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八-原文
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劄,备众物形状。持诸军张拳强劫(一曰“弓剑”),至有以蛇集酒家,捉羊脾击人者。今京兆薛公上言白,令里长潜部,约三千余人,悉杖煞,尸于市。市人有点青者,皆炙灭之。时大宁坊力者张幹,劄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阎罗王”。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劄工可胸腹为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悉具,细若设色。公悉杖杀之。
又贼赵武建,劄一百六处,番印盘鹊等,左右膊刺言:“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又高陵县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刺七十一处,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右臂上刺葫芦,上出人首,如傀儡戏郭公者。县吏不解,问之,言葫芦精也。
李夷简,元和末在蜀。蜀市人赵高,好斗。常入狱,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厅前。索新造筋棒,头径三寸,叱杖子打天王,尽则已,数三十余不绝。经旬日,袒衣而历门叫呼,乞修理功德钱。
蜀小将韦少卿,韦表微堂兄也。少不喜书,嗜好劄青。其季父尝令解衣视之,胸上刺一树,树杪集鸟数十。其下悬镜,镜鼻系索,有人止侧牵之。叔不解,问焉。少卿笑曰:“叔不曾读张燕公诗否?‘挽镜寒鸦集’耳。”
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常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劄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缬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凡刻三十余处,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成式门下驺路神通,每军较力,能戴石簦靸六百斤石,啮破石粟数十。背刺天王,自言得神力,入场人助多则力生。常至朔望日,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儿供养其背而拜焉。
崔承宠,少从军,善驴鞠,豆脱杖捷如胶焉。后为黔南观察使。少,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张臂食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对宾侣常衣覆其手,然酒酣辄袒而努臂戟手,捉优伶辈曰:“蛇咬尔。”优伶等即大叫毁而为痛状,以此为戏乐。
宝历中,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数十人环瞩之。忽有一人,白襕屠苏,顷首微笑而去。未十步,百姓子刺血如衄,痛若次骨,俄顷出血斗余。众人疑向观者,令其父从而求之。其人不承,其父拜数十,乃捻撮土若祝:“可传此。”如其言,血止。
成式三从兄遘,贞元中,尝过黄坑。有从者拾髑颅骨数片,将为药,一片上有“逃走奴”三字,痕如淡墨,方知黥踪入骨也。从者夜梦一人,掩面从其索骨曰:“我羞甚,幸君为我深藏之,当福君。”从者惊觉毛戴,遽为埋之。后有事,鬼仿佛梦中报之。以是获财,欲至十万而卒。
蜀将尹偃营有卒,晚点后数刻,偃将责之。卒被酒自理声高,偃怒,杖数十,几至死。卒弟为营典,性友爱,不平偃。乃以刀嫠肌作“杀尹”两字,以墨涅之。偃阴知,乃他事杖杀典。及太和中,南蛮入寇,偃领众数万保邛峡关。偃膂力绝人,常戏左右以枣节杖击其胫,随击筋涨拥肿,初无痕挞。恃其力,悉众出关,逐蛮数里。蛮伏发,夹攻之,大败,马倒,中数十枪而死。初出关日,忽见所杀典拥黄案,大如毂,在前引,心恶之。问左右,咸无见者。竟死于阵。
房孺复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浓妆高髻,月给燕脂一豆,粉一钱。有一婢新买,妆稍佳,崔怒曰:“汝好妆耶?我为汝妆!”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脱,瘢如妆焉。
杨虞卿为京兆尹,时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图刺,体无完肤。前后合抵死数四,皆匿军以免。一日有过,杨令五百人捕获,闭门杖杀之。判云:“錾刺四支,只称王子,何须讯问,便合当罪。”
