。
蠡荠,子如弹丸,魏武帝常啖之。
酒杯藤,大如臂,花坚可酌酒,实大如指,食之消酒。
白柰,出凉州野猪泽,大如兔头。
菩提树,出摩伽陀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
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
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
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
树高四百尺,已下有银塔周回绕之。
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
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裟。
至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
此树梵名有二,一曰宾橃梨(一曰“梨娑”)力叉,二曰阿湿曷他婆(一曰娑)力叉。
《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
婆(一曰娑)力叉,汉翻为树。
昔中天无忧王剪伐之,令事火婆罗门积薪焚焉。
炽焰中忽生两树,无忧王因忏悔,号灰菩提树,遂周以石垣。
至赏设迦至(一曰王)复掘之,至泉,其根不绝。
坑火焚之,溉以甘蔗汁,欲其焦烂。
后摩竭陀国满曹王,无忧之曾孙也,乃以千牛乳浇之,信宿,树生故旧。
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
玄奘至西域,见树出垣上二丈余。
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
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一曰婆)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一曰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一曰娑)力叉多罗梨(一曰“多梨贝多”)。
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
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
贝多婆(一曰娑)力叉者,汉言叶树也。
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嵩山记》称嵩高等中有思惟树,即贝多也。
释氏有贝多树下《思惟经》,顾徽《广州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
交趾近出贝多枝,弹材中第一。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国。
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
其树有肥有瘦,瘦者有婆律膏香,一曰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也。
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
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
入药用,别有法。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
树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
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
刻其树皮,其胶如饴,名安息香。
六七月坚凝,乃取之。
烧通神明,辟众恶。
无石子,出波斯国,波斯呼为摩贼。
树长六七丈,围八九尺,叶似桃叶而长。
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
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
虫食成孔者正熟,皮无孔者入药用。
其树一年生无石子。
一年生跋屡子,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啖。
紫〈釒非〉树,出真腊国,真腊国呼为勒佉。亦出波斯国。
树长一丈,枝条郁茂,叶似橘,经冬而凋。
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
天大雾露及雨沾濡,其树枝条即出紫〈釒非〉。
波斯国使乌海及沙利深所说并同。
真腊国使折冲都尉沙门施沙尼拔陀言,蚁运土于树端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釒非〉。
昆仑国者善,波斯国者次之。
阿魏,出伽闍那国,即北天竺也。
伽闍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阿虞截。
