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

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原文

广动植类之四

草篇

芝,天宝初,临川郡人李嘉胤所居柱上生芝草,形类天尊,太守张景佚截柱献之。

大历八年,庐江县紫芝生,高一丈五尺。芝类至多:参成芝,断而可续。夜光芝,一株九实。实坠地如七寸镜,视如牛目,茅君种于句曲山。隐辰芝,状如斗,以屋为节,以茎为刚。

《仙经》言,穿地六尺,以鐶实一枚种之,灌以黄水五合,以土坚筑之。三年生苗如匏(一曰刻)。实如桃,五色,名凤脑芝。食其实,唾地为凤,乘升太极。白符芝,大雪而华。五德芝,如车马。菌芝,如楼。凡学道三十年不倦,天下金翅鸟衔芝至。罗门山食(一曰生)石芝,得地仙。

莲石,莲入水必沉,唯煎盐咸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石间,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

苔,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阶,开成末有苔,状如苦苣。初于砖上,色如盐绿,轻嫩可爱。谈论僧义林,太和初改葬棋法师,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蓻火}檀。

瓦松,崔融《瓦松赋序》曰:“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下。谓之木也,访山客而未详。谓之草也,验农皇而罕记。”赋云:“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溜;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葩条郁毓,根柢连卷。间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烟。”又曰:“惭魏宫之鸟悲,恧汉殿之红莲。”崔公学博,无不该悉,岂不知瓦松已有著说乎?

《博雅》:“在屋曰昔耶,在墙曰垣衣。”《广志》谓之兰香,生于久屋之瓦。魏明帝好之,命长安西载其瓦于洛阳,以覆屋。前代词人诗中多用昔耶,梁简文帝《咏蔷薇》曰:“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瓦生松。大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祖父已尝瓦此殿矣。”众工不服,因曰:“若有能瓦,毕不生瓦松。”众方服焉。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屋。布瓦如齿,间不通綖,亦无瓦松。《本草》:“瓦衣谓之屋游。”

瓜,恶香,香中尤忌麝。郑注太和初赴职河中,姬妾百余尽骑,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至河中所过路,瓜尽死,一蒂不获。

芰,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唯王安贫《武陵记》言,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今苏州折腰菱多两脚。成式曾于荆州,有僧遗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无伤(一曰刺),可以节(一曰挼)莎。

芰,一名水栗,一名薢茩。汉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沦没波下,亦曰青水芰。玄都有菱碧色,状如鸡飞,名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之。

兔丝子,多近棘及藋,山居者疑二草之气类也。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昔青州刘〈忄盡〉,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忄盡〉怪而拔草,复倒。如此三度,〈忄盡〉密录此草种之,多主伤折,俗呼为刘〈忄盡〉草。

牡丹,前史中无说处,唯《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成式捡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时寻访未获。一本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太常博士张乘尝见裴通祭酒说。又房相有言:“牡丹之会,琯不预焉。至德中,马仆射镇太原,又得红紫二色者,移于城中。”元和初犹少,今与戎葵角多少矣。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之,遂为街西假僧院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尺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宽容入座。唯赍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几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校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出官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元和末,一枝花合欢。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蜀葵,可以缉为布。枯时烧作灰,藏火,火久不灭。花有重台者。

茄子,茄字本莲茎名,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成式因就节下食有伽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事具《食疗本草》。此误作《食疗本草》,元出《拾遗本草》。”成式记得隐侯《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又一名昆仑瓜。岭南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姚向曾为南选使,亲见之。故《本草》

记广州有慎火树,树大三四围。慎火即景天也,俗呼为护火草。

茄子熟者,食之厚肠胃,动气发疾。根能治灶瘃。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俗谓之稼茄子。僧人多炙之,甚美。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西明寺僧造玄(一曰”玄造”)院中有其种。

