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

作者: 段成式(803年—863年),唐代文学家、博物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年代:成书于唐代(9世纪)。

内容简要:《酉阳杂俎》共30卷,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奇闻异事和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富有趣味性。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唐代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原文

诡习

大历中,东都天津桥有乞儿,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再三掷笔,高尺余,未曾失落。书迹官楷,手书不如也。

于頔在襄州,尝有山人王固谒见于。于性快,见其拜伏迟缓,不甚知。书生别日游讌,不复得进,王殊怏怏。因至使院造判官曾叔政,颇礼接之。王谓曾曰:“子以相公好奇,故不远而来,今实乖望矣。予有一艺,自古无者,今将归,且荷公见待之厚,今为一设。”遂诣曾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规才运寸。良久,去竹之塞,折枝连击鼓子,筒有蝇虎子数十,分行而出,分为二队,如对阵势。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乃行入筒中。曾观之大骇,方言于公,王已潜去。于悔恨,令物色求之,不获。

张芬曾为韦南康亲随行军,曲艺过人,力举七尺碑,定双轮水磑。常于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弹力五斗。常拣向阳巨笋,织竹笼之,随长旋培,常留寸许,度竹笼高四尺,然后放长。秋深方去笼伐之,一尺十节,其色如金。每涂墙,方丈弹成“天下太平”字。

建中初,有河北军将姓夏,弯弓数百斤。尝于球场中累钱十余,走马以击鞠杖击之,一击一钱飞起六七丈,其妙如此。又于新泥墙安棘刺数十,取烂豆,相去一丈,一一掷豆贯于刺上,百不差一。又能走马书一纸。

元和末,均州勋乡县有百姓,年七十,养獭十余头。捕鱼为业,隔日一放。将放时,先闭于深沟斗门内令饥,然后放之,无纲舌之劳,而获利相若。老人抵掌呼之,群獭皆至,缘袷藉膝,驯若守狗。户部郎中李福亲观之。

怪术

大历中,荆州有术士从南来,止于陟屺寺,好酒,少有醒时。因寺中大斋会,人众数千,术士忽曰:“余有一伎,可代抃瓦磕珠之欢也。”乃合彩色于一器中,驔步抓目,徐祝数十言,方欱水再三哄壁上,成维摩问疾变相,五色相宣如新写。逮半日余,色渐薄,至暮都灭。唯金粟纶巾鶖子衣上一花,经两日犹在。成式见寺僧惟肃说,忘其姓名。

张魏公在蜀时,有梵僧难陀,得如幻三昧,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戍将将断之。及僧至,且曰:“某寄迹桑门,别有乐术。”因指三尼:“此妙于歌管。”戍将反敬之,遂留连为办酒肉,夜会客,与之剧饮。僧假襔裆巾〈衤國〉,市铅黛,伎其三尼。及坐,含睇调笑,逸态绝世。饮将阑,僧谓尼曰:“可为押衙踏某曲也。”因徐进对舞,曳绪回雪,迅赴摩跌,伎又绝伦也。良久,喝曰:“妇女风邪?”忽起,取戍将佩刀,众谓酒狂,各惊走。僧乃拔刀斫之,皆踣于地,血及数丈。戍将大惧,呼左右缚僧。僧笑曰:“无草草。”徐举尼,三支筇杖也,血乃酒耳。又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身坐席上,酒至,泻入ㄕ疮中。面赤而歌,手复抵节。会罢,自起提首安之,初无痕也。时时预言人凶衰,皆谜语,事过方晓。成都有百姓供养数日,僧不欲住。闭关留之,僧因是走入壁角,百姓遽牵,渐入,唯余袈裟角,顷亦不见。来日壁上有画僧焉,其状形似。日日色渐薄,积七日,空有黑迹。至八日,迹亦灭,僧已在彭州矣。后不知所之。

虞部郎中陆绍,元和中,尝看表兄于定水寺,因为院僧具蜜饵时果,邻院僧右邀之。良久,僧与一李秀才偕至,乃环坐,笑语颇剧。院僧顾弟子煮新茗,巡将匝而不及李秀才,陆不平曰:“茶初未及李秀才,何也?”僧笑曰:“如此秀才,亦要知茶味?”且以余茶饮之。邻院僧曰:“秀才乃术士,座主不可轻言。”其僧又言:“不逞之子弟,何所惮?”秀才忽怒曰:“我与上人素未相识,焉知予不逞徒也?”僧复大言:“望酒旗玩变场者,岂有佳者乎?”李乃白座客:“某不免对贵客作造次矣。”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辄无礼!拄杖何在?可击之。”其僧房门后有筇杖,孑孑跳出,连击其僧。时众亦为蔽护,杖伺人隙捷中,若有物执持也。李复叱曰:“捉此僧向墙。”僧乃负墙拱手,色青短气,唯言乞命。李又曰:“阿师可下阶。”僧又趋下,自投无数,衄鼻败颡不已。众为请之,李徐曰:“缘对衣冠,不能煞此为累。”因揖客而去。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恶状,竟不之测矣。