蜀人工于刺,分明如画。或言以黛则色鲜,成式问奴辈,言但用好墨而已。
荆州贞元中,市有鬻刺者,有印,印上簇针为众物,状如蟾蝎杵臼。随人所欲一印之,刷以石墨,疮愈后,细于随求印。
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一曰是)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郑夫人也。和宠夫人,尝醉儛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婉弥苦。命太医合药,医言得白獭髓,杂玉与虎珀屑,当灭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虎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意,视之更益甚妍也。诸婢欲要宠者,皆以丹青点颊而进幸焉。
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大历已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点、钱点。
百姓间有面戴青志如黥。旧言妇人在草蓐亡者,以墨点其面,不尔则不利后人。
越人习水,必镂身以避蛇龙之患。今南中绣面狫子,盖雕题之遗俗也。
周官,墨刑罚五百,郑言先刻面,以墨窒之。窒墨者,使守门。《尚书刑德考》曰:“涿鹿者,凿人颡也。黥人者,马羁笮人面也。”郑云:“涿鹿、黥世,谓之刀墨之民。”
《尚书大传》:“虞舜象刑,犯墨者皂巾。”《白虎通》:“墨者,额也。取汉法,火之胜金。”
《汉书》:“除肉刑,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
又《汉书》:“使王乌等窥匈奴
矣。愚者少梦,不独至人,问(一云闻)之驺皂,百夕无一梦也。
秘书郎韩泉,善解梦。卫中行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选,投卫论属,卫欣然许之。驳榜将出,其人忽梦乘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湿焉。选人与韩有旧,访之,韩被酒半戏曰:“公今选事不谐矣。据梦,卫生相负,足下不沾。”及榜出,果驳放。韩有学术,韩仆射犹子也。
威远军小将梅伯成,以善占梦,近有优人李伯怜游泾州乞钱,得米百斛,及归,令弟取之,过期不至,昼梦洗白马,访伯成占之。伯成伫思曰:“凡人好反语,洗白马,泻白米也。君所忧或有风水之虞乎?”数日,弟至,果言渭河中覆舟,一粒无余。
卜人徐道升言,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方知王生之言不诬矣。
补阙杨子孙堇,善占梦。一人梦松生产前,一人梦枣生屋上,堇言:“松,丘垅间所植。枣字重来,重来呼魄之象。”二人俱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八-译文
上都街市上的恶少,大多剃光头并在身上刺青,刺上各种事物的形状。他们拿着武器强行抢劫(一说“弓剑”),甚至有人把蛇放在酒馆里,用羊脾击打人。现在京兆尹薛公上书皇帝,命令里长暗中部署,逮捕了大约三千多人,全部杖杀,尸体陈列在市场上。市场上有刺青的人,都被用火烧掉。当时大宁坊有个叫张幹的力士,左臂上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着“死不畏阎罗王”。还有个叫王力奴的人,花了五千钱,请刺青工在胸腹上刺上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样样俱全,精细得像画一样。薛公把他们全部杖杀了。
还有个叫赵武建的贼人,身上刺了一百六十处,刺着盘鹊等图案,左右臂上刺着:“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高陵县还抓到一个叫宋元素的刺青者,身上刺了七十一处,左臂上刺着:“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右臂上刺着一个葫芦,葫芦上冒出一个人头,像傀儡戏里的郭公。县吏不明白,问他,他说是葫芦精。
李夷简在元和末年任职于蜀地。蜀地有个叫赵高的市井之人,喜欢打架斗殴。他经常入狱,背上刺满了毗沙门天王的图案,官吏要打他的背,看到图案就停手了。他仗着这个成为坊市的祸害。左右的人告诉了李夷简,李夷简大怒,把他抓到厅前。找来新做的筋棒,棒头直径三寸,命令杖子打天王图案,直到打尽为止,打了三十多下还没停。过了十几天,赵高光着身子在街上叫喊,乞求修理功德钱。
蜀地有个小将叫韦少卿,是韦表微的堂兄。他从小不喜欢读书,却喜欢刺青。他的叔父曾让他脱衣查看,发现他胸前刺着一棵树,树梢上聚集着几十只鸟。树下挂着一面镜子,镜鼻上系着绳子,有个人在旁边牵着。叔父不明白,问他。韦少卿笑着说:“叔父没读过张燕公的诗吗?‘挽镜寒鸦集’罢了。”