《水经》云:“石头四对蔡浦,浦长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异菌,开城元年春,成式修竹里私第书斋前,有枯紫荆数枝蠹折,因伐之,余尺许。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绿垂裙如鹅鞴(一曰鞴),高尺余。至午,色变黑而死,焚之气如麻香。成式尝置香炉于枿台,每念经,门生以为善徵。后览诸志怪,南齐吴郡褚思庄,素奉释氏,眠于渠下,短柱是楠木,去地四尺余,有节。大明中,忽有一物如芝,生于节上,黄色鲜明,渐渐长数尺。数日,遂成千佛状,面目爪指及光相衣服,莫不完具。如金碟隐起,摩之殊软。常以春末生,秋末落,落时佛行如故,但色褐耳。至落时,其家贮之箱中。积五年,思庄不复住其下。亦无他显盛,阖门寿考,思庄父终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壮年。

又梁简文延香园,大同十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其柄似藕柄,内通干空(一曰“柄干通空”),皮质皆纯白,根下微红。鸡头实处似竹节,脱之又得脱也。自节处别生一重,如结网罗,四面同(一曰周),可五六寸,圆绕周匝,以罩柄上,相远不相着也。其似结网众目,轻巧可爱,其柄又得脱也。验仙书,与威喜芝相类。

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

护门草,常山北。草名护门,置诸门上,夜有人(一曰物)过辄叱之。

仙人条,出衡岳。无根蒂,生石上,状如同心带,三股,色绿,亦不常有。

睡莲,南海有睡莲,夜则花低入水。屯田韦郎中从事南海,亲见。

蔓金苔,晋时外国献蔓金苔,萦聚之如鸡卵。投水中,蔓延波上,光泛铄日如火,亦曰夜明苔。

异蒿,田在实,布之子也。大和中,尝过蔡州北。路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似鹪鹩巢在颠。折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有声。

蜜草,北天竺国出蜜草。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盐。

老鸦爪篱,叶如牛蒡而美。子熟时色黑,状如爪篱。

鸭舌草,生水中,似莼,俗呼为鸭舌草。

胡蔓草,生邕、容间。丛生,花偏如支子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叶稍黑,误食之,数日卒,饮白鹅、鸭血则解。或以一物投之,祝曰:“我买你。”食之立死。

铜匙草,生水中,叶如剪刀。

水耐冬,此草经冬在水不死。成式于城南村墅池中见之。

天芊,生终南山中。叶如荷而厚。

水韭,生于水湄,状如韭而叶细长,可食。

地钱,叶圆茎细,有蔓生溪涧边,一曰积雪草,亦曰连钱草。

蚍蜉酒草,一曰鼠耳,象形也。亦曰尤心草。

盆甑草,即牵牛子也。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其中有子似龟,蔓如薯蓣。

蔓胡桃,出南诏。大如扁螺,两隔,味如胡桃。或言蛮中藤子也。

油点草,叶似莙薘,每叶上有黑点相对。

三白草,此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曰:”三叶白,草毕秀矣。”其叶似薯蓣。

落回(一曰”博落回”)有大毒,生江淮山谷中。茎叶如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勃逻回,因名之。

蒟蒻,根大如碗,至秋叶滴露,随滴生苗。

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亦去衣垢。

通脱木,如蜱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心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毗尸沙花,一名日中金钱花,本出外国,梁大同一年进来中土。

左行草,使人无情。范阳长贡。

青草槐,龙阳县裨牛山南有青草槐,丛生,高尺余。花若金灯,仲夏发花,一本云迄千秋。

竹肉,江淮有竹肉,生竹节上如弹丸,味如白鸡,皆向北。有大树鸡,如杯棬,呼为胡孙眼。

庐山有石耳,性热。

野狐丝,庭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如栗,秦人呼为狐丝。

金钱花,一云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进来中土。梁时,荆州掾属双陆,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鱼弘谓得花胜得钱。

荷,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一曰两)叶,状如骈盖。子如玄珠,可以饰珮也。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