元和末,监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其入朝宿郑州,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张背立,垂足坑口,针其两足。张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再三捋之,黑血满坑中。张大觉举足轻捷,才午至汴。复要于陕州宿,张辞力不能。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行八百里。”张惧,辞之。其人亦不强,乃曰:“我有事,须暮及陕。”遂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蜀有费鸡师,目赤无黑睛,本濮人也。成式长庆初见之,已年七十余。或为人解灾,必用一鸡设祭于庭,又取江石如鸡卵,令疾者握之,乃踏步作气虚叱,鸡旋转而死,石亦四破。成式旧家人永安,初不信,尝谓曰“尔有厄。”因丸符逼令吞之。复去其左足鞋及袜,符展在足心矣。又谓奴沧海曰:“尔将病。”令袒而负户,以笔再三画于户外,大言曰:“过!过!”墨遂透背焉。

长寿寺僧

誓言他时在衡山,村人为毒蛇所噬,须臾而死,发解肿起尺余。

其子曰:“昝老若在,何虑!”遂迎昝至。

乃以灰围其尸,开四门,先曰:“若从足入,则不救矣。”

遂踏步握固,久而蛇不至。

昝大怒,乃取饭数升,捣蛇形诅之,忽蠕动出门。

有顷,饭蛇引一蛇从死者头入,径吸其疮,尸渐低。

蛇疱缩而死,村人乃活。

王潜在荆州,百姓张七政善治伤折。

有军人损胫,求张治之。

张饮以药酒,破肉去碎骨一片,大如两指,涂膏封之,数日如旧。

经二年余,胫忽痛,复问张。

张言前为君所出骨,寒则痛,可遽觅也,果获于床下。

令以汤洗贮于絮中,其痛即愈。

王公子弟与之狎,尝祈其戏术。

张取马草一掬,再三挼之,悉成灯蛾飞。

又画一妇人于壁,酌酒满杯饮之,酒无遗滴。

逡巡,画妇人面赤,半日许可尽,湿起坏落。

其术终不肯传人。

韩佽在桂州,有妖贼封盈,能为数里雾。

先是常行野外,见黄蛱蝶数十,因逐之,至一大树下忽灭。

掘之,得石函,素书大如臂,遂成左道。

百姓归之如市,乃声言某日将收桂州,有紫气者,我必胜。

至期,果紫气如疋帛,自山亘于州城。

白气直冲之,紫气遂散。

天忽大雾,至午稍开霁。

州宅诸树滴下小铜佛,大如麦,不知其数。

其年韩卒。

海州司马韦敷曾往嘉兴,道遇释子希遁,深于缮生之术,又能用日辰,可代药石。

见敷镊白,曰:“贫道为公择日拔之。”

经五六日,僧请镊其半,及生,色若黳矣。

凡三镊之,鬓不复变。

座客有祈镊者,僧言取时稍差。

别后,髭色果带绿。

其妙如此。

众言石旻有奇术,在扬州,成式数年不隔旬与之相见,言事十不一中。

家人头痛嚏咳者,服其药,未尝效也。

至开成初,在城亲故间,往往说石旻术不可测。

盛传宝历中,石随钱徽尚书至湖州,常在学院,子弟皆“文丈”呼之。

于钱氏兄弟求兔汤饼,时暑月,猎师数日方获。

因与子弟共食,笑曰:“可留兔皮,聊志一事。”

遂钉皮于地,垒堑涂之,上朱书一符,独言曰:“恨挍迟,恨挍迟。”

钱氏兄弟诘之,石曰:“欲共诸君共记卯年也。”

至太和九年,钱可复凤翔遇害,岁在乙卯。

元和中,江淮术士王琼,尝在段君秀家,令坐客取一瓦子,画作龟甲,怀之。

一食顷取出,乃一龟。

放于庭中,循垣而行,经宿却成瓦子。

又取花含默,封于密器中,一夕开花。

江西人有善展竹,数节可成器。

又有人熊葫芦,云翻葫芦易于翻鞠。

厌鼠法:七日,以鼠九枚置笼中,埋于地。

秤九百斤土覆坎,深各二尺五寸,筑之令坚固。

《杂五行书》曰:“亭部地上土涂灶,水火盗贼不经;涂屋四角,鼠不食蚕;涂仓,鼠不食谷;以塞塪,百鼠种绝。”

雍益坚云:“主夜神咒,持之有功德,夜行及寐,可已恐怖恶梦。咒曰‘婆珊婆演底’。”

宋居士说,掷骰子咒云“伊谛弥谛弥揭罗谛”,念满万遍,采随呼而成。

云安井,自大江沂别派,凡三十里。

近井十五里,澄清如镜,舟楫无虞。

近江十五里,皆滩石险恶,难于沿溯。

天师翟乾祐,念商旅之劳,于汉城山上结坛考召,追命群龙。

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止。

乾祐谕以滩波之险,害物劳人,使皆平之。

一夕之间,风雷震击,一十四里尽为平潭矣。

惟一滩仍旧,龙亦不至。

乾祐复严敕神吏追之。

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

因责其不伏应召之意,女子曰:“某所以不来者,欲助天师广济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贾,力皆有余,而佣力负运者,力皆不足。云安之贫民,自江口负财货至近井潭,以给衣食者众矣。今若轻舟利涉,平江无虞,即邑之贫民无佣负之所,绝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余宁险滩波以赡佣负,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以不至者,理在此也。”