荆州有个叫葛清的街子,勇敢不怕疼,从脖子以下全身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成式常和荆州的客人陈至一起叫他来观看,让他自己解释,他背上也能默记。他反手指着刺青的地方,到“不是此花偏爱菊”时,就有一个人拿着酒杯站在菊花丛中。到“黄夹缬林寒有叶”时,就指着一棵树,树上挂着缬,缬窠锁得非常精细。他全身刺了三十多处,几乎没有完好的皮肤,陈至称他为“白舍人行诗图”。
成式门下的驺路神通,每次军中比力气,能戴着石簦靸六百斤的石头,咬破几十颗石粟。他背上刺着天王,自称得到了神力,入场时人多则力气倍增。每到朔望日,他准备乳糜,焚香袒坐,让妻儿供养他的背并拜祭。
崔承宠年轻时从军,擅长驴鞠,豆脱杖像胶一样敏捷。后来他担任黔南观察使。年轻时,他全身刺了一条蛇,从右手开始,蛇口张开咬住两指,绕着手腕缠到脖子,蛇身在腹部盘旋,尾巴拖到大腿。他见客人时常用手遮住刺青,但酒醉后就会袒露手臂,捉弄优伶说:“蛇咬你。”优伶们就会大叫装作疼痛的样子,以此为乐。
宝历年间,长乐里门有个百姓刺臂。几十人围观。忽然有个人,穿着白襕屠苏,低头微笑离开。没走十步,百姓的儿子刺血如流,痛得像骨头被刺穿,一会儿流了一斗多血。众人怀疑是刚才的观者,让他的父亲去求他。那人起初不承认,父亲拜了几十次,他才捻了一撮土像祝祷一样说:“可以传这个。”按照他的话,血止住了。
成式的三从兄遘,贞元年间曾经过黄坑。有个随从捡了几片髑颅骨,准备用来做药,其中一片上有“逃走奴”三个字,痕迹像淡墨,才知道是刺青的痕迹深入骨头。随从夜里梦见一个人,掩面向他索要骨头说:“我很羞愧,希望你为我深藏它,我会保佑你。”随从惊醒后毛骨悚然,赶紧把骨头埋了。后来有事,鬼仿佛在梦中报答他。他因此获得财富,快要到十万时去世了。
蜀将尹偃的军营中有个士兵,晚点名后迟到了几分钟,尹偃要责罚他。士兵喝醉了酒,声音很大,尹偃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几乎打死。士兵的弟弟是营典,性格友爱,对尹偃不满。于是用刀在皮肤上刻了“杀尹”两个字,用墨染黑。尹偃暗中知道后,借故杖杀了营典。到了太和年间,南蛮入侵,尹偃率领数万人守卫邛峡关。尹偃力大无比,常戏弄左右用枣节杖打他们的胫骨,随打随肿,但没有任何痕迹。他仗着自己的力气,率众出关,追击南蛮数里。南蛮伏兵四起,夹攻他,大败,马倒,中了数十枪而死。出关那天,他忽然看见被他杀死的营典抱着黄案,大如车轮,在前面引路,心里很厌恶。问左右的人,都说没看见。最终他死在战场上。
房孺复的妻子崔氏,性格嫉妒,左右的婢女不能浓妆高髻,每月只给一豆燕脂,一钱粉。有个新买的婢女,妆稍微好一点,崔氏怒道:“你喜欢化妆吗?我来给你化妆!”于是命令刻她的眉毛,用青色填满,烧锁梁,灼烧她的两眼角,皮随手焦卷,用朱砂涂抹。等痂脱落,疤痕像化妆一样。
杨虞卿担任京兆尹时,市里有三个叫王子的人,力大能举起巨石。他们全身刺青,体无完肤。前后几次被判死刑,都躲在军队里逃脱了。一天他们犯了错,杨虞卿命令五百人抓捕他们,关上门杖杀了他们。判决书上说:“刺青四肢,只称王子,何须讯问,便合当罪。”
蜀地人擅长刺青,刺得像画一样分明。有人说用黛色刺青颜色鲜艳,成式问奴仆,他们说只用好墨就可以了。
荆州在贞元年间,市里有卖刺青的人,有印章,印章上簇着针,形状像蟾蜍、蝎子、杵臼等。随人想要什么就印什么,用石墨刷上,疮好后,比随求印还要精细。
近代化妆喜欢在脸上点靥,像射月一样,叫黄星靥。靥钿的名字,起源于吴国孙和和郑夫人。孙和宠爱夫人,夫人曾醉舞如意,误伤了邓颊,血流不止,娇婉痛苦。孙和命太医配药,太医说要用白獭髓,混合玉和琥珀屑,可以消除疤痕。孙和用百金买来白獭,配成膏药。琥珀放得太多,等伤好后,疤痕没有消除。左颊上有个红点像如意,看起来更加美丽。婢女们为了争宠,都用丹青点在脸上以求宠幸。
现在妇人脸上的装饰用花子,起源于昭容上官氏,用来掩盖脸上的斑点。大历以前,士大夫的妻子大多嫉妒凶悍,婢妾稍不如意就在脸上印点,所以有月点、钱点。
百姓中有脸上带着青色印记像刺青的。旧时说妇人在草蓐中去世的,用墨点她的脸,否则对后人不利。
越人习惯水,必定在身上刺青以避蛇龙的祸患。现在南中绣面的狫子,是雕题的遗俗。
周官,墨刑罚五百,郑玄说先刻面,用墨填满。填墨的人,让他们守门。《尚书刑德考》说:“涿鹿,是凿人的额头。黥人,是用马羁笮人的脸。”郑玄说:“涿鹿、黥世,叫做刀墨之民。”
《尚书大传》:“虞舜象刑,犯墨刑的人戴黑巾。”《白虎通》:“墨刑,是额刑。取汉法,火胜金。”
《汉书》:“废除肉刑,应当黥刑的人剃发戴钳为城旦舂。”
又《汉书》:“派王乌等人窥探匈奴
唉。愚笨的人很少做梦,不只是圣人,问那些车夫和皂隶,一百个晚上也没有一个梦。
秘书郎韩泉,擅长解梦。卫中行担任中书舍人时,有老朋友的儿子参加选拔,投靠卫中行请求推荐,卫中行欣然答应。选拔名单即将公布时,那人忽然梦见自己骑驴跌倒,掉入水中,上岸后靴子却没有湿。那人与韩泉有旧交,便去拜访他,韩泉半醉半开玩笑地说:“你这次选拔恐怕不顺利了。根据梦境,卫中行会辜负你,你的脚不会沾湿。”等到名单公布,果然被驳回。韩泉有学问,是韩仆射的侄子。