梦草,汉武时异国所献,似蒲,昼缩入地,夜若抽萌。怀其草,自知梦之好恶。帝思李夫人,怀之辄梦。

乌蓬,叶如鸟翅,俗呼为仙人花。

雀芋,状如雀头,置干地反湿,置湿处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

望舒草,出扶支国。草红色,叶如莲叶,月出则舒,月没则卷。

红草,山戎之北有草,茎长一丈,叶如车轮,色如朝虹。齐桓时,山戎献其种,乃植于庭,以表霸者之瑞。

神草,魏明时,苑中合欢草状如蓍,一株百茎,昼则众条扶疏,夜乃合一茎,谓之神草。

三蔬,晋时有芳蔬园,在墉(一曰“金墉”)之东,有菜名芸薇,类有三种:紫色为上蔬,味辛;黄色为中蔬,味甘;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以三蔬充御菜,可以藉食。

掌中芥,末多国出也。取

其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长,长三尺,乃植于地。

水网藻,汉武昆明池中有水网藻,枝横侧水上,长八九尺,有似网目。凫鸭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地日草,南方有地日草。三足鸟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驭,以手掩乌目,食此则美闷不复动。东方朔言,为小儿时,井陷,坠至地下,数十年无所寄托。有人引之,令往此草中,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只屐,因乘泛红泉,得至草处食之。

挟剑豆,乐浪东有融泽,之中生豆荚,形似人挟剑,横斜而生。

牧靡,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鹊误食乌喙中毒,必急飞牧靡上,啄牧靡以解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译文

广动植类之四

草篇

芝,天宝初年,临川郡人李嘉胤所居住的柱子上长出了芝草,形状像天尊,太守张景佚将柱子截下献给了朝廷。

大历八年,庐江县长出了紫芝,高一丈五尺。芝的种类很多:参成芝,断了还能接续。夜光芝,一株有九个果实。果实掉在地上像七寸的镜子,看起来像牛的眼睛,茅君在句曲山种植。隐辰芝,形状像斗,以屋为节,以茎为刚。

《仙经》说,挖地六尺,用鐶实一枚种下,浇上五合黄水,用土夯实。三年后长出像匏一样的苗(一说像刻的)。果实像桃子,五色,名叫凤脑芝。吃了它的果实,吐在地上会变成凤凰,乘着它升到太极。白符芝,大雪时开花。五德芝,形状像车马。菌芝,形状像楼。凡是学道三十年不倦的人,天下的金翅鸟会衔来芝草。罗门山的人吃(一说生)石芝,可以成为地仙。

莲石,莲入水必沉,只有煎盐的咸卤能让它浮起来。雁吃了它,粪便落在山石间,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会变成莲。

苔,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阶,开成末年长出了苔,形状像苦苣。最初长在砖上,颜色像盐绿,轻嫩可爱。谈论僧义林,太和初年改葬棋法师,刚打开坟墓,香气扑鼻,棋法师侧卧在砖台上,形状像活着一样。砖上的苔厚二寸多,呈金色,气味像{蓻火}檀。

瓦松,崔融《瓦松赋序》说:“崇文馆的瓦松,长在屋檐下。说它是木,问山客也不清楚。说它是草,查农皇的记载也很少。”赋中说:“煌煌特秀,形状像金芝长在屋檐下;历历虚悬,像星榆种在天上。花枝繁茂,根柢连卷。间杂紫苔而沾露,凌驾碧瓦而含烟。”又说:“惭愧魏宫的鸟悲,羞愧汉殿的红莲。”崔公学识渊博,无所不知,难道不知道瓦松已有记载吗?

《博雅》说:“在屋上叫昔耶,在墙上叫垣衣。”《广志》称它为兰香,长在旧屋的瓦上。魏明帝喜欢它,命令从长安西边运瓦到洛阳,用来盖屋。前代词人的诗中多用昔耶,梁简文帝《咏蔷薇》说:“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有人说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瓦生松。大历年间修含元殿,有一个人投状请求瓦,并且说:“瓦工只有我能做,祖父曾经瓦过此殿。”众工不服,于是说:“如果有能瓦的,瓦上一定不长瓦松。”众人才服气。还有李阿黑,也能治屋。布瓦如齿,间不通綖,也没有瓦松。《本草》说:“瓦衣叫屋游。”