乾祐善其言,因使诸龙皆复其故,风雷顷刻而长滩如旧。

天宝中,诏赴上京,恩遇隆厚。

岁余,还故山,寻得道而去。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

对曰:“惟善记览。”

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既从释氏,师事普寂于嵩山。

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及沙门,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聚且千余人。

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

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

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

钟梵既作,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

乃令召一行。

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

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

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

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因穷大衍,自此访求师资,不远数千里。

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

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籁籁。

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

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

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而门水旧东流,今忽改为西流矣。

邢和璞尝谓尹惜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大衍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在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又尝诣道土尹崇

借扬雄《太玄经》。

数日,复诣崇还其书。

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

一行曰:“究其义矣。”

因出所撰《太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曰:“此后生颜子也。”

至开元末,裴宽为河南尹,深信释氏,师事普寂禅师,日夕造焉。

居一日,宽诣寂,寂云:“方有小事,未暇疑语,且请迟回休憩也。”

宽乃屏息,止于空室。

见寂洁正堂,焚香端坐。

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

一行入,诣寂作礼。

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但额云无不可者。

语讫礼,礼讫又语。

如是者三,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

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

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

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后宽乃服衰絰葬之,自徒步出城送之。

天宝末,术士钱知微,尝至洛,遂榜天津桥表柱卖卜,一卦帛十疋。

历旬,人皆不诣之。

一日,有贵公子意其必异,命取帛如数卜焉。

钱命蓍布卦成,曰:“予筮可期一生,君何戏焉?”

其人曰:“卜事甚切,先生岂误乎?”

钱云:“请为韵语:’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跋,不肯下钱。”

其人本意卖天津桥绐之。

其精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译文

诡习

大历年间,东都天津桥有一个乞丐,没有双手,用右脚夹着笔写经书乞讨钱财。要写字时,先多次将笔抛起,高达一尺多,从未掉落。他的字迹如同官方的楷书,手写也比不上。

于頔在襄州时,曾有一位名叫王固的山人前来拜访。于頔性格急躁,见王固拜伏动作迟缓,不太了解他。书生后来去游玩,不再能见到于頔,王固非常失望。于是他去使院拜访判官曾叔政,曾叔政对他颇为礼遇。王固对曾叔政说:“我因为听说相公喜欢新奇之事,所以不远千里而来,如今却大失所望。我有一项技艺,自古以来无人能及,如今将要离开,承蒙您的厚待,今日为您展示一番。”于是前往曾叔政的住所,从怀中取出一节竹子和一个小鼓,大小只有一寸左右。过了一会儿,他取下竹子的塞子,折下树枝连续敲击鼓子,竹筒中有数十只蝇虎子,分列而出,分成两队,如同对阵的阵势。每敲击一次鼓,或三或五,随着鼓声变化阵型,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具备。进退离合,人所不及。变换了数十次阵型后,蝇虎子又回到了竹筒中。曾叔政看到后大为震惊,正要告诉于頔,王固已经悄悄离去。于頔悔恨不已,下令寻找他,但未能找到。

张芬曾是韦南康的亲随行军,技艺超群,能举起七尺高的石碑,固定双轮水磨。他常在福感寺踢球,球能飞到半塔高,弹力有五斗。他常挑选向阳的巨大竹笋,编织竹笼,随着竹笋的生长不断培土,常留下寸许的余地,等到竹笼高达四尺时,才放长竹笋。深秋时去掉竹笼砍下竹笋,一尺有十节,颜色如金。每次涂墙时,他能在方丈内弹成“天下太平”四个字。

建中初年,有一位姓夏的河北军将,能拉开数百斤的弓。他曾在球场中堆叠十余枚钱币,骑马用击鞠杖击打,一击之下,钱币飞起六七丈高,技艺如此精妙。他还在新泥墙上安装数十根棘刺,取来烂豆子,相距一丈,一一将豆子掷中棘刺,百发百中。他还能骑马写一张纸。

元和末年,均州勋乡县有一位七十岁的百姓,养了十余头水獭。他以捕鱼为业,每隔一天放一次水獭。放水獭前,先将它们关在深沟的斗门内让它们饥饿,然后放出,无需费力驱赶,获利颇丰。老人拍手呼唤,群獭都会过来,依偎在他的膝盖上,驯服得像守门的狗。户部郎中李福曾亲眼目睹。