威远军小将梅伯成,擅长占梦。最近有个艺人李伯怜在泾州乞讨,得到一百斛米,回家时让弟弟去取,过了期限还没到,白天梦见洗白马,便去拜访梅伯成占梦。梅伯成沉思后说:“人们喜欢说反话,洗白马,就是泻白米。你所担忧的可能是风水问题吧?”几天后,弟弟到了,果然说渭河中翻船,一粒米也没剩下。
占卜师徐道升说,江淮地区有个叫王生的人,自称会解梦。商人张瞻即将回家,梦见在臼中煮饭。问王生,王生说:“你回家后见不到妻子了,臼中煮饭,本来就没有锅。”商人到家后,妻子果然已经去世几个月了,这才知道王生的话不假。
补阙杨子的孙子堇,擅长占梦。一个人梦见松树生长在门前,另一个人梦见枣树生长在屋顶上,堇说:“松树,是坟墓旁种植的。枣字重复,是重复呼唤魂魄的象征。”两人都去世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八-注解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在犯人脸上刻字或图案,然后涂上墨,使其永久留下痕迹。
髡:古代一种刑罚,即剃去头发,以示羞辱。
肤劄:在皮肤上刺青或刺字。
京兆尹: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行政事务。
阎罗王:佛教和道教中的地狱之主,掌管生死轮回。
毗沙门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常被视为财富和战争的守护神。
傀儡戏:一种传统的木偶戏,表演者通过操纵木偶来讲述故事。
张燕公:指唐代诗人张籍,因其曾任燕国公,故称张燕公。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诗风平易近人著称。
黄夹缬:一种古代染色技术,通过夹缬法在织物上形成图案。
黔南观察使:唐代官职名,负责黔南地区的监察和行政事务。
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公元825年至827年。
贞元:唐德宗的年号,公元785年至805年。
太和:唐文宗的年号,公元827年至835年。
南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房孺复:唐代官员,曾任京兆尹。
杨虞卿:唐代官员,曾任京兆尹。
昭容上官氏:指唐代上官婉儿,因其曾任昭容,故称昭容上官氏。
大历:唐代宗的年号,公元766年至779年。
周官:指《周礼》,古代记载周朝官制的典籍。
尚书:古代经典之一,记载了上古至周朝的历史和典章制度。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穹卢:古代匈奴首领的帐篷,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涅盘印:佛教中的一种仪式,通过在身上刻画符号或图案来表示修行者的身份或成就。
霹雳车:传说中的神车,能够引发雷电,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掌控。
三尸: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三种邪恶精神,据说会影响人的梦境和行为。
大傩:古代的一种驱邪仪式,通常在年末举行,以驱逐恶灵和疾病。
驺皂:古代指养马的人,这里泛指普通人。
秘书郎: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图书典籍。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负责起草诏令、文书等。
驳榜:古代指科举考试中未被录取的名单。
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
补阙:古代官职名,负责纠正皇帝的过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八-评注
本文通过描述唐代社会中各种刺青、刺字的现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刺青在唐代不仅是一种刑罚,也是一种身份和个性的表达方式。文中提到的各种刺青图案,如蛇、羊脾、山亭院、鸟兽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京兆尹薛公、蜀市人赵高、荆州街子葛清等,这些人物和事件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的法律、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古代典籍和典故,如《周礼》、《尚书》、《汉书》等,这些典籍和典故不仅为文本增添了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唐代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这些典籍和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唐代社会中刺青、刺字现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和典籍的引用,文本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典故,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于梦境、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解释和应对方式。