树长八九丈,皮色青黄。
三月生叶,叶似鼠耳,无花实。
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
拂林国僧弯所说同。
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如米豆屑合成阿魏。
婆那娑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呼为阿蔀嚲。
树长五六丈,皮色青绿,叶极光净,冬夏不凋。
无花结实,其实从树茎出,大如冬瓜,有壳裹之,壳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
核大如枣,一实有数百枚。
核中仁如栗黄,炒食甚美。
波斯枣,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窟莽。
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
二月生花,状如蕉花,有两甲,渐渐开罅,中有十余房。
子长二寸,黄白色,有核,熟则子黑,状类乾枣,味甘如饧,可食。
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婆淡。
树长五六丈,围四五尺,叶似桃而阔大。
三月开花,白色。
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谓之偏桃。
其肉苦涩,不可啖。
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槃砮穑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群汉。
树长三丈,围四五尺,叶似细榕,经寒不凋。
花似橘,白色。
子绿,大如酸枣,其味甜腻,可食。
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可去风痒。
齐暾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齐虚(音汤兮反)。
树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
子似杨桃,五月熟。
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也。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
其苗蔓生,极柔弱。
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
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
形似汉椒,至辛辣。
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
形如芭焦,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
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
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荜拨,出摩伽陀国,呼为荜拨梨,拂林国呼为阿梨诃咃。
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
叶似戢叶。
子似桑椹,八月采。
香齐,出波
斯国。拂林呼为顸勃梨咃。长一丈余,围一尺许。皮色青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至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反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药疗病。
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檐默。拂林呼为阿梨去伐。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构缘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入药用。
没树,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阿縒。长一丈许,皮青白色,叶似槐叶而长,花似橘花而大。子黑色,大如山茱萸,其味酸甜,可食。
阿勃参,出拂林国。长一丈余,皮色青白。叶细,两两相对。花似蔓菁,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涂疥癣,无不瘥者。其油极贵,价重于金。
〈木柰〉只,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与荠麦相类。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拂林国王及国内贵人皆用之。