怪术

大历年间,荆州有一位术士从南方来,住在陟屺寺,喜欢喝酒,很少清醒。一次寺中举行大斋会,有数千人参加,术士忽然说:“我有一项技艺,可以代替抃瓦磕珠的娱乐。”于是将各种颜色混合在一个容器中,快步抓取,慢慢念咒数十句,然后多次向墙上喷水,形成了维摩问疾的变相图,五色斑斓如同新画。过了半天,颜色逐渐变淡,到了傍晚完全消失。只有金粟纶巾鶖子衣上的一朵花,经过两天仍然存在。成式听寺僧惟肃说起此事,但忘记了术士的姓名。

张魏公在蜀地时,有一位梵僧名叫难陀,掌握了如幻三昧的技艺,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他初到蜀地时,与三位年轻尼姑同行,有时大醉狂歌,戍将准备将他逮捕。等到僧人到场,他说:“我寄身佛门,另有乐术。”于是指着三位尼姑说:“她们擅长歌管。”戍将反而敬重他,于是留他下来,为他准备酒肉,晚上与客人一起痛饮。僧人借来襔裆巾和铅黛,让三位尼姑表演。坐下后,尼姑们含情脉脉,调笑自如,姿态绝世。饮酒将尽时,僧人对尼姑说:“可以为押衙踏某曲。”于是她们缓缓起舞,舞姿如雪花飘落,动作迅捷,技艺绝伦。过了一会儿,僧人喝道:“妇女风邪?”忽然起身,取来戍将的佩刀,众人以为他酒醉发狂,纷纷惊走。僧人拔刀砍向尼姑,她们都倒在地上,血流数丈。戍将大为恐惧,呼左右将僧人绑住。僧人笑道:“不要慌张。”慢慢扶起尼姑,原来是三支筇杖,血是酒。他曾在饮会上,让人砍下他的头,钉在柱子上,没有流血。身体坐在席上,酒倒入伤口中。他面色红润,唱歌时手还打着节拍。宴会结束后,他自己起身将头安回,毫无痕迹。他时常预言人的凶吉,都是谜语,事后才明白。成都有百姓供养他数日,僧人不想久留。百姓关门留他,僧人于是走入墙壁角落,百姓急忙拉住,渐渐进入,只剩下袈裟一角,片刻后也不见了。第二天,墙上出现了僧人的画像,形象逼真。颜色日渐变淡,七天后只剩下黑迹。八天后,黑迹也消失了,僧人已在彭州。后来不知所踪。

虞部郎中陆绍,元和年间,曾去定水寺看望表兄,因为院僧准备了蜜饵和时令水果,邻院的僧人邀请他。过了一会儿,僧人与一位李秀才一起来到,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院僧让弟子煮新茶,茶巡了一圈却没有给李秀才,陆绍不平地说:“茶怎么没给李秀才?”僧笑道:“这样的秀才,也要知道茶味吗?”并将剩余的茶给他喝。邻院僧说:“秀才是术士,座主不可轻视。”那僧又说:“不逞之徒,有什么好怕的?”秀才忽然怒道:“我与上人素未相识,怎么知道我是无赖之徒?”僧又大声说:“望酒旗玩变场的人,岂有好东西?”李秀才于是对座客说:“我不得不对贵客无礼了。”于是从袖中伸出手,按住两膝,叱责那僧说:“粗鲁的和尚,怎敢无礼!拄杖在哪里?可以打他。”那僧房门后有筇杖,突然跳出,连续击打那僧。众人也试图保护,但杖子总能找到空隙击中,仿佛有东西在操控。李秀才又叱责道:“把这和尚推到墙边。”那僧便背靠墙壁拱手,脸色发青,气喘吁吁,只求饶命。李秀才又说:“和尚可以下台阶。”那僧又急忙下台阶,自投无数,鼻血满面。众人为他求情,李秀才慢慢说:“因为对衣冠之人,不能杀他。”于是向客人行礼离去。那僧半天才能说话,如同中了邪,最终无人能解。

元和末年,监城脚力张俨,递送公文入京。到了宋州,遇到一个人,便请求同行。那人朝宿郑州,对张俨说:“你接受我的调理,可以加快数百里。”于是挖了两个小坑,深五六寸,让张俨背立,垂足坑口,针刺他的两足。张俨起初不觉得痛,又从膝下到小腿,反复捋之,黑血满坑。张俨觉得举足轻捷,中午就到了汴州。那人又要求在陕州住宿,张俨辞谢力不能及。那人又说:“你可以暂时卸下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可行八百里。”张俨害怕,辞谢了。那人也不强求,说:“我有事,须暮及陕。”于是离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蜀地有一位费鸡师,眼睛赤红没有黑睛,本是濮人。成式长庆初年见到他时,已经七十多岁。他为人解灾时,必用一只鸡在庭院设祭,又取江石如鸡蛋大小,让病人握住,然后踏步作气虚叱,鸡旋转而死,石头也四分五裂。成式旧家人永安起初不信,曾对他说:“你有厄运。”于是用符丸逼他吞下。又去掉他左脚的鞋袜,符展在足心。又对奴沧海说:“你将生病。”让他袒露背部靠在门上,用笔在门外反复画,大声说:“过!过!”墨迹便透过了背部。