文中提到的黥刑、涅盘印、霹雳车等,都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符号和仪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法律、宗教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文中提到的梦境解析,如魏杨元稹解梦、许超梦盗羊入狱等,展示了古代对于梦境的重视和解析方法。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梦境的迷信,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命运和未来的探索和预测。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古代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如雷声、暴雨等,这些自然现象在古代往往被赋予超自然的解释,如通过道士或山人的法术来控制或预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试图通过宗教和仪式来控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尝试。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和典故,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于梦境、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的复杂理解和应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宗教的窗口。
本文通过几个关于解梦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对梦境的重视以及解梦文化的盛行。梦境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预兆,能够预示未来的吉凶祸福。因此,解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许多人都希望通过解梦来了解自己的命运。
文中提到的几位解梦专家,如韩泉、梅伯成、徐道升和杨子孙堇,都是当时有名的解梦高手。他们通过对梦境的细致分析,得出了准确的结论,显示了他们在解梦方面的深厚造诣。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梦境的迷信,也展示了古代解梦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解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梦境是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通过解梦可以窥探天机,预知未来。这种观念在《周公解梦》等古籍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本文中的故事正是这种文化观念的生动体现。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通过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解梦经历。每个故事都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我们了解古代解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梦境的重视程度,以及解梦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些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几个关于解梦的故事,展示了古代解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