瓜,讨厌香味,尤其忌讳麝香。郑注太和初年赴职河中,姬妾百余人都骑马,香气数里,扑鼻而来。这一年从京城到河中所经过的路上,瓜都死了,一个也没结。

芰,现在的人只说菱芰,各种解释草木的书也不分别,只有王安贫《武陵记》说,四角、三角的叫芰,两角的叫菱。现在苏州的折腰菱多两脚。成式曾在荆州,有僧人送了一斗郢城菱,三角而没有刺,可以节(一说挼)莎。

芰,又叫水栗,又叫薢茩。汉武帝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长在水上,叶沉在水下,也叫青水芰。玄都有碧色的菱,形状像鸡飞,叫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它。

兔丝子,多靠近棘和藋,山居的人怀疑这两种草的气味相似。

天名精,又叫鹿活草。从前青州刘〈忄盡〉,宋元嘉年间射中一只鹿,剖开五脏,用这种草塞进去,鹿立刻站了起来。〈忄盡〉感到奇怪,拔掉草,鹿又倒下。这样反复三次,〈忄盡〉偷偷记下这种草种下,多用于治疗伤折,俗称为刘〈忄盡〉草。

牡丹,前史中没有记载,只有《谢康乐集》中说竹间水际多牡丹。成式查隋朝《种植法》七十卷,最初没有提到牡丹,可见隋朝的花药中没有牡丹。开元末年,裴士淹为郎官,奉命出使幽冀回来,到汾州众香寺,得到一株白牡丹,种在长安的私宅。天宝年间,成为都城的奇赏。当时的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当时寻访未得。一本有诗说:“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太常博士张乘曾听裴通祭酒说。又有房相说:“牡丹之会,琯不参加。至德年间,马仆射镇守太原,又得到红紫二色的牡丹,移入城中。”元和初年还很少,现在和戎葵差不多多了。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从江淮来,年纪很小,韩让他在学院中陪伴子弟,子弟们都欺负他。韩知道后,就让他到街西的假僧院读书,过了十天,寺主纲又投诉他狂率。韩立刻让他回来,责备他说:“市井贱类为了衣食,尚且有一技之长。你这样做,到底想干什么?”侄子拜谢,慢慢说:“我有一技,恨叔叔不知道。”于是指着阶前的牡丹说:“叔叔要这花青、紫、黄、赤,随您吩咐。”韩大为惊奇,于是给他所需的东西试他。他竖起箔曲尺遮住牡丹丛,不让人看。挖开四面,深到根部,宽容入座。只带紫矿、轻粉、朱红,早晚处理根部。过了七天,填上坑,告诉叔叔说:“恨只恨迟了一个月。”当时是冬初。牡丹本是紫色,开花时,颜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是韩出官时的诗。一韵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为惊异。侄子辞别回江淮,竟不愿做官。

兴唐寺有一株牡丹,元和年间开了一千二百朵花。花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唯独没有深红。还有花叶中没有抹心的。重台花,花面直径七八寸。兴善寺素师院的牡丹,颜色绝佳。元和末年,一枝花合欢。金灯,又叫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它,又叫无义草。合离,根像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又叫独摇,又叫离母,说像士人所吃的,合称为赤箭。

蜀葵,可以织成布。枯时烧成灰,藏火,火久不灭。花有重台的。

茄子,茄字本是莲茎的名字,革遐反。现在叫伽,不知道从何而来。成式在节下吃饭时有伽子数蒂,偶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的故事,张说:“又叫落苏,事见《食疗本草》。这里误作《食疗本草》,实际出自《拾遗本草》。”成式记得隐侯《行园》诗说:“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又叫昆仑瓜。岭南的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姚向曾为南选使,亲眼见过。所以《本草》