长寿寺僧

曾经在衡山,村里有人被毒蛇咬伤,很快就死了,尸体肿胀起来有一尺多高。

他的儿子说:“如果昝老在,就不用担心了!”于是去请昝老来。

昝老用灰围住尸体,打开四门,先说道:“如果蛇从脚进来,那就没救了。”

然后他踏步握紧拳头,过了很久蛇也没有出现。

昝老非常生气,于是取了几升饭,捣成蛇的形状诅咒它,忽然蛇蠕动出门。

过了一会儿,饭蛇引着一条蛇从死者的头部进入,直接吸吮伤口,尸体逐渐低下去。

蛇缩成一团死去,村里的人因此得救。

王潜在荆州时,百姓张七政擅长治疗骨折。

有个军人腿骨受伤,求张七政治疗。

张七政给他喝了药酒,切开肉取出碎骨一片,大小如两指,涂上药膏封住伤口,几天后就好了。

过了两年多,腿骨突然疼痛,又去找张七政。

张七政说:“之前为你取出的骨头,天气冷时会痛,你可以赶紧找找。”果然在床下找到了。

让他用热水洗骨头,然后包在棉絮里,疼痛立刻就好了。

王公的子弟们和他关系很好,曾经请求他表演戏法。

张七政取了一把马草,反复揉搓,全都变成了灯蛾飞走了。

他又在墙上画了一个妇人,倒满一杯酒给她喝,酒一滴不漏。

过了一会儿,画中的妇人脸红了,半天后酒喝完了,画湿了,画也坏了。

他的法术始终不肯传授给别人。

韩佽在桂州时,有个妖贼叫封盈,能制造数里的大雾。

他曾经在野外行走,看到几十只黄蝴蝶,于是追逐它们,到了一棵大树下突然消失了。

挖开地面,发现一个石函,里面有一卷素书,大小如手臂,于是学会了左道之术。

百姓纷纷归附他,他声称某天要攻占桂州,有紫气的人必胜。

到了那天,果然有紫气像布帛一样从山上延伸到州城。

白气直冲紫气,紫气于是消散。

天空突然大雾弥漫,到了中午才稍微放晴。

州宅里的树上滴下小铜佛,大小如麦粒,数量不知多少。

那一年韩佽去世。

海州司马韦敷曾经去嘉兴,路上遇到一个叫希遁的和尚,精通养生之术,还能用日辰代替药石。

看到韦敷的白发,说:“贫道为你选个日子拔掉它。”

过了五六天,和尚请韦敷拔掉一半,长出来的头发颜色像黑色。

总共拔了三次,鬓发不再变白。

座中有客人请求拔发,和尚说时间稍差。

分别后,胡须果然带绿色。

他的法术如此神奇。

大家都说石旻有奇术,在扬州时,成式几年内每隔十天就见他一次,但他说的事情十次中只有一次应验。

家里有人头痛打喷嚏,吃他的药,从来没有效果。

到了开成初年,城里的亲友们都说石旻的法术深不可测。

盛传在宝历年间,石旻随钱徽尚书到湖州,常在学院里,子弟们都叫他“文丈”。

他向钱氏兄弟要兔肉汤饼,当时是夏天,猎师几天才抓到兔子。

于是和子弟们一起吃,笑着说:“可以留下兔皮,记一件事。”

于是把兔皮钉在地上,涂上泥,上面用朱砂写了一道符,自言自语道:“恨挍迟,恨挍迟。”

钱氏兄弟问他,石旻说:“想和你们一起记住卯年。”

到了太和九年,钱可复在凤翔遇害,那年是乙卯年。

元和年间,江淮有个术士叫王琼,曾经在段君秀家,让客人取一块瓦片,画成龟甲,藏在怀里。

一顿饭的功夫后拿出来,变成了一只乌龟。

放在院子里,沿着墙走,过了一夜又变回瓦片。

他又取了一朵花,封在密器中,一夜之间开花。

江西有人擅长展开竹子,几节竹子就能做成器具。

还有人能翻转葫芦,说翻转葫芦比翻转鞠球容易。

驱鼠的方法:七天,把九只老鼠放在笼子里,埋在地下。

用九百斤土覆盖,深各二尺五寸,筑得坚固。

《杂五行书》说:“用亭部地上的土涂灶,水火盗贼不会经过;涂屋四角,老鼠不吃蚕;涂仓库,老鼠不吃谷物;用来堵塞洞穴,老鼠绝种。”

雍益坚说:“主夜神咒,持诵有功德,夜行和睡觉时,可以消除恐怖和恶梦。咒语是‘婆珊婆演底’。”