野悉蜜,出拂林国,亦出波斯国。苗长七八尺,叶似梅叶,四时敷荣。其花五出,白色,不结子。花若开时,遍野皆香,与岭南詹糖相类。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
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馹,拂林呼为底珍。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甘柿,一月一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八-译文
广动植之三
木篇
松树,现在说两粒、五粒,粒应该说是鬣。成式在修竹里的私人住宅,大堂前有两根五鬣松,树干粗如碗,甲子年结果,味道与新罗、南诏的松子没有区别。五鬣松的树皮没有鳞片,中使仇士良的水磑亭子在城东,有两根两鬣松,树皮也没有鳞片。还有七鬣松,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俗称孔雀松,就是三鬣松。松树的命根遇到石头就会弯曲,不必千年。
竹子,竹花叫获(也叫覆)。死去的竹子叫荮。六十年换一次根,就会结果并枯死。
菡堕竹,大小如脚趾,竹节中有白色的幕兰(也叫阑)隔开,形状像湿面。竹子快要长成时,竹皮还未脱落,就会有细虫咬它,导致竹皮脱落,后来虫咬的地方会变成红色痕迹,像绣画一样可爱。
棘竹,也叫芭竹,竹节上都有刺,几十根竹子长在一起。南方的少数民族用它来建造城墙,敌人难以攻破。有时竹子自己从根部崩裂出来,大小如酒瓮,纵横交错,形状像缲车,吃了会让人掉牙。
筋竹,南方人用它做矛。竹笋还未长成时,可以用来做弩弦。
百叶竹,一根竹子有一百片叶子,有毒。
《竹谱》:竹子有三十九种。
慈竹,夏天经过雨水,汁液滴到地上,会长出像鹿角一样的白色蓐,吃了可以治痢疾。
异木,大历年间,成都百姓郭远在砍柴时得到一根瑞木,木纹形成了“天下太平”四个字,皇帝下令将其收藏在秘阁。
京西持国寺,寺前有几株槐树,金监买了一株,让巧工解开。等到巧工回来,说木头没有什么特别的,金监非常惋惜,让人用胶水粘起来,说:“这木头已经不行了,只是让你知道我的工艺。”于是重新解开,每片木头上都雕刻了一个天王,塔戟也完成了。都官陈修古员外说,西川有一个县,名字不记得了,官吏因为换狱卒的木柴,发现木柴上有天尊的形像。
异树,娄约住在常山,坐在禅座上。有一个野外的老妇人,手里拿着一棵树,种在院子里,说这是蜻蜓树。多年后,树长得非常茂盛,芬芳四溢,有一只鸟,身体红色,尾巴很长,经常停在树上。
异果,赡披国有一个人放牧千百头羊,有一只羊离群,突然不见了。到了傍晚才回来,形态和叫声都很异常,羊群也感到奇怪。第二天,这只羊独自离开,主人跟着它,进入一个洞穴。走了五六里,突然豁然开朗,花木都不是人间常见的。羊在一处吃草,草也不认识。有一种果实是黄金色的,牧羊人切了一块带回来,结果被鬼夺走了。又一天,他再去取这个果实,到了洞穴,鬼又想夺走,他急忙吞下果实,身体突然暴长,头刚出来,身体就塞满了洞穴,几天后变成了石头。
甘子,天宝十年,皇帝对宰相说:“最近在宫里种了几株甘子树,今年秋天结了一百五十颗果实,和江南蜀道进贡的没有区别。”宰相上贺表说:“雨露均匀,天地万物都受到恩泽;草木有灵性,凭借地气而相通。所以能得到江外的珍果,成为宫中的华实。”相传玄宗幸蜀那年,罗浮的甘子没有结果。岭南有一种蚂蚁,比秦中的马蚁还大,在甘树上结巢。甘子结果时,蚂蚁经常爬上去,所以甘子皮薄而滑。甘子常常在蚂蚁巢中,深冬时取出来,味道比平常的好几倍。
樟木,江东人常用它做船,船有时会和蛟龙搏斗。
石榴,也叫丹若。梁大同年间,东州后堂的石榴都结双果。南诏的石榴,果实大,皮薄如藤纸,味道比洛阳的好。甜石榴叫天浆,能解乳石毒。
柿树,俗话说的柿树有七绝:一是长寿,二是树荫多,三是没有鸟巢,四是没有虫子,五是霜叶可以观赏,六是果实好,七是落叶肥大。
汉帝杏,济南郡东南有分流山,山上有很多杏树,果实大如梨,黄如橘,当地人叫它汉帝杏,也叫金杏。
脂衣柰,汉朝时有一种紫柰,大小如升,核是紫色的,花是青色的,研磨后有汁液,可以用来漆东西。如果沾到衣服上,洗不掉。
仙人枣,晋朝时大仓南有翟泉,泉西有华林园,园中有仙人枣,长五寸,核细如针。
楷木,孔子墓上有很多楷木。
栀子花,其他花很少有六瓣的,只有栀子花是六瓣的。陶真白说,栀子花剪下来是六瓣,花房有七道刻痕,花香很浓。相传这就是西域的瞻卜花。
仙桃,产自郴州苏耽仙坛。有人到那里,诚心祈求,仙桃就会落在坛上,有时会有五六颗。形状像石块,赤黄色,剖开后,好像有三重核。研磨后饮用,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能治邪气。
娑罗树,巴陵有座寺庙,僧房床下突然长出一棵树,砍了又长。外国僧人见了说:“这是娑罗树。”元嘉初年,开了一朵像莲花的花。天宝初年,安西道进贡娑罗树枝,状文说:“臣所管辖的四镇中,拔汗那最为靠近,那里有娑罗树,非常奇特。它不庇护普通的草,也不让恶鸟停留,树干高耸不逊于松树,树荫茂密不亚于桃李。最近派拔汗那的使者,采了二百根树枝。如果能让它在长乐宫扎根,在建章宫发芽。树叶垂荫,像月中的丹桂;树枝相连,像天上的白榆。”
赤白柽,产自凉州。大的可以做炭,再用灰汁煮,可以把铜变成银。
仙树,祁连山上有仙树的果实,旅行的人吃了可以止饥渴。也叫四味木。果实像枣,用竹刀剖开是甜的,用铁刀剖开是苦的,用木刀剖开是酸的,用芦刀剖开是辣的。
木五香:根是栴檀,节是沉香,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薰陆。