记载广州有一种叫慎火的树,树干有三四围粗。慎火就是景天,俗称护火草。

成熟的茄子,吃了可以增强肠胃功能,但也会引发气滞和疾病。它的根可以治疗灶瘃。如果想要茄子结子多,等到它开花时,把叶子铺在路上,用灰画圈,人踩过后,茄子结子就会多。俗称稼茄子。僧人常常烤着吃,味道很好。有一种新罗种的茄子,颜色稍白,形状像鸡蛋。西明寺的僧人造玄(一说“玄造”)的院子里有这种茄子。

《水经》上说:“石头城对着蔡浦,浦长百里,上游有大荻浦,下游有茄子浦。”

异菌,开城元年春天,成式在修竹里的私人住宅书斋前,有几根枯紫荆树枝被虫蛀断,于是砍掉,剩下约一尺高。到了三年秋天,枯根上长出一朵菌,大如斗。下面有五只脚,顶部有黄白两色晕圈,绿色的垂裙像鹅鞴(一说鞴),高一尺多。到了中午,颜色变黑而死,烧起来的气味像麻香。成式曾经把香炉放在枿台上,每次念经,门生都认为这是好兆头。后来查阅各种志怪书,南齐吴郡的褚思庄,一向信奉佛教,睡在渠下,短柱是楠木,离地四尺多,有节。大明年间,忽然有一物像芝,长在节上,颜色鲜黄,渐渐长到几尺高。几天后,竟然变成了千佛的形状,面目、爪指和光相衣服,无不完备。像金碟隐起,摸起来很软。通常在春末生长,秋末凋落,凋落时佛像依然如故,只是颜色变褐。凋落后,他家把它收藏在箱子里。过了五年,思庄不再住在那里。也没有其他显赫的事情,全家长寿,思庄的父亲活到九十七岁,哥哥七十岁,身体健壮如壮年。

又梁简文的延香园,大同十年,竹林里长出一朵芝,长八寸,顶部像鸡头实,黑色。它的柄像藕柄,内部通干空(一说“柄干通空”),皮质都是纯白色,根部微红。鸡头实处像竹节,脱落后又可以得到新的。从节处长出一重,像结网罗,四面相同(一说周),约五六寸,环绕在柄上,相远不相连。它像结网的众目,轻巧可爱,柄又可以脱落。查阅仙书,与威喜芝相似。

舞草,出产在雅州。独茎三叶,叶子像决明。一片叶子在茎的顶端,两片叶子在茎的中间相对。如果有人靠近它唱歌或拍手唱歌,叶子一定会动起来像跳舞一样。

护门草,常山北。草名叫护门,放在门上,晚上有人(一说物)经过就会呵斥。

仙人条,出产在衡岳。没有根蒂,长在石头上,形状像同心带,三股,绿色,也不常见。

睡莲,南海有睡莲,晚上花会低垂入水。屯田韦郎中在南海任职时,亲眼见过。

蔓金苔,晋朝时外国进献蔓金苔,缠绕在一起像鸡蛋。投入水中,蔓延在波浪上,光芒闪烁像火,也叫夜明苔。

异蒿,田在实,布的儿子。大和年间,曾经经过蔡州北。路边有一种草像蒿,茎粗如指,顶端聚集叶子,像鹪鹩巢在顶端。折开看,叶子中有几十只小鼠,大小如皂荚子,眼睛还没睁开,啾啾有声。

蜜草,北天竺国出产蜜草。蔓生,大叶子秋冬不死,因为重霜露,就变成了蜜,像塞上的蓬盐。

老鸦爪篱,叶子像牛蒡但味道好。果实成熟时黑色,形状像爪篱。

鸭舌草,生长在水中,像莼菜,俗称鸭舌草。

胡蔓草,生长在邕、容之间。丛生,花偏像支子稍大,不成朵,颜色黄白。叶子稍黑,误食后,几天内就会死亡,喝白鹅、鸭血可以解毒。或者用一物投给它,祝祷说:“我买你。”吃了立刻死亡。