宋居士说,掷骰子的咒语是“伊谛弥谛弥揭罗谛”,念满一万遍,骰子随呼而成。

云安井,从大江分流,共三十里。

靠近井的十五里,水清如镜,船只通行无阻。

靠近江的十五里,都是险恶的滩石,难以航行。

天师翟乾祐,怜悯商旅的辛劳,在汉城山上结坛召唤,命令群龙。

共十四处,都化为老人应召而来。

翟乾祐告诉他们滩石的险恶,害人劳苦,让他们都平息。

一夜之间,风雷震击,十四里都变成了平静的潭水。

只有一处滩石依旧,龙也没有来。

翟乾祐再次严令神吏去追。

又过了三天,有一个女子来了。

翟乾祐责备她不应召的原因,女子说:“我不来的原因,是想帮助天师广济众生的功德。而且富商大贾,力量有余,而佣力负运的人,力量不足。云安的贫民,从江口背负财货到近井潭,以此谋生的人很多。现在如果轻舟顺利,平江无阻,那么城里的贫民就没有佣负的地方,断了衣食之路,困苦的人就多了。我宁愿保持险滩以供养佣负的人,也不愿让舟楫顺利以安富商。所以不来,道理在此。”

翟乾祐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于是让群龙恢复原状,风雷顷刻间,长滩恢复如旧。

天宝年间,翟乾祐被召到京城,受到隆重的恩遇。

一年多后,回到故乡,不久得道而去。

玄宗召见一行,问他:“你有什么能力?”

一行回答说:“只是擅长记忆。”

玄宗于是命令掖庭取来宫人名册给他看,一行看完后,合上名册,记忆精熟,就像平时读的一样。

看了几幅之后,玄宗不知不觉从御榻上下来,向他行礼,称他为圣人。

之前一行已经皈依佛教,师从普寂在嵩山修行。

普寂曾在寺中设宴,召集群僧和沙门,住在几百里外的人都如期而至,聚集了上千人。

当时有个叫卢鸿的人,道高学富,隐居在嵩山。

于是请卢鸿为这次聚会写赞文。

到了那天,卢鸿带着他的文章来到寺里,普寂接过文章,放在几案上。

钟声和梵音响起后,卢鸿对普寂说:“我写了数千字的文章,字句偏僻怪异,不如在群僧中选个聪明的人,我亲自传授。”

于是普寂叫来一行。

一行到了后,展开纸微笑,只看了一遍,又放回几案上。

卢鸿觉得他轻率,心里暗暗奇怪。

不久群僧聚集在堂上,一行卷起袖子走上前,高声朗诵,一字不差。

卢鸿惊讶了很久,对普寂说:“这不是你能教导的,应该跟他学习。”

一行于是深入研究大衍之术,从此四处访求名师,不远千里。

他曾经到天台国清寺,看到一个院子,古松数十步,门前有流水。

一行站在门屏间,听到院中僧人在庭院里布算,声音沙沙作响。

不久后僧人对徒弟说:“今天会有弟子来求我的算法,应该已经到了门口,怎么没人通报?”

于是去掉一个算筹,又说:“门前的水应该向西流,弟子应该到了。”

一行听到后进去,恭敬地请求传授,完全学会了这门法术。

而门前的流水原本向东流,现在忽然改为向西流了。

邢和璞曾经对尹惜说:“一行,他是圣人吗?汉代的洛下闳造大衍历,说八百年后会差一天,那时会有圣人修正,现在期限到了。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好在差谬时修正,洛下闳的话果然应验了。”

一行还曾经拜访道士尹崇。

借阅了扬雄的《太玄经》。

几天后,又去拜访崇,归还了这本书。

崇说:“这本书的意旨非常深远,我研究了好几年,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你何不再深入研究一下,为何这么快就归还呢?”

一行说:“我已经研究透彻了。”

于是拿出自己所著的《太衍玄图》和《义诀》一卷给崇看,崇大为赞叹,说:“这个年轻人真是颜回再世啊。”

到了开元末年,裴宽担任河南尹,非常信仰佛教,拜普寂禅师为师,每天早晚都去拜访他。

有一天,裴宽去拜访普寂,普寂说:“我正好有点小事,没时间和你详谈,请你稍等一会儿,休息一下。”

裴宽于是屏住呼吸,停在空房间里。

看到普寂在正堂里整洁地坐着,焚香端坐。

坐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敲门声,有人说:“天师一行和尚来了。”

一行进来,向普寂行礼。

行礼完毕后,附耳密语,态度非常恭敬,只是点头表示没有不可以的。

说完话又行礼,行完礼又说话。

这样重复了三次,普寂只是说:“是,是。”没有不可以的。

一行说完话,走下台阶进入南室,自己关上门。

普寂于是慢慢命令弟子说:“敲钟,一行和尚已经圆寂了。”

左右的人急忙跑去看,一行果然如他所说已经圆寂。

后来裴宽穿上丧服,亲自徒步出城送葬。

天宝末年,术士钱知微曾经到洛阳,在天津桥的柱子上挂牌卖卜,一卦要十匹帛。

过了十天,没有人来卜卦。

一天,有个贵公子觉得他一定不一般,命令人拿十匹帛来卜卦。

钱知微用蓍草布卦完成后,说:“我卜卦可以预测一生,你为何要戏弄我呢?”

那人说:“卜卦的事情非常紧急,先生难道错了吗?”