花椒,可以用来提取水银。茱萸的气味往上走,花椒的气味往下走。
构树,田地荒废久了,一定会长出构树。叶子有瓣的叫楮树,五瓣的叫构树。
黄杨木,生长缓慢,世人看重黄杨木因为它不易燃烧。有人说用水试它,沉下去的就是不易燃烧的。采这种木头一定要在阴天,夜晚没有星星时砍伐,做枕头不会裂。
葡萄,俗话说的葡萄藤喜欢向西南方向生长。庾信对魏使尉瑾说:“我在邺城,得到了很多葡萄,味道非常奇特。”陈昭问:“是什么形状?”徐君房说:“有点像软枣。”庾信说:“你不太了解,可以说像生荔枝。”魏肇师说:“魏武帝说过,夏末秋初,还有余暑。酒醉未醒时,带着露水吃葡萄。甜而不腻,酸而不涩。说起来已经觉得味道奇特,何况亲自品尝。”尉瑾说:“这葡萄确实来自大宛,是张骞带回来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时果实密集,像星星和珍珠一样排列,西域人常用来酿酒,每年进贡。在汉朝西京,似乎也不少。杜陵有五十亩田,种了一百棵葡萄树。现在在京兆,不仅仅是在禁林里。”庾信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种葡萄,藤蔓相连。”陈昭问:“它的味道和橘柚比怎么样?”庾信说:“汁液非常特别,但香味不如橘柚。”尉瑾说:“金衣素裹,作为贡品。入口即化,确实比不上。”
贝丘的南边有葡萄谷,谷中的葡萄可以在那里吃,如果有人想带回去就会迷路,世人说是王母的葡萄。天宝年间,沙门昙霄游历诸山,到了这个谷,吃了葡萄。还看到枯蔓可以做手杖。
大小如手指,长约五尺多,带回本寺种植后竟然活了。
长高数丈,树荫覆盖十丈方圆,仰望像帷盖一样。
果实累累,紫色晶莹如坠,当时人称它为草龙珠帐。
凌霄花中的露水,会损害人的眼睛。
松桢,就是钟藤。叶子很大,晋安人用它做盘子。
侯骚,蔓生植物,果实像鸡蛋,既甜又凉,能轻身解酒。《广志》说,因王太仆所献。
蠡荠,果实像弹丸,魏武帝常吃。
酒杯藤,粗如手臂,花坚硬可用来酌酒,果实如手指大小,吃了能解酒。
白柰,产自凉州野猪泽,大小如兔头。
菩提树,产自摩伽陀国,在摩诃菩提寺,是释迦如来成道时的树,又名思惟树。
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天不凋谢。
到佛入灭日,树叶变色凋落,过后又再生。
到这一天,国王和人民大做佛事,收集树叶带回去,认为这是祥瑞。
树高四百尺,下面有银塔环绕。
那里的人四季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
唐贞观年间,多次派使者前往,在寺中设供并施袈裟。
到显庆五年,在寺中立碑以纪念圣德。
这树梵文名有二,一叫宾橃梨(又叫“梨娑”)力叉,二叫阿湿曷他婆(又叫娑)力叉。
《西域记》称之为卑钵罗,因为佛在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
婆(又叫娑)力叉,汉语译为树。
从前中天无忧王砍伐它,命令事火婆罗门堆积柴火焚烧。
在炽焰中忽然生出两棵树,无忧王因此忏悔,称为灰菩提树,于是用石墙围起来。
到赏设迦至(又叫王)再次挖掘,直到泉水,树根不断。
用坑火焚烧,浇以甘蔗汁,想让它焦烂。
后来摩竭陀国满曹王,无忧的曾孙,用千牛乳浇灌,过了一夜,树又复活。
再增高石墙,高二丈四尺。
玄奘到西域,看见树高出墙二丈多。
贝多,产自摩伽陀国,高六七丈,冬天不凋谢。
这树有三种,一叫多罗娑(又叫婆)力叉贝多,二叫多梨婆(又叫婆)力叉贝多,三叫部婆(又叫娑)力叉多罗梨(又叫“多梨贝多”)。
并在叶子上书写,部闍一色取其皮书写。
贝多是梵语,汉语译为叶。
贝多婆(又叫娑)力叉者,汉语叫叶树。
西域经书用这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也能保存五六百年。
《嵩山记》称嵩高等中有思惟树,就是贝多。
释氏有贝多树下的《思惟经》,顾徽《广州记》称贝多叶像枇杷,都是错误的。
交趾最近出产的贝多枝,是弹材中的第一。
龙脑香树,产自婆利国,婆利称为固不婆律。也产自波斯国。
树高八九丈,粗六七围,叶子圆而背面白,没有花果。
这树有肥有瘦,瘦的有婆律膏香,又叫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
在木心中,砍断树劈开取之。
膏从树端流出,砍树作坎承接。
入药用,另有方法。
安息香树,产自波斯国,波斯称为辟邪。
树高三丈,皮色黄黑,叶子有四角,冬天不凋谢。
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果实。
刻其树皮,胶如饴糖,名叫安息香。
六七月凝固,才取之。
烧之能通神明,辟众恶。
无石子,产自波斯国,波斯称为摩贼。
树高六七丈,粗八九尺,叶子像桃叶但较长。
三月开花,白色,花心微红。
果实圆如弹丸,初青,熟后黄白。
虫吃成孔的正熟,皮无孔的入药用。
这树一年生无石子。
一年生跋屡子,大小如手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吃。
紫〈釒非〉树,产自真腊国,真腊称为勒佉。也产自波斯国。
树高一丈,枝条茂盛,叶子像橘,冬天凋谢。
三月开花,白色,不结果实。
天大雾露及雨沾湿,其树枝条即出紫〈釒非〉。
波斯国使乌海及沙利深所说相同。