铜匙草,生长在水中,叶子像剪刀。

水耐冬,这种草冬天在水中不死。成式在城南村墅的池塘中见过。

天芊,生长在终南山中。叶子像荷叶但更厚。

水韭,生长在水边,形状像韭菜但叶子细长,可以食用。

地钱,叶子圆形茎细,有蔓生在溪涧边,也叫积雪草,也叫连钱草。

蚍蜉酒草,也叫鼠耳,象形。也叫尤心草。

盆甑草,就是牵牛子。结果实后折断,形状像盆甑。里面有子像龟,蔓像薯蓣。

蔓胡桃,出产在南诏。大小如扁螺,两隔,味道像胡桃。有人说这是蛮中的藤子。

油点草,叶子像莙薘,每片叶子上有黑点相对。

三白草,这种草初生时不白,到了夏天叶子顶端才变白。农民等到它变白时种植,说:“三叶白,草就开花了。”它的叶子像薯蓣。

落回(一说“博落回”)有大毒,生长在江淮的山谷中。茎叶像麻。茎中空,吹起来声音像勃逻回,因此得名。

蒟蒻,根大如碗,到了秋天叶子滴露,随着露水滴下生出新苗。

鬼皂荚,生长在江南的湿地,像皂荚,高一两尺,洗头可以长发,叶子也可以去衣垢。

通脱木,像蜱麻,生长在山边。花上的粉,主治恶疮。心空,里面有瓤,轻白可爱,女工用它来装饰物品。

毗尸沙花,也叫日中金钱花,原本出产在外国,梁大同一年传入中国。

左行草,能使人无情。范阳长贡。

青草槐,龙阳县裨牛山南有青草槐,丛生,高一尺多。花像金灯,仲夏开花,一说可以活到千秋。

竹肉,江淮有竹肉,生长在竹节上像弹丸,味道像白鸡,都朝北。有大树鸡,像杯棬,叫胡孙眼。

庐山有石耳,性热。

野狐丝,庭院里有草蔓生,白色,花微红,大小如栗子,秦人叫它狐丝。

金钱花,一说原本出产在外国,梁大同二年传入中国。梁朝时,荆州的掾属玩双陆,赌金钱,钱用完了,就用金钱花代替,鱼弘说得到花比得到钱更好。

荷,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一说两)叶,形状像骈盖。子像玄珠,可以用来装饰珮饰。灵帝时,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叶子晚上展开白天卷起。

梦草,汉武帝时异国进献,像蒲草,白天缩入地下,晚上像抽芽。怀揣这种草,可以知道梦的好坏。皇帝思念李夫人,怀揣它就会梦见。

乌蓬,叶子像鸟翅,俗称仙人花。

雀芋,形状像雀头,放在干地上会变湿,放在湿处会变干。飞鸟碰到它会掉下来,走兽碰到它会僵住。

望舒草,出产在扶支国。草红色,叶子像莲叶,月亮出来时展开,月亮落下时卷起。

红草,山戎的北边有一种草,茎长一丈,叶子像车轮,颜色像朝虹。齐桓公时,山戎进献它的种子,于是种在庭院里,作为霸者的祥瑞。

神草,魏明帝时,苑中有合欢草,形状像蓍草,一株有百茎,白天时枝条分散,晚上则合为一茎,称为神草。

三蔬,晋朝时有芳蔬园,在墉(一说“金墉”)的东边,有一种菜叫芸薇,分为三种:紫色的是上蔬,味道辛辣;黄色的是中蔬,味道甘甜;青色的是下蔬,味道咸。常用这三种蔬菜作为御菜,可以搭配食用。

掌中芥,末多国出产。取

他的儿子,放在手掌中吹气,每吹一次就长一点,长到三尺高,然后种在地上。

水网藻,汉武帝的昆明池中有一种水网藻,它的枝条横在水面上,长八九尺,形状像网眼。野鸭进入这种草中,都无法出来,因此得名。

地日草,南方有一种地日草。三足鸟想要下来吃这种草,羲和的驭者用手遮住鸟的眼睛,吃了这种草就会感到美闷不再动弹。东方朔说,他小时候,井塌陷了,掉到地下,几十年没有寄托。有人引导他,让他去这种草中,隔着红泉无法渡过,那人用一只木屐,乘着红泉漂流,到达草的地方吃了它。