钱知微说:“请听我念一首韵语:‘两头点土,中心虚悬。人足踏跋,不肯下钱。’”

那人本来是想卖天津桥骗他。

他的卜卦如此精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注解

大历:唐朝年号,公元766年至779年。

东都:指唐朝的东都洛阳。

天津桥:天津桥是洛阳的一座著名桥梁,唐代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于頔:唐朝官员,曾任襄州刺史。

山人:指隐士或道士。

判官:唐朝地方官员的属官,负责司法事务。

曲艺:指各种技艺表演,如杂技、魔术等。

韦南康:唐朝官员,曾任南康太守。

福感寺:唐朝洛阳的一座著名寺庙。

趯鞠: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类似于现代的马球。

元和:唐朝年号,公元806年至820年。

均州:唐朝地名,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一带。

户部郎中:唐朝中央政府的官职,负责财政事务。

陟屺寺:唐朝荆州的一座寺庙。

维摩问疾变相:佛教艺术中的一种题材,描绘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的对话。

张魏公:指唐朝名将张巡,曾任魏国公。

梵僧:指来自印度的僧人。

如幻三昧:佛教术语,指一种高深的禅定境界。

虞部郎中:唐朝中央政府的官职,负责礼仪事务。

定水寺:唐朝成都的一座寺庙。

宋州:唐朝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郑州:唐朝地名,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

汴:指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陕州:唐朝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