真腊国使折冲都尉沙门施沙尼拔陀说,蚂蚁运土在树端作巢,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釒非〉。
昆仑国的较好,波斯国的次之。
阿魏,产自伽闍那国,即北天竺。
伽闍那称为形虞。也产自波斯国,波斯称为阿虞截。
树高八九丈,皮色青黄。
三月生叶,叶子像鼠耳,没有花果。
砍断树枝,汁出如饴糖,久后凝固,名叫阿魏。
拂林国僧弯所说相同。
摩伽陀国僧提婆说,取其汁如米豆屑合成阿魏。
婆那娑树,产自波斯国,也产自拂林,称为阿蔀嚲。
树高五六丈,皮色青绿,叶子极光净,冬夏不凋谢。
无花结果,果实从树茎出,大小如冬瓜,有壳包裹,壳上有刺,瓤极甘甜,可吃。
核大如枣,一果有数百枚。
核中仁如栗黄,炒食甚美。
波斯枣,产自波斯国,波斯称为窟莽。
树高三四丈,粗五六尺,叶子像土藤,不凋谢。
二月开花,形状像蕉花,有两甲,渐渐开裂,中有十余房。
果实长二寸,黄白色,有核,熟后变黑,形状像干枣,味甘如饧,可吃。
偏桃,产自波斯国,波斯称为婆淡。
树高五六丈,粗四五尺,叶子像桃但较阔大。
三月开花,白色。
花落后结果,形状像桃子但偏,故称偏桃。
果肉苦涩,不可吃。
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都珍视。
槃砮穑树,产自波斯国。也产自拂林国,拂林称为群汉。
树高三丈,粗四五尺,叶子像细榕,冬天不凋谢。
花像橘,白色。
果实绿色,大小如酸枣,味甜腻,可吃。
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可去风痒。
齐暾树,产自波斯国。也产自拂林国,拂林称为齐虚(音汤兮反)。
树高二三丈,皮青白,花像柚,极芳香。
果实像杨桃,五月熟。
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用巨胜。
胡椒,产自摩伽陀国,称为昧履支。
其苗蔓生,极柔弱。
叶子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
叶子早晨开晚上合,合时包裹子于叶中。
形状像汉椒,极辛辣。
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都用它。
白豆蔻,产自伽古罗国,称为多骨。
形状像芭蕉,叶子像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谢。
花浅黄色,果实成朵如葡萄。
果实初出微青,熟后变白,七月采。
荜拨,产自摩伽陀国,称为荜拨梨,拂林国称为阿梨诃咃。
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筷子。
叶子像戢叶。
果实像桑椹,八月采。
香齐,产自波
这种树在拂林国被称为顸勃梨咃。树高一丈多,树干周长约一尺。树皮青色且薄,非常光滑干净,叶子像阿魏的叶子,每三片叶子长在枝条的顶端,没有花和果实。西域人通常在八月砍伐它,到了腊月又会抽出新的枝条,生长得非常茂盛。如果不剪除,反而会枯死。七月时砍断它的枝条,会有黄色的汁液流出,形状像蜜,微微有香气。这种汁液可以入药治病。
波斯皂荚,产自波斯国,当地人称之为忽野檐默,拂林国称之为阿梨去伐。树高三四丈,树干周长四五尺,叶子像构缘的叶子但较短小,经过寒冬也不会凋谢。不开花但结果实,果实荚长二尺,中间有隔断。每个隔断内有一颗种子,大小如指头,红色,非常坚硬,中间黑色如墨,味道甜如饴糖,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
没树,产自波斯国。拂林国称之为阿縒。树高一丈左右,树皮青白色,叶子像槐树的叶子但较长,花像橘花但较大。果实黑色,大小如山茱萸,味道酸甜,可以食用。
阿勃参,产自拂林国。树高一丈多,树皮青白色。叶子细长,两两相对。花像蔓菁的花,颜色正黄。果实像胡椒,红色。砍断它的枝条,汁液像油一样,用来涂抹疥癣,没有不痊愈的。这种油非常珍贵,价格比黄金还高。
〈木柰〉只,产自拂林国。苗高三四尺,根大如鸭蛋。叶子像蒜叶,中间抽出的枝条很长。茎的顶端有六瓣花,红白色,花心黄红色,不结果实。这种草冬天生长,夏天死亡,与荠麦相似。取它的花压榨成油,涂抹在身上,可以祛除风气。拂林国的国王和国内的贵人都使用它。
野悉蜜,产自拂林国,也产自波斯国。苗高七八尺,叶子像梅叶,四季常青。花有五瓣,白色,不结果实。花开时,整个田野都充满香气,与岭南的詹糖相似。西域人常采摘它的花压榨成油,非常香滑。
阿驿,波斯国称之为阿馹,拂林国称之为底珍。树高一丈四五,枝叶繁茂。叶子有五瓣,像椑麻的叶子。不开花但结果实,果实红色,像椑子,味道像甘柿,一个月成熟一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八-注解
五鬣松:松树的一种,因其松针五针一束而得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象征坚韧不拔和长寿。
菡堕竹:一种特殊的竹子,其特点是竹节间有白色隔膜,形似湿面,竹皮未落时易被细虫啮食,留下赤色痕迹,美观如绣画。
棘竹:又名芭竹,节上有刺,常成丛生长。南夷人用其建造城墙,因其坚韧难攻。
筋竹:南方常用作制作矛的竹子,其笋未成熟时可作弩弦。
百叶竹:一种有毒的竹子,每枝有百叶。
慈竹:夏季雨后,其汁液滴落地面,能生长出类似鹿角的白色植物,食用可治疗痢疾。