挟剑豆,乐浪东边有一个融泽,里面生长着一种豆荚,形状像人挟着剑,横斜着生长。

牧靡,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有一种牧靡草可以解毒。各种花草正茂盛时,乌鹊误食了有毒的乌喙,必定急忙飞到牧靡草上,啄食牧靡草来解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注解

芝:芝草,古代传说中的仙草,象征吉祥和长寿。

天尊:道教中的最高神祇,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茅君:道教中的仙人,传说中在句曲山种植夜光芝。

凤脑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食之可化为凤凰,升入太极。

地仙:道教中修炼成仙的一种,居于人间,长生不老。

莲石:莲花的化石,传说中莲入水必沉,唯有煎盐咸卤能浮之。

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常被视为自然界的精灵。

瓦松:生长在屋顶瓦片上的植物,象征坚韧和顽强。

昔耶:古代对瓦松的别称,常用于诗词中。

瓜:古代对葫芦科植物的统称,象征丰收和富饶。

芰:菱角的别称,古代常用于诗词中,象征清雅和高洁。

兔丝子:一种寄生植物,常与棘和藋共生,象征依附和共生。

天名精:一种传说中的仙草,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牡丹:古代中国的国花,象征富贵和繁荣。

蜀葵:一种花卉,象征坚韧和美丽。

茄子:一种蔬菜,古代常用于诗词中,象征平凡和朴实。

慎火树:即景天,一种植物,俗称为护火草,具有防火的象征意义。

稼茄子:茄子的俗称,因其繁殖方式特殊,需人践踏其叶以促进子实繁盛。

新罗种:指来自新罗(今韩国)的茄子品种,颜色稍白,形状如鸡卵。

异菌:指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的奇异菌类,如文中描述的枯紫荆上生长的菌类。

威喜芝:一种传说中的仙草,与文中描述的竹林中的芝类相似。

舞草:一种能随音乐舞动的草,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

护门草:一种传说中的草,放置在门上能驱赶夜间的异物。

仙人条:一种生长在石上的植物,形状如同心带,颜色绿色。

睡莲:一种夜间花朵低垂入水的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

蔓金苔:一种能发光的水生植物,夜晚能在水面上蔓延发光。

异蒿:一种奇特的蒿草,茎端聚叶如鹪鹩巢,叶中有小鼠。

蜜草:一种能产生蜜的草,秋冬不死,因霜露而成蜜。

老鸦爪篱:一种叶子如牛蒡的植物,子熟时色黑,形状如爪篱。

鸭舌草:一种水生植物,形状似莼,俗称鸭舌草。

胡蔓草:一种有毒的草,误食可致命,但饮白鹅、鸭血可解。

铜匙草: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如剪刀。

水耐冬:一种能在水中过冬的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天芊:一种生长在终南山中的植物,叶子如荷而厚。