费鸡师:唐朝蜀地的一位术士。

濮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之一。

长寿寺:唐朝蜀地的一座寺庙。

昝老: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医昝殷,以其高超的医术和神秘的治疗方法著称。

灰围其尸:古代一种驱邪避凶的仪式,用灰围绕尸体,以防止邪灵侵入。

开四门:古代的一种仪式,象征性地打开四个方向的门,以驱散邪气。

踏步握固:一种古代的法术动作,通过踏步和握拳来增强法力或驱邪。

捣蛇形诅之:通过制作蛇形的诅咒物来驱赶或诅咒蛇。

饭蛇:指用饭制作的蛇形诅咒物。

张七政:古代荆州的一位著名医生,擅长治疗骨折和创伤。

药酒:古代用于治疗伤病的药酒,通常含有多种草药。

涂膏封之:古代治疗创伤的一种方法,将药膏涂抹在伤口上并封闭。

马草:指马吃的草料,此处用于法术变化。

灯蛾:指飞蛾,此处通过法术将马草变成飞蛾。

画一妇人于壁:古代的一种法术,通过画在墙上的图像来施法。

酌酒满杯饮之:古代的一种法术仪式,通过饮酒来增强法力。

妖贼封盈:指古代桂州的一位妖术师,能够制造大雾。

石函:古代用于存放重要物品的石制盒子。

素书:指古代的一种神秘书籍,通常用于传授法术或知识。

左道:指非正统的法术或邪术。

紫气:古代认为紫气是吉祥的象征,此处指妖术师制造的幻象。

白气:古代认为白气是凶兆的象征,此处指对抗紫气的力量。

小铜佛:指通过妖术制造的小型铜佛像。

释子希遁:古代嘉兴的一位僧人,擅长缮生之术和日辰法术。

缮生之术:古代的一种法术,用于延长寿命或治疗疾病。

日辰:古代的一种法术,通过选择吉日来施法。

镊白:指通过法术拔除白发。

黳:指黑色,此处指头发变黑。

石旻:古代扬州的一位奇术师,擅长预测和治疗。

宝历: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825年至827年。

钱徽:唐朝的一位尚书,曾任湖州刺史。

兔汤饼:古代的一种食物,此处用于法术变化。

卯年:指农历的卯年,此处用于预测。

太和九年:指公元835年,唐朝的一个年份。

王琼:唐朝江淮地区的一位术士,擅长变化术。

段君秀:唐朝的一位官员,王琼曾在其家中施法。

瓦子:指瓦片,此处用于法术变化。

龟甲:指龟壳,此处用于法术变化。

花含默:指通过法术使花朵在封闭的容器中开放。

展竹:指通过法术将竹子展开成器。

熊葫芦:指通过法术将葫芦变成熊的形状。

厌鼠法:古代的一种驱鼠法术。

杂五行书:古代的一部关于五行法术的书籍。

亭部地上土:指古代用于驱邪的土。

涂灶:指将土涂抹在灶台上以驱邪。

涂屋四角:指将土涂抹在房屋的四个角落以驱邪。

涂仓:指将土涂抹在仓库中以驱邪。

塞塪:指用土堵塞鼠洞以驱鼠。

雍益坚:古代的一位道士,擅长夜行法术。

主夜神咒:古代的一种夜行法术咒语。

婆珊婆演底:古代夜行法术咒语的一部分。

宋居士:古代的一位居士,擅长掷骰子法术。

掷骰子咒:古代的一种掷骰子法术咒语。

伊谛弥谛弥揭罗谛:古代掷骰子法术咒语的一部分。

云安井:古代的一口井,位于大江附近。

天师翟乾祐:古代的一位天师,擅长召唤龙神。

汉城山:古代的一座山,翟乾祐曾在此结坛施法。

结坛考召:指通过结坛施法召唤神灵。

群龙:指被召唤的龙神。

平潭:指通过法术将险滩变为平静的水面。

富商大贾:指富有的商人。

佣力负运:指靠劳力搬运货物为生的人。

玄宗:指唐玄宗,唐朝的一位皇帝。

一行:唐朝的一位高僧,擅长记忆和历法。

掖庭:指皇宫中的内廷。

宫人籍:指皇宫中宫女的名单。

普寂:唐朝的一位高僧,一行的师父。

嵩山:古代的一座山,普寂曾在此设寺。

卢鸿:唐朝的一位隐士,擅长文学。

大衍历:古代的一种历法,由洛下闳所创。

洛下闳:古代的一位天文学家,创制了大衍历。

邢和璞:唐朝的一位道士,擅长预测。

尹惜:唐朝的一位道士,与邢和璞相识。

天台国清寺:古代的一座寺庙,位于天台山。

古松:指古老的松树。

布算:指进行数学计算。

门水:指寺庙门前的水流。

西流:指水流方向向西。

东流:指水流方向向东。

尹崇:唐朝的一位道士,与邢和璞相识。

太玄经:《太玄经》是西汉扬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融合了道家、儒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内容深奥,涉及宇宙生成、万物变化等哲学问题。

太衍玄图:《太衍玄图》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所著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主要探讨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宇宙的深刻理解。

义诀:《义诀》是一行所著的另一部著作,内容可能与《太衍玄图》相辅相成,进一步解释和阐发其中的哲学和天文学思想。

颜子: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德行和学问著称。此处用来比喻一行的才华和学识。

释氏:释氏指佛教,此处指裴宽对佛教的信仰。

普寂禅师:普寂禅师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禅师,以禅修和教化著称。

灭度:灭度是佛教术语,指僧人圆寂,即去世。

衰絰:衰絰是古代丧服的一种,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蓍布卦:蓍布卦是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使用蓍草进行占卜,以预测吉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评注

《诡习》一文通过多个小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中各种奇人异士的非凡技艺和神秘能力。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奇异现象的浓厚兴趣,也揭示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文中提到的乞儿以足写经、山人王固的蝇虎子表演、张芬的曲艺、夏军将的射箭技艺、养獭老人的驯兽技巧等,都是唐代社会中流传的奇闻异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技艺和能力的推崇。

《怪术》部分则进一步描绘了唐代社会中各种神秘术士的奇异能力。从荆州术士的彩色变相到梵僧难陀的如幻三昧,再到李秀才的神奇法术,这些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超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和信仰。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技艺和能力的推崇,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此外,这些故事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们记录了唐代社会中各种奇人异士的事迹,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

总的来说,《诡习》和《怪术》通过一系列奇闻异事,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技艺和能力的推崇,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古代法术和奇术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信仰。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中法术和医术的紧密结合,以及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首先,故事中的昝老和张七政都是古代著名的医者,他们的医术不仅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还涉及法术和仪式。例如,昝老通过灰围尸体、开四门、踏步握固等仪式来驱赶毒蛇,最终成功救活了村人。这种将医术与法术结合的做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神秘力量的依赖。

其次,故事中的妖贼封盈和术士王琼展示了古代法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封盈能够制造大雾,并通过紫气和白气的对抗来展示自己的法力;王琼则能够通过法术将瓦片变成龟甲,或将花朵在封闭的容器中开放。这些法术不仅展示了古代术士的神奇能力,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控制欲望。

此外,故事中的天师翟乾祐通过结坛施法召唤龙神,成功将险滩变为平潭,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愿望。然而,翟乾祐最终听从了龙神的建议,保留了险滩,以保护贫民的利益。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最后,故事中的一行和尚通过记忆和历法的研究,展示了古代学者的智慧和学识。一行的记忆力和对历法的精通,不仅赢得了玄宗的尊敬,也使他成为古代科学和宗教结合的典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古代社会中法术、医术、科学和宗教的复杂关系。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信仰,也揭示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

这段古文通过两个故事,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儒、释、道三教交融的特点,以及当时人们对学问、信仰和占卜的重视。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行与崇的对话,体现了唐代学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尊重。一行不仅精通《太玄经》,还著有《太衍玄图》和《义诀》,展示了他在天文学和哲学上的深厚造诣。崇对一行的赞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的推崇。

第二个故事则通过裴宽与普寂禅师的互动,展现了唐代佛教的盛行。裴宽对普寂禅师的尊敬,以及一行与普寂禅师的密语,体现了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一行的灭度,更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个故事通过钱知微的占卜,展示了唐代占卜文化的盛行。钱知微的占卜不仅准确,还通过韵语的形式表达,体现了唐代占卜文化的艺术性和智慧。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深厚底蕴,既有对学问的追求,也有对信仰的虔诚,还有对占卜的重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酉阳杂俎-卷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0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