异木:指形态或性质异常的树木,如文中提到的成都百姓郭远所获的瑞木,其纹理形成“天下太平”字样。
樟木:江东地区常用作造船的木材,传说有船与蛟龙斗的奇异事件。
石榴:又名丹若,梁朝时东州后堂的石榴树皆生双子,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味道极佳。
柿:柿树有七绝之称,包括长寿、多阴、无鸟巢、无虫、霜叶可玩、嘉实、落叶肥大。
汉帝杏:济南郡分流山上的杏树,果实大如梨,黄如橘,当地人称为汉帝杏或金杏。
脂衣柰:汉代紫柰,果实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作漆料。
仙人枣:晋时大仓南翟泉西华林园的枣树,果实长五寸,核细如针。
楷:孔子墓上特有的楷木。
栀子:栀子花六出,花香浓郁,相传为西域瞻卜花。
仙桃:郴州苏耽仙坛的桃树,果实形似石块,赤黄色,破之有三重核,研饮可治众疾。
娑罗:巴陵寺庙中生长的树木,随伐随长,外国僧称其为娑罗。
赤白柽:凉州出产的树木,大者可作炭,灰汁可煮铜为银。
仙树:祁连山上的仙树,果实如枣,不同刀具剖开味道各异。
木五香:指根栴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五种香木。
椒:可用来提取水银,茱萸气上升,椒气下降。
构:幹田久废后生长的树木,叶有办曰楮,五曰构。
黄杨木:性难长,世重黄杨以无火,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星时伐之,为枕不裂。
蒲萄:俗言蒲萄蔓好引于西南,庾信与魏使尉瑾讨论蒲萄的形状和味道,蒲萄在大宛由张骞引入,有黄、白、黑三种,西域多酿以为酒。
草龙珠帐:形容植物果实累累,如同龙珠悬挂,形成如帐幕般的景象。
凌霄花:一种攀援植物,花朵美丽,常被用于园林装饰。
松桢:即钟藤,一种植物,叶子大,晋安人常用其叶作为盘子。
侯骚:一种蔓生植物,果实如鸡卵,味道甘甜且清凉,有轻身消酒的功效。
蠡荠:一种植物,果实如弹丸,魏武帝曹操常食用。
酒杯藤:一种植物,花坚硬可用来酌酒,果实如指头大小,食用可消酒。
白柰:一种出产于凉州野猪泽的植物,果实大如兔头。
菩提树:佛教圣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成道,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
贝多:一种出产于摩伽陀国的树,叶子用于书写经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龙脑香树:一种出产于婆利国和波斯国的树,其树脂可提取龙脑香,用于药用和香料。
安息香树:一种出产于波斯国的树,其树脂称为安息香,用于药用和香料。
无石子:一种出产于波斯国的树,其果实无石子入药,具有药用价值。
紫〈釒非〉树:一种出产于真腊国和波斯国的树,其树脂紫〈釒非〉具有药用价值。
阿魏:一种中药材,具有强烈的香气,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状。
婆那娑树:一种出产于波斯国和拂林国的树,其果实可食,核中仁炒食甚美。
波斯枣:一种出产于波斯国的树,其果实味甘如饧,可食。
偏桃:一种出产于波斯国的树,其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珍视。
槃砮穑树:一种出产于波斯国和拂林国的树,其果实可食,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
齐暾树:一种出产于波斯国和拂林国的树,其果实可压为油以煮饼果。
胡椒:一种出产于摩伽陀国的植物,其果实辛辣,广泛用于烹饪。
白豆蔻:一种出产于伽古罗国的植物,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荜拨:一种出产于摩伽陀国和拂林国的植物,其子似桑椹,八月采。
香齐:一种出产于波斯的植物,具体信息不详。
斯国:古代对某些西域国家的称呼,具体指代不明。
拂林:古代对波斯或西域某些地区的称呼,具体指代不明。
顸勃梨咃:拂林国对某种植物的称呼,具体植物种类不明。
波斯皂荚:波斯国出产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或入药。
忽野檐默:波斯国对波斯皂荚的称呼。
阿梨去伐:拂林国对波斯皂荚的称呼。
没树:波斯国出产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
阿縒:拂林国对没树的称呼。
阿勃参:拂林国出产的一种植物,其汁液可用于治疗皮肤病。
木柰:拂林国出产的一种植物,其花可制成油,用于治疗皮肤病。
野悉蜜:拂林国和波斯国出产的一种植物,其花可制成香滑的油。
阿驿:波斯国和拂林国出产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
阿馹:波斯国对阿驿的称呼。
底珍:拂林国对阿驿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八-评注