水韭: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形状如韭,叶子细长可食。

地钱:一种生长在溪涧边的植物,叶子圆形,茎细,有蔓生。

蚍蜉酒草:一种形状如鼠耳的草,亦称为尤心草。

盆甑草:即牵牛子,结实后形状如盆甑,其中有子似龟。

蔓胡桃:一种出产于南诏的植物,形状如扁螺,味道如胡桃。

油点草:一种叶子如莙薘的植物,每叶上有黑点相对。

三白草:一种入夏叶端变白的草,农人以其为种植的指示。

落回:一种有大毒的草,茎叶如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勃逻回。

蒟蒻:一种根大如碗的植物,秋叶滴露,随滴生苗。

鬼皂荚:一种生长在江南的植物,形状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

通脱木:一种如蜱麻的植物,花上粉主治恶疮,心空中有瓤,轻白可爱。

毗尸沙花:一种本出外国的花,梁大同一年传入中土。

左行草:一种能使人无情的草,范阳长贡。

青草槐:一种丛生的植物,花若金灯,仲夏发花。

竹肉:一种生长在竹节上的植物,形状如弹丸,味道如白鸡。

石耳:一种性热的植物,生长在庐山上。

野狐丝:一种庭园中蔓生的草,色白,花微红,大如栗。

金钱花:一种本出外国的花,梁大同二年传入中土。

荷:一种水生植物,汉明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

梦草:一种能预示梦境的草,汉武时异国所献。

乌蓬:一种叶子如鸟翅的植物,俗称仙人花。

雀芋:一种形状如雀头的植物,置干地反湿,置湿处复干。

望舒草:一种草红色,叶如莲叶,月出则舒,月没则卷的植物。

红草:一种茎长一丈,叶如车轮,色如朝虹的植物。

神草:一种状如蓍的植物,一株百茎,昼则众条扶疏,夜乃合一茎。

三蔬:一种晋时的蔬菜,有紫色、黄色、青色三种,分别代表上、中、下蔬。

掌中芥:一种末多国出的植物。

水网藻: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汉武昆明池中,其枝条横侧于水面,长达八九尺,形状类似网目。传说凫鸭进入这种草中便无法逃脱,因此得名。

地日草:南方的一种草,传说三足鸟欲食此草,羲和(太阳神)驾驭太阳时用手遮住鸟的眼睛,鸟食此草后便会昏迷不动。东方朔曾言,他小时候坠入井中,数十年无所寄托,有人引导他前往此草处,但因红泉阻隔无法渡过,最终借助一只屐渡过红泉,得以食此草。

挟剑豆:乐浪东融泽中生长的一种豆荚,形状像人挟剑,横斜而生。

牧靡: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处的一种草,具有解毒功效。传说百卉盛放时,乌鹊误食乌喙中毒后,会急速飞往牧靡草上啄食以解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评注

《广动植类之四》是一篇关于古代植物传说的文献,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文中提到的芝草、凤脑芝、地仙等,都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幻想。

文中对莲石、苔、瓦松等植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它们的自然特性,还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莲石象征着纯洁和坚韧,苔则被视为自然界的精灵,瓦松则象征着坚韧和顽强。这些植物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文中还提到了牡丹、蜀葵、茄子等植物,这些植物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牡丹象征富贵和繁荣,蜀葵象征坚韧和美丽,茄子则象征平凡和朴实。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它们的自然美,还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广动植类之四》通过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这些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幻想。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它们的自然美,还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多种奇异植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生物的细致观察和丰富想象。这些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例如,慎火树象征着防火,稼茄子的繁殖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异菌和威喜芝则带有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文中提到的舞草、护门草、仙人条等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还承载着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这些植物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植物知识,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如蜜草、水韭、地钱等,这些植物在古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述,本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植物多样性,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多种奇异植物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植物知识,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崇拜和利用。这些植物的描述,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和文化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描绘了几种神奇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都带有浓厚的传说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想象。通过这些植物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释,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现象融入神话传说中。

首先,水网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对水生植物的细致观察。水网藻的枝条横侧于水面,形状类似网目,凫鸭进入后无法逃脱,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植物的形态特征,还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力量,暗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其次,地日草的传说与太阳神羲和和三足鸟有关,反映了古代人对太阳的崇拜与神话化。羲和驾驭太阳,三足鸟欲食地日草却被羲和遮住眼睛,这一情节充满了神话色彩,体现了古人对太阳运行规律的解释与想象。东方朔的故事则进一步加深了地日草的神秘性,通过他的经历,地日草被赋予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使人摆脱困境。

挟剑豆的描写则带有一种拟人化的色彩,豆荚形状像人挟剑,横斜而生,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不仅生动有趣,还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形态的细致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牧靡草的解毒功效与乌鹊的传说相结合,展现了古代人对植物药用价值的认识。乌鹊误食乌喙中毒后,会急速飞往牧靡草上啄食以解毒,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牧靡草的药用价值,还赋予了它一种神奇的力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几种神奇植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解释与想象。这些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还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的思维方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0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