本文通过对各种树木和竹子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文中提到的五鬣松、菡堕竹、棘竹等,不仅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还涉及了它们的用途和文化象征意义。例如,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长寿,而竹子则常被视为高洁和坚韧的象征。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奇异的树木和果实,如异木、仙桃、娑罗等,这些描述不仅增添了文本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奇异现象的好奇和探索。例如,异木的纹理形成“天下太平”字样,这不仅是一种自然奇观,也寄托了古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树木的实用价值,如樟木用于造船,筋竹用于制作矛和弩弦,黄杨木用于制作不裂的枕头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各种树木和竹子的详细描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丰富知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利用。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代的自然观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的特性、产地及其用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利用。这些植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药用、食用、香料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例如,菩提树作为佛教圣树,象征着释迦牟尼的成道,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贝多树的叶子用于书写经书,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文中提到的许多植物来自西域和波斯,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例如,龙脑香树、安息香树、无石子等植物均出产于波斯国,说明波斯在当时是重要的香料和药材来源地。这些植物的引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产,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文中对植物的描述细致入微,如菩提树的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贝多树长六七丈,经冬不凋等,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细致描绘。这些描述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体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植物学资料,也是一部反映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植物的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利用,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多种来自波斯和拂林国的植物,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用途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文中提到的植物大多具有药用价值,如阿魏、波斯皂荚、没树、阿勃参等,这些植物在古代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和实践。同时,这些植物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植物学的兴趣和研究。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植物的果实可食用,如波斯皂荚、没树、阿驿等,这些植物不仅是药材,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描述生动,通过对植物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这些植物的形象。同时,文中还穿插了一些地方方言和外来词汇,如“顸勃梨咃”、“忽野檐默”等,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